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业态分析范例6篇

商业业态分析

商业业态分析范文1

王铮(2001)利用上海各区零售业平均规模的分布状况,对上海市区商业重心进行计算,发现上海市商业重心与cbd发生明显偏离,呈东西向移动为主。分析认为,由于“需求决定了商业的发展,商业重心必然追随人口重心”,进一步论证了人口密度因素作为背景要素对商业区位选择起重要影响。

孙鹏,王兴中(2002)介绍了西方国家社区环境中零售业区位选择的一些规律,引入远角(far corner)、近角(near corner)和侧角(swing corner)等概念,并分析在主干道与次干道,单向道与双向道,直线道与曲线道等道路类型中的可识别性、易接近性的优势度差异。

郭崇义(2002)对北京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外资零售企业分布模式图,结合不同零售业态的区位要求,总结出百货商店分布较分散,大型综合超市分布在城区周边和城乡结合部,仓储商店多分布在城乡结合部。

蔡国田(2004)就轨道交通区位因素,探讨其对零售商业空间布局的影响。认为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形成,零售商业空间结构将发生重组,部分老商业区实力进一步加强,新商业区崛起的同时,部分商业区也会由于人流减少而呈萧条趋势。

商业新业态的产生和发展,一直备受学者,尤其是经济学界的关注。目前研究成果,多为介绍新业态特征,探讨其对传统商业业态的影响。

张素丽(1999)关注到零售商业企业发展中的市场定位与地理定位问题。提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商业微区位关联效应研究出零售商业企业的市场定位和地理定位相互作用,市场定位是硕士论文地理定位的基础,地理定位会因市场定位的差异而呈现各自特点;并认为不同零售业态的地理定位原则也有所区别。

许学强(2002)利用gis为主要研究手段,对广州市大型零售商店的空间布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型零售店与其他业态存在彼此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关系;其空间布局呈圈层结构,并逐步向多中心发展;交通因素对其区位选择起重要作用。

管驰明(2003)介绍了新零售空间(new retail places,spaces and sites)概念,即“指包括超市、高级百货商店、仓储超市、零售园区(retail park)、区域购物中心和厂方直销店等新型商业业态构成的商业空间,主体是大型超市和购物中心”;并将其内涵归纳为“新业态”、“新区位”、“新近出现”三方面。究其形成动力,管先生总结出宏观背景因素(包括快速城市化与城市郊区化、城市土地市场化、商业全球化),商业需求因素(包括消费需求层次提高、居住空间演变),商业业态发展演变,城市交通改善现代物流出现这四个因子。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商业地理研究,正呈现逐渐细化、微观化的趋势。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城市中由于地价、交通便利性、人口密度等区位背景因素所造成的场势差异能清晰、明确的展现出来,从而让我们从具体、复杂的微观区位层次,对商业活动的区位布局提供科学、系统、高效的理论支持得以实现。

在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实际,我国商业区位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国商业空间结构研究已较成熟,表现为以中心地理论为基础,结合实证研究,对现有商业网点的中心性和等级性进行分析,并提供建议。商业区位布局方面,以地租理论、规模经济等为理论指导,通过商业服务业设施的空间定点,探讨不同地域商业中心区位特点,预测各商业中心发展趋势。大卖场、连锁商店等新型业态的区位选择特征,很多学者也作过较深入的研究。

以上研究运用传统区位理论,并借鉴商业经济领域相关研究成果,系统分析商业区位选择过程、选择特点、空间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内容。但更多从商业集聚的角度入手,对微观尺度上商业经营单位的相互关联及其区位效应尚未引起充分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商业微区位关联效应研究重视。

商业业态分析范文2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视觉语法;ipad;新品会

中图分类号:H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162-03

多模态话语分析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一种,以系统功能学和社会符号学为基础,在近年来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其中克瑞斯和凡利文所建立的视觉语法成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代表之作。本文以ipad新品会为例,从视觉语法的三个意义分析其多模态语篇的构图意义,探讨其适用性及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

一、理论背景

(一)多模态语篇定义

多模态语篇(multimodal discourse)是一种融合了多种交流模态(如声音、文字、形象等)来传递信息的语篇[1]。朱永生提到了识别多模态语篇的两个标准:一、涉及模态种类的多少;二、涉及符号系统的多少[2]。简单来说,多模态语篇就是指涉及多种感知模式或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符号系统共同编码构建整体意义、传递信息的语篇[3]。在上世纪90年代所兴起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作为基础,由克瑞斯和凡利文将其发扬光大,并尝试把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语言学研究的方法来应用到其他的一些符号资源上。

多模态话语分析学者认为,除语言这种符号之外,其他一些符号资源同样具有类似于语言的系统性和功能性,可以使它们像语言一样,归属为社会符号资源。研究多模态分析的目的是将这些不同的模态所体现出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及构成意义综合起来考虑,分析它们是怎样共同协作,创造出一个完整的语篇或者交际事件。

(二)多模态语篇的社会符号学分析理论

多模态语篇分析主要是以韩礼德所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其本质即将语言当成是一种社会符号,他认为语言既能表达意义,又可以将社会结构及系统符号化。韩礼德和哈桑[4]认为:社会符号学可视为意识形态或学科的概念视角。从该视角可以阐明的内容为:人类交往与社会过程特征、社会结构的符号性与社会成员建构社会符号的语言过程。

以此为基础,豪治和克瑞斯[5]演绎出用来指导并解释多模态语篇的两个理论基础,并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符号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性。由此可见,社会符号学为理解视觉话语提供了一个总的描述的语法。克瑞斯和勒文创立发展的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理论就是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主张图像也是社会符号。因此,韩礼德的社会符号学理论同样也可以适用于图像的分析和描述。

韩礼德认为,在语言系统中,有三个可以用来表示功能意义的纯理功能(meta-function):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概念功能是指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各种经历而加以表达的功能;人际功能是讲话者运用语言来参加社会活动的功能;语篇功能指语言用于组织信息的功能。在把图像也视为社会符号的前提下,克瑞斯和勒文将韩礼德功能语言学中的纯理功能延伸到了视觉方面,并发展创立了与分别三大纯理功能相对应的视觉语法(Visual Grammar),分别为“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对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目的,就在于把这些由不同交流模态所体现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综合起来考虑,进而分析它们是如何共同协作,如何创造出一个完整的语篇或交际事件。

二、从ipad新品会内容分析看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苹果公司ipad上市以来,得到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好评,并被应用到了各行各业的领域当中。至今苹果公司已经发售了三代ipad,每一代ipad的,都引起了全球各大媒体及其拥护者的广泛关注。这不仅仅是由于苹果公司产品的设计及操作的出色性,其公司的广告宣传也对其产品的推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每年的新品会,更是其广告宣传的重中之重。本文以2012年第三代ipad的产品会为例,进行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探讨不同模态作为社会符号如何共同构成意义的手段和方法,达到意义潜势。

(一)图像的再现意义

再现功能解释了意义参与者和过程之间的关系,克瑞斯和凡利文又将再现意义分为叙事意义和概念意义。其中叙事意义是指展开的动作和实践、变化的过程以及瞬间的空间安排,而概念图像则表示图像的类别、结构及意义,它表达的是一种概括的、稳定的并且没有空间限制的精华。在图像中,图中的元素形成斜线,通常来说是强烈的对角线,这就形成了矢量。矢量是叙事图像的标志,而概念图像没有矢量[6]。在叙事意义中,动作者的发起者即为发出矢量的参与者。在图像中,这些动作的发起者通常最为突出。通常可以通过其尺寸、在构图中的位置、与背景的对比、色彩饱和度以及显著性等方面进行判断。

苹果公司会的会场整体以黑色为基调,舞台背后的大屏幕,醒目的显示的苹果公司的标志――被咬过一口的白色苹果。整个白色标志可视为独立的参与者,与周围没有矢量连接,属于概念图像。向观众阐释着一个概念,被咬过的苹果。它象征着苹果公司的理念:即苹果公司的任何产品,都像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都有缺陷,只有不完美才能促使进步去追求完美。将其与周围黑色背景及观众联系起来,又像是有人咬了苹果一口,形成矢量。似乎在告诉观众,公司的新产品像一颗诱人的苹果一样,期待着观众区尝试。标志的颜色是白色,与周围的黑色背景形成强烈对比,是最突出的参与者,并且被放在屏幕正中央的显著位置。充分突出了苹果公司以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为中心的意义。而黑色象征着稳重和神秘,整个会场的黑色布局,会给在场的观众很庄重的感觉,表明这是一个很严肃及正式的场合。并同时带给观众以神秘的感觉,令观众期待新产品会带来怎样的震撼。

(二)图像的互动意义

图像的互动意义和功能语法中的人际意义相对应。图像可以使观看者和图像中的世界之间形成特定的关系。也就是说图像不仅仅表达了其对接受者的导向,同时也表达出两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互动意义主要包含四个要素: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7]。

图像中的接触主要由图像中的主要参与者与观看者是否有直接的视线接触而判断他们之间是否建立起某种特定的关系。克瑞斯和凡利文进一步将图像分为索取图像和提供图像。索取图像是指图像的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视线的直接接触,表明参与者索取某些特定的东西,即图像的参与者要求观看者加入、参与或介入他或她正进行的活动中。如果图像的参与者和观看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视线接触,则表明了提供类的关系,即图像的参与者仅仅是为了展示、表演,并为观看者提供欣赏和思考的机会,但并不要求观看者参与进来。苹果公司对于新产品时,一贯采取将ipad产品的各个部分分别进行特写展示,并附上局部特写的注释,最后才将产品整体显露给观众。这些过程都是属于提供类图像,将新产品信息逐步透露给观众,引导观众将零散信息进行组合,最终达到宣传,引导的作用。而另一些图像,比如在演示视频中展示ipad视频拍摄的画面,三个年轻人直视镜头,并做着招手的动作,图中矢量就是由这三个年轻人的视线构成的。当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由矢量连接时,表明他们在相互做某件事。这是三个年轻人表明他们要求观看者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加入到新产品对生活的应用和帮助中。不仅贴近了产品的应用功能,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社会距离主要由远景、中景和近景三种取景方式来实现。远景表示的是冷漠的社会距离,中景体现的是公共距离的一种互动,近景则体现了图像参与者与观众的亲密关系。正如社会关系影响社会距离一样,图像中的参与者的取景远近决定了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距离。在ipad的新品会中,产品介绍时多采用近景特写的取景方式,比如这张ipad正面特写。图片详尽的为观众列出产品的详细参数,甚至看以看到ipad上面的每个字迹和图标。它不仅使观众了解到产品的性能,做工及精美程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产品与观众的亲近程度,说明了产品虽然功能多样,品质优越,但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而是任何观看者,普通消费者都能够负担的起的普通消费品。从参与者心理上来影响其购买欲望。

态度由观察者观看图像的视角来体现的。分为仰视、平视及俯视三种视角。仰视的视角表明图像的参与者处于权势一方;平视则表示参与者与观看者双方的平等关系;俯视则表示观看者相对于图像参与者而言处于权势一方。Ipad新品会中,所有产品展示,包括演示视频中的内容,都是使用平视的角度来体现。视频中苹果公司高级工程师乔纳森在向观看者介绍新ipad时,身穿休闲T恤,眼睛与镜头平视,并采用了近景的取景方式。在整个介绍过程中,他始终正面平视着观看者,就像和观看者面对面坐在一起聊天一样,微笑着对自己公司的产品进行耐心详细的介绍,无形中拉近了公司与观看者的距离。也使观看者在使用产品的时候,能够体会到工程师的良苦用心和对用户的体贴关注,并从中了解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以亲民的角度来拉近产品与消费者间的距离。

色彩的使用与情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情态包含色彩饱和度、色彩区分度及色彩调和度。从色彩饱和度来看,在会的PPT展示屏中,主要使用了深蓝到浅蓝的渐变作为背景,蓝色代表清新、宁静和沉稳,由深蓝到浅蓝的渐变,更是给人自然,平和的感觉。底部浅蓝带来的亮度也象征着希望。这些都属于高饱和度的色彩。在这样背景的衬托下,产品又以明亮的白色被前景化,突出了产品的新颖及美观。图像整体情态高,更能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力。

(三)图像的构图意义

构图意义与功能语法中的语篇意义相对应,克瑞斯和凡利文将构图意义分为三类: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信息值是通过再现元素在构图中所处的位置来实现的。任何特定元素在整体中的角色取决于它被放置的位置。一般来讲,被放在左边的元素我们认为它是已知信息,放在右边的元素则为新信息。放在上边的元素为“理想的”,而放在下边的元素则为“现实的”[8]。在ipad产品的会中,大多数时候使用的是左右放置的方式来表达已知信息和新信息。在展示上一代ipad和新ipad的视网膜屏幕显示效果区别时,将两台设备同样显示英文字母a,左边表示上代ipad屏幕显示字母a的部分像素,表示已知信息。右边是新ipad视网膜屏幕与上代ipad显示相同a的部分像素,表示新信息。明显可以看出新ipad视网膜屏幕的像素是上代ipad屏幕像素的4倍。通过简单的对比,就能使观看者直观的看到两者的区别,给观看者带来最直接的感官感受。令观看者感叹新技术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享受及感官震撼。并且在右图中,新ipad视网膜屏幕的周围被白色所包围,使其显著性表现的突出和明显。更容易调动观看者的注意力,并对视觉有着极强的引导性。使观看者倾向于购买显示效果更佳出众的新ipad产品。

三、结语

本文应用克瑞斯和凡利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分析了商业新品会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商业新品会的范例进行了分析。扩展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应用性,进一步证明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对于图像等社会学符号在现在社会交流中的重要意义。验证了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此外,通过对商业新品会的多模态分析解读,以期对读者多模态话语识读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Kress. G. & van Leeuwen. T.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M].London: Arnold. 2001.

〔2〕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3-84.

〔3〕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4〕Halliday, M. A. K. & R. Hasan.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 [M]. Oxford: OUP.1989.

〔5〕Hodge, R. & G. Kress. Social Semiotics [M].Cambridge: Polity Press.1988.

〔6〕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

商业业态分析范文3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第四媒体人机交互

    计算机网络以其极高的知识、技术内涵、广泛的传播范围和雄厚的传播实力,已成为如今人类发现的最具价值的传播媒体之一。1998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最早为互联网赋予了“第四媒体”的称誉:“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以加强新闻传播工作”。其后,“第四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代名词迅速普及。

    实现快速、有效地传播信息是网络媒体的核心功能,实施信息传播的载体是基于网络的各种图形、文字、视频、动画和音频。所有这些信息载体可称之为视觉和听觉元素,但并非这些元素自动地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其传播价值之实现有赖于对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进行科学化、系统化和艺术化的设计。设计中,若背离了一定的科学法则,将必然使信息传播之效率下降,甚至发生传播失误。

    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许多网络媒体艺术设计方面的理论着述主要从平面视觉传达的角度探讨版式编排、空间布局、素材的处理、色彩运用、字体设计等方面的技能和技巧。这一期间开始了对网站之构架进行研究,一些专门从事网络技术开发的研究人员对网站的可用性方法作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从站点规划、调研分析、站点与客户端之间的角色分析到设计实施、测试、以及反馈与维护的整体过程都以可用性作为关注焦点。美国设计师Darren Gergle强调:“处于这样一个快节奏和激烈竞争的网站设计行业中,需要将可用性方法运用到具有成本效益和实用的方法里,并平稳地整合到设计过程中。”

    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和Internet资讯的日益增多,客观上推动了相关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使最初的基于平面视觉传达的网络媒体艺术研究更为紧密地融合认知心理学、信息学、传播学、技术美学等学科的理论成果,关注人机交互环境下的信息加工与传播,关注对受众的认知规律的研究,从而推动了对网络媒体交互性的研究。

    美国Macromedia公司所开发的Flash开启了网络媒体交互艺术创作的新纪元,其使用矢量图形和流式播放技术、利用时间轴和关键帧将图形、视频、动画和音频以交互方式融合在一起,加之强大的动画编辑功能和创建交互性的编程语言Action Script使其成为创建动态交互式网络应用的行业标准。如今,在全球范围内绝大多数的计算机用户都装有Flash播放器插件,越来越多的商家愿意投入资金开发多媒体网站,以展示企业形象并推动产品行销。一些世界着名企业在开发基于html的超文本网站的同时,还致力于Flash全站的开发与设计,由此可见,网络媒体艺术设计正向新的视听感受和实时的人机交互方向发展。

    Flash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推动了网络媒体交互艺术创作的发展,这一发展的态势可从FWA中反映出来。FWA是一个举世闻名的Flash艺术设计的展示平台,其全称是Favourite Website Awards,于2000年5月建立,目的是展示世界上最优秀、最前沿的网络媒体艺术设计作品。2000年9月以来FWA一直被列为世界上最顶级、最具有精英意义的评价网络媒体交互艺术创作的权威机构。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许多优秀的Flash动画设计师,他们凭借Flash的强大动画编辑功能,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Flash动画短片,但这些被赞誉为“闪客”的设计师主要是从事基于二维平面的动画创作,是传统动画在新科技背景下的延伸。国内虽然也有与FWA相类似的机构和团队,也出现了一批专攻于具有人机交互与信息传播特性的网络媒体艺术设计师,设计和开发了一些颇有新意的Flash互动网站,但就其艺术格调和表现技巧方面还处于有待发展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更是罕见。

    如果说FWA中的一行行链接文字和一幅幅图片是通往Flash交互艺术世界的航标,那么徜徉在这一艺术世界时所历经的一次次数据交互、信息反馈、鼠标行为的交互体验就是抵达“沉浸式”感受的方舟。若要实现具有“沉浸式”感受的效果,就必需在视觉设计和实现交互式数据呈现方面做到极致,需要视觉艺术设计师与计算机程序工程师进行密切配合,这一现象也就推动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网络媒体艺术设计的学科教育方面,学科的分化变得愈加细致,使学生有所偏重地掌握网络媒体艺术设计的技能。

    Robert Penner就是探索使用计算机程序语言来实现创意思想的奇才,他在《Flash MX编程与创意实现》中展现了独具创造力的程序设计和视觉设计理念。深入地探讨了以Action Script创建动态视觉效果的方法,内容覆盖面向对象和基于事件的程序设计、数学、物理、色彩、绘图等专题,精选的实例讲解更是体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在“运动、变形和缓动”的章节中讨论了运动的概念和数学基础。探究缓动的各种方程,并开发出一个变形脚本的面向对象的方法。

    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整个社会对获取信息资源的需要日益增长,国际互联网的普及速度和宽带的覆盖一直以倍数递增,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电信宽带用户从几千发展到了1万户,今年苏州电信宽带用户增长再次“提速”,目前苏州电信宽带用户已经接近15万。数据交换带宽的拓展从客观上推动了网络媒体向更高层次、更富多媒体意义的方向发展。如今,能提供音乐、视频在线欣赏和下载的站点比比皆是,许多国际化大公司在开发产品形象展示的多媒体交互网站时大量地使用了三维动画和视频录像。带宽的拓展使得富有创意思想的网络媒体艺术设计师有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许多设计师开始了将三维动画所能创造的空间变幻效果用之于网络媒体艺术设计中,Discreet公司特地为Macromedia Flash MX开发了3D效果的导出插件,Alias公司更是开发出能导出3D效果的、兼容矢量文件格式的专用模块。

商业业态分析范文4

[关键词]新常态;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分析

[DOI]10.13939/ki.zgsc.2017.08.071

1研究背景

在今天各个领域都进入“新常态”(NewNormal)的形势下,外语作为信息与文化的载体和人类沟通思想的媒介,在国际合作交往、知识传播应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既擅长英语又精通国际贸易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更重要的是,泰安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产业发展特色突出,涉及对外贸易业务的企业有300余家,比如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泰山集团、普瑞特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开电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本文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指导思想,深入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客观如实反映市场情况。

2研究意义

随着“新常态”下泰安市经济的持续增长,无论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在开发海外市场或存在发展意向,商务英语渗入各种各样的企业里,泰安市对高水平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本研究的实施具备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本研究的顺利实施可以为企业引进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提供借鉴,从而有希望为泰安市注入新的资金和投入,更重要的是会带来新的经营理念,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泰安市经济更好地发展。

第二,有助于构建泰安市企业对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引进的实施指南和具体操作策略,使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为泰安市的经济发展助力。

3研究思路

3.1研究内容

泰安市对外贸易发展平稳,出口增长快速,外贸实力不断壮大,这对泰安市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的主要研究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明确泰安市企业对复合型商务外语人才的具体岗位能力需求,比如:学历要求、外语语言能力要求、跨文化交流能力要求、思辨与创新能力要求、自主学习能力要求、相关资质证书要求、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要求和外贸业务能力要求。

二是探明泰安市企业需要既擅长外语又精通国际贸易的复合型商务外语人才的数量;探究泰安市企业对复合型商务外语人才的具体岗位需求比例,比如:商务翻译、报关员、外贸跟单员、外销员、采购员和涉外律师等各占多少比例。

三是探讨泰安市企业商务外语人才的来源渠道,以及泰安市企业如何有效地引入高水平的复合型商务外语人才,进而为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提供更好更多的服务。

3.2研究方法

第一,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就泰安市企业对复合型商胀庥锶瞬诺男枨蠼行具体的数据采集。

第二,电话访谈法:通过电话访谈请商务外语从业人员回答开放式问题,了解多种信息,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和目的性。

第三,实地考察法:在调查过程中,参与到商务外语从业人员的工作过程中,观察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对国际商务、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4泰安市企业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研究结果分析

为了了解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我们对在岗外贸人员进行了一次调查。数据的搜集采取问卷的方式,包括邮寄问卷、直接到用人单位发放问卷并与管理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等。

根据从泰安市22家企业返回的39份《泰安市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情况调查问卷》分析。

第一,企业性质:参与问卷调查的企业81%为民营企业或中小型企业,其余为国有企业或大型企业。

第二,需求岗位:79%的企业需要外贸业务员;43%的企业需要报关员;39%的企业需要外贸跟单员;32%的企业需要外贸单证员;22%的企业需要培训人员;8%的企业需要涉外秘书。

第三,招聘渠道:75%的企业通过网络招聘员工;41%的企业通过招聘会招聘员工;5%的企业会通过本公司员工推荐来招聘员工;还有的企业自行去学校招聘,比如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第四,学历要求:72%的企业对就业人员学历要求为本科学历;24%的企业要求就业人员为研究生学历;40%的企业认为不管什么学历,只要能胜任岗位即可;9%的企业认为学历越高越好。

第五,语言能力要求:岗位英语等级要求为六级的企业占40%;英语等级要求为四级的企业占36%;21%的企业认为不管什么等级,只要能胜任岗位即可;同时,58%的企业认为员工的听说能力最重要;40%的企业认为员工的翻译能力最重要。总体上看,企业普遍认为员工的听说能力和翻译能力比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更为关键。72%的企业认为学习第二外语很有必要或有一定必要性。

第六,需要掌握的主要业务:78%的企业认为员工需要掌握国际贸易实务;80%的企业认为员工需要掌握外贸单证操作实务、国际货运与报关实务;67%的企业认为员工需要掌握国际贸易法、市场营销等业务;69%的企业认为员工需要掌握外贸英语函电业务;56%的企业则认为员工需要掌握电子商务业务;32%的企业认为员工需要掌握交际礼仪;20%的企业认为员工需要掌握演讲与口才等。

第七,对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能力要求:90%的企业认为员工应当会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87%的企业认为员工应会使用图片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等);98%的企业认为员工应该能做到利用Internet获取信息;28%的企业认为员工应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19%的企业认为员工应当能够使用数据库语言(如FoxPro);16%的企业认为员工应当会进行基本电脑故障处理。

第八,优先考虑的人选:65%的企业会优先考虑具备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证书的人选;67%的企业会优先考虑具有外贸业务员资格证书的人选;12%的企业会优先考虑具有涉外秘书证的人选;4%的企业会优先考虑具有报验员资格证书的人选;6%的企业会优先考虑具有跟单员资格证书的人选;72%的企业认为只要人才能胜任工作,这些资格证书都不重要。

第九,对关键能力的衡量标准:20%的企业认为学习能力非常关键;28%的企业认为沟通交际能力非常关键;19%的企业认为表达能力非常关键;15%的企业认为协作能力非常关键;14%的企业认为环境适应能力非常关键;10%的企业认为创新思维能力非常关键。

第十,对关键素质的衡量标准:21%的企业认为细心很关键;22%的企业认为负责很关键;18%的企业认为诚实守信很关键;12%的企业认为吃苦耐劳很关键。

第十一,应具有的气质特征:78%的企业认为员工应喜欢变化和挑战;72%的企业认为员工应做到在紧张情况下能机智应变;47%的企业认为员工应该喜欢根据事实做出判断;39%的企业认为员工应该具备严谨性的气质特征;28%的企业认为员工应该喜欢和大家一起做出决策。

第十二,86%的企I认为个人素质比专业能力和语言能力重要。

第十三,除外贸岗位外,英语语言能力对一些企业的以下岗位来说必不可少:例如山东泰开电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项目部、泰山衡器有限公司的市场部、山东泰沃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行政岗位(国外客户来电接听,国外客户来访接待)等。

5结论

综上所述,新的经济活动对商务英语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对外贸人员学历要求一般为本科以上,会优先考虑具有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业务员和报验员资格证书的人才。下面是对企业所需商务英语人才的具体要求。

第一,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理论的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具体业务操作的能力,而且同时应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

第二,英语为商务服务。优秀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企业选拔人才的关键,此外,还应掌握一定的通用词汇、商务英语写作及英汉互译能力。

第三,公司普遍认为资格证书不是很重要,但是基本的证书还是要有的,比如英语六级证书、外贸业务员和报验员资格证书等。

第四,对于从事外贸行业的人员,学习第二外语有一定的必要性。

第五,企业还特别要求计算机的使用能力,具体表现在:能掌握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现代化办公设备基本操作和软件应用知识,至少要会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或会使用图片处理软件。

结合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不难发现,“新常态”下,新的经济活动对泰安市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多样化的变化。无论在专业能力上还是在个人基本素质要求上,都有了新的转变。

总之,本研究从泰安市企业着手,以泰安市日益蓬勃的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为契机,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明确分析了泰安市企业的商务以及英语从业人员情况,探明了“新常态”下泰安市对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有助于商务英语从业人员适应动态的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为泰安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元素,为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提供更好更多的服务。

参考文献:

商业业态分析范文5

[关键词] 关键词:零售;业态;竞争;战略

[中图分类号] F28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3-0108-04

[作者简介] 潘红梅,上海电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上海 200245)

零售商业是一种将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传递到最终消费者的商业经营过程。在这一经济过程中,商业资源的节约,流通时间的节约,是零售商业之所以存在的价值基础,也是零售商业内部竞争的核心内容。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 以来,我国零售商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客观地认识、分析这些变化,是我国零售企业制定其发展和竞争战略的重要前提。

一、跨国商业资本日益表现出明显的战略竞争优势

商业资本是商业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零售商业格局的变化,首先表现为商业资本构成的变化,即外国商业资本已经和正在成为我国商业总资本中的一个日益强大的组成部分,已经和正在我国零售市场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06年,各跨国零售企业在我国大陆的销售额持续快速增长,其中,百盛商业集团同比增长86%,家乐福同比增长52%,易初莲花同比增长34%,沃尔玛同比增长30%,大大高于本土零售企业12%的平均增长水平。外国资本进入我国零售业,是我国政府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政策的结果。大量外资的引进,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但同时对我国原有的市场结构以及商业竞争格局都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在当今中国的零售商业企业中,跨国商业资本已经显示出明显的竞争优势。这些优势不仅源于其规模大、成本低,还源于其全面监控所有经营环节的、高效灵敏的信息指挥系统。因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质量好、价格低、适销对路已不再是成功的秘诀,高效率的信息系统和组织能力才能构成现代零售商真正的核心竞争能力。竞争的压力上迫使零售商对消费者的需求必须做出正确、迅速的反应。这就要求零售商建立连接总部与各分店之间、各销售点之间、各经营环节之间、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信息系统,及时汇集和处理数据库交换系统中各个销售点的销售数据和交易数据,对市场需求及变化作出更加准确、更加迅速的预测,及时将货架上的信息和消费者的意愿反馈回来,并迅速传递给采购、储存、配货、运输等环节,传递给制造商等其它生产企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订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加强装货与需求在时间、空间的联系,尽可能地减少存货,使盈利能力得以大大提高。如沃尔玛的电子计算机配售体系,从计算机开出定单到商品上架,比我国本土超市快了3天,降低成本2.5%,在减少库存并保持货架充实率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沃尔玛的商用卫星系统,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民用数据库,甚至比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数据库还要大,其中所潜伏的巨大市场创造力,本身就成为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

跨国商业资本的另一优势是其遍布全球的采购、储运、销售系统。依仗这一系统,跨国商业资本可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原材料采购、加工订制、产品购进以及资金、人员、设施、信息、技术、专利等商业资源的再配置,使其商业资源在最广阔的领域内,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使用效率。自由贸易论认为,在资源的总量和结构一定的条件下,全球化的自由贸易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提高资源的效用水平。同理,在资本总量和结构一定的前提下,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也同样可以增强资本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跨国商业资本就是如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越来越趋于个性化和多样化,越来越渴望在更广阔的空间中选购商品。各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同,历史传统和消费偏好不同,对商品的选择性也就当然不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建立全球性的商品购销网络,目前也只有跨国商业资本才拥有这样的网络。在跨国商业资本的战略版图上,中国其实并不仅仅是一个潜力巨大的销售市场,同时也是其越来越不可或缺的商品生产基地和原材料采购市场。这种以其雄厚的商业资本和国际化购销网络为基础的战略优势是我国零售企业在一个较短时期内难以取得的。

在中国零售商业的竞争格局中,跨国商业资本已成为重要的一极。尽管跨国商业资本的竞争优势目前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尽管某些跨国商业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后的经营业绩还不甚理想,尽管它们目前还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大中城市,还没有对我国本土零售业在战略上构成全面威胁,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零售商业的竞争格局是最容易发生变化的,零售业的领导者地位是最不巩固的,沧海桑田之变也常常发生在一夜之间。跨国零售商在我国市场的利润虽然还不够丰厚,但这与它们“先要市场,后要利润”的战略思想有关,体现了其深远的战略意图。况其雄厚的财力足以支持它们度过艰难的市场开发期。若考虑到这些因素,跨国商业资本在我国零售市场的崛起则在预料之中。中国零售商业格局的这一新变化,或许能给中国的消费者带来一定的福祉,但肯定将给中国的本土零售商们带来更大的市场风险和竞争压力。

二、零售业态的演化持续加速

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零售市场。200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过才3.4万亿人民币,到2006年,这一指标增长为7.6万亿元,6年间增长了123%。2007年1-6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又比2006年同比增长13.7%,说明整个零售市场仍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之中。如果继续按这一速度发展,到201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将有3万亿元左右的增量。如此广阔的市场,为我国零售商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从另一角度考察,在发达国家中,商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为15%左右,而我国目前仅为8.3%,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商业的运行效率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商业发展潜力巨大。广阔的市场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更多的资本加入到零售商业中来,使之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成为指导生产、引导消费的先导型行业,同时也加剧了零售商业内部的竞争,推动了零售业态的更新,最终形成了大型百货商店、大型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三足鼎立,方便店、专业店、专卖店星罗棋布的零售业态新格局。

零售业态,一般是指零售商业企业存在的形态和从事商品经营的方式。零售业态同时还是商业资本在零售市场中的生存条件和竞争手段。对商业资本而言,零售业态是可以选择的,科学的业态选择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商业资本的比较优势,加快商业资本的周转速度,增强资本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业态的选择首先取决于商业资本自身的规模。业态不同,对资本的需求量也就不同,方便店需要的资金最少,大型百货商店需要的资金最多;业态的选择还取决于零售市场的供求态势。零售市场总是在非均衡状态下运行,交易双方的力量对比依供求态势的不同而转化,进而影响商业资本对业态的选择。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商业资本成为市场中的主导力量,它自然要选择则简便、最廉价的方式销售商品,而无须消费者认可。当商品供过于求时,消费者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商业资本为了迅速出售商品,争取尽可能大的市场份额,只能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和偏好决定零售业态的取舍;业态的选择也决定于商业资本经营的对象和内容。不同的零售业态,代表着不同的经营条件、交易形式和物流手段,商业资本所要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物理化学性能各异,适应着不同目标顾客的需要,对商店的地理位置、经营空间、销售设施、物流条件都有特定的要求,这些特定要求当然也要成为选择业态的依据;零售业态的选择,最终取决于商业资本利益的最大化。业态是形式,对商业利润始终不懈的追求是内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是否有利于销售额的扩大?是否有利于流通费用的降低?是否有利于商业利润的增长?这是商业资本评价、选择零售业态的核心内容。离开了这个核心内容,任何零售业态都将失去其存在的经济意义。

但就全社会而言,某一时期零售商业的业态结构,即各零售业态的商业资本在社会商业总资本所占的比重,却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多样化零售业态的产生和存在,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回顾世界零售业的发展过程,19世纪以前,只存在小型零售店这种单一的业态。1852年在法国首先出现了百货商店;1930年美国出现了第一家超级市场;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折扣商店;10年后又出现了便利商店。近30年来又出现了仓储式商场、购物中心、专卖店等新的零售业态。同时,百货商店和超级市场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非昔日可比。各种业态之间,出现时间的间隔变化表明,每一种业态都显示出“产生――发展――繁荣――衰微”的周期性变化,而且这种周期性变化随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呈逐渐缩短的趋势。在各种社会、经济、技术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新的业态不断出现,并与旧的业态形成竞争关系,迫使旧业态的市场地位不断下降,由主导变为从属。业态变化周期由过去的100年缩短到30~40年,到新世纪,可能将进一步缩短到15~20年。零售业态的更新,业态变化周期的缩短,以及零售业态结构的变化,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其然,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过程。

加入WTO 5年来,中国零售商业业态的演化已印证了上述原理。在我国没有加入WTO的上世纪90年代,大型百货商店曾被人们视为零售商业的“常青树”。加入WTO以后,在以大型超市、大型仓储超市为主要业态的跨国商业资本的强大攻势下,本土百货商店且战且退,至今难以摆脱衰退的阴影。在2006年全国零售业100强排行榜的前10席中,百货商店只占了4席,其余大半壁江山已归大型超市所有。即使这4家也不是单纯的百货商店,而是兼有大型超市。很多久负盛名的百货商店都无奈地把“零售业霸主”的宝座拱手相让给大型超市。如,2006年老字号的天津劝业场百货商店销售额下降13%,著名的深圳铜锣湾百货商店销售额下降54%。我国大型百货商店的式微,虽然并不说明百货商店这一零售业态生命周期的终结,却象征着我国零售业已经进入了业态多元化的新时期。

大型超级市场的崛起,是我国加入WTO五年来国内零售市场在商业业态方面最引人注目的变化。2006年,太原唐久超级市场销售额增长82%,漯河双汇超市销售额增长68%,新合作商贸超市销售额增长157%。大型超级市场虽然在我国起步虽晚,但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们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一是由于它们的商品价格低廉,购买方便,适应了占消费者大多数的工薪阶层的需要;二是由于它们都是新建企业,没有历史包袱,管理者和员工素质较高;三是由于它们善于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尤其在外国商业资本进入比较多比较早的大城市和沿海城市中,国内的超级市场和仓储商场在和沃尔玛、家乐福、万客隆等世界零售巨头的竞争中,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与国外超级市场的发展过程相比,中国超级市场只用了15年的时间就走过了外国超市80年才走完的路程。目前,大型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和大型百货商店这三种业态已在中国零售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可以预期,它们将与方便店、专业店、专卖店、折扣店、购物中心等零售业态一起,为中国零售市场带来空前未有的繁荣。

三、连锁经营模式为我国零售商业提供了重要的组织资源

进入新世纪来,中国零售商业竞争格局的演变,其实是沿着两条线索展开的。一条线索是以超级市场为代表的新兴业态大规模地取代以大小百货商店为代表的传统业态,我们将其称之为零售商业的业态创新。另一条线索是以连锁经营的方式重新塑造和整合我国的零售企业组织,使它们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这后一条线索,我们一般称之为零售商业的组织再造。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新型商业组织形式为我国零售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组织资源,强有力地推进了零售商业格局的演变过程。

连锁经营本身并不是一种业态,而是一种在一个中心的统一领导下,以资产或共同的经济利益为纽带,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属同一业态或经营同类商品的众多商店联合起来共同经营的组织形式。或者说,是商业资源在微观层面上的一种配置整合形式。在零售商业中,它表现为可供各种零售业态选择的组织载体。从世界范围来看,最早实行连锁经营的商店可追溯到1859年,但在其后的一个世纪中它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只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连锁经营才大行其道,成为零售业发展的重要趋势。2006年,在世界零售业50强中,大型连锁超市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其销售额占到50强销售总额的35%,而大型百货商店的销售额仅占到14%。连锁经营在中国起步较晚,至今只有10年的历史,但已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到2006年年底,中国已有连锁企业2500余家,各种形式的销售网点5万余个,实现销售额2500亿元,同比增长50%。超级市场和仓储商场这两种业态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组织创新,连锁经营使它们如虎生翼。

连锁经营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实行了10个“统一”,是由于联购分销,而其深层次原因却在于:连锁经营把现代工业大生产的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现代大商业的经营过程之中,成功地实现了商业经营标准化(统一了商品、服务、质量、店名、店貌);商业职能专业化(采购、储存、运输、销售、决策等职能相互分离);商品流通集中化(商流、物流、信息流集中统一调度管理);商业操作简单化(使商业经营的每一环节、每一岗位的操作程序尽可能简单),从而大大提高了商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它把众多单个资本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商业资本,提高了其竞争能力和知名度,为在市场中展开全方位的战略性竞争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超级市场连锁是连锁经营原理在我国零售商业中最具创造性的运用。上世纪末,在传统百货公司大一统的格局下,连锁超市凭借其灵活、方便、便宜、实惠的优势在大中城市中建立了巩固的战略根据地;近几年来,连锁超市更是凭借其强大的网点辐射力和品牌号召力,牢牢地控制了大中城市的商业终端,培养出了大批的忠诚消费者,逐步夺取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连锁超市的崛起,证实了连锁经营的巨大威力。

专业连锁和特许连锁是当前各种连锁店中最引人注目的两种连锁形式。无论食品、服装、家具,还是建材、装潢、文化用品、家用电器,都已成为专业连锁和特许连锁的领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家用电器行业中的国美、苏宁、五星、大中和宏图三胞。身处中国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最早、市场竞争也最激烈的家电行业的销售终端,上述5大连锁集团的决策者们认识到,在家用电器生产销售的市场链上,处于上游的家电制造企业在竞争中数量变得越来越少,规模却越来越大。处于下游的销售商在与制造商的博弈中要想取得主动权,就必须牢牢地控制零售市场。而经济实力相对弱小的零售商们要想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只有走连锁经营之路,通过连锁来扩大规模。为了突出重点,增强实力,降低风险,加快资本积累的速度,连锁必须突出行业特点,集中资本于家用电器行业。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目前这三个连锁集团已在家用电器行业中举足轻重,取得了越来越大的发言权。2006年,这5家连锁集团的销售额增幅分别为74%,53%,22%,12%,53%,仅国美一家的销售额便占到全国连锁百强销售总额的10%以上。近几年来,国美集团屡屡抛出亿元采购大单,要求厂家按自己提出的规格生产,使众多家电制造商无可奈何,只好任其安排;苏宁集团也加快了向全国市场资本扩张的步伐。可以预期,在中国未来的零售商业格局中,专业连锁和特许连锁将是我国本土零售商业企业重组、再造的基本形式,将继续在国内商业资本与跨国商业资本的博弈中发挥其无可替代的战略作用。

当前,中国零售商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有些因素是有利的,如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零售市场秩序的进一步确立;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人均购买力逐步提高;国内市场不断扩大等等。有些因素则可能对国内零售商构成新的挑战,如跨国商业资本的大批进入;国内各地区各行业之间的行政壁垒的残余;政府职能转换的滞后和迟缓;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的存在;零售企业中管理水平与经营效率的低下等等。不管有利因素还是不利因素,都需要政府的有关部门和零售企业的决策者们仔细思量。认清形势,抓住主要矛盾,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是我国零售企业的理性选择。

参考文献:

[1]Alexander N,Myres H,The Retail Internantional-isantion Process [J]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2000,17(4):334-353.

[2]Currah A,Wrigley N,Networks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Adaptation in Retail TNC[J].Global Net-wokes,2004(4),1-23.

[3] Vignali C,Tesco Adaptation to the Irish Market

[J].British Food Journal,2001,(2).

[4]黄飞.跨国零售企业的本土化 [J].商场现代化,2003,(4).

[5]李飞.零售革命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商业业态分析范文6

[关键词] 商业生态系统 市场联结型商业系统 价值链价值网络型商业生态系统

商业生态系统是Moore(1993)首次提出的。所谓商业生态系统,就是由多个企业、顾客和其他各类组织或松散或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组成一个跨越行业界限的群体,彼此相互依赖,价值共享,以期获得各自良好的生存能力和效果。后来Moore(1996,1999)更具体的阐释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企业应以“共同进化”为目标,不再把自己作为单一的竞争主体,改变以往战略思维定势,以整个商业生态系统迎接动态和无限的竞争。

Iansiti和Levien(2004)则从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物种(keystone species)引申出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核心企业(keystone corporate)概念,并认为核心企业通过设立共享平台、架构和标准创造和分享价值使得整个商业生态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所有企业将依赖和分享关键企业优势(keystone advantage)。这是把整个商业生态系统作为俯瞰的对象,揭示了部分商业生态系统的状态。

而双边市场(Two-Sided Markets)的概念也揭示了相互联系的顾客和企业之间如何能够通过双边或多边联系和交易平台,降低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的过程(Eisenmann, 2006)。这也是一种商业生态系统。

商业生态系统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笼统地研讨商业生态系统战略和应用会使结论和方法缺乏针对性,也会影响适用性。本文试图从资源、经营活动和市场对商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区分不同类型商业生态系统的不同特性,给出不同的构建战略。

一、两种类型的商业生态系统

当我们从资源、经营活动,以及市场来划分商业生态系统的时候,可以看出两大类型的商业生态系统(见图1),在缘起和形成过程方面也在根本上存在实质的差别。

以价值创造和价值共享为基础的商业生态系统,往往是在资源和经营活动上相互依赖,彼此互为各自价值增值活动中的一个部分。如果众多企业都共享或依赖某一企业的资源或经营活动,那这个企业就被视作核心企业。核心企业作为核心物种,在这类商业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持续发展中,往往起着关键作用。每一个企业的价值增值活动构成了自己的价值链,各个企业的价值链相互交织,再加上虚拟组织对资源的动态共享,形成了价值网络。如果价值链和价值网络的结构具有可持续性和相对稳定性,就形成价值链或价值网络型商业生态系统。那种项目性和临时性或权宜性的资源和经营活动上的合作关系,不是商业生态系统。

价值链、价值网络型生态系统,以企业之间在运作过程中互相为对方创造价值为存在的基础,但所创造的价值,最终要在市场中实现。市场是所有商业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源头。如果企业的顾客群能够相互融合,或将各自的市场相互联结,使得每个企业的市场规模扩大,或使自己的市场更稳固,忠诚度更高,则将这样的企业群落称为市场联结型商业生态系统。

不同于价值链价值网络型商业系统,市场联结型生态系统中的企业和其他组织,在运作过程中在资源共享和经营活动上的联系有时较少或相对较少,而市场上的协同所构成的市场联结,却是这类商业系统的主要结构。比如电影业和DVD产业在各自的生产过程中鲜有联系,但是拍摄完成的电影用DVD光碟作为载体发行,却创造了电影院以外的市场,而能够在家看电影,也大大增加了DVD的顾客群。这种由于产品组合而扩大了市场范围,并且这一市场有相当的稳定性的话,就是典型的市场联结型商业生态系统。

商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特点,在于个别企业的消亡甚至某一产品行业的消亡都可能不会在根本上影响系统结构关系的稳定,不会导致系统崩溃。因为商业生态系统的核心结构,源于资源利用和价值增值活动的必要性,以及产品组合带来的市场规模和顾客群的稳定性。而这些方面构成了商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没有了这种可持续性,商业生态系统的意义就会丧失很多。系统内部的企业和很多生物种群的个体一样,既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和谐共生和共同进化的依存关系。而竞争和多样化也是共同进化的推动力。

二、价值链价值网络型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这种类型的商业生态系统,往往源于对组织边界之外的资源的利用和彼此互补的经营活动。这类系统中通常存在众多企业为一个或少数企业提供不同产品或服务的现象。比如微软公司软件生态系统,就有开发服务商、独立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小型专业公司、各类经销商、应用开发培训机构等数万家企业作为其系统的一员。

这类系统中还有另外一种现象,一个企业为众多大小企业提供相同或类似的服务。比如台积电公司,通过提供优异的制造设施、生产技术和客户订制技术资料数据库,为很多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芯片设计企业提供制造服务。台湾的一些电子类代工企业比如富士康属于这一类,eBay网属于这一类。其他所谓多边市场或多边平台,也是属于这一类。

为了便于论述,我们把前一种类型的企业称为“中心型企业”,后一种类型的企业称为“平台型企业”。不排除有的企业既是中心型又是平台型,也有平台型企业为中心型企业服务。这两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也会相互交织构成更大范围的生态系统。两种关系模式分别如图2所示。

1.中心型生态系统的构建

中心型生态系统有两种类型的企业,其一是中心型企业,其他企业可以称作支持性企业。

一体化和多元化战略,是传统的企业发展战略。这种不断扩张企业组织边界的战略,如果超越合理的限度,那么“大企业病”和越来越疏于其核心业务就会使企业变得庞大而脆弱,就像史前的恐龙一样,因此我们称过度的一体化和多元化战略,为恐龙战略。

为了应对动态多变的生存环境,企业必须足够灵活和强健,恐龙战略应该被商业生态系统战略所取代。具有一定实力和市场地位的企业,可以实施中心型生态系统构建战略。企业为了打造成中心型企业,首先要设法完善对企业组织边界之外的资源的管理。对于支持型企业应辅助其创造价值,同时要注意价值分享,不能竭泽而渔。

耐克和戴尔都遇过到血汗工厂问题,而被消费者呼吁抵制。这种情况下,企业不能把生态系统中的支持型企业看作是传统的外包企业,这些企业如何经营管理与自己无关。适当的监控调整系统内企业的状态和行为是构建健康的商业生态系统所必需,同时注重价值分享,不能只为攫取利润迫使支持型企业不择手段的降低成本。分享价值使得主要的价值增值活动有足够的利润可图,会吸引更多的企业投入或使得现有企业有能力不断提高产品或服务水平和质量,使得种群繁茂和健康。

其次,在强化核心业务和市场地位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缝隙市场,壮大系统种群。苹果公司在其经典的硬盘播放器器iPOD获得醒目的成功之后,增扩产品类型,增加了大容量闪存播放器iPOD nano,进一步占领市场,巩固了市场领先地位,同时也把闪存厂商吸收进自己的生态系统中来,丰富了种群的多样性。

再次,致力于主导系统的改善,而不仅是自身的改善。系统改善,不仅包括每个个体的改善,而且致力于个体的改善以系统强健性为目标和衡量标准。

对于支持型企业,首先是识别与自己专有能力相匹配的价值增值活动,如果认为这个增值活动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便可实施自己的针对性专业化战略。这种针对性专业化战略,针对的是具有结构性稳定的价值增值活动,而不是特定的中心型企业,也就是说微软体系中的支持型企业,它的专业化是站在电脑未来发展前瞻性思维的立场上,为电脑主流操作系统提供商,在某一方面提供难以取代的或者是有竞争力的价值增值活动。这个主流操作系统提供商是叫微软还是其他的公司,并不是重点。支持型企业的专业化战略,是把自己的改进和发展建立在所在商业生态系统的共同进化的基础上的,因此,要克服短期自利行为和危及核心型企业发展的行为和措施。

有相关实力的支持型企业,可以选择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成为价值链、价值网络型生态系统中的平台型企业。

2.平台型生态系统的构建

不同于中心型企业,平台型企业或组织不是吸收其他企业和组织经营活动的结果或服务以完备自己的价值创造过程,相反,它是众多企业、组织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支持与共享部分。

平台型企业通常在下列方面确立自己的存在理由:

速度(快速、便捷):没有什么资源会比时间更稀缺。因此,能够节约时间资源的响应速度,方式和活动上的简化和便捷就成为平台企业被选择的重要原因之一。

质量:拥有质量,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没有质量,则一定会被淘汰。质量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专业服务(工程服务、技术服务、指南和工具):比如台积电精心建立了一个供顾客使用的数据库,使得顾客不需要任何人工服务就能查询到所需要的90%上的技术资料。ebay网则为交易双方都提供了工具软件,以方便交易的进行。

柔性(弹性、适用性):平台型企业要把各种不同类型企业、组织通过自己联结起来,必须具有足够的柔性,以适应众多企业的需求。

信息和知识:当众多的企业、组织和个人汇聚在平台的周围(不一定是物理空间意义上的汇聚),信息和知识就变得充分,也便于获取。而仅仅这一点就会吸引更多的企业、组织和个人加入,平台型系统的多样性和繁盛就容易实现。

成本:降低成本是直接增加利润的途径。因此对低成本的考量,总会为平台型企业自己或它为之服务的企业组织和个人所重视,成为企业、组织和个人选择平台企业的重要因素。但是成本不是惟一的因素,过分强调成本,可能会使平台型企业或其他组织的生存空间变得十分狭小。

平台型组织的构建战略,应该在上面六个因素上建立综合优势。而拥有这些要素的综合优势的平台企业可以通过优势的复制,建立更多的平台,形成各自的子系统。对于制造平台来说,就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如贴近市场、贴近顾客、提高响应速度降低人员和物流成本等,在不同的地方建立多家工厂,对于eBay网络购销平台来说就是在世界各地,建立多种语言的网页并使得合作伙伴本地化。

平台型企业如果和中心型企业建立稳定和可持续的系统结构,将易于成为健壮的商业生态系统。

三、市场联结型商业系统的构建

与价值链和价值网络型企业所形成的商业生态系统不同,市场联结型生态系统形成的基本结构是市场协同和产品组合。市场联结型商业系统的形成,主要是发现市场机会,识别顾客群的需求。市场机会可以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描述,从而形成一种有感染力的口号(范保群,,2006),也可以是基于复杂但有效的市场调研与论证,来促使企业开发新产品和现有产品、新产品和新产品、现有产品和现有产品之间的产品组合,形成新的市场,或扩大原有市场,或给原有顾客群带来新的满足,促进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对于中心型商业生态系统而言,中心企业的市场通常不了解最终产品是由哪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融入形成的。而对于平台型商业生态系统来说,平台型企业的市场在平台型生态系统的内部,成员就是客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价值链价值网络型商业生态系统完全不同于市场联结型商业系统。

中心型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支持型企业,和平台型商业生态系统中的平台型企业,可以选择构建市场联结型商业系统,在市场中现身,让市场的力量促进自己在商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英特尔公司的“Intel Inside”战略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单独拿出英特尔公司的CPU芯片和其他产品,普通电脑使用者不一定认识。但是,英特尔产品和它的性能参数却是电脑使用者在购买电脑时的最重要考虑因素之一。英特尔公司不仅通过每台品牌电脑外观醒目位置的“Intel Inside”标贴,以及后来用英特尔CPU类别名称来标示,来展示自己的存在,还通过大量直接面向普通消费者的营销活动来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抛离竞争对手。

市场联结型商业系统的构建战略,往往是同类产品、产品标准、产品框架的直接竞争中一种最为成功的竞争战略。早期索尼标准制式录像带失败于JCL标准制式的录像带,以及最近索尼蓝光新一代DVD击败东芝高清新一代DVD,都是典型的案例。这时候,谁拥有对方所没有的一类重要市场的支持,就会产生赢者通吃的局面,取得最后的胜利。在录像带制式之争中我们看到JVC与电影市场的成功联结(JVC制式的录像带时间长度和电影一致),迫使索尼制式退出。而索尼在这次新一代DVD制式之争中,在自己广受欢迎的游戏机中安装自己的蓝光DVD光驱,使得索尼蓝光DVD率先与东芝所没有的游戏机市场联结,市场范围超过对手,使得其他市场上的企业如华纳电影公司、沃尔玛零售公司随后宣布支持索尼蓝光DVD,迫使东芝退出新一代DVD市场。

构建市场联结型生态系统,很关键的一点是要使自己的产品具有足够的适用性和通用性,在技术上和成本上利于其他产品联结。微软公司为了便于人们在其操作系统产品WINDOWS上开发应用软件,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大量的接口和软件包,使得在WINDOWS上开发应用软件变得很方便,也将低了开发成本。使得应用软件的客户群与WINDOWS系统的客户群相联结,扩大了各自的市场范围。

四、小结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如果在实质上区别不同类型的商业生态系统,会使得相关应用战略更能够体现各自范围内的不同应用条件和不同要求,使得商业生态系统的应用战略更有效和更具可行性。

本文试图分析商业生态系统的类型,指出商业生态可以分为价值链、价值网络型商业系统和市场联结型商业系统(如表所示),并分析了各类商业生态系统在形成和构建方面的基本特点。两类生态系统在作用和构建方面存在重要的区别。不加区别地研讨商业系统,会使得相关的分析框架和构建策略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商业生态系统,也会由于缺乏针对性,而使得相关战略和应用不能具体和深入。

参考文献:

[1]Moore,JF. Predators and Prey:A New Ecology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3,71(56):75~86

[2]Moore,JF. The Death of Competition:Leadership and Strategy in the Age of Business Ecosystems[M].New York:Harper Collins,1996

[3]Iansiti, Marco and Roy Levien. Strategy as Ecolog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4, 82(3)

[4]Eisenmann,Thomas,Geoffrey Parker,and Marshall W.Van Alstyne. Strategies for Two-Sided Market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 84(10), 92~101

[5]Penrose,E.T.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M].Basil Blackwell,Oxford,1959

[6]Porter,M. E. Competitive Strategy[M].New York:Free Press,1980

[7]Barney,Jay.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1):107~110

[8]Argyres, Nicholas. Evidence on the Role of Firm Capabilities in Vertical Integration Decision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6,17,(2):12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