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融媒体平台对校园文化的应用

高职院校融媒体平台对校园文化的应用

摘要:在推动多种媒体融合发展、融媒体要素日益凸显其重要性的时代大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宣传工作也已经阔步迈进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搭建融媒体平台,调整优化媒体布局,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进行校园新闻宣传报道的“融媒体”尝试。在搭建工作平台、建立工作机制、组织工作队伍等方面探索可行性;研判融媒体工作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具体定位,形成校园融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体系的规范路径;形成以校园融媒体平台更有效助力推动宣传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点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融媒体;校园文化;育人平台

一、引言

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2019年10月14日,《县级融媒体中心管理与服务规范》湖州市地方标准新闻会召开,全国首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地方标准正式。全国各地正在掀起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热潮,媒体融合顺时而动,应时而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媒体融合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视,也触发着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与融媒体发展的思路。高校积极探索搭建融媒体平台,调整优化媒体布局,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进行校园新闻宣传报道的“融媒体”尝试也方兴未艾。一些本科院校已经走在融媒体改革前列,高职院校融媒体工作虽然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影响力有待提高,但也应该怀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奋起直追的使命感,探索在当前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搭建融媒体工作平台、建立融媒体工作机制、组织融媒体工作队伍的可行性;研判融媒体工作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具体定位,形成校园融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体系的规范路径;形成以校园融媒体平台更有效助力推动宣传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点的工作思路。

二、高职院校现有校园媒体平台现状及特点分析

高职院校的现有校园媒体平台一般分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类。传统媒体以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为主。校报由于出版周期较长,导致新闻时效性削弱的问题比较明显,但是校报立足校园,面向师生员工,是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在综合报道、深度专访、校园文化传播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地位,容易引起读者心理上的关注和感情上的共鸣,在重大事件和重要新闻的报道上掌握着话语权。校园广播主要以新闻播报、校园动态、互动点播等形式为主,贴近师生日常、互动性较强,但是校园广播用户黏性严重不足,师生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关注不高,兴趣不高,宣传效果不理想。宣传栏主要以图片式、海报式宣传为主,宣传形式较为单一,更新频率也较低。校园新媒体则主要包含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网络平台。校园传统媒体在高职校发展时间较长,基础较好,工作制度和工作队伍完善,相比之下,新媒体平台建设周期短,工作制度不够完善,工作队伍不够健全,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就近年来宣传工作的趋势来看,新媒体平台在校园媒体阵营中的地位,其利用自身网络优势所形成的传播力度,在校园受众中的关注度及影响力均呈上升趋势。

三、校园文化建设视野下高职院校融媒体平台建设的价值及可行性分析

在推动多种媒体融合发展,融媒体要素日益凸显其重要性的时代大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宣传工作也已经阔步迈进了新时代。我们所处的这个宣传工作新时代,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同时我们的工作对象——高职院校的青年学生,也大多为00后的新新人类。如何做好导向,守住阵地?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吸引眼球”?如何做到全方位展示、推广、塑造校园文化?如何做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从新媒体发展的趋势来看,从宣传工作及新媒体工作的特性、时效性、便利性来看,融媒体平台建设与发展必须着眼全局,尽早部署。从内容生产来看,要以“中央厨房”式布局,联动各二级学院、各部门,联动师生,以矩阵式内容生产和传播格局,将同一宣传素材多形式加工,在校园内外将新闻报道以多维的渠道、立体的形态予以展示。从传播路径来看,要立足校园,向师生、校友、报考考生及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等多途径,多层面传播与扩散,尽可能放大宣传效应,提升学校声誉。从文化育人效果来看,新媒体阵营是宣传工作的重要抓手,受众在网上,工作的着力点与落脚点就要来到网上,宣传工作就要做到网上。以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为宗旨,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的自媒体时代,守住宣传阵地,传播主流声音。提升融媒体平台多维、全息的校园文化传播功能,利用融媒体平台的强大宣传效应,重视其对在校大学生强烈的浸润、熏陶与引领作用,真正贯彻立德树人的总要求,讲好学校故事,传播好校园文化。利用良好的融媒体宣传环境,使校园传统媒体焕发青春,让校园新媒体更多发力,使文化育人工作有良好的宣传环境为支撑。

四、融媒体工作平台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中的具体应用设计

当前多元互动的融媒体工作平台是做大做强媒体宣传的必要手段,融媒体大潮已经势不可挡。必须着眼于融媒体建设在校园文化宣传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尽快形成高校校园媒体融合的工作机制,组建高效的融媒体工作队伍,规范校园融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体系的工作路径,从素材整合、内容生产、传播途径、宣传模式等方面创新提升,以期达到更好的宣传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效果。

(一)从队伍建设来看

目前的高职院校融媒体平台工作力量远远不足。一方面应该注重扩充和优化融媒体宣传工作者队伍,将具有专业素养、新媒体软件技术的人才引入到运营团队中来。另一方面也应该注重现有师生运营团队的素质提升与培训,帮助融媒体宣传工作者完成角色转换,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丰富融媒体素材的采写技巧与编辑技能,提高融媒体宣传工作者的专业程度。

(二)从内容生产来看

许多高职院校还满足于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化,即将原有的纸媒素材“原封不动”地迁移到新媒体平台上,这种“新瓶旧酒”式的转化既不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也无法激起读者的更多兴趣。要达到将日常生产的媒体传播内容与融媒体平台需求匹配的要求,需要融媒体宣传工作者提升眼界,延展触角,实现内容生产的“网格化”管理,整合各层级的宣传平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既要相互兼容,又要互为补充,各层级宣传平台之间要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合力,练就一套高效的融媒体新闻生产“组合拳”。抓住校园里的大事、趣事、重点事、突发事,增加新闻敏感性,创新传播思维与途径,掌握“内容为王”的新媒体传播真谛,善于写活、写透、写好校园故事。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转变,推动校园新闻生产创新,不断推出适应移动传播要求的融媒体精品。

(三)从工作机制来看

高职院校的融媒体工作平台的管理机制还不够成熟。这种现状既归因于高职院校融媒体平台建设起步较晚,格局较小,融媒体宣传工作的管理部门缺乏有力的指导与支持,也反映出融媒体宣传工作者自身的工作困境现状。未建成专业、统一的融媒体工作平台制约了融媒体格局的发展壮大,使得融媒体宣传工作不能穿成线,连成片,其传播效用大大减弱。未形成符合融媒体传播效果与评价体系的激励机制,则不能切实鼓励融媒体宣传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客观评价其工作成效。因此,配套融媒体工作平台的建设,建立健全融媒体工作制度,形成正向、稳定的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对于稳定融媒体工作队伍,激发创作灵感,整合人才资源,发挥聚合效应都有积极意义。

(四)从育人效果来看

融媒体平台大有作为。在新媒体网络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构建校园品牌化的文化育人体系,在增加高校辨识度、强化大学生归属感、提升校园文化意蕴上具有重要意义。校园文化体现在校风校训等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中,体现在理论学习等思政课教育中,体现在校景校貌等实体校园文化环境之中,也体现在典型选树、校园风尚等新闻报道之中,利用融媒体工作平台可以将上述各方面内容打造成以深度报道、微视频、图文H5海报、人物专访等为表现形式的多样化融媒体文化产品,实现点对点传播互动,有效扩大文化育人的覆盖面、服务面与影响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五、结束语

融媒体工作风起正当时,高职院校以往的媒体格局与工作惯性受到强势挑战,“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加快高职院校融媒体平台建设,是高职院校新闻宣传工作顺应时代的主动转型。高职院校应该从高处立意,从细处着眼,跟随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媒体融合高度重视的浩浩汤汤之潮,积极推动校级“中央厨房”建设,加快融合发展步伐,优化采编发流程,形成机制健全、结构合理、资源共享、各具特色的融媒体传播格局,实现融媒体平台助推宣传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

[2]张丽.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初探——以武汉东湖学院融媒体中心为例[J].媒介融合,2019(9).

[3]王丽杰.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大学生文化育人培养模式创新性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

[4]苏昭妹.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研究[J].传媒论坛,2019(08):156+159.

[5]杜苗.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9(15).

[6]韩二豹,白静,王飞龙.基于微信平台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3):10.

作者:潘文丽 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