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论文范例

语言文字论文

语言文字论文范文1

1.识别和品味汉字。

小学阶段要求认识3500个左右的汉字,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对于增添或更换部首、偏旁等的衍生字,要以“会读”为标准;对于一些易混淆的形近字,着重要求“能写”;对于一些表意不明、不便记忆的文字,要帮助学生理解。在做好汉字识别的基础上,由读入手,反复品味,体会汉字的音律美和情意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安排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通读等,引领学生走入汉语的语音世界,通过“读”让学生体验作品语音的艺术表达,在语音流动中唤醒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我情感。对汉字语音有了初步的整体感知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品位言语声律所特有的审美意味。教师应首先通过朗读规范字音,与默读穿插进行,激发学生的初始情意反应;而后进行精读细品,将情意反应由外在表达转向内在体味;最高阶段是诵读,达到学生主体与言语表达课题的自然融合。

2.言语形式的初步体验。

古代文学非常讲究音律的艺术表达效果,要求言语表达要此起彼伏协调搭配,体现言语的韵律美。不同的声律能够传达出不同的调质美感,激发不同的情感反应。如阴暗低沉的字音让人伤感,响亮清脆的字音让人喜悦,圆滑轻快的字音描绘水流,铿锵急促的字音形容马蹄声等。教师应充分唤起学生主体与言语韵律一致的情意反应,去体味这些言语表达的深层意义。韵律之外也要关注言语流动的方式,即节奏,它体现在声音的高低、长短、轻重、缓急配合而成的起伏变化。言语节奏是作品审美情趣的表现,能够强化情感表达,达到一唱三叹、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音律的协调、节奏的有致给人带来深刻的审美感受和情意体验,教师应在学生准确把握音准、初步感受言语音律之妙后,引导学生融入语音所传达的情意世界,在诵读中反复玩味言语作品的文脉、气韵,为深层次的阅读提供心理预设。

二、言意转换,体验言语语意

1.组织概括。

语言文字运用的大师水平是把厚书读薄,长文读短,段落读成句子,句子读成字词。自三年级开始,概括能力的培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始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应努力探究多种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合理引导,使学生的概括能力在反复的阅读训练中得到巩固和提高,做到适度有常、通达圆融。在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组织概括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模式进行练习设计。模式一,给出重点词语和连接短语,使学生能够借助台阶“跳一跳”进行语言组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模式二,针对脉络清晰的课文,从让学生概括一个句群、一个自然段开始,一点到面,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脉络结构。模式三,有些课文题目的课题基本概括了主要内容,从课题入手也是一种锻炼概括能力的方法。模式四,针对较难的文章,教师可在黑板上板书摘要的重点词或者线索结构,将学生分析感悟之后的理解填入,水到渠成。

2.学会复述。

只有充分理解内容、切实把握要点,运用有组织、有逻辑的语言,才能做好对课文的复述。复述是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学习、运用、发展语言的训练场。复述课文不同于背诵课文,复述要在理解课文重点内容的基础上,有序组织语言,按一定的逻辑,清楚、连贯地叙述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事件、情节、背景等内容;既要遵循原文,又要发挥自主性,恰当地运用课文中优美的语句,用自己的语言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创造性复述。以《蝙蝠和雷达》为例,教师应设计几个递进的问题。1.蝙蝠是靠什么探路的?并设计表格,记录在不同的试验方法下铃是否发出响声,得出蝙蝠探路的方式。2.蝙蝠的嘴和耳是怎么配合探路的?引导学生梳理关键词并画出示意图,结合图示总结探路过程。3.科学家是怎么模仿的?让学生结合图示和重点词进行描述。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探寻复述的角度和顺序、语言选择。

三、由意入情,体验言语情感

1.反观情景体验。

言语作品在基本语意的表达之外,还在情感、哲理、人生追求、生活趣味等方面给予人类永恒的关照,也因而具备了生命力和艺术价值。体验言语作品情感的关键在于达到读者与作品情感的统一,在于实现感同身受的过程。情感是发于内而表于外的东西,而言语形式是最好的情感外化手段。教师应帮助学生把握和理解蕴含作品内在情感的言语形式,深入其情其境,体会作者言语表达中的深情厚意。在解读文本时,学生总会带着自身特有的情感准备,甚至形成言语理解的心理定式,倾向于以前接触过、或是当前他们所深信不疑的东西,不可避免地根据自己的情感需要同化言语表达。这种以“有我之境”投射个人思想感情的模式,不仅使学生的自我情感得到适度宣泄,更让已有的情感体验升华了作品的底蕴和内涵,在由此及彼、彼此相容的复合式反观言语情境中,促进学生自我内心世界的成长。

2.驾驭情景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做好文学鉴赏工作,即前文所说的文本理解、言语品位、情感体验等,之后就要将教学重点放到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身心成长上来,这是教师开展语言文字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已经融入作品,切己体察了言语语境,但如何跳出文本所营造情意世界的樊篱呢?一方面将言语情境纳入自我促进的轨道,力求这些阅读行为价值的有效生成;另一方面由此及彼,对言语情意进行深层剖析和意义探寻,体验言语作品韵外的别致。教师不应止步于学生与言语情境世界的相融相感,更应将这种和谐共振的情感体验化为自己“知、情、意、行”各方面的素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体情能力也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与所阅读的内容加以融合,促成自我情感阅历的增长。教师和学生不应在言语情境体验中过度迷失,应有教学检测的自我驾驭能力,客观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提升境界,体验言语“意蕴”

1.理清文路,点拨文眼。

进行阅读训练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脉络结构,是高年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语文学习能力。五年级是一个过渡期,也是培养理清文路这一学习能力的关键一年。比如,在执教《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时,教师可以在课始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初读文章第一段,你认为黄山被誉为什么?它以哪四绝闻名于世?2.文中描写了哪几种松树?第一个问题是重温第一段的内容,学生很快就能回忆起来。第二个问题,学生通过浏览全文,“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几个关键短语浮出水面,凸显了“三大名松”是黄山闻名的“奇松”,为学生把握课文的整体脉络指明了道路。文眼阅读法,即抓住文章题目中蕴含的双眼,捕捉文章的核心和灵魂。教师在《黄山奇松》的授课中,可扣住“奇”字展开教学,提问学生黄山“奇”在哪?黄山三大名松“奇”在哪?带领学生潜心观察,交流感悟。

2.体会言语主体人格境界。

语言文字论文范文2

1.1君子

在《孔子百科辞典》中解释为:“‘君子’最初是少数王侯贵族的专称,是一种身份地位的概念。在春秋时代‘,君子’一词逐渐演变为‘天子至于民’的通称。”

1.2君子文化

文化即“以文教化”。君子文化是:“以‘礼’为中心的文化。强调规范,尊礼重信,以诗学为修养言辞之用,为从政治之用。”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1.3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

语文教育的课程是:“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传承文化、培养人格、促进人的社会化、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古诗文是国华民族的经典,其内涵丰富,用词简短,干净利落。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离不开古诗文教学,它作为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载体,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君子文化在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现状和意义

每个国家都有其各自的传统文化修养,在中国大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君子文化成为博大精深的重要组成部分

2.1君子文化在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现状

“君子”一词在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过,如:在《诗经》《孟子》《论语》中都曾出现君子一词。在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有八个板块对先秦诸子进行讲述。每部分都选取一些诸子百家的先进思想和主要思想进行讲述。但“君子”一词集中表现在孔子的著作《论语》中。君子之道是孔子主要追求的理想人格,也是完成孔子主流社会思想的历史继承者。语文教学活动不仅是老师单纯地教授课文,传授知识,而是更加注重人的培养。这也符合语文的基本属性中“人文性”的要求。但在现实的授课过程中,我们离新课标的要求确有一定距离。作为拯救学生所缺失的文化的教师,对于课文的解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略了对君子文化的传承。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古诗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直接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君子”概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相应的“君子”人格就变成人们树立思想道德的标准。但这样高尚的文化,却鲜有人熟知。甚至有很多青少年都没有系统地读过诸子百家的著作。这无形中对君子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也在告诉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君子文化已离我们高中生的思想越来越远。因为在高中生的心中缺少对“君子”内涵的理解。中国人用数以千年的时间来选择做君子,但却没有用时间教会成长的学生怎样成为君子!

(2)学生受现代技术的感染,缺少对君子文化的思索。

语文本身就是高中生心中“学与不学差别不大”的科目,在他们思想意识中对语文知识和文化的理解是不深刻的,然而他们又是一名与时代共同成长和进步的高中生,这就促成他们缺乏民族的认同感,缺乏民族的文化意识。中国优秀的君子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小众文化,使高中生认识上已经极为模糊。这时就需要教师的绝力反击。

(3)受学校升学率的影响,有关君子文化的课程开设有限。

作为选读教材,学校可以根据学校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讲解。由于很多学校为了追求高的升学率,花费大量时间备战高考,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直接没有开设,不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结构,学校更不会花费一定时间进行系统的讲解。

2.2君子文化在古诗文教学中的意义

我国的《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在中国的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最有现实意义的莫过于“君子文化”。

(1)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修养,促进德育的发展。

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需要正确的指引,通过《论语》等著作引导学生“心怀仁心,心存善念”注重礼节,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2)有助于培养健康人格,争做高尚君子。

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传扬中国人理想的人格,进而重构健康人格,这对正在发展的青少年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将君子文化铭记于心。鼓励学生争做高尚君子。

(3)使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培养其爱国情怀。

语文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爱国精神是中国人的崇高精神,无论是祖国,还是人民,都是非常让人敬佩的。通过古诗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维护国家统一发展的团结力和凝聚心。

3通过古诗文教学实施君子文化的策略

朱绍禹说:“语文课程的教学理念和目标之一就是要弘扬语文课程所具有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了更好地让高中生理解和体会君子文化的内涵以及它的重要性,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学习策略。从而促进君子文化的传播。

3.1挖掘君子文化古诗文,培养学生感悟君子文化

由于高中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古诗文作品都写到了古人的立身处世,包括古人的思想、人格、理想、志趣、还有他们对人生、社会的看法。这使得后人从中认识到了古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加了解中国古代的道德文化和礼仪文化。在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君子”一词公出现三十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都是孔子精心塑造的君子形象。“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部分有许多篇幅谈及君子,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为实现这一目的,《论语》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首先,孔子认为君子不能像器具一样,而是应该具备多种才能,应以道义作为做人的基础,以礼仪来实行,以谦逊来表达,以忠诚来完成,这样才算得上是君子。其次,孔子认为作为君子要十分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也就是说,君子要端正自己的容貌,注意自己的言辞。使人对你尊敬、信任,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君子的修养。最后,作为君子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

3.2开展古诗文鉴赏活动,拓宽学习君子文化的途径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活动不仅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满足了语文学科的教育规律。让学生通过各种语文学科活动进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通过学习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可以举行传统文化中有关于君子文化的问答活动;或者让学生搜集带有“君子”字样的名言、名句;还可以进行展现君子文化系列实践活动等。《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作,是中国人教育事业的一座里程碑。短小的话语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在授课之余,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有关于君子文化的篇章吟诵及表演比赛。学生们可以集体背诵《论语》,通过横纵对比,分小组作报告,把教材内的相关知识读懂、读透。进而将《论语》这部著作中有关“君子”文化的句子全都记下来。进行有效的课外拓展,及时进行总结。

3.3将君子文化与“知行统一”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语言文字论文范文3

1.1文献资源支撑着校园文化的开展

高校的历史传统、管理人才、校园环境、师资队伍及师德、师风、设施都是校园文化的体现。其中,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与高校校园文化天然的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有力地支撑着校园文化的开展。事实上,一个没有充足的文献资源的高校图书馆,不可能使本校的校园文化有效展开。高校图书馆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机构,是文化信息最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高校文化的物质象征。高校图书馆文化同时也是校园文化中的一部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1.2文献资源可以激发升格高校校园文化的活力

图书馆是高校收藏各类文献资源的主体,丰富的文献资源及二次开发,不仅影响着高校教学、科研水平,而且直接关系校园文化的开展。因此才会有图书馆、教学、科研并称为高校的三大支柱的说法。一所高校图书馆藏书的多少及质量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的教学、科研状况,反映着高校积淀传承下来的文化成果。而这种长期积累沉淀的文明,自然地汇聚成特色的校园文化。因此,高校升本后,不能简单地按其他本科院校的图书馆建设方案一簇而就,需要通过文献资源的传承和积累,激发本校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让这种校园文化能继续传承和发扬。

2文献资源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学校从专科升格为本科,决对不是简单的录取分数线提高了,也不是从三年制变成四年制的变化。随着我校升本成功,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上,从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转变成培养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人才。在学校职能上从以教学为主,转变成以教学科研并举。学校培养目标,职能的转变,反馈给图书馆,最重要的就是文献资源结构的转变。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要适应升本后学校教学、科研的要求。

2.1文献资源可以激发校园文化认知性

高等学校是人类知识传承的重要场所。随着学校升级为本科,仅靠课堂所学而掌握某一方面、某一专业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本科人才的需要。本科学生应是跨专业、跨学科、跨门类的具有“通才”素养的“知识全面的人”。本科院校的学生,除了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外,更多要靠图书馆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文献资源。因此,升本学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上除了要保持以前专科阶段藏书的专业性外,还要保证文献资源的学科建设和学术性,以此支持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的全面需要,推进和强化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度。

2.2文献资源可以强化学生人生观教育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影响的主要是人们的精神意念或意志行动。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图书馆文献资源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大的潜移默化作用。在一个有若良好的学风和优越的学习环境的高校里,图书馆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升本后的高校图书馆在图书采购中不仅要根据本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方案去组织,还必须考虑本科学生在人格培养方面的需要,精选那些事迹感人、思想高尚、文笔高雅、有正确价值观、充满正能量的人生价值文化用书,精选那些不同时期代表人类文化前进方向的优秀作品,从而在潜移默化和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3文献资源可以提高校园审美文化

升本高校学生不仅仅满足专业学习,也有更多时间追求高雅艺术。高校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包含着艺术性、创造性、娱乐性,是真善美娱乐活动,一般情况而言,本科学校图书馆不仅收藏着专业图书,也收藏着各种类型的艺术欣赏图书,包括美的艺术、实用艺术或民俗艺术等书籍。同时,作为理工科学校,升本后图书馆也需要增加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名著、名画、名曲、名片等经典作品,这些历史美学方面的文献资源,是学生陶情冶性的精神食粮。学生对美的追求,是不会区别专业的。图书馆的审美文化资源对于枯燥的理工生活、对学生全面的发展、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开展都是重要的精神食粮。

2.4文献资源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创新

升本高校从专业教育转向学科教育,从技能培训转入理论培养。但是创新是学科、产业进步的基本。作为高校学生,他们常常有最新的思想观念,敢于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性变革。作为人类知识宝库的图书馆,它是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创新活动不可缺少的系统。升本高校图书馆需要迅速的转变服务方式,应用现代化技术,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新信息,通过专业性、学科性、前沿性的二次文献的加工和整理将分散在不同载体、不同文种中的同一内容或同一主题的知识和信息,加以发扬、集中和整理,编辑成二次文献,可引导学生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对校园文化的创新活动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3结语

语言文字论文范文4

(一)教师利用网络资源的意识薄弱

首先,很多幼儿园教师固守于传统语言教育习惯,没有创新教育模式,喜欢对幼儿开展统一讲授教学。例如,教师在上语言课《袋鼠妈妈》中,教师反复读儿歌,幼儿只是机械地跟读,没有采用任何音乐,视频,甚至图片,也没有让幼儿发散思维去说,去思考。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幼儿自身语言的运用能力,也没有为幼儿创设互相交流的良好情境,不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通过与幼儿园老师的谈话交流发现教师普遍排斥新的教学观念,认同前人的教学经验,对于网络资源的认识比较薄弱,不习惯也不愿利用网络资源,这样会不利于语言教育活动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对网络资源的利用不彻底

通过对幼儿园教师的调查,发现教师只会在公开课中采用电教设备,搜索网络资源。教师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不彻底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师对网络资源的选择局限。教师认为利用网络资源就是在网络中寻找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图片和语音故事,而忽略了其他资源:如视频、音频或语言教育网站。幼儿喜欢有生命力的东西,如果语言课经常让他们听故事或是看图画会让他们产生厌倦的心理。其二,教师对已选择的资源利用程度较低。教师选择了网络图片和语音故事,然后在授课过程中借助图片进行教学,让幼儿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上的内容,或者是比较图片之间的异同,这两种活动都比较死板,没有活力。在语音故事上,教师也只是单纯地放送。教师在利用图片或者语音故事等资源时忽视了资源的衍生物。比如利用图片说故事,可以衍生为根据故事绘画图片;反复听取语音故事可以衍生为故事连连看等。教师要发挥聪明才智,设置多样化、游戏化和情景化的环节以达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目的。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滥用网络资源

幼儿园教师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言教育活动时还存在滥用网络资源的问题。通过调查,有的教师认为,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便利实施语言教育活动。因此无论是谈话活动、故事讲述、听说游戏、文学作品讲述等形式,教师都寻找大量网络资源。比如在谈话活动“我的夏天怎么过”中,教师首先给幼儿欣赏了大量与夏天相关的图片,从游泳到夏令食物,从北国之春到炎热海南。之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夏天是什么样的谈话。接着教师又播放了幼儿游泳、吃西瓜的视频,此时幼儿非常兴奋热衷于分享自己的夏天经历,导致全场失控。可见,网络资源虽然能有效吸引幼儿的兴趣,但是大量无序的图片和视频给幼儿带来过度的刺激,同时偏离了教学目的。其实谈话活动是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并通过教师提问的艺术鼓励幼儿勇于表达的活动。因此在这类语言活动中,网络资源可以作为线索穿插在整个活动中,但是过量的网络素材只会喧宾夺主。

二、网络资源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有效利用

当前幼儿园中可以应用的网络资源主要是一些幼儿教育网站,主要包括中国幼儿网,中国儿童资源网,中国学前教育网等,这些教育网站为幼儿教师提供大量的绘本课件、音乐视频资源、教学设计等网络资源以及在线交流平台,帮助教师开展生动有趣的语言教育活动。

(一)利用网络资源准备语言教育活动

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一切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幼儿极大的注意,使其产生浓烈的兴趣和表达欲望,因此在准备教学活动时,要体现新。教师首先在互联网上搜集资料,下载相关的视频,音频,文本等内容。其次在幼儿园所建的网络平台上,同幼儿园里的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备课任务。最后是教师将备课结果存于幼儿园的资源库,以便所有教师随时使用。例如,在绘本教学《老鼠娶新娘》中,老师备课时就根据故事内容先查找已知的站点,利用关键词老鼠、风、墙、猫等查找资料,并采用正确的方法,上网下载图片、风声等背景音乐或者视频,选好相关的材料。然后在幼儿园博客上与小班的老师一起分享资料,一起讨论如何在课件中插入这些资料,最后可以将共同合作完成的课件展示在幼儿园的主页上。

(二)巧用网络资源进行语言教育活动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视听结合的整体特点,创造一种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融入特定的学习氛围中,增强语言活动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王飞云,2013)。比如,在语言故事教学《没有牙齿的老虎》中,老师初次欣赏时只展现一只威风凛凛的大老虎,配以老虎的吼声,瞬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在分段学习时,先让幼儿观察图片,根据图片说故事,而后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再进行纠正,点击图片帮助幼儿进一步观察分析。当幼儿表达不清时,将屏幕内容重复演示,从而更好地让幼儿理解整个故事,做出推理判断,得到保护牙齿的主旨,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在活动最后阶段,幼儿的注意力没有刚开始那么集中,老师此时可以播放从网络上下载的有对话声效和动态画面的多媒体课件(贺芬芳,2011),这样既可以再次激发幼儿的热情和关注,又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利用网络资源扩展语言教育活动

丰富多样、快捷方便的网络资源可以在课后拓展幼儿语言学习空间。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搜集并筛选出优质资源,上传到班级交流群供家长选用。比如绘本故事教学《一根羽毛也不能动》中,教师可以将绘本制作成PPT幻灯片或者PDF文件上传到网络上供家长下载阅读。同时也可以将故事发散内容如游戏《一二三,木头人》和音乐《熊和木头人》上传到网络。这样家长既可以了解幼儿的学习内容,也可以在空余时间带领幼儿边读边游戏边听音乐,已达到巩固并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的效果。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创设语言资料库,将自己在网络平台上搜集的资料上传,同时发动幼儿家长进行资源搜集,以达到丰富资料库的目的。

三、利用网络资源实施有效语言教育活动的注意事项

网络资源在幼儿园中应用广泛,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网络资源进行语言教学。为了实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李季湄和冯晓霞,2013),在网络资源运用中,教师也要注意一些事项。

(一)注重网络资源筛选,避免信息超载

网络资源已经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的资源库,教师可以随时搜索并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李季湄和冯晓霞,2013),但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合理运用网络资源。虽然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自由选择图片、音视频文件、优秀课件等教学资源,但是面对庞大的网络资源,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有时甚至不能找到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因此教师要学会对大量原始网络资源进行评估和筛选,排除不需要的资源,以精简网络资源的使用量(白利霞和张海静,2009)。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选择网络资源,避免资源超载或信息不足。如绘本课程《猜猜我有多爱你》中,一些教师为了体现网络资源的丰富性选择了绘本音频、反映母爱的视频等,较多的音频视频反而会模糊课程重点,削弱教师影响力,分散幼儿注意力。教师只需选择PPT绘本课件以及朗读伴奏音乐。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以及适时的发散扩展足以打动幼儿。除此之外,教师要学会借助搜索引擎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提高搜索效率。

(二)体现因“文”施教,注意量度适中

网络为幼儿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会提高活动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当的网络资源,则会适得其反。例如,在语言课《鼻子先生去散步》这一课中,很多教师会上网查找一些图片,利用这些图片进行教学。但是有时候,采用过多图片则会影响幼儿。首先,幼儿会被过多图片所吸引,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就无法继续进行语言教育活动;其次,过多图片会限制幼儿思维的发散,从而失去想象的机会,这样反而不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优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幼儿语言发展能力,网络资源的运用要因“文”施教,根据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不同来寻找契合点(胡芳,2012),适时适度,不宜过量。

(三)发挥幼儿主动性,重视思维发散

语言文字论文范文5

(一)英文字体

英文标准字的发展体具有悠久的历史,可分为有衬线的字体和无衬线的字体两大类。其中有衬线字体包括:古罗马体(OldRoman),现代罗马体(ModemRoman)其代表首推波多尼体(Bodoni)和“时报新罗马体”(TimesNewRoman)等。无衬线字体的特征是取消了装饰线,具有简洁现代的视觉效果,视觉传达力强,符合工业化时代的审美标准。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无装饰线体是运用最为广泛的字体。无衬线字体包括:铁路体(Ralway)、未来体(Future)、Helvetica(赫尔维提卡)、GillSans(吉尔无衬线)等。英文字体的特征:

1.英文字体的国际性。

因为英文更具有普遍认知性,应用更为广泛,因此英文字体更具国际化。

2.英文字体的审美性。

英文字母的简洁多变,给标志设计提供了广阔的设计空间。

3.英文字体的时代性。

英文字体的标志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大公司每隔几年就会根据公司新时期的发展目标和流行趋势,对原有的标志字体进行一些调整。

(二)中文字体

汉字历史悠久,经历过甲骨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发展阶段,构造原理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和会意在汉字的标志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汉字具有如下特征:

1.汉字标志的民族性。

汉字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字,在视觉语言中,汉字语言具备强烈的民族语言的功能。

2.汉字标志的审美性。

汉字的结构复杂多变,创作于标志作品中能够展现出别具一格,独具匠心之感。

3.汉字标志的时代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中文字体设计使汉字具有了时代气息,丰富了视觉语言。

(三)中英文结合的标志

中英文标志的结合,使民族化与世界化相统一,既构思巧妙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中英文标志的结合应考虑字体风格的一致性。在中文字体中也包含有衬线字体如宋体、标宋和无衬线字体如黑体、大黑、等线体等等。他们给人的感受同英文的感受是一致的,即宋体传达一种古典、传统、庄重、高贵、典雅的感受;黑体传达一种时尚、现代、简介、清晰、明确的感受。此外,一些书法字体如楷体、隶属、魏碑、篆书等给人的感受与宋体是相似的,这类字体标志的英文字体部分更适用于英文的有衬线字体,黑体和等线体则更适用于无衬线字体。

(四)对东西字体标志设计的再思考

对比中西方文字在标志中的运用,西方文字更能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归其原因:

1.西方文字比中国的汉字有更普遍的认知。

在文字型标志中,拉丁字母的标志是设计的主流,与汉字相比传播更为广泛。

2.人们会将非母语的地区的文字首先视为图形符号,相对于其意义更容易被感知。

外国人看中文,大脑也会先将其进行图形化或符号化处理。因此,很多外国人喜欢纹中文纹身。

3.自组词或新创词会将其进行图形化或符号化处理,更容易被感知。

例如,谷歌的logo,虽为英文作为主体,但是新创的单词,很难第一时间去解读字面含义,因此依然是作为图形或符号去理解。

4.文化差异会使人们对文字和图形产生不同的感知体验。

如“双轨制”影响下的日本设计喜欢用能够彰显国际风范的英文字体作为标志,如SONY、Canon、Sharp等品牌的标志。而美国更喜欢使用图形或图形与文字结合作为标志,因为在美国人看来单纯的字体会显得很廉价,如苹果、雪佛兰、星巴克等以图形为主的标志。

二、中西方字体标志的局限性及解决方法

(一)西方字体标志设计的局限性

西方文字无论是从造型还是普遍认知度上都高于中国的文字,但同样受其文字素材本身的局限,主要体现在:1.文字认知度的局限。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认识和理解西方文字标志的内涵和深意,因此,西方文字虽然具备广泛识别力,但其仍然受到不同地域、文化、人群的局限。

2.造型结构与视觉结构的差异。

西方文字其自身的形态与标志所要求的视觉结构难以协调,所谓标志的视觉结构即是标志脱离文字含义所具备的视觉属性。

(二)汉字标志设计的局限性

1.汉字标志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

一方面是由于汉字不具有英文那样作为世界语言的有广泛的应用基础,得不到广泛的认知。另一方面,汉字字形的繁杂,不具备标志所要求的简洁性特征。这些客观因素造成了中国字体标志并没有获得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通。

2.汉字注重所谓的“意”,凭“意”来进行视觉的设计,对于“意”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有局限性。

如“人人网”的标志单看图形化的文字标志,像中文的“囚”字,容易产生负面的联想。

(三)针对局限性的解决办法

1.注重标志的传播性,将文字与图形有机结合。

寻求一种共同的字体设计语言,人们不能识别文字,但图形却能够一目了然,字体与图形完美结合,图形是文字的有效补充。

2.将文字再造,使各字母间、笔画间发挥作用,形成视觉结构。

即使不认识这个字,也不影响人们认识字的形态,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视觉形象,这样的视觉形象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标志所要传达出来的意义,就具备了标志所需要的视觉结构了。

3.在“双轨制”的影响下,日本的字体设计非常突出。

一方面在于他们重视传统。其次就是他们突破了一些传统审美的束缚,创造性的运用不同的字体组合形式。既体现了传统,又展现了个性化的差异,符合形式美的法则。

4.对设计对象客观科学的分析。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设计出使人产生负面联想的标志,还是行之有效的标志设计方法。

三、结语

语言文字论文范文6

1.便捷性。

传统的英语校本教研方式主要以教学沙龙、教师讨论为主,受时间与空间等诸多因素制约,教研活动成本高、不方便。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把教研与教学空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方式灵活多样、资源实现共享、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实用性。例如:在评课活动中过去需要集中教师定时定地点交流,在网络条件下教师可以通过英语组的主题帖进行网上评课,在网页上建立《Unit1Makingadifference》等的课堂实录主题帖,让教师在后面跟帖进行评教,这样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一些没有到场听课的老师也可以参加评课,教者自己可以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

2.交互性。

交流是校本教研的核心。网络具有全面的互动功能,能够实现个别与个别、个别与群体之间的充分互动,通过论坛、互评等形式,实现多角度对话;由于网络的储存功能与开放特点,教师可以对别人的观点、教学资源等进行深度研究,加深对话的深度。例如:通过网络博客群,可以建立英语组博客群的互评交流平台。在集体教研活动中,还可以通过网络把网上存在的很多资料与观点展示出来,进行进一步的辩论等。同时,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学习软件如:单词发音、表达训练等,让教师在网上进行自我学习训练,提高教学技能与知识技能。

3.开放性。

英语教学对教学资料的要求比较多,一些生动的课件与案例、影像材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非常重要,例如一些机构与学校建立的高中英语网站如“天津北辰高中英语教研网”等等,这些网站上的资料都是可以在活动中利用的。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教师不仅可以享用网络资源,还可以把观点与资源随时添加到网络空间上,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教师的观点是公开的,评论是公开的,资源是公开的,而且校园网络与互联网是对接的,所以具有极强的开放性。高中英语的校本教研经常会涉及到听、说、读、写等各种内容,有了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技术的配合,教研活动更加生动活泼,更加能够调动教师学习研究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浓烈的校园教研活动氛围。

二、高中英语网络化校本教研模式与方法

校本教研的方式非常多,各有特点。在网络技术条件下,高中英语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有哪些可以采用的方式呢?下面对校本教研方式进行归类,对主要方式进行阐释。

1.构建教研管理平台

网络可以成为校本教研的管理平台。教学部门或英语教研组可以通过校园网站或网络办公平台,开通“英语教研之窗”,开展教研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建立每个英语教师的个人教学主页,让教师在自己的主页上自由撰写教学内容与反思;另一方面可以按照备课组为单位实现分类管理,让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上,实现资源共享。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网络可以成为通知、进行发动、过程通报、结果展示的平台。通过网络可以对教师的课题、论坛、博客、资源、教案等进行集中管理,对好的观点与资料进行推荐,对教案与反思进行检查与通报等,这样可以逐步建成教研组的网络资源中心,成为教师教研资源与成果展示的平台。另外,网络还可以成为评价督查的平台。在开展教学沙龙、公开课活动、外出学习参观活动之后,在网络上设立专题,让教师把沙龙中的观点进一步澄清,把对课堂的评价与建议写出来,把外出学习反思心得写出来,既有利于教研管理,也有利于研讨活动打破时空的限制,使问题与思考得到延伸与深化。

2.促进资源交流

网络可以成为教学的资源库。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搜集各种教学案例、各种试卷、教学背景素材、各种影像视频资料、教学课件等等,这些资料可以让所有教师从中下载,为备课工作打下基础。更为主要的是:教师在次基础上可以上传一些资料,共享资源。通过“网上主题帖”引发问题讨论。可以由英语教研组开展调查研究,教师共同收集本学科内所有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和真实问题,筛选后确定为活动主题。例如:在网站上开辟“如何让学生学会每天用零星时间记单词?”、“如何提高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的主动性?”、“高中英语课堂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衔接问题?”等,让老师在帖子后面跟帖,进行讨论与辩论,可以让一些特级教师与教研员参与讨论当中,边讨论边学习。博客是教师校本教研的良好平台,能够培养教师系统思考、动笔反思的习惯。英语教研组可以构建自己的教师博客群,定期进行点击率、评价率评比,促进教师形成写反思的习惯,同时激发教师在博客群中互相留言、互相评价交流,让网络教研的交互性得到进一步发挥。

3.推进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教师教研的重要方式,但传统的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等人员,备课的成本高昂,反复修改的时候需要反复集中,效率低下。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让集体备课在网络中进行。

3.1把教案设计过程放到网络上。

通过一次性的集中集体讨论,由专人将集中了集体智慧的教学案整理出来,并上传到网站专门的教案目录中,同时提供一些教学课件、视频、案例等资料供教师下载。教师可以打开这个教案并进行进一步修改,在教案的一侧预留空格让教师进行个性化备课,以便将集体教案与个人风格相结合。同时,在教案的下方留下教学反思栏,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3.2把教学研讨与评议过程放到网络上。

可以把一些教师的课堂实录上传到网络平台上,老师们可以通过网络观看视频,并进行评课活动。甚至可以将说课、评课、磨课等活动置于网络论坛中,让教师在网络专题论坛中进行说课、评课,磨课,减少了面对权威的拘谨和水平差异过大的紧张,减少了面对面的窘迫。这样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更加自由开放,观点更加清晰,教师的收获更大。

语言文字论文范文7

双语教学是指用汉语以外的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在我国,双语教学多采用汉语、英语两种语言模式,通过双语教学可使学生在学习掌握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加强和提高英语水平。2004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明确表示,“双语授课课程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的课程”。

2医学检验专业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一门工具语言,英语在国际中的地位是无可匹敌的。随着我国改革和对外交流的蓬勃发展,医学界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为了更好地与国际社会接轨,要把英语作为一门战略性的交流工具来使用。医学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扎实医学专业知识、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和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推广双语教学,有助于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更全面、准确、快速地获取国内外最新的专业信息,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医学检验工作人员来说,不仅要掌握常规检验技术与方法,更要学习和掌握本学科领域最新的科研研究动态和先进的技术。在日常工作中,许多高端的医疗检验仪器的操作说明书及控制面板皆为英文编写,如果不懂专业术语以及专业词汇的英文缩写,将无法正确操作仪器,也难以对检测结果进行正确的解释和说明。除此之外,处于生物技术及医学教育前沿的多是发达国家,大多数专业期刊、专业书籍都为英文编撰,医学检验工作者获取专业文献、资料,推广专利成果等都要依赖于良好的专业知识及英语语言交流能力。因此,作为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任教师,如何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普及英文专业词汇以及常用检测技术、方法的英文译文,是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3分子病毒学课程教学特点

分子病毒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病毒学与分子生物学相互渗透融合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其内容融合了病毒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将病毒基因组复制、基因表达及其调控机制作为研究重点,提示病毒感染、致病的分子本质,为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制以及病毒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及依据。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分子病毒学教材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将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应用到病毒学的分类、致病机理、临床监测等方方面面。目前使用的分子病毒学教材,都部分引用了英文文献,甚至有的章节是英文译著。全英文的教材也有不同的版本,以适用于本科、研究生教育。这就为实施双语教学奠定了基础。

4分子病毒学双语教学改革的实施

分子病毒学双语教学的目标应定位为:在学科知识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提高专业英文水平。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常见专业词汇的释义与缩写,能够较为顺畅地阅读专业文献。

4.1双语课程开设时间及教材选择

从我国教育现状来看,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的小学、初中、高中已经开始英语的普及教育,这为步入大学的医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语言基础。相对于日常口语会话、新闻性的短篇阅读理解来说,医学检验专业英语的特点是医学词汇繁多,单词冗长,专业技术方法表述复杂,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通盘考虑,决定将分子病毒学(双语教学)这门课程安排在第5/6学期进行。学生通过大一、大二的基础医学的学习,掌握了基础医学知识以及相关的医学专业英文词汇(如解剖学中组织器官的英文名称,病理学中疾病的英文名称,病原学中微生物的英文名称及检测方法等),而且大多数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核,在专业英语的阅读和交流上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双语教学教材的选取是否适当,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若直接拿来外文原著,虽然专业性强,可专业词汇量过大、难度高,难以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决定选择重点章节的英文资料,将其进行汇总编撰。授课过程中,教师在基础教学内容讲述的基础上,对重点篇章进行双语教学,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分子病毒学专业词汇及专用术语,以达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目的。

4.2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英语作为获取国内外医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必备工具,是未来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二本院校,河南科技大学在校学生水平尚未达到可使用全英文教授专业课程的程度。若盲目使用全英文教学,学生需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记忆晦涩、繁杂的专业医学单词,势必会影响到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丧失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分子病毒学双语教学的改革必须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正确理解、认识英语与专业课的关系,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方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专有名词定义、概念、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时,使用英语教材来讲解,中间穿插用汉语讲解;在进行致病机制等较为抽象内容讲解时,先用中文进行讲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穿插补充英文资料,将分子病毒学专业知识的传授与英文专业词汇、句式的传授进行有机结合,互为补充。

4.3提高师资力量

双语教学在要求以英语为载体授课的同时,更要求教师以传授知识为重。在此模式下,教师对专业课程的熟练程度以及英语口语水平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大。为了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医学检验教研室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授课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及英文表述水平。

首先,定期举办英语口语培训班。利用本科教学平台,聘请国际教育学院的英语外教,对分子病毒学专业课教师进行英文口语技能的培训。

其次,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分子病毒学的双语教学涉及专业英文词汇及表述,通过定期举行医学检验专业英语词汇及英文原文翻译的知识竞赛,来提高专任教师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英文识记能力。

语言文字论文范文8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是工科电子类专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导向,电子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变得更加重要。当前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出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推广,让我们对实践能力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系统的设计、组合、制作和测试能力,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和硬件接口技术能力,具体而言,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研发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制作和测试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研发能力和基础理论运用能力。现实情况是,我们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多采用传统模式,即电子技术实验教学附属于相应的理论课程,实验内容多为验证型。学生通过实验教学来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验证理论知识,熟悉基本的电子仪器的使用,用简单的电子元器件组成基本电路并测试、验证相关理论,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也比较单一,基本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做的教学模式。这虽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培养,但收效甚微。我们也进行了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一些探索改革,在个别的理论课程上尝试着把实验教学独立出来,如《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增加了各种各样的实习,如《电工实习》、《金工实习》、《电子实习》等,开设了实验课程设计,如《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等,有效地填补了实验教学环节的不足,解决了一些实验教学环节的不合理性。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实验教学的执行主要是依靠专职的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当然也有部分的任课教师参与进来,但总的来说,实验教学的师资力量仍然紧缺,特别是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存在对实验教学的偏见和对实验教学人员的不公正待遇,使得相当多的理论课程教师并不情愿参与实验教学工作。这些问题在这几年当中有所好转,但并不十分明显。由于并没有从具体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行政功能配置中进行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仍然附属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条件仍有待改善,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还有不足,我们的实验教学改革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还必须加大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

2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鉴于当前电子技术试验教学的现状,我们对电子技术试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希望可以对高校试验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1)提高实验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设立校级实验中心,并在适当的时候推出开放性实验室。将原来附属于系的实验室集中起来,成立校级实验中心,可以集中学校有限的实验设备,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时间合理分配,集中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致力于实验教学工作,统一协调实验教学,研讨实验教学方法,交流实验教学心得。只要把握好实验教学方向,完善好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完全可以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实现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实验教学的硬件、软件环境相对成熟的时候,推出开放性实验室,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综合能力。

(2)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更新实验教学内容,适当开设部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实现实验教学的课程化。实验教学脱离对理论教学的附属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单独设课,单独制定教学大纲,实现实验教学的课程化、系统化。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完成验证性实验,而且要自己在实验中设计实验内容,在实习中制作实验产品,以培养系统设计、制作和测试能力,以及综合研发能力和基础理论运用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教师的地位,提高实验教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实验教师。新实验教学体制和新实验教学方法的推行,对实验教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验证学生所设计的实验的可行性,还要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器件,更要面对学生在实验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故障和问题,对教师的综合能力的要求可想而知。所以,实验教学改革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4)积极改进实验教学手段,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实现实验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积极引进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开展电化教学,在实验室采用投影仪替代粉笔,播放实验教学的系列录像等。制作CAI课件,演示实验教学,利用CAD和EDA软件,让学生进行实验电路的模拟设计等。这些可以丰富我们的实验教学内容,也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