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训练范例

职业素质训练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1

1.形体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美的姿态

调查显示,91%的学生认为形体训练能提升身体姿态的美感,而培养优美的姿态是形体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良好的身体姿态是每个人心中追求的梦想,而优美的姿态并非一日养成的,而是在长期形体练习中慢慢养成的。有学者指出,一个美的形体能使人感到赏心悦目,能拉近人与人的心理距离,在社会交往中能获得一个好的印象。通过形体训练课中的姿态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身体的平衡能力、控制能力、基本姿态的掌握能力,以便建立准确的肌肉感觉,形体训练中的把杆练习还可培养规范、优美的身体姿态,而且能合理地发展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协调性,力量和平衡能力,从而提高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和表现力,并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优美的姿态的形成,达到外在形体美与内在气质美的完美统一。

2.形体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

高职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有好奇心,有探求欲望、有较强的审美能力的年龄,普遍存在不满足的心理状况,他们总是希望自己不仅有一个匀称、线条优美、协调的身体,同时也希望自己具有心灵、气质、博学的内在美,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他们对自身的认识不够全面,而通过形体训练就能知道该怎样来培养自己,完善自己和深化自己。经调查,95%的学生对自己的形体不是很满意,90%以上的学生对形体训练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通过形体训练中轻松、缓慢、柔和的姿态练习,让学生提高自身的认识,然后用形体训练来引导培养增强自信能力,充分提高形体的训练效果,达到纠正学生体态方面不良习惯的效果,增强美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信、端庄、高雅的气质,增强艺术修养。

3.形体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

高职学生虽然身体形态发育基本定型,但身体机能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进行形体训练仍然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年龄,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而旅游行业的工作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因此,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今后的职业要求有长时间站立和运动的能力。调查显示,经过一学期的形体训练中不间断的站、坐、走、蹲等姿势的练习,让学生持续地站立、行走和运动能力,对学生个体的身高、柔韧、体重、体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积极效果,在形体训练中加入一定的体能训练,采用持续和间断性的练习,有效地增强了抗疲劳能力和有氧耐力,这样,又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符合服务专业的标准。

4.形体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形象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形象越来越关注,社会需求旅游从业人员是礼貌与礼仪的文化代表,因此,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其干净的仪容仪表、合适的语言谈吐、优雅的行为举止、贴心的服务态度是必然的趋势。经过形体训练,学生对自己的基本姿态和正确要求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有显著改善站、坐、行等体态的自我控制意识,通过形体训练对学生内在和外在美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体态、举止言行等,这提高了学生对酒店职业形象的认知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将来从事酒店行业的形象和素质,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形体训练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自我形象的修炼和自身的美学修养,增强改变不良的行为意识。

通过形体舞蹈组合来训练学生的表情,微笑,职业形象是良好的个人形象折射企业的旅游专业学生开展形体训练课应更贴近专业,为专业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酒店专业的特点,增加服务礼仪的教学,使其更符合当代社会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要求。形体训练是一种美的教育过程,是一种动态美的行为艺术。旅游专业形体训练教学中,注重情景模拟教学,模拟真实现场进行时间操作,如何进行前台服务,宴会服务等毅力不但能体现酒店专业的基本素质、道德修养,也是高校教育的成果。对旅游专业学生开展礼仪形体训练十分必要,这有利于塑造练好的职业形象,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形体教学中合理教学安排与设计,就能更好的塑造旅游专业职业形象美和审美能力,加强学生对职业的任职感培养和塑造旅游行业的品质形象,而职业形象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培养过程,在进行形体训练的同时,加强礼仪规范等职业素质教育,最终才能成为具有较高素养的合格的旅游人才。

二、结论和建议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探析

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职业教学模式成为了目前高职院校的发展主要方向,基于目前导向对高职院校内部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进行培养也非常重要。高职院校教育属于经济和社会的重要发展基础,同时高职院校教育的职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可以对一些一线技术人员进行培养。所以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提升对于学生自身技能的教学力度。

1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概述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自身的职业素质就是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需要基于职业素质的提升为核心,进一步强化岗位能力,确定相应的发展目标更好的对社会进行适应。同时教师还要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手段进行拓展。眼下教育部门教学方式实施了相应的改革,这种改革也使职业素质的培养方式更加多样化,教师在实施职业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促使学生自身职业素质的有效提升。同时对于素质拓展形式也有着其独特的教育意义,教师需要对相应的教学活动进行体现,并对学生全方位实施相应的提升和培养,像是学生的心理,品格,道德和思想意志等等。教师在实施拓展训练的过程中会通过合理的课堂活动设计促使教学效率的提升,更好的对学生自身意志进行增强,让学生人格得到相应的完善。高职学生需要面临社会中职场的考验,因此在高职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学生自身的职业素质进行提升。学生在刚刚进入社会的时候其思想还不够充实,专业技能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在这时学生自身就会产生退缩心理,学生没有强烈的自我突破精神,这也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所以高职学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高职学生开展相应的训练和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适应目前的职场,并促使学生自身审美和职业素质的提升[1]。

2高职院校拓展训练的特征

在高职院校中拓展训练中的训练活动内容较为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提升活动过程中的趣味性,从而对学生自身心理,思想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挑战。更好的对学生给予辅助,较为合理的意志品质和协作精神在职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训练活动实施拓展主要是在设计的过程中进行拓展,高职学生可以在不断的情境体验中进一步感受情境体验的内容。传统教学方式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这时就需要学生实施素质拓展和训练,教师可以将教学形式进行拓展,打破课堂的教学限制,让学生可以在情境中感受到真实职场感受。素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这种训练的基础主要是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动性进行提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针对自身存在的任务给予一定的解决措施。让学生能够参与进来,不断提升其内涵和素养[2]。拓展训练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反思和解决的时候需要发自内心进行理解和感悟,学生的每一次感悟都可以当做重新体验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为学生带来一定的情感升华,让学生能够将活动中的体验在工作和学习中应用。学生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拓展训练可以对学生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进行调动,但是在实际活动中对于学生个体作用影响也不能忽略。学生会因为其自身经历和背景导致其思想和态度差异较大,所以学生会在活动中显示出不同的解决方式和解决态度,这种不同的解决方式也对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性进行了充分体现。在实施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学以致用可以对学习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在走入职场之后会对学校教学内容产生抱怨,因为学校内部的教学内容较为传统,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这也对学生学以致用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这时针对拓展训练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平台,并让学生充分参与和交流[3]。

3素质拓展训练中对于高职学生产生的作用

3.1可以提升学生对于技能的掌握程度

对于高职学生实施体验式素质拓展训练的合理布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自身素质的不断增强,同时也可以对学生实施自我完善,通过较为有效的素质拓展还可以加强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对于技能的掌握更加专业化和实用化,拓展训练可以将一些体验形式的内容带入到课堂活动或是游戏中去,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进一步素质学生自身学习积极性的增强。在这时学生就会对内容充分接受,并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学生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素质拓展训练其形式种类相对多样,同时这种活动也迎合了目前大学生的好奇心理,能够满足学生的挑战欲望。在拓展训练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该活动不但有一定的刺激性,同时该活动主要是对学生自身的实际能力进行激发,从而克服困难,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4]。

3.2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重新认识自身

在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将其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更好的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其次通过有效的拓展训练实施,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成就感,让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具有一定的心理定势,对自身有新型的认识,并促使自身形象的改善。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实施拓展训练还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毅力,学生在素质拓展训练中能够对其自我调控能力充分培养。因为目前的拓展训练项目其难度和危险性都相对较高,同时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克服,促使自身情绪调节能力的显著增强。学生需要始终保持较为平和的心态,不断挑战自己,进一步塑造较为冷静果断的职业素质和意志品质,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拓展训练可以对学生自身的思维和想象力进行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提升对于个人创新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高职院校素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对自身的优秀职业素质进行增强。不但能够促使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

3.3对学生合作能力和责任心进行提升

学生在拓展训练活动中属于训练团队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需要加强合作才能取得相应的成绩。合作和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将合作和个体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学生在采取合作方式解决问题之后会进一步提升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性,让学生自身合作能力得到增强。学生在素质拓展训练中参与会获得很多种体验,这时就需要学生对自身的心态进行有效的调整,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实际职场环境。学生在对自身充分了解之后可以将自身潜能充分展现出来,并增强学生自身的配合意识,对其人际交往能力进行提升,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从而为学生日后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在实施拓展训练的时候可以基于信息化技术实施训练,信息化技术的可视性相对较强,也属于优质的课程载体。学生在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的时候不但需要基于学生自身,还要基于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绝大部分企业都直接将毕业生放在实际岗位中,但是这种现象会降低学生的适应程度,这时相关企业也意识到想要提升学生自身对于职场岗位的适应程度就需要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拓展培训中来。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构建,提升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充分适应岗位需求,基于实际工作任务实施相应的训练活动,从而创造出较为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自身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对自身的知识体系实施构建,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钟毅,许小玲.浅谈素质拓展训练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以广东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1):30-31.

[2]魏亮.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运用拓展训练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8):39-39.

[3]张美恒.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运用拓展训练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J].才智,2019,(12):64.

[4]王雪红.浅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礼仪训练与养成的意义[J].才智,2018,(18):75.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3

关键词:医学独立院校;护理专业;形体训练课程

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生活、精神文明追求日益提高,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体现在就医的环境,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包括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外在的整体形象等,也就对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为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转变[2],各医学高校在培养护生课程设置中都增加相关人文学科,如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美学等,以护理形体训练、护理美学指导护理实践,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创建于2002年,是经国家教育部和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医学独立学院,学院2005年开设护理专业以来,基于“职业素质”为导向,着重人文护理,围绕如何培养具备技术过硬、精神饱满、举止高雅的护士人才,积极开展形体训练课程教学改革,现将其现状分析如下。

1形体训练课程对护生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塑造职业形象,提升就业竞争力

南丁格尔说过:“护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护士不仅要有熟练过硬的技术、高度的责任感,更应仪态端庄、举止高雅、谈吐亲切,富有同情心等内在亲和力[3]。近年来,医疗卫生机构招聘护士非常看重形象和外表,优秀的职业护士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外,同时还需具有健康的身体、健美匀称的形体、高雅的气质、充满活力自信的精神面貌[4]。高校形体训练课程作为以体育教学理论和美学原理为指导的一门综合性课程[5],以人体科学理论为基础,通过科学练习,开展护生身体形态、姿态和线条的塑造和教育,有目的的改善人体原始形体状态,培养正确优美的姿态和动作,逐步提高形体的表现力、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姿态,目的是培养学生高雅气质和表现自我优美形体、塑造职业护士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为提高就业竞争力创造有利条件[6]。

1.2健美塑形,符合护生身心需求

护理专业学生的身心需求是进行形体训练的有利条件,青春期阶段护生精力充沛、可塑性强。形体训练作为有氧运动,能充分调动身体各部分的参与,在提高协调性、柔韧性、敏捷性、平衡性的同时,加快身体新陈代谢,减少脂肪堆积,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护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为护生的职业形象塑造打下良好的形体基础[7-8]。同时形体训练融合音乐、体操、舞蹈于一体,注重艺术美与形体美的结合,更注重人的精神、气质、风度的培养。护生通过形体训练课程,在锻炼身心、塑造形体的同时,引导护生正确的审美观,增进情感交流,陶冶美好情操,培养护生拥有健美的体形、优美的姿态、高雅的气质,实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完美结合。

1.3加强课外实践,丰富校园文化

形体训练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在专业教师指导下,通过培养学生骨干,带动兴趣小组,成立礼仪队、舞蹈队、体操队、合唱团等学生社团,制定训练计划,开设形体讲座,规划校园活动,把师生身体活动的姿势、步态、发型、着装、言行举止等相关利益姿态作为行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促进全校师生以讲礼仪、重礼仪、追求礼仪为共同目标[9]。

2护理专业形体训练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专业课程建设起步晚,教学内容不统一

形体训练课作为新兴课程,课程建设起步晚,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形体训练教学尚无统一教学内容。各高校包括幼教、旅游、文秘、空乘、导游、酒店管理等都开设了形体训练课,依据专业教学目标不同,形体训练课教学任务基本围绕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和行为举止,发展协调、柔韧、平衡等身体素质,增强节奏感、韵律感为主[10]。而医学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传统单一的形体训练教材无法满足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训练目标和要求,现有医学高校开设的形体训练课既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也没有足够专业的形体知识内容。仅通过《护士礼仪》讲授职业姿态训练,包括站姿、坐姿、蹲姿、走姿、手资训练,以及工作中的有关姿势(持治疗盘、持病历卡、推治疗车)、表情(目光和微笑)等相关形体训练还不足以培养形象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以便适应现代护理模式及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护士。

2.2专业教师配备少,教学设备不完善

由于护理专业开设形体训练课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专业形体教师,形体训练课多由护理学基础教师担任,不具备系统科学的形体训练教学手段和方法,或有些高校由专业舞蹈毕业教师担任形体训练课教学,缺乏与护理专业相结合的实际应用。同时各大医学独立院校对于形体训练课开设需要特定的训练场所、教学设备及专业器械等均未配置完善,制约了形体训练课的实际效果。

2.3教学效果无法评价

各医学院校针对护理专业护生在形体训练课中融合“职业+美学+运动+营养+合作”等多方面的训练手段和教学实践,涉及护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素质体能等多方面训练,传统单一的教学评价不能综合全面地对形体训练课的教学效果和护生的期末考核进行评价,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的方法。

3独立医学院校护生形体训练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对策探析

3.1重视课程建设,规范教学管理

独立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开设形体训练课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加强护生素质教育的直接手段。学院应认真重视形体训练课课程建设,通过规范教材编写,突出课程地位,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开展多途径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考核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11]。护理专业开设形体训练课程,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专业性形体训练标准和方式,必须以职业素质为导向,结合独立医学院校的自身办学特点,开展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有效融合形体训练课涉及的“职业+美学+运动+医学”多学科知识内涵,以护生职业特点为背景,开展基本姿态训练,通过坐、立、行等身体各部位活动姿态训练,调整护生身体的本来形态,整体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同时深化职业行为训练,培养护生仪容、仪表等职业姿态,规范护生的职业姿态和职业行为。进一步加强综合运动训练模块[12],以舞蹈、健美、瑜伽、合唱艺术等基础能力训练,培养护生高雅的职业气质和行为风度,展示内在美和外在美和谐统一的护士形象[13]。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培训机制

针对性加强护理专业形体训练课专业教师师资的培训,以“引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切实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水平,专业护生形体训练课教师不仅局限护理学背景,而应加强与专业舞蹈基础课、专业形体基础课教师有机结合,或者由各专业教师具体实施各模块的教学任务,同时专任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形体素质的修养,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工作,以自身优美的身姿行为示范,以高雅的气质言传身教,树立护生学习的榜样,培养护生对职业的向往和崇敬[14]。

3.3完善护理专业形体训练教学的评价机制

独立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形体训练课应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建立教师、护生双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实施考试内容全面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15]。着重强调过程评价,结合护生个体因素,关注护生形体训练整体过程,以平时的学习态度、锻炼过程的表现,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的课外活动、团体操、合唱队等表演作为平时表现和学习态度的考核指标,通过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期末考核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有效地促进护生全面、健康、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

4结语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4

学前教育专业的歌唱教学课程目前都是以集体课的形式进行的。教师面对四五十位学生,要在课堂上了解和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其难度可想而知。如何合理进行歌唱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教学:首先选择小学或幼儿园歌唱教材中难易程度适中的歌曲,通过老师范唱、自弹自唱的方式,引起学生歌唱的愿望,然后按照传统歌唱教学的方法通过朗读歌词、教唱歌谱、教唱歌曲,采用听唱、教唱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歌曲。教师可将入学的新生根据班级人数分为6—8组,每组6—8人进行分组的小组唱。这其实是一种隐形的摸底测试,其目的是筛选其中优秀者作为组长,同时将每位学生私下分为好、中、差,进行分组并固定下来,为此后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有关节奏、律动、识谱视唱等综合课的集体课打下基础。通过集体课,小组分组练习,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练习来提高歌唱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通过游戏与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节奏与音高识谱视唱的基础训练

音乐节奏与识谱视唱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当然也是歌唱教学、学习与技能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与技能训练环节。我们通常所说的节奏训练其实是音乐的节拍训练。我们可以借鉴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动性、原本性的教育理念与节奏第一教学方法,并根据学前教育歌唱教材面向小学和幼儿园的特点,“多采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小切分音符、二分音符”的特点进行节拍训练。具体的训练方法可以采用拍手、跺脚、捻指,提取语言、诗歌、朗读中的节奏,并通过开展各种节奏填空、问答,节奏乐句的变化、组合、即兴创作等趣味活动,及无音高简单打击乐器的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节奏反应、感知与表现能力,以及耳朵、手脚、眼睛、大小组织的肌肉与大脑的反应与协调能力、身体运动的协调能力。总之,教学要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完成初级的节奏训练(音的长短)之后可以进入音的高低训练。五线谱教学,其实可以考虑从一线谱跟节奏谱一起训练的方式,消除学生畏难情绪,然后逐步增加到二线谱,三四线谱,熟练后进入正规的五线谱教学。可以借鉴早期欧洲的圭多手(用左手的手掌跟五根手指作为无线谱),相当于随时携带的五线谱,以及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教育理念,从民族五声调式入手,借助柯达伊手势,进行音的高低、长短的读谱练习与训练。借助民族语言音调从小三度mi、sol入手逐步发展到四度、五度,然后过渡到五声音阶、七声音阶的训练,以及采取首调唱名法,逐步建立音程关系与调式的概念。

三、注重体态律动以及综合音乐感的高级训练

体态律动是瑞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家初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内容包括视唱练耳、体态律动与即兴创作三大部分。其音乐教育思想认为“人的情感是表达音乐的源泉,而人的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节奏训练是体态律动的核心。我国汉代的董仲舒指出“声发于和,而本于情”,其观点明确指出了音乐本质是人的情感。我国古代音乐教育家李贽的观点“发乎心情,由乎自然”也是认为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我国音乐教育学博士林能杰教授指出,“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没有体态律动学说,而古代《毛序诗》中‘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也就是说,人的心中情感一旦产生,就要表现出来,起先是用语言表达;而感不足之时是故嗟叹吟哦用诗词表达;进而用歌唱表达;咏歌之不足时在情不自禁的情况下,自然本能地就用人原始本能的肢体语言动作‘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感了。这就是我国古代哲人的体态律动学说,而且比西方的更有理论层次”。在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借鉴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关于“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并综合成一个整体。音乐教育应通过综合音乐材料资源,以及通过演唱、演奏、分析、创作等方式,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水平和程度上,能建立起音乐概念相互间的联系,并促进他们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发展”理念。歌唱教学也应该强调音乐的综合性,音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强化“运动觉”与“内心听觉”的构建

“运动觉”指的是“由理性思维的大脑与身体肌肉运动之间传输信息的活动即运动觉”。那么音乐运动觉可以理解为“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律动来体验节奏感,即音乐—听觉—身体—感情—头脑之间建立起的相互协作与反应”。因此,可以认为“音乐的节奏与律动的学习,必须要依靠身体肌肉的运动反应,而且这种反应又必须与个人内心对音乐的反应紧密地联系。”歌唱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这种动觉与感觉的结合所产生的情感,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外在的感觉和由大脑支配的内心活动来完成听、看、模仿等表象思维到音乐的记忆、判断和想象思维的传输过程。“音乐的内心听觉”是外部听觉感知和记忆与心理活动的结合,即凭借大脑对音乐的记忆表象和思维所构成内心的意象。歌唱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内化动作和歌曲旋律、节奏等感知觉等运动觉能力。音乐的“运动觉”与“内心听觉”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可以认为,不同的歌唱以及音乐练习、音乐游戏与音乐的听觉的所有实践活动,都与学生有意识的即兴肢体运动是紧密相连的,都应该提高到学生的身体、心理、情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的理论高度。歌唱过程中运动觉与内心听觉的相互关系,应该是所有参与歌唱的客体器官和主体器官借助于气息与肌肉运动与它们相适应的神经系统来实现的动作技能。它是一种无形的技能,是通过肢体语言动作的展示来达到记忆的,只有在无意识的提取之后,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而音乐运动觉是一种外在表象,与内心听觉相互贯穿并循环作用。

五、总结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5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拓展;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一、一般素质拓展训练与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概述

一般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以挖掘个人潜能、熔炼团队凝聚力为目,兼具体能和实践的综合素质教育形式,以自然或人为设置的特殊情景为依托,通过团队共同克服困难来实现预期目的的教育方式,一般素质拓展训练是体验式教育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具有体验式教育的特点。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是一般素质拓展训练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产物,一般素质拓展训练为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提供了课程形式的支撑,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在课程形式上与一般素质拓展训练具有共同性,二者都是体验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提供了内容与主题的聚合,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要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为内容主题参照。

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必要性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手段和途径。目前我国高校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但是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设计理念较陈旧,方法和形式不够丰富,照本宣科多,师生互动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吸引力不够强,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2.任课老师人数配备不足,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与时间有限,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性能力有待提高。3.学生对于课程满意度不高,课堂理论与学生生活存在较大的脱节,课堂讲授缺少行为训练与心理体验,难以充分吸引学生投入,特别是在高职院校强调学生的技能培养方面目前的课程设置很难满足这一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本质上都源于传统消极心理学观念的导引,要走出这样的窠臼,就需要破旧立新,基于以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重实践互动与心理体验优势,开展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具有积极价值。

(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可行性分析

1.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自身发展已经成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诞生于一般素质拓展训练,目前已经在教学环节中广泛开展,比如学生军训、学生干部培训、班级建设、体育课程改革、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等领域广泛开展,受到学校管理者的重视,开设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近年来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已经逐步成熟并且不断推广。2.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格局在高校中已经形成。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师资、教材、教学管理方面已经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加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不是对原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否定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完善,需要借助以往的资源与基础。3.国家教育政策支持。《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开设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要积极开展行为训练与心理体验教学活动,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正是落实行为训练与心理体验的有效途径。

三、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已在2016-2018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连续三年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目前该校已经搭建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完整体系。

(一)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嵌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节点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针对所有大一新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36学时必修课,2个学分,其中6个学时开展体验式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考虑到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对于教学场地、教学时间、师资人员的特殊要求,学校将心理素质拓展课程集中安排到新生军训期间,在严格保证军训任务情况下,集中抽出半天的时间(约4个小时)以学院为单位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目前该校有4个二级学院,每年新生招生人数约为1400人),每个班约50人由一个主教练及2个助理教练指导进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在军训期间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模式湖南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也有探索。

(二)心理中心、立人拓展训练中心为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开展提供师资保证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更好发挥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校专门成立了素质拓展训练机构———立人拓展训练中心。立人拓展训练中心成立于2017年7月,拓展中心教练团队由心理中心、体育教研室、学工队伍人员构成。立人拓展训练是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十大产品创新中心”之一,立人拓展的成立实现了“培养学生、服务企业、发展青年”三股流的完美融合。第一股流是面向学生立德树人,立人拓展运营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新的手段,丰富了学生素质培养路径;第二股流面向市场服务企业,立人拓展广泛开展针对企事业的员工拓展项目,成立至今已累计开展近200次拓展培训,服务学员近5000万人次,创造近100万元业务收入。第三股流面向青年凝心聚力,目前团队共有17名成员,其中60%具有研究生学历,100%本科以上学历,成员以青年为骨干,为青年展现青春风采服务企业提供了平台。

(三)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主题设定与拓展标准化方案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关键内容是拓展活动的主题设定与深化。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中心与立人拓展训练中心已经编制了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拓展专刊,包括十大主题:挫折成长、感恩信任、创新思维、利他行为、亲密关系、自我认识、心理宣泄、同辈关怀、人际沟通、集体荣誉十大心理素质拓展主题。根据新生的特点在新生军训期间重要目的是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认识,增强班级归属感与认同感,以积极感恩的心态开始大学生活,因此我们通过以上项目(如表1所示)来实现心理素质培养。

(四)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开展的辅助准备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具很强有实践性和互动性,整个课程以学生互动体验为主,因此在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前首先要确认学生是否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如果没有建议购买短期意外保险,拓展过程中重点强调项目安全注意事项。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在室外运动场、操场、篮球场等空旷场地开展为佳,但如果资源有限出现恶劣天气等因素影响,也可灵活调整项目在教室开展,此时就要根据拓展主题与教室环境调整拓展项目或者项目的流程。

(五)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影响力

2019年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申报成为广东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基地建设单位,承办广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心理素质拓展教学能力提升研讨班培训,先后为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东省“强师工程”等师生开展心理素质拓展培训,形成一定口碑和影响力,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成为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普及推广的重要推动力量。

四、结语

高校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难点和关键点在于师资的发展与队伍建设,心理素质拓展对心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目前各高校心理素质拓展刚刚起步,在日后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在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体系建设中应注落实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重视服务社会服务,加大对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教师的激励力度。

参考文献:

[1]陈燕妮.心理素质拓展融入高职院校新生军训的实践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8):242,245.

[2]邓忠,陈蒂丝,陈越.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以H学院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2):44-46.

[3]黄秋莲.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评论,2019(5):41-45.

[4]中共教育部党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Z].教党[2018]41号,2018.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6

职业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增强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都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对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极为不利,因此,职业院校必须采取措施革新体育教育模式。拓展训练以其丰富的形式和独特的效果,逐渐受到职业院校的重视,成为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首先分析了拓展训练的特点,又指出了拓展训练在职业院校体育教育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具体的运用途径。

关键词:

拓展训练;职业院校;体育教育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飞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中职教育也越来越关注。体育教育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效率,是当前中职院校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拓展训练综合运用组织行为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学生特征设计课程,在自然环境或模拟环境下,组织学员参加设计的课程活动,进而增强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挖掘学生潜能。在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合理引入拓展训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体能,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

1拓展训练的特点

从本质上而言,拓展训练其实是一种体验式培训。要求学员通过亲身经历掌握相关技能。同时,学员在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拓展项目后,可以获取更加丰富的教育感受。拓展训练要求学员全身心投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训练价值。此外,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备一定的难度,需要学员不断地挑战自身的心理极限,经受各种心理考验,进而挖掘自身潜力。与此同时,拓展训练还强调团队力量,鼓励学员相互配合,在合作中增强学员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拓展训练最初多针对企业客户,借助这种训练方式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形成一种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氛围。调查显示,拓展训练对企业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经过不断地完善和调整,目前,拓展训练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训练模式,训练项目也更加多样化,可以被广泛应于各个领域。

2拓展训练在职业院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1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目前,许多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这不仅不利于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拓展训练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能够改变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单一的现状,促进体育教学的多样化发展。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拓展训练对教师的职业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也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进而优化职业院校的教师资源。

2.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若要提升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效率,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的体育教学参与积极性都相对较低。这一方面由于许多学校和家长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花费的精力和时间较少。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枯燥,训练方式单一,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训练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富有趣味性和新颖性的训练活动,以丰富的项目内容和形式促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就感,尽情地展现自我和释放自我,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和教学。

2.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日益提升。但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许多职业院校不重视体育教学,将时间与精力大多投放于文化课学习,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内在需求,职业院校学生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还应当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拓展训练包含许多具有挑战性的运动项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例如:信任背肩摔项目就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信任度。因此,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实施运用拓展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拓展训练在职业院校体育教育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3.1加强安全防护

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拓展训练,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体育教学效率,与此同时,拓展训练的项目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若要确保拓展训练的成效,就必须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首先,教师要根据职业院校的实际条件,选取相对安全的训练场地,并在安全范围内进行设施安置。其次,拓展训练还应当准备一些防护帽、安全绳等安全设备,确保学生在训练和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性。最后,在拓展训练的场地上还应当设置安全事项提示牌,针对那些危险系数较高的训练项目还应当安排专职人员进行保护,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3.2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首先,要以必修课的方式进入拓展训练。一方面能够增强职业院校学生对拓展训练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升他们的集体凝聚力。因此,职业院校可以将拓展训练作为体育教学的基础必修课程,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其次,职业院校还可以通过社团形式进行拓展训练,不仅可以增强职业院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还能够加强不同专业和班级学生的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此外,以社团形式开展拓展训练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促使职业院校学生形成运动、健身的理念,加深他们对体育教学的理解。

3.3深度挖掘课程资源

目前,虽然已经有部分职业院校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但还未形成系统的课程资源体系。这显然不利于拓展训练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拓展训练项目应当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开展,以系统的课程设置促使其与传统体育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此外,相关教育部门应当在职业院校中深入调研和考察,了解职业院校拓展训练的开展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和职业院校办学情况,制定合理的拓展训练目标,并根据当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全面调整课程体系,进而全方位地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当根据实际条件,加大拓展训练的投入,为拓展训练提供设备和资金支持。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满足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体育教学作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职业院校应当根据当前的社会形势,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拓展训练内容丰富、形式灵活,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运动能力,因此,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应当适时引入和运用。

作者:粟杰 单位: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曹正玉.高校体育教学实施拓展训练的综合研究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4):185-186.

[2]张德利,尹维增,陈有忠,等.高校体育教育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模式构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5):118-121.

[3]李巍峰,魏延.拓展训练对大学体育教学的作用及其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7):175.

[4]勾凤云.素质拓展训练与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相融合的路径探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81-82.

[5]顾问.发展角度下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10):152-154.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7

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运用体验式教育理论、课程理论和高职教育理论,整个课程采用“教育+训练”的方式,通过交叉使用融入课程、独立课程、借助活动、项目运作四条路径进行,四条路径并不局限于某个模块,以提高训练实效为目的。首先是融入课程,实现教育加体验的结合。第一,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将人文、两课和体育教学与素质训练进行结合,实现知识掌握与素质训练并进。如在体育课中融入户外拓展项目进行团队精神训练等;在语文课中开展传统诗词与美文朗诵、普通话大赛或专题讲座等,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思政教学中,结合授课内容安排感知常州、我的中国梦、感恩父母等实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责任意识训练等。第二,基于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与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将学生的兴趣小组、技能竞赛、课程秀等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进行贯穿联结,建立课内与课外相容互长的平台,使课内外的教育活动相互融合、支持促进,以点带面、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次是设立素质训练课程,锤炼全面发展素质。设立礼仪与团队训练、心理训练、生涯规划、创业教育等课程,基本流程包含理论导入、主题任务、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学以致用五个环节。再次是借助各种项目活动,进行实践训练。运用心理工作坊训练心理素质;以系列讲座、主题征文等方式培养历史与哲学修养;通过微电影展播、网络公开课、青春剧社巡演等方法培养文学与艺术修养;参与创业实践项目,在教师指导下,践行项目申报立项、运作、项目推广及结项等过程。学生完成一门课程,不再是一位教师而是多位教师的分项指导,同一课程内容也不仅包括课程与实践,还包括文体活动、拓展训练、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以及技能大赛、大学生项目孵化和创新创业项目等。综合素质训练课程虽然体现个性化选择、多元实践的特点,但学生的选择必须体现职场素质、人文素质、创新创业素质三个方面,否则无法获得相应素质训练学分。

二、高职院校素质训练内容包括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

高职院校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应是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的结合,体现职业性、社会性、发展性的需要。一是人文素质训练。主要分为文学修养、艺术修养、历史与哲学修养、演讲与口才四项内容,具体包括语文、普通话、思想品德等在内的人文科学知识内容。二是职业素质训练。包括职业核心能力、学业与职业生涯发展、就业指导等,以及礼仪团队训练、心理拓展等。三是创新意识训练。采用大学生科技研究项目研究、特长生工作室、科技竞赛及创新论坛等方式进行训练。四是创业训练。包括制订创业计划、选择创业项目、尝试与体验创业活动、实际运作创业项目等内容。以上四块内容整体框架结构相对稳定,但具体内容呈动态变化,各模块之间内容既独立成块也交互联系,充分体现多元化设置与个性化选择的思想。

三、高职院校素质训练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建立教师和学生、主观与客观、个人与团体的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机制。本课程考核重点在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考核观察点为参与情况、活动过程记录与结果、活动感悟、参与大赛的获奖情况、创业项目的注册证书等。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结合的方式,以过程性考核为重点。过程考核设置主观与客观、团体与个人两个维度。团体包括班级、项目团队的整体素质提升情况,个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个体的评价;主观指对学生素质的主观感受,客观是指学生获得的可以衡量其能力的具体证明,如获奖证书、创新成果、成长感悟等。

四、高职院校素质训练学分由教学学分和素质训练分构成

参与素质训练的学生,需要获得素质训练分和素质训练教学学分两类分数。素质训练分是考核学生在素质训练中的表现,教学学分是审核学生完成素质训练的必要条件,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总学分中。教学学分的分配可以是人文素质修炼、团队训练、礼仪训练、心理训练、创新与创业各1学分。其中团队训练和礼仪训练以及心理训练的学分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学生完成课堂所教授的课程并合格便可以获得2学分。而人文素质修炼1学分和创新与创业1学分由学生参与相关模块活动获得。10个素质训练分别折合1学分构成。凡参与素质训练活动均可以获得素质训练分,按项目规定及一定比例来交换获得教学学分。在这个过程中,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可能会获得不同项目的素质训练分,体现了个性化的学习选择和灵活的学分获取。

五、高职院校构建体验式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影响及效用

首先,素质训练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课程化建设提供借鉴。素质教育的课程化建设一直是困扰教育者的问题,目前我国的课程化多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的教育方式是课堂教学与案例教学为主。学生各类社会活动以及专业技能活动、社会实践只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活动,在记录这些素质教育活动的效果、鼓励学生参与、科学教学管理方面依然是一个问题,这使得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多为边缘性活动或短期行为。构建大学生素质训练课程体系,是对素质教育的课程化、专业化、规范化进行的有益尝试。其次,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模式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借鉴。体验式的素质教育模式的开放式体系、体验式训练、互动式教学、情境式活动,为德育提供方法和模式借鉴。促进德育由主要的说教模式逐步向活动和体验模式转变,改善德育的实效性。再次,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的教育方式促进了学生管理模式的变化。训练方法可以运用于班级、公寓、以及大学生科研、创业等项目管理。如许多老师或学生干部常常采用团队以及心理训练的方法召开主题班会、处理人际冲突、解决班级问题,使班级更具凝聚力。

六、总结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8

目前,全国已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养成课程,各校对此非常重视,分别开设了诸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身心健康教育以及就业观教育等相关课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但是,各校在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以及效果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对于如何既考虑职业教育的一般性,又兼顾到专业定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如何将过去的分散性教育教学整合起来,形成合力,构建服务于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等问题,尚有待深入研究探讨。而从大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课程的现状来看,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中还没有开设“公司制平台职业素质养成”课程的先例。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在各二级学院中实践“公司制”虽已有数年,但是,尚未将之形成一门课程,并缺乏相应的课程标准、课程实施管理办法、各二级学院“公司制”平台素质养成活动及内容设计、教学团队建设、保障条件、课程评价办法等内容。

二、构建以“公司制”为平台的大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职业素质养成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是一个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它既是职业岗位的第一质量要求,又是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职业素质教育应有特定的培养目标,特定的课程内容,特定的教育模式,特定的考核内容、标准和方法。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一批素质高、知识实、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素质养成是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配置,有效缩短从“校园人”到“职业人”转变的时间,实现大学生由择业、就业逐步发展到职业、事业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以“公司制”为平台的大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课程体系,能使学生在公司制平台中体验员工规范、员工岗位职责等,能利用公司制平台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的职业素质核心能力,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职业素质训练,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业意识等职业综合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公司制”平台主要实现两方面的建设目标。

(一)引入现代企业文化与管理的基本元素,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学校组织文化,以行业企业的文化熏陶和规范管理为载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根据专业特色,对接相应的行业企业,根据不同类别行业企业的组织要求构建校内模拟或实体企业组织机构,并提供实验实训场地。用现代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训练,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业意识等职业综合素质,彰显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二)在现代企业价值观引领下,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强化学生团队建设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公司制”平台中,各班级通过组建分公司,改革常规班级管理模式,以不同的企业角色使学生在模拟公司的组织环境中感受企业的管理氛围,改变传统院校“学生———班级”的管理方式,创新“员工———公司”的管理模式。

三、构建以“公司制”为平台的大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课程体系的途径和方法

(一)构建思路

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相应的日常养成实施平台(如模拟公司制、真实校企合作公司等),使“公司制”成为“金牌员工”职业素质日常训练与养成的平台和载体。各学院设置具有专业群(专业)特色的真实或模拟的公司及其相应的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以具体项目为纽带推动“公司”的真正运行。具体项目实施以“1+X”模式运行,即将学校的共性项目(如设置员工一日,始业教育、军训、讲座、社会实践、新生节、社团文化节、技能节、创新创业计划和竞赛等项目)与学院的个性项目(结合专业群特色的专业教育、职业素质训练项目)有机融合,并建立合理的基于项目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养成训练的形式上应包括始业教育、军训、讲座、社会实践、新生节、社团文化节、技能节、专业教学、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创新创业活动、网络自主学习、日常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等,做到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三年不断线,并将其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公司制”平台作为高职院校“金牌员工”职业素质日常训练与养成的主要载体,为有效推进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以责任教育为引领的原则。以责任为引领,将“责任”作为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核心,将责任文化培育贯穿于公司制平台的训练始终,注重“责任”内涵的提升。(2)坚持以先进行业企业引领的原则。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标杆,以企业的员工规范、管理制度、项目实施、操作流程等各项标准作为校内公司的标准,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指导作用,构建专业对接行业、模拟公司对接企业、学生对接企业员工的三层对接的机制。(3)坚持学校统一建设与学院专业特色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学校依据行业企业一般特征,搭建“公司制”平台的基本框架。各学院根据专业特色设置日常养成的“公司制”实施平台,应分公司岗位,按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特定要求进行具体化设置。(4)坚持模拟与实体公司相结合的原则。校内模拟公司和实体校企合作公司同步建设,相互结合,发挥各自特色,让学生在不同平台上体验公司文化、岗位特点、项目训练等。(5)坚持“三课堂”联动的原则。将“公司制”平台的载体要素贯穿于第一课堂的教学、组织管理全过程,贯穿于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全过程。

(二)途径和方法

1.搭建“公司制”平台的框架。

学校以二级学院专业群为基础,有效整合资源,成立了彰显专业特色的模拟公司,培养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相应的日常养成实施平台(如模拟公司制、真实校企合作公司等),开展常态化的养成训练,使“公司制”成为高职院校“金牌员工”职业素质日常训练与养成的平台和载体。“公司制”平台分为总公司、分公司两级。公司制平台的基本建设框架要求主要由高职院校制订,各学院根据学校提出的框架意见,对本学院所属的“公司制”平台建设要求进行细化。学校对公司制平台的基本建设框架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组建公司制平台;(2)营造企业文化;(3)建立公司组织架构;(4)制订公司管理制度;(5)组织公司运行;(6)实施员工角色体验项目。所谓模拟公司,就是把学校当企业、校区当厂区,将学校相关领域的学生管理、学生活动等工作转化为公司化的运作模式,在仿真运作中嵌套教学内容,从而让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使学生无需走出校园就可以感受到企业文化。在模拟公司里,同学关系成了“同事”关系,往日的班长成了“执行经理”,同学成了“公司员工”;学校还积极引进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与企业家精神、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的运作模式、企业行为规范等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职场氛围,并建立合理的基于项目的考核评价体系。

2.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功能。

职业素质教育必须融入和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基于这一认识,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除明确知识和能力目标外,还明确了学生的职业素质目标;在课程标准中,明确了每一门课程的职业素质要求;在课程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明确了每一课程单元的职业素质要求,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内容和方向。同时,学校还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职业素质与职业发展”必修课程,该课程中包含了责任教育、生活技能与生命安全、职业素质核心能力、职业发展指导等五大教学模块,以及职业素质集训营这一训练载体,贯穿了学生在校期间的1-4学期。该课程在教学形式上彻底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探索实施了“授课+训练+养成”的综合培养方式。同时,学校还建立了职业素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和职业素质网。

3.构建“公司制”平台课程内容体系,加强日常养成。

在“公司制”平台素质养成教学体系中,以学校提出的“员工规范”为总要求。以“员工规范”为基础,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让学生切身体验不同的岗位职责;并量化职业素质教育考核指标,将企业对员工的行为要求分解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用公司员工的量化标准考核学生的日常行为,并与“公司”的“经济效益”挂钩。员工规范主要是指在“公司制”平台中各种对员工的纪律约束及行为准则。学校提出员工规范的8项内容,主要包括:仪表、交往、守纪、诚信、责任、卫生、质量、安全;进而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日常管理,通过“角色体验”训练,使学生体验不同的员工岗位职责,再在“主题活动”中强化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公司制”平台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员工规范”、“角色体验”和“主题活动”3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对应提炼出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并分别制订模块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由各责任部门负责承担模块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实施及考核方案的制定与实施。(1)员工规范模块。员工规范主要是指在“公司制”平台中各种对员工的纪律约束及行为准则,学校提出员工规范的8项内容:仪表、交往、守纪、诚信、责任、卫生、质量、安全。各学院结合专业行业特点制定细化员工规范的内容。(2)角色体验模块。员工角色体验模块以“1+X”模式进行,即通过校级的共性项目1(员工岗位体验)与学院的个性项目X(结合专业特色的角色体验)有机融合进行角色体验。按照规定的项目体验完成即为合格。员工岗位体验是指依据岗位职责,通过岗位轮换的方式进行不同岗位体验,每人至少体验一个岗位,并考核岗位体验成绩。对于学院个性角色体验项目(X),各学院应在具有专业群(专业)特色的真实或模拟的公司中设置员工角色体验项目,如完成学院规定的体验时间即为合格。(3)员工主题活动模块。员工主题活动模块以“1+X”模式进行,即进行校级主题活动(七色之旅主题活动:红橙黄绿青蓝紫)与学院特色主题活动,由相关责任部门和二级学院提出活动细化方案。完成规定任务即为合格。校级主题活动主要是指“七色之旅”主题活动,七个主题在方案中由各自责任部门明确学生应该完成的规定动作。学院特色主题活动主要是指各二级学院在以往的主题活动中长期积累并形成一定品牌的学院活动,或结合行业专业特色的真实和模拟的公司特色活动。

(三)保障机制

1.加强制度保障。

在学校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下设办公室,设在学校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心内。各二级学院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并配强配足具体管理实施人员。为使“公司制”平台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将“公司制”平台工作纳入各单位、各部门的重要考核内容。各单位、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制度,制定具体实施计划,以确保“公司制”平台的顺利进行,做到责任落实到人,措施具体可行,考核客观全面。

2.构建考核体系。

建立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测定和评估职业素质教育的绝对水平和相对位置,监控职业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评价职业素质教育的成效。课程考核分为学校对总公司(学院)考核,总公司对分公司考核,分公司对员工考核。学校每学年对各学院“公司制”平台进行考核,采取听汇报、看材料、抽查公司、召开座谈会、验收展示项目等方式进行。“公司制”平台考核结果将纳入学校对二级学院的考核项目。学生考核按照两级考核制,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以“分模块考核、统一评定”的方式进行考核。“分模块考核”是指3个模块的考核内容由各自责任部门负责设计、实施、考核;“统一评定”是指当本课程的3个模块均达到合格,则最终成绩可认定为合格,若有一个模块不合格,即认定为不合格。

3.建立教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