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业务范例6篇

农村金融业务

农村金融业务范文1

    1.1金融体系硬件缺失,农村现金流失量加大

    覆盖到乡镇或者村一级的银行系统只有农村信用社大致能做到,其他金融系统大部分都涉及不到。农民鉴于现实情况的不方便,要么将大量的现金闲置于手中,要么在外出打工的时候将资金存于城市的金融系统中,导致农村资金大量的流向城市。农村现金流量的加大,既不利于农民现金资产的安全保管,也不利于人民银行对市场现金流量的掌控。

    1.2金融体系服务范围较小,农民贷款难

    由于金融体系硬件设施的不到位,导致服务范围的相对狭窄。当农民有意愿向金融系统进行贷款时,金融系统相距过远,农民就打消了此种想法。即使现在国家针对农村实行了优惠的汇率政策,但仍然无法提起农民向金融体系贷款扩大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部分的农民就走向了向民间借贷或者私人借贷之路。

    1.3信用社资金吸纳能力不强,农村资金利用效率下降

    由于农村地区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农村金融机构普遍缺乏服务观念,除存贷款传统业务外,中间业务基本没有。农村信用社向农民吸纳闲置资金时,农民的积极性也不高。农民向金融机构进行贷款后,不能有效的利用资金进行生产,等到还款时用没有能力进行还贷,影响了农民在金融体系中的信用度。

    2构建绿色经济基础上的农业和农村金融体系的对策

    2.1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机构的覆盖率

    国家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重点扶持几个国有银行在农村地区的建设,加大农村金融网点的建设和投入;开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贷款;切实的规划和实际建设好金融网点,争取做到1村1个金融网点或1村2个金融网点;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保持农村信用社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和定位,促进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和服务效率的提高。

    2.2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农业保险体系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最为重要的支撑之一,如果没有完善的农业保险体质,农民生产的稳定性就无法得到保证。政府作为行政机关,是最有力的调控机构。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和扶持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此外,可以在政府的授权和支持之下建立专门的农业保险机构,加大政府的补助力度,提升农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降低农业人员外流的比例。

    2.3降低贷款的利率,提高农民投资的积极性

    农民考虑贷款与否的最主要的方面就是贷款的利率的高低,贷款利率过高时,农民贷款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国家可以从总体上宏观调控利率政策,把控金融系统的利率在农民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浮动,有效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乐于贷款时,他们就会把贷款来的资金用于农业生产,这是变相的推动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2.4增加金融服务的种类和品种,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

    开发和推广适合农村实际的支付结算服务品种,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推动金融机构积极的开发适合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鼓励金融体系多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开发一些适合农民和农业的服务项目。金融体系可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独创出属于农村地区的服务项目和政策。

农村金融业务范文2

关键词:农村政策性金融;农发行;业务拓展

一、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体系构建

农村政策性金融是指一国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社会合理性为最大目标,以政府政策性扶植的农村地区强位弱势产业、强位弱势领域或强位弱势群体为金融支持对象,以优惠的存贷款利率或信贷、保险的可得性和有偿性为条件,在专门法律的保障和规范下而进行的一种特殊性资金融通行为和制度安排。

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体系,应该是包括农业政策性银行等制度承载体与政策性农业保险、担保、信托、投资基金、资产管理等业务在内的相互补充的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体系和业务体系。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体系构建有以下几种体系。

(一)农业政策性导向体系

农村政策性金融作为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下的正式制度安排,必须密切配合服从于政府在每个时期确定的农业发展政策目标。该体系的载体可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充当,由农发行继续发挥支农主力军的作用,开展关于农业政策性导向的相关业务领域。

(二)农村金融市场补缺体系

现在的农村政策性金融缺乏商业性融资体系的构建,表现为农村信托产业、农业投资基金、资产管理服务无法到位,因此应该考虑建立农村金融市场补缺机制,以国有商业性金融(中国农业银行)为主体,以兼具商业性与政策性双重属性的地方性农村合作金融(合作银行和信用社)为两翼的农村金融市场补缺体系。

(三)农村专业服务与协调体系

为了保障农业政策性投融资项目的顺利运作和贷款的安全性偿还,农业政策性金融可以提供诸如农民技能培训、农业投资咨询、农村企业经营情况诊断等金融衍生服务。该体系的构建载体应该由农业发展银行实现,因为这种基于宏观视角的准政府机构规划、协调与实施功能,是任何商业性金融机构难以充电和完成的。

(四)农业政策性保险(担保)体系

农业是一个风险性相对巨大的基础产业,不仅体系在自然灾害的损失补偿方面,也体现在农村资金的可得性问题上,因此应该成立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由它来完成金融机构对农业的保障。

二、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未满足农户与农村企业的需要

(一)农户对农村政策性金融的需求不到位

1、调查区样本农户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的286个农户中,男性174人,女性112人。30岁以下的农户最少,占总样本的2%;50岁以上的农户次之,占5%;农户在30—50岁最高,占比为93%。年轻农户较少,因为年轻人普遍选择外出务工。

2、农户融资瓶颈及对农村政策性金融的认知与需求

(2)农户对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的需求

通过调查数据得出,农户不了解和没听说过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占多数,他们希望通过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获得存贷款业务和农业保险业务,其占比达到所有业务的一半以上。也说明我国现有的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没有满足农村企业的需要。

(二)农村企业对农村政策性金融的需求不到位

1、调查区样本企业基本情况

在200个样本企业中,2006年以前成立的企业有60家,占比30%;成立于2006—2008年的有140家,占比70%。这说明企业大部分处于成长阶段。

(2)农村企业对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的需求

通过调查数据得出,农村企业对政策性金融机构也缺乏了解,甚至有很多企业未曾听说。同时他们希望通过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获得存贷款业务和资金汇兑业务,其占比达到所有业务的一半以上。从另一个层面也说明我国现有的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没有满足农村企业的需要。

总之,无论是农户还是农村企业都对农村政策性金融有很大的需求和希望,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开发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

三、农业发展银行具备开发农村金融业务条件

实际上我国对农村政策性体系的构建依旧停留在制定阶段,没有真正意义上形成农村政策性体系的支农格局。以国有商业性金融(中国农业银行)为主体,以兼具商业性与政策性双重属性的地方性农村合作金融(合作银行和信用社)为两翼的农村金融市场补缺体系,还未真正的投入实施;农业发展银行也没有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农业投资咨询、农村企业经营情况诊断等金融衍生服务;农业保险机构的设置也还在孕育当中,农户和农村企业的需求根本无法满足。现阶段我们应该考虑利用农业发展银行完成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使命,在“十二五”时期关键的支农时刻,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

(一)农发行业务不断萎缩,必须拓展业务空间

现有业务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支农广度不够,主要支持传统的粮棉流通领域,支持范围受到严格限制;支农深度不够,主要支持传统粮棉产业化和加工企业,仅限于农业的产后服务,产前、产中尚未涉及;支农力度不够,主要支持企业流动资金,而对技改和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农田基本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没有涉及。业务萎缩需要开拓业务,发挥政策性金融的职能。

(二)信贷资产质量低,不良贷款比重大,需要开展一定程度商业性业务创收

据统计,至2009年末,农发行准政策性不良贷款余额达157.01亿元,占农发行全部不良贷款523.9亿元的约三成,准政策性不良贷款率为21%。由下图通过和其他两家政策性银行的比较,可以看出农发行业务运营中的不良贷款占比过高。因此农发行急需开展一定程度的商业性业务实现盈利。

四、农业发展银行业务拓展

1、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贷款

有条件的县选择1至2家经营管理水平高,信用优良,具有规模效益的大中型粮棉产业化企业,农发行根据企业需要并经过严格审查,以担保贷款方式向粮棉产业化企业发放3至6个月的粮棉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以解决粮棉产业化企业长期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发放与这些粮棉企业联营的加工企业贷款,促进它们的互动联营,把粮棉等农产品收购、加工、调销等诸环节结合在一起,促进粮食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

具体增加这些开发性业务:国家确定的中小型农、林、牧、水利、水电基建和技改项目贷款;乡村道路、通信、电网建设和改造项目贷款;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贷款;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贷款,重点包括国家确定的林业、治沙项目贷款,山区综合开发项目贷款,牧区草原建设和改造项目贷款以及开办新增扶贫开发贷款等业务。

3、农业保险业务

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农发行应该承担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鉴于保险与信贷不同的运行机制,可以单独设立农业保险分部,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由于农业保险业务的特殊性,在开展的初期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利益补偿机制。

4、农业贷款担保和票据贴现业务

农发行不但可以从担保和票据贴现业务中取得中间业务收入,维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为三农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更主要的是培育了一个扎根于商业银行的贷款来源。

5、委托及资金汇兑业务

银行是一个具有规模经济的行业,农发行分支机构延伸到县,具有开办业务的物质基础。中国现有的三家政策性银行中,只有农发行一家的机构延伸到县,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农发行分支机构广泛的优势,积极实现对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县级以下的信贷投入开展业务。(作者单位: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王伟.中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优化与实证分析[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1)

农村金融业务范文3

关键词:现代农业;金融服务;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068-02

引言

随着农业工业化的逐步推进,我国农业过去那种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的耕作习惯正向市场需求什么就生产什么的方向发展,因此,农业规模生产、反季节生产、集团生产和农产品深加工成为现代农业的特点。由于农业生产结构性的变化,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情况看,农村金融服务还未跟上已经发生变化的农业经济。为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支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有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但是从实情情况看,金融服务体系、信贷产品和风险投资担保补偿缺失等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现代化步伐。因此,强化对金融服务功能的再造和政策设计,进一步加大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信贷支持,成为金融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现代农业的发展赖于金融服务的支持

现代农业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特征就是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利化、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稳定发展。现代农业本质上是一种以科技为根本动力的可持续农业,因为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核心在于资金投入,即金融服务的支持,根据实际经验分析,农户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就可以采用更高水平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当资本投入提高后,农业的生产效率升高,农民的收入增加,从而使农业的积累能力增加,从而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农民获得了足够的资金,就可以将原本的独门独户的生产扩大到市场推广、销售、流通的环节,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率,分享加工、流通等更高环节的利润,更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农业的技术水平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农户的合作水平、农民的市场意识也大幅提升,这些将会提高现代农业的整体水平,同时更好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二、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金融服务缺失

(一)融资服务体系缺失,信贷支持能力弱化

目前县域涉农金融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四家,但是,由于农业银行在乡镇的网点较少、邮政储蓄银行开业较晚、农业发展银行只支持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和项目,因而,真正能为农村、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只有农村信用社。虽然近几年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兴融资机构发展较快,但由于其自身实力薄弱,难以担当支持现代农业的重任。残缺不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弱化了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信贷支持能力。

(二)新型金融产品缺失,规代农业融资渠道狭窄

当前,金融机构普遍实行严格的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农村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在信贷制度安排上存在将不动产作为抵押担保物的偏好,倾向于以国有出让土地、房产等作为贷款抵押物,而针对现代农业量身定做或衍生符合其要求的金融信贷产品如林权抵押、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应收账款质押、订单、商标品牌经营权、专利权质押等新型贷款研发不足,造成广大农村经济主体特别是农村企业向银行融资的渠道和空间非常狭窄。比如,在抵押物方面,农民用来抵押的物品主要是农村的宅基地、房屋、农机具等,而由于价值低、变现难,一般不易被银行接受;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建在乡镇或村组,厂房用地多是集体用地、租赁用地而非国有出让土地,不符合银行抵押的条件和要求广大,农民和企业只能“望”贷兴叹。

(三)信贷载体缺失,金融支持“有心无力”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但从总体上看农村经济总量依然不足,产业化程度不高,特别是广大农村企业主要以农副产品初级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和末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企业负责人缺乏大企业家的气魄、胆略和思维,只看眼前近利不求长远发展,缺乏银企合作意识。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数据透明度、真实性不高,使银行无法全面准确地进行资信评估和授信审批,难以获得银行的认可,达到银行的贷款门槛,导致银行在支持现代农业时“有心无力”。

(四)风险担保补偿机制缺失,金融支持动力不足

农业是弱质产业,收益率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产业风险、市场风险容易转化为信贷风险,因而,在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的情况下,迫切需要相应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但是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既缺乏专门服务于农业的融资担保机构和保险公司,也没有设立专门的现代农业发展风险补偿基金。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因担心提供贷款、担保出现风险而较为谨慎,增加了现代农业融资的不可获得性。

三、金融服务功能再造和政策设计

现代农业的发展,适应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要求,是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必然选择,也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趋势。因此,农村金融部门要从这个大局出发,把握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牢固树立支农思想,使金融服务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配合,甚至有些金融服务项目可以超前于农业发展。

(一)做好对接工作

为促进企业项目融资发展,应在金融机构与企业项目之间搭建融资服务桥梁,建立金融服务平台。平台由省政府出资建立,不收取任何费用,按照服务为本、信息共享、自主决策、互利共赢的原则,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优质服务。它主要有四大功能:一是企业、项目融资需求信息;二是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信息;三是项目对接服务。对于银企对接中未满足融资条件、融资困难的重点项目,平台组织金融专家开展咨询服务,量身定制专业化、可操作性的融资解决方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动完善融资条件,研究对接政府出台的扶持和优惠政策,运用担保、贴息等手段来撬动资金投入。四是统计与考核功能。对金融机构支持企业“项目融资进展情况进行统计监测,及时掌握企业”项目融资诉求,统计融资进展情况,对融资服务效果进行考核。

(二)做好创新工作

有序开展民间融资试点,鼓励有借贷需求的农业企业项目,通过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中心,自主开展合法借贷。推进金融支持土地流转试点,结合土地流转过程中融资对象特点、融资需求,积极探索推出新的信贷模式、信贷产品,支持试点区域内所有土地权属清晰的农户、农村经济组织、农产品企业融资,并重点支持从事种养业、棚膜经济、农副产品加工等农业生产及经营活动。另外,着力推动大型企业利用资金优势控股或入股农业产业投资公司,解决农业投资不足的问题,推动流通行业大型企业入股农业企业,形成产销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为林权、土地流转权等创造条件,以缓解农业及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三)做好考核工作

建立中央派驻监管机构、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外省金融机构、地方金融机构分层次的绩效考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2013年,黑龙江省对全省金融机构给予奖励,配合农业厅、财政厅对农业项目贷款进行贴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将继续开展绩效考评工作,并把支持农业发展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通过考评充分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形成共同发力支持经济发展之势。

(四)做好典型项目

选取金融支持30个精品项目,做全程化、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实现双方共赢发展,以示范效应带动全省金融机构支持农业项目。举办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电视大赛,选拔优质的农业科学研究成果,现场签约给予融资,支持依托科技成果创业,打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

[1] 张红宇.现代农业与农村金融服务[J].农村金融研究,2007,(4):16-17.

[2] 郭兴平.农村金融市场均衡理论及对中国的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0,(12).

农村金融业务范文4

一、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背景

自从2013年至今,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直接转变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格局,为大多数用户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目前金融市场已经触及到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但是互联网金融应用于农民市场仍旧空缺。长期以来,金融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点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农村金融改革。国务院2015年7月4日印发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互联网+”普惠金融的发展思路,该思路的提出为农村金融改革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据统计,到2017年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7.5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54.3%,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超过2.01亿。移动电话普及率在95%以上,手机网银规模超过5亿户。结合数据分析可知,现阶段我国农村互联网发展已经呈现出一个非常好的势头,农村网民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良好的农村金融市场已为我国农村民营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也为互联网将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

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初,全国存在的2000多家的p2p平?_当中,仅有不到50家是针对农村的平台,这和农村市场需求非常不符。显然,虽然,农村网络金融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情景,但是真正实现互联网走入进农村金融市场,使农业或者农户体验到农村互联网金融带来便利体验的却非常少。

二、农村互联网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模式的建立

经过多年实践和总结,田东县将金融改革与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城镇化和扶贫开发工作有效结合,有效推进各金融机构向纵深蓬勃发展,形成了具有推广价值和意义的农村金融改革典范――“田东模式”。田东模式的六大金融服务体系经验概括为:一是构建了组织体系、支付体系、农村信用体系、农业保险体系、担保体系和村级金融服务等六大金融服务体系;二是发挥农村产权改革的优势和聚集效应,建立和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管理制度等;三是推广金融与扶贫相结合、金融有效供需相结合、城乡一体化等结合经验做法;四是金融改革促发展;五是打造农村金融各项改革“升级版”。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通过农村互联网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不断发展,广西田东县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定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建设机构、信用、支付、保险、担保和村级服务组织等六大金融服务体系,农户贷款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显著地成绩,有效缓解了资金短缺、贷款难的问题,金融资源集聚和投放量大幅增长,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力度不断加大,金融支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农村群众金融知识明显提升,广大农户融资难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三、农村互联网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模式的应用

(一)融入以综合信息服务为金融服务模式

互联网金融服务和传统的金融服务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兼具“快”、“准”、“优”的特征,它们会将顾客的利益放在首位。因此,在农村金融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在原来金融服务的基础之上,借助大数据以及云技术支撑,加强信息进行电子化平台的建设,确保线上线下信息和服务之间的联通。通过改变支付的方式,可以实现实体企业、电商平台和服务用户之间的互联互通;还需要借助网络支付等方式,帮助农村企业掌握线上支付技能,推进农村金融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将包含ATM、POS机、CRS等多种金融支付方式有效整合,开发农村移动端,优化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等服务,普及第三方技术为农村企业带来更多便利。通过使用快捷、智能化以及立体化的支付结算方式,更好地突进金融事务的发展。同时,做好农村实体进行O2O网点的覆盖建设并结合整体的情况做好线下的引导。通过在农村原有网点的从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建设,发展社区互联网金融机构,在物理网点和线上网点结合的过程中,实现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加大物理网点的智能化建设力度,帮助农村民营企业线管人员及时了解相关业务,确保将金融服务和创新科技有机整合。

(二)融入以客户为核心的金融服务模式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在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过程中,需要抛弃传统坐商思维,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将客户放在核心地位引导,并结合农村竞争分析不断深入探讨,不断提升自身经融机构的竞争力,从而使金融服务模式在实践中获得长足的发展。

第一,要利用好大数据技术。在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对于各行各业而言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结合金融竞争的特征,全面分析农村居民的消费情况、农村民营企业的发展需求、农村人的网购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大数据方式分析研究,为农村企业量身打造合适的金融服务产品,满足农村民营企业的需求。第二,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拓展民营企业业务。利用互联网,我们便于更加全面地去理解知识的内容,进而做出更加更高级的业务,实施掌握农业产业链中的资金信息,物流信息、交易信息等多方面的内容,继而对相关企业的信用加以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地提升企业或者是个人的信用额度,并在更大范围内拓展业务,和农村民营企业建立起产业链,最终达到实现业务拓展的效果。

(三)融合金融安全为核心的金融服务模式

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对农村的发展在带来诸多便捷的同时,风险同在。目前,农村互联网金融体系中仍旧存在着信贷风险、金融政策风险、计提风险以及系统风险等多方面的风险。通过改革和实践,笔者认为需要融入以下三种方式进行金融环境服务升级:为了加强对网络金融的监管,可以通过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的软环境和农村金融实际状况这一外环境进行引导,完善金融结构的安全环境。

农村金融业务范文5

一、我市现代农村服务业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集安市农村服务业长期处于传统农村服务业时期,现在正处于现代农村服务业起步阶段。从服务业发展的现状看,未来五年我市服务业与发达城市服务业之间、城区与农村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城乡商贸之间、繁荣的城区商贸与萧条落后的农村商贸形成鲜明对比。城市规模的扩大需要,人们总说城市越大,越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首先,城镇将成为商品流通中心,农民的生活方式趋于城市化,农村第三产业因获取规模效益而健康发展;第二,伴随城镇商贸流通的繁荣,更多的生产企业将集聚特色,为市场生产特色产品,从以往单一的粮食生产,逐步转向多元化的生产结构,蔬菜、种养殖、食用菌等。第三,商贸业与农业产业化互动,农副产品加快向农副商品转化,农业在业人员逐步减少,转向农村服务业就业。第四,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进一步强化,消费观念、消费文化得以培植。这无疑为我市农村第三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动力,以便更好的促进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

二、我市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发展目标 从定性的角度讲,我市农村现代服务业应从提高城市化水平、发展壮大非农产业、提高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三大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出发,具体确定我市农村现代服务化的基本发展目标,即:建立和完善符合市情,多层次、多功能、上下配套、左右贯通、高覆盖率、全方位服务现代服务业接轨的农村服务网络,形成为促自身发展、“三农”服务、靠实力增强,以便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现代服务业框架和运行机制。

(二)重点发展领域 :从促进我市现代农村服务业整体发展出发,重点应有以下3个领域:

1、环境管理和旅游业:围绕生态示范县建设、安全饮用水工程,强化农村自然保护、环境卫生、水污染治理、危险废物治理;整合农村旅游资源,加快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规划建设等景区。

2、金融保险业:一是加快发展银行、信用社等金融组织,特别是扩大农村信用社的服务面和服务对象;扩大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款业务种类,大力发展各种业务和中介服务,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电子化水平。二是要发展农村保险业,建立农业风险专项基金,完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

3、培育新兴行业:发展职业教育、中介咨询、文化娱乐等。

(三) 重点发展举措:根据上述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在不同视角下构建我市现代农村服务体系:

1、从改造传统农村服务业的角度看,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借鉴经济发展较快较好的县域商贸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经验,着眼于城乡商贸市场配置商贸资源,优化结构和空间布局,逐步将市区存在的商业业态、流通手段和消费方式推广至农村。适应这一发展,大力推进我市农村商贸业的现代化,利用中心城区的商贸辐射功能,积极引导市区现代流通业态向农村延伸,鼓励现代流通企业经营农业生产资料,加强为农服务,让农民也得到平价、安全、优质的服务优惠。积极发展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组建农资配送中心,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农资产品。要通过工商联手,组织适合农村市场特点的商品货源,建议结合区划调整,推介优质霸王朝贡米、生态高效肉禽、高档苗木花卉、绿色蔬菜与食用菌、特色经果林与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产品;建设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绿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兴建和改造乡村日用消费品和农资连锁店,积极引导专业户、做好千家万户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大超市对接,繁荣农产品贸易,增加农民收人。鼓励和发展城乡之间的经贸联合与协作,引导城市企业在农产品的生产、贸易、物流等环节与农村专业户、经营大户或各种经济组织之间开展紧密或松散型的联合,共谋市场,优势互补,城乡双赢。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2、从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角度看,构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根据“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工程、省级示范镇建设、社区建设和农民需要,壮大以多成分、多形式、多功能、纵横交错、相互配套、覆盖农村各产业乃至农民生活、充分发挥其服务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农村服务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造传统的农村服务业,利用农业、农机、供销等部门资源,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发展一批现代农业物流企业,努力使整个农业服务产业环环相扣,形成一条坚实有力、联系紧密的“服务链”;同时大力发展新的服务行业,满足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新需要,如邮政、信息、法律、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打造农村社区服务业发展平台。加快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业向农村延伸,重点是推进银行、信用社等金融组织对农业农村的服务,鼓励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支持向农村布点,开展农村业务。大力改革农村信用社,建议采取股份制的办法,广泛吸纳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专业大户等参股,把农村信用社改造成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要按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的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合作医疗建设。

三、构建我市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运行机制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构建现代农村服务业发展的导向机制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已迫在眉睫。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该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大力推进农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要营造发展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宣传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典型示范、重点带动、表彰先进的方式,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二要加强领导。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小组统一领导下,建立完善各有关部门相应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尽心尽责提供优质服务,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强化考核,把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各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实行奖惩。

(二)政策扶持,构建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本着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激发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动力的原则,研究制定全市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综合政策,形成真正的公平准入机制,让外资、民间资本或以管理、设备等资本形式自由进入农村现代服务业;在税费征缴、用水用电用气用地价格等方面给予公平待遇。鼓励企业以名牌、名店为龙头,通过合资、联合、并购等方式,实行连锁和集团等规模化发展,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企业,对农村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中发展成绩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

农村金融业务范文6

地处陕西山区的农行凤县支行,与凤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部门联手,积极依托快速发展的现代远程通信技术、自动化设备、智能化解决方案,攻克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千方百计将“普惠金融”引入行政村,让农民尽快享受到“家门口”的现代金融服务。

凤县地处陕西秦岭山区,不足11万人口,全县9镇100个行政村,3187平方公里,山大沟深,人口散居,大多行政村由数个自然村组成,而且每个自然村又往往绵延数里,如留风关镇长坪村距镇政府达71公里。改革开放后金融事业虽有较大发展,但与绝大多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一样,凤县的农村金融服务仍存在信贷融资矛盾突出,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单一,支付汇兑不便捷等“短板”。随着我国“新农保”、“低保”、“大病救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相继实施,广大农民渴望“家门口金融服务”的呼声日益高涨。2012年,风县根据央行《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通知》,开始实施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风县所在的宝鸡市也于去年提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保费缴纳、待遇领取、权益查询、生存认证‘五个不出村’,以打通农村金融服务和新农保“最后一公里”。

工程实施中,农行风县支行发扬山区农行人特有的“背篓银行精神”,一是与县农保中心深入镇村和农户,向群众重点宣传国家金融政策法规、扶农惠农政策、各项涉农补贴以及安全用卡常识、转账电话办理业务常识;二是通过广播、电视、宣传单,重点宣传助农取款服务的意义、操作方法和风险常识,使助农取款服务相关政策和具体操作做法家喻户晓、深入群众心中;三是深入农村布点和通过对客户集中培训及现场操作演练,使商户及群众熟练掌握POS等机具的具体操作流程。每每下乡,凤县支行人员总忘不了带上复印机、甚至连点所需的文件盒、印油、插线板、夹子、通讯笔都是免费配送;为了使点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他们更是百遍演示不烦,百问必答不厌;对点采取由负责布点的金融机构发放服务费的办法,针对山区行政村小、业务少的“短板”,除银保联手代收保费和待遇领取外,还千方百计与电力、电信等部门达成了由点代收电话费、电费等业务,既巩固了阵地,又增加了人员的收入。据县农行凤县支行个贷中心介绍,县支行开初对居保点人员以每月满20笔业务者,发放50元的服务费,20笔以上以每笔业务增发0.50元服务费,再加取款额干份之五的奖励。发放金额上不封项,每季兑现一次;2015年,县农行不仅增加了每月代付点30元话费,又将居保点服务费调整为每月5笔业务以上5元,10笔业务以上100元,80笔业务以上200元。从执行2年的情况看,居保点每季服务费收入最高者3600元左右,最低者二三百元。2014年,仅风县农业支付的服务费,比上年增加6.4万余元。

截止今年3月末,风县农业支行共在全县行政村布放惠农通服务站及支付点达110个,有的村布点2至3个;共在农村商店、商场、超市等安装布点达200多个。

留风关镇最边远的长坪村78岁老人柳长明,当看到居保中心和银行为村上安上了智能支付终端,开通了点后,激动地说:“过去我只有让儿子翻山越岭到六七十里外的镇上去领养老金,今后不仅领养老金,就连缴费和查个人账户等都不用出村了,就能。国家和政府真是服务到家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