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资整改工作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三资整改工作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三资整改工作总结

农村三资整改工作总结范文1

一、认真做好评估准备工作

(一)制定评估总结工作方案,镇依据省产改领导小组规定的评估内容和指标、制定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评估总结方案,明确评估总结总体要求,评估内容、操作程序、方式方法、时间节点、基础保障等,推动评估总结工作有序开展。

(二)召开评估总结动员会议,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及时召开评估总结动员部署会议,明确分工、落实任务,按排部署评估总结工作。

(三)开展专题培训,采取适当方式,组织业务人员对村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切实提高评估总结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二、积极稳妥开展评估总结工作

按照镇评估总结方案,积极组织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评估总结(一)系统梳理。对照省市评估内容和评估指标,全面检查清产核资、成员确认、股份合作社改革、折股量化、登记赋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具体工作举措等8个方面60项指标,确定产改工作完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二)査漏补缺。根据梳理结果制定问题清单,逐项制定整改措施,限时整改到位,对存在问题较多的村要提出整改意见,限时完成整改任务,必要时由镇产改办派驻工作组,到现场督促和跟踪整改工作。

三、加强检查推进评估总结工作

由镇产改办组织人员到各村开展抽査,每个村抽査一个组,抽查主要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进行。

(一)听取汇报。听取村产改工作小组工作汇报。

(二)查看资料。依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考核评分表相关内容,查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从按排部署到完成任务全过程的相关资料及报表。

四、评估总结工作取得成果

(一)证书印制、颁证工作。镇各村已全部完成登记赋码,提交提供村组股权证信息资料,由市产改办及时与投标公司衔接完成证书印制工作,等待发放股权证书。

(二)按照《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将各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各环节所有资料都进行整理归档,妥善保管。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农村三资整改工作总结范文2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分析今年全省农村水利工作,研究部署*9年度农村水利建设任务,动员全省水利系统迅速行动起来,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迅速掀起冬春农村水利建设新高潮。为开好这次会议,省厅在会前组织了专题调查研究;10月8日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又亲自在我厅召集省有关部门参加的专题协调会,基本明确了*9年度全省农村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投资计划。刚才,苏州、南通、宿迁三个市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他们的经验很有特色,值得各地学习借鉴。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8年度全省农村水利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去冬今春以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发展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将农村水利建设作为发展农业、服务民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积极实施以农村饮水安全、河道疏浚整治、大中型灌区改造、丘陵山区水源、圩区综合治理、小型泵站改造等为重点内容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三农”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8年全省农村水利建设已投入资金41.1亿元,投入劳动工日5136万个,完成土石方6.2亿立方米(占全省下达计划的122%)。圩堤加固2257公里,完成小沟建筑物3.5万座,新建和改造灌溉站、排涝站2757座12万千瓦,山丘区新建和改造塘坝(大口井)2183座,新增蓄水能力3608万立方米,新建和改造圩口闸1130座,改造中低产田12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2万亩,恢复改善有效灌溉面积511万亩,增加旱涝保收面积109万亩。农村水利建设继续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农村河道疏浚取得新进展。今年是全面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的第三年,各地继续按照五年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年度工程的实施。*8年全省共疏浚县乡河道3039条,完成土方2.5亿立方米,占计划任务的116%;整治村庄河塘4.8万个,完成土方2.1亿立方米,占计划任务的114%,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任务。今年8、9两月,省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工办、省财政厅,对全省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年度工程进行了省级验收,并对靖江、张家港、昆山、吴中、高新、江阴、海门、如皋、高港、江宁、浦口等11个率先全面完成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规划任务的县(市、区)进行了整体考核验收。农村河道经过三年的持续疏浚整治,不仅有效恢复了河网水系的引排功能,而且显著地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年初,省委、省政府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为农村新五件实事的重要内容,明确用三年时间,解决1*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今年是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第一年,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建设管理,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正在抓紧推进。截止10月10日,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今年解决3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审批也已全部完成,苏中、苏北地区44个项目中已有30个项目开工建设,占计划项目的75%。苏南5市项目全面实施,已完成36万人的建设任务。全省完成工程投资3.52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24.6%;

(三)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取得新成绩。*8年全省共实施13个大型灌区续建改造项目,工程总投资17250万元,完成建筑物574座,防渗渠道108公里,完成土方476万立方米,石方5.18万立方米,砼9.2万立方米。截止9月底,已完成工程投资11360万元,占投资计划的96%。改造后农业灌区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已成为我省高产高效农业的重要基地。

(四)农村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取得新突破。*8年是全省农村小型泵站改造取得突破性发展的一年。全年共安排省以上财政专项资金5000万元,引导市县配套投入6750万元,加之后来中央和省两级财政追加的农田水利项目的投资,也主要用于农村泵站建设,全年实际更新改造农村小型泵站2757座。农村小型泵站的更新改造,有效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解决了农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集体经济无力解决的一大难题,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五)其他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果。在圩区治理方面,全年重点实施了里下河地区和沂南、沂北圩区的综合治理,全省共完成1130座圩口闸,进一步提高了这些低洼圩区的防洪排涝能力。在山区水源工程建设方面,各地针对不同的地貌特点和水源分布状况,通过改造小水库,修筑小塘坝,开挖大口井,着力改善丘陵山区的水源条件。全省除险加固小水库100座,修建和改造塘坝(大口井)2183座(口),增加蓄水能力3608万立方米。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共投入资金3.63亿元,其中中央补助1.1亿元,省补助资金1.1亿元,在33个县实施以泵站改造及配套工程和大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为重点内容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了农田水利的增产增收的保障功能。

*8年,是我省农村水利建设持续发展的一年。总结这一年的农村水利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村水利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农村水利完成总投资将突破50亿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水利投资规模最大,增幅最快的一年。而且在投资总量中,省级以上投资占近50%。我省农村水利已基本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社会投资和受益群众投资为补充的新机制。二是农村水利发展的内涵进一步拓展。从过去主要保障农业灌溉排涝、防灾减灾,拓展到农村水环境治理、农民饮水安全等更广泛方面,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生产生活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服务。三是农村水利管理开始得到加强。长期以来,面广量大的农村河网水系和水利设施只建设不管理,只使用不维护的状况开始有所改变。各地通过加大政府投入、资源承包和乡规民约等多种方法,使农村河网水系和农村水利工程设施维护管理得到普遍加强。

二、*9年农村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建设,在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把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又一次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对农村水利建设提出新的要求。省委、省政府连续多年大幅度增加农村水利投入,并把农村河网水系整治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和重要实事。实践证明,农村水利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战略性的基础地位,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建设,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创新农村水利管理,不断提升农村水利的服务保障能力。

*9年度全省农村水利建设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河道疏浚整治、大中型灌区改造、圩区综合治理、山丘区水源工程和小型泵站改造等六项重点工程建设,为全省农村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供更好的水利基础保障。具体目标任务是:计划完成农村水利建设土方5.0亿立方米,其中:疏浚县乡河道土方2.0亿立方米,疏浚整治村庄河塘土方1.5亿立方米;解决400万农村居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配套小沟以上建筑物3.6万座;加高加固圩堤1500公里,改建圩口闸780座;改建塘坝、大口井2600座(面),改建机电泵站3000座、装机容量15万千瓦;改造中低产田12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0万亩。

*9年全省农村水利建设的任务重、要求高,各地一定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创新机制,确保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9年度全省农村水利建设的各项任务。这里,我突出强调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要打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的攻坚战。疏浚整治农村河道,畅通水系、改善环境,直接关系到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利益。省委、省政府把这项工作列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抓好的10项重点民生工作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和“五件实事”的重要内容,是*9年农村水利工作的重点任务。首先,要坚定完成五年规划任务的目标不动摇。明年是全面开展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的第四年,也是完成五年规划目标的攻坚之年。各地一定要坚持规划,咬定目标,明确任务,扎实推进,认真分解落实*9年度的实施计划,采取更加扎实有力的措施,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确保五年规划目标的实现。对*8年已经率先全面完成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五年规划任务的11个县(市、区),将在全省水利会??为单位,排出全面完成疏浚整治五年规划的时间表,力争*9年有一半左右的县(市、区)完成规划任务并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其次,要坚持疏浚整治的质量标准。真正做到把疏浚淤泥、拆坝建桥、疏通水系、提高引排能力与整治环境、植树绿化、土地复垦、道路建设以及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的综合效益。严禁擅自降低标准,甚至弄虚作假的行为,省厅将进一步完善工程竣工验收质量标准和工作程序,凡是被举报有弄虚作假行为并经查实的,一律取消验收合格资格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同时在全省范围内通报批评。第三,要认真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经过几年的疏浚整治,农村河网环境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深受群众欢迎。但是如何巩固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成果,是我们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一定要把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机制作为考核验收的重要标准。各地要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创建河道管理模式,制订管护标准,落实管护经费,建立管护队伍,严格管护考核。要在全省范围内积极试行农村河道“河长”制度,真正做到农村河道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

这里我还要突出强调一下环太湖入湖河道疏浚整治工作。沿湖各市、县(市、区)要认真落实《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整治方案》要求,在*8年底前完成三分之一环太湖入湖河流疏浚整治任务,在*9年底前完成所有入湖河流的疏浚整治任务。沿湖各市县(市、区)要抓住今冬明春有利季节,制定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完成任务,为全面实施入湖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奠定工作基础。

(二)要全面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是一项最为重要的民生工作,也是省委、省政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抓好的10项重点民生工作之一。根据省委、省政府到2010年全面解决1*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决策部署,在全面完成*8年35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省厅提出*9年计划完成40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集中在苏中、苏北地区,任务相当艰巨。苏中、苏北的市县水利(务)部门一定要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科学计划,严密组织,强化措施,扎实推进。一要抓紧完成今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8年完成35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是省委、省政府考核水利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必须坚决完成任务。由于今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启动迟,目前实施进度明显滞后,各地一定要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实施进度,确保施工质量,全面完成年度工程建设任务。对于具备条件提前实施*9年度工程的,可以提前下达投资计划,实行滚动建设。二要认真组织*9年度工程的前期工作。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要求,抓紧编制*9年度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各地要在年底之前完成*9年度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报批工作,为顺利实施*9年度工程建设奠定前期工作基础。三要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命健康,责任重大。各地必须紧紧抓住饮用水源安全、制水工艺达标、工程质量优良三个重点环节,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水源安全论证,规范基本建设程序,真正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政府的放心工程、农民的幸福工程、水利部门的形象工程。四要积极探索运行管理机制。在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同时,各地要因地制宜,针对工程类型和投资方式,积极探索不同的工程运行管理机制。要以县为单位统筹研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积极总结推广政府调控、法人管理、市场运行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高效、长效运行。

(三)要加快实施农村小型泵站改造工程。*9年,农村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将作为中央财政农田水利专项资金的重点补助项目,同时省级财政也将继续加大投资补助力度。各地一定要抓住机遇,全面规划,统一标准,积极加快农村小型泵站更新改造的步伐。一是抓紧完成全省农村小型泵站更新改造规划编制和年度计划的报批工作,为全面有序推进农村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提供依据。二是认真落实*9年农村小型泵站更新改造任务,按照扩大更新改造规模、研究投资补助政策、积累建设管理经验、完善运行管理机制的要求,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措施,为全面加快全省农村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创造条件。三是认真研究制定农村小型泵站更新改造技术标准,尽可能采用标准泵房、系列化机电水泵设备,提高泵站效率,降低建设和运行管理成本。

(四)要统筹实施其它农村水利建设。一要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国家正在组织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规划工作,大中型灌区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国家将会进一步加大农业灌区改造的工程投资规模。各地要抓紧完成*8年实施的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和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及时组织工程验收,同时抓紧做好*9年度项目的落实以及下一年度项目申报争取工作。二要继续加强圩区综合治理。*9年重点实施里下河地区和沂南、沂北低洼圩区治理,继续完成部分圩口闸和排涝站的更新改造,提高圩区防洪除涝标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三要继续抓好山丘区水源工程建设。按照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坚持蓄、引、提、调相结合的治理思路,完成100座小水库除险加固改造,修建塘坝、大口井2600座(口),实施重点引水工程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丘陵山区的供水保证率,为丘陵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更好的水利服务。四要继续抓好泗洪县西南岗地区水源工程建设。基本完成规划确定的水源工程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西南岗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五)要努力提高农村水利工作的组织水平。农村水利是水利全局工作的重点任务。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水利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切实提高农村水利的组织水平。一要认真落实加快农村水利发展政策。这几年,国家和省级农村水利投入迅速增加,农村水利建设规模也持续扩大,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加大农村水利的投资力度,各级水利部门一定要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水利投资政策,认真落实受益群众筹资筹劳政策,积极运用市场机制,扩大社会投入渠道,确保地方配套资金的足额到位。二要切实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多,布局分散,工程建设管理是突出的薄弱环节,必须切实加强。要根据农村水利建设的特点,突出工程质量管理和项目资金管理这两个重点环节,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专业部门的依法监管和受益群众的民主监督,真正体现农村水利为群众服务,对群众负责,让群众满意。三要继续抓好水利基层基础工作。乡镇水利站是农村水利工作的最基层组织,在农村水利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各级水利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水利站建设,在新一轮乡镇机构综合改革中,切实抓好乡镇水利站的改革工作,重点围绕落实垂直管理体制,人员定编定岗,富余人员分流和财政政策保障四个重点环节,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水利站的工作职能、明确管理体制、制定改革方案。要掌握改革的动态,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加强左右协调,上下联动,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水利站的改革工作,更好地发挥乡镇水利站在农村水利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迅速组织掀起秋冬农村水利建设新高潮

当前,正值秋冬水利建设的大好季节。各级水利部门要紧紧围绕*9年全省农村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迅速向本级政府汇报这次会议精神,提出*9年农村水利工作计划,对秋冬农村水利建设抓紧部署,全面动员,迅速掀起全省冬春水利建设的热潮。

一是要加大领导力度。抓好秋冬水利建设是当前全省水利全局工作第一位的任务。各市、县(市、区)水利(务)局要根据省厅提出的*9年度农村水利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建设重点,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安排好秋冬水利建设计划,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把秋冬水利建设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各市、县(市、区)水利(务)局一把手要亲自部署,亲自协调解决秋冬水利建设中目标任务、投资计划、受益群众筹资筹劳政策的落实等重大问题,分管领导必须集中精力抓好组织发动、现场促进、典型引路和督促检查工作,真正使全省各地的秋冬水利建设有声有色,扎实推进。

二是要突出重点工程。今年秋冬水利建设的内容很多,但重点是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和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这些工程任务重、时间紧,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紧密。各级水利部门必须全力以赴、精心组织,重点突破。特别是今年还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对照35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但工作没有任何退路。各地一定要倒排建设工期,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既要加快工程进度,又要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加大工作督查力度,确保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这项重要民生工程的建设任务。

三是要抓好典型示范。这几年各地在实践中,涌现了一大批农村水利建设的先进典型。有的在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中探索了建管结合的长效机制,有的在保障政府投入和落实受??制度,有的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创建了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运作模式等等,各地要认真总结和积极推广这些成功的典型经验,积极鼓励基层的改革创新,最大限度地调动好、引导好、保护好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推动秋冬农村水利建设的新高潮。

农村三资整改工作总结范文3

今年月日

这次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四次全委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去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今年工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这次会议,省委常委会对会议的召开作了专门研究,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对会议文件进行了认真讨论。在今天的会上,学忠书记、中伟省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估价成绩,正确把握形势

去年,是我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年,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效十分显著的一年。省委、省政府坚持“推进产业化、全面建小康”的农村工作总体思路,采取一系列政策性措施,战胜多种自然灾害和禽流感疫情,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良好态势。全省粮食增产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元,比上年增加元,增长以上,增收绝对额创了历史新高。农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全年有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万低收入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

农村经济发展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既是政策调动、市场拉动、产业化带动、科技促动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更是各级各部门工作推动和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狠抓惠农政策措施到位,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省上出台了对个民族县停征农牧业税、增大农业投入、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严格土地管理等政策措施。确定在至月不召开大型会议,全面开展农村政策督查活动。省、市、县抽调机关干部,组成工作组,进村入户向农民宣讲中央号文件精神,督促检查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粮食直补资金及时兑现,农业税减免政策落实到户,失地无业农民绝大多数得到妥善安置,新增投入对农田水利“户办工程”和农民工培训给予了补贴。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对调动和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围绕培育龙头企业,重新评审认定了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省财政投入亿多元资金扶持企业发展。召开了龙头企业经验交流会,对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法人代表进行了专题培训。龙头企业带动的农户年人均增收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元。围绕发展农村专合经济组织,省委书记张学忠同志连续三次致信市(州)党政主要负责人,对专合组织的发展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开展了农村专合经济组织培训工作。召开了农村专合经济组织经验交流会,推广成功的典型。围绕搞活农产品营销,延伸开通了跨区域的“绿色通道”。

第三,坚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一是着力抓好粮食生产。各地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集中力量抓了一批重点地区和产粮大县,建设了一批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实施了“”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把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五良”配套(良种、良法、良制、良壤、良灌),促进了实用技术在大面积上的应用推广,取得了显著的带动效应。小麦、玉米、红苕等作物单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发展以生猪为重点的“畜牧经济”,生猪产业的外向型比重不断提高。全年生猪出栏突破万头,外销占到了,出口量和货值增幅全国第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达。水产品产量达万吨、产值亿元,增长。三是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全省优质品种推广率达以上。仅粮食系统发展的优质、专用粮油就达万亩。果品、蔬菜、茶叶、中药材等优质农产品总量大幅度增加,一些地方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带。四是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乡镇企业在新形势下焕发出生机活力。全省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农村城镇化水平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达到。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进展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了良好条件。加强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机制、新举措,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有所提高。全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公里,新建乡村机耕道公里,机耕面积万亩。建设基本农田万亩,新增有效灌面万亩,新增节水灌面万亩,整治病险水库座,整修民族地区小微型电站座千瓦。解决了万人和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坚持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继续搞好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全年共完成森林管护亿亩,营造天保工程公益林万亩,退耕还林万亩,退耕还草万亩,治理水土流失平方公里。新增沼气综合利用农户万户,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第四,启动“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劳务开发再上台阶。省上安排培训资金万元,实施“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并联动实施“劳务扶贫工程”、“阳光培训工程”。全年培训农民工万人次,落实劳务协作洽淡会的订单协议,扩大了输出规模。加强以劳动仲裁、司法援助为主的民工维权服务体系建设。全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万人;劳务收入达到亿元,增加亿元。

第五,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体制保障。按照中央要求,认真落实农村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推进农村税费配套改革。探索改革乡镇机构,调减“两工”负担,严格落实“公示制”。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继续深化供销社改革,加强和提高了服务农村的能力。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制定了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为今年全面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开展农村医疗卫生改革试点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救助试点。清理整顿报刊,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切实减轻了基层和农民负担。

总的来看,去年我省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近几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践,省委、省政府对发展四川农业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统一,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更加坚定不移,推进“三农”工作的思路越来越清晰。由于支农惠农政策及时到位,农民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农村干群关系得到明显的改善。实践表明,省委、省政府加强“三农”工作的政策措施是及时的、有力的、有效的。

在农村经济发展出现良好势头的情况下,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认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还是低层次、低水平上的较快增长,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与东部省区的差距仍然较大,结构性矛盾和体制依然存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农民继续增收难度较大。宏观调控的综合效应在今年会进一步显现,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逐步回落,将直接影响农民务工收入的增加。价格拉动收入增长的作用会明显减弱。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尚未得到根本的改变,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的任务十分艰巨。三是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还没有建立。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依然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确保财政和信贷投入持续增长,需要探索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四是长期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并没有消除。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城乡二元结构的改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五是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压力很大。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是农业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客观反映,有的是多年积累的结果,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

遵照省委、省政府对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综合考虑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今年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元以上,粮食增产万吨以上。做好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继续按照“推进产业化、全面建小康”的总体思路,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加快推进农村“三个转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确保粮食安全。着力于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农业投入进一步加大,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发展措施进一步落实,有效经验进一步推广。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认真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全面建小康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必须在培育带动主体、创新运行机制、延伸产业链条等环节上下大力气,实现重点突破。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关键。要在提升龙头企业的产品档次、完善运行机制、增强带动能力等方面再上台阶;在扶持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基础上,选择一部分综合实力和带动能力较强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品牌知名度高、区域经济带动作用突出的大型龙头企业。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发挥职能作用,找准着力方位,积极为龙头企业在原料供给、市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等方面提供公共服务;在政策扶持和舆论宣传上予以大力支持。探索财政支农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将扶持资金主要用于财政贴息,以发挥更大效应;改进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服务,切实解决龙头企业资金紧缺的问题。要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多样化的利益联结形式,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后续效益。在今年适当时候召开一次全省农业产业化现场经验交流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发展。

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树立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支持农民的理念,加大扶持力度,从政策、舆论等方面营造良好氛围。坚持“三民”、“四自”原则,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搞好技术和销售服务的同时,开展多领域、多方式的联合与合作,扩展服务领域,在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中起好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培训,帮助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利益联结和风险防范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快速发展。

鼓励支持发展农产品销售。积极培育营销大户、经纪人、行业协会等多元流通主体,壮大农产品营销队伍。继续延伸农产品“绿色通道”,加强跨地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扩展农产品市场半径。整顿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稳定。加强“四川农经网”信息网络建设,整合信息资源,为发展农村经济搭建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平台。年内举办一次优质农产品博览会,并组织县乡干部参观学习,促进我省农产品上台阶、上档次。版权所有

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主线,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这些年我省已经迈出了较大步伐,要在坚持市场导向、龙头企业带动的前提下,坚定不移继续推进。

要优化农业内部结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努力做到播种面积有所扩大,品质结构继续调优,单产水平继续提高,总产量稳步增加。认真实施“川粮优化”工程,建设一批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继续实施“”增粮工程、“三百”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搞好科技培训与示范,实行“五良”配套,努力提高科技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份额。继续对各级政府实行粮食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建立粮食安全预警机制,确保粮食安全。要大力发展畜牧业。把畜牧业的发展作为结构调整的骨干产业来抓。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工作,保证提供优质安全的畜产品。积极推进畜牧业由数量向质量、由自给自足向扩大外销、由分户生产向适度规模、基地化方向转变,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优化畜牧业结构,提高优质畜产品总量。今年生猪、肉牛、肉羊、禽兔的良种面要提高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提高到。我省水产业潜力巨大,要稳定水库、优化池塘,拓展湖泊、开发江河,大力发展稻鱼轮作,积极发展水产生态养殖,提高水面利用率和水产业效益。要依托龙头企业,加快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产业群和产业带,不断壮大特色农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知名品牌,提高我省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搞活农村服务业。

要加快发展乡镇企业。虽然乡镇企业在改革和发展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它与“三农”天然的内在联系没有变,对县域经济不可替代的支持和带动作用没有变。支持乡镇企业就是支持农民创业和就业,支持乡镇企业就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我们要适应新形势,采取新措施,引导乡镇企业搞好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帮助乡镇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搞好安全生产,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集约利用土地,提高集约效应,使乡镇企业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

要积极抓好农村劳务开发。继续实施好“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把培训与就业结合起来,广泛开展订单培训,做到定向培训,定向输出。把培训与打造劳务品牌结合起来,逐步打造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劳务品牌。把培训与务工地再培训和外派劳务培训结合起来,扩展培训网络。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以省、市(州)投入为主导,县(市、区)投入为重点,建立长效的政府公共培训投入体制;以农民工投入为主体,企业投入为补充,政府投入为补贴,建立技能培训的市场运行机制。实现培训万人次的目标。年内召开劳务培训成果交流比赛大会。不断拓展国内外劳务市场,进一步加大劳务组织化、集团化输出力度。认真做好近几年几次劳务洽谈会协议、订单的追踪衔接落实工作,巩固和扩大成果。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我省农民工维权救助快速反应机制,坚决纠正拖欠民工工资的现象,增强维权救助效率。把农民工维权救助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城乡统筹,着力推进“三个转变”,着眼于农民增加收入和农民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各项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发展农业的惠农政策。要认真落实全面停征农业税的政策。同时要研究停征农业税后乡镇工作面临的新变化、新任务,并妥善处理好农业税历年尾欠等相关问题。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补贴政策。适度增加并严格执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确保公示到户、落实到人。抓好良种补贴和先进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试点工作。版权所有

完善土地承包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尊重和保障农民特别是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减少和防止土地承包纠纷。完善土地流转办法。允许和鼓励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权的流转,依法保护、妥善协调土地承包方和受让方的权益,坚决杜绝违背农民意愿、用行政手段推行土地转包和租赁经营的做法。鼓励业主以农户土地入股或安置农民就业等多种形式从事农业开发。进一步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控制征地规模,搞好征地补偿,妥善安置就业。对失地农民要按国家政策规定实行公开补偿,合理安置失地农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税费配套改革。乡镇机构改革要按照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减少行政运行成本,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认真规划,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进行。要调整合并乡镇机构,优化乡镇布局,精减机构和人员。深化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公益性职能要加强,经营性职能面向市场放开搞活,要实行综合办站,规范县级部门延伸、派驻乡镇机构。乡镇机构改革要与调整优化村社布局,精减村社干部结合。在转变政府职能、由县级财政统筹预算收支的基础上,县上合理确定乡级组织的机构数量和人员编制,乡级组织不得通过自收自支,自设机构、自聘人员;改革乡级组织用人制度,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妥善安置分流落聘人员,真正使乡级组织改革做到既“消肿”又“高效”。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需要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今年取消农村劳动力的“两工”负担后,各地不能以任何借口要农民再承担“两工”义务。“一事一议”必须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只能用于村内公益设施建设,不能新增农民负担。实行“一事一议”的地方,每年每个劳动力筹劳不超过个工,其中筹资部分不超过元。巩固清理整顿报刊成果,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基层征订相关报刊。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农行政性收费。合理确定水费收取标准,强化管理。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坚持公示制度。加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检查,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要坚决纠正,情节严重的予以严肃处理。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坚持粮食购销放开的市场化改革,完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转换粮食企业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国有粮食购销经营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仓储设施建设,优化粮食储备布局。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开展公平竞争。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保护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制度和机制。

切实搞好农村信用社改革。理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明晰产权关系,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控制度,转换经营机制,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各地农村信用社要切实搞好增资扩股,调整产权结构,扩大股本规模,广泛吸收城乡居民、企业法人等入股,逐步提高资本充足率。加强改革期间的风险防范和处置,加强资金运用的监测管理。进一步创新金融支农服务方式,加大龙头企业担保、农户联保贷款的推广力度,积极解决农村专业大户、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适当放宽农户小额信贷的抵押、担保等政策。逐步增加信贷资金用于农业的比重。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体系,试点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组建互保险组织,救助农村弱势群体,并在税费、保费补贴上给予优惠。

促进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社区援助、国家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尤其要重视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农村纯农户的社会保险。总结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经验,做好预防保健,特别是重大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继续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搞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

三、加强能力建设,构建支撑体系

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保持农村发展良好势头,必须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也必须夯实能力建设这个基础。当前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重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努力构建保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

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要积极拓展支农资金渠道。努力增加财政预算内支农资金,使我省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总量和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今年,省财政新增支农支出预算万元。市、县财政也要增加支农投入。依法加大农业部门基金和预算外支农资金的筹集力度,扩大农业发展基金的筹集渠道。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支持农业土地开发的比例提高到。要整合现有农业专项资金。建立由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财政支农投入议事制度”。积极探索对农业项目和农业资金进行整合的办法措施,集中财力确保重点项目投入。加强对农业投入的绩效评估与监控,及时、全面掌握全省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动态和使用效果。要创新农业投入机制。探索政府支农资金投入的方式,通过有限的政府投入,激活民间资金,实现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的转变。要严格区分随意增加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界限,发扬农民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探索改革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产权形式,实现多渠道投入建设和经营,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社会力量、农民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体系。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长效工程”常抓不懈,积极探索创新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推行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增大民间资金投入。努力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不断增强其对农业的“支撑力”。

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各地要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积极性,进一步增加投资规模,充实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范围,使农田水利建设逐步走上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要严格土地管理,保护好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切实做到基本农田总量不减、用途不变、质量不降。进一步搞好中低产田造,实施好“沃土工程”。要集中力量抓好大中型水利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确保通水能力。加快病险水库整治,抓紧实施产粮大县和中小型水库万亩以下渠系配套等项目,搞好农村机电提灌设施建设,力争实现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继续推广户办工程经验,走政府补助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受益农民自主创业、自愿投工投劳相结合的路子。因地制宜地开展雨水集蓄、河渠整治、牧区水利、小流域治理、改水改厕和秸秆气化等各种小型设施建设。逐步构建有效的防灾减灾体系,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大农村道路建设力度。切实解决出行条件最差、贫困落后乡村的道路。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道路建设,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大力鼓励和提倡企业赞助、个人捐赠等方式参与农村道路建设。正确使用以工代赈资金,加强资金和项目监管,努力提高投资效益。全年完成乡村机耕道路新建公里、硬化公里的任务。

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加强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发治理宜林、宜牧的荒山荒坡,提高森林和植被覆盖率,控制土地荒漠化。逐步改变传统农业和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有效利用水资源。积极推广有机肥、复合肥和作物专用肥,进一步改良土壤。减少化肥进入水体总量,加强对禽畜养殖污染的无害化处理,防止农村河网的富营养化。减少废地膜对土壤、水环境的影响。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维护群众健康。加强重点区域综合整治及生态示范区建设,提高农村整体环境质量。加快农民新村和农村能源建设步伐。

加快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依据小城镇的战略发展规划,统筹电力、道路、通信、供排水设施和环保设施等的建设和管理。坚决制止不符合城镇规划设计的建设项目,严格按规划布局要求实施。

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建设和实施农业标准化体系。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把推广标准化技术作为新时期农技推广的重要内容。在农产品的种养生产环节严格按标准化组织生产,把好农业投入品管理、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质量控制和市场关,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不断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数量和市场份额。二是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供销社要深化改革,整合资源,发挥资产、人才、网络优势,组织农产品营销大军,创新市场营销体制,推进助农增收。支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加强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逐步以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经营方式改造农村传统的集贸市场。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建立健全农资价格监控机制,防止生产和流通环节随意抬高价格。三是建立规范统一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通过不同通信渠道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推广应用能力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组织实施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推广“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专家协会农户”等农村科技服务的多种模式,加速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完善农业科技体系,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的要求,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以农业科技园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为主要载体,加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地方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各类科技示范活动,加快实施星火富民和粮食丰产两大科技工程。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加强农业重点实验室、良种繁育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作物和畜禽新品种选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生物技术研制开发的支持力度。

四、改进领导方式,狠抓工作落实

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大好局面。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农业和农村发展还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处于重要的转变时期,农村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要实现今年的发展目标,必须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和理解总书记的“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坚持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松懈。下更大的力气,用更多的精力,更加扎实地做好工作,不断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强化督查落实,提高政策效能。农村政策是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增效的重要保障。今年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清楚,政策措施已经明确,下一步,关键是要抓好督查落实。要重点督查该落实的不落实、违反政策规定增加农民负担等影响党委、政府形象的行为,一经查实,要给予严肃追究,对存在的问题要限期整改。要把督查落实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面向基层、重心下移,沉下去、摸实情,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反映最基层的情况。探索建立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信息披露等制度,扩大群众知情权,增加管理透明度,使群众的意见和诉求能及时反馈。要把督查落实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督查中要正视矛盾和问题,深入剖析原因,找准主要症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要完善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把督查和考核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继续将“三农”工作纳入省政府目标管理,加强督促检查,严格奖惩。

坚持重点突破,实施分类指导。要着力抓好丘陵地区尤其是百万人口以上丘陵大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年内召开一次丘陵地区发展经验交流会,大力推广示范、试点经验,推动丘陵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要加快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发挥草场、林地、水能、光热资源丰富等优势,选准主导产业,培育骨干项目,注重围绕畜产品、反季节蔬菜水果、花卉等优势产品,发展特色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认真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以贫困人口为基本对象,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和增加收入为重点,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增加扶贫开发投入,让贫困人口直接受益。管好用好扶贫资金,下大力气抓好扶贫“五项工程”,提高扶贫开发效益。抓好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在川定点扶贫的服务工作。全年解决万人口的温饱问题,改善万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要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给予特定的地位、特殊的优惠政策和特别的财力进行支持。

推广典型经验,促进全局发展。要善于发现典型,树立示范样板,总结推广经验,以点带面促发展。从近几年的实践看,各地勇于探索,创造了许多值得推广、借鉴的经验。成都市、德阳市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资阳市、遂宁市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丘陵地区经济发展迈出可喜的步伐;南充市创新经营机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创造了“托牛所”、股份制奶牛养殖场等富有活力、深受农民欢迎的好形式;广元市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探索新路子、新机制,“户办工程”建设经验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希望各地认真总结推广这些成功的经验,以产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更大的社会效应。

农村三资整改工作总结范文4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乡村全面振兴行动为引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干干净净迎小康”为目标,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为引领,整体推进村容村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等各项重点工作,在较好基础上继续稳步提升,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状态,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短板,切实增强广大农村居民幸福感获得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支撑

二、重点工作

1.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继续在全镇范围内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重点抓好“三清一改一建”5个方面24项任务,全面落实20条村庄清洁整治标准,突出村庄清洁整36项重点任务。加大力度治理庭院及室内外卫生,及时清理农户房前屋后及庭院内积存的各类垃圾、污物,重点解决好庭院私搭乱建和脏乱差问题。清理乱堆乱放的各种物品,做到综合整治整体清洁、规范有序、明亮舒畅。切实解决好散养户畜禽粪污治理问题,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快整治,做到畜禽粪污随产随清、日产曰清,解决好散养户畜禽粪污随意堆放、粪水横流,防止污染农村环境。重点解决整治标准不高、整治不彻底问题,全面实现由村村干净向家家干净转变的跨越。

2.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省级达标验收,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搞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按照“烂与不烂、能卖不能卖”两次初级分类的办法,搞好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利用,最大限度的减少农村生活垃圾,减轻垃圾收运、填埋、焚烧等处理的压力。积极开展农村非正规垃圾点排查和整治,坚决杜绝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等问题出现。

3.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力度。完善农村水环境治理河湖长制管理制度,以农村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体净化等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环境。2020年底,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4.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五化”利用为方向,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建立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以秸秆肥料化利用为先,饲料化、能源化利用为重点,原料化、基料化利用为辅。积极推进农药和化肥包装物、废旧薄膜、废弃食用菌袋等无害化处理、回收利用。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构建种养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2020年末,全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5.继续推进村庄分类和布局工作。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有条件的村可结合实际单独编制村庄规划,做到应编尽编。

6.稳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本着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实际适用、群众欢迎的原则,推进我镇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厕工作,6月底前全面完成油松村2019年剩余80户改厕任务;9月底前全面完成2020年改厕任务。协调推进农村公共厕所和旅游厕所建设。建立厕所运营维护机制,切实做好农村公厕的管理与维护,推动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落实好2020年中央、省农村户厕改造整村推进奖补政策,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适量出资出劳。

7.深入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实施“十镇百村”示范创建。2020年,打造美丽庭院和于净人家705户;按照村庄整洁、基础设施完善美丽宜居宜游等不同层次创建三A级标准示范村2个沙家村、教堂子村;创建双A级标准示范村5个油松村、四道沟村、村、更生村、大青沟村;其余9个村全部达到A级标准示范村创建标准。实施乡村绿化行动。推进村屯绿化美化、农村公路绿化改造。2020年,继续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路长制覆盖率达到100%。

三、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领导、工作部署、督察检查、考核推动。各村屯要压实工作责任。按照“镇级负总责、村屯抓具体、全民共参与”的原则,组织各村屯以人居环境整治春季村庄清洁行动为突破口,周密安排部署,强化责任落实。村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做好组织发动,确保村庄清洁行动有部署、有督促、有检查、有验收。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实效。

2.突破工作难点。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着力突破“六大难点”:一是垃圾清理的难点,实现垃圾不落地、“清仓见底”,4月底前各村屯越冬垃圾要彻底清仓见底。二是粪堆粪坑清理的难点,做到随产随清。提倡划定区域实施畜禽集中圈养、寄养和代养,禁止散养。三是庭院清理的难点,解决好脏乱差的问题。四是公路沿线清理的难点,做到干净整洁。五是柴草垛迁移的难点,解决好柴草乱垛问题。六是塑料袋清理的难点,解决好满地乱飞、随处可见的问题。

3.构建长效机制。各村屯改厕后粪污收集处理、“门前三包”等长效管护机制,做到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防止边整治边反弹。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村庄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宣传指导村民垃圾分类,清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确保村庄常年干净、整洁、有序。

4.加强工作督导。落实镇督查到屯、村督查到户的联动督导检查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要建立“周调度、旬督导、月通报”工作制度,及时跟踪掌握工作推进情况。采取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对成效显著的村屯予以通报表扬,对清洁行动走过场、“脏乱差”问题突出的村屯实名通报批评,并将督查结果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日常考核的重要依据,与年底村干部岗位责任制挂钩。对上级明察暗访给予通报批评的村屯,年底村干部岗位责任制要进行扣分,扣分标准按照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减分项标准执行。对工作开展滞缓、推进不力的,进行约谈问责。

农村三资整改工作总结范文5

++区是城市近郊区,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个乡镇,++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耕地面积++万亩。2014年,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认真贯彻省委楼阳生副书记、郭迎光副省长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方案》要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明纪律,狠抓落实,我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将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从讲政治的高度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农村集体“三资”,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保障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乡村干部容易滋生腐败问题的重点领域。在全省强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各项措施向基层延伸,着力解决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切实实现乡村治、百姓安的背景下,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对我们加强农村干部管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区一是在5月11日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电视电话会议后,立即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常务副组长,区委副书记、分管农业副区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二是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方案》,随后各乡镇、村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三是在组织召开村民座谈会,深入农户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明确要求各乡镇、村必须有包村干部、村民代表、群众代表、老党员老干部、村民理财小组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此次专项清理工作,确保工作不走过场,取得实效。四是我区在2015年6月16日、2015年7月28日、2015年9月8日分别召开了三次工作推进会,听取了各乡镇工作汇报。在会上各乡镇都总结了阶段性工作经验,并进行了交流,把各乡镇做的好的做法进行全区推广。其中:++乡聘请有资质的社会审计力量,对村级“三资”进行彻底清查,并聘请律师对所签订的合同进行梳理,实时开展清欠活动,到11月2日已追回违规出借资金18万元,收回合同未兑现资金74.55万元,收回资源承包费21万元,并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进行资产、债权、债务不实的整改;++乡利用乡级纪检部门对不合理招待费开支进行清退,现已有9个村退交招待费10.91万元,追缴回承包费5.6万元,利用司法所对合同的依法、依规性进行审查;++乡收回村民借款155.82万元,收回欠缴承包费18万元;++乡收回欠缴承包费377万元,清缴违规招待费6.2万元,清缴用假发票和过期发票报账9.9万元,对于擅自改变土地用途5个村11个相关责任人给予党纪处分。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以严谨认真的态度提升工作的执行力和落实力

围绕“三资”管理制度不落实、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国家惠农资金、贪占挪用集体资金、侵占集体资产、违规违法处置集体资源、债权债务不实、侵害集体收益、村干部“四风”问题等8个方面的问题,我区坚持问题导向,严格工作程序,确保高标准完成专项清理任务。从目前来看,我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开展顺利,大部分乡镇、村能够按照自身所制定的工作方案按部就班的开展工作,积极从根源上整改所出现的问题,努力做到标本兼治。但从各乡镇、村横向对比来看,开展落实工作不平衡,个别村行动迟缓。有个别村级主干重视程度不够、计划不周详,不愿触及问题根源,畏难情绪严重。针对以上问题,一大力宣传,加强培训。充分利用区级广播、电台、++周报、乡村级宣传栏等形式,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力求做到人人参与,家喻户晓。区、乡两级共发放宣传材料2000多份,编发简报80多期、制作宣传板报200多块。同时,举办了15场专题讲座,发放学习资料600多册、宣传资料2000多份,对全区3500多名参与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清理整治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二明确责任,规范程序。明确乡镇、村为这次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的实施主体;各乡镇、村全部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设立了举报箱,并安排专人在规定时间进行开箱梳理,畅通了群众的投诉渠道,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通过采取“上级点,干部找,群众提”的方式查找自身问题,将所查找出来的问题及时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示,并将自查、整改公示结果逐级上报。三全面自查,精心整改。严格按照省、市、区提出的八项重点清理整治内容逐条、逐项进行自查、整改。对村经济组织的资源、资产(可出租或已出租的资源、资产)进行实地核实,并登记造表;对所清查出的资源、资产梳理其承包或租赁合同书,认定其签订的合同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是否存在暗箱操作或损公肥私行为,为下一步查清资金使用状况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落实整改过程中,一是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容易出问题地方,加强定规立矩,强化制度建设的威力;二是对原有管理不到位、职责不明的地方,明确相关责任人;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区、乡两级纪检、财政、审计、信访部门加强横向联系,部门之间要将所掌握的信息及时交流,确保农村集体“三资”安全。四是加强工作督导,对于工作态度不认真、不积极的乡村,加大了工作检查力度,对于主要责任人进行了实时的约谈,以纠正其工作态度,督促其在工作中加强责任落实,有力的确保了全区清理整治工作顺利完成。

三、严明纪律,紧扣问题,以高压的态势确保工作的持续性与长效性

我们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摆问题,积极推进整改,对在自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立查立改,对违法违纪问题,坚决查处,绝不姑息。目前围绕八大类问题,共查找出问题668个,涉及203人/次,截止11月30日已整改问题505个,占自查问题总量的75.6%。其中:“三资”管理机制体制类存在的问题有121个,整改问题115个;财政专项资金与农民资金类存在的问题有6个,整改6个;集体资金类干部存在的问题有79个,整改67个;集体资产类问题有189个,整改121个;集体债权债务类问题有244个,整改167个;土地补偿费及集体其他收入问题0个;集体资源类问题有25个,整改25个;清查干部“四风”问题4个,整改4个,处理用集体资金供个人享乐0.364万元。区纪检、监察部门立案处理涉及农村集体“三资”案件40件,涉及60人/次。部分未及时整改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处理账有实无资产上和不实债权债务问题上,一些村在不实资产和不实债权、债务的清理过程中,不能通过村民代表会民主表决通过,有些不实资产和不实债权、债务的清理过程不能找出查找出不实原因,无法认定责任人,故造成清理整改工作不彻底。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认真查找工作中的疏漏与不足,尽快将这些问题整改完成。 

经过几个月扎实、细致的工作,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问题整改落实已全面接近尾声。一规范了财务管理,有效堵塞了管理上的漏洞,自查、整改工作得到了扎实推进。村级财务和村级资产、资源管理有序,收支清晰,杜绝了暗箱操作和违规操作,控制了乱报销、乱开支行为,防止了集体资金、资产的流失。一是加大自查自纠工作力度,梳理问题及时进行了“回头看”,对自查阶段力度不够,出现的“跑、漏、丢”现象及时进行了“补课”。二是区、乡两级加强了领导,提高了认识,不仅仅依靠村级上报来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主动沉下去加强了监督检查,帮助村级依规依据的挖掘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摸清了农村集体“三资”现状。通过核实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摸清了村集体家底,进一步理顺了村级财务关系,各乡(镇)根据“三资”清理核实结果建立健全了“三资”台账,为规范管理村级财务,按程序发包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搭建了规范村级“三资”管理平台。逐步建立健全了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及审计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结合各村实际确定了各村的财务审批权限,加强了对村集体资金的管理;对村集体资产、资源实行联合协管和招投标制度,规范操作程序,确保资产资源的保值增值。四化解了社会矛盾。由于我们对资金实行了有效监管,减少了集体资金的流失,对资产资源的透明处置阳光操作,广大人民群众非常满意,干群之间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五强化了干部“不敢腐”“不能腐”的态势。一是通过对村集体三资的清理,摸清家底并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加强管理,能够有效杜绝农业承包、发包和资金体外循环漏洞,减少村干部职务违纪的机会,为预防村干部腐败奠定了基础。二是教育了干部,提高了认识,开展“三资”清理工作以来,我区通过层层宣传动员和教育培训,解放思想,打破顾虑,很多农村干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触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农村主干以往对财务管理的惯性思维,对三资的管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注重了民主决策,意识到了运用“四议一审两公开”程序办事的重要性。

8月4日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督导组,在+++++带领下,到我区进行了专项督查,对我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给予了肯定,并要求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继续保持认真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将这项工作做细、做实,圆满的完成工作任务。

10月13日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督导组,对我区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调研,他们要求我们继续从严做好所存在问题的整改,并严格按照省、市工作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这项重要工作。

四、工作意见建议

一是从2009年起我区+++个乡镇成立了农村会计委托代理记账中心,实行报账员制度和票据报销“五联签”制度。由于各村大部分会计都变成了报账员,原有《会计制度》中的核算、监督职能得不到体现,且报账员队伍不稳定,经常由于村主干的喜好而变更,工作难以形成连续性,容易造成村级资源、资产不清,债权债务不明的现象;我区地处城市近郊区,农村集体经济较为发达,财务业务量繁重,各乡镇委托代理记账中心主任只是见票审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审核票据的真伪,而对于业务发生的真实性跟踪审核难度大。

建议:有关部门研究出台《村级报账员管理制度》以完善报账员的监督职能和明确责任;或经济发达的村仍回归以前的独立核算,代理中心只代理集体经济欠发达,村级收入无力支付村干部开支的村。

二是由于近年来城市扩张,我区城中村、城郊村的地理位置优势进一步突显,原有的村级建设性固定资产在出租、出售上又面临增值溢价。

建议:省、市有关部门研究出台《村级固定资产增值、溢价评审制度》,便于村级资产资源的保值增值。

三是保管、领用、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不执行,责任不明确,是造成村级“三资”管理混乱的主因。

建议:有关部门加强这些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

四是目前,我区有+++个村级农村委托代理记账中心,共有+++++个村实行了委托代理记账;有1个组级委托代理中心,+++村+++=个小队实行了组级委托代理记账。由于++++个乡镇代理中心都是依托乡镇经管站建立起来的,日常的财务审计、村干部任期审计,各类专项款使用状况的审计等都是由乡镇经管站进行审计的,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模式,造成村级“三资”管理即使出现问题也难以进行自我纠错。

建议:省、市应出台政策明确县、乡经管体系的定位(定性行政还是事业机构,确定岗位职责,确定岗位人数),建立起与之行政职能相匹配的县级农经部门级别和人员管理机制。

五是村级大型固定资产的构建出租性资源、资产的发包按照《财务制度》应该进行招标、拍卖,但由于没有相关机构进行组织,常常是村级先建设,事后找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审计,难以实现招标、拍卖。

建议:县区级应仿照集中核算部门成立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搭建服务平台,对村级的大型固定资产的构建进行招投标,对村级出租性资源、资产的发包进行集中拍卖、投标。这样即可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又能横向合理对比,纵向按年代评估。从而避免暗箱操作,减少集体支出,增加集体收益。

农村三资整改工作总结范文6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作××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农业工作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2008年农业工作回顾

2008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十一五”规划中承前启后的一年,我县农业工作在中共××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思路。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为工作目标。立足区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抓住机遇,打牢农业基础,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实现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新成绩

2008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818元,完成年计划的127.1%,比上年增长37.3%;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0955万元,比上年增长0.8%;农村经济纯收入17873万元,比上年增长39.0%;实现农业增加值34879万元,比上年增长1.14%;粮食产量3462.5万公斤,比上年增长2.3%;全县农业人口人均占有粮食352公斤,比上年增长0.6%;农民人均口粮264公斤,比上年增长0.8%;橡胶、茶叶、甘蔗产值分别实现8092万元、8990万元和2751万元。

(二)突出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

1、粮食直补。2008年种粮农民综合直补面积14.72万亩,补贴金额863.36万元。涉及7个乡镇48个村民委员会,受益农户16510户。

2、“阳光工程”。2008年争取“阳光工程”项目资金37万元,培训农民工1000人,转移就业801人,转移就业率达80.1%,为农民稳定就业和增加收入起到了推动作用。

3、农机具补贴。2008年争取省级农机具购机补贴50万元,补助耕整机械303台,受益农户303户。

4、测土配方施肥。2008年争取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资金60万元,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4期107人次。在全县范围内完成了1000个野外土样采集工作。

5、新农村建设。2008年争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50万元,实施4个村民小组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完成路面及地板硬化3050平方米,修建太阳能洗澡室90间、450平方米。

(三)各项业务工作完成情况

冬农开发:完成冬农开发面积10.09万亩,总产量45.365吨,创造产值3409万元。其中:订单农业14991亩,产量4093吨,产值757万元。种桑养蚕:桑园种植面积达3113.3亩(其中2008年新植450亩),桑园投产面积699.3亩,共养蚕444张,完成鲜茧产量14603.2公斤,累计实现产值286361.9元,平均每张产量32.9公斤,优质茧率达90%,平均单价19.6元。植保工作:全县共发生农作物病虫草鼠害150.67万亩次,防治162.01万亩次;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检审拖拉机1239辆,检查拖拉机1070台次,纠正违章160起,签订安全生产整改告知书3770份,安全生产责任书3770份,建立了完善的基础台帐。“数字乡村”完成35个村委会315个自然村的报表数据更新工作,并积极开展视频资料采集工作。水产渔政工作:全县水产养殖面积62000亩,产量528吨,渔业总产值528万元。落实符合发放水产养殖证农户64户,养殖面积540亩。查处渔业违法案件12起。农村经济管理:积极做好《土地承包法》、《经营权证管理办法》、《云南省实施土地承包法》宣传。重点开展农村“一事一议”、征地费管理使用等专项审计,全年审计32个村组,审计金额64万元。科技培训与农技推广: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接受农民咨询1.2万人次,印发各种宣传资料1.8万份,举办各类技术培训126期8300人次,培训农民和各类专业户70人。

(四)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农业效益

在突出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引导,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发展具有我县特点和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使全县农业结构布局进一步趋向区域化和优质化,形成了六大较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基地。一是橡胶产业基地。以云胶××分公司、天骄公司为主,2008年底橡胶种植面积达28.3万亩,比上年增加0.5万亩,增1.8%;干胶产量达3680吨,比上年增加691吨,增23.1%;总产值8092万元。二是茶叶产业基地。以牛洛河茶厂、明子山茶厂为主,形成了11.6万亩茶叶产业基地,比上年增加0.8万亩,增7.4%;总产量(干毛茶)为7584吨,比上年减少16吨,减0.2%;总产值8990万元。三是甘蔗产业基地。2008年甘蔗种植面积3.4万亩,比上年减少0.4万亩,减10.5%;总产量为15万吨,比上年减少6万吨,减28.5%;总产值2751万元。四是水果产业基地。2008年水果种植面积3.4万亩,与上年持平;总产量为3659吨,比上年减320吨,减8%;总产值543.8万元。五是咖啡产业基地。2008年咖啡种植面积0.8万亩,比上年增0.01万亩,增1.3%;总产量为1056吨,比上年减344吨,减24.6%,总产值211万元。六是蔬菜产业基地。2008年蔬菜种植面积3.7万亩(大棚蔬菜255亩),比上年增0.1万亩,增2.8%;总产量为1.96万吨,比上年增0.1万吨,增5.5%,总产值3.7万元。我县蔬菜市场年需求量为4.35万吨,县内种植蔬菜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每年需向外调运2.39万吨。

二、2009年1—4月工作情况

2009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扣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个主题,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两大重点,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增加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开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2009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目标是:2009年计划农村经济总收入23051万元,比上年增长10.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99元,比上年增长10%;粮食总产量达3462.5万公斤,与上年持平。实现上述目标,1—4月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一是新增粮食面积种子补贴项目。兑付新增粮食面积种子补贴资金98户、1046.5亩、10465.00元。二是边远贫困地区农民购肥补贴项目。补助边远贫困地区农民购肥补贴2万亩、补助化肥7.82万公斤。兑付资金17.515万元,兑付面积14012亩。三是农机具补贴项目。农机购机补贴48.907万元,完成任务数的97.91%。四是桑农补贴情况。2009年全县共发放补助资金479144.4元,其中:桑苗补助费119144.4元,农药补助21000元,化肥补助105000元,蚕房建设补助234000元。共涉及蚕桑补助户743户。

(二)抓好粮食播种面积核实工作

根据普洱市农业局《关于认真核实种粮面积的紧急通知》(普农〔2009〕74号)精神,按照户、组、村、乡(镇)的顺序逐级调查统计。通过核查,我县2009年粮食播种面积为241698.68亩,比2008年增加71958.68亩。其中,稻谷73533.88亩,玉米145460.02亩,小麦2932.28亩,豆类5858亩,薯类12375.2亩,杂粮1539.3亩。

(三)蚕桑生产情况。目前,全县桑园面积3473.9亩,其中:2008年新植2100亩,2007年桑园面积为1373.9亩。由于今年旱情严重,长期不降雨,新植面积造成绝收781.3亩。建成小蚕共育室47间。建成大蚕专用蚕房67间。投产桑园面积377.5亩,共饲养春蚕90张。书记、县长200亩蚕桑示范样板地现已全部定植完成,养殖春蚕5张,预计产量200公斤,收入4000元。

(四)甘蔗生产情况。种植任务完成情况:目前,落实甘蔗种植面积31208亩,占总任务数的89.2%。其中:落实新植面积7208亩,占新植任务数10000亩的72.08%;完成宿根种植面积24000亩,占宿根任务数25000亩的96%。入榨甘蔗11.83万吨,生产白糖1.54万吨,支付甘蔗款1300万元,占应付款数的50%。由于糖厂不能及时足额支付甘蔗款,会削弱蔗农种蔗的积极性,难免出现甘蔗种植面积下滑、甘蔗入榨量不足现象,影响糖厂正常生产经营,深层次影响蔗农的收入。

(五)春耕生产。目前,已完成粮豆种植面积72600亩,比上年同期增加13200亩。就位各种化肥5959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692吨。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投入不足。由于我县财政不能自求平衡,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加之农业投资体制改革滞后,投资手段单一,仍以补助、贴息手段为主,缺乏政府资金与其它社会资金的多种结合方式,难以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农业。

(二)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科技水平低。我县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9%以上,耕地质量差,抗灾能力不强。加之雨量较集中,水毁沟渠较多,滩塌渗漏严重,重复投资情况较多。半山区、山区的群众农业生产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滞后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必须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为基础,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四)农技推广设施不完善,社会化服务功能弱,农业科技人员外出学习机会少,知识结构老化,更新难度大。

(五)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我县农村人口多,但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直接影响农民接受新知识和各种信息的能力,制约着他们的思维水平以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把优良品种推广特别是“两杂”良种和优质稻品种推广作为粮食生产的重点,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步增长,确保粮食安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和壮大橡胶、茶叶、蔗糖三大支柱产业,提升冬农开发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特色产品,做好订单农业,逐步发展成为产业化。继续实施好农民种粮补贴项目,保护和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使粮食总产量达到3462.5万公斤,与上年持平,为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和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扩大“公司+基础+农户”产业化经营覆盖面,加快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经济效益,带动传统农业向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以便提高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促进生产与市场的衔接,加强农产品的营销工作,推进农业市场化建设。

(三)加强农民培训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紧紧围绕全市“十万农民大培训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抓好种子、肥料、耕作、设施、管理五项“农业革命”,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完成科技培训140期10000人次,完成10万亩大春作物测土配方示范推广和实施1万亩核心示范样板。

(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强农机化事业发展,大力推广实用、高效的新型农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推广机耕面积10万亩,机收面积2万亩。加强水土保持,稳定和固定耕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水利化程度,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实施节水灌溉新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逐步由雨养农业转变为灌溉农业。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建设,以治水改土为中心,实行工程、生物和农艺措施相结合改造中低产田地、坡地改梯地。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计划完成基本口粮田0.13万亩中低产田(地)建设任务,建主干渠取水坝1座,建设田间三面光主干渠2条,全长3040米,改善灌溉面积900亩,建设坡改梯400亩。

(五)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大产业来抓,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加强劳动力的有序流动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争取资金40万元,力争完成转移1000人农村剩余劳动力任务。

(六)广辟投资渠道,增加农业收入。一是严格按照《农业科技推广法》规定的“国家逐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资金增长”的规定,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二是增加农业的信贷投入;三是积极招商引资,扩大农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四是深化体制改革,实行以工补农,以贸补农,建立农业发展基金;五是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利用土地占用偿还的资金进行农业开发;六是管好用好农业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七)加快水产养殖业发展,加大渔政执法力度。把水产养殖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认真抓紧抓好,大力推广稻田养鱼,认真组织实施稻鱼工程,扩大水产养殖覆盖面,提高水产品产量。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水产品养殖结构,积极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生产和土著鱼类的驯化养殖,改进养殖技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加强渔政执法工作,依法保护好野生渔业资源,严肃查处电鱼、毒鱼、炸鱼等违法行为,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确保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认真抓好水产养殖证、鱼种生产许可证的核发工作,加强水产品生产的规范化管理,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计划水产养殖面积达到7800亩,水产品总产量达650吨,渔业总产值达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