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中的文化差异范例6篇

商业中的文化差异

商业中的文化差异范文1

关键词:商务谈判 文化差异 策略

中图分类号:F7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2

一、引言

谈判是一种特殊的沟通。国际商务谈判已成为一个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国际商务谈判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能否取得优胜地位,是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一环。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要赢得优胜地位,除了拥有物美价廉的产品之外,国际商务谈判也是决定企业国际贸易成败的关键。因此培养知晓国际文化,熟悉跨文化商务谈判技巧的专业人才成为各个商科院校重要的培养目标。本文从我校学生情况出发,就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引起的问题,试探性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策略。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

1、语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由于人思维模式不一样,交流方式就会有所不同,Robert Kaplan(1966)提出了文化思维对话语模式的影响。在谈判中,准确到位地理解对方语言的意思是整个谈判良性发展的基础!在跨文化商务谈判口头语言的选择和运用上,中西双方就有很大的差异:西方人尽量简洁、明了,是非表态清楚,谈判时爱争辩,语言具有对抗性,口气断然!而中国文化主张以和为贵,把创造和谐氛围作为谈判的重要手段!为了保全双方的面子、群体的面子或别人的面子,经常使用暧昧的、间接的语言!即使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也很少直接予以拒绝或反驳,而是迂回曲折陈述自己的见解,尽量避免谈判摩擦!中西两方在谈判中如果口头语言的运用不一致,可能就会导致谈判走向歧途,甚至导致谈判失败!

2、信仰体系和价值观念的不同

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为。中国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非常深,认为人固然有生物属性,要谋取利益,但也有社会属性,有时也会“舍生取义”,因此人们的行为应符合集体要求。而在西方文化中却完全不同。他们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以利润最大化为终极价值目标,尊重个人,奉行能力主义。在个人和群体的关系方面,中国人偏重于群体秩序中的个人,讲“人伦”;西方人偏重于个人组成的群体,尊“个性”。前者从群体的尊卑秩序讲个人,后者从个人利益讲群体。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中国人强调“以修身为本”,把“善”放在价值观的首要位置;而西方强调“真”的重要性。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由于双方来自不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双方就一些问题的理解自然也就不同。如果缺乏应有的文化敏感性和处理不同文化背景中出现问题的技能,商务谈判就会出现障碍。

三、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策略

我校是一个地处西安西郊的一所地市级民办三本院校,生源质量偏低,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太好,加之学校地理位置影响,学生缺乏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也很少有机会能走出国门,切身了解国外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如何培养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了解外国文化,熟悉跨文化商务谈判的技巧成为教师们积极探讨的课题。作者结合《跨文化商务交际》所授课程内容及个人经验,就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一些问题试提出以下建议:

1、要树立跨文化的交际意识

在谈判前要了解可能出现的文化差异。在西方,受工业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人们的时间价值观是“直线型思维”,即在一段时间内必须对所开展的工作有一个计划安排,因此西方商务谈判人员对实质性谈判前的程序谈判要求很高。在我国,受农业经济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人们的时间价值观更多表现为“环型思维”,即对时间的概念并不要求十分准确,在谈判中对程序谈判要求低。了解不同文化的特征,为跨文化谈判扫清障碍。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对于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反应和结论。因此,谈判人员应该对不同的文化和特征要有基本的了解。在具体的谈判开始之前,应该对谈判对方的背景和文化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对各个跨文化变量进行分析和判断,从各个细节中把握该文化中对于商务谈判的要求,力求做到与谈判对方和谐沟通,达成一致。

2、了解文化背景,承认包容西方文化差异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谈判对象的行为习惯与他所处的国家、民族的文化背景、民族风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承认和包容文化差异则是进行商务谈判最基本的对策,也是使谈判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所以,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要尽量容忍分歧和不稳定!当不同文化在谈判场上碰撞时,要学会尊重和宽容,哪怕在极其微小环节上都不能掉以轻心!而且要做到愿意并且有能力做到文化间视角的转换!要承认和包容文化差异就要正确对待文化差异,这要求谈判者对文化差异必须有足够的敏感性!谈判者不仅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而且要善于理解对方看问题的逻辑思维方式!例如,在面对语言差异时,我们要合理地运用谈判语言!首先,在谈判语言的选择和运用上,对于西方国家,我们必须采取外向型交流方式,尽量以简单、明了和坦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就是,非就非,不要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其次,语言的丰富性和艺术性!出口成章语句精辟、言简意赅、妙、语连珠能够明显增强双方彼此的好感!在谈判中,你在英国说英语会比说汉语容易交流,外国人来到中国说汉语不仅有利于交流,还会感到很亲切!这样就会缩小心灵上的距离,避免语言的误区,克服文化障碍,促进双方的了解,产生亲切感,容易引起共鸣!另外,在对待时间观念差异时,我们在谈判中要对时间都做精心的安排和计划,注重其办事效率,养成按时赴约的好习惯!任何一个跨文化谈判人员都必须认识到,文化没有优劣,要尽量避免模式化看待另一种文化的思维方式!当然,跨文化的行为并不意味着要简单地去适应对方,或者把他方文化的形式和方法照搬过来!关键是要学会用他人的眼光来看问题!谈判中要做到“知其习性,以引导之”!

3、有效使用模糊语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模糊语经常被作为一项技巧和策略用来表明立场、回答问题以及转变或者保持关系。针对谈判内容、条款等,谈判者通常会避免直接做出明确陈述,而会给对方以“似云未云”的感觉。模糊语能提高谈判的客观性与准确性,解决问题并规避冲突,保持良好的商务合作关系。巧妙、有效地运用模糊语不仅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更需要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深人了解,并时刻洞悉不同因素的影响,准确把握谈判动向。跨文化商务谈判中模糊语的有效使用应把握以下三个方面:(l)协调不同文化背景下谈判双方的关系;(2)遵循互惠的原则,采用不同模糊语策略;(3)了解文化差异,把握底线。

四、结语

中国已加入WTO,商务英语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差异将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加紧培养熟悉跨文化知识能帮助谈判参与者分析由东西方思维差异引发的谈判困惑的原因,及时化解僵持的局面,能以跨文化的视角审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商务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影响着谈判的进程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不管有多么的复杂,只要我们在谈判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对彼此的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会谈中充分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以平等互利原则,把分歧和差异限定在合度的范围内,求同存异就定能取得跨文化商务谈判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王维波,车丽娟.跨文化商务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2]白远.国际商务谈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刘佳.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4).

商业中的文化差异范文2

论文摘要]面对国内买方市场与外资银行涌入的双重压力,银行业竞争愈演愈烈,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 发展 ,必须以“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为基础,以树立银行优质品牌形象为重点,以 企业 文化为依托,推行差异化营销。 

 

 

随着市场 经济 的不断发展完善,从计划经济体制中发展而来的银行业逐步转变为“买方市场”,面对国内买方市场与外资银行涌入的双重压力,银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市场营销成为商业银行获得竞争优势,参与国际 金融 竞争,建立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步入营销时代。 

 

一、商业银行营销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被看作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就其本质而言,商业银行是提供服务的企业,货币或金融产品只是其提供服务的一种载体。但是,处于国家金融政策严厉管制下的商业银行区别与一般的服务企业,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提供的服务受基准利率限制,同质化现象突出,创新有限,易模仿。商业银行受其业务特殊性的限制,一直难以走出“盈利能力差”的困境。 

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使商业银行生存环境更加恶化,突破“同质化”壁垒,创造自身核心价值,已成为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的唯一出路。而突破“同质化”壁垒,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推行差异化营销,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不同需求,不断推出新的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二、商业银行营销的差异化战略 

(一)差异化营销含义 

商业银行的差异化营销,是指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时,通过 科学 的市场细分,评估自身的实力和所处的具体市场环境,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内不同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不同的优质服务,采取不同的营销组合策略,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差异化营销有利于解决开放环境下顾客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和有限的银行内部资源能力之间的矛盾,符合市场发展趋势。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也曾对金融服务业的范式转变发表过自己的预测:“银行应被看作是具有柔性生产能力的车间,而不是提供标准服务的装配线。银行的中心是一个完整的客户数据库和产品利润数据库。银行将能识别用于任何客户的所有服务、有关这些服务的利润(或亏损)以及能为客户创造潜在利润的服务。” 

(二)差异化营销基础 

商业银行推行差异化营销,需要按照“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的原则,从银行内部资源能力、外部竞争、客户需求等多方面考虑,科学确定商业银行的目标市场,明确市场定位,从而实现商业银行差异化营销。 

1.市场细分 

针对商业银行“水少船多,网大无鱼”的问题,市场可以区分为更细小的市场、客户群体或区分为具有不同特征的目标市场。而银行服务市场细分变量的选择,应根据行业、企业、市场、消费者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而定,必须具有可衡量性、可占领性和效益性。具体来说,银行个人客户在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文化程度、业务特点、经营状况、风险大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他们对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故可依据上述变量将个人客户市场分割为具有不同特征客户的集合。 

2.目标市场选择 

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可从众多细分市场中选择与银行内部资源能力相匹配,并且能为银行带来良好获利机会的子市场,将其确定为银行的目标市场,重点针对目标市场需求投入产品和服务。商业银行选择目标市场时需综合考虑自身实力、规模服务优势、软硬件水平、员工素质等各方面的因素,还要考虑同行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服务优势、公司实力等。目标市场的选择是否正确,关系到银行能否充分发挥自身资源能力优势,能否与竞争对手有所区别,能否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3.市场定位 

建立科学的市场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客户群,实施相应的营销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因此,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和方法,而且根据自身的战略定位,判定和选择相应的市场组合,才能作到银行营销的市场定位准确,从而达到营销的预期效果。 

根据目标市场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市场竞争策略,对优质特大型客户宜采取集中性目标市场策略,对现有优质大中型客户宜采取差异性目标市场策略和防御性竞争策略,对新兴行业和新型企业优质客户宜采取拓展性竞争策略。 

4.差异化营销深化 

金融 产品不享有专利权且易模仿,所以金融产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品牌和银行的形象上。作为无形资产的品牌创造以及与此密切相连的形象设计,将对一个银行的竞争能力产生长远的影响,形象和品牌是商业银行真正的灵魂。 

树立商业银行品牌是一个整体概念和系统工程,要加大管理力度,一是不遗余力地塑造和提升核心品牌;二是注重品牌 发展 的 科学 规划;三是重视以品牌为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运作,使客户能够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通过银行形象、金融产品特征、优质服务等形式,努力创造产品特色,以便自身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分开来,使用户建立起品牌偏好与忠诚,使客户在第一次购买时愿意试用,经常购买后由于转换的主观成本较高而很难放弃使用。在服务举措上,向良好的整体形象塑造发展,把cis导入银行竞争,在经营、服务、形象上创造出自己的特色,这是我国银行品牌创造和形象设计的现实选择。 

5.差异化营销内涵 

银行的 企业 文化是差异化营销的内涵。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涉及三个层面:精神层(共同目标、价值观、企业精神、服务理念等),行为层(各种规章制度、经营活动等),物质层(银行形象识别系统)。银行在实施差异化营销过程中,应培育和发挥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注入营销活动中,有助于传递商业银行的差别优势,吸引和稳固目标客户群,从深层次树立目标客户对企业的认同。 

 

三、结论 

通过科学的市场细分,商业银行选择与银行资源价值相匹配且具有良好市场机会的目标市场,明确其市场定位,为银行实行差异化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目标市场战略准确的基础上,银行可通过树立优质形象,提升品牌认同进一步深化其差异化战略,使客户建立品牌偏好与忠诚度。银行的企业文化是支撑差异化的软竞争力,银行要想实现持续的差异化,企业文化是根本。 

值得注意的是,差异化营销策略是一个动态的营销过程,任何“差异”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 经济 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银行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也会不断改变,昨天的差异化会变成今天的一般化。而且,竞争对手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任何银行的形象、风格、广告和服务营销策略都是很容易被那些实施跟进策略的银行模仿的,任何差异都不会一劳永逸,所以,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进行营销创新,寻求差异之路,用不断的创新去战胜对手的跟进策略,用创新的理念去指导营销实践以适应需求的变化。 

 

参考 文献  

商业中的文化差异范文3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路径;措施

一、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理论简介

差异化战略源于迈克尔・波特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一书。书中对差异化战略是这样描述的: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标新立异,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一般来说,差异化战略是企业在行业内目标市场的竞争中为某产品或服务创造与众不同的特色或特征,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份额的一种竞争方式。

国内外学者对于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的研究并没有系统全面的开展,多是从差异化战略入手探讨其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某一方面的应用。美国服务市场营销学专家格鲁诺斯分析了银行的差异化营销战略。他首先总结了服务产品的基本特征,并与银行实际相结合,对银行服务的特征进行了分析:银行服务是非实体的服务;银行服务是一种或一系列行为,而不是物品;银行服务在某种程度上讲生产与消费是同时进行的;银行顾客在一定程度上是参与生产的;银行服务营销是两极营销。银行的差异化营销应该是两极的差异化营销模式。按照波特一般企业竞争战略原则去思考中国银行业的战略定位问题,可看出有效的差异化战略能够帮助银行摆脱同质化竞争的压力,提高利润水平,赢得细分市场的客户,从而最终为银行在竞争中赢得优势。

二、城市商业银行差异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尚未形成清晰明确的差异化发展战略

城市商业银行差异化经营虽然已成为各行董事会的共识,并放在战略角度去审视,但执行中各行董事会和高管层对如何实现差异化经营并未形成清晰的思路和制定细化的措施。多数银行缺乏一套总体性精细化的方针指导和对目标市场的长远战略分析,同业竞争、营销策略以及目标客户群的选择表现出较强的盲目性和趋同性,仍然延续单纯做大规模、向外扩张的老路。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仍以盲目追求规模、速度、排名作为战略目标,忽视实现差异化发展,做特色化银行的重要性,造成了差异化发展只是“纸上谈兵”,甚至是“口头谈谈”,而实际经营中始终按原有战略思路发展的尴尬境地。

(二)尚未建立实质性的金融创新体制机制

目前,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在产品研发、服务创新上仍沿用“拿来主义”,在产品定位、客户定位和业务定位等方面,与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趋同。尽管少数城市商业银行在某一方面探索进行了一定创新,但实质性的真正创新屈指可数。多数行未贯彻执行银监会2006年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整体上未形成完善的金融创新机制,有的行甚至没有设立专门研究金融创新的岗位和人员,经营中没有把创新作为银行发展的动力,依然一味地为丰富产品而模仿产品。

(三)尚未完全拥有与差异化发展配套的硬件软件

人才储备和科技支撑一直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的“软肋”。人才方面,虽然近几年非常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了员工培训和教育的力度,但距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缺乏经验丰富,熟悉小企业业务的客户经理;缺乏创新型人才;较少科技型人才,缺乏对新服务、新产品的技术支撑能力。信息科技方面,由于资金实力不强、技术基础薄弱等原因,信息科技实力相对落后,造成了城市商业银行不能对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可靠的支撑,不能很好地对客户行为进行分析,小额贷款批量审批等新技术难以应用。

(四)尚未形成捕捉市场需求及研究宏观形势的有效机制

城市商业银行受人才、信息系统等方面的限制,市场敏感度不强,市场研究不细致,在内部基本没有设立专门的研究分析岗位和人员,业务运营分析不细致、市场研究不深入、对形势的研判不准、把握能力不够,业务发展和决策多是凭经验、凭感觉。与大专院校、社会科研机构的合作仅处于初步接触阶段,对外部宏微观形势的研究远远滞后于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

三、城市商业银行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实现路径和措施

(一)形成有利于差异化发展的四个理念

1、树立人才竞争理念,充实人才储备。科学制定人才战略规划,建立适应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的管理岗位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与经办岗位人才三类人才队伍,推进人才交流和培养,建立分类实施、层层负责、上下联动的培训机制。改革完善员工录用、选拔和淘汰机制,加速员工结构调整,适应新形势特别是机构延伸的需要。完善激励机制,稳定人才队伍,形成银行与员工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良好人才机制。

2、树立科技兴行理念,加大科技支撑。应从现在的账户为中心转到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为主线的定位上,形成前台操作简单化、数据大集中、后台处理精细化的核心业务系统,逐步使前台柜员从复杂的账务核算中脱离出来,目的是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覆盖面和辐射能力,建立和优化风险识别和管理系统,提高管理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同时,要强化信息系统远程支撑保障能力,为异地业务发展提供安全报告。

3、树立文化固本理念,加强文化建设。要从外部形象为主向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与外部形象并重转变,树立稳健、可持续和长远发展理念,建立良好的信贷及内控文化。大力提升服务理念,以文化提升服务品质,使银行服务和银行文化有机结合。建立人本文化,使员工具备良好的诚信品质和职业道德操守,实施员工能力建设工程,创造凝聚力强、向心力大、绩效高的团队,塑造具有城市商业银行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

4、树立改进创新理念,提升服务水平。这里的创新是指能够在一定情况下或一定时期内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而依靠提供优质服务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已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最佳的切入点。城市商业银行应和客户保持很好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使顾客充分了解城市商业银行及其产品和服务。同时,确保服务效率,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对客户在资金和服务上的需求尽快做出反应,及时满足客户需要。并注意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以便在维护客户忠诚度的同时,不断拓展和连锁占有新的市场。

(二)实现差异化发展的五个方面

银行实现差异化需要从以下方面综合考虑:顾客的需求是什么;竞争对手是谁;能否保持、并充分体现自身的比较优势。前两点决定了银行在金融市场的竞争状态,第三点须深入分析,研究银行在经营资源和经营能力方面的优势。城市商业银行面对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更应突出自身比较优势,避免同质性业务,突出差异化发展,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差异化发展:

1、区域差异化。区域差异化发展强调不光基于目标客户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基于地区差异。城市商业银行由于经营地域经济发展程度、地域文化特点、自身规模、核心优势等各不相同,使各行经营状况有较大不同。应适应地方经济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经营策略,如位于国企色彩浓重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服务大中型企业的比例可适当放宽,民营经营、小企业活跃的地区小企业贷款占比相对要高等。

2、客户差异化。客户差异化并不是指银行只为某类客户提供服务,而是指银行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为这些目标客户提供更多符合其特定需求的服务,从而达到差异化竞争的目的。客户分类是实行客户差异化的基础。城市商业银行可将客户划分为高价值客户、中价值客户、低价值无效客户三类,目标就是稳定、发展更多的高价值客户、中价值客户,逐步淘汰无效客户。城市商业银行应坚持服务中小特别是小企业的市场定位,把小企业作为高价值客户。同时,也要考虑“二八定律”原则,把少数中高端客户作为竞争的中高价值目标。

3、产品差异化。在产品设计上要防止盲目求全,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巩固优势业务,突出重点品种、重点地区,打造特色业务和产品体系。对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在本市、本省等一定范围大小的市场内,集中优势与资源,开发一些针对性强的、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并提供一些特别的优质服务将是发展之路,尤其是针对小企业、个人消费和涉农领域实现产品差异化尤为重要。由于产品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可以为城市商业银行产生较高的边际收益,从而提高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4、市场差异化。城市商业银行首先应细分市场,根据客户需求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把客户划分为若干个客户群,并依此将城市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市场细分为若干个子市场。市场细分的变量应根据行业、企业、市场、消费者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而定。城市商业银行可以依据自然属性细分市场,如地理细分变量、人口统计变量、社会经济变量等;也可依据行为属性细分市场,如心理分析变量、产品使用变量、效用细分变量及其他一些认知偏好变量,根据细分好的各类市场实现差异化经营。

5、管控差异化。城市商业银行应改进运营和管理流程,探索建立按条线管理的组织架构,实现垂直管理。强化总行的后台支持、内部控制,强化支持的市场营销,减少风险点。目前国内部分银行实现了事业部制管理体制,对规范业务流程、缩短业务处理时间、提高对客户服务效率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城市商业银行可借鉴学习其中部分适合自身的做法,力求流程适合风险管控和客户风险特征,最终建立适合目标客户的短式流程银行。

(三)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1、把握自身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城市商业银行应充分分析未来选择模式的前提条件、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自身优势与劣势,制定符合实际的战略目标。根据差异化的经营目标,明确城市商业银行应关注的客户细分群体、地理区域以及产品和服务,制定实现战略目标的优先次序和时间表,从而缩短全面实现差异化发展的进程。

2、加强市场研究,形成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城市商业银行董事会作为经营管理的最终责任者,应及时研究市场变化情况,增强政策的敏感性,结合各地实际,科学理解市场定位,不断丰富市场定位内涵,对市场定位进一步细分,制定不同的市场定位标准,寻找有利于自身长期发展的客户群体和服务对象,通过“精确制导”,开拓和巩固市场,积极探索小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并重,规模与特色并举的发展模式。

3、实现多元合作,提升持续发展的整体实力。加强多种方式的联合合作,是城市商业银行应对竞争、加快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是按照市场化原则,在资金业务、票据业务、国际业务、科技建设、产品研发、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这种可以在城市商业银行之间合作,也可以与其他银行进行业务合作。二是利用合作联盟或其他形式的平台开展合作。如山东省城市商业银行合作联盟在成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实现了综合业务系统的开发和试运行,开展了联盟数据中心、公务卡开发、业务培训、网上银行等工作,通过合作联盟降低城市商业银行运营成本,完善服务手段,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预期效果初步显现。

参考文献:

1、陈伟光,黄涛.西方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1).

商业中的文化差异范文4

【关键词】古诺模型 差异化 成本优势

1838年法国经济学家古诺(Augustin Cournot)最早提出了一个双头垄断市场的数学模型,用以研究一个产业中两个厂商在相同条件下的均衡产量问题。该模型基于这样一个基本的前提假设:即两个生产厂商所生产的商品是同质的、无差异的。将该模型推广到N个厂商时,该假设将保证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形成。事实证明,当存在无数家厂家进行同质产品的古诺竞争时,市场最终将趋于完全竞争。但是,完全竞争的条件过于苛刻,现实中,即便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家电产业,由于存在着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差异,厂商也往往具备一定的定价能力,而不是价格的完全接受者。产品差异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强调两点:第一,产品的差异在市场过程的运行和价格决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第二,产品差异已被厂商视做一种主要的战略变量,借此尽量弱化由激烈的价格竞争所导致的不稳定和破坏作用。基于产品差异化理论,本文用替代因子这一变量刻画同一行业中两种产品之间的需求替代性,并同时考虑不同产品之间的成本差异,通过建立差异化古诺竞争模型,讨论影响两个厂商市场均衡结果的因素并将之推广到N个厂商。

一、模型建立

考虑两家厂商1和2,分别生产两种差异化产品,边际成本分别为c1、c2。根据前面的分析,产品1的价格p1不仅取决于自身的需求量q1,也取决于产品2的需求量q2。根据需求定律,p1

随着q1的增加而降低,而由于产品间的替代性,q2的增加将对产品1造成影响,间接地使p1有所下降。厂商1的逆需求曲线可以写成:p1=?琢1-?茁1q1-?琢2q2。其中:?琢1为产品1的最大保留价格;?茁1为产品1的需求量对价格的影响;?琢2为厂商2的产量变化对厂商1生产产品价格的影响,这里可以理解为产品2对产品1的替代程度,称为替代因子。同样可以写出厂商2的逆需求曲线(符号意义与上类似):p2=?琢2-?茁2q2-?琢1q1。为简化分析,这里取?琢1=?琢2=?茁1=?茁2=1,得到:p1=1-q1-?琢2q2;p2=1-q2-?琢1q1,厂商1的利润:?仔1=p1q1-c1q1=(1-q1-?琢2q2-c1)q1,为保证理论最大化,对q1求偏导,并令其为零: =1-2q1-?琢2q2-c1=0,得到厂商1的反应函数:q1= ,同样得到厂商2的反应函数:q2= ,两家厂商获得均衡解(q1,q2)。

上述推导说明,即使考虑了差异化变量,厂商1和厂商2在静态博弈时仍然存在纳什均衡解。根据纳什均衡的定义,(q1,q2)应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所有厂商已经达到效益最大化,没有改变价格和产量的动机;二是所有厂商都已经考虑了对手的反应。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纳什均衡的条件很苛刻。厂商不可能获取完全的市场信息,同样厂商对于对手的反应往往有时滞或者不符合理性的反应。更为重要的是在网络经济时代,建立标准是获得正反馈的重要手段,往往导致赢家通吃,而拓展市场占有率是建立标准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厂商往往致力于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产量。以厂商1为例,为扩大产量,应该降低c1和?琢2。c1代表成本,意味着厂商为了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应该精简成本;?琢2代表厂商2的产品对于厂商1产品的替代性,降低?琢2意味着执行差异化战略,降低产品间的可替代性。

二、模型推广

下面考虑N个厂商时的古诺差异化模型。假设产业中存在N个企业,符合上述模型设定条件,将企业i的竞争对手的产出向量记为:q1={q1,q2,…,qi-1,…,qN}。企业i的利润函数为:?仔1=p(q1,q-i)q-i-Ci(qi),其边际收益函数为:MRi=P(qi,q-i)+ qi,当q-i给定时,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MR=MC,由此推导出: = qi,用Si= 代表企业i的市场份额,ε=-代表需求的价格弹性,则上式可表达为: = 。

设{q,q,…,q}代表古诺均衡时各个厂商的产量,Pc代表古诺均衡价格。上式可写为 = 。考察此表达式可知:第一,厂商市场力量受到需求价格弹性的限制,需求弹性越小,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部分越多。即差异化因子?琢-i越小,厂商获得收益越大。第二,边际成本和市场份额间存在内生关系,边际成本较低的企业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因此效率越高的企业规模越大。第三,竞争者越多,每个厂商的市场份额越小,市场力量也越小。显示了进入壁垒对于企业市场力量的重要性:如果进入壁垒越高,竞争者数量越少,企业市场力量就越强。

【参考文献】

[1] 罗仁会、黄茂萍:需求相关产业影响下双头垄断Cournot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05(2).

商业中的文化差异范文5

【关键词】商务英语 翻译 文化适应性

作为商务沟通交流中,最为重要的沟通和交流工具,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文化的载体。随着改革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在商务活动中,商务英语翻译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如何在商务活动中做好商务英语的翻译工作,促进文化的传播,成为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一、商务英语特点分析

首先,商务英语的专业性。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务英语的专业化发展。其次,商务英语的严谨性。商务英语的文体风格与其他形式的英语并不完全相同,其在应用过程中,将关注点放在了是否具有清晰的思路和稳重的逻辑上,进而忽视了传统语言风格上对于语言艺术的追求。最后,实效性与科学性。众所周知,区域之间,国与国之间以及不同民族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商务英语的翻译必须找到文化差异中的契合点,尽可能地降低商务英语翻译中存在的差异性,从而确保商务英语翻译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二、企业对外商务英语翻译的适应性问题

1.直译和音译影响翻译的效果。在实现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能够实现直译与英译的科学准确表达,就很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以往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大多进行直译翻译,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再进行意译。这种翻译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在翻译过程中很有可能在理解层面上出现偏差,进而降低翻译效果。

2.文化差异降低翻译的精准度。英语在商务沟通和交流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深入地研究英语这一语言工具,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在表达上还是在形式上,英语翻译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区域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可以说文化差异性增加了商务英语翻译的难度,难以确保商务英语翻译的精准度。正因如此,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应当着重注意区域之间的文化差异性,以避免文化差异给商务英语翻译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解决企业对外商务英语翻译的适应性问题的对策

1.构建商务英语翻译的内部环境。首先,充分发挥企业在构建商务英语翻译内部环境的积极作为。之所以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在于商务英语翻译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传播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实现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企业文化,另一方面还应当考虑企业的良性发展。其次,结合传统文化思想。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思想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在一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结合我国传统文化思想,我们则能够将商务英语翻译的潜在价值充分挖掘出来。最后,融入中国特色文化。想要促进商务英语翻译的良性发展,必须融合中国特色文化从而促使英语翻译向层层递进的模式发展。以海尔为例,海尔公司在长期的竞争中,正式应用了了“无序――有序――体系――高度――延伸”这一英语翻译英语模式,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营造商务英语翻译的外部环境。商务英语翻译外部环境的营造是解决商务英语文化适应性问题的有效措施。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对于本国文化给予高度重视,在此基础上,将本国文化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对比,并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其次,对于国与国之间文化的差异性应做到客观的分析,以此来确保商务英语翻译的科学性。最后,以本国独特文化为根基,结合国外翻译文化,促进商务英语翻译水平的提高。

3.了解文化的差异性、关联性。从本质来说,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也具备一定的联系,我们在了解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也应当把握文化的关联性,进而找到翻译的切合点,降低文化差异性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其次,发挥文化关联性的重要意义。在研究中西文化的过程中,要引进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运用商务英语翻译技巧。在企业商务活动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内外部文化的关联性,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正因如此,我们应当对把握内外部文化的差异性与关联性给予高度的重视。

总而言之,企业对外商务英语翻译的适应性问题不利于商务英语翻译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更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为此,对于这一问题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通过构建商务英语翻译的内部环境和营造商务英语翻译的外部环境以及了解文化的差异性和关联性等方式提高商务英语翻译水平。当然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我们广大翻译者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楠.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适应性问题及其教育探讨[J].亚太教育,2016,(25):255-256.

[2]王文涓.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适应性问题探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5,(01):50-51.

商业中的文化差异范文6

摘 要 随着全球银行业的快速发展,银行产品的同质化与差异化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开始显露。很多西方商业银行非常注重银行产品的差异化发展,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我国的商业银行却仍然面临着银行产品的同质化对其业务开展的严重阻碍。

关键词 银行产品 同质化 差异化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迅速,特别是自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完成以来,各项银行业务更是蒸蒸日上,但是,在我国银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严重阻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目前银行产品的趋同就是一个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开展就产生严重影响的问题之一。

一、银行产品概述

产品,即提供给市场用以满足客户需要的任何物品。商业银行产品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核心产品,即商业银行提供给客户的核心利益,可以满足产品购买者的基本金融需求,这在产品整体概念中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二是有形产品,即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外观形式,表现为产品的质量水平、品牌、设计、包装等;三是附加产品,即商业银行提供给客户有形产品之外的附加物。

银行产品相对于其他产品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以融资和提供便利为基础。二是易于模仿。三是含义广泛。四是具有关联性和易消失性。

二、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银行产品的同质化表现及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我国银行业整体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动力,使得国内商业银行存在突出的同质化竞争问题。各类商业银行产品定位同质化。虽然我国银行所提供的产品种类繁多,各商业银行推出的产品功能、服务内容相差并不明显,创新产品、服务趋同化严重,既形不成特色,更形不成竞争优势。以产品为中心依然是主导,而没有从目标客户群的具体需求出发,切实为顾客提供便利,缺乏强大的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为顾客所依赖的、不具替代性的利润点。。虽然我国银行已树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但在实践上很多银行却依然是以产品为中心,依然是为丰富产品而创造或模仿产品,忽视了目标客户群的具体需求。

这样的发展模式必然导致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的状况,从而对银行业务的开展也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目前中资银行之间业务雷同现象严重,一旦某家银行推出新业务,其他银行便纷纷跟风,,而不考虑哪种业务真正符合其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因而造成银行之间不加选择地相互学习,争夺同样的客户、推销同样的产品、实施同样的营销手法,极大地造成了效率的低下和资源的浪费。

三、外国商业银行产品的差异化发展及其对银行业务开展的影响

在银行业迅速发展与膨胀的今天,众多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外资银行都在追求各自业务产品的差异化发展来开拓自己的市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西方商业银行对差异化战略的应用分别从产品差异化、市场差异化和形象差异化三个方面来实施。在产品差异化方面,虽然在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基本完成,制度上已没什么限制,似乎可以任意进行产品的开发,然而在实践中,在产品收益许可的范围内,产品差异化策略所能设计的领域也是有限的。商业银行要保证存款资金安全,在资产运作上不能提供高流动性和高利率同时兼备的产品,但低流动性又同时支付低利率的产品在筹资上又会出现困难。

产品差异化与金融创新紧密相连。经过了20世纪50、60年代的“逃避金融监管型”金融创新和70年代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后“回避风险型”金融创新后,发达国家的金融创新在90年代迎来了黄金时代。这时金融自由化已经基本完成,混业金融体系开始实行,在金融制度层面已经没有了太多限制,银行金融产品日新月异,不断推陈出新,股指期货、期权、利率互换、货币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均是这一阶段金融创新的产物。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商业银行差异化策略的实施。以美国银行的差异化发展为例,自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实施差异化战略以来,美国树立了差异化战略的成功典范,形成了自身在全球银行业的竞争优势。20世纪80年代,随着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商业银行形成了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战略,初步走向了差异化之路。现在的美国银行业深化了差异化竞争的实践,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塑造自身的品牌和特色,进一步实践着差异化战略。

四、西方商业银行产品的差异化发展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启示

鉴于西方商业银行产品差异化战略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得到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特殊性,也不能对西方商业银行战略进行生搬硬套。

我国银行的产品差异化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技术、功能差异,即包含更高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或具有重要的功能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二是质量差异化,即具有更高更稳定的内在品质和足够的数量。三是高附加值差异化,即在一种或若干功能上具有技术、服务、安全、便利等附加价值,以增加其灵活性、实用性。国内商业银行的规模有大有小,实力也有很大差距,因此银行产品不能追求大而全,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优势找出有别于竞争对手的重点发展产品。

参考文献:

[1]黄建峰.商业银行利率定价与价格策略.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