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特点思考

高校校园文化特点思考

摘要: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是社会主流文化的基石,也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是学校各层面长期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积淀。本文从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调查与分析,总结了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指出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构建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提出了初步设想,对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特点探析

校园文化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一流大学无不把代代相传的文化传统视为学校的灵魂,校园文化是具有强大辐射力、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优秀文化,既有对自身传统的扬弃,又有对时代精神的反映,对学校的发展和学校作用的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的涵义和特征

1、校园文化的涵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根据自身办学特点,结合特定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学校各个层面创造和积累,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是高校校园一切物形态、精神财富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容校貌,建筑布局和规划、教学手段和科研条件、课外体育和科技活动等,它们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教育思想、学校精神、学校发展目标、校园学风等,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制度文化主要包括教学、科研、后勤管理制度,学生学习管理制度和其他规章制度等,这是校园文化的制度保证。我们应力争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出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

2、校园文化具的特征

一是包容性。大学作为传承文化的主渠道之一,是一个容纳多种文化因子的动态系统。校园文化正是一个贯通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文化体,其中蕴涵着共同的情感、道德、信仰、价值观念。其兼容并包的精神气质,使得不同脉络理路的学科得以相依并存,不同生活背景的学生能和谐共处,不同学术观点的专家学者可以融合汇聚,充满了“包容、大气”的特质。二是学术性。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发展学术和培养人才。在我们提倡办学目标、模式多样化和个性化,提倡高校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过程中不能离开学术性。产出高水平的科技文化成果,形成高水平的学科和学科队伍,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是大学的使命。因此,一流大学对校园文化的学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社会性。校园文化通过育人对社会文化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社会文化也不断给校园文化以养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不断汲取社会精华,才能形成相对独立而开放的文化系统。而校园文化传播着各种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想,反映出时代和社会的变化,激发起学生对社会的关注,使大学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四是创造性。大学是信息荟萃的知识殿堂,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在信息交融和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冲击不合时宜的传统文化,对各种文化信息进行分析、选择、吸收,产生出新的思想观念[3]。创造性既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也应该成为一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特征。大学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热情,并使之尽快成长成才、建功立业。五是开放性。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发展必然反映社会主流文化的特点。校园文化建设要融入社会文化的大系统中,以开放的眼光、广阔的理论视野,学会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着力培育开放的理念、开放的意识、开放的思维、开放的胸怀,建设开放的文化。而对文化全球化大潮的冲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使不同校园文化经过相互碰撞后达到共融,进而使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真正与国际接轨。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对河南农大的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分析制约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掣肘因素,全面揭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016年我们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教师专题座谈、学生访谈、个别交流等形式,以河南农业大学为研究对象,在全校范围内对此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为掌握农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现把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1、对文化传统的认识

师生调查结果显示,87%的师生认为河南农业大学高校作为百年老校,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着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优良传统,校风淳朴。41%的人认为学校校风严谨、求实,作为农林院校,具有严谨、求实、朴素的学术传统,但同时也指出学校校园文化农林气息过于浓厚,其他学科发展略显单薄,尤其是人文气息更显不足。

2、对校训校风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河南农业大学的师生对“明德自强求是力行”的校训认识非常清楚,对其所代表的实干精神也表示认同。近年来一大批毕业生考取了农村基层和西部地区的村官和公务员,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贡献青春。调查问卷显示,认为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较强的占58%,这与农业高校教师能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排忧解难,学生能到条件艰苦的基层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是一致的。师生认为,农大人以坚定的信念,惊人的毅力履行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的使命,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做出了应有的奉献。

3、对办学理念的认识

调查中有51.5%的学生认为学校办学理念能够与时俱进。这里的与时俱进是指:坚持“厚生丰民”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生命线,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指导思想,及时调整培养方案。自1999年以来,连续五次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不断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和能力,如今,河南农大已拥有数百项科技发明专利,学生在国家多项创新创优比赛中屡获佳绩,这也反映出学校师生勇于进取的创新思想。在教育部对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估中两次均为优秀,办学理念先进,得到专家认可。这些成绩在调查中得到了师生的普遍认可。

4、对文化生活的认识

调查显示,师生对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情况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占59%,基本满意29%,不满意的有12%。由此可见,总体上河南农业大学师生对课余文化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师生普遍认为,河南农业大学的文化生活比较丰富多彩,如节庆大型文艺演出、春秋季运动会、大视野讲坛、“百名教授•百场报告”活动、企业家课堂、各种报告会等,在每个周末也都有文化广场以活跃师生业余生活。学校各级社团也经常举办一些体育比赛、学术论坛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但充实了师生的业余生活,也提供了一个各院各专业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在纵深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横向的发展,使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启迪了思想。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以河南农大为例

根据调查情况,校园文化建设中主要存在问题有:

1、对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定义,认为是“校风、学风”的占51%,认为是“特色、品位、风格”的占38.3%,认为是“课余文化活动”的占25%,也有说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占17.5%,甚至有5%的学生认为是“课桌文化”等。就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问题,75%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13%的学生认为是“高校管理机构”,12%的学生认为是“教师”,还有13%的学生认为是“各种群众团体”。大部分师生回答不出校园文化的内涵。

2、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学生主体作用不突出

为了全面地揭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调查中我们针对师生分别设计了不同问题。在教师调查问卷中,针对“您认为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不足”,选择“物质文化建设的迅速推进与精神观念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形成了明显的反差”的占38.1%,选择“校园文化中的传统色彩浓重而现代意识淡薄”的占47.1%,选择“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封闭状态明显而开放性不足”的占76.2%,选择“观念落后,必须在思想上与时俱进”的占69%。在学生问卷中,65%的人认为缺乏以学生为主导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缺乏系统性,过于杂乱、散漫,34%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规划,档次不高”,从这些回答中不难看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学校主导的多,以学生为主体的少,缺乏先进的理念,现代气息不足。

3、校园文化特色不明显

针对“请您对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一问题,73%的老师认为农业高校校园文化“”没有鲜明的特色,创新性和开放性不足;47%的学生认为“封闭型的活动较多,外向型和辐射型的活动较少”,缺乏开放性,与外界联系少;56%的人认为校园文化内容缺乏精品;87%的学生认为学校硬件建设不够,活动场地不足;另有57%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软件建设不够等。以上这些调查反映出学校主题文化不明显,特色不鲜明。

四、创建高校校园文化的路径选择

针对以上所发现的农业高校的校园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从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对高校的文化建设进行引导。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的各种社会思潮,使之渗透于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社团文化、网络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始终[4]。同时,通过舆论导向、文化辐射、政策激励、制度规范等,注重发挥社会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建设的规范、调节和催化作用,倡导积极、健康、文明、进步的价值观念,既统一思想又尊重差异,既规范行为又服务学生,逐步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共同思想基础和良好道德风尚。应着眼于校园文化的特点,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包容文化的多样性,以主流的价值观引导各种社会思潮,扩大认同,增进共识,努力提高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2、坚持以人为本,弘扬农业高校的实干精神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充分尊重师生员工生的权利和个性,充分考虑其正当利益和合理要求,满足其学习、工作、生活、发展的利益需求,充分体现理解人、尊重人、服务人的人文关怀。一方面根据办学定位、学科特点、办学优势、人才培养目标等,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同时,要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弘扬农业高校实干精神,在尊重学校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农业大学“求是力行”的精神和“厚生丰民”的办学理念要代代传承和弘扬,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3、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以优美环境塑造人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总会潜移默化并实实在在地作用于每一个师生。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河南农大龙子湖新校区以优美的环境和古朴的建筑深受师生喜爱,实现一路一树、一路一灯、一楼一景的层次分明、内涵丰富的风景规划,使学校拥有既健康向上、富于创新和活力,又有鲜明特点和学校个性的良好育人环境,使师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感召力,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生活习惯等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农业高校要建设具有农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就必须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地理环境条件、文化传统和办学目标,对校园文化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精品建设,让校园的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牌匾标识都成为校园精神的体现和育人教化的载体。

4、继承校园文化优良传统,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创新

继承是创新的垫脚石,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对传统的超越。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是要注重继承传统,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资源,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掌握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方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在校园建设中,对于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些古老建筑、古树、古书等都应加以妥善地保护,使历史的足迹得以保留,使时代的脉搏在这里不断跳动。另一方面,没有创新就难以发展,校园文化还要弘扬时代精神,反映新时代风貌、发出新时代声音,结合新时代思想,换发蓬勃生机。河南农业大学有110多年建校历史,多具有辉煌的校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师生一代代执着地充当着农大校园文化的守望者,致力于农大精神的传承和创新,为河南农业大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创建全国一流农业大学,更需要新一代农大人携起手来为构建具有农大特色的校园文化添砖加瓦,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引领,以弘扬“明德自强求是力行”的农大精神为主旨,积极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为建立一流的农大校园文化,为建设全国一流农业大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大学校园文化的伦理内核[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2]史洁.冀伦文.朱先奇.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内在结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3]罗强.校园文化建设和高校精神培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5,(11).

[4]胡伯项.李江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论析[J].教学与研,2017,(4).

作者:王红艳 单位:河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