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1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技术课程属各专业必修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以“广度优先”为原则,对与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作了全景式介绍,能为学习后续相关的计算机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1.1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理论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信息技术概述、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数据媒体及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数据库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实践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力求通过自学和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Internet接入与信息浏览、Windows操作系统、信息交流与、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网页制作与、演示文稿制作、Access数据库和多媒体创作工具等内容,并掌握MicrofoftOffice组件的综合应用能力。

1.2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课时分配

本课程采用课程讲授与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理论素养,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常用软件的应用能力。

1.3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考核要求

理论考试+上机考试相结合,学生参加江苏省一级B考试,一级B考试各部分知识所占比例。

2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传帮带”方法探讨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特点是理论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操作涉及内容多,且本课程又是省级统考课程,在《江苏省高职学生手册》中明确规定:学生必须通过该课程省级统考,否则影响毕业。显然,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着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重等问题。而学生基础知识又参差不齐,学生会因不能及时得到老师的辅导而沮丧,教师也会因分身乏术很难面面俱到地辅导学生而困惑,恨不得像孙悟孙悟空一样分几个替身出来帮忙。其实,如果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传帮带”作用,就会有无数的替身在身边。因而,在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探讨和实践“传帮带”教学方法。

2.1“传帮带”教学方法理论依据

所谓的“传帮带”就是指前辈对晚辈,老手对新手等在工作或(和)学习中对文化知识、技术技能、经验经历等给予亲自传授的通俗说法。“传帮带”既是方式和方法,更是氛围和风气,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技艺教授方式,其形式和效果也一直被人们所认同。“传帮带”方式应用于现代教学中依然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

2.2“传帮带”教学方法具体措施

2.2.1能手发现,分组辅导

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意思缺乏,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接受。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要首先抓住新生第一次上机实验,在第一次新生上机操作时,以学院现有的每6位为1寝室组合一组,根据现有班级人数,每班分4~7组,每组选择1~2个专业能手。教师有意思的发现该组计算机操作基础好的作为专业能手。专业能手的选择很关键,专业能手不但要起带头羊的作用,而且要灵活、肯做、愿钻,需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上机操作时,教师主要起主导作用,将每次重点内容讲授和演示一遍,每组两名专业能手在完成自己学习任务后,充当“师父”的角色,重点辅导该组不会或不熟练者,若课堂实验不够,相互约好课余时间,直到每个同学都掌握该节课的操作内容。开展以“班级+小组(寝室)+个人”形式分组的师徒“传帮带”活动,作为教师正常教学基础上切实可行的教学补充形式。

2.2.2师徒职责,明确到位

师父职责:(1)师父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对本组同学(徒弟)负有监护义务,在保证自身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必须保证教会徒弟。同时对徒弟进行示范操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徒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师父除规范地传授实际操作技能,还要作风扎实,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并且热心主动,负责指导和解答学习中的有关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中存在的错误,确保徒弟每次实验都能掌握操作技能。(3)师父从思想上关心、爱护和帮助徒弟,培养徒弟具备做不好不罢休的精神。发现徒弟思想或行为有异常情况,要积极帮教、说服,并及时向老师反映。(4)师徒“传帮带”期间,师父要与徒弟共同学习,并鼓励、支持徒弟的创新意识。徒弟职责:(1)遵守学习纪律,不无故迟到、早退。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与作业操作规程。(2)尊重师父,虚心学习,圆满完成师父另外安排的上机操作任务。(3)态度端正,加强实践能力锻炼,在师父指导下,尽快掌握操作技能,不断提高独立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4)严守师徒结对规则,听从师父指导,上机实验不做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严禁敷衍了事、上机玩手机等现象。

3实践信息技术课程“传帮带”方法策略

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传帮带”方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传帮带”方法是既要调动每组师傅的积极性又要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要使“传帮带”方法作为教学有效必要的补充,教师还需要实施相关有效策略。

3.1导学软件的桥梁策略

学习需要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师徒“传帮带”方法实际运行情况下。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实验教材配备了导学软件,导学软件以动画形式录制了许多实验的操作步骤,导学软件的动感和可操控性,能明显降低实际操作入门的门槛。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已有的导学软件学习新知识,从而通过“导学软件在师徒“传帮带”方法中架起桥梁。在实际操作前,师傅根据教师预先布置的实验任务,有针对性播放导学软件,然后指导徒弟并让其动手操作,在徒弟实验内容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再耐心辅导,直到完全学会操作任务。导学软件会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所膨胀,有了导学软件作为桥梁,引导师徒“传帮带”活动的开始也会更加自然和习惯,导学软件能激发学生参与师徒“传帮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3.2测试评分软件的兴趣策略

心理学研究认为:在学习动力系统中,兴趣、动机、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学生内在的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要依靠外部的作用而起作用。课题组教师深入研讨共同研发大学信息技术课程上机测试评分软件,如下图1所示。借助测试评分软件作为一种兴趣激发手段。该软件安装和使用方便,近20套题库中涵盖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所有内容。在限定时间内,学生每做完一套题,软件自动评分。并且,该软件还提供答案,学生可以点击“显示答案”按钮显示相关答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情感中体验师徒“传帮带”学习的成就感。教师还可借助上机测试评分软件采用抽查的方法,检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和改进。还可通过组内轮动,组间传动等激励措施,优者奖励学分等办法以进一步推动师徒“传帮带”活动有序进行。

3.3考前急训的合作学习策略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模式增进合作,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获取新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团结合作,在合作中感到获取新知的乐趣。课程组教师营造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省级统考之前合作急训氛围。急训前课程组教师共同商讨急训方案,精心备课,设计急训中师徒“传帮带”学习流程。在分组进行师徒“传帮带”活动合作学习当中,教师在放手让学生辅导的同时,设计与学生前期知识相联系、富有实践性、有教学意义的合作学习课题。急训期间,学院中心机房每天免费开放两小时,学生运用大学信息技术课程上机测试评分软件自主开展师徒“传帮带”合作学习活动,练习等级考试课题内容。考前急训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还要积极倡导、鼓励学生想到教材之外,学到教材之外,练到教材之外,真正让学生在师徒“传帮带”合作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收获信心。

4结束语

通过研究和实践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师徒“传帮带”方法,该课程学习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有效地实现了“抓差补缺”,大大提高了省级统考通过率和优秀率,近5年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省考成绩统计分析。显然,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师徒“传帮带”方法能成为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利的补充手段,值得推广。

作者:龚花兰 单位:沙洲职业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