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学学前教育范例6篇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范文1

1.课程体系不能很好满足职业岗位需求。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程设计片面夸大了艺术、体育等个性化课程,针对幼儿园实际需求的核心课程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及五大领域活动指导课程开设不全,忽视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应用能力错位,与学前教育职业岗位需求不能有效对接。2.专业教学标准缺失。专业教学标准是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技术指南,是指导和管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目前,河南省制定并实施了现代农艺技术等32个专业教学标准,但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尚未开发,导致该专业教学管理混乱,各自为政。3.师资队伍难以支撑专业发展。一是专业师资数量匮乏。面对幼儿师资的突发需求,中职教育的学前专业师资亦显得捉襟见肘。二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文化基础课教师超量,专业技能课教师不足;普通师范毕业的师资多,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师资少。三是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专业技能薄弱,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4.实习实训条件薄弱。不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条件还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新型条件严重不足,内部设施不完善,缺乏幼儿园模拟教室、区角教室等。从校园融合情况看,多数学校还处于表层和短期合作,实习实训的成效不明显。5.“双证书”较难对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除按学校规定修完相应课程的同时,还须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后方可获得。这意味着中职学校除按照学历教育的要求开设相应课程外,还需依据资格证书的要求增设一定的课程。既加大了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难度,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证书”的无缝对接。

二、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需求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到95%,学前两年毛入学率达到80%,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70%。国家还制定了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了幼儿园准入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并对0至3岁婴幼儿教育给予高度关注。各地通过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改建了一大批农村薄弱幼儿园,新建了一批示范性幼儿园,支持了一批民办幼儿园。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制约幼儿园发展的瓶颈仍然是师资短缺和质量不高的问题。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未来一段时期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将会有非常旺盛的需求。2.学前教育岗位能力分析。学前教育职业岗位群除要求学生要热爱幼儿、具备良好的师德、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外,还有很多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认知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二是组织能力,主要包括生活指导能力、理解和把握幼儿心理的能力、幼儿教育环境创设能力、教育教学的应变能力和创新与合作能力;三是职业技能,主要包括弹奏乐器、唱歌、跳舞、绘画等方面的操作能力;四是学结能力,包括独立学习,自我反思,明确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3.幼教机构的人才实践需求。调查表明,幼教机构对人才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二是具有较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三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四是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五是要掌握一门特长。

三、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策略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范文2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示范教学;教学质量

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整体素质不高,而舞蹈教学又需要在短时间里完成许多教学任务,给中职学生的舞蹈教学到来了一定难度。因此,如何借鉴幼师教育的理论与经验,遵循舞蹈教育强调性与实践性的教学规律,根据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需要,努力探索出一条真正具有职校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体系势在必行。现根据相关专业知识和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经验的积累对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进行探索研究。

一、依据培养目标,分层次进行舞蹈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培养目标是通过舞蹈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能力,掌握幼儿舞蹈的表演、创编,以及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技能。根据这一目标,舞蹈教学内容可按层次分为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幼儿舞蹈三部分。

1.第一层次: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

中职生大都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舞蹈虽然是一种美的艺术,但舞蹈训练却枯燥漫长,充满艰辛。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怕苦怕累,承受能力差。一开始接触到单一而辛苦的舞蹈基本功训练时,往往会产生退缩的情绪。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这部分是舞蹈课教学最基础的内容,也是初学舞蹈时的重点,并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2.第二层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

学生通过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可以了解和继承我国民族民间的优秀舞蹈,开阔眼界,丰富舞蹈知识,掌握大量的舞蹈词汇,提高舞蹈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为今后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组合的反复练习,提高身体各部位的灵活程度,加强四肢的密切配合,使舞蹈动作更加协调统一,寻找美的感觉,增强舞蹈感染力。为今后的幼儿舞蹈表现、创编、教学打下良好基础。所以,组合的选择是不容忽视的。

3.第三层次:幼儿舞蹈学习与创编

幼儿舞蹈是幼儿园音乐的教育内容之一,是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以动作姿态来表现音乐形象的一种形式。幼儿舞蹈不同于其他舞蹈,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它通过幼儿表演来体现幼儿生活的情趣,反映的是幼儿的生活、思想、感情和态度。通过幼儿舞蹈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幼儿舞蹈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幼儿舞蹈表现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习并掌握幼儿舞蹈教学、创编的基本理论和技能,逐步提高学生对幼儿生活的观察、积累、提炼的兴趣和能力,为适应开展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服务。

(1)实践部分。①幼儿基本舞步,在形象、生动、优美的音乐启迪伴奏下,通过科学系统的舞步教学训练,将有助于幼儿音乐、动作、节奏感等多方面的发展;②幼儿律动,这是幼儿的身心特点,也是感知音乐、舞蹈特点而形成的;③幼儿歌表演、集体舞,这是属于幼儿园面向全体幼儿的普及型歌舞教材。

(2)理论部分。①幼儿园舞蹈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及组织形式;②幼儿园舞蹈教学方法;③幼儿舞蹈的创编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幼儿舞蹈动作的发展规律,并学会在学习和生活中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积累幼儿舞蹈素材。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系统地学习幼儿舞蹈教学内容时有更多舞蹈创编的素材。

二、运用示范教学,提高舞蹈课堂教学质量

1.示范教学在舞蹈课中的作用

舞蹈的特性是人体运动的艺术、动态艺术,这决定了舞蹈教学离不开“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初学者对舞蹈的概念很模糊。教学时,需要采用示范的方法使学生对动作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慢慢进入学习舞蹈的境界。视觉是舞蹈认知的窗口,是对所有动作认知的直接来源。学习舞蹈时,首先是用眼睛观察教师的示范,把视觉感受通过三级神经元传递到大脑,产生视觉形象,对动作进行认知和分析,再用自己的肢体进行实践。所以,在舞蹈教学中示范是必不可少的。

2.合理有效地运用示范教学

(1)整体示范和分解示范相结合。舞蹈必须经过认识、模仿和熟悉三个阶段,教师在授课时,应让学生先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和文化背景、动作的韵律风格及特点,再准确示范基本动律,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动作最初的视觉印象。然后,让学生模仿和练习,完善已形成的动作表现,逐步把动作连贯起来,从而形成动作定型。在舞蹈课的训练中,教师可以采用整体示范和分解示范交替进行的方式。整体示范可在最初使用,意在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完整的印象,再采取分解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动作的环节,这也是学生掌握动作的必备途径。这样,不仅顺应了学习动作的心理规律,也激发了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教师的示范动作,轮流让学生站在第一排上课,课堂上分组练习时每组再示范一次,这样学生基本都能在脑海中形成比较完整的动作形象。

(2)讲解和示范交替进行。舞蹈靠动作来传达情感,如果只顾示范而忽略了对动作要领的讲解,学生学习时极有可能不得要领,因而舞蹈课上的语言讲解也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教师不但要具备较强的示范能力,还要善于使用简洁、明了、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进行提示、引导,还要做到讲解和示范相结合,帮助学生把握动作要领,提高动作质量,使学生尽快掌握所学内容。舞蹈是美的艺术,而舞蹈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舞蹈教师应不断采取各种形式来保持和提高自身的舞蹈素质,还应懂得提高教学质量的示范教学方式。

(3)示范教学中艺术地运用语言。恰当、形象、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具有很大的魅力,每时每刻都左右着教学进度,成为调节课堂学习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委婉的语言是内在的关怀,作为教师不仅要用严谨、清晰的讲解,使学生准确领会、掌握动作要领及技术,还要通过不断地赞美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教师在课堂上纠正动作时要考虑学生的自尊,如果分寸不当很容易伤其自尊,导致学生从此对舞蹈课产生抵触情绪,而形象的语言则能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集体复习,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不仅是体现在教师课堂上的传授,而且体现在学生课后的复习过程。中职生学习自觉性不高,课后往往不会主动复习,而课堂上存在的许多问题还需要学生在课后复习时逐步解决。在所有的复习方法中,集体复习是舞蹈课后复习的最佳方法。其优点有以下方面:

(1)它能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利用众多人的能力回忆和展现舞蹈的全局;

(2)集体复习会给有舞蹈特长的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让学生在复习时起到“小老师”的领头作用;

(3)分组进行,能使学生有间歇缓冲的机会,产生新的力量,把动作做得更加准确。在分组轮换训练的前提下,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动作更优美、熟练。

另外,集体复习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音乐和节奏对舞蹈不仅起到烘托作用,还具有进一步刻画形象的功能,使回忆更加连贯、准确和完善。

总之,在进行中职学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应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参与实践,这样才能强化学生文明行为,提到素质教育水平,陶冶美的情操,促进身心发展,使其具有担任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力,为国家培养出胜任幼儿教育的师资。

参考文献: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范文3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教育心理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为了改善就业结构,培养各个层次的人才,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学前教育专业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专业,通过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生在毕业后可以从事幼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相关的工作。学前教育的专业内容内涵丰富,涵盖了生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对将来计划从事幼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相关工作的中职学生而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本文将对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现状进行剖析,并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特点,提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策略。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现状分析

中职学生与一般中学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例,中职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具体从学习基础、理解能力等多方面体现出在同一专业,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很多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还有一部分学生则完全不知所云,跟不上课堂教学节奏。还有一部分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认为自己的学习基础不好,还有的认为是自己不够聪明,这些想法都导致学生对学习的不重视和不努力。

二、教育心理学教学特点分析

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范畴,同时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有着更丰富的内涵。教育心理学既有教与学的性质,还具有心理学的性质。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幼儿)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分析,并有效融入教学活动。由于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属于理论研究型课程,因此,很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常常对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因此教学效果也相对不甚理想。下文将结合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现状和教育心理学的特点,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策略

(一)因材施教,运用分层教学法

由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学生已经完全掌握教学知识,却仍有一部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完全不知所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教师可以运用分层教学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为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学习。

(二)激发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教育心理学对中职学生而言相对比较枯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减少理论知识的讲授比重,通过一些有趣的视频、短片等来向学生更为生动地传授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幼儿行为的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幼儿吵架、哭闹等行为,加强学生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认知。在观看影片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影片,总结幼儿的一些心理行为与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联系,以作业的形式进行分析并上交。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调动感官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并能结合影片中的场景学以致用,将来运用到学前教育工作中。

(三)注重实践,运用小组合作教学

教育心理学虽然是一门理论课程,但是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因此作为教师,在开展教育心理学课程时,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法,结合前面提到的分层教学法,让学生依据层次有序分组。在教育心理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幼儿的实际案例,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在分析结果后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并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不仅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了课程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独立思考、表达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教育心理学课程的特点,对如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教育心理学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可以有效促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将来工作岗位上更加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红燕.关于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的思考:基于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现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范文4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过于强调音乐学科专业性,缺乏实用性 

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课堂上,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把音乐课教学单纯的当作音乐课来上,而忽略了学生学来是干什么用的,脱离了幼教工作的实际运用。内容相对比较难,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困难。同时,由于定位问题,会导致所学内容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幼儿教学中去,不能体现专业特色。 

(二)过于强调音乐技能训练,与实践能力培养脱节 

音乐技能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工作必须具备的多种技能之一,而学生能否胜任幼教工作并不是由音乐技能高低决定的,要看学生所学音乐知识将来是否能运用到幼儿教学中去。许多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在提高学生音乐技能技巧方面,没有教学生将来面对幼儿怎么运用音乐知识。虽然在应对一些技能竞赛上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事实证明,一些音乐技能很好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面对幼儿也会不知所措。可见,学生音乐技能的高低并不能决定其是否胜任幼儿园工作。 

二、音乐教学缺乏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入学时音乐“零”基础 

由于中职学校招生难问题的普遍存在,对招生对象往往没有严格的考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初中毕业生,大多音乐基础相对较差,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任何音乐基础,没有接受过专业声乐训练,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音准问题,部分学生有先天性音准缺陷。很多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并不了解,也不喜欢,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原因是因为顺从家长的意愿,因而在音乐学习中会出现学习困难和厌学等现象。 

(二)授课时数严重不足 

学前教育专业每个班的人数普遍在40到55人,每周每科1-2课时,一位老师面对众多学生在两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难度巨大。 

例如,在声乐课教学中,包括发声训练、试唱、歌曲演唱和儿歌演唱,在较短的时间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教师只能做到浅层次的教学,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掌握老师的要求。在钢琴课上,这一问题就更加明显,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对那么多学生进行技术的讲解和纠正,还要一对一的精心指导,其教学难度可想而知。 

三、以就业为导向,探索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形式 

面对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现状,音乐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 

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根本,针对幼儿园实际情况,把幼儿园音乐教学实际需求与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结合起来。多选择学前教育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实际用到的音乐知识,例如,增加学生幼儿歌曲储备量,在学生自弹自唱幼儿歌曲上稍加着重。同时,多让学生自主参加歌曲、乐器的学习表演,参与中感受快乐,提高学习兴趣。多聆听艺术家的音乐了解艺术家的世界,培养学生在掌握基本、必要的音乐划,而没有针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进行统一的规划。 

基础上开阔眼见,具有一定艺术欣赏能力,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灵活运用所学音乐知识技能。 

(二)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1.加强音乐学科之间的联系 

目前,中职生的音乐基础普遍较差,初次接触音乐会觉得挺有意思但又很难。同时,我国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采取的是分科教学。那么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就应积极引导,有意识地加强各音乐学科之间的联系,使音乐理论、弹、唱、视唱等音乐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完整体系。 

通过了解发现,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里,很多学校没有开设音乐教学法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比较重要,很实用,是一门贴近工作岗位的课程,应当开设这门课程并与音乐技能课整合,培养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并懂得怎么用。 

2.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音乐的目的是要将所学的音乐知识灵活运用到未来的幼儿教学中去。因此,只加强音乐学科之间的联系还是不够的,还应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多与其他相关学科教师交流,让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理论知识服务音乐课的课堂教学。 

例如,学习有关幼儿心理学、幼儿活动设计等专业理论学科的相关知识并应用到音乐教学中来,帮助学生掌握运用音乐知识和技能设计音乐活动、音乐游戏等的幼儿教学能力。 

3.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 

各学科之间的联系需要教师之间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教师与技能教师合作,制定科学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与各学科技能考核方案,使各方面教师既有各自的任务目标,担负相应的教学职责,又明确相互间的关系,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实现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范文5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学前教育 舞蹈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音乐、舞蹈等艺术方面的知识更是弱之又弱。因此,如何借鉴幼师教育的理论与经验,遵循舞蹈教学规律,根据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需要,做到教学目标差异化,教学内容系列化,教学途径灵活化,考核评价多样化,努力探索出一条真正具有职校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差异化

进入职校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对象都是16~19岁的女生,而且大都来自农村,由于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给我们的教学设置了阻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出合理的因材施教方案,针对情况进行教学。比如:一种是文化成绩好,虽对舞蹈有一定的爱好但自身舞蹈条件差的同学,针对这类的同学,我不要求每个动作都做到位,只要求她们必须熟知舞蹈动作的要领、精髓,以培养其欣赏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今后作为幼儿教育教学人员打好扎实的基础;另一种是在舞蹈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曾受过短时间或不是很正规的训练且自身条件好,但文化成绩差的同学,对于此类学生我会利用其自身条件好的优势,重点训练她们的动作,提高她们的舞感,让她们掌握舞蹈的理论知识,争取参加各级各类的舞蹈比赛或参加"3+X"高职考专业性的大学;再一种是文化成绩差,自身条件差,对舞蹈不感兴趣的同学,我要求她们认真上好每堂课,但对其动作的要求不高,能完成就好,同时能感知音乐的节奏,慢慢培养她们的兴趣,教授她们对幼儿要有爱心,这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师德。

2.教学内容系列化

从教学内容上讲,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教师应该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有目的性和方向性。比如:第一学年,我安排学生练习舞蹈基本功,在训练中遵循从地面——把杆——中间训练,从单一动作到组合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提高学生身体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感以及舞蹈感受。第二学年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开始先介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音乐特点、动作特点以及动作的来源,接着做示范动作,体验各个民族的不同舞蹈风格,真正学到舞蹈的“味道”。第三学年学习幼儿舞蹈及幼儿舞蹈的创编,调动学生的积极创造性,创编出有亲和力的幼儿舞蹈让幼儿喜欢。无论失败还是成功,我都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为学生即将参加实习和以后适应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3.教学途径灵活化

我认为,教会学生舞蹈基本技能技巧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以及组织编排幼儿舞蹈节目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并在工作中运用自如。首先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比如:有些同学自己能将舞蹈跳得很好但面对幼儿园的孩子时却不知如何表达才能让孩子们明白,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课堂提高和课外社会实践等手段,教会学生把专业术语转化成口语化、通俗化、简单易懂适应幼儿语言习惯。其次是正确观察分析鉴赏舞蹈动作,具备自我纠错能力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能力。对教授幼儿舞蹈来说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幼儿很直观的看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好的纠正。第三,幼儿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由于幼儿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有天真、单纯、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所以幼儿舞蹈的创编要了解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反映幼儿的情趣,达到感染幼儿与教育幼儿的目的,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所接受,要尽量克服和避免幼儿舞蹈创作中的“成人化”、“专业化”的倾向,从而创作出使幼儿感到亲切、易学、好玩,愿意接收大量优秀的幼儿舞蹈作品。

4.考核评价多样化

为力求培养能跳、能编、能教、能分析的全方位人才,我采用的考试方法有:理论考试、实践考试、分析优秀舞蹈作品考试三部分。在实践考试中,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互相教授自己创编的幼儿舞蹈,这样既考核了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有考核了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在分析优秀作品考试中,我会提前安排一定的观摩时间,拿一些有学习价值的舞蹈资料或舞蹈比赛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的同时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学习兴趣,考试中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观感。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中学学前教育范文6

关键词:中职 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 个案教育

班级管理需要爱心、耐心、细心,和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要爱岗敬业,爱心塑人。要尽职尽责地去干好这份工作,要对得起学校、学生和家长,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班主任要热爱并尊重每名学生,这种爱是无私的、不计回报的,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让每名学生都能感受到班主任的苦心,他们就会尽心尽力地去做好各方面的事情。

一、个别教育案例

案例一:迎春是一个好动、散漫、脾气倔强的学生,这位看似貌不惊人的学生,现在却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大难题。她对学习没有丝毫的兴趣,舞蹈、钢琴技能考核不合格,还经常影响同学学习和技能练习,任课教师多次打电话反映她的情况。我多次找她谈话,可每次谈话,她表态很好,但在行动上却没有一点儿进步。有一次我上课,她旁若无人地趴在桌子上睡觉,当时我心里非常气愤,但怕影响其他同学上课,所以就没在班上批评她,直到下课后我让她到办公室里来。虽然心中充满怒火,但我还是没有严厉批评她,因为我知道她脾气比较倔强,说得过重反而适得其反。我问她今天是否身体不舒服还是其他原因要这样做,并谈了一些做学生的道理及人与人应互相尊重等,她可能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态度不是很强硬。经过耐心观察,我发现她的一些爱好特点,如喜欢美术、打羽毛球等。于是我积极走进她的生活,陪她打球,了解她的心理世界,从全方位对她关心,并积极引导她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她,我会有意识地先向她问好;只要她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她生病时,我主动关心她。久而久之,她也逐渐感受到了老师对她的“好”,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案例二:阳阳家住市内,听说有早恋的倾向,我找她谈心,循序渐进地聊到早恋的事,向她了解情况,并且做了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告诉她青春期的孩子有互相吸引、彼此好感是正常的事情,但是对“爱情”还不够成熟,要以学业为重,只有掌握了一技之长,才能理想就业,如果真的喜欢,可以把感情埋藏到心里。后来又多次找她谈心,并且教她如何去处理好这一关系。又抓住校运会她为班级争得很多荣誉这一契机,在班级大力表扬她,把她的注意力吸引到为班级、为自己争得荣誉上,进而一心一意努力学习,为班级和自己赢得了荣誉。后来这件事她处理得很好,虽然现在她还有些贪玩,但可以看到她一点一点的进步,我的心里也很高兴。

二、个案教育体会

1.“严师出高徒”。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否则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教师态度的强硬和武断,时间长了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导致依赖性、神经质、敌意等不良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

2.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初中阶段大多不被老师欣赏和信任。如果我相信他们的话,他们就会特别高兴,对老师的要求照做不打折扣。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最不稳定的时期,此时尚未形成很强的自我意识。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对学生的缺点与不足缺乏耐心,不分场合当众揭短、挖苦嘲讽,会导致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损伤。尊重学生,是师爱最真诚的流露,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其自我价值的发现。

3.密切与学生的交往。深入学生当中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师爱的突出表现。世界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当教师使一个学生认识到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的人的时候……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希望得到师爱的滋润。一般说来,感受到了师爱的学生,均会激发出对教师之爱。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会产生神奇的教育实效,它能使学生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为他所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甚至于因对其教师有好感而发展到对该教师所教课程感兴趣,确实体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4.班主任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使整个班集体具有凝聚力。要做到言出必行、说到做到。班主任在学生面前说话要三思,说完后一定得兑现,不能让学生觉得班主任说话不算数,这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要做到勤跟班级。班主任常到班级中去,一方面多留心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到班主任无时无刻不在他们身边关注着他们,这样,学生就会时刻谨言慎行,形成自我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