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的提升范例6篇

职业素质的提升

职业素质的提升范文1

(一)有效进行自我管理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责任担当、宽容谅解等等基本的职业素质要求,自己应该对自己进行严格约束,这些职业道德完全属于自律行为,在人才素质结构中属于隐性素质,但这种隐性素质不是一时半会就形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青年职工多数属于刚毕业的学生,在这一点上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这些素质就像大树的根系,可以奠定很牢固的基础,提供青年职工成长所需要的养分。但青年职工往往把时间管理的重要性给忽略,迟到早退、做事拖沓、没有时间概念,总以为时间多的是,就在这样得过且过中平庸了一辈子,所以时间的有效管理尤为重要。有时候因为迟到了一分钟,也许就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如果长期拖沓懒散,企业总会断送在青年职工的职业素质方面。现代市场竞争已经由“大鱼吃小鱼”转变为“快鱼吃慢鱼”,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其是否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而在于是否比别人先行一步。先行一步天地宽,抢先一步,就会领略到别样的风景,就会占尽先机,而办事拖拉、没有时间观念,就可能因一步赶不上,而步步赶不上。为此我们必须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早谋划、早准备、早着手,这样才会争取主动。

(二)充分进行展示自我

首先通过自学或企业统一培训,在职场礼仪方面注意仪容、仪表、仪态的规范性,做一个文明的职业人,把自己个人形象很好地得以体现,同时也体现良好的企业形象。其次学会在职场中进行有效沟通。一个人一旦把沟通能力学会了,说服能力学会了,前台的演讲能力学会了,对别人的影响也就能建立起来,就可以纵横捭阖,任意驰骋,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化不可能为可能,取得职场的成功。而有效沟通能力可以从两个个方面去提升:一是学会主动沟通。青年职工要学会改变平时交往的被动性,随时主动地跟同事和上司交流,提升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临时应变能力等,久而久之掌握更多沟通技巧。二是扩大交际范围。企业的成长建立在员工的成长基础上,企业的创新业源自员工个体的创新,企业的腾飞更需要员工的充分展示。

(三)努力加强团队协作

职业素质的提升范文2

企业女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女职工作为企业的一支生力军,她们在企业的发展和生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进一步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更高要求,企业就必须进行一系列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改革。因此,认清并把握这一发展趋势,加大女职工知识化进程,优化知识和文化结构,提高专业技能,调整心态,以新风貌迎接新挑战,这不仅是对企业女职工思想、心理、文化和技能带来了极大地挑战,更是摆在各级女职工组织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下面,就如何提高企业女职工自身素质谈一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企业女职工素质现状分析。1、认识有偏差,缺乏学习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的确有不少女职工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有的女职工认为自己现有工作水平、工作技能已经足够能应对目前的工作,已经够用了,不需要再学习了;有的女职工认为自己的年龄大了,学习太累,学不进去,当班一天已经累的够呛了,还有那么多家务事,孩子、丈夫样样要操心,那有心思坐下来学习,再说目前工作比较稳定,培训不培训,学习不学习对自己来讲都一样,没有危机感。这些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女职工不愿、不想、不参加技能培训,对学习没有积极性,从而无法提高其各方面的素质。2、观念较滞后,缺乏竞争意识。对素质要求,在思想上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为:第一,感到无能为力,自己文化低年龄大,要想学点东西谈何容易,这辈子是没有希望了。第二,感到无所事事,有些女职工缺乏一种学知识、学业务、学技能的观念,业余时间不愿花在学习技能上。第三,缺乏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有的女职工认为自己的岗位比较稳定,要想工作再上一个层次也不大可能。第四,满足现状,认为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已能应付工作,不需要继续努力学习,习惯于“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3、心理素质较差,缺乏自信心。尤其是企业较艰苦的岗位,不少女职工总认为女同志体力不如男同志,只能做些轻闲的工作,因此存在自卑心理,认为女人总不如男人,自己不如他人等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容易导致畏难、消沉、自责等情绪,从而缺乏自信心,对进一步提高其它素质不利。女职工素质的提高有赖于良好的心理素质。女职工要在企业的发展中有所作为,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大力度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女职工素质提升的方法。1、建立学习型组织,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女职工的立足之本,发展之源。要与时俱进,就必须进一步开发广大女职工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对女职工科学知识的培训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建立学习型组织就是组织和帮助女职工加强学习,积极参与各项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形式。2、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女职工培训,不断提升女职工素质。女职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提高女职工素质要根据特点,切合实际,在针对性上下功夫。要注重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女职工意见,按照系统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围绕知识技能、心理健康等内容通过开设女职工业余课堂、组织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大对女职工素质提升的工作力度。3、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和激励机制。提升女职工素质不是一句空话,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合理有效的制度作保障。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考核检查、评比表彰制度等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做到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将女职工素质提升纳入正常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三、提升女职工素质的具体工作。女职工素质提升是以广大女职工的思想道德、法律素养、职业技能水平、创新思维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为重点构成的,作为各级女工组织要力争上好素质教育四大课,即:思想道德素质课、科学文化素质课、职业技能课、身体和心理素质课。1、围绕提高女职工政治思想、道德情操和理论水平,开展争先创优竞赛。根据企业的发展、女职工的需求和女职工岗位的特殊需要,组织女职工学政治、学法律、学经济、学习现代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力争使女职工的文化水平上一个新台阶,技术等级上一个新档次,提升女职工的竞争实力和建设能力。让女职工立足本岗,开展争先创优竞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顺应时展的学习型、知识型的新型女职工。2、围绕提高女职工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学习成才竞赛;在企业深化改革、转机建制的新形势下,为使女职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女工委员要坚持把开展女职工学习成才竞赛活动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女工工作的全过程。从提高女职工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入手,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激发调动女职工爱岗位、钻业务、练技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根据不同时期的生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生产攻关和劳动竞赛活动。在具体工作中,要开展女职工素质教育流动课堂活动,扩大受教育面。3、围绕提高女职工技能水平,开展创新、创效竞赛。针对企业发展现状,开展以“企业靠我振兴,我为企业成才”为主题的一系列创新、创效竞赛时,可以通过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技术攻关、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取得各项成果证书、技术专利证书,实现创新成果达标。建议车间或上级主管部门要统一安排,制定方案,分片进行,严格考核,评比奖励,采取女职工岗位成果会、名师带高徒交流会等形式宣传典型和先进。通过在女职工集中的工种开展创新、创效竞赛,不断鼓励女职工学习和钻研技术业务,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展示才华和智慧、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增强她们为企业的明天奋力拼搏、岗位成才、建功立业的决心。4、围绕提高女职工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开展健康达标竞赛。为使健康教育更贴近女职工、深入家庭,要广泛开展健康达标竞赛活动,让女职工通过心理、生理卫生知识讲座,妇科普查、平安防癌保险、健美锻炼、文体比赛,实现身体素质达标。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大课堂,指导合理健身、有氧运动和平衡膳食。同时可定期举办健康知识竞赛,使职工了解各类疾病对女同志的危害。

作者单位:华北油田(公司)河北华北石油天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职业素质的提升范文3

(一)实训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但是,学校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有一部分是来源于学校的应届大学本科或硕士毕业生,他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具较高的备理论知识,却没有相关企业的工作经历,缺乏系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缺乏实践经验。而一些餐饮行业内的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却因为学历原因,不能成为在校编制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因此,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二)实训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

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实训教师普遍存在学历结构不高的现象。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老师的底学历层次则是其中比较明显的。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难点问题之一就是实训教师学历的提升。

二、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的内涵

随着消费者对餐饮企业的要求不断提高,餐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企业希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在现行的餐饮行业就业需求下,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导向,以培养餐饮服务技术与管理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需要转变以往教育教学观念,确立实训教学在专业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地位,让学生得以在理论教学的想象空间里,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巩固和强化餐饮管理各项服务技能和管理模式,使得学生在毕业就业时有比较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能较快较好的投入到社会餐饮服务行业中,并可以将能力和优势迅速发挥出来。针对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的内容,结合学校培养服务类管理人才的方向,可以从服务技能和管理能力两方面着手,重点部分放在管理能力方面。

(一)服务技能类实训培养

服务技能包含餐饮服务中的各项对客服务和餐饮服务标准动作分解,内容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1)餐饮礼仪。包括仪容仪表、动作规范和礼貌用语等;2)摆台。包括西餐早餐摆台、中西式零点餐摆台、中西式宴会摆台等各项规范;3)上菜。包括西餐上餐程序、中式上菜程序;4)酒水服务。包括各类酒水的服务规范等;5)撤餐和撤台的服务要领;6)对客服务技巧。所述以上几项内容都有相对规范的具体程序和要求。在教学实训中,首先让学生切实掌握各项知识内容和要求,再按服务的进度安排学生逐一进行实际操练,确保每一位学生每一项服务内容都得到实际动手练习,并且熟练掌握,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从概念性的认知到切实的掌握。

(二)管理能力类实训培养

餐饮服务与管理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服务型管理人才,餐饮服务的管理能力教学是对学生教学的重要部分,所以课程的设立和实训的形式均应该以餐饮服务技能为基础,以管理能力为重点来开展。要提高学生的餐饮管理能力,必须让学生的角色认知和定位提升到管理者的层面。前提是学生必须详尽掌握好餐饮的各项服务技能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熟练操作,从而以一个餐饮管理者的身份,将各项事务进行计划、分配、落实和控制等实质性的学习和练习。通常的实训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餐饮部门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内涵

实训教学内容重点是要求学生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对餐饮部门各个岗位的合理安排和设置进行实际模拟,从而了解和掌握各岗位设定理念和各岗位职责要求和职能。例如餐厅面积的大小不同,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会不同;而早餐、正餐与宴会的不同岗位设置及人员安排,则会导致餐厅服务品质的差异等。让学生在各类实践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能对餐饮部门的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内涵有深刻的认识。

2.餐饮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

餐饮部门是相对独立的部门,但与其他相关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部门间的关系以及沟通方式,并进行角色扮演,重点是对各类程序的建立和运行了解和熟悉,有助于系统知识的升华。例如和厨房的沟通。让学生模拟特殊菜品菜单的生成、下单到出菜以及客人意见反馈的整个过程等,熟练掌握各环节中的知识要点和重点。

基于以上的实训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各项餐饮服务与管理的职业能力,学校配备和完善开放性的校内实训基地也是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设立餐饮实训室,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实训场所。餐饮实训室根据餐厅服务管理的需求确定了相应岗位,如设有见习店长、主管、领班、高级服务员、服务员等岗位,各岗位人员全部由学生组成,进行角色轮换,全面负责餐饮实训室日常的对客服务、经营管理和销售工作。由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担任指导老师,负责餐饮实训室日常经营管理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学生在对客服务的实践工作中,增强了餐饮服务与管理职业能力,全面完成教学大纲中的餐厅实训内容的教学课程。

基于餐厅实训教学的课程及内容,考核学生的教学实践效果,可以给整个教学课程改革提供良好的依据。通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实训教师的素质也可以得到提升。此外,在专业实训室建设、实验室技术设备改进和创新、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等方面,实训教师均可积极参加。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得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学在专业教学活动中占据核心地位,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现今,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的内涵有了更高一层的要求,因此,为培养出高素质的一线餐饮服务与管理的管理人才,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只有通过努力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

三、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职业素质要求

(一)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能力

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优秀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在教学时,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体验到实训教师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技术水平,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如果实训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完善,教学时,就不能进一步延伸到相应的知识点,不但课程枯燥无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必须加强对本专业所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二)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习惯

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标准,又是学生的监督对象。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是近距离的,长时间的,全方位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非常的大。当实训教师发现问题时,能与学生共同讨论,能倾听学生的意见,能让学生自由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共同解决问题。因此,要求实训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情操及良好的职业习惯,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三)丰富的工作经验,专业的职业能力

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学可以说是一项非常繁琐又细致的工作。如果没有丰富的餐厅工作经验,专业的职业能力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而从学生能否在餐厅服务管理实训中学到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为标准,就可以对实训教师有一个基本的考核。因此,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必须要从事一定时间的企业一线工作,才能胜任实训教师的工作。并且固定一段时间还要继续到企业进行考察学习,了解餐饮企业的最新动态和要求。

(四)灵活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学能力

针对餐饮行业的特点,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可根据内容适当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场景和任务导向,或独立思考,或小组完成,实训教师则从理论分析、操作技能等方法进行总体指导。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问题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不但要勇于创新,还要有能激发学生创新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职业素质提升

(一)建立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引入制度

高职院校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普遍注重高学历,需要具备硕士以上学历才可以担任教师。而在现实餐饮行业中,高技能人才普遍不具备高学历,因此,在高职院校里,真正具有高技能、餐饮服务与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数量非常少。例如:校内西餐实训室里负责西式点心制作的西点师,有技术但无职称,不符合引进标准,就只能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因此,要提升实训教师职业素质,需建立实训教师引入制度。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聘请到餐饮行业一线高技能的餐饮服务与管理人才。

(二)加强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的培训

由于餐饮行业发展很快,新服务、新产品层出不穷,如不做好在职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的在岗培训,容易造成其知识技能固定,从而影响实训教学质量。因此,有组织、有计划的师资培训是做好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基本保障。通过与知名餐饮企业建立良好的紧密合作关系,高职院校的教师到合作企业实习、挂职进行继续培训或参加实训基地建设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与餐饮行业有及时的接触,时刻了解行业的新动态。此外,高职院校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的需要,邀请合作的餐饮企业的知名职业专家,高级管理人员、高技能人员、到校兼职或举办讲座,让他们讲授本专业的行业动态、前沿技术知识,及时对学生进行餐饮职业素养、创业教育及专业技能的培养。

(三)加强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的理论

科研水平学校可以采取选派实训教师到职业技术师资类高等院校进行深造学习,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先进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满足实训课程教学技术和创新的需要。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与理论教师探讨教育规律,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交流,可以提高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素质。通过听课、示范课、公开课、讲座等多种形式,使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师的教育水平及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四)加强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的教学管理

在当今餐饮行业中,高技能人才非常多。他们普遍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但却普遍不具备高学历,可以说缺乏系统理论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时,只能采用单一的,陈旧的教学方法,不会运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会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效果不明显。要想在教学上有好的效果,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和不断进取的理念,积极学习,不断拓展和更新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改变教学方法及手段,努力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的能力,成为优秀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

(五)建立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的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质量评价体系,尽可能细化在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学中教师可能存在的问题,以量化的指标来评判,既能保证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学质量,也能促进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对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上课时各环节的教学监督与考核,最终得出评价结果。针对评价结果,可以合理地对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进行有效的管理。此外,通过教学质量评价表的信息反馈,教师们可以了解到自身的不足,进而改正。对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个人来说,职业素质得到了提升。

五、结束语

职业素质的提升范文4

【关键词】 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能力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背景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以及职业的持续性发展,必须提升个人的职业能力。专业素质是职业能力的核心部分,是大学生职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要素,积极开展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对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开展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必要性

专业素质是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元素。扎实的专业素质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职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专业理论知识方面,主要有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跨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交叉学科理论知识三大领域。专业能力方面:一是专业方面的一般能力;二是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三是与专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主要途径是专业课堂教学,然而,高校在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导致学生专业素质能力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新要求。

1、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专业学习采用的是老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主要以被动接受为主,专业学习以应付考试为目的,以最终拿到毕业证为目标,学习变成了一种应试的需要。

2、注重共性教育,忽视个性培养

尽管学生的专业相同,然而,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特长、个性等方面都各有不同,在培养过程中,学校更多的是追求学生共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模式基本完全一致,忽略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尽管学校开设了选修课,然而与专业相关的拓展性课程并不多,由于教学资源、师资等客观因素,选修课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补充所起到的效果十分有限。

3、学生的服从意识强,但创造意识不足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听从老师的教育和指导,从任课教师到学生都普遍缺少质疑的精神,学生对教学问题缺乏主动的思考,难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这种观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难以得到提高。

4、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

学生培养方式上,重教而不重育,课堂上教学和课堂下培育存在一定的差距。重视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却忽略了课堂外对学生的培育和实践,缺少实际的操作训练,致使一些“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学生综合能力较弱。

二、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一,专业素质拓展训练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知识准备。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实现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条件。通过专业素质拓展训练,能够营造了良好的学风;通过系统化、高水平学术讲座,专业模拟设计、专业技能大赛等形式的专业素质拓展教育,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全方位的了解,增强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同时,通过开展相关的专业实践,学生对企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基本能够熟练掌握并且还能用理论加以解释,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能力。

第二,专业素质拓展训练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能力准备。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日益提高,除需要具备优秀的专业成绩外,往往还要考察与专业相关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特别是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学生通过策划、组织、参与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和相关的实践活动,综合素质和能力都得以提升,从而为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开展的有效途径

1、根据专业特点,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制定《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大纲》

通过制定符合专业特点的《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大纲》使得将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制度化、系统化,使得专业素质拓展训练有目标、有措施、有计划的开展,避免开展过程中的随意性。通过对照大纲中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确定相关的师资和培训方式,将学生的培养落到实处。

在制定《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大纲》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职业素质的重视。职业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仅仅注重对学生“专才”化的培养,学生技能单一,知识面窄,综合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社会职业需求。在训练大纲的过程中应将根据专业的特点,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体现在教学大纲中。比如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拼搏精神和学习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等。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素质拓展活动,拓宽训练的途径

第一,专业化的学术讲座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目前,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尤其是高校中的部分专业是依托于新兴行业设立的,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就不断有知识理念在更新。因此,来自行业的专家进行的学术讲座具有前沿导向作用,能够弥补学生在校内部分专业知识与社会脱节的问题,做到与时俱进。同时通过专家的解析,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更好的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

第二,加强校企合作,搭建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平台。学校应加强与企业联系,大力推广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一方面,积极的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广泛的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加强与单位的联系,做好学生与企业的对接工作,通过联合办学、设立订单班等形式,帮助学生联系到适合的实习单位,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积极的深入企业,从基层一线做起,践行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继而在以后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完善。

第三,积极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模拟大赛、技能大赛和各类学术竞赛。搭建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平台,除了走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道路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模拟大赛、技能大赛、学术竞赛等活动,比如,让学生通过专业模拟,加深对专业的认识,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通过各类比赛,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跟随指导教师一起进行方案设计、解决出现的问题,撰写科技论文等方式,把专业知识与应用结合,丰富第二课堂。

3、建立完善的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监督、评价体系

为确保训练的效果,完善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必不可少。尽管现在很多高校都在开展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然而对训练是否按照计划落实,开展的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有收获,是否流于形式等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和评价,使得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

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开展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工作的监督和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拓展训练成效的监督和评价。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标准,采取教师自评、学生评、上级抽查等方式,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测评,保证教学的质量;通过建立抽查、公示制度、将素质拓展训练的过程和成效,比如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学生的获奖情况,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次数和效果等进行合理、科学的量化。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目标和过程相结合,总体评价和个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而有效的对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参考文献

[1]葛长波,李国,李萍.以素质拓展训练为依托 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石油教育,2010,(4).

[2]廖迎春,贺性鹏.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1).

[3]钱建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职业素质的提升范文5

关键词:会计人员 职业素质 问题 意义及提升策略

我国正在逐步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期间市场主体、资本市场发展非常迅速,不可否认其过程中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另一方面来说,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对于会计从业人员,首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道德水平及专业技能,尽量避免自身的问题,争取做一名合格的、有极高的专业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的,减少上面提到的不规范的地方。通过分析、比较新旧核算差异,结合新形势的客观要求,剖析当前会计人员存在的普遍问题,笔者列举出以下一些会计人员存在的职业素质问题:

一、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

1.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

现阶段,会计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偏低,这直接制约了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提升。一个优秀的会计人员必须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雄厚的知识量,这也是会计人员职业化需求特殊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目前会计人员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度不够和会计人员自身知识体系横向扩展不足都严重阻碍了会计人员职业化素质的提高。

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较差

近来受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使得部分会计人员单纯的追求个人物质享受和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法律意识和职业观念,把小集体及个人利益凌驾于了国家利益之上。这类会计人员工作中往往经不住利益诱惑,不务实,不认真履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制度,导致在会计行业存在大量的造假现象。会计人员的职业观念和人文修养也直接影响了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提高。

3.会计人员缺乏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不足

和其他行业不同,会计行业中会计人员的发展长期依赖于所在的主管部门和单位,而所在单位往往缺乏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意识,这使得会计人员一般缺乏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目前会计人员很少能够准确的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并且缺少对企业自身优势、发展和会计工作的研究,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大都是会计人员受传统的职业理念所羁绊,造成自身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普遍缺乏创新与竞争意识。

二、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意义

自加入WTO日子起,我国会计行业日益凸显出一个严峻的问题――从业人员职业化素养普遍偏低。造成这种现状有诸多的原因,诸如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企业忽视财会人员素质化培养、会计从业者主体自身要求不够严谨严格、行业缺乏有效的管理规范等等。在当前形势下,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加强会计人员职业化素质培养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全面能有效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另一方面也能促使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建设更完善。甚至可以说,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提升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职业化”是一种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热爱,一种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只有会计人员真正的实现职业化,将自身的职业素质提高到一个高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其自身职业的价值观,规范其态度和行为准则。所以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素养,更能大大的提高整个国家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以行业为主体所产生的影响力也将扩大到其他行业,进而促进民族素质的提升。此乃建设经济强国的重中之重。

三、会计人员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为了使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得到根本的提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会计人员职业意识方面。新形势要求下,职业意识包括:职业直觉、职业敏感、职业本能等。典型的有:客户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质量意识、问题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细节意识等等。在当前新的知识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尤其是加入WTO之后,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要相应的变化,要求会计人员能快速适应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全球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使之在职业素质方面得到提升。

二是从会计人员职业心态方面。常见的职业心态包括:积极自信、善于学习、羞耻、奉献、专注、感恩等等。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可以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付出的、奉献的、懂羞耻的职业心态能让会计人员提升道德素养和服务水平,对社会负责。每个人都践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那么全社会必然会以提供虚假信息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有了这种境界,会计人员必然会不顾个人利益,殚精竭虑的为社会服务,做应有的贡献。

三是从会计人员职业资质方面。职业资质是能够胜任本职业的基本标准,是能否从事本职业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职业资质其实是一种社会认同,如注册会计师就是一种资质的体现。每一个职业都有一个资质的模型,会计也不例外。拥有会计职业资质就是会计行业对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也可以说是进入会计行业的通行证。每一个会计从业者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资质,所以,基层会计人员必须首先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高层会计工作人员最好能够拥有注册会计师证书,会计审计师证书等等。

四是从会计人员职业行为方面。职业行为应该包含从业人员对工作、同事、客户的行为以及自我要求等几个方面。会计人员要认真工作、一丝不苟,坚守这些职业行为,对各种经济活动做到客观公正的记录与评价,为服务的本体提供科学、及时、有效的信息资料,依法办事,杜绝违法乱纪的行为,这些都是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成熟的体现。

五是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方面。国家对会计人员提出的主要职业道德要求有:熟悉法规、依法办事、爱岗敬业、客观公正、保守秘密、廉洁奉公等等。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本职业劳动的过程中,人们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飞强制的约束性机制,它是靠其内心的信念和特殊的社会手段来维持的,它能客观的评价心里的善恶、行为规范和原则等。

六是从会计人员职业技能方面。职业化必备的职业技能包括:工作观、沟通技巧、角色认知、团队精神、服务理念、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基于会计行业本身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当前我国大力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大作用,从业人员应该树立热爱会计职业、奉献会计事业的理想抱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同时会计人员也应该与时俱进,跳出以前单纯的簿记人员观念,融入团队观念,加强团队协作,并努力培养沟通谈判的能力,加强自我情绪的控制和他人情绪的管理克制,学会自我调节,以一种健康健全的心态从事工作。

四、结语

综上,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意义重大,不仅关乎会计工作的诚信与准确,也关乎行业道德建设,更关系到个人、企业以及国家的利益。因此,在从业者的职业意识、职业心态、职业资质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建设工作,提升从业人员以及行业的整体素养,将能更好的助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法制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徐燕.新形势下企业财会人员素质培养[J].企业晚报.2010-11

[2]俞新生.CFO的能力与价值[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06

[3]李正军.培养和提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中国农业会计,2006-09

[4]湖北省会计学会.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

[5]刘泉军,张政伟.新会计准则引发的思考.会计研究,2006-03

职业素质的提升范文6

关键词:中职;舞蹈专业;学生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间的竞争都很激烈,人们不再只是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控,更需要全方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身为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中职学校,需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的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舞蹈,作为最早的艺术,它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们做出一系列高难度的表演,而是用舞蹈这种肢体的无声语言表达舞者的思想感情,用抽象的表现形式塑造出一种或多种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与生命的境界,因此,舞蹈是每一位中职学生都该学习的一种艺术。但是除了幼师专业开设了舞蹈课外,其他专业均未设立舞蹈课,如何让这些中职学生培养出浓厚的舞蹈兴趣,使中职的教育能实现专业与素质培养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是现在中职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学生的舞蹈意识薄弱

造成中职学生舞蹈意识薄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个性原因。我国的民族个性主要以内敛、含蓄为主,个性不太张扬,就算是舞蹈专业的学生,也要努力的克服这种内敛含蓄的个性,中国人的身体语言一直未能被挖掘出来,进退有度、宠辱不惊的处事态度使得中国的舞蹈过于政治化,除了民间舞蹈艺术还存在自身的特点,舞蹈的意识形态也在不断地被强化。

(二)弱化了舞蹈艺术的涵韵

中国人的舞蹈艺术把心和身分离了,就好像舞蹈只是用来使身体处在狂欢状态,但没能和心境结合,舞蹈艺术注重的是身心结合,可是却被我们遗忘了,它的内涵并没有被挖掘出来。在重身轻心的过程里弱化了对舞蹈艺术内涵的挖掘,使得学生在学习舞蹈专业的时候,会觉得舞蹈学习过于呆板,没能使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完美结合,没有灵魂的舞蹈就像是一堂堂模仿教学课,没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导致教学舞蹈专业缺失了内涵、品位和指导方向,因此要摆脱这种盲目教学,盲目学习的方式,把舞蹈和生活联系起来,让舞蹈课回归生活,找回舞蹈艺术的灵气,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素质教育里缺失了舞蹈艺术

中国现在的教学处在畸形状态,素质教育根本没有正真的实施,素质教育里面没有实质的教育内容。素质是人的先天生理特点,各门学科都对素质又不懂得解释,但是肯定的是,素质是人的心理发展作为生理条件,主要有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两方面的特别。舞蹈艺术是所有艺术类别里人与人的先天素质结合的最为密切的一门艺术,它不仅能展现人先天的自然性发展,还能展现人后天的实践社会性。但由于现在我国的素质教育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所有的艺术学科都处在在素质教育的边缘,较为零散,使我国的艺术教育,特别是舞蹈艺术的教育机械化,学生提不起学习的热情,身体语言缺少语言能力。身体语言的教育也算是现在中国素质教育需要完善的内容,教育最怕的不是教学物资贫瘠,而是精神贫瘠。舞蹈能够帮助人们拓展素质的空间,为一直不断追求物质而精神疲倦的人们灌输了不少激情和生命力。

二、中职学校推行舞蹈专业的重要性

有不少中职学校并没有设置舞蹈专业,是因为对舞蹈专业上的认识不到位,只要能够正确的理解舞蹈艺术在学校的地位,就能使舞蹈专业在中职学校广泛推行。

(一)让理科生的专业与舞蹈专业互动,能达到双赢效果。许多人都认为只有艺术专业或是文科生才能学习与艺术相关的专业,理科生学习艺术专业是浪费时间,理科生主要利用的是抽象思维,但是形象思维能够启动思维,增加人们的想象力,利于学生成长为开拓型与创造型人才,学习舞蹈专业,让理科生能够在美的熏陶下,培养成为完善、健全、全面发展型的优秀人才。科学不仅需要创造,还需要有幻想,有了幻想才能更好地发展科学,舞蹈专业用舞者灵动的身体,表达情绪,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舞蹈专业并非可有可无。

舞蹈讲究的是身心结合,用舞蹈的美来感化学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无声的表演结合乐曲,双重艺术的熏陶,用艺术滋养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党和政府已明确的表明要德智体美共同发展,舞蹈讲究和谐,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可让学生不知不觉的形成团结意识、相互协作,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而且舞蹈专业的开展可以放松学生紧张、压抑的心理,不同的舞蹈可以带动学生不同的心理情绪,帮助学生排解心理的不,有一定的“养心“作用,在美中感受情绪,在愉悦中感受舞蹈到了的寓意,帮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

三、舞蹈专业提升中职学生的素质

(一)加强中职学校舞蹈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对教育进行实施的主体,教学的质量好坏很大以部分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和教学的效果。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几乎很少有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即使是有,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很低,因此,需要专业的舞蹈专业教师和兼职的舞蹈专业教师相互结合,来解决中职学校舞蹈专业师资不足的情况。首先需要在对教师进行选择时,要选择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不可滥竽充数;在对舞蹈进行专业教学时,需要教师们改善旧式的传统教育方式,不能因为舞蹈专业课不是主要专业课程而随意混弄过去,舞蹈教师评定、工资、晋升机会等都需和所有教师一样,要一视同仁;学校要给舞蹈教师提供良好的平台,让他们在中职学校有用武之地,能够安心的留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学,有机会创造优异的成绩。

(二)由于中职学生的年龄处在叛逆时期,因此首要的任务是培养中职学生健全的人格。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出素质高,会做人的学生,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帮学生塑造个美好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热爱与努力。舞蹈作为一个高尚的艺术专业,教师在教学时需认真地交学生每个动作,舞蹈动作的美丑直接体现了学生的心理情感,因此在教学是教师需让学生理解所学的舞蹈动作,让他们带着的感情和想象,把情绪投入到舞蹈动作中去。

(三)需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格修养。一个学生的学习范围不应只是在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上,还需关注和体会各类学科的知识,只有当对舞蹈的文化意识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思维里,才能够让学生在舞蹈动作中表现出气质。实际上,舞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蹈本身就是文化,每个民族和国家的舞蹈都体现了不同的民族特色,舞者们用身体的线条美,展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特色,舞蹈的好坏是根据舞者对该舞蹈的民族特色的文化知识掌握的程度有关,比如藏族舞蹈,在学习之前,教学需要让学生了解藏族的基本文化,辽阔的草原使得藏族人性格豪迈,草原上的牦牛、奔跑的藏羚羊,草原上空的飞鹰该是怎样的生活习性与气质、神韵,鹰和牦牛在藏族人民心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藏族人把它们当做是草原上的吉祥物,视作生命、理想、吉祥的象证。如《牛背摇篮》这支舞蹈,需要舞者张开双臂,前倾上身,背需要模仿牦牛的的样子律动,肢体的训练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让学生们欣赏藏族舞蹈表演时将步伐、眼神、表情等肢体进行有机结合,立体视觉效果,将自己对藏族的理解,演绎出来。因此想要成为优秀的舞者,演绎完美的舞蹈,必须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文化修养。现在的学生们都不太喜欢文化知识,主要是教材上的案例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隔甚远,提起不学生的兴趣,所以在选取资料或教材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周边环境的考虑,编写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教材,提起学生的兴趣,才能提高舞蹈专业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素质培养,特别是对节奏的感觉,舞蹈专业的学生对音乐的修养是不可少的,对音乐的乐感是舞蹈的素质培养中的重点,只有处理好了乐感才能很好地突显舞蹈的精神与气质,想要发挥舞蹈最好的气质首先要处理好对音乐的节奏感,像维族物种的极速地旋转动作,一个接一个的旋转,每个舞步都要在定定的基础上表现美感,直到整个动作结束,极速地旋转不管是从动作动作、脚步还是造型都有规则且节奏感极强,这类连续性的舞蹈动作没有强烈的乐感和平衡感是做不来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舞蹈动作的力量,对动作幅度进行对比,不断地加强自己的舞蹈技能和舞蹈意思的深化,要提醒学生注意动作的力度,幅度的快慢、大小、高低等的变化与对比,使学生展现出来的舞姿富有感情,增加舞蹈动作的表现出来的张力。舞蹈离不开对音乐的节奏感,就好比鱼儿离不开水一样,教师需引导学生把握节奏,用节奏去构建舞蹈,这不仅需要学生从自身的舞蹈本体上多用功夫,还需要对舞蹈的理论素质和节奏感进行培养。

结束语

所有的艺术都是将审美作为主体,特别是舞蹈,舞者优美的身姿配合动感的音乐,向每个人展现出各个舞蹈所蕴藏的情绪和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中职学校设立舞蹈专业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素质,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习舞蹈,不单单是模范教师的动作,更要了解每个动作的意义、文化和乐感,才能赋予舞蹈动作以灵魂,让舞蹈动作富感情,用完美的舞姿展现舞蹈的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陶璐璐.浅论当前中职专业素质教育中学生舞蹈意识的培养[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