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设计范例

商业化设计

商业化设计范文1

关键词:创意思维;商业插画;商业价值

新媒体时代,人们每天接触更多的图画信息。这些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与此同时也表现着丰富的商业价值和诉求。基于此,对具有强烈视觉表现意味的商业插画设计师的需求日益加深。同时,信息交错于人的视觉记忆中,容易让人产生认知疲劳。商业插画以其鲜明突出的视觉特点为人们的视觉提供了良好的调节,减缓了都市生活的压力。但是随着插画概念的发展,插画设计师对于创意以及思维灵性的要求不断提升,由此开辟了创意设计引领的商业插画设计。

一、产品创意与设计的概述

(一)概念阐释

“设计”按照智库百科和相关文献资料的定义是将脑海中的设想、规划等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过程[1]。“设”便是构设,“计”便是安排和规划。所以,传统的设计工作是对人类脑海中的思维进行实现的过程,这种实现具有独创性,代表着设计人员的思维与逻辑。同一个思路在不同的设计人员那里的实现形式可能有很大不同,因为设计也是思维和逻辑架构的过程。在一件设计作品的背后,是设计人员对其所学的知识、所受的影响、内心的格局的综合。好的设计作品是美学和哲学的完美调谐,是思维在一定形式中的充盈,是实物形体丰满的过程。同时,设计无处不在,因而其难度也有难易之分[2]。在最普遍的概念里,设计是存在于生活之中并且在生活中获得概念的丰富和外延的扩大,设计可以分为平面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不同方面。虽然工作的内容不同,但是其都是为生活中的人和物服务。近年来,随着设计概念的发展,其范围也不只是简单地针对既有物体的设计实现,因而涌现出了创意设计的理念。创意,顾名思义,是创造意义或意境,创意设计便是对设计概念的创造性表现,通过创意二字可以实现对设计功能的重新界定[3]。创意思维是在思维的认知过程中,用现有的理论和规律结合独特的想法,形成新的概念和意象,合理使用创意思维的基本形式和个性特点,从而呈现良好的具有设计原则的视觉效果。创意思维是在一般的具象思维的模式下追求感性的形象,实现追求思维发散、形成独特设计语言和概念的过程。创意设计服务于现代化产品是目前在产品设计方面的一大应用,是将传统的产品设计重点放在设计、制造和保养上。创意型产品设计主要活跃在以年轻人为受众群体的互联网生活圈之中,是通过一些造型前卫、新潮的新型应用产品将传统的设计概念与产品的现实需求相结合起来。

(二)商业插画设计的现状

商业插画设计在国内尚且属于新兴产业,其概念和发展模式还未经过成熟的市场检验,但是我国目前的创意产品设计领域表现出了较强的市场迎合能力与发展潜力。其主要的发展情形和现状如下:首先,我国目前的插画产品设计基本达到了插画的理念和要求,在其基本的形式和概念的表述方面都与国际上主流的插画产品设计相近,完成了以视觉呈现的理念为主,以设计带动的基本插画设计流程[4]。并且,其产品分布范围较广,从文化领域如报刊杂志、书籍中的商业插画,到广告行业如新媒体广告、霓虹灯广告、招贴设计等均有涉及。还有,插画产品的功能化诉求越来越明显,在结合文化背景和时尚理念进行设计实现时,其达到了“以人为本”的要求,越来越受到广大年轻人和文化消费者的追捧。其次,我国目前的插画设计产品在销售渠道方面主要以网络销售为主。结合互联网快销渠道的特点,插画产品加入了电子商务的大家庭,并在不断地融合与发展之中。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体现在一些购物城或者年轻人居多的时尚购物店之中。在这里,是体验插画和视觉设计的天堂,独特的插画设计产品总能以其出众的品相或完善的功能性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最后,目前我国的插画设计产品主要以模仿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为主,通过再造与对相应产品概念的重新解读进行插画产品的设计,利用知名插画设计素材和领先的设计时尚达成对当前插画设计产品的完善,尚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实现。

(三)商业插画设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商业插画是将特定艺术形式与插画相结合进行生产的一类新概念下的美术应用,但这种应用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商业插画的发展具有如下的几大现状:首先,对创意思维的表现不足,没有形成与插画产业链条对接的接轨体系。目前,创意插画产品分类众多,但产业化生产模式欠缺。另外,产品涉及的领域较广,几乎遍布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从文化产品到独特的出行工具与餐具等,都有商业插画的体现。但是在众多的插画设计领域中尚没有针对独特的视觉思维进行研究和进行针对性的开发,从而使得商业插画的设计表现出因循守旧和独特性不足的问题。其次,生产效能不足,质量良莠不齐。伴随着读图时代和大众审美时代的崛起,商业插画的市场越来越广阔。这种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插画的规模化生产,并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插画表现能力丧失、体系混乱、同质化严重的现状[5]。目前国内的商业插画产品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文化和互联网领域,通过对相应成熟产品的模仿和概念的重现,完成对插画的商业化创作。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的商业插画创新能力不足,其质量难以得到准确和规范的保证,因而目前的插画产品难以保证其进行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最后,缺乏统一的设计思路。目前的商业插画设计领域缺乏统一的设计规范,主要是由于其针对的产品不同,因而在实现统一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2]。比如针对日常家用品的插画设计和针对工艺品或艺术品的插画设计在目前而言就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的设计思路与理论指导,在表现形式上体现出较大的差别。目前的状况虽然尚符合插画设计产品的差异化营销手段,但是要想将插画产品做大做强,则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设计规范流程,才可以更好地实现产业化与集约化,优化插画产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将插画商品的使用与产业的发展和对趋势的把握相结合,做到真正的插画型设计产品营销。

二、创意思维对商业插画的引导性分析

创意思维对于商业插画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可以对插画的表现层次和创造理念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优秀的商业插画师还会引导消费者对商品产生兴趣,进而产生购买的欲望。由此可见,创意思维的应用将对商业插画在视觉、情感、商业价值等多重方面产生引导。

(一)视觉引导

图形、色彩、文字是商业插画中重要的视觉元素,也是表现元素。创意思维对商业插画的视觉引导主要在于对其排列、构图、几何形状等方面产生新的趋势。因而创意思维在和商业插画相结合时,要注意双方特点的交互,在设计时应明确商业插画各自不同的问题。比如:基于非遗文化的产品设计插画,其目标客户群中青年,以青年和少年为主,这类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尚不成熟,是“眼球经济”的直接来源,常常看到什么好就想要买什么。并且,所见即所得的概念在他们身上被最大化,他们对自己的消费品尤其是特色消费品有较强的情感寄托。综上可知,插画设计的创意性问题包括产品的情感化和实用性的结合、情侣化和日常需求性等。在文化用品及其周边、日常生活用品、卡通物品或者旅游纪念品等方面,应用商业插画时要注意从图形构成、大小、画面表现的层次等方面来表现视觉引导特性,使得购买者可以在看到插画的瞬间产生心理共鸣。

(二)图形引导

商业插画设计中的图形并不是简单的几何图形,也不只是以呈现视觉冲击力为主要目的,而是要通过图形来表现一定的商业价值和产品信息。因此,图形的创意性要得到相应的保证。可以明确的是,根据功能审美的理论来看,插画设计中的图形语言是视觉影响力的关键。创意思维要结合以往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实现对图形样式的审美化重构,将视觉引导的形式转向图形,通过对图形几何样式和色彩表现的方式进行差异化构造,表现出对特定产品创意的表现,发挥商业插画的最大价值。

(三)色彩引导

色彩具有情感和氛围方面的表现作用,比如粉色的浪漫气息、金色的雍容华贵等都是对特定应用场合中色彩应用的学问。创意思维对于色彩的视觉引导,最终会直观地表现在商业插画的设计形式中。色彩对于夺人眼球而言具有理想的作用,人们看到一副插画作品的时候往往是被其色彩鲜艳度、搭配的丰富程度以及与当时心情的契合程度等因素吸引。例如在一副红、黄、蓝等色彩鲜艳的图片中,人们首先会感觉到视觉的愉悦并刺激感官体验,而大范围的撞色和冷暖色调的匹配或者冲突都对表现主题有着良好的作用。这一点与现代摄影艺术异曲同工。现代艺术摄影通过高质量的数码相机不仅实现了人物或者景物高画质、高色彩饱和度的呈现,同时也为图像的后期制作提供了更多空间。同一张照片的风格可以变得多样,表达的格调或者特质、情绪也具有多样化特征。一个显而易见的对比便是黑白画面和彩色画面的呈现力度有较大不同,这在商业插画的表现中也可以做类似的创意设计。

(四)情感引导

创意思维在商业插画中的情感引导主要是照顾到消费者的情绪,明确“以人为本”是设计永恒的主题,也是设计目标的回归。“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情感引导的要旨之一,因而在结合该思想进行商业插画设计的时候要明确这一思想的主导地位。在历史上的任何一件产品的发明,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因此,商业插画的设计也不仅仅是为了产品本身,而是为了结合其文化背景,达到对产品价值的提升,并同时对插画文化进行宣扬。为了寄托顾客的情感与价值体验,而脱离了实际用途的商业插画设计只能是概念的堆砌和设计思路的糅合,起不到其作为产品的独立性与唯一性。作为产品而言,其首要的目标就是实现在人心目中的价值地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消费者在一件创意性产品中看到的应不只是其外观,而更要通过其可以实现的功能和实现形式确定其设计和使用价值。在这一点上,创意本身和设计都无法单独奏效,产品是其创意的实现而不只是表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生活品质与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商业插画设计不再能满足人们的差异化需求。当今时代人们需求的是新鲜感,消费的是创意,在生活中对创意设计和创意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将视角也放在了产品的艺术美感和现实使用体验这两个层面上。通过对现代商业插画设计领域的不断挖掘与拓展,本文将商业插画与创意思维进行了创意性的结合,并根据相关理论进行了设计与创意的挖掘。通过该研究可以基本明确,将创意思维应用到实际的商业插画设计中是完全可行的,在把握现代审美标准和创意设计的相关要点的前提下,基于创意思维的商业插画设计可以显著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形成与传统插画产品所不同的市场取向和目标人群的定位。

参考文献:

[1]朱丽颖.创意思维在商业插画设计中的引导性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

[2]宛京京,宋微.商业插画设计的创意性和表现性[J].中国包装工业,2014,(14).

[3]何毓奇.浅谈当代插画艺术的创意思维与情感表达[J].美术大观,2012,(12).

[4]高晨.插图设计的发展及现状[J].大众文艺,2011,(20).

商业化设计范文2

随着视觉审美时代的到来,美术插画作为一种民间广泛应用的艺术形式逐渐被应用到商业发展领域,并在现代设计技术、新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支持下,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衍生出商业插画这一艺术表达方式。从实践应用角度看,商业插画是指与商务会谈、商业活动、商业会展、市场拓展、品牌推广拥有高度密切联系的插画设计形式。与传统的插画艺术相比,商业插画拥有更为广泛的艺术基础,不仅表现的题材更加丰富完善,而且拥有更健全的艺术表达体系。商业插画在铸造企业产品包装设计中需要具备鲜明的商业特征、文化特征与艺术审美特征,在视觉传达过程中,既要反映出商品具有的文化内涵、艺术内涵,也要将商品信息有效传递出来,将商品的商业价值科学传递出来,能够全面有效地吸引消费者,使商品具有更为鲜明的市场属性。

随着近年来商业插画艺术在各商业领域的成功应用,众多的商业插画作品成为了消费者最为喜爱的艺术作品,商业插画艺术也成为消费者最为喜欢的艺术形式之一。铸造企业作为当前社会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品包装设计中更为科学采用商业插画这种艺术表达形式,不仅能提高商品的视觉表现力,更能依靠科学经验的商业插画设计与包装文案设计吸引更多消费者消费,扩大营业额,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商业插画在铸造企业产品包装设计中的有效应用更能提升商品的品牌知名度,在全面展现商品具有的独特艺术形式和商业价值的基础上,使商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通过商业插画作品科学呈现出来,增强铸造企业产品的吸引力。商业插画作品在铸造企业商品包装设计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借助商业插画作品良好的艺术表现性、视觉观赏性,更直观展现出铸造企业产品的设计美感,另外一方面,借助商业插画良好的艺术展现能力,将铸造企业商品的市场价值、功能价值、使用价值向消费者科学展现出来,向消费者更加清晰直观呈现出铸造企业产品的文化特色、品牌价值、设计理念等,同时,商业插画作为一种艺术题材更能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能向消费者传递出审美理念,使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使用商品过程中能与商品产生情感共鸣。铸造企业产品的消费者是特定人群,将商业插画应用到铸造企业产品设计中更能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一般情况下,消费者会基于使用需求、审美需求、观赏需求来购买商品,而商业插画应用到铸造企业包装设计中,使铸造企业商品具备了更强大的艺术表现力,消费者在心理上会产生认同感,对商品产生特殊的审美喜好和心理认同,会积极购买商品。正如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先生所言:“无论是建筑还是商品,具有了艺术的加工,会令人流连忘返”。

铸造企业产品包装设计广泛应用商业插能让更多消费者在欣赏商品过程中产生艺术上的认同,具有更优良的外在艺术彰显力,更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艺术审美心理。商业插画作品应用到铸造企业产品设计中能更有效突出产品包装应用的现代设计理念、现代设计元素及各类文化形象,更能通过不同艺术形象的合理布局与现代绘画艺术的巧妙搭配最大程度上将商品的艺术魅力展现出来,更能带给消费者审美与情感上的满足,使消费者在购买与使用铸造类商品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精神审美感受。当然,现代铸造企业包装设计上应用的插画作品将作品的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深度结合,使产品包装设计不仅具备良好的视觉审美功能,而且借助商业插画作品将商品信息直观反映到消费者视觉审美过程中,将传统的商品与消费者信息交互的过程转变为情感共享的过程,使铸造企业产品能更为直观带给用户的情感上的互动体验。艺术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铸造企业产品,设计制作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商业插画作品,并根据不同的艺术设计原则与艺术表现方式,使商业版画作品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如国风、古风、抽象、写真、印象、写实、装饰、点缀等,能最大程度上丰富铸造企业产品包装设计的艺术内涵,增强铸造企业产品包装设计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在铸造企业产品包装设计中应用更多种类商业版画可以増强产品的视觉表现力,能吸引更多消费者了解产品、喜爱产品,扩大铸造企业产品的消费规模,使更多消费者购买产品,同时也能有效扩大铸造企业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增强铸造企业产品的品牌效应。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电商快速转型,国内一些铸造类企业在产品包装设计上不断推陈出新,打造出新的logo!示识与和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包装设计的种类、形象、样式层出不穷。一些铸造企业在产品包装设计上更是紧跟当前时尚热点、网络热点及文化热点,不断将新的设计元素、文化形象、艺术理念融人产品的包装设计中,使产品外在的包装形象最大程度上反映出消费者对审美艺术的追求和渴望。同时,将商业版画作为联系连接产品品牌文化与消费者审美需求的信息传递媒介,能使消费者对产品具有的品牌文化形成清晰的认知,使产品的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商业插画在铸造企业产品包装设计过程中,往往采用具有时尚文化代表性的商业插画作品完善产品的视觉设计体系,通过对众多形象元素的分解与重构,使产品的商业化元素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铸造企业产品的视觉表现体系也逐步趋于完善。一些铸造企业产品包装设计采用工业风元素、传统文化元素及抽象元素进行商业版画设计,并将商业插画作为产品的品牌标志。例如,借助传统中国风元素进行的铸造企业产品的包装设计将东方古典之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对中式元素进行全面的阐释,在产品的插画包装造型设计上突出精美小巧的意蕴,彰显了中国铸造企业产品的传统之美。同时,铸造企业产品的包装设计应用商业插画要确定核心设计思想、核心设计原则、核心设计思路,树立起“三个核心意识”,结合商业插画作品的现实表现需求确定构图的核心元素。国内一些铸造企业为使产品更符合国人的审美观,贴近中国特色文化,将“中国红”、“花”、“山水画”作为核心设计元素,并紧紧围绕宣传语与品牌理念,将以传统文化元素为蓝本的核心元素具象为“传统文化系列”,以此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使传统审美意识形态与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最大程度上契合。如“五谷丰登”、“五子登科”、“新春桃符”、“九九登高”主题的产品包装盒、品牌logo、节日贺卡、明信片,最大程度上展现出以传统文化元素为主体商业插画对于产品包装的视觉渲染与创新立意。一些铸造企业品牌根据创始地域的不同,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中会将一些地域文化元素融人其中,借助地域文化元素或是地域景观创作商业插画,在品牌文化中汇聚地域特色。例如,早年间在浙江杭州创立的一些铸造企业将“西湖景观元素”融人到产品外包装商业插画设计中,并截取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传统审美理念嫁接到产品的品牌文化中,一方面展现出企业对传统文化的极致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企业运用传统文化诠释现代美学的价值意义。

铸造企业在制作品牌图标时也充分运用了江南水乡元素,对江南水乡田园的亭台楼阁元素抽象简化,并结合现代西方品牌图标设计理念,将品牌名称的英文缩写艺术化加工,并融入传统文化中阴阳共济的艺术思想,使品牌图标与传统文化元素、现代西方设计理念、传统艺术思想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品牌图标精致典雅、含蓄内敛,展示了中国古典美学思维。当然,对于以商业插画为载体的品牌图标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到造型布局、颜色选择、字体设计等方面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品牌图标的衬线字体要具有光泽质感,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理念。图标的背景颜色要以纯色为主,可以选择以西湖水的黛青色作为背景色,并选择江南地区建筑的颜色搭配风格“粉墙黛瓦”作为主色调,将中式传统、江南风情融入其中,体现出品牌的文化定位,彰显出品牌的文化内涵,使中国传统的美学意蕴在以商业插画为载体的铸造企业品牌图标设计中得以展现。在铸造企业包装主体基调设定上,传统美学设计理念要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并应用到商业插画主题选择与版面设计上。如雕花外包装,品牌设计者将微雕工艺应用到外包装设计上,产品的外包装有凌云仙鹤雕花、九天飞龙雕花、苍松翠柏雕花、祥云雕花等。这种将传统微雕应用于铸造产品外包装设计上的工艺思维,不仅展现了产品外包装的独特设计思想,也将传统工艺、传统文化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一些铸造企业品牌,通过对商业插画设计与传统文化的深人了解,紧紧围绕传统文化主题、地域文化主题,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要素及东方美学要素,以独特的创造思维打造内涵新颖的品牌文化,从商业插画设计与外包装内容设计做到尽善尽美,使铸造企业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外包装设计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在铸造企业产品应用实践中,商业插画是融合材料学、结构学、造型学、艺术学、构建学与传统文化等诸多学科知识理论的艺术实践领域,商业版画在铸造企业产品外包装设计中的应用,需要综合考虑艺术设计环境、实施条件、造型设计、纹饰设计、色彩设计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铸造企业产品外包装设计项目中,商业插画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原则、应用方式或多或少会存在差异,需要结合产品的使用价值、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分析与思考。商业插画在铸造企业产品外包装设计中的应用需要考虑审美语言基本应用原则,最大程度上呈现出审美语言在商业插画视觉表现上的价值与意义。通常情况下,商业插画审美语言在铸造企业产品外包装设计上的基本原则,包括审美语言确定性原则、普适性原则、假设性原则等,需要全面掌握商业插画在铸造企业商品外包装设计应用的要点知识与实践技巧。

商业化设计范文3

关键词:校地融合;应用型高校;服装毕业设计;产品属性;成果商品化

引言

应用型高校服装毕业设计成果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效、展示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凝聚师生巨大的心血和无限的创意力量,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受各种因素影响,很多学生的毕业创作是当一件艺术品在做,不是当一件产品在做。产品思维跟艺术思维不一样,艺术创作强调灵感和形式,不强调它对人群的适应性。[1]因此,学生特别注重服装毕业设计成果的“看点”设计,着力塑造服装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形象。这些作品多数为了表演而设计,原创性和观赏性俱佳,产品属性明显不足,难以流入市场凸显真正的设计价值,造成创意资源的极大浪费。在校地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的融合更为密切,充分挖掘多方优势资源助推高校服装毕业设计成果向产品转化并流向市场,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商品意识和设计实践能力,激发创作热情,还能为市场和社会输送创意产品与跨界人才,对高校、企业、行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应用型高校服装毕业设计成果特征

(一)主题明确,客群模糊。主题是服装毕业设计创作的向导,具有凝聚设计思维、凸显设计创意、表达作品涵养的重要作用,贯穿成果塑造的始终。应用型高校一般会根据办学定位及自身特色确定每届服装毕业设计的主题,学生在该主题的引领下深入挖掘其内涵,结合自身兴趣确立个人创作的方向。但由于学生的商品意识不强,教师的教学引导有限,服装毕业设计成果普遍缺乏清晰的客户群体。许多学生以服务于虚拟客户群体为设计目标,没有对客群的行为、喜好展开分析,缺乏真实客户的有效反馈;也有部分同学从没考虑过为哪一类客群而服务,只是单纯的自我情感、个人审美喜好的自由表达,致使设计成果脱离实际客户群体需求而难以商品化推广。

(二)形式统一,能耗巨大。为了便于统一管理,以良好的整体形象对外展示办学特色和实力,应用型高校服装毕业设计成果形式往往高度统一,绝大多数院校以舞台表演系列化服装作品的形式展示设计成果,期望以较高的曝光率来扩大学校和专业的办学影响力,收获社会赞许。因此,师生格外注重创新理念和前沿科技的应用,以原创性和概念化方式表现作品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追求视觉效果的表达,超大的廓形、繁复的工艺、层叠的结构等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成本的视觉化设计随处可见,致使服装毕业设计成果缺乏适穿性和流通性而止步于舞台表演,造成资源的浪费。[2]

(三)风格多样,规模有限。应用型高校每届服装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学生人数众多,师生喜好多种多样,设计水平高低不齐,对设计主题的认知和细化应用各具特色,促使毕业设计成果风格趋于多样化。一般以3-5套作品为一个系列,一届服装毕业设计成果30-50个系列,经常能看到经典与前卫、职业与休闲、街头与都市、民族与运动等多元化风格并存的局面,如若百花齐放般绚丽多彩,为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体验和感官刺激。但过多的风格种类致使每一种风格的作品规模极为有限,为成果的商品化推广带来了困难。一般的企业或营销平台都有自身明确的产品风格及其规模等各方面的预设,较少有企业或营销平台能同时接纳如此多样化、小规模、高成本的设计成果的推广,即便时下热门的各类自媒体、社交平台也无法适应销售这类设计成果。

(四)创意十足,脱离市场应用型高校服装毕业设计成果历经“十月怀胎”般孕育,从灵感火花碰撞到设计方案论证、从坯样雏形打磨到实物成品定型,创意之光普照始终,学生倾其所能百般呵护,为成果添加各种创意标签。十足的创意设计成果造就了舞台上虚假繁荣的景象,而过度的创意设计使成果如若营养过剩的胎儿,不是太胖就是某些重要身体指标与正常胎儿相去甚远,严重影响后天的生长、发育。就这类服装毕业设计成果而言,其创意不仅难以适应个性化的市场需求,更因缺乏产品属性而难以流入市场,无法解决社会对创意产品的大众化需求。因此,服装毕业设计成果强调创意无可厚非,但必须坚持适度原则,只有合理兼顾设计创意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点,才能更有利于服装毕业设计成果的商品化转化。综上所述,应用型高校服装毕业设计成果特色鲜明,个性十足,但显著脱离市场,缺乏产品属性,难以吻合市场的规模化销售以及消费者的个性化和大众化需求,不利于其商品化转化。

二、应用型高校服装毕业设计成果商品化教学现状

(一)缺乏校地协同的顶层设计与规划。相较于传统教学,应用型高校服装毕业设计成果商品化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加多元,教学关系更为复杂。涉及校内外或跨学院教学资源的创新整合以及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更为深入、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处理等事宜。原则上这些工作应由院、校、企等多方领导协同建构,通过顶层设计健全教学体制与机制,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规划与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才能保障商品化教学顺利实施。而现行的服装毕业设计教学规划与统筹工作主要由教学系或专业主任承担,二级学院教务办和学校教务处协助督查,学院、学校及校外相关企业、行业领导较少介入,顶层设计与规划明显缺失,致使教育资源的拓展和教学关系的序化受限,毕业设计教学成果商品化成效必然受到严重影响。

(二)缺乏校企融合的应用型师资团队在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之后,高校更加注重应用型师资团队建设,通过内培、外引等手段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师资团队更趋合理。但离服装毕业设计成果商品化教学需求仍然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校外企业导师无法实质性融入教学过程;二是许多高校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标准偏低,教师的应用性能力没有真正达到企业、行业水准,无法准确应对风云变幻的服装流行市场;三是真正具有企业、行业设计水准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迫于教科研压力或忙于个人副业而无暇顾及繁重、系统化的教学任务,致使服装毕业设计成果商品化教学无异于常规形式,教学成效低下。

(三)缺乏整合创新的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是服装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必备的教学资源,也是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极为重要的载体。在服装设计、加工、营销、推广等各方能力一体化培养的毕业设计成果商品化教学过程中,高校应更加注重整合创新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受制于各种因素,高校现有的各类实训中心、设计工作室、网络教学平台、实践教育基地、创业孵化园等实践载体散落于校内外,难以发挥各自所长,更无法形成合力,不能满足服装毕业设计成果商品化的实践教学需求。

(四)缺乏对设计成果的营销创新。服装毕业设计成果商品化教学的最后一环是对设计成果的营销推广,助力其流入市场而转化为商品。受传统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的影响,高校设计教育“始于设计创意,止于设计作品”,注重过程的创意表达及结果的形象包装,鲜有将设计作品这一创意成果的营销推广纳入教学及考核体系之中。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各级政府随之出台创新创业配套政策和相关措施,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持续高涨,对设计成果的营销推广有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尽管应用型高校不少专家学者此前已经着手设计成果的商品化研究,对设计成果的营销推广做了不少努力和尝试,但研究成果融合设计教学、指导设计实践方面依旧不足,特别是在服装毕业设计成果商品化教学过程中对设计成果的营销创新极度缺乏,没有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设计成果的销售、推广、流通等方面进行创新运用,不利于设计成果商品化营销推广。

三、应用型高校服装毕业设计成果商品化教学途径与实践

(一)立足地方,强化顶层设计。校地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的办学资源有效拓展,办学活力明显增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关系越加紧密。作为应用型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更加离不开地方产业、企业强有力的支撑。在服装毕业设计成果商品化实施过程中应立足地方产业发展所需,强化顶层设计,主动服务地方文化、经济建设。深入调研制约地方产业及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集全校之力提供智力帮扶及实践指导,同时创新校地、校企融合发展手段和成果商品化的教学途径,保障校、企、师、生的共同利益,有效解决教学与产业、企业之间互动发展、互利共赢的瓶颈问题。嘉兴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地处中国平湖服装产业集群之地,在深化校地融合发展过程中立足地方特色羽绒服产业,专门成立校地议事机构——嘉兴学院平湖校区理事会,校长任理事长,市长任副理事长,校地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理事会成员。通过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双方在人才引进、专业与产业联动发展与布局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以服装毕业设计成果商品化教学为突破口,协同地方龙头服装企业打通校企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大力开展基于地方企业新品研发的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成果转化服务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校地、校企合作广度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延伸、力度不断加大,效果显著。制约产业和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高校师生的实践能力及社会服务的水平显著提升。

(二)多方联动,构建跨专业教学团队。服装毕业设计成果商品化教学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合理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配置优势教学力量,着力与地方产业、企业、跨院系教学单位联动,构建适应商品化教学的跨专业师资团队。一支团队以6-8名成员为宜,由校内外导师共同组成。原则上校外导师占比不少于40%,且由企业设计总监(或产品研发负责人)、技术总监、营销总监(或商品总监、运营总监)等人员构成;校内导师应不超过60%,一般由一名高级职称且具有丰富市场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领衔,若干具有市场实战经验的服装设计、服装工程、市场营销等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由于跨专业教学团队构成情况较为复杂,校内涉及不同学院、不同专业教师,校外涉及不同企业、不同岗位人员,因此建议由二级学院教学院长协同企业、行业负责人共同调度,由主导商品化教学的专业负责人(或系主任)根据成果转化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分别组建对应的跨专业教学团队。我校跨专业教学团队构建过程中充分整合地方企业的优势实践力量,以服装毕业设计商品化教学项目为载体,以服务地方服装企业和产业发展为主要目标,构建集服装设计、服装工程、市场营销等跨专业师资力量为一体的校内外师资团队,形成两支分别由8名具有丰富市场经验的跨专业教学团队。第一支团队主攻地方特色羽绒服装品类,以解当下地方羽绒服装企业产品研发能力不足的困境;第二支团队面向服装全品类,以满足企业未来多品类发展和高校毕业设计成果多样性的双重需求。团队构成详情如下表。

(三)整合资源,重构实践教学平台。为畅通毕业设计成果转化路径,提高成果转化效率,高校应面向市场整合校内外资源,校企师生联动,以市场需求、企业化运作为导向,打破校内外各类原有的实践中心、实训平台、设计工作室、实习基地等实践载体的时空界限,融合各方优势资源,于校内实行一体化建设,构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多方协同、资源共享、产学合作的创新设计实验实践教学平台[3]。我校与地方龙头服装企业以共创服装品牌、共营全国直营门店为契机,在校内共建高度融合型实践教学平台——嘉兴学院·华城集团国际服装研发中心。该中心严格按照企业化运作模式的标准和要求配备相应资源,大力整合校内外已有的各类实践、实训场所和硬件资源,按照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营销推广三个模块分别构建设计中心、技术中心、面辅料中心、封样室、后道整理室、商品展示陈列室等公司化办公场所。营造浓厚的企业化氛围,从地方企业抽调实战经验丰富的商品企划师、设计师、版师、样衣工、后道整理员、采购员等人力资源入驻该研发中心,与校方跨专业师生团队按企业运作模式协同共事,实现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展示陈列与销售推广等实践教学活动一体化发展,构建符合市场发展需求、满足商品化教学需要的创新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为服装毕业设计成果商品化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四)聚焦产品,开辟商品化教学路径。服装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偏重艺术化创作的教学导向,削弱创作过程中的“看点”塑造,坚持走面向市场、聚焦产品的毕业设计创作之路。强化师生整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依托创新设计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开辟由“艺术品”向“产品”再向“商品”有序转化的实践教学路径。严格遵循企业产品研发的流程和标准,将艺术品创作中的独立精神和创新视角融入毕业设计成果创作之中,突出成果的“卖点”设计,根据企业定位、市场需求、消费者喜好等要求打造成果的产品属性。通过校地共创大学生创业园区、校企共建服装品牌、师生独立创建创意设计工作室等商业化载体,将服装毕业设计成果推向市场,畅通成果商品化转化的实践教学路径。我校以校企共建的国际服装研发中心为实践载体,发挥中心的集成优势,依托研发中心的商业资源和跨专业教学团队,扎实推进基于校企合作品牌产品开发和地方服装企业产品研发的毕业设计教学工作。深入分析师生特点,将毕业设计选题与企业对产品的需求一一对应。如引导擅长概念化设计表达的同学针对企业的形象款产品展开设计,鼓励潮流文化爱好者针对企业的时尚款产品而设计,把经典款产品留给个性内向、功底扎实的学生去实现。通过针对性的设计与服务,毕业设计成果直接转化为校企共有服装品牌或地方服装企业的产品,实现毕业设计教学与研发中心的商业运作有机融合,显著提升师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大大提高毕业设计成果商品化转化效率。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约30%毕业设计成果通过国际服装研发中心的商业运作直接转化为地方服装企业的产品而流向全国市场,有效解决了地方企业产品研发能力不足、成本支出高昂等问题,为地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内涵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实现政、校、企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四、结语

商业化设计范文4

关键词:地下站域;商业空间;人性化;城市综合体

引言

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普遍被解释为:在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建设中,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和发掘更多的地下空间资源,以带来经济效益为目的而逐渐形成的地下空间。以地铁站点作为中心节点,在半径为600米的步行范围(步行时间小于15分钟)内开发地下商业空间。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的时效性、便捷性和交通可达性离不开地下轨道交通体系的建设,现代社会普遍对其开发利用,说明对地下空间资源进行商业性的开发能够对激发城市活力、改善日益紧张的城市地上资源、缓解城市用地压力、开发更多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经济效益和构建立体化交通体系等众多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1]。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在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的设计和实施上处于高速进步和发展的阶段,但一些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成熟度还远不及我国一线城市和国外发达国家。开发和设计体系的不成熟、不完善会对现有的地下空间资源带来不好的影响。本文以TOD为视角看待现阶段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从整体性原则、步行可达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四个原则方面提出TOD视角下的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探究,拟通过TOD模式为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及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TOD理念

1.1TOD彼得·卡尔索普。①提出的TOD理论,全称为“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公共交通引导下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导向、高度紧凑集约化利用土地、高质量规划社区的开发模式,以公交站点为中心辐射一定范围内的商业、办公、住宅、休闲娱乐等空间[2]。TOD模式下的交通可达性使人们快速体验购物、提高通勤效率,大大提升了通行效率,给予消费者舒适便捷的体验感。

1.2TOD模式与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的耦合关系。TOD模式中,公共交通站点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TOD模式注重公共交通的系统性与高密度紧凑社区发展的良好衔接。TOD模式以公共交通站点为城市社区的集散中心节点,引导城市的开发与发展。公共交通主要指地铁、公交、火车站、飞机场、电车(有轨与无轨)等,为达到便捷高效、安全舒适的出行标准,TOD衍生出与之相适应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MRT,又称为BRT系统,主要由“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两种模式组成。不同国家、不同城市对TOD步行的合理空间尺度规定范围有所不同,但基本都以站点为圆心划定辐射范围,在“城市轨道交通”模式中,以车站站点为中心的400—800米半径范围内划定合理的TOD空间进行开发,步行通常只需要5—10分钟,其特点是满足商业、办公、娱乐、教育、居住、出行等多种需求[3]。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铁站综合开发建设的一部分,它还能够与地上商业综合体形成较好的互补。以地铁站域站点为中心,半径为600米内步行范围进行开发建设,有效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价值,缓和地上资源的紧张,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TOD步行模式中400—800米的高效便捷活动范围与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600米步行开发范围不谋而合。由此可见,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与城市地下商业空间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耦合关系。城市轨道交通作为TOD模式中的一个发展重点,为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带来了极高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对其进行人性化设计探索,有利于其良性发展,提高地下商业空间活力。

2城市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现状与问题

起初,我国地下空间向商业化发展来源于对过街通道、人民防空和地下室等的利用,早期雏形为在地下通道两侧开设商铺,后在演变中涉及交通、商业、服务和文化等诸多因素,逐渐发展成为地下商业空间[4]。现今我国城市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所涉及的范围包括过街通道商业、地铁站点商业空间、地下商业街和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四种空间类型。我国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与较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地下商业部分的空间分布和规模受地上建筑影响较大,与轨道交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这也是我国商业综合体地下空间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2.1缺乏整体系统性的规划设计。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发展起步较晚,大多是城市初具规模后才开始对地铁进行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广义上看,大部分地铁站点是作为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一个功能组成部分,并没有发挥出其在城市综合体中的全部优势,无法体现在城市设计理念中的价值和独特性。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在缺乏整体系统性的交通规划下相互割裂,可达性大大减弱,不利于以地上地下为主的立体商业模式的发展,与周围建筑和外部环境缺少关联性,不利于城市整体的发展。狭义上看,地下商业空间存在着设计上的问题,如出入口缺乏引导性,地下过渡空间考虑和设计不足,缺乏特色性设计,地铁线路创建之初缺乏前瞻性等。

2.2交通流线规划存在不合理现象。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在交通功能上比单纯的地上商业建筑类空间更能体现TOD模式的内涵。我国很多城市目前存在着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交通流线规划不合理的现象,如当地铁站厅与商业空间一起设计规划,在给地下商业带来客流量的同时,空间导向性和流线性就会更加复杂,部分出入站人群需要穿越地下商业空间,若规划不合理,会导致人们空间体验感差,产生排斥心理,难以驻足停留和吸引人群至地下商业空间,也会影响地下商业空间原本的人流,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的时效性、便利性及交通可达性无法凸显和被利用。

2.3空间功能单一,可识别性不强。现阶段的地下商业空间,其空间布局形式较为单一,业态分布和功能分区趋同,空间组织和交通流线较为单一,缺乏变化和趣味性,缺少独特的标志和特色,难以吸引客流,不利于城市轨道交通带动城市经济和城市综合体发展。如大连青泥洼桥站域的地下商业空间——胜利地下购物广场(图1),其业态布局主要还是以服装和小商品零售为主,基本上很少有餐饮文化的业态出现,商品档次普遍低廉、种类单一,娱乐、餐饮及休闲功能的匮乏无法满足不同需求层次的受众,难以满足地铁站点下车的乘客和无目的逛街人群的多样需求。空间上,布局较为单一,胜利地下购物广场的店面整体均分布在过道两侧,店面风格大同小异,销售物品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整体地下商业空间风格不明确,加之导向标识的缺乏和设计简陋,人们很容易在此空间中迷路,难以记住走过的是哪条路,带来不好的空间体验感。

2.4衔接过渡空间和出入口的设计问题。地铁车站与地下商业空间的衔接过渡起到承接转换和心理转换的作用,对流畅动线、空间尺度、方位导向性、场地功能性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过渡空间导向性不佳、流线过长、空间尺度狭窄、自然光线不足会使人群在通向地下商业空间的过程中感到压抑和不安,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加之目前衔接过渡空间的标识较为单一,仅在墙面和天花处做出指示标识,缺少对墙面的装饰和导向性设计,如地下地铁车站通往胜利地下购物广场的走廊(图2),而地下商业空间的出入口设计普遍存在视线封闭、缺乏自然光、隐蔽不易被发现的问题。

3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探究

3.1基于整体性原则构建完整有序的地下空间结构——TOD点线域立体商业格局。在TOD模式下对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进行人性化设计探究,要遵循整体性原则。TOD理念将原本点到点的接通方式扩展为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点线域式的立体交通模式,并从地铁站域渗透至地下商业空间,点为站点,线为点到另一个点的路线,域则为点线交织下形成的丰富空间,其中就包括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地铁空间与地下商业空间基于需求和客流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地铁车站可为地下商业空间带来消费需求的客流,并提高交通效率,而地下商业空间又为地铁车站和地下轨道交通吸引了更多的乘客流量,两者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形成协同性发展,构建出TOD模式的点线域立体商业式格局。因此,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应将两者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与地下商业两者之间的定位和联系,从空间形态、功能、组织进行人性化、合理化的设计。新宿车站及其周围的商圈是日本TOD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新宿车站线路繁多,交通繁忙,7条主干线、8个站点及其内外连通的200多个出入口,其轨道交通与商业社会密不可分,以站点为核心辐射区域内共十多座商业综合体,围绕新宿车站站点已经形成了规模很大的地下商业空间、地下商业街、上盖商场、主题商业街、高架桥下商业空间等点线域立体发展的商业格局。地下商业空间与轨道交通高效直达,完善的地下步行系统使人流通过众多出入口直达地下商业街时充满时效性、便捷性。同时,垂直的交通流线方式、便捷高效的双梯顺向、开阔的空间视野,使人们可以高效通行。新宿车站构建的完整有序的轨道交通,同时使步行交通更加立体化、便捷化,成为城市综合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3.2基于步行可达性原则对地铁站域接驳过。渡区域进行设计,加强与周围环境的联系TOD模式中,步行距离是界定空间尺寸的一个重要标准,适宜的步行距离不仅有利于地下商业空间的设计与塑造,还能够有效提高轨道交通的使用率和效率。TOD根据人们的出行特征划定了5—10分钟的步行可达范围,并在此范围内建造适宜步行的街道网络,使交通与购物交融,让地下商业空间成为一项基本生活内容。上海地铁10号线五角场站是上海重要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位于城市中心区域。五角场是一个以下沉广场为核心的开放式空间,并贯通了周边的商业空间,其中可分为地上商业空间和地下商业空间,在其600米的范围内分布着合生汇、万达广场、东方商厦、百联、苏宁易购、巴黎春天等城市商业综合体[5]。五角场站与地下商业空间接驳区域充分发挥了人流量大和紧邻轨道交通站点的优势,开设了商业性质的店铺,如通往合生汇5号口的长廊开设有连锁超市、快餐店及便利店,这种便利、节省时间的购物空间,充分发挥了临近站点的经济效益,为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提供了多样便捷的商业业态(图3)。地铁站域接驳区域在空间形象塑造上也同样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接驳区域空间狭长拥挤是很多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是地下地上多层衔接的商业空间,中庭转换空间能够很好地承载该问题并塑造良好的空间载体。例如香港置地广场的中庭连通轨道交通地铁站点出入口,在商业综合体中起到了缓冲、分流、交汇等作用,同时在采光上相较于封闭狭长的空间更加明亮。

3.3基于特色性原则增强地下商业空间过渡。及出入口区域可识别性特色性原则对于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也是一个不能忽略的设计原则。城市的文化与历史各有不同,注重城市的文化底蕴与文化特色,遵循特色性原则,注重文化元素在其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的过渡及出入口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改善轨道交通站点设计趋同化的现状,尊重城市文化及人的生理、心理及精神需求,同时不可忽略对特色性标识导视系统和标志性景观的塑造。

3.4基于多样性原则优先配置商业,充分考虑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业态。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无论是在空间功能、空间形态,还是在空间组织等方面都应具有多样性,其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人们的购物、通行行为,满足人们购物、路径选择、换乘以及多种餐饮、休闲、娱乐的需求。应充分考虑区域业态,优先配置商业功能,发挥适合该区域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的最大价值[6]。如国外有购物商场将首店集群放在地下,本质目的就是为了将潮流和流量向地下引导。国内如上海合生汇购物中心,将一部分集中在下午至午夜的餐饮店放置在地下一层和二层,通过其达到对地下商业空间引流的效果,充分利用了地铁商业客流的优势,考虑到不同时段的消费需求,为地下商业街带来了“夜经济”(图4)。

4结语

商业化设计范文5

关键词:TOD视角;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

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建设以地铁工程项目为主,城市空间利用逐步趋向于地下立体化、综合性发展。随着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应用及开发项目数量增多,地铁工程地下空间的开发及资源利用逐步提上日程。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内部包括商业、交通、人防、停车站等。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TOD视角下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方面,以期通过切实优化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方案,满足大众日渐提升的交通出行需求。

1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主要就是在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建设内,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挖掘地下空间资源为主导,确保建立起的地下空间具有更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将地铁站作为中心节点,在半径为600m的步行范围内、步行时间小于15min的区域设置成商业空间[1]。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的设计工作需要满足时效性、便捷性、通达性要求,与地下轨道交通持续紧密连接在一起,通过开发地下空间资源的商业价值,在城市建设提供必要活力,进一步改善城市地上资源紧张问题,开发出更多公共服务设施,为实现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就目前来看,国内大城市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设计与建设工作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大部分二线及三线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设计工作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地下空间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为充分发挥出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设计及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需要以TOD为视角,分析实际设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类不足之处,从严格遵循整体性、可达性、特色性及多样性原则为主,探索出更加专项可行的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方案,为后续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与规划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2概述TOD理念

2.1TOD理念

TOD主要就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形式。在规划居民区与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设施利用率达到最大化,是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同时,TOD模式也指代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公共交通主要包括火车站、机场、地铁等[2]。以这些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在半径为400~800m、步行时间为5~10min的区域内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满足商业发展要求。图1为TOD理念原理。在将TOD理念应用在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设计过程中,还需要以地铁公共交通为主体导向,高度紧凑化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不断优化社区开发模式。通过高效利用TOD模式,能够满足大众快速购物需求,从根本上提高通行效率,为大众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出行与购物服务。

2.2TOD模式与地铁站域要密切关联

在应用TOD模式期间,公共交通站点发挥出的作用极为显著。TOD模式应当注重公共交通系统性与高密度紧凑社区发展的衔接水平。在使用TOD模式过程中,需要注重以公共交通站点作为城市集散中心,使城市始终趋向于合理化、人性化方向发展。为确保城市交通设施建设能够达到高效、安全、舒适的出行标准,基于TOD理念,衍生出了与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相符的BRT系统,主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与快速公交两种模式。不同国家及地区对TOD理念合理空间尺度的规定要求不同,但基本都以占点为圆心,划分实际辐射范围。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是地铁站综合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与地上商业综合体形成良好的互补,从根本上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强地铁工程建设与运行期间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由于TOD步行模式高效便捷,其活动范围与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开发范围相同,因此需要始终坚持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将TOD理念与城市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带来极高的经济效益,充分挖掘出地铁车站地下空间利用价值。通过严格遵循地下商业空间设计期间的人性化原则,从根本上提高大众对此商业空间的满意度。

3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地下空间商业化发展初始阶段,商业空间主要集中于过街通道、人民防空及地下室利用,以及在通道两边开设商铺的方式为主[3]。随着社会经济与城市交通设施日渐完善,地下商业空间形式更加成熟。现阶段城市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主要包括的范围为过街通道商业空间、地铁站点商业空间、地下商业街及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等形式。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的发展起步稍晚,一切的经验不足。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对地下商业空间的影响较大,与地铁轨道交通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导致实际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具体来说,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缺乏系统性规划设计标准

由于国内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工作起步较晚,在城市初具规模后才开始工程建设,相应的系统性规划设计标准较为缺失。部分地铁站点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功能组成部分,没有在实际应用期间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难以更加深刻地体现出城市设计价值与独特性。同时,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设计工作没有严格遵照系统性原则,与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之间较为独立,可达性被减弱,并不利于以地上地下为主的立体商业模式的发展。在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实际设计过程中,还存在出入口缺乏引导性、地下过渡空间的考虑不足、缺乏特色设计理念等问题。

3.2交通流线规划不合理

在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实际设计过程中,地下商业空间的交通功能比单纯地上商业建筑功能更加突出。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城市存在地铁站与地下商业空间交通路线规划不合理问题,如地铁站厅与商业空间一同规划设计,为地下商业带来充足客流量的同时,也导致地铁空间导向性与有效性的功能受到影响。部分出入站乘客不可避免地会穿越地下商业空间。在没有做好交通流线规划设计工作时,会导致大众的空间体验感差,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严重影响到地下商业空间运营期间的经济效益。

3.3地下商业空间较为单一

当前地下商业空间的布局形式较为单一,业态分布及功能分布区域基本相同,空间组织与交通流线功能较为单一,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与变通性,没有深刻体现出当地特色文化,实际客流量较少,难以充分发挥出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建设与运营工作的积极作用[4]。图2为某地铁工程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经过实地调查可发现,该地下商业空间的业态布局以商品为主,没有形成系统的餐饮文化业态。商品档次普遍低廉、种类单一,没有兼顾起餐饮、娱乐与休闲功能,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的大众要求。该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布局形式较为单一,购物广场店面整体分布在过道两侧,店面风格基本雷同,缺乏新意。由于地下商业空间整体风格不一致,缺乏相应的导向标识,导致乘客在其中的购物体验感不好。

3.4衔接过渡空间及出入口设计问题

在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衔接过渡期间,需要衔接空间肩负起承接功能转换的重要职责,对空间流畅动线、空间尺寸、方位导向性与场地功能性的要求更高[5]。但就目前来看,在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设计过程中,还存在过渡空间导向性不足、流线过长、空间尺寸狭窄、自然光照不足的问题,导致乘客身处其中会出现压抑不安的心理。由于当前衔接过渡空间的标识单一,只设置在墙面或天花板处,没有对整体地下商业空间进行装饰及导向性设计,导致该空间对乘客的吸引力不足。

4基于TOD理论的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

4.1TOD点线域立体商业格局设置

在将TOD理念应用在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过程中,需要基于整体性原则,对地下空间结构进行不断优化及完善[6]。在TOD模式下,应当采用合理方式提高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水平。要求TOD理念需要将原本点到点的联通方式扩展为整个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立体交通模式,将地铁站域渗透到地下商业空间,形成更为丰富的空间结构形式。同时,在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设计过程中,地铁车站与地下商业空间需要满足实际客流需求。要求地铁车站能够为地下商业空间的消费提供必要的导行空间,地下商业场所也应当用地铁车站与地下轨道交通吸引更多的乘客量,使地铁站与地下商业空间能够相辅相成,更加契合TOD原理。注重构建起点线域模式立体商业格局,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着重提升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的整体性,充分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与地下商业区的定位及联系,从空间形态、功能及组织方面,对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进行合理化、人性化设计。以日本新宿车站为例。该车站线路复杂、交通繁忙,轨道交通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7]。在该地铁站域地下商场设计过程中,地铁商业空间、地下商业街、主题商业街等共同形成的点线域立即发展的商业格局。通过使用垂直交通流线方式,设置双T顺向格局,不断优化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结构,确保地下商业空间能够在城市综合体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4.2做好地铁站与接驳过渡区域设计工作

在将TOD理念应用在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设计规划过程中,需要严格管控步行距离,注重界定空间尺寸。有效控制步行距离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水平,切实保障轨道交通的使用率与效率[8]。依照TOD理念,将大众出行特征划分到5~10min的步行可达范围,并在此范围内建造适宜步行的街道网络,确保交通与购物紧密连接在一起。做好地铁站与接驳过渡区域设计工作时需要结合工程具体建设特征,对实际连接方案进行不断优化。以西安市一地铁线路为例,该地铁线路是城市重要轨道交通站点,位于城市中心。广场是一个以下沉式广场为主的开放式空间,贯穿了周边的商业区,并划分为地上商业区、地下商业区两种形式。在地铁站与接驳过渡区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出人流量及紧邻轨道交通站点的优势,开设种类丰富的店铺,为地铁车站地下商业空间提供更加特别的商业业态。

4.3增强地下商业空间过渡段及出入口区域的识别性

为从根本上提高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水平,还需要重点关注地下商业空间过渡段及出入口区域的可识别性。结合城市文化底蕴特征,注重将城市文化应用到地铁站域与地下商业空间过渡段、出入口的设计过程中,解决交通站点设计同化问题(见图3)。重点考虑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业态,要求商业空间形式、功能及组织应当具备多样性特征,满足大众不同购物及出行需求。

5结束语

商业化设计范文6

关键词:商业展示设计;企业标志;文化性;独特性

一、企业文化和展示设计概念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精神文化,它在企业的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企业的理想信念、价值与道德观念,这些精神文化组成了企业的“灵魂”[1]。企业文化涵盖了以下三个层面:1.精神层面。它是企业的精神信仰,是企业所要创造的社会价值取向,它涵盖了企业的业务目标、未来发展和社会贡献能力;2.活动层面。它是企业的运营实力,包括企业的工作氛围,科学有序的管理制度,顾客与员工的交流方式、工作态度和运营计划与方式;3.形象层面。它是企业现场的管理情况对外界的投射,包含着公司大楼的环境、工作制服、企业标志、品牌形象等。

(二)展示设计概念

展示设计是通过对信息整合、规划、宣传与反馈的一种设计性行为。它不但要实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在互动中得到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反馈,还应该遵从经济活动的规律。有人将展示以“五个W”的模式进行展开:即Who、What、Inwhich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2]。展示,是将具体的信息通过实物或者其他媒介针对目标群体进行传播[3]。展示设计是通过空间上的规划,以及使用艺术性的设计手法从而使得展示主题在一定时间与空间内得到诠释与传递,并且通过引导观众与其互动,来达到信息传播与交换的目的。所以展示作为传播活动的一种,外在以空间艺术的形式进行表现,内在则是一种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活动。“展”就是物品与空间在特定需求下有主题性或目的性的一种呈现方式,“示”就是物品与空间所传递出的内在信息,是以观众作为主要接收者。展示设计师需要合理地进行空间规划,使灯光渲染和突出气氛,把握主题色与辅助色之间的搭配,以及材料之间的组合搭配,必须顾及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因素,然后需要对展示活动进行有组织地策划,尽可能地将更好的观展体验带给观众,使得主题信息能够快速有效地传递给观众,并取得及时的反馈信息。所以说,商业展示也是一种广告的传递形式[4]。

二、企业文化在展示设计中的展现方式

(一)企业文化对商业展示空间设计的影响

商业展示设计需要把握环境中的空间节奏、展示顺序以及材料选择,通过提取企业中的文化、标识以及技术实力等元素转化为平面与空间语言来呈现企业的综合形象,具象化地展现了品牌的精神内涵与文化,从而使得大众易于通过这些空间与平面符号来了解企业的文化精神和技术力量。

(二)商业展览中的造型与功能设计

商业展示的造型与功能是相互依存的,单从展具功能分类可分为展墙系统、顶面系统、地面系统、展台系统以及多媒体系统;从空间分类可分为接待区、展示区、互动体验区以及洽谈区。如果仅仅是完成功能布局而忽略造型因素的话,整个展台将变得索然无味。所以我们往往会看到许多功能融于造型的展台设计,这些造型设计可以围绕支柱、展墙、吊点、隔断、地面等构筑物展开,但是造型需要提取相应的企业文化元素重组成一个切合主题的风格。

(三)数字化媒体展示设计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

展示设计应该符合时代性的特点,体现时代特征,以不同的手法来体现时代的精神、文化观念[5]。设计师要时刻关注新技术能够带来设计上的可能,从而进一步提升设计效益。数字化媒体技术的合理使用,不仅能够在展示语言上带给观众更好的观展体验,也可以传达出该企业的技术力量。笔者在第二届上海人工智能大会上看到许多公司使用LED屏幕展示其科技实力,如实时监控技术、人脸分辨技术等,这样的展示方式无疑促使公司的品牌文化深入人心。

三、案例介绍

2018年6月7号笔者为猎豹移动公司在一个商场空间中进行了展台设计。猎豹移动公司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它推出了多款科技产品,其中猎豹音箱是本次围绕其设计展台的主要产品。猎豹移动公司的企业标志是橙色与黑色字体的搭配,所以在色彩元素上笔者选择黑底与橙色线条的搭配,黑色作为主色调,配合橙色的线条不仅能体现出猎豹公司具有的科技硬实力,而且彰显了他们年轻态的产品文化特色。由于商业展示是一个将企业文化以空间形式呈现出来的传播方式,空间形式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功能的划分,还需要考虑原始场地的条件限制。在这个不到30平方的长条型空间,不建议做过多的隔墙遮挡,以免造成空间的拥挤,以一面墙作为背景板,三面开口式的开放式空间更有利于观展体验。在功能上我们划分为展示区、影视区与主题造型墙;在材质上用写真纸打印来制作丰富的平面形象,这样能够突破传统材料所带来的风格限制,更好地体现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由于出展的猎豹音箱具有小巧、圆柱形体、简易标识、蓝色光环、互联网系统、优质音质、操作简易且具有一定互动性等特点,通过分析,我们设计了一个圆筒形的试音空间,在平面元素上运用了产品本身的开关标识以及蓝色光环,观众能够打开一个圆形音箱盖,走入这个“大号音箱”内部,进行无外界干扰的试听体验。这个“大音箱”做成的试音间无疑将该产品的特点放大化,鲜明地传递出了本次展出产品的主题性,而走入“大音响”的行为更像是一窥产品内部的核心技术,是一个有趣、且私密的互动体验。背景板与独立展柜的造型设计保持了圆形的元素特色,整体的风格保持了统一性,展示的主题性再一次得到强调。影视区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能够更好地帮助观众理解该品牌的特色。整个展示空间从造型、风格上延续了该企业产品的科技性与年轻态,背后透露出的是企业本身的市场定位以及区别于同行业的文化差异性。

参考文献:

[1]杨尧明.论企业文化的架构建设和要素落实[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3):44-45.

[2](美)哈罗德•拉斯韦尔著.何道宽译.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3]于健.从媒介发展看展示空间信息传播方式[J].设计,2015(3):62-63.

[4]薛小敏.浅谈展示设计之企业文化的营造[D].福建师范大学,2009.

商业化设计范文7

1. 商业建筑物中火灾险情的应对难点

通常情况下,商业建筑物都是独立建设的建筑物,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进步,其建筑物的规模和体量也逐渐变得非常庞大,除此以外,通常在商业建筑物日常营业期间,其内部人员的流动量及客流的密度通常都比较大,一旦其内部出现了火灾险情必将导致非常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结果。综合大型商业建筑物的实际使用特征,随后再经过研究和分析曾经的案例便能够总结出应对大型商业建筑物火灾的主要难点。第一点,通常商业建筑物的内部空间非常大,内部存放的可燃物质比较多,火灾荷载比较大,非常容易引发火焰的大范围扩散和蔓延。第二点,一旦发生火灾险情的情况下,可燃物质燃烧后会放出大量的烟气以及有害的气体物质,这就对被困人员及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第三点,商业建筑物内部的人员组成相对复杂,人员的密度非常大,一旦发生火灾险情,容易发生人员撤离过程中拥堵的状况。

2. 商业建筑物中普遍存在的各类潜在消防隐患

2.1 静态火灾危险性及其潜在隐患

行业曲线可替代度影响力行业关联度静态火灾的危险性是指在相关商业建筑物进行施工以前,为了更好地符合消费者对于娱乐相关功能的实际需要,在其规划设计阶段对于建筑物的某些结构的处理并不是合理的状态,特别是在设置固定类型的消防装置的时候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屡见不鲜,因为多数情况下管理者会将工作的中心聚焦到追求经济利益方面,进而造成使用的装修材料的品质均比较低劣,然而装修原材料的不合理使用进一步就会反映到商场的消防安全存在巨大的潜在隐患。针对大型商业建筑物普遍存在的静态火灾的危险性来讲,主要由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表现出来。

2.1.1 商场的规划设计与有关的规范和要求相背离

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的大型商场建筑物是经过改建或扩建固有的建筑物而成的,由于受到了原有建筑物结构的影响和制约,在进行商场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有许多区域均不能满足有关的防火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特别是在规划设计商场建筑物楼梯部位的时候间距设计不合理,并且消防控制室的空间也被大量占用,消火栓装置的供水压力也可能无法满足消防灭火的实际需要等。

2.1.2 安全出口的设计不科学

多数商业建筑物内部的安全出口数量不足,一旦火灾发生,有毒有害的烟气就会迅速扩散,导致人员大量伤亡。经过有关的研究可知,多数火灾的人员伤亡均是由于烟气吸入导致中毒引起的窒息,这也是商业建筑物中火灾事故多发,造成非常严重后果的主要原因。经过对于毒性的研究可知,在火灾险情的危害条件中,气体中毒的致死率最高,其次是热作用,最后是由于缺氧导致的窒息。

2.2 动态火灾危险性及潜在隐患

动态火灾的危险性指的是消防安全工作没有得到切实的落实,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依照相关规定,缺乏相应的消防安全责任制。第二,忽视防火工作的重要性,消防设施的维护以及管理欠缺。第三在商业建筑物内部上班的人员,其文化层次各不相同,再加上员工的数量非常多,这种情况就导致相关企业在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的时候就会难度增加,甚至有的员工连基本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都不知道。

3. 新型消防防火分隔相关技术的应用

3.1 新型钢化玻璃

新型消防分隔工程中采用一类新的钢化玻璃,能够明显提高防火效果。此类钢化玻璃配合相应的消防喷嘴和密封胶一起使用。采用相关的装置后,建筑物内部现场温度上升的过程中,玻璃窗户和火焰减少了直接性的接触,确保了玻璃的安全和稳定。该项技术使用在商业建筑物的防火工程之中,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3.2 钢化玻璃以及窗消防喷头

新型的消防防火分隔技术主要应用在钢化玻璃和消防喷头的合理结合方面,玻璃的两侧使用消防喷头即可防止玻璃窗户在高温环境中发生破碎情况,确保钢化玻璃材质窗户的安全和稳定,有效防止火焰穿透窗户,进而引燃其他区域的物品,该技术具备优秀的隔热效果,将消防喷嘴科学合理地排布在窗户的两侧,呈现为流水的形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钢化玻璃窗户的完整性以及安全稳定性。

4. 提升商业建筑物消防安全等级的研究

4.1 对于商业建筑物内部防火分隔施工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执行

商业建筑物内部的室内装修原材料必须严格地依照建筑行业内消防安全法规及标准的相关技术要求进行选择,通常状况下,消防工程相关技术人员在保证可以获得理想的装修效果的条件下,还必须把商业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相关工作做好。第一点就是最大限度地不使用可燃性非常高的装修建筑原材料,也不允许使用能够出现非常多有毒有害气体及浓烟的装修原材料。第二点是必须尽早严格立法及实现执法,必须严禁使用易燃易爆及可燃性较强的装修原材料,而且还必须严格审查装修公司是否具有合法的商业建筑物装修资质,不能把需要装修的商业建筑物项目工程交至消防技术不符合相关建筑行业消防安全法规及标准的装修公司。第三点是作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需要把住建及安全监督等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协调,必须保证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第四点是相关消防安全部门还必须积极主动地将所负责辖区企业的消防安全设施进行严格审查,对于未能符合相关消防安全要求的企业必须在第一时间责令其进行整改,否则将没收此类企业的经营许可证,只有在该企业按照相关法规及标准整改合格以后才可以恢复营业。

4.2 在商业建筑物内部科学合理划分防烟区域

消防工程相关技术人员在商业建筑物内部布局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针对商业建筑物内部防火区域及防烟区域的划分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这是大幅提升商业建筑物防火等级的一个重要解决方案。仅从商业建筑物的防火等级来讲,划分防火安全区域一般是设置防火墙来实现的,进而防火区域面积的大小则是根据商业建筑物的实际面积及商业建筑物的用途来决定的,然而在通常状况下商业建筑物内部的防火区域实际使用面积一般都处于 550m2的范围以内。关于商业建筑物内部设置防火区域面积大小的问题,其本质完全是基于防火隔离墙的实际使用面积进行决定的。

4.3 强化商业建筑物内部日常的消防安全检查工作

商业建筑物消防安全负责人必须管理好商场内部日常各种类型的消防安全工作,该人员必须把消防安全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逐步进行升级与改进,与此同时还必须搭建对应的逐级问责制度,这样才可以保证商业建筑物内部各个部门均能够认真积极地去落实消防安全相关责任规定,使安全生产责任能够切实落在每一个企业员工的身上。针对商业建筑物的租赁柜台与其消防安全责任之间的内容,也必须统一归类至商业建筑物相关消防安全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过程中。在商业建筑物内部需要配备专业的消防安全相关管理人员,该人员的职能职责是必须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大检查及组织商业建筑物全体员工进行应急疏散演练,并且需要最大限度把商业建筑物内部全部火灾安全隐患彻底消除掉。

4.4 强化商业建筑物内部员工的消防安全知识的宣贯

消防工程相关技术人员如果发现商业建筑物内部存在非常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就必须在第一时间敦促其实施行之有效的整改,针对商业建筑物的经营主体需要快速发现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并且迅速采取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商业建筑物平时的经营进程中必须针对企业内部员工强化消防安全知识的宣贯及教育工作,进而使本企业员工的消防防火安全意识及遇到突发火灾险情的应变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与此同时,也得重视培养员工的安全疏散逃生技能,这样在出现火灾的状况下员工才可以科学合理的指引相关人员的疏散,防止人员出现四处逃窜的状况,进而增加了疏散逃生的困难程度。

5. 结语

商业化设计范文8

1.传统绘画艺术的丰富形式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丰富,种类颇多,都有着独特的魅力。目前市场中许多商业广告中的优秀设计都借鉴了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比如传统的汉字艺术等,将汉字、绘画艺术中的线条、笔画原本分割的部分结合在一体。我国艺术文化在不断的传承中继续延伸,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越来越受到当代人的重视,同时传统的艺术文化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源远流长的我国传统绘画、书法、形态纹络等丰富的表现形式,都对我国的广告设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传统绘画艺术的审美意境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某些商业广告设计越来越重视水墨绘画艺术的融入,将该传统艺术广告设计作为立足于国内并走向国外的出发点。现代商业广告中水墨绘画艺术的广泛运用和追求表现出了传统文化和当前形势的完美融合和传承。

3.传统绘画艺术的风格特点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的绘画艺术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特点,将多样式和丰富性的艺术风格通过不同途径的展现,能够让观众在欣赏艺术、传承艺术的同时理解其内在的含义。(1)对传统绘画艺术编排形式的应用。广告设计师将传统绘画艺术中的图案、文字等根据一定的规则,通过一定的手法进行编排,很好地将广告的形态和空间,文字和图案等之间的关联体现出来,很好地引导了观众的视觉,让艺术文化成为广告信息的载体,在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带动了广告的传播。(2)对传统绘画艺术图形传达的应用。传统绘画中的插画技巧是通过视觉艺术表达内在信息的一种途径,图形性比较文字更具有形象化和直接性,同时又是一种世界性的表达形式。(3)对传统绘画艺术色彩特征的应用。在广告设计中运用传统艺术的色彩特性,准确地把握好色彩的冷暖、明暗、对比度、均衡性等所代表的韵味和含义,以色彩的形式表达广告主体所代表的信息,在无形中提升了观众的兴趣和吸引力。

二、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准确应用

传统绘画艺术的途径伴随着商业广告设计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传统绘画艺术在广告设计中的融入可以提升广告一定的竞争力和效果影响,这也是目前艺术性广告开始流行的重要原因,然而,如何准确把握广告设计中传统艺术的精髓,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性广告的传播效果,这也是广告设计者所追求的境界。因此,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才能够准确地将传统绘画艺术融入到设计中去,能够做到让消费者和观众眼前一亮,提升商品的内在价值和品牌影响力,做到国内外销量的提高。对此,广告设计者们怎样才能将传统艺术的广告设计做到艺压群雄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1.广告设计中做到艺术画面色彩和线条的整体把握

目前比较流行的广告设计主要涵盖了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影视等形态的设计,也有的表现为静止的设计模式,也有动态的设计模式,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模式都离不开画面的整体观和大局观,以达到总体的效果,因此,要把握好整体的效果的前提是做到画面中色彩和每一条线的完美融合。因此,在商业广告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传统绘画艺术的存在,简约而又高尚,质朴而又崇高,在设计空间中体现传统艺术的魅力。纯粹的从广告设计的本身出发,根据研究,广告的设计画面中有一个大七的说法,意思是说设计的广告作品的最大的边长乘以数字七以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该广告的观察距离,也是指在这个距离以外可以得到最佳的视觉效果,更容易被观众和消费者所捕捉到。然而,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构成的重要元素所注重的恰恰是色彩和线条的完美结合,起到唯美的视觉效果。在当前电脑设计、缤纷杂乱的广告设计中,很容易让人眼花缭乱,让广告起到相反的作用。在广告设计中如果准确地把握好传统绘画艺术中色彩和线条的完美结合,可以让广告变的更加有吸引力,让观众在享受一场视觉盛宴,真正达到广告的目的和作用。

2.在广告设计中做到对传统绘画艺术手法技巧合理变异的把握

在商业广告设计中,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手法合理运用到设计中来,做到绘画本质的不变,其效果要超越直接的挪用和引用。将商业广告设计当作一张宣纸,让色彩和线条在上面随意的飘散和渲染,让广告设计产生了不同的欣赏角度,从而让设计作品展现出不同的情感面。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绘画艺术的手法技巧经过合理的变异,准确运用堆、拓、贴、揉等技巧巧妙的挪用到商业广告设计中来,让广告设计更具有欣赏力,增添广告的平面色泽表现力,从而丰富了观众的视觉享受。另外,除运用传统绘画艺术中的色泽晕染和手法技巧之外,白描作为我国传统绘画的技巧也可以被运用到商业广告设计中,运用这种粗细不均、软硬兼备的线条勾勒出来的商品形态,在不需要着色的条件下,更能简明直接体现商品的外在形态,体现出商品的怀旧情怀、婉约大方的设计思路,让观众的亲近感油然而生。因此,传统绘画艺术有着多样式的手法和技巧,在商业广告设计中可以将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异,在不脱离传统艺术的前提下,借鉴现代人的眼光,运用现代化技术,将传统的绘画艺术手法嫁接到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可以起到让人眼前一亮的视觉效果。

3.在广告设计中做到传统绘画艺术符合观众审美观念的把握

在广告设计中,除了要把握好绘画艺术中线条和色彩等重要要素,还需要做到各要素之间互相搭配的整体效果,在广告设计中,要素以及形态之间的搭配更容易影响广告给观众留下的感觉和印象。因此,在广告设计中如何才能让广告作品吸引更多的目光和注意,这需要设计者在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下,切身深入到观众的内心世界中,了解其思想和观念,以提高观众的购买欲望。另外,将传统绘画艺术融入到现代社会商业广告中去,对于该产品所面向的消费群体的接受程度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此,一定要真正深入到市场中去,了解市场行情的同时,熟悉消费群体的当地思想观念,以及当地人们的审美观念,洞察市场的发展脉络,验证何种类型的传统绘画文化和艺术更容易适合该产品的消费群体,将广告中的传统绘画设计当作一种沟通的艺术语言,表达商品内容的同时,吸引消费者的眼光和亲近感,做到广告的设计真正符合当地的观念,以便达到商品的销售。除此之外,地域的民族特性、地理文化、人文素质等都是广告设计要考虑的因素。

4.广告设计中做到对传统绘画艺术精神之感悟应用的把握

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中,涵盖着一定的儒家思想,在商业广告设计中,要追求广告与人的完美结合;另外还涵盖着一定的道家思想,在广告设计中追求的文化的传承和宣扬,取之于自然而又回归于自然的设计理念,将传统的绘画艺术融入到现代广告设计中,提倡低碳设计、绿色环保设计等;此外还涵盖一定的禅学思想,意在追求绘画空白处的表达意境,强调的是画面以外的设计的感悟和理解。(1)借鉴儒家“中庸之道”的广告设计思想。(2)借鉴道家“天人合一”的广告设计思想。(3)借鉴禅学“虚实相生”的广告设计思想。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