商业模式研究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商业模式研究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商业模式研究

商业模式研究范文1

【关键词】有为教育;商业模式;经营风险

一、佛山市有为教育培训中心的概况

佛山市有为教育培训中心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门从事中小学课外辅导的培训机构,致力于中小学各学科的课外辅导教育。公司发展势头迅猛,短短几年时间,便从佛山南海的丹灶镇扩展到金沙、里水等地,遍布9家分校,累计培养了15000多名学员。有为教育目前拥有100多名专职教师,任课教师大多有多年学校教学的经验,熟悉广东省考试命题特点及方向。公司秉承“教育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员。丹灶镇中考状元连续三年花落有为教育。仅2018年中考,南海区前600名(673分以上)的学生,有24人是有为教育的学员,650分以上的占了103人。有为教育成了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培训行业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培训领域不容小觑的新锐力量,也成了学生、家长们报读课外辅导机构的优先选择。

二、有为教育的商业模式分析

(一)主要业务构成

有为教育教育主要有小班教学和一对一个性化辅导两种课外辅导形式,教学课程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语数英等各学科,同时还开设中考美术辅导班等。具体如下:1.小班教学。15到30人的小班教学是有为教育教育赖以发展的核心项目。其小班教学按照学期和假期区分为常日班和假期班,在授课内容上涵盖中小学教育的全部学科。常日班在每年的春秋季学期展开,通常为32至36课时;假期班在寒暑假展开,一般为14到30课时。一课时时长40分钟,每上一次课消耗两课时。小班教学以大约50元/课时的标准收费,在行业内属于中等偏上收费水平。有为教育会在学生报名之初,详细了解并记录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正式分班时按学生的基础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的班级,并配以相应的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2.一对一个性化辅导。一对一个性化辅导课程由有为教育的教师根据学员的个人情况为其定制个性化的辅导方案。每课时同样为40分钟,课时收费110元至150元不等。但从整体而言,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并非有为教育的主打业务,其竞争力和利润率要稍逊于小班式教学。

(二)核心资源

有为教育教育非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公司秉承“激情工作,快乐生活”的文化理念,致力打造活力向上的团队。公司负责人用人观非常宽松,不看重专业、学历、家庭背景,只看重你有没有能力,是否认同有为教育的公司文化。而且拥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如定期组织员工聚会、旅游,给新员工配备有经验的指导老师,为广大员工提供广阔的晋升空间等,大大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然而有为教育保持竞争力最核心的资源当属其专门的教研团队。由学科带头人负责,每一学科都有专门的教研小队,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并建立资源共享库,供9个校区的教师教学使用。这在有为教育随着校区扩张、专职教师数量不够之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产品战略分析

在教育培训买方市场中,顾客的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以下将从有为教育教育的产品定位、价格、风格等方面分析其产品战略。1.差异化的产品定位。有为教育教育在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作为目标客户的同时,把“精英教育”的产品定位植入顾客内心,颠覆了学生和家长心中“补课”就是“补差”的传统观点,成功树立“补习可以是补优,好学生更应去补习”的理念。例如,在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配以相应培训方案的基础上,对于成绩好和具有特殊身份的目标客户(如教师子女),有为教育会“特别关注”,在各方面的服务上做得更加细致周到,以提高该类客户群体的忠诚度。这样做的好处是,该类群体的口碑宣传更具影响力,于普通学生和家长而言更具说服力。2.教育产品性价比高。在努力提供高质量教学产品的同时,有为教育教育配套的服务和设施也较完善。服务人员热情周到,教学设施齐全,教室宽敞都配备有空调、白板和投影仪。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加上中等价格的定位,使有为教育的产品有较高的性价比优势。3.风格化的教育产品。现在的中小学生都是“90后”、“00后”,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偏好,对沉闷的课堂气氛和单一的教学模式非常反感。而有为教育的老师大多较为年轻,且不乏多才多艺者,授课风格激情幽默,善于激励,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青睐。4.个性化的体验式营销。有为教育从细节处设计了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在学生和家长报名前,可以免费体验一次课程教学,由客户自行体验后决定是否参报。同时有为教育还注重客户心理。每次课程结束后,老师会根据每个学员不同的表现通过微信或电话等方式向学生和家长反馈,给予详细的学习建议并鼓励学生。这些举措拉近了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与家长收获到不同的情感价值。

(四)经营模式分析

有为教育的课外辅导业务是从小学开始的,它采取了从低年级开始招生的方式,然后采用优惠政策让学生“续报”。“续报”可以说是“有为教育”的一大法宝。有为教育一开始高中的业务极少,最初是从初一甚至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集中力量招收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培优。举例来说,第一年,有为教育经过一年的招生工作,招来了100名初一学生;第二年,这100个学生对“有为教育”的老师和产品有了很大的认同感,有了学习的惯性,大多继续留在“有为教育”学习初二年级的课程。同时,由于口碑影响,新的一年原本的学生又介绍给学校其他同学……由此,有为教育的业绩增长非常快,甚至学校里同一个班有十几个同学同时在该机构补习,而且有为教育的学生群体非常稳固,连续几年报班的学生很普遍。而几年过后,当年那批学生已经到了高三,总量也已经数倍于当年的规模,同时,初一到高二五个年级的学生总人数已经非常庞大,迅速占领其校区附近的中小学市场,甚至不乏学校教师向学生推荐有为教育的现象出现。但这样的运营方式也有其自身的缺点,由于有为教育培优体系的特点,从低年级加入这个“升级大军”的学生比较容易融入这个体系,到高年级,学生将很难再融入这个圈子,所以有为教育的学生总量一直呈现正三角形,越是年级高,人数越少。

(五)品牌传播策略分析

有为教育在营销推广方面主要靠口碑宣传,而在广告宣传方面投入并不大,除了校区附近有张贴关于机构介绍的大幅广告外,其余地方几乎看不见“有为教育”的任何广告。公司创始人多次在员工会议上强调“良心办学,诚信办学”理念,且公司配有专业、强大的教研团队,准确把握当前教育政策,把握考试命题走向,切实提升教学质量。而“有为教育”在注重教学口碑的同时,还为家长提供优质的服务,如每一次课后都要求教师向家长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给予学生学习建议,升考前期召开志愿填写指导会议,优秀学生表彰大会等,从细节入手赢得学生家长的信任。此外,有为教育还会不定期采取优惠政策回馈老客户,如送续报学生部分免费课时或折扣、假期为学生提供教师作业辅导等。并以“老生带新生”享受课时费一定折扣的方式激励家长主动帮其宣传,带动新客户的开发。

三、有为教育潜在经营风险分析及建议

在有为教育以“燎原之势”在佛山市南海区扩展的同时,教学质量与分校扩张的平衡成了其经营的主要风险之一。随着校区的不断扩张,有为教育专职师资数量的增速跟不上学员人数的增速,在职专任教师的工作量不断加大,导致员工工作时长并不长,企业内员工流动性很强。虽然有为教育也有通过招聘兼职教师来平衡这一矛盾,但也存在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隐患。长期以往,势必会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下降,客户群体大规模流失。因此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平衡教学质量与规模扩张、业务拓展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在综合考察成本收益的情况下,不断投资研发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开发出更高质量的课程内容以吸引学生购买教育课程产品,否则有为教育将很难实现新的突破发展,并可能因此遭受经营和财务上的双重损失。

【参考文献】

商业模式研究范文2

[关键词]文化产业;未来导向;新媒体;商业模式

当今的文化产业变化很大,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整个产业都在快速变动,业态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最显著的是传媒业受到了重大的冲击。我们现在做文化产业,需要更多的思考,这种思考要重新换一个视角,以未来导向的眼光审视当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此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保持自身发展的持续性。[1]具体到文化产业来讲,我们需要考虑用什么样的理念和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走向未来,赢得长远发展。

一、文化产业发展中常见的错误观念与做法

目前文化产业在具体项目的种类和数量上都有极大的增长,呈现一定程度的繁荣景象;但是很多项目不能适应产业的快速变化,尤其是一些跟风而为、匆匆上马的项目,这些项目往往缺少优质的内容做支撑,而有些项目即便有很好的资源,却没好的理念或商业模式去运作。以上种种问题,都与缺少未来导向思维直接相关,即没有清晰的理念和商业模式的文化产业项目,往往会采用各种模糊甚至错误的观念和做法,从而导致发展中的各种障碍和挫败。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及时调整发展观念、转变经营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紧紧跟上形势,使我们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这个伟大的时代相匹配。[2]具体而言,下文将列举十种常见的错误:第一,媒体融合方式错误。媒体融合并不是老想着报纸、电视台怎么去跟新媒体做融合。媒体融合主要是做新媒体,只有新媒体能够代表未来的方向。当下,传统媒体基本上是全线亏损,很多媒体融合中心花了很多钱用于维护住传统媒体,却不用来发展新媒体,这是极大的资源配置错误。同时,即便媒体融合的思路是正确的,如果融合方式不到位,项目发展也会受挫。正确的融合方式是在融合过程中迭代,单纯地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拼在一起并不是融合。第二,新媒体只做广告。新媒体只能做广告吗?现在很多人说互联网的红利已经过去了,实际并非如此。如果说互联网是新媒体,然而,新媒体并不是只能做互联网广告。这里有两个阶段:以广告为主是新媒体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以互联网作为卖场是如今正在步入的第二阶段。很多新媒体已经考虑以别的东西为主而不纯粹依赖广告。现在的BAT是以广告、广告+游戏、广告+电商等模式为主。像这样的新媒体,广告之外很大一部分收益来自自己的电商模式。因此,新媒体第一个阶段是要做广告,但不是只能做广告。现在正在进入以综合的卖场为主的第二个阶段,红利可能才刚刚开始。第三,只搞观光与门票经济。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发展旅游业,然而,很多地方在理念上把旅游业等同于观光业,结果把旅游业搞成了诸如建一个花海、种一片郁金香之类的活动,以为这样就算推动旅游业发展。但是这样做旅游业,游客往往只是站一会、拍个照、欣赏一下,缺乏进一步消费的动机。地方做旅游业,要认真考虑这个问题:怎么能让大家留下来呢?要让游客不仅是拍一两张照片,而是500张也拍不完,那他今天就走不掉了,晚上就要住下来,然后配合上吃喝玩乐,这才构成一个旅游产业链。还只是停在观光阶段的旅游业,大概只有门票经济。第四,做地产的文化街。现在一些地产商转型做文化产业,实际上是打着文化的旗号做地产,用地产掌控文化。比如,很多地方都在做特色古镇,最后只做成了一个打着文化旗号的商业街。这完全是本末倒置。真正的文化地产一定是以文化为主的地产,否则不如就单纯做地产,免得两头都没做好。作为文化产业的文化地产,要做的是有文化的地产,而不是做地产的文化街。第五,没文化的仿古街。现在很多地方在做仿古的建筑、仿古的街区、仿古的产品,以为这样就可以做出好的仿古街。但是我们要知道,古人的生活方式有些可以融入现代生活,有很多则不能。比如说古人豪宅里都有戏台,但是在今天搞一个戏台是不可能了;再比如我们的皮影戏,皮影戏的皮影元素可以拿来做时尚设计元素,但如果要拿来做演出,怎么跟电影《阿凡达》竞争?所以做仿古街,首先一定要承认,现在有很多事情做不成。比如有些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反而做不成文化产业,因为它的观念太保守。而现在的旅游是多种多样的,传统的仿古街观光即使再经典,也不一定能吸引足够多的人。但是,仍然可以抽取传统文化的一些文化元素用来做文化产业。第六,只有卖家的平台。有些互联网平台有上千万人注册,但基本都是卖家没有买家,这样的平台注册用户再多也无济于事。尤其是一些艺术品平台,平台上有很多艺术品,但却乏人问津,无人购买。其中的部分原因与当下艺术品市场本身不景气有关,艺术品价格在普遍暴跌,但是,如果做艺术品的平台不认真做与艺术相关的衍生品,它就很难触达到消费者那里。艺术品本身没有内容,也没有相关衍生品,消费者就会缺乏购买认同,从而很难实现盈利。第七,没有规模的平台。交易型平台,通过买卖双方做交易然后提取中介费或者服务费来盈利,这需要以巨大的交易量为支撑。这意味着,这样的平台往往需要很大的规模。然而,很多平台既没有达到规模,还面临着相互之间的压价竞争,所以最后没有很好的效果。在当下的市场前景下,不要轻易做交易型的平台,但可以考虑做垂直型的平台。第八,孤立的文创产品。只有产品没有产业链的公司不可能成为大公司,现在很多博物馆都在做设计,做文创产品。问题是做了这些东西,怎么走出去?怎么让大家知道?开发文创产品,重要的是给产品安上“脚”,让它能走路,能把顾客带到你这里。这需要一个思路的转变,即从过去努力推广自己的产品的做法,到现在通过产品把大家吸引过来,要让大家主动地找你。因而,做文创产品,一定要有产业链、要有规模,要把大家吸引过来,而不是做孤立的文创产品。第九,投资网络电影。苹果公司为什么盈利?一个原因是:你只要买苹果公司的手机,只要用手机下载东西,苹果公司就可以天天收你的钱;所以,苹果公司的粉丝和消费者是累计的,基数越多、分成比例越大,而其他的手机公司往往只是卖手机。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电影公司。许多电影公司规模小、没积累、没利润,今年赚明年亏,或者今年亏明年赚,最后算下来,账目上是盈亏平衡。但这样就等于亏损了,因为这些公司做了很长时间,投了很多电影和电视,但却未能实现像苹果公司那样的盈利模式。实际上,在网络平台上做网络大电影,首先要靠平台推。但是这个难度很大,因为现实情况是,很多网络电影人都在给视频平台打工,免费为平台提供生产内容,然后做好了才有一点盈利。因此,要么就不做网络电影;但如果要做,就不要投资孤立的电影,积累电影的版权价值,做到“IP一鱼永吃”。第十,一味拒绝亏损。我们现在做电影、做平台以及做很多商业,跟传统最大的区别是:亏损的公司可能很值钱。爱奇艺连续亏损十几年,2019年的市值却突破200亿美元[3]。它亏这么多为什么还这么值钱?很简单,因为大家看好它的未来。投资人所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公司当下赚了多少钱,而是这个公司在未来是否会越来越有前途。今天做平台和过去不一样的地方是:要讲质量、讲增长、讲积累。这要求你无论做什么平台和电影,都要学会花钱,学会合理亏钱,在赚钱和亏钱中找到平衡以促进公司未来的价值。

二、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建议

上文对文化产业中出现的种种错误做了一定的分析和纠正,我们要避免步入这些理念和思维的误区。同时,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涌现出很多值得注意的趋势,敏锐捕捉时展的趋势将极大地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下文将针对当前的发展趋势提出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这些建议主要在于促进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实现产业的持久和良性发展。第一,转“平台为王”的思路为“平台+为王”。现在的平台可分为三种:第一种平台是产业链的大平台,如腾讯和阿里;第二种平台是中平台,中平台做的是专业,比如今日头条、京东;第三种平台是小平台,比如微信公众号。目前最重要的一个趋势是,不管是大平台、中平台还是小平台,它们都渴望内容。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平台竞争越来越激烈,内容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例如,目前腾讯和阿里都进入了收入增长瓶颈阶段,它们都在进行升级换代,腾讯的“创造101”节目通过跟偶像经纪公司合作打造综艺节目,让团体选出的偶像做线下广告代言和演出,其中一个经典的商业模式是让大家推荐海选,推荐时跟腾讯的会员用户结合在一起,一下子吸引2千万的会员,这就是典型的“平台+”思路。这种“平台+”在今后会越来越显著,因为光靠平台的广告是不够的,需要构成一个链接。比如“一条”视频也属于垂直化,每天推一条短视频,它只让你看视频,没说让你买东西,然而大家看到视频里所体现的工匠精神,就会不自觉地想买。这就是我们讲的新媒体电商,做内容做得垂直变成商场,也就是“平台+”。商业模式从“平台为王”变成“平台+为王”将成为一个趋势,接下来可能还会有“+物联网”“+大数据”,还会“+医疗健康”。第二,科技赋能。中国互联网上最赚钱的公司都是高科技公司,业态是文化产业,用我的话说,叫“IT男赚文艺女青年的钱”。我们原来最值钱的是IT产业,现在最值钱的是互联网文化产业,互联网文化产业有IT做支撑,它不仅依靠IT,还要造平台。其中,平台是很重要的力量,平台里面虽然有IT技术,但是要把文化产业作为主营业务,平台就要引入很多文化产业的人跟它合作。这个时候就会发生跨界,而且未来跨界只会越来越多。总而言之,科技赋能在互联网上已经达到了很重要的阶段。举例来说,接下来娱乐机器人会很重要。可能有人会奇怪,娱乐机器人跟我们文化产业有什么关系?太有关系了!娱乐机器人会讲故事,而你要下载一个故事,要不要付费?机器人唱歌的时候,你要不要付费?我们有无数种方式可以让机器人跟文化产业融合。第三,轻奢化的文创电商。电商可以分四类:第一类是普通的电商;第二类是网红电商;第三类是新媒体电商;第四类是文创电商。文创电商类似于衍生品,是先有内容、再有后续的电商。这是一个趋势。由于生活美学化和创意常态化的要求,接下来的流行产品可能是轻奢化的产品,它本身也是消费品,又有较高附加价值,而且消费者不觉得太昂贵,所以能够很快融入生活。这是另一个趋势。比方说,我们现在有一个奢侈品瓷杯和一个普通瓷杯,前一个卖1000元,后一个则卖10元,但是如果轻奢化的瓷杯只卖30元,你会买哪个?轻奢化产品是所谓大众化产品的升级,它的利润很高,又有大众化的基础;对消费者来说不太贵,附加价值又高,所以很容易被接受。这样的轻奢化产品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第四,未来模式: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企业的整体价值需要企业有知名度、重视人才、会做积累、考虑成长性、考虑未来导向的业态,等等。若让大家回忆,在过去的五年中看过最好的中国电影和电视剧有哪些?大家可能会马上脱口而出,至少说出一两个。但是若让大家回忆,这些最好的中国电影和电视剧是哪家公司生产的,大家可能会陷入沉思,因为大家并不会主动地关注这些。但是大家没主动关注公司是一回事,公司没有主动推广自己则是另一回事。未来的企业要学会推广自己,去提升自己的品牌,去扩大影响力,而不是让出品公司都在明星后面。很多文化公司永远在明星后面,没有知名度,没有影响力,自然很难有整体价值。要提升企业整体价值,一定要有独到的地方。而要想有独到的地方,就要具备有竞争力的创新内容或者具备较强的平台整合能力。因而,未来更好的模式是“平台+IP+文创电商”。第五,“一鱼永吃”,扩建IP以及其持续性。所谓的IP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知名度,而是它有持续性和变现能力。我们需要做IP四合一,即故事IP、形象IP、产品IP、企业IP。这种四合一模式,可以从故事入手,然后植入形象,再植入产品,最后是企业IP,企业IP承载前三种IP及其企业品牌。换言之,可以先做产品并赋予它一个故事,然后逐渐做成一个系列,这样IP才是不断扩建和有驱动力的。除了要做系列的IP,还要关注消费者的迭代,因为“80后”喜欢的IP,“95后”可能不喜欢,而“95后”喜欢的IP,“00后”可能也不喜欢。所以,需要不断孵化IP,使IP差异化,进而使之适应不断迭代的消费者。第六,跨界体验:城市文化体验中心。城市文化体验中心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这方面,可以先结合城市特质和传统文化来做城市故事,在城市故事的基础上做体验中心,这样可以有丰厚的内容为依托。然后,可以用系列微电影表达,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在线下的城市文化中心进行实地体验。最后,在配套的商业中卖文化衍生品。这将形成新的城市文创综合体。第七,古今合用。很多传统文化不能做产业,但很多能做产业的传统文化反而被忽视了。灯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代表,灯除了日常照明作用,还有节日的装饰作用。过去的元宵节实际上就是灯节。古代的灯和灯柜就可以组合在一起,复杂一点,则可以做成一个“灯光秀+天天音乐节+啤酒节+旅游过夜”模式。而且像灯这样的东西,也可以将它的传统因素加以改造,融入现代家庭里面。第八,活动经济。活动经济,就是举办一个活动把人吸引过来旅游。活动包括观光和体验,也包括把观光的元素做成体验。现在的游客都喜欢拍照,照片拍得越多,体验的时间越长,所以实际上照相也是一种体验。现在的旅游种类有很多,比如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健康旅游、会展旅游、夏令营旅游、音乐节旅游、商务旅游等,这些都可以做活动经济。活动经济以吸引年轻人为主,因而最好是要做成重点的体验商务,要克服单纯的硬件设备思维,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地方活动性的品牌,让大家参与进来。第九,化腐朽为神奇,改造传统项目。很多项目都需要改造,包括原有的游乐园、商业街、各种特色小镇等。我们要做的是产业升级,包括对传统观念做出的产品升级,包括商业模式升级,而且要做到专业化、持续化、精细化、系列化。专业化是指用最好的团队,持续化是指收入可持续,精细化是指一定要耐久,最后是要有“一鱼永吃”的内容IP。要想办法改变收入的模式,在文化节里要加上产业的集聚和互联网的平台,这样才会形成面向全国的市场。做这样的文化节的地方,可以进一步做成新型的“四创基地”和新型城市文创综合体,从而成为新的文化地标。在这个文化地标里面,有网民、网红、内容、体验、购物社区等,最终做成一个体验性极强的文化中心。第十,资本运作。资本运作并不仅仅是投融资。投融资是文化产业必做的课题,业务和投融资的匹配是其中最重要的工作。资本运作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大公司自己可以不做商业模式,只做投资和并购;二是轻资产和重资产剥离的形式———轻资产变成运营方,然后项目复制。现在做一个项目要有很多的投入,在各种各样的文旅项目上沉淀的资本太多,多数的文旅项目是不赚钱的,如果把重资产和轻资产放在一起,会导致没有条件上市,这样资产就会被套牢。如果采取轻资产和重资产剥离的形式,轻资产变成运营方,运营的项目就能够复制。以上是笔者根据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对商业模式创新提出的十条建议,希望能对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有所助力。简而言之,在现阶段做文化产业,必须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要有未来导向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意识,结合互联网新媒体和自主IP的营建,打造自己的文创平台和产业链,这样才能促进文化产业的有效积累和持续发展,进而保证持续的吸引力和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少峰、李源:《文化产业发展的八个未来导向》,《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2]陈少峰、李源:《文化产业的产业变动与商业模式创新》,《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商业模式研究范文3

关键词:松散耦合;技术创新;商业模式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崛起,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新兴经济体的异军突起有着商业模式创新的贡献,彼得•德鲁克认为:当今世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产品或服务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企业通过良好的商业模式设计,发挥出技术创新的优势,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格局[1]。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的协同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部分学者认为,技术创新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科技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从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3]。也有学者认为,良好的商业模式设计可以帮助企业重整内外部资源,改变竞争格局,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4-5]。还有学者探索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路径,认为两者的良好互动是企业提高经营绩效的重要途径[6-7]。但是,至今缺乏解释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良好理论。因此,本文试图基于松散耦合理论探索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机制,为企业开展商业模式设计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思想启发。

1文献回顾

1.1松散耦合理论

耦合是两个或以上的体系之间通过相互作用产生彼此影响的现象。耦合根据结合程度分为紧密耦合和松散耦合[8]。紧密耦合强调组织之间因为标准化、强烈的相互依赖关系而结合;松散耦合强调组织之间因为共同的信念、准则化或制度化的预期而联结。松散耦合的系统有三个基本特征:(1)各模块在功能上具有独立自治性,任一模块的功能实现只依赖自身内部的要素,但是整个系统不会因为其功能分散于各个模块而失去核心,各个模块也不会因为融于系统而失去其自身的特征。(2)各模块之间通过某些媒介和途径实现相互的间接影响。(3)各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不是固定的,会随着任务的需要临时建立起来,当任务结束时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也会消除。也就是说,系统的各个模块之间既是相互响应的又保持着相互之间逻辑上的分离。松散耦合关系的形式有四种:时间的、物质的、流程的和解释的,松散耦合关系会对系统产生五个方面的作用:维持、缓冲、适应、满意和效力。系统各模块之间的作用关系是偶然的、间接的、不明显的,有助于探究微观层面的认知和行为,解释充满矛盾和不确定的系统。

1.2技术创新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不断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帮助企业在市场获得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Veugelers,R.,Cassiman,B根据创新信息来源的不同将技术创新分为自主研发和购买引进两种方式,自主研发和购买引进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替代、不相关性等关系,自主研发和购买引进相互交织成为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JohnHagedoorn认为,企业技术创新可以给企业带来知识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设备创新。

1.3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设计是企业根据具体经营情境确定的。商业模式是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商业模式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获取。Amit,R.,Zott,C依据价值链、交易成本、熊彼特创新等理论,对欧美59家电子商务企业开展案例研究,得出企业的商业模式类型主要有:效率型、互补型、锁定型和新颖型。

2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的耦合关系

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属于企业这个系统的两个模块,两者之间存在联系,并且相互作用,但是两者之间不是紧密的联结关系。姚明明通过对263家现代服务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匹配关系展开研究发现,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虽然采用了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但是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能够与同一类型的商业模式产生良好的匹配效果,并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由此得出,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之间不会因为其中一个发生改变,另一个会相应进行调整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之间不存在固定的匹配方式,两者之间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在逻辑上是相互分离的,但是当两者之间出现矛盾和冲突时,在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共同目标作用下,两者又会进行调整和改变,从而形成相互匹配,相互促进的状态,所以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之间是一种松散耦合关系。因为商业模式、技术创新都属于企业业务流程的一种,所以两者之间的联结关系是流程上的松散耦合。

3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之间的松散耦合机制

耦合系统各模块之间的联结关系,不仅存在宏观层面的匹配,还存在微观层面要素之间的互动。系统各模块之间通过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进行互动,从而相互影响。因此,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之间的松散耦合关系,既存在不同技术创新方式与不同商业模式类型之间的相互匹配,又存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之间信息、技术、资金的微观互动关系。

3.1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的微观互动机制

技术创新模块和商业模式模块在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下,都可以实现自身的各种创新活动。技术创新模块在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其内部的各种要素之间通过技术、信息和资金的流动,实现知识创新、工艺创新、设备创新和产品创新。商业模式模块在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其内部的各种要素之间也会通过技术、信息和资金的流动实现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获取等环节的某一个或多个环节的同时创新,而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之间也会通过多种形式的信息流、技术流和资金流,实现两个模块之间的微观层面互动,具体如图1所示。其中,实线箭头表示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两个模块内部信息、技术、资金的流动,虚线箭头表示两个模块之间信息、技术、资金的流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同属一个企业系统,两者之间还存在着共享的企业组织结构。技术创新模块中,新技术是各种创新成果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技术在技术创新模块中占据重要地位,技术创新模块产生的新技术也会作用于商业模式模块,影响商业模式的效率和效果。技术创新模块产生的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及新产品等创新成果会导致商业模式在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或价值获取等环节的某个或几个方面发生改变,从而引发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是企业为自身、合作伙伴及客户获取价值的经营逻辑,所以资金是商业模式模块中最为重要的因素。资金不仅是企业商业模式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还是技术创新模块的重要支持。良好的商业模式设计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价值,在此情况下企业能够向技术创新模块投入更多的研发经费,吸引更多的高质量研发人员,从而创造更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如此,技术创新模块与商业模式模块之间通过微观层面的要素互动,可以产生良性的相互促进作用。当然,如果企业存在糟糕的商业模式设计或失败的技术创新战略,也会因为商业模式模块与技术创新模块之间的耦合关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困局。

3.2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的匹配机制

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之间微观层面的互动会促成两者之间的匹配。根据姚明明对263家现代服务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的匹配关系研究得出,自主研发方式的技术创新与新颖型商业模式能形成良好的匹配关系,而且相互促进,从而提高企业绩效;购买引进方式的技术创新与新颖型商业模式、效率型商业模式都能形成良好的匹配关系,并产生相互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企业绩效。但是,两者之间不存在固定的匹配方式,当企业采取某种技术创新方式时,不会出现企业一定要采取某种对应商业模式的情况。虽然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之间不存在固定的匹配方式,但是当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式与商业模式类型之间不匹配,从而影响企业经营绩效时,两者会在企业提高经营绩效的压力下进行逐步调整,直至两者能形成良好的匹配关系。当企业在内部自发变革的动力驱使下或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商业模式类型的改变时,技术创新模块与商业模式模块之间如果出现微观互动层面的相互制约情况,经营绩效的压力会驱使企业选择能够与新的商业模式类型产生良好匹配关系的技术创新方式。同理,当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式发生改变时,商业模式模块也会出现上述变化过程。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之间松散耦合的关键在于企业的经营绩效。当企业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技术创新模块或商业模式模块任何一方面出现改变时,企业在追求更高的经营绩效压力下,会通过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之间的微观互动关系,迫使两者之间寻找到一种良好的匹配方式。这个匹配过程是一个动态的选择过程,而且不是固定的选择关系,具体如图2所示。

3.3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之间的松散耦合效应

学者通过研究松散耦合机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发现,松散耦合机制会对组织产生缓冲、适应、满意、效力、维持五个方面的作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之间的松散耦合机制也会对两者产生缓冲、适应、满意、效力和维持的作用,并促使企业经营绩效从长期来看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1)松散耦合机制的缓冲作用。当技术创新模块或商业模式模块任何一个发生变动时,由于两者之间的松散耦合关系,另一模块不会立刻出现剧烈变化。即使出现因为其中一个模块发生改变导致两者出现不匹配的情况,松散耦合机制也会将两者之间的矛盾以相对缓和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通过两者之间的微观互动,促使另一模块进行调整,逐渐实现最终的相互匹配,当然也可能出现最终调整不成功导致企业失败的情况。无论最终调整结果是否成功,松散耦合机制缓和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之间的矛盾是有效的。(2)松散耦合机制的适应作用。松散耦合机制不但可以缓和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之间因为变化带来的矛盾,而且可以帮助其中一个模块逐渐适应另一模块的改变。松散耦合机制通过两者之间的微观互动,帮助其中一个模块慢慢适应另一模块的变化。通过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匹配关系研究发现,当其中一个模块发生改变时,另一模块不会快速地做出相应改变,两者反而会慢慢进入新情况下的相互适应状态。(3)松散耦合机制的满意作用。松散耦合机制通过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之间的微观互动,使两者之间逐渐适应之后会进入良好的匹配状态。良好的匹配关系使两者的微观互动更顺畅,而且两者之间的配合也会更高效,使双方乐于接受对方的互动方式和机制。(4)松散耦合机制的效力作用。当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之间进入良好匹配状态,松散耦合机制将使两者产生相互促进作用。技术创新产生的创新成果一方面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提高经营效率。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商业模式在整合企业内外资源时更为高效,甚至开拓新的市场,从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同样,商业模式的创新不仅为技术创新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还为技术创新带来更多的信息和资源,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率。(5)松散耦合机制的维持作用。当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都成熟和高效时,松散耦合机制可以帮助两者维持现有状态,直到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的某一个再次出现新的变化。

4结语

商业模式研究范文4

[关键词]绩效管理;商业模式;企业

1引言

目前,对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研究的视角主要是战略视角、创新视角、和谐劳动关系视角、团队视角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视角[1],尚无研究者从商业模式视角研究企业绩效管理体系。ZottandAmit(2008)认为商业模式与环境的各个变量、组织结构、技术以及市场战略选择等权变因子一样,对企业绩效有重大影响[2]。罗倩(2012)研究了商业模式与其竞争战略的匹配性,认为商业模式与竞争战略的匹配关系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3]。成文(2014)等认为商业模式已超越特定企业的边界,关注共同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分享,基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价值创造网络是其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4],从而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企业个体之间的竞争,更是价值网络及企业所在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而传统的战略性绩效管理系统没有系统性关注价值网络。所以,企业在构建绩效管理体系时不仅要从匹配战略角度,更要考虑如何支撑和匹配商业模式。

2基于商业模式的绩效管理系统模型

Oster-waldert提出,商业模式由九个要素构成,具体包括:核心能力、资源配置、价值主张、分销渠道、目标顾客、伙伴关系、客户关系、成本结构和盈利模式。绩效管理系统不仅应以企业战略为指导,更要以商业模式为考量,通过构建战略、商业模式双驱动的绩效分层管理体系,实现公司层面战略绩效、部门层面经营管理绩效以及员工层面个人绩效的一体化管理形成,从而在不断创造价值过程中最终获取价值实现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国内外的研究实践表明,无论采用何种形式,一个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应该包括目的、具体环节和关键决策三个方面的内容,形成一个“三个目的、四个环节和五项关键决策”的有机整体。从商业模式的视角下,绩效管理系统应是一个“四个目的、四个环节和五项关键决策”的有机整体。四个目的是战略目的、商业模式目的、管理目的和开发目的。战略目的是指绩效管理系统必须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密切联系;管理目的是指通过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激励和引导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绩效。开发目的是指通过绩效管理发现员工存在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使其更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商业模式目的是指将员工具体的工作活动与企业的商业模式联系起来,通过先进的管理工具将组织部门和个人的绩效紧密联系在一起,将组织的商业模式目标逐层落实到部门和员工个人,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相应的绩效评价和反馈系统。管理者可以通过绩效指标体系来引导员工的行为,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使员工的努力核心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其行为与组织的商业模式保持高度一致,从而使得组织商业模式顺利实现。五个关键环节是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周期、评价方法和结果应用。评价内容指如何确定绩效评价所需的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其目标值。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是将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化为确定周期内的绩效目标,再将绩效目标转化为可以衡量的绩效评价指标,从而将组织战略的实现具体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各个员工。其缺点对部分部门和员工很少或没有承接战略目标的只能从岗位职责设定评价指标,但从商业模式视角看,评价部门或员工应以是否满足客户价值主张而创造价值并最终获取价值进行评价。战略、商业模式绩效管理体系是从组织战略和商业模式的九要素出发,分析企业在核心能力、资源配置、价值主张、分销渠道、目标顾客、伙伴关系、客户关系、成本结构和盈利模式的战略目标,确定周期内的绩效目标,并转化为可以衡量的绩效评价指标,从而将组织战略和商业模式的实现具体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各个员工。评价主体指对评价对象做出评价的人。从商业模式视角看,客户、供应商、联盟企业等外部评价者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资源,他们的评价是绩效评价的主要来源之一。

3结论与展望

商业模式研究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变革;商业模式;演进

商业模式是企业在持续运营中为获得长期优势,根据外部环境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做出的涉及用户、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方的一系列结构体系和制度安排(罗珉、曾涛、周思伟,2005),每个企业都可形成适合自身资源禀赋、经营目标和竞争环境的商业模式,因此,商业模式的动态特征、复杂系统特征以及在企业层面的个性化表现,使得在不同时点、不同视角、不同企业案例的商业模式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象。不同学者对企业动态能力理论、创业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企业战略等进行了研究、阐释,但并没有在商业模式研究的重要问题,如定义、分析范式上形成定论(Foss&Saebi,2018)。从行业层面来看,在一些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下,相似的产品、服务市场中,通过对行业领先或成功企业商业模式的抽象概括形成了具有引领性和适用性的商业模式概念特征,如廉价航空模式、剃刀模式、点击付费模式、免费 + 增值服务模式、平台型商业模式等。这些商业模式研究形成的特征概括在推动行业发展、帮助企业发展自身商业模式中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来看,商业模式体现为企业在社会分工网络中的定位(价值创造)和参与分工体系(价值交付并获得利润)的方式,其发展变化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影响。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后,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分工不断深化和广化,生产内部的协同分工、生产与消费的匹配协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幅提高了信息生产力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特别在社会分工网络和生产消费匹配机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种信息生产力变革导致了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和新兴商业模式的崛起(罗珉、李亮宇,2015)。信息技术变革推动社会信息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直接或间接推动新商业模式诞生、旧商业模式消亡和原有商业模式改进,是商业模式演进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因此,从信息技术变革出发研究商业模式演进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驱动商业模式演进的动力

(一)信息生产力发展与信息革命

信息生产力是创造、采集、处理、使用信息并获得信息资料的水平和力量(孙海芳,2007)。信息生产力和物质生产力共同组成了社会生产力。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物质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信息生产力,而信息生产力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在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社会高度发展的物质生产力和当时落后的信息生产力之间产生了巨大矛盾,推动了以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开启了一场信息革命。在信息社会的发展中,随着互联网、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传感器等信息采集终端的广泛布局,信息发展呈现海量、低价值、非结构化、动态化特征,而同时随着信息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信息处理的能力、传输能力、信息时效性、信息质量和信息价值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推动了 5G 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二) 信息技术变革对商业模式演进的影响

1. 信息技术变革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信息技术变革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变革引致了新的社会需求,主要表现企业和个人提升自身信息生产力需求,以及市场交易和社会交往中的信息生产力提升需求。这是信息技术变革推动商业模式发展的源动力;二是信息技术变革带来新的价值表现形式和创造方式。首先,信息技术变革推动数据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原有无价值或低价值数据,使其在信息技术作用下成为有效信息,为社会、经济服务。其次,连接成为推动虚拟网络价值指数级增长的重要方式,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价值最高的商业网络和社交网络。最后,网络流量正在替代线下人流成为商业活动中的新价值体现。

2. 信息技术变革对企业价值交付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对企业价值交付方式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数字产品和服务。尽管具体产品和服务交付会根据供需双方的约定而变化,但总体来说,数字化交付和在线化交付是信息社会价值交付的重要特征。随着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在线交付呈现云交付和移动交付的发展趋势。

3. 信息技术变革对企业利润捕获的影响。信息技术变革对企业利润捕获带来重要影响。一是免费 + 收费增值服务模式成为信息服务企业的重要利润捕获方式。基于信息服务成本特征、网络和流量的价值特征,信息服务企业往往通过免费吸引流量,并在规模化流量的基础上提供收费增值服务。二是按使用付费模式成为信息服务的另一重要利润捕获方式。通过按使用付费模式可以降低信息服务使用门槛,实现对信息服务的有效使用和支出精确控制。三是多利润源是信息服务企业利润捕获的重要特征,特别是平台型企业。平台型信息服务企业利用自身市场资源优势构建的多边市场,可以实现会员费收入、广告收入、销售分成以及其他服务收入等多个利润源。

信息技术驱动商业模式演进的路径和历史轨迹

(一)信息技术推动企业信息生产力发展的商业模式演进

第一条路径是信息技术推动企业信息生产力发展带来商业模式发展(见表 1)。20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在互联网和个人电脑普及应用前,信息技术主要应用于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提升企业信息生产力,提高企业管理效率。这推动了企业信息化服务的快速发展。随着社会信息生产力的提升,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企业信息化需求从以 MRP 为代表的以物料管理为核心功能的企业管理软件向 ERP 为代表的全面企业资源管理软件发展,从标准化、结构化数据处理向非结构数据处理发展,从本地管理向全球协同管理发展,从大型企业信息化向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发展,从软件服务向集成解决方案和云服务发展。尤其是在云计算技术发展应用后,Saa S 软件服务大大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化成本和实施门槛,成为企业信息化服务的重要方式。随着企业信息化需求的增长和信息化投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通过 IT 服务外包的形式提高核心业务竞争力,提高信息生产力和降低信息成本(荆林波,2005),这开启了 IT 服务外包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在服务交付上,服务外包从早期在岸交付(20 世纪 80年代)、离岸交付(20 世纪 90 年代)向全球交付(印度 infosys 是最早开始应用全球交货模式(GDM)的 IT服务企业)发展,印度、中国等国家迅速成为承接发达国家 IT 服务外包的重要地区。在云计算技术发展应用后,云交付方式也逐步成为服务外包的交付方式之一。此外,伴随互联网发展和企业信息化的普及,海量信息处理和传输带来对计算基础设施和网络服务的大量需求。谷歌 2006 年提出云计算概念后,云计算迅速成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开创了新的信息系统架构,变革了信息服务的交付方式,大大减少了传统计算和网络架构下的信息基础设施投入,为新兴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信息技术赋能个人信息生产力发展的商业模式演进

第二条路径是信息技术赋能个人信息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商业模式发展(见表 2)。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IBM、苹果等信息技术公司纷纷推出个人电脑,电脑开始进入个人和家庭生活。电脑的普及应用极大提高了个人、家庭的信息生产力,也带来了规模巨大的操作系统、办公等应用软件市场。微软公司正是抓住了这一市场机会,通过操作系统软件捆绑应用软件的模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 PC 软件服务提供商。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发展的互联网对整个社会、经济带来深远影响。广泛连接和非中心化特征的互联网使得每个网络节点都可能成为信息生产和传播者。这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海量信息时代,出现了信息过载、信息真伪难辨、信息安全缺失等问题。为了从海量的互联网信息资源中,提取、整理、加工和提供有价值信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技术不断发展,如网络浏览器技术、搜索引擎技术、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流媒体技术、P2P 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降低了信息的使用门槛和搜寻成本,改变了信息资源结构和信息流动方式,形成了多个互联网信息服务商业模式。其中包括门户网站和搜索服务等。特别搜索引擎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在海量信息中精准获取所需信息的需要,是信息服务技术发展中的重要突破,是当前互联网信息服务主要应用之一。随着通信技术、触屏技术、手机芯片技术、移动操作系统等多种软硬件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苹果在 2007年推出了智能手机 i Phone,开启了智能手机发展时代。集通信服务与信息服务于一体的智能手机大大提高了个人信息生产力和网络连接能力,迅速颠覆了诺基亚为代表的传统手机厂商,推动了以苹果(Apple)和谷歌(Google)为代表智能手机应用商业模式的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基于位置服务、可穿戴设备的普及,智能手机在个人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各个场景应用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个人信息服务的重要入口和集成中心。因此围绕个人商务、教育、健康、娱乐、金融、资讯等服务需求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移动数字化服务商业模式。数字化服务、移动化、场景化交付方式成为满足个人服务消费需求的重要方式。

(三)信息技术提升市场匹配能力的商业模式演进

第三条路径是信息技术提升市场匹配能力的商业模式发展(见表 3)。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可以给传统商业活动带来新的价值、新的交付方式和新的利润捕获方式。电子商务活动开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早期,主要在发达国家的大公司、金融机构,应用领域以电子转账(EFT)和电子数据交换(EDI)为主。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互联网的发展为电子商务发展打开了世界的大门。中国是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发展最为活跃的国家。由于传统商业发展落后,具有更优交易效率和匹配机制的电子商务迅速成为引领发展的商业模式。在十多年的发展中,电子商务随着国际市场开拓、国内市场对外开放、产品的细分、市场的细分、信息主导权的变化的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如供应链服务、跨境 B2B、垂直 B2B、综合网络零售平台(B2C、C2C)、定制化网络零售(C2B、C2M)、线上线下融合零售(O2O)、跨境网络零售、垂直网络零售、长尾网络零售等。从电子商务市场结构和影响力来看,电子商务平台通过集聚市场交易资源、扩大市场规模、增加竞争的有效范围、提高匹配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实现市场效率的提高,同时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优势会不断侵占其它平台的效率空间,形成“挤出效应”(黄浩,2014),不断巩固和扩大自身的市场影响力。因此平台化发展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发展的重要特征。但随着平台企业对市场交易资源的不断集聚,加强互联网平台治理,防止平台利用垄断地位侵害各方市场主体利益,提高市场公平、公正水平和透明度,成为进一步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重要制度措施。电子商务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内部的分工,电子商务服务生态依托电子商务平台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以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为核心,以支付、物流和信用等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为基础,以运营服务、营销服务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衍生服务共存的服务体系(赵京桥,2013)。信息技术在不断增强基于互联网的市场匹配能力的同时也在加速改造传统零售业。零售业正从过去的门店销售模式、线上线下双渠道模式,向全渠道融合模式发展。但传统零售企业在从多渠道到全渠道的转型升级过程中,要逐步构造全渠道商品组织能力、全渠道运营能力、全渠道数字化营销能力和全渠道服务能力(汪旭晖、赵博、刘志,2018),避免盲目转型导致经营恶化。

(四)信息技术提升社会交往能力的商业模式演进

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同时,信息技术推动基于互联网的社交网络也在不断壮大其社群和创新交往方式,发展形成了多种商业模式,这是第四条路径(见表 4)。互联网的出现为人类非接触式交往提供了工具便利。电子邮件是最早实现点对点远程交流的服务模式,至今依然是互联网信息服务的重要应用之一。网络论坛(Bulletin Board System,简称 BBS),在线社区的出现实现了网络空间中的虚拟社群分类,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交流主题发布信息,实现一对多的开放交流。即时通讯的发展实现了互联网空间的点对点即时交流,迅速成为互联网用户的重要社交方式,如腾讯 QQ 抓住了即时通讯发展的机遇,迅速积累用户基础,成为腾讯公司发展的基础。博客的发展构建了以个人为中心展示、分享、交流模式。邮件、社区、即时通讯、博客的发展为互联网社交提供了基础的虚拟空间和交往方式。在后续网络社交商业模式发展中,通过对虚拟空间和交往方式进行不同的组合,并不断提升信息的多媒体化程度,网络社交商业模式呈现了快速和多元化发展态势。在图像、视频处理技术发展支持下,网络社交内容如从最初的文字交流,到图片交流、语音交流、视频交流、直播交流等。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互联网社交网络,使得社交网络的粘性不断增强,已经替代传统社交方式成为数字社会的重要交往方式;而且随着高速通信网络、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推动虚拟社交网络正在构建与现实物理世界平行、交融的全息数字世界。网络社交的社交粘性、流量优势、标签特征,使其快速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成为电子商务重要的流量入口。社交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成为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重要发展,一方面,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网络社交群体的精准营销;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意见领袖或者热门社交节点人物的意见表达,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商业转换,降低流量成本。

结论

商业模式研究范文6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新零售

一、引言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数字化经济时代的到来,数据成为核心资产,并将深刻影响企业的商业模式。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及相关数字产业的发展,使数字技术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领域的应用。数字化正在产业价值链中掀起一场商业活动的革命。如何有效依靠数字技术实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了一个重要研究议题。

二、文献综述

(一)商业模式及创新的内涵

Amit和Zott指出通过商业机会的运用,商业模式是为制造价值而设计出的企业交易的内容、结构和治理。Foss和Saebi将商业模式创新定义为对公司商业模型和/或连接这些元素的体系结构的关键元素进行设计的、新颖的、非平凡的改变。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分为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这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三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是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企业产品价值增值且传递给消费者的过程,价值获取是帮助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的机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

(二)数字创新驱动商业模式创新

如何实现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基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从识别机会、运用机会到价值创造与实现的过程机制,数字经济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维度:数字机会识别能力、数字化能力、数字协同能力(易加斌,柳振龙&杨小平,2020)。在数字化经济时代下,企业唯有不断提高自身数字经济能力,积极运用创新的数字技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进步。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体现在企业的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这三个主要方面,每一个方面的创新升级都离不开数字创新的技术支持,因此可谓数字创新驱动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1.数字化与价值创造

数字技术(信息、计算、沟通和连接技术的组合)的嵌入可以通过价值创造的方式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刘洋,董久钰&魏江,2020)。为客户提供更高价值的产品或者服务的过程被视为商业模式传递的价值创造的表现形式。数字创新能够通过不同种类型的方法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从脱媒、众包、自媒体对于价值链的破坏,到范围经济对规模经济的反击,再到共同创造兴起,都为商业模式的改变提供着答案(罗珉&李亮宇,2015)。

2.数字化与价值传递

在企业数字化商业模式的过程中,价值传递的方法和途径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商业生态系统都有重要的影响。新的商业模式需要改进创新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活动,以实现企业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数字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利用模块化来提高效率和有效性,可以成功实现从数字化中传递价值。

3.数字化与价值获取价值获取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企业在何处盈利?如何创新性盈利?”。企业价值获取的三个核心要素分别是收入来源、成本管理和企业价值创新。首先,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获取收入的那部分价值内容,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带来新的收入源或增加企业原有的收入源。其次,数字化能够促使企业流程再造,使商业模式兼备高效率与柔性,使企业既能够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也能灵敏地应对竞争对手的战略动向(李曼,2007)。第三,利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客户界面、电子化订单流程),企业可以对经营活动进行成本控制以实现有效经营。

三、案例分析

盒马鲜生成立于2015年3月,并于2016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盒马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以数据和技术驱动的新零售平台,对线下超市完全重构的新零售业态。截至2021年3月,盒马全国门店数已经达到220家,凭借着无接触配送的优势,疫情的出现推动了盒马鲜生的发展进程。据盒马鲜生门店数据显示,在疫情期间其线上流量相较去年增长超过一倍,其线上订单比重较去年增长近30%。本文对选取的案例盒马鲜生进行分析,研究企业如何将数字创新运用于企业生产经营中,并利用其驱动商业模式创新。

(一)数字技术创新价值创造

数字创新推动线上数字平台的构建和应用,改进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要素支撑体系,实现了企业价值创造,创新了企业的商业模式。

1.线上线下一体化

盒马鲜生基于移动互联、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数字技术打造线上销售平台,创新使用O2O模式,通过线上数字平台配合线下实体门店销售,为消费者打造出社区化一站式新零售体验中心,用科技和人情味带给人们“鲜美生活”,创造出有别于传统生鲜行业的新商业模式。数据显示盒马门店的线上订单占比超过50%,如此一来,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运营模式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消费者群体范围,开发新的目标客户市场,开拓了线上消费者这个蓝海市场,创新企业提供的产品配置。而且基于线上销售平台的应用,有效降低了产品交易成本,实现产品价值的增加,促进企业价值创造的实现。

2.精准客户定位

盒马线上数字平台使盒马鲜生拥有丰富的客户信息数据,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收集获取,运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数字创新服务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数据化,将用户信息进行分类和云存储,改变了企业价值创造模式;同时线上平台可以根据市场现状对目标受众进行合理分类,精准定位潜在客户群体,精准推送宣传信息,提供有效价值,尽量减少提供无效价值。通过盒马专属数字平台,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距离更近,关系更为密切,消费者可以在平台上直接反馈意见和建议,企业可以密切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对消费者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反馈,提高了消费者“粘性”,促进产品的价值创造。

(二)数字技术创新价值传递

盒马鲜生依托于阿里集团的数字技术,开创了O2O的新零售模式,实现线上购物线下配送有机结合,提高了商品的配送效率和增强了体验式消费;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实现精准营销目标策略。

1.专属APP数字化平台

盒马鲜生依托于阿里集团的数字技术,搭建专属的数字平台,构建专属APP,将线上数字平台和线下零售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现代化智能运营的效率和有效性。利用模块化思维,企业可以对数字平台APP上的信息进行适当合理地分类汇总,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商业信息传递的时间,同时对客户要求及其反馈进行优先级排序,优先处理重要的、影响较大的事项,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客户服务的质量。

2.线上线下消费融合

消费者通过盒马线上平台进行选购、下单、支付,附近门店提供24小时物流配送服务,要求3公里内半小时内送达,3公里外24小时内送达。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创新,基于线上数字平台的应用,为消费者匹配最优配送方案,减少消费者等待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不仅如此,企业还采取O2O模式,进行线上消费与线下消费深度融合的战略。以线上数字平台的大数据分析为技术支持,企业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等创新型数字技术,对企业的消费者进行消费者行为分析,有针对性地发放线上宣传信息,实现精准营销。并通过各类线上促销活动,以及线下网红打卡点等场景营销策略,企业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强化品牌形象,注重消费者体验式消费以及满足他们不同场景的消费需求,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促进企业价值传递。

(三)数字技术创新价值获取

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结合数字平台的应用,盒马鲜生自建物流体系,加强成本管理、成本控制,促进企业价值获取。

1.“超市+餐饮+电商+物流”新模式

盒马鲜生提倡的新零售理念,是结合超市、餐饮、电商、物流四位一体的新零售,因此企业不仅关注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同时还注重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场景的消费需求。盒马鲜生企业制定的“生熟联动”策略,在线下门店创新推出餐饮服务,是企业的创新突破,也是企业竞争的成功关键点。从原有的线下购物服务转变为“购物+餐饮”服务,消费者在店内购买商品,可以选择打包(购物服务),也可以支付少量食物加工费于店内就餐(餐饮服务),对生鲜行业的市场边界进行拓展延伸,扩展了产品和服务的组合,实现企业价值创造,推动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基于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边界的拓宽、客户服务的丰富所带来的新的收入方式增加了企业的收入源,促使企业价值获取最大化。

2.新业态模式

盒马鲜生拥有不同种线下门店类型,从盒马生鲜大超市到盒马菜市、盒马mini、盒马F2、盒马小站、Pick’nGo的不同业态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水平、不同场景的消费者需求。例如新型的Pick’nGo业态模式针对解决上班族高峰期购买早餐的问题,消费者可以提前在盒马APP上进行选购下单和付款,店铺员工负责食品操作与准备,并将完成后的食物放入自助取餐柜,消费者无需进店取餐,减少取餐所耗时间,创新了企业的商业模式。线上数字平台的应用,拓展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组合,扩大吸引目标客户的范围,增加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是企业价值获取阶段的创新升级。

3.仓配一体化

对于新零售的未来,侯毅表示,最大的机会是库存一体化。盒马鲜生线下实体店是实体店和仓库的一体化,运用仓储式货架和库存设计,既能够陈列商品,又具备仓库存储的功能。盒马鲜生不仅实现仓店一体化,而且实体店与仓库的一体化还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实现企业的仓配一体化。盒马鲜生自建的物流体系包括冷链仓、常温仓、加工中心,门店的物流体系和配送体系等,构建出专属的DC仓(DistributionCentre)。消费者可以在线上APP进行购买下单,由实体店店员进行操作,并用盒马自建的物流体系进行配送。

四、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1.数字创新成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不可缺少的发展动力,数字化能够推动企业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与价值获取。企业可以运用互联网、云技术等数字技术构建数字平台APP,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数字技术精准客户定位,运用移动互联等技术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验等来推动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

2.盒马鲜生通过移动互联数字技术的应用构建了企业的线上销售平台,同时利用企业数字平台获取的客户相关信息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对消费者信息进行处理,精准客户定位。为目标客户创造出新的产品配置和价值,从而促进企业价值创造。

3.基于先进的数字技术支持,盒马鲜生打造专属APP,推动企业线上线下消费的深度融合,提高客户满意度,在企业价值传递方面起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4.利用数字技术在仓配一体化、库存一体化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盒马鲜生扩大拓展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组合,扩大了目标消费者群体范围,有利于企业的价值获取创新。

(二)管理启示

1.顺应时代进步,拥抱数字创新。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所有企业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和趋势,数字化驱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和模式会日益多样化。因此,企业唯有积极拥抱数字创新,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优势,创新企业发展模式、商业模式,利用数字创新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打开蓝海市场,获取积极增长新动能。

商业模式研究范文7

关键词:工程管理咨询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策略

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所面对的形势越来越复杂,竞争日益激烈,仅仅依靠产品质量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新的时代,对企业而言,商业模式的创新与企业的产品质量处于同等地位,甚至更加重要。很多时候,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上升到商业模式的竞争,谁的商业模式具有创意,更加好,谁就能够在社会的竞争中赢得最终的胜利。对于在社会上求得生存的企业而言,创新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一种竞争力,而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企业进行创新的一个突破点。这对于工程管理企业也是如此。对于工商管理企业而言,商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的一种战略性手段。笔者基于多年的从业经验,以工商管理咨询公司商业模式为视角,对提出何种的商业模式、该怎么来进行模式创新,进而来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拟对工程咨询企业商业创新模式进行研究,从基于网络的工程管理咨询企业,虚拟化组织的可行性研究,知识服务创新的全面整合,工程管理咨询企业发展的新理念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提出了我国工程管理咨询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在新形势下工程管理咨询企业该如何抉择,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为行业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2基于网络的工程管理咨询企业

2.1在日益发达的网络背景下所经历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计算机使用的数量以及网络普及的面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网络开始普及的时间相比较国外落后很多。所以这也使得基于网络发展的一些行业的起步也比较晚,落后于国外。这些行业就包括基于网络的网络工程咨询模式。我国网络咨询模式起步的时间约在1999年,且最初几年也发展缓慢,之后才出现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飞速发展的原因是由于我国使用网络的人数激增,而不是由于咨询行业本身有着质的突变才使得行业发生飞速发展。由于我国网络咨询行业发展的时间起点远落后于国外,所以就使得我国的发展模式和理论都是借鉴于国外,以国外先发展的经验来促进本国此行业的发展,这种发展方法确实没有错,也使得我国的网络咨询管理行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的极快。但是也不可以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网络咨询行业在发展的时候完全是借鉴国外的经验,而完全没有自己的一些想法,这就使得本国的网络咨询行业完全没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理论,那就更加不用说有什么创新点了。国内企业没有自己的创新商业模式,那么如何能够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与国外的企业进行竞争呢?所以,对于国内工程咨询管理企业而言,需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进行不断的创新,进而形成自己的商业发展模式,这样才能提高自己企业的竞争力。

2.2发展措施

2.2.1树立良好的信誉

互联网咨询企业,是基于网络而进行的交流活动,咨询者和被咨询者仅仅是通过网络来进行交流,两者之间甚者不需要见面。所以工程管理咨询企业想要发展,信誉是最为重要的。要让别人相信你,相信你这个企业的品牌,就像很多人到外面出差一样,住的方面会选择一些大型的星级酒店或者连锁酒店,而不会住一些没有名气的小酒店,这是因为这些酒店已经在长期经营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人们对它们有一种信奈,而不是所有人都真的喜欢它们。相比较一些陌生的东西而言,这些连锁的酒店给予人更好的感觉。为什么国外的一些工程管理咨询企业能够得到发展,很多人也更加愿意选择它们,是因为国外的工程咨询管理企业基于网络形成了很健全的数据库,也有很多的工程案例,这些公司所独有的数据库都是靠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在这种良好信誉的形成过程中,公司也不断的扩大和优化自己的数据库。

2.2.2国家对工程咨询企业的管理和扶持

国家对工程管理咨询企业的管理和扶持也是工程管理咨询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之一。在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永远不能否认政府的作用,政府对于某个行业的支持,会使得社会上的资金找到了一个方向,不断地往这个方向流动,也会不断地有人才流入这个行业。这对于工程咨询发展企业也是如此。在资金和人才的不断流入下,才会形成不断的商业模式创新,进而使得整个行业蓬勃发展。在行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对行业进行规范和管理,这样才可以使得整个行业更加规范,走向良性的发展之路。

2.2.3强化客户咨询的观念

工程的建设长期以来是由国企来支持,而且很多大型的项目,特别是公共设施的项目都是直接由国家来进行主导建设的,所以使得建筑行业的市场化程度相对来说比较低。这就使得工程咨询行业的发展也比较缓慢,外界对于工程咨询行业的认识不足,甚至还不知道存在着这么一个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也开始简政放权,对于很多工程的建设也开始使用市场化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形成了工程咨询发展条件。在这个时候,企业也要不断的宣传自身的本事,进而不断的增加新的客户,让客户不断加大对于工程咨询行业的认识,进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企业在商业模式上面,也要贴近客户,以客户为导向,满足客户的需求,能够及时的为客户解决问题,让客户顺利的拿到工程和解决工程中的一些问题,这样后面才会有持续的合作。同时对于行业协会而言,也要经常组织一些活动,不断的提高公众对于行业的认识,提高行业的地位。

3虚拟化组织的可行性研究

在社会生活当中,虚拟化组织已经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处于社会当中,在经营管理以及标准化管理模式上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例如:在进行企业竞争实力的提升中,有大量的承包商都会组成联合体;在进行纠纷的处理和解决时,避免有高成本的产生,一般的建设检测单位以及业主等都会自主形成一种伙伴协作的关系;在大型的工程公司里面,所具有的矩阵式结构可以被当作为其内部的虚拟构造。因此,可以认为,成立虚拟化的组织需要有核心的组织机构,其所具备的职责主要是引导企业进行运行的方向规则以及其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理念,是其中的各个成员形成一种协调的关系。对整个虚拟组织可以起到主导作用的是核心组织机构的存在,这些机构具备所需要的经验、规模以及实力,从而来促进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4工程咨询企业发展的新理念

对于工程咨询管理企业而言,在进行发展模式创新的同时,还需要理清几个概念。首先,工程咨询企业股本的民营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私有化,而是一种形成由咨询工程师们尤其是核心的咨询工程师团队共同持有公司主要股份的体制,以实现知识资产的快速积累及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的企业发展模式。集约化的发展理念是我国目前的发展与资源消耗平衡的理念,不再像以往以高消耗来换取快速发展。集约化发展是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对现代管理技术和科技更优良的综合,对人力资源更合理的安排、应用,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效益的理念。在经济趋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要实现我国的出口产品数量的增多,国际化战略的工程咨询企业输出是国家产品面向全球化的先头兵。

5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程管理咨询公司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对于工程咨询管理公司的管理者而言,需要从长期的商业模式出发,创新自己企业的商业模式,才能够提高企业本身的竞争力,才能够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中持续的生存下去。对于国家而言,也可以对工程咨询管理行业给予大力的支持,对于一些能够创新商业模式的工程管理企业给予物质或者政策上的鼓励。而对于一些创新能力不足的企业,则给予一定的引导,这样,才会使得整个行业蓬勃发展,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陆宁,赵敏,朴越,等.工程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建筑经济,2011(8).

[2]蒋贱.国网直属电工装备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6.

[3]储雪俭.变革与创新———郑明公司的转型发展及其供应链管理的商业模式思考[J].中国储运,2016(8).

商业模式研究范文8

关键词: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

共享经济是当前时代的热门话题,互联网金融也是当下金融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讨论分析共享经济时代下的互联网金融新商业模式的具体发展问题,这可以为新商业模式的健康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资料。本文从互联网金融新商业模式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问题入手做详细的分析,对法律体系、监管机制以及风控手段等做具体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相应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分析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包括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产品体系以及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等,并具有普惠金融、平台金融、信息金融和碎片金融等相异于传统金融的金融模式。对互联网金融做具体分析发现其具有便捷性和高效性,所以在现实利用中,其受欢迎程度在不断增加。

二、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在发展和利用中表现出了一些问题,做好问题的分析能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监管机制不完善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监管机制不完善。由于互联网金融是全新的金融发展形式,相关部门对此种商业模式的认知还不够完全。基于这样的现状,相应的监管无法准确实施,而目前所利用的监管也多是针对性的单一措施,不成体系,在综合监管中无法发挥突出作用。简言之,当前监管机制不完善使互联网金融发展风险加大。

(二)风控手段单一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在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还表现在风控手段单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样式,其和传统的金融有着明显的差异,即互联网金融的具体操作存在着网络化的特征。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所以互联网金融本身的风险因素会加大,互联网金融的安全保障工作会更加困难。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风控,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风控理念,这种理念的单一性严重,对于风险的具体控制效果不够理想。

(三)法律体系不健全

法律体系不健全也是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发展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互联网金融自产生以来发展至今已有较多的年头,但是其依然处在发展活跃期,一些特征表现也尚未显现完全。基于此,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尚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所以有关互联网发展的法律制定等存在着滞后性。

三、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发展问题的解决

为了实现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的健康发展,需要将此模式发展和应用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解决。针对具体的问题做解决措施的构建,保证商业发展模式的有效利用。以下是对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发展问题的解决策略分析。

(一)基于互联网金融实践完善法律体系

首先,要具体解决问题,需要基于互联网金融实践完善法律体系。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全新的商业发展模式,法律对其的约束和规范还存在着跟进不及时的情况。在商业模式的发展中,部分企业利用法律漏洞谋取非正当利益,这种行为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所以需要尽快在全面性分析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的规范、统一等做法律约束和完善。让互联网金融的运行有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一些违法行为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简言之,基于互联网金融实践对相关法律做补充和完善,法律保障效果也会更加突出。

(二)针对问题做监管机制构建

其次,要解决互联网金融新商业模式问题,针对性的监管机制构建十分重要。就具体的监管机制构建来讲,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是确立监管责任机制。互联网金融的运行由谁监管、怎样监管,这是责任机制构建中需要重点讨论的内容。对监管的责任主体进行明确,并就监管的具体执行做现实性构建。第二是构建完整的监管执行体系。此体系的构建包括具体的监管环节构建和监管标准确立。通过这两方面的内容完善,监管的执行统一和标准得到了明确性提升,监管的整体效果得到强化。简言之,针对当前互联网金融新商业模式发展中表现的具体问题做监管机制的构建能够解决监管不利问题,保证监管的具体效果。

(三)深入研究,丰富风控手段

最后,解决互联网金融新商业模式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丰富风控手段。从互联网金融新商业模式的具体发展来看,其风险的产生不仅来自于市场,还来自于互联网金融本身的不稳定以及互联网的安全漏洞。所以要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做风险控制,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和了解。对来源不同的风险,要针对具体的风险来源做针对性的风控手段采取。比如要预防和控制市场风险,需要利用大数据做好市场的分析和评价;而要预防互联网金融本身的不稳定风险,则需要通过指标评价等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影响因素做消除和控制。总之,丰富的风控手段利用能够解决互联网金融新商业模式利用中的安全问题。

四、结束语

共享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而且互联网金融是目前金融业态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利用和推广对于社会发展来讲意义显著。具体分析互联网金融新商业模式在发展和利用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并就问题的解决做分析,这能够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和利用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樊桂岭,笪凤媛.共享经济时代互联网金融新商业模式探析[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7,19(3):29-35.

[2]陈红慧,陈嘉瑜."互联网+"共享经济时代零售企业商业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17(2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