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籍管理现状与发展

高校学籍管理现状与发展

1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学籍管理工作包含有多个方面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密切相关,能够很好的体现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体情况,对于学校和学生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随着社会、企业对各类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加剧,使得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1.1对学校而言,学籍管理工作能有效促进教学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从学籍管理的内容上看,其包括学生成绩管理、毕业资格审核等多个内容,能够反映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在学校的整体动态状况,而这些情况的获取需要教务、招生、学生管理等多个部门的整体联动,而只有各部门职能的充分发挥才是做好学籍管理工作的前提。同时学生的成绩状况等内容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学实践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学校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2对学生而言,学籍管理工作能有效督促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增强

学籍工作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关联,无论对于其在校还是今后步入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学习成绩以及毕业资格审核及学历注册等内容更与其未来发展休戚相关。通过建立动态、及时、全面的学籍信息系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校的整体位次,及时弥补学习中的不足,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1.3对社会而言,学籍管理工作能够准确反映学生基本情况和整体素质

随着学籍管理的网络化发展,企业能够更为便捷的查询到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情况,从而为其用人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籍管理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本身就是以培养技能型人员为目标,通过学籍管理的相关数据能够准确反映出学生技能掌握的情况,为企业留人、用人提供保证。

2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局面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和市场、企业对员工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所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因此学籍管理工作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突出时代特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从而满足新时期社会、企业的要求。

2.1生源背景复杂,管理难度加大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面临着生源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学校采取更为多样的方式进行招生,因此其生源不仅仅有传统的普通高中的学生,还有委培、“3+2”、五年一贯制等形式的中职学生,学生素质层次不齐,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也要求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更加细致、更加严格的落实相关制度。

2.2办学模式多样,复杂程度增加

从办学模式来看,院校为了适应市场以及企业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专业设置等方面采取了订单式、政企校联合办学、“2+1”等培养形式。这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如何建立适应高职院校特点的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变得更为迫切。

2.3学生观念变革,管理标准提高

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籍管理工作面临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是学生个性突出,个体差异性大,如何将学籍管理的规范性、整体性与学生个性之间的差异有机结合是当前学籍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维权意识增加。学校在如何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方面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而学籍管理工作与学生个人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如何实现学籍管理的规范性与维护学生个人隐私之间的平衡,将是今后学籍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

3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

虽然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受到思想观念、管理模式、技术手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管理工作距离时代要求、学生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籍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思想观念落后,对学籍管理的新特点认识不足

在不少院校管理者的认知中,将学籍管理工作片面的认为是档案工作,重视日常的数据统计、归档,忽视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籍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在如何利用学籍管理工作来提高院校整体管理质量方面思考的还不深。另一方面,重视度不够,仅仅将每个学年的开始和结束作为学籍管理的重要时间段,不是其日常管理,难以在整体上提高学籍管理的质量。

3.2管理制度缺失,对学籍管理工作开展力度不够

在管理制度的建设方面,一是职责不清。没有将学籍管理工作看作是院校的整体工作,而是片面认为其是教务部门一家的责任。而实际上,学籍管理涉及院校教育、行政等多个部门,单凭教务部门的一己之力难以实现学籍管理的目标。二是内容不清。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个性化特征日益突出,如何通过学籍管理反映学生的特点是当前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刀切、标准式的模式往往难以体现学生的特点,与时代的发展相违背。三是目标不清。学籍管理工作必须时刻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开展,既要能从严管理,也要创造更为人性的环境来维护学生自身的权益。

3.3信息层次较低,学籍管理的整体性体现不明显

当前学籍管理工作主要依靠相关的教学管理系统来辅助,但出于安全、稳定等因素的考虑,学籍管理工作的操作仅局限于某个人,而实际上由于学籍管理涉及院校的多个管理部门,因此需要部门之间的信息能够实现共享互联,甚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也应当有权利了解和查询自身的相关数据。但由于在校园网络建设、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因素的原因,使得不少高职院校在学籍管理工作的方式上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影响了学籍管理质量的提高。

4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发展途径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新时期时代特点,笔者认为,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就应当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管理手段的技术性、执行阶段的严肃性等原则,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质量。

4.1端正思想,树立学籍管理的正确观念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具体的工作人员,都必须重新认识学籍管理工作重要意义,从为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一是树立动态观念。改变传统学籍管理阶段性的认识,树立动态管理观念,及时更新学籍信息,同时要主动向学生反馈相关的信息,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实际状况,增强学习紧迫感。二是树立团队观念。学校相关管理部门之间应当主动配合,教务部门应建立部门联系员制度,及时更新、上传相关信息。三是树立人本观念。从为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工作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具体的工作人员更要突出服务精神,改变传统以管理代替服务的错误认识。

4.2健全体制,增强学籍管理的质量效益

从体制角度来件,一是要丰富学籍管理模式。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招生方式的多样性,在学籍管理实践中也要丰富学籍管理层次和模式,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特别是对于校企联合办学、定向委培等方式招生的学生,在实施学籍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数据的准确性、实效性和全面性,帮助企业、学生本人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二是要改革学生管理流程。在执行学籍管理制度、行使学籍管理权限时,必须树立法治意识,要有正当程序予以保障和制衡。比如在学生自动退学处理时,应包括学生所在系对学生学籍情况的了解过程、对学生学籍情况及学校相关学生管理规定的告知程序、给学生异议期、所在系、教务处上报院长办公会程序等,缺乏其中任何一项程序,都有可能造成对学生的侵权,从而成为学生状告学校的理由。三是要完善管理软硬件条件。院校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硬件建设投入力度,提高管理方式的信息化水平,方便工作人员以及学生参与学籍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工作人员也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意识,通过参与培训以及自学等方式适应新时期学籍管理工作的要求,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4.3转变模式,凸显学生自身主体性地位

一是要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多渠道交流机制。新时期的学籍管理工作要改变以控为主的模式,构建一种多元主体机构,主体之间平等民主的沟通机制,无论学校还是学生都能够有更多的渠道来畅所欲言。二是要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在学籍管理实施过程中,学校要主动吸纳学生参与到学籍管理工作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管理工作的繁杂性和重要性,从而促进其在实际的学习中能够更加主动,更能够理解学籍管理工作。

作者:郭玮 单位:天津滨海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