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业态发展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业态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业态发展趋势

商业业态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电子商务;动态能力;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

一、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率低

企业现有的信息数据中心通常采用专用模式建设和部署,即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一对一配置,因此新应用的推出意味着服务器、存储等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和投入;另外,部署基础设施必须按应用的峰值标准采购来避免性能不足,造成在大部分时间系统运行中相当一部分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导致资源浪费;开发、测试等环境的额外搭建也进一步导致了资源的利用率低下。

(二)信息化带来的维护费用加大

再有,企业信息化带来的IT管理和维护工作日益繁重,导致运营费用的开销大幅攀升。据悉,累计的运营成本通常相当于采购成本的3倍以上。大量繁琐、复杂的维护工作严重占用了整体IT 资金和IT人员的时间,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阻碍技术创新进程的同时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良性发展。信息化发展的滞后又将降低企业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改善电子商务动态能力以获得竞争优势:知识学习的整合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市场环境变幻莫测、产品生命周期急剧缩短、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企业纷纷大规模推行着电子商务的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战略的核心竞争力。电子商务企业面对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不断增多的不连续性战略,这些因素使竞争环境表现出“超竞争”的特征,企业要想在这种高度动态变化的电子商务竞争环境下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重视企业动态能力的建造,动态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加强员工培训的步伐。公司通过对员工进行专业化系统培训,要在公司内部营造学习、钻研技能的良好氛围,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做到优胜劣汰。只有这样,电子商务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才能实现企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此外,人员培训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对人力资源的大量投资。

三、电子商务系统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进行知识管理

要保持竞争优势,电子商务企业仅仅满足于当前的信息系统做支持是不够的。因此,电子商务企业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大力开展知识管理,以获得发展优势。

知识管理是建立在信息管理基础之上的,是对知识的获取、选择、保存、更新、应用、创新等流程管理,是将组织内的各种知识与相关的人员、资产、活动进行有效的整合,透过知识的共享、转化、扩散等方式,管理和提升组织内部知识以增加组织资产的过程,目的是使组织的知识发挥最大的效用,实现创新。知识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以文字、图像、符号表达的结构化知识,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数据库等方式学习,比较容易获取、理解和交流。隐性知识是知识体系中高度个人化的、难以言传的那一部分知识,由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获得,与个体的体验和经验紧密相关。隐性知识植根于个体行为本身,植根于个体受制的环境之中,其传播成本较高,传播范围也较小。显性知识易于编码,能够用符号形式或语言来沟通和交流,隐性知识很容易在不经意的日常生活中流失,具有个人化、情境化的特点,难以形式化,难于交流传播和评价管理。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的识别、获取和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为电子商务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因此,可以使用一些共享软件来实现知识管理,建立一个知识库,方便员工的使用。知识库可以包括电子商务公司经营历程中的重大决策;公司经营典型案例;电子商务公司内部调研工作成果;公司设施设备的原始采购资料、维修资料;交易客户的信息档案;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的详细资料等。另外,常有一些公司的重要关键设备设施、客户资源在员工流动过程中处于瘫痪状态,而建立公司内部的知识库能够获得、保存此类资源,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营造适于知识管理的文化氛围。学习型组织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建立这样一种文化,即能让员工有自觉学习和完善自己的想法和动力,是十分必要的。学习是员工获取知识,从而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敬佩,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员工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通过知识共享体系,公司各个层面、各个级别员工都会受益于知识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人员的素质,强化人员的服务技能,加强信息和知识的集成,使其产生新的知识。除此之外还要针对组织和员工个人制定相应的考核激励措施,保证知识的推进管理过程。同时还要建立奖励机制。在一个具有业务利益竞争的环境下,每一个人都有保守自身“业务秘密”的本能行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让员工无所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和技能让大家共享,一方面,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另一方面,要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不仅要和员工的业绩挂钩,同时也要和员工在知识共享中的表现结合起来。公司可以借鉴阿里巴巴公司的技术方法,引入成熟经验。在一定规模基础上的品牌电子商务公司,应该把自身积累的经验、技术以有偿方式进行授予,提高电子商务公司的管理水平。

其中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组织规模小,各管理层级之间管理幅度较小,员工横向接触较频繁,使得员工之间、群体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和知识在公司中进行传递、共享、集成方面受到的组织结构限制较少,减少信息失真的情况,从而容易促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充分流动,同时这种扁平化组织拥有知识流动速度快、传递路径短的优势,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对客户需求的响应及时。公司由于组织结构较为扁平,决策重心靠近客户终端,使得其对于客户需求的灵活性、综合性提出一站式服务要求,使得电子商务企业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并且由此设计的客户问题解决方案更为贴切。

四、结束语

应该认识到,电子商务企业获得知识的途径较多,较隐蔽。知识管理在实践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如组织结构改革、网络安全保障系统的建立、管理绩效的评价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谢斌斌,林涛.电子商务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1,5.

[2]许军,梅姝娥.基于动态能力的电子商务价值创造研究[J].经济管理,2011,2.

商业业态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商业建筑;发展;建筑设计;新走向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经济的迅猛提升使我们关注到了当今商业圈的发展潜力,在世界趋于和平发展的过程中,暴力谋取利润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能的方式。但是战争的稍烟却并没有因此而散去,在社会不断发展变革的过程中,另一处无形的战场俏然弥漫了战争的气息,那就是商业稍烟的弥漫。而作为商业发展的一个载体,商业建筑的价值就得到了体现,如果没有一个保质保量的商业建筑,那么商业圈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商业建设的大环境就无法构造,所以在进行商业建筑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其设计的要点。本文就通过对商业建筑的发展,能够较好的预测建筑设计发展的新走向,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性意义。

一、商业建筑发展

1、商业建筑简介

商业建筑是一项多功能、规模化的建筑,是指主要是针对有形的商品而展开交易买卖的商业建筑场所。商业建筑具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商业建筑的规模可以将其划分为大型商业建筑、中型商业建筑和小型商业建筑三种类型;按照商业建筑所涉及到的市场范围可以将其分为超级商业建筑和近邻型的商业建筑;此外,按照商业建筑形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商业建筑划分为综合商业建筑和单体商业建筑;按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能够将其划分为体验业态商业建筑和物品业态商业建筑两种。商业建筑的主要功能主要包括:为各类日常用品和生产资料等的零售商店、商场、批发提供场所;为金融、证券等行业的交易场所及经营管理业务活动提供商务办公场所;提供餐馆(含中西餐厅、饮食店、酒吧等)、会所(亦称会员俱乐部)、旅馆(含宾馆、酒店、招待所等)、文化娱乐设施(如卡拉OK歌舞厅等),为会员提供休憩、饮食、聚会、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的场所等。

2、商业房地产建筑设计的特点

与强调居住功能和生产功能的住宅房地产、工业房地产等不同的是,商业地产包括餐饮、娱乐、批发、零售等多种功能形式,且在经营模式等方面也与其他地产项目有着显著的区别。因此,商业房地产项目的设计也具有与其他建筑设计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仅以商业地产的外观设计来说,就必须重视地产项目的商业化包装,在其形象设计中加入创意元素,使建筑成为与众不同的独特标志,发挥建筑设计的商业广告功能。在进行经营行为的同时,商业建筑本身也是一种商品,因此其必须依靠现代设计手段和理念,以或时尚、或亲和的建筑形象,获得大众的认可,最终获得消费的实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式发展和第三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近年来,商业建筑与城市生活的连接更加紧密,人们对商业建筑设计形式的关注程度也在提高。在这一背景下,建筑设计师必须认清设计环节在新时期商业地产项目运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建筑设计师应从项目整体规划开始,从消费者行为心理与品牌资源效益等角度对设计过程加以引导和修正,为地产项目的成本运作、经营模式和价值分析提供科学、可靠的分析。并本着土地价值和项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与专业开发团队积极配合,确保项目的成功增值。设计中,应参考国家《饮食建筑设计规范》、《商店建筑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设计,并严格依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条款的规定,实现地产项目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3、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应注意对建筑尺度的合理规划,在做好整体轮廓、线条、比例等的设计后,注意人与建筑直面接触时的感受,并依照长、宽、高等尺度对三维空间进行限定。此外,和其他的建筑相比,商业街的建筑还要根据商家实际需求再一次改装店铺的外观,一些连锁的商店甚至还要根据自己独特的logo和色彩进行重新的设计装潢。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看,招牌、灯箱、广告这些室外的装修对于整个建筑的外观也是很受到关注的元素的。因此,设计师应注意对建筑的设计留有余地,以便于日后各承租单元的改建及装饰装潢。

4、商业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对于商业建筑来说,强调绿色环保是其发展的一大趋势。当前,在商业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高新科技将自然空气与自然采光效果实现了有机的结合。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我们通常采用新型、轻质、可重复利用的新型建筑材料,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寿命,避免了原材料的重复更换,减少了对资源环境的损失。除了在建筑材料选择上强盗绿色环保外,对于商业建筑的动力资源也更加强调绿色环保,即选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作为动力资源,为商业建筑提供电力、照明等,实现了动力资源的绿色环保。此外,对于商业建筑环境的营造也强调绿色环保,为了为消费者创造一个舒心、安谧的消费环境,在商业建筑的规划设计中。

二、建筑设计发展新走向

通过以上对于商业建筑发展趋势的探讨,我们看以看出建筑设计发展的新走向,即生态化趋势、智能化趋势、人本化趋势和功能化趋势。

1、建筑设计的生态化趋势

生态化趋势是今后建筑设计过程中普遍追求的一大趋势。当前,世界资源环境短缺,污染范围正逐步扩大,为了切实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我们在建筑设计中贯彻生态化的原则。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用使用周期长、强度较好、轻质便捷的新型建筑材料,避免传统建筑材料子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在动力选择上,要采用清洁能源,尽可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促进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建设。

2、建筑设计的智能化趋势

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的日渐广泛,建筑设计中的智能化趋势日益显露出来。在建筑设计中,应该根据人们的需求,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为人们提供较为先进的服务,尽量减少人们不必要的劳动支出,运用智能机器或只能技术就能实现简单的操作。比如在建筑清洁方面、防盗设施方面等。

3、建筑设计的人本化趋势

人本化趋势是建筑设计中的又一大趋势。建筑设计将会更加贴近人民生活,贴近人民的需求。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建筑设计中人本化趋势是较为明显的。它会根据不同的商业类型对商业进行设计,比如,专业商店、批发商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地下商业街等。此外,现代商业建筑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特别关注社会价值、公共利益和文化品位,影响人们的生活模式。现代商业建筑外观的审美,不仅仅是外装修材料、立面形式、比例、色彩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强调人的参与意识。

4、建筑设计的功能化趋势

建筑设计的又一大发展趋势是实现其功能化。对于一个建筑来说,并不仅仅局限于居住功能,而是为了给居民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将休闲娱乐功能、商业功能等融为一体,体现建筑设计功能密集型的发展趋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业建筑作为建筑设计中的一大重要内容,其发展趋势对建筑设计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商业建筑设计要求和发展趋势的探讨,对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通过对商业建筑发展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今后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生态化、智能化、人本化和功能化的发展趋势,因此,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根据具体施工和建筑条件,采用先进的建筑施工,不断推进建筑设计朝向科技化的方向发展,推动我国建筑事业再上新台阶,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劲松.浅谈城市综合体的商业建筑策划设计创新[J].《低碳世界》,2014,(6).

商业业态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趋势

一、“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历程

(一)“互联网+”1.0时代——“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创新

所谓平台商业模式创新,即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网络商务闭环,构建一体化的多边市场平台。平台价值在于通过互联网集合客户群体,通过各种客户群体的互动创造最大商业价值。例如百合网、世纪佳缘等相亲网站,就是通过相亲的男女方客户互动产生盈利;再比如淘宝网通过建立开放式的购物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站式、多元化的购物体验,并收取入驻商家的宣传费用。所谓免费商业模式创新,即在互联网上给予消费者免费的基础服务,其主要形式分为三种:一是基于双边或多边市场的免费服务或免费产品,借助第三方支付弥补产品与服务的成本;二是除了基础服务免费外,对高级服务进行溢价收费;三是利用免费服务培养忠实客户,养成良好使用习惯,进而采取后续收费模式。作为“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创新的佼佼者,奇虎360在2007年异军突起,凭借着免费的杀毒服务,成功塑造了品牌形象,相继推出的安全卫士与软件管家等免费服务,为客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体验。2008年,“360安全浏览器”的推出,更是为奇虎360带来了大量现金流,免费的网站导航服务,广告费盈利模式弥补了其经营成本,随后的360游戏与360其他自主软件也吸引了大量用户,在用户优势下,平台联手其他品牌,形成了多边化的协同效应,促进了行业发展。

(二)“互联网+”2.0时代——“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

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中,产品、平台与社区分别是根本的三个层次,在“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创新快速发展过程中,“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优势逐渐展现,以小米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创新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内容+社区”商业模式核心在于媒体属性+商品与社交属性,通过媒体传播产品的内容将消费聚合,而后通过社区消费者的培养、沉淀,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进而开展商业活动。“互联网+”2.0时代的内容,即全媒体化内容,企业借助媒体网络,更有针对性地吸引客户、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与粘性。伴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与快速发展,使得全媒体化的社会关系网络逐渐完善,企业能够与消费者产生内容互动链接,随时调整发展战略,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口碑与品牌价值。互联网的社区化发展,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让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与地点购买商品,在网络社区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小米社区为例,在小米手机设计阶段,便积极吸纳手机发烧友,共同探讨手机的功能。从小米1到小米6历经六展历程,小米秉承“一切环节皆体验”的商业理念,通过小米社区持续不断的培养忠实客户,通过提高客户的参与感与忠诚度,扩大了市场份额。在及时有效的互动沟通中,小米公司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形成了良性发展循环。

(三)“互联网+”3.0时代——“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移动4G网络的快速发展,“互联网”+3.0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与渗透率不断提高,互联网产业链外延不断拓宽,O2O线上线下商业模式成为了当前的关键词。相较于“平台+免费”与“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而言,“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的优势在于“流量至上”商业逻辑,随着前期发展的流量积累,企业的竞争优势日趋明显,在大流量的堆积下,流量的变现功能凸显,例如视频网站、旅游网站与购物网站,纵向的产业链发展趋势明显。“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是借助互联网开展O2O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一方面提高了传统产业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效率,另一方面重塑传统产业链,打造了新型商业模式与供需程序,拓宽了市场空间。以京东商城为例,随着京东自营物流的布局日趋完善,其产业链的闭环逐渐形成,通过定制供货与自营销售等方式,塑造了京东物流的核心竞争力。与“互联网+”2.0时代相比,3.0时代的变现特征在于线上与线下共同变现。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创新商业模式,遵循顾客导向,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传统供需矛盾,扩大供给与需求,提升产业资源利用率。例如,以现象级Uber、滴滴、快的为代表的打车、租车商业模式,就是借助互联网平台与技术,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相融合,开创了新型商业模式。

(四)“互联网+”4.0时代——“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互联网生产力工具理论视域下,近年来跨界商业生态网络组建形成。相较于“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4.0时代真正开启了全社会的资源整合模式,除了传统产业链的“互联网+”发展之外,国内互联网巨头凭借着流量优势、资源优势与经验优势,推动了“连接一切,跨界融合”的全产业链生态发展。根据阿里研究院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的根本在于传统产业的数字化与在线化发展。在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技术不断革新趋势下,移动终端设备与互联智能终端设备层出不穷,为“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后端数据支持到前端数据支持,再到基础设备支撑,多个方面协同发展共同缔造了“互联网+”的新型跨界生态网络。纵观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企业,目前都在向着“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发展,一方面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对外开放,例如百度医疗云与金融云、阿里巴巴政务云与电商云;另一方面是跨界与融合发展趋势明显,例如京东与国美、阿里巴巴与苏宁等,多家大型互联网巨头企业的联合,通过各种社会优质资源的整合,构建了更丰富、更健康也更庞大的新型跨界生态网络。除了互联网巨头之外,传统产业巨头也在积极转型升级,包括万达集团、联想集团与苏宁集团等,纷纷通过“互联网+生态网络”的方式,拓宽了产品线与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用户的消费体验与附加值。在多元化合作路径下,越来越多的跨界、跨产业生态网络不断发展壮大,引领着“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

二、“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趋势

跨界融合新业态。自“互联网+”4.0时代以来,跨界融合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趋势,通过培养行业新生态的方式,跨界融合取得了长足发展。苹果电脑跨界手机,颠覆手机行业龙头诺基亚;腾讯以微信平台跨界通信领域,颠覆传统运营商的短信与语音服务,开创“微时代”;特斯拉进入汽车产业,阿里巴巴携手上汽公司等,互联网的跨界发展取得了杰出成果。未来“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竞争绝不仅是产品与服务的竞争,更是跨界融合的竞争。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互联网渗透率不断提升,行业间边界越来越模糊,行业与企业的跨界竞争壁垒不断降低,使得跨界竞争成为了新常态。客观而言,跨界融合需要企业利用竞争优势打造新的生态,秉承共享、共赢与合作原则,完善商业生态系统,扬长避短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配置共享经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WeWork、Airbnb与共享单车等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大热,凭借着其独特的管理模式与商业模式,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从资源配置角度而言,共享经济的价值在于提高资源配置率,激活闲置资源,让参与者获取共享红利,并实现多方共赢互利的目的。以Airbnb为例,从2008年成立以来,品牌已经在全球两百个国家拥有两百万套房源,全球范围内的客户量超过三千五百万户,品牌估值已经超过两百五十亿美元。国内方面,从短租平台到出行交通工具,再从物品分享到知识技能共享等,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也取得了飞速发展。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共享经济市场规模高达两万亿元,参与人数超过五亿人,涉及领域包括房屋短租、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以及金融、知识技能和交通出行等方面。在国内共享经济热潮下,诞生了小猪短租、神州租车、共享单车与滴滴出行等新兴知名企业。“三流”融合新闭环。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是商业模型的基本要素。其中,物流是产品与服务的表现,资金流是支付与资金运转的表现,信息流是商业信息与产品信息的互动。在“互联网+”时代的未来,利用“三流”合一打造商业闭环,将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京东、苏宁与阿里巴巴等企业,均是打造商业闭环的杰出代表。借鉴其成功的完整内部商业生态打造经验,现代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信息流的把握,要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工具的作用与价值,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及时、准确采用大数据分析,为商业模式创新与产品服务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是物流体系的构建,充分实现产品价值,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产品信息与品牌的价值信息能够轻松通过互联网传递。为了打造商业闭环,现代企业需要秉承“线上线下结合”发展理念,通过与物流公司、互联网公司合作,打造线上线下无缝的服务体系;再次是资金流的保障,借助第三方支付渠道与金融管理部门,保障资金流的良好循环,打造商业模式的生态圈,实现对消费者行为数据的全方位了解;最后,通过“三流合一”的方式布局线上线下,构建闭环生态系统,其类型可包括以下三种:一是自上而下的商业闭环,其主要对象是互联网企业,通过向下整合资源,构建内部生态闭环,以BAT为代表,通过补充线下实体店,收购实体线下企业的方式,进行线下布局,打造闭环生态圈。以阿里巴巴为例,其不仅成立了菜鸟网络科技公司负责物流端,而且还投资和收购了苏宁、文化中国、海尔日日顺与快的打车等企业,补充了其信息流与资金流;二是自下而上的商业闭环,主要以传统企业为主,通过顺应互联网时展趋势,寻求线下向线上的商业延伸,构建O2O闭环生态。例如苏宁电器、银泰宝货与万达百货等,借助互联网平台与支付体系,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垂直一体化打造闭环,例如已经构建生态圈的乐视与小米等,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积极延伸,整合了内容、平台与终端资源,构建了完整生态圈。小众市场长尾模式。所谓长尾模式,即以“款多量少”的核心理念,推动企业发展的模式。对于传统制造企业而言,借助互联网平台直接面对消费者,其优势在于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同时提高服务商的运作效率,有助于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在物联网体系下、众筹模式下,通过及时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制造企业可以利用定制化或小众市场运作方式,降低库存成本,提高销售量。长尾模式下C2M、C2B、C2F最为常见,在近年来发展迅速。C2M模式核心在于按需生产,C2B直接连接品牌企业和消费者,C2F则是互联网平台与工厂连接定制个性化的网络产品。客观而言,在定制与按需生产的模式下,能够让消费者买到价格低而性价比高的产品,随着市场经济背景下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趋势,C2B、C2M、C2F模式必然更符合市场规律,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现阶段国内外已经出现诸多类似网站,开启了全新的互联网商业定制时代。个性化、小批量、多样化的小众市场长尾模式,生产销售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充分掌握了分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打破了传统商业流通环节的信息不对称瓶颈,能够按需生产、定向销售,通过创新与创意的融合,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启示

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从“平台+免费”到“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再从“互联网+O2O产业链”到“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创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广泛应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结构特征与商业特质。从“线上流量变现”到“线下融合聚变创新”,“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其实就是互联网发展潮流、发展规律的映射。随着网络时代对生活与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消费者的需求愈加多元化,企业需要采用互联网思维,顺应时展的趋势与潮流,积极做出改变,遵循商业逻辑与价值逻辑,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价值。“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除了要注重技术创新以外,更要高度关注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强调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把握客户的痛点。借助互联网工具,实现产业链整合或跨界融合,与互补性的社会资源合作,发挥优质资源的优势,打造合作共赢的商业生态网络。通过更高效的为客户提供全过程体验与解决方案,提高产品与服务附加值,创造更大商业价值。遵循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保持商业模式的持续生命力,需要始终保持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动力,这就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获取是目的,前者是指创造顾客价值,后者是指获取企业价值,两者需要同时兼顾。通过创造附加值,让消费者感受其消费收益大于支付成本,则有助于为消费者带来最佳的购物体验,有助于企业培养忠实的客户。与此同时,企业通过营业收入补偿成本费用获取更多利润,才更有利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商业模式创新基本原则下,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需要平衡兼顾,符合商业发展规律。反之在过度的“烧钱”发展模式下,在缺乏合理盈利方式下,在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难以有所作为的形势下,必然不会产生最佳的商业效果,其商业模式难以符合市场与客户需求,不利于企业或商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丰晓芳.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时代,2014(24)

2.刘建刚,钱玺娇.“互联网+”战略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案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

3.康俊.“互联网+”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与产业融合的互动机制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商业业态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消费行为;零售业态;营销策略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正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购物已经变成一种娱乐与休闲方式,消费者追求购物的舒适性、选择性、便利性。这种趋势促使我国零售业需要从消费者的行为分析入手,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趋势

1.多元化。随着社会文化的日益多元化,产品和服务的日益丰富,消费者的购物选择范围越来越广阔。在选择购物地点和购买方式上都较之以往有很大的变化,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的满足,更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求新求变的思想希望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以至于新的消费群体不断出现。伴随着各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群体的出现,零售业态也呈现出多种形式,消费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显著。

2.个性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城市居民个性化需求愿望也日益高涨。消费者会寻找商品间的细微差别,并将这种差别延伸为个人的独特性。独特性需求的增加意味着消费者会越来越多的参与消费,提出个性化的要求,甚至亲手营造这种独特性巩固自身与产品的特殊关系,以达到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张扬独特个性的目的。

3.主动化。受新观念导向的影响,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企业所确定的商品概念,而是开始主动介入商品的生产和营销活动,尤其是对于关系自身情感享受的商品属性予以密切关注,消费行为主动积极,依靠自身的消费行为和观点展示对企业的营销活动进行积极干预并引导企业重视其消费选择。

4.便捷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城市居民时间观念增强,希望能有额外的服务来帮助他们节省时间,甚至不惜为这些额外的服务支付报酬,因此,消费行为将更强调消费的便利性和快捷性。

5.专业化。消费者的成熟体现在越来越坚持在更充分了解信息的情况下再做出购买决策,他们有能力、有条件在各类产品中寻找价值最优者;他们期望获得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优化消费价值。

二、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依据我国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

第一,零售业态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多元化将导致我国零售业态向多元化的业态结构发展。百货商店、大卖场、超级市场、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网上商店、Shopping Mall等多种功能不同、类型各异的零售业态将会以各自的经营和服务特色,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为消费者提供适合各自品位的商品和服务。由单一业态转变为由购物中心、百货店、专卖店、超市等相结合的多业态经营体是必然选择。以沃尔玛为例,其共有三种业态形式:第一种是传统意义的巨型食品超市;第二种是超级中心,提供传统的品种之外如服装、电器、书籍等不同商品;第三种是以公司创办人命名的萨姆俱乐部百货公司。

同时,消费行为的多元化发展也将不断创造出新型的零售业态,比如面包房的前店后厂、美容院的前店后院等。当然,在演进的过程中,既会有新业态产生,也会有原有业态因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逐渐被淘汰,如个体杂货店,大多为夫妻店,营业面积不大,经营品种有限,多为低档日用消费品,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商品价格低、质量较为粗糙。在商品短缺条件下,这种商店迎合了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要求,从而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在目前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全面升级的条件下,低水平的产品结构逐渐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随着便利店不断优化商品结构,突出经营特色,购物便利性和快捷性特点的日益突显,城市居民将会越来越避免去个体杂货商店购物,个体杂货商店将逐渐被便利店取代。

第二,零售业态更加注重细分化。零售业态的变革,使人们的消费行为类型化。城市居民购买不同类型商品已经形成业态上的“定势”,即各种业态已按照城市居民不同的购物需求,形成了各自的经营定位,如百货商店能够提供较为丰富的商品和完善的服务,大卖场和仓储商店拥有丰富的日用品和低廉的价格,专卖店以品牌支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专业店以精、专、尖、深的经营优势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便利店则能够随时随地地充分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Shopping Mall在给顾客提供一站式购物便利的同时,还给人们带来了文化、娱乐、餐饮、休闲、健身等全方位的享受和满足。各种零售业态以错位经营占领着各自的市场空间,互为补充,为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提供适需的商品和服务。

第三,零售业态融合化趋势加强。随着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在购物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和体力成本,他们更愿意把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集中起来购买。这种行为变化趋势,促使了零售业态的融合化发展趋势,即以一种主导业态为主,适度引入其他业态为辅,优势互补,科学组合,将目标顾客相同或相近的多种业态有机组合,各种业态相互呼应,形成整体的市场定位。对于消费者而言,能够满足目标顾客的不同消费需求,提高了购物的效率;对于零售企业而言,可以引发合力效应,形成综合竞争优势。现在像超市引入专卖店如药店、茶叶店、小吃快餐已成为潮流,而百货店则不仅有超市,还有餐饮、娱乐、健身等项目,俨然有购物中心的面貌,不但减少了消费者购物的成本而且还满足了消费者的娱乐和社交的需求。多种业态的相互融合,在满足多种层面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兼顾个性需求的实现,做到整体强势,单项极致,多维发展,凸显优势,既扩大规模,又减少风险,既增加功能,又提高绩效,实现多业态的有序化、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零售业市场营销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多样化及个性化发展,零售业态的多元化及细分化趋势日益明显,零售商要善于转变自己的观念,根据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调整市场策略。

1.明确的市场定位

定位的概念源自识别并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零售业态的定位不是指商品档次和价格定位,而主要是指目标市场定位,即预期满足哪一阶层的哪一类需求。零售企业需要在市场中不断调整其经营定位,更准确地与自己的目标市场的需要相吻合。有些零售商全力争取“所有消费者”的努力最终往往是模糊了门店类型之间的品牌形象。如百货店定位于某类人群,能体现其价值、标明其身份、张扬其个性,而不是定位于不同人群中的共同需要。  零售企业要获取竞争优势,关键在于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如大卖场、超级市场等业态应定位于城市中的普通消费者;百货零售企业应以城市中、高收入阶层为目标市场,在购物环境、经营范围、特色服务等方面展现自己的个性。如今的百货店许多传统的经营项目已经退出百货店的经营范围,如大家电、自行车等,而服装、服饰、鞋帽、箱包类商品已成为百货店的主营商品和利润的增长点,使百货店的传统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超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诸如“生鲜加强型超市”、“食品加强型”超市,已成为超市经营重点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标志。显然,只有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相应调整商品结构,形成商品经营重点与特色,才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

2.零售业应向专门化发展

差异化营销在零售业态中主要表现为专业化的发展趋势。通过专业化,零售商业企业可以集中采购与销售品种齐全的商品,还可以向消费者提供价格低廉、可充分比较选择的同类型商品,因而比综合商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明确的购买需要。专业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专营店的发展,形成以专门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的专业店;以专门经营或被授权经营某一主要品牌商品为主的专卖店;和以专门销售建材、装饰、家居用品为主的家居建材商店。同时随着各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群体的出现,消费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显著,人们的消费行为也随之类型化。比如买洗化用品去超级市场、买家电去专业家电大卖场。以苏宁、国美等大型电器商场的出现与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大型卖场的专业化发展。

如果零售业定位不明确,就会出现目标顾客不清的问题,必然会“不够专业”,因而必须突出自身特色,增强针对性。比如百货店可以走中档或高档路线。如走中档路线,其目标顾客主要为工薪阶层,追求商品性价比,注重实惠,而对商品的样式、服务和购物环境无过高要求;而走高档路线则目标顾客主要是高收入阶层,这就要求商品的品牌、样式,同时价格、利润均保持较高,并不断通过自身品牌价值的提升以实现企业利润的增长。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的优势同竞争对手相比较,选择所经营商品的品种,培育企业较强的竞争能力。

3.注意开发网络营销渠道

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多元化直接导致了零售业态多样化: 大卖场、超级市场、便利店、专卖店、Shopping Mall。尤其是发展迅猛的无店铺零售业, 如电话销售、网络商城、邮购等正以各自的经营和服务特色,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2008年中国网购市场的年交易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200亿元,同比增长128.5%,与2007年相比,增幅上升40%。据专业咨询公司发布的统计报告预计到2010 年此数字将增长至4640亿元,届时网上销售额将占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以上。当前国内消费者的消费重心正在向网络转移,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消费主力越来越崇尚网络消费,这也成为中国零售业增长的又一大市场空间,庞大的网购市场应该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零售业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水泥+ 鼠标”模式,这种模式既能发挥零售企业传统店面的销售优势,又能为越来越多习惯于网购的消费者提供便利。

TESCO公司成立于1924 年,是全球第三大零售连锁企业,目前在全球有超过3700多家店,遍布全球14个国家。TESCO 最初的店铺经营模式只限于食品类零售服务,经过八十多年努力经营,以及随着零售市场需求的变化,TESCO 已发展成为多元化的跨国连锁集团。近年来,TESCO也把焦点移至“非食品项目”上,大部分超级店铺除摆放食品外,同时设有成衣以及日用百货零售服务。除传统式的店铺零售,在2000年TESCO 专门成立网上销售服务。从推出至今,Tesco.com 一直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在线销售渠道。

4.大力发展城市购物中心业态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竞争日益加剧,大型购物中心应运而生。这种商业形式聚拢了众多零售业态和餐饮、娱乐服务形式,充分展示“一站式满足”的理念,顾客从中能够得到全方位良好感受,因此吸引了各阶层各类消费人群,成为城市中产阶级购物娱乐天堂和青年人超前消费的乐园,具有“城市代言人”的特征。这种商业形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们的需求,进而刺激了消费品生产,尤其是刺激了餐饮、娱乐、文化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客观上起到了拉动经济的先导作用和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推动作用。

根据世界城市化过程中零售商业格局变迁规律,目前我国省会级中心城市,其商业资源正在由“向心集聚”转向“向外分散”或“向外集聚”,Shopping Mall具备了一定的发展条件,适度发展一些Shopping Mall是完善商业空间结构和业态结构,提高商业成熟度,加速商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闾志俊. 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百货零售业市场策略研究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2008年2月

[2] 西容. AC尼尔森最新调查显示零售业应瞄准专门化中国质量报/ 2003年5月13日

商业业态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商业银行;业务转型

在新常态阶段中,我国的经济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常态经济影响下所带来的这些变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是极大的,因此,尽快适应当前发展形势实现转型,是商业银行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新常态下发展面临的现状

1.发展方向呈现多元化

新常态发展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步趋向多元化。随之带来的,就是我国的金融领域发展的多元化。当前,金融机制不断更新发展,且速度极快。这对原有的商业银行在市场中所占地位的影响极大。虽然商业银行在目前的经济体系中仍然占据有利位置,与其他金融企业相比较也拥有很强的竞争力,但这样的状况并不会一直维持下去。随着各类金融企业的发展,金融机构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其实力也会逐步增强,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商业银行的冲击力必然不可小觑。如果商业银行不能够顺利实现转型,依旧保持原有状态,则必然会导致自身客户的大量流失,影响其进一步的发展。

2.对自身创新能力要求提高

各类金融机构的崛起,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日益严峻的竞争状态下,商业银行仅凭借贷款利率的调整,是无法带来收益的发展的。想要在未来发展中继续占据主要地位,商业银行就一定要适应当前发展形势,实现自身的转型。当前消费群体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都对商业银行发展方向提出了创新的要求,只有不断转变以往陈旧的经营模式,引入新兴元素、媒介等,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当前客户的需求。而目前,在商业银行领域,能够实现体系创新的人才极为匮乏,这就导致了一部分新兴的思维模式、经营方式没有办法很好的落实、推广,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转型与发展。

3.网络发展带来巨大冲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其对人们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力很大。电子商务等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产业也在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此环境影响下,金融交易领域也逐步引入了互联网技术,其发展也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互联网凭借其方便、快捷等优势,迅速得到了金融行业的认可,简化的操作流程、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等,都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互联网进行金融操作。商业银行办理业务时间较慢,遇到特殊日期窗口排队人数多办理事物耗费精力。加之银行的开放时间亦约束民众办理业务,虽有24小时提取款业务,但涉及民众生活实际问题时,银行的快捷性便显露弊端。如民众急需缴纳水电等费用时,部分时段银行不能受理,但在互联网中便可自行办理,既节省时间又可以及时缴费,民众更倾向于互联网办理业务。商业的此种发展趋势,对于商业银行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

4.信用风险提高,出现信任危机

实体经济在进入新常态阶段后,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在商业银行领域,根据近几年的资料显示,其不良贷款的数额在逐年增加,大数额的不良贷款对银行业务正常开展将会产生不可预估的严重影响。银行为高效完成业务要求及获取更多利益,在处理贷款问题时,对个人资质及企业情况了解甚少。工作人员轻易贷款给他人,导致资金流失快速,当临近还款期限或已过时间时,借款人员无力偿还,加大了银行的风险性。若长时间无法堵住缺口,银行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便极易产生信任危机,影响银行的整体诚信度。如果不能够尽快解决问题,那么,银行的资金链必然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银行货币流通及资金支付等都将无法正常运转,对公司的绩效也会产生影响,严重的还可能会引发信用危机事件的出现。

二、新常态下转型的途径

1.根据当前形势,调整战略目标

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在济新常态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想要实现自身的发展,就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密切关注当前社会形式,了解客户对于产品的需求,以此来制定更加适当的经营战略。在不断挖掘原有客户资源的基础之上,继续发掘新客户。在战略制定时,要更加注重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紧跟时代潮流,设计创新型商品,以不断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提高银行服务质量,让客户得到更为优质的服务体验,从而实现商业银行业务的有效开展,不断提高银行所占市场份额。如利于互联网办理业务。前文论述到,当今互联网的快捷受惠于民众,满足其便利与快速的需求,利用网络办理事物成为新一代人的选择。商业银行应及时调整战略目标,积极投入互联网中,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业务,为客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同时紧跟当前趋势,开展新型业务,全方位覆盖多种领域,在满足民众需求的基础上挖掘潜在客户。

2.不断创新优化产品种类

商业业态发展趋势范文6

随着大型集团企业尤其是央企对信息化投入的不断加大,集团管控的模式和思想在集团企业中的普及和深入,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带来的产品升级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我国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正面临新的发展思路和挑战。国内软件企业积极抓住这一变化趋势,利用自身对本土企业的深入了解,为集团企业提供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浪潮通过全面实施“专业化领先”战略,对全线产品进行了5年规划,形成了以浪潮GS、PS为主的ERP产品,以及浪潮BI、浪潮SCM、浪潮eHR等一系列管理软件产品,进一步扩展了管理软件产品线,为用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专注化服务,取得了不俗业绩。高端市场实现了60%的高增长,继续保持了在军工、建筑、医药、船舶、矿业、粮食储备与农业、装备制造、快消品等行业的领先优势。

浪潮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杨良指出,在此基础上,浪潮发现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呈现出以下七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云计算。云计算作为一种全新的IT商业模式和应用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必将对集团企业信息化产生深远影响。

趋势二:物联网。从2010年开始,我们已经进入第三次信息革命时期,将要解决信息如何实时获取和动态反馈,解决人脑与机器的全自动信息对接、信息交换和互动问题,使信息物理系统成为现实。

趋势三:全过程/全职能。集团管控信息化从注重核心应用到发展全过程、全职能的应用,从集团财务、资金管理、全面预算进一步发到集团供应链、销售与分销、费用管理及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等。

趋势四:全相关方。企业价值提升从以企业内部为主到整体产业链的提升,通过与供应商、经销商、客户、银行、政府等联合,打造全相关方的商业生态系统。ERP建设通过扩大ERP外延或ERP与SCM、CRM进行集成融合实现电子采购、电子销售等电子商务管理以及供应商和经销商协同。

趋势五:全员。从专业应用到全员参与,信息系统不再是高深的技术,全员参与建设系统、使用系统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要求和必然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