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浅议(10篇)

小学语文教学浅议(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思想渗透研究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的必要性

(一)当前德育教育的思想未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

近几年,我国教育界虽已认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也适当在课程中增加一定的德育教育思想,但从整体上来说,由于所渗透的德育教育元素不够系统,实践性相对较差,导致德育教育的开展并不理想,不仅没有真正挖掘出德育教育的精神内涵,甚至对德育教育有所忽视,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解一些社会行为的道德判定,虽然能够对学生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教育效果不理想,最终导致语文教学无法充分发挥出德育教育思想的重要作用,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德育思想是深化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

现阶段,我国教育部门已经对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思想的渗透提出了新的规划,主要将所渗透的德育思想限制在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的“热爱学习、热爱集体、热爱教育及孝敬父母”等几个方面,这些德育精神思想的转变降低了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难度,有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各项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特别是从更深层次上探索,由于小学语文教学在某些内容上不属于教育部规定的强制性教学范畴,但是能够极大地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是强化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首要选择,也是我国整个小学语文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

(三)德育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小学阶段设置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让学生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感受到祖国、人民和家庭的爱,进而产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等积极向上的思想,为社会未来建设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基础。依据这些相关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在这方面制定的相关教育目标,有针对性、层次性地加强德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逐渐将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成为实施德育教育思想的重要阵地,为社会高素质人才培养做出相应的贡献。

二、德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根据教学内容科学选择德育思想渗透方式

有针对性地选择德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是取得良好德育教育效果的关键。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受到语文教育自身性质的影响必然会涉及一定的德育教育主题,但是,如果缺乏优异的德育思想渗透方式,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教学效率和效果也必然受到一些影响。而只有选择了正确的思想融合方式,才能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为深入地体会德育思想的内涵,进而强化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相关篇目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课文的主题合理选择德育思想的渗透方式。例如讲解《槐乡的孩子》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以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劳动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热爱劳动的思想品质,引导学生对劳动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在未来的学习中养成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而在讲解《美丽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可以选择在课堂上播放视频或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富饶,进而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我不能失信》一文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则可以要求学生对同桌许下一个承诺,并要求学生在第二天上学后完成,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切身感受到诚信的重要性,进而深化自身对于诚信的理解和认知。这样,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德育思想渗透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德育教育的科学性,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思想

朗读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最先接触的阅读学习方式。小学阶段的语文朗读教学不能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机械地将课文内容复述出来,而是在朗读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向教师和其他学生传达作者的真情实感,从而真正将作者的思想转变为学生的思想,将作者的德育教育理念转变为学生自身的德育思想观念,巧妙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例如,在组织学生朗读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选读课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在熟悉课文后分角色朗读整首小诗,让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感受到字典中每一个符号成员的重要性,逐步在学习中养成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的品质,甚至初步形成集体主义思想,为学生未来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向学生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能够使其在感受文章之美的同时,激发自身各方面的德育情感,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

写作教学同样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帮助学生养成把生活中的美好记录下来的习惯。这样,学生在发现人性美的过程中,自然会受到社会上好人好事的影响,逐步起到德育教育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学生所记录的各项素材,让学生真正领悟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在讲解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给予是快乐的”为主题,描写自己在生活中见过或亲身体验过的给予之乐,在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分享和给予是一种良好的精神品质,并养成分享的生活习惯,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及综合素质的养成创造条件。

三、总结

学无定法,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更没有固定的规律可遵循。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既不能在教学实践中向学生强制性地灌输德育教育理念,也不能淡化情感宣泄,而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科学选择德育思想的渗透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在教育中融入新的思想元素,真正实现德育教学思想与语文教学实践的完美契合,为将学生逐步培养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德才兼备的新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胡虹 单位:重庆市綦江区北渡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分析

一、语言教学的规范性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务,尤其是处于小学生的启蒙阶段。他们认为老师一切都是对的,所以他们潜意识中去模仿自己的老师。我们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职位,它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教师为人师表,教师口语的示范展现老师的职业素养。所以教师的语言必须要具有规范性,尤其是对小学的语言学习更加重要,因为小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阶段,对后期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学生处于启蒙教育阶段,他们认为教师是智慧的化身。他们的模仿能力极强,所以他们会去模仿自己的老师。因此,教师在语言教学方面一定要注意规范性,从发音到词汇各个方面都要符合规范。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最后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语言教学科学性

教育教学本身就是科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就是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因此,语文教学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掌握词语的准确含义,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同时能够准确地给学生传授知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然后抓住重点,让学生领悟真正的精华。不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在有限的课时里获得更多知识。

三、语言教学可接受性

小学语文教学与其他阶段的语文教学存在一定差别,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启蒙教育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注意其形式与氛围,在口语教学方面一定要贴近儿童的生活,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要让儿童得到很好的理解与掌握,并且他们乐于接受采取的这种教学方式。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课堂越活泼,学生学习兴趣越高,获取知识与掌握知识的情况也越好。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方面一定要采取儿童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比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教学口语要注意词语的通俗易懂、语法的浅显简易、表达的生动有趣等。

四、总结

语文学科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我们要在学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纠正他们的错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以上只是本人的观点,希望各位同行给出一定的指导意见。

作者:李明 单位:重庆市开县长沙镇一心中心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教师应用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基础,因为只有拥有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才能够积极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平等,能够多听取学生所反映的问题,使自己的角色发生转变,教师变成学生的好朋友,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与学生共同探索。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时问题情境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教师所讲述的内容,问题情境要还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思维可以一直围绕老师所讲述的知识运转。例如,小学教师在教学生进行识字时,教师在课堂上这样讲述:“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的卡片,你们认识这些都是什么动物吗?(动物卡片下会有汉字与拼音标识)现在老师将拼音盖上同学们还能够将他们的名字念出来吗?现在我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些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学生在回答完毕后,教师对其进行总结,带有虫字旁的大多和昆虫和小动物有关。

三、创建学习小组,应用合作探究

学生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可以运用小组讨论,共同探究的方法。例如,教师要学生思考小动物的名字字形上有什么相似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要学生进行讨论。同时要学生运用这些词语再进行造句。要学生在积极讨论、努力探索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要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语文知识学习中,并且也达到了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四、总结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通过问题情境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在探究实践中学习如何运用语文知识,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质量。

作者:王梅芳 单位: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华镇蒿芝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化技巧探析

一、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影响下形成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更为重要,因为其他任何一门课程的开展都要建立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之上。但是,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可使原来单调的课程变得形象丰富,令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如教师在教授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文《看雪》时,首先设置问题“你见过雪吗,雪是什么样的,雪会使大地变成什么样?”;其次让学生们在课上讨论,之后,教师利用幻灯片播放各种各样雪的图片,这时,一张张美丽的图片从眼前掠过,学生的心情很激动,教师再配上一些修饰词,便让学生对雪展开无限遐想。唯美、干净的图片会使学生兴致盎然,神往不已,通过在课堂中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学生的学习会更加轻松愉悦。

二、灵活利用信息技术,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对较为固定,每一篇课文的学习都要从字、词、句、段、篇几个方面展开。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教师带读,但部分教师普通话不标准,错别字甚多,这就容易使学生受到误导,致使学生发音不准,字词基础不扎实,进而影响语文素养的养成。若教师灵活利用信息技术化改进教学方式,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也能增强学习内容的准确性。如在教授小学语文课程《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可下载字词和文章的朗读音频,在授课时播放事先下载好的内容,以语音带读的方式教学生认字,并对课文中涉及的不常见字词如“瑰丽”“富饶”等可多播放几遍。在学习完语言视频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训练,这样不仅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工具是黑板和粉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一边说一边写,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难以突破教学难点。现代信息技术令知识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也层出不穷。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合理应用信息化技巧,改变原来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可灵活地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突破,将生僻的内容变得形象,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可帮助教师答疑解惑。如在教授课文《山城的雾》时,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汹涌的雾在翻卷,就像神话中的‘水漫金山’!”这句话的意境,体会“汹涌”“翻卷”“水漫金山”的感觉时,教师可合理利用信息工具,为学生播放一些具有类似感觉的图片,学生看到图片后便会发挥想象,体会其中韵味;而在学习“只听见雾中赃赃赃声,看不清赃赃赃,看不见赃赃赃,看不见赃赃赃”时,教师又可利用信息工具,把这种朦胧的感觉展示给学生,进而教会学生造句。

四、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化技术作为新兴的教育媒介手段,具有开发性和打破时空限制的特点,它可将不同时代的声音、文字、图片等信息同时跨时空获得,能使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本,变得丰富多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和跨越性优势,合理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小学语文课程的容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如在教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颐和园》时,教师可以适当播放一些其他名胜古迹的图片。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穿插历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颐和园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其他名胜古迹,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总结

现代信息技术的优点很多,但其本身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将这一技术有效地应用到小学语文课程中去发挥其优势,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动性,灵活地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设计。只有结合实际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才能进一步提升。

作者:蓝龙姣 单位:江西省信丰县正平镇新黄小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与思考研究

一、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依据的原则

农村的教学环境比较简陋,教学条件也比较艰苦,所以对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创新性地改革是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必须坚持下去的工作,所以,在创新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三大原则:素质教育改革原则、创新思维改革原则和全面教学改革原则。素质教育改革原则指的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高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同时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代表;创新思维改革原则指的是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破传统固定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维,并大力支持学生的创新方法;全面教学改革原则指的是教师要全面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综合利用和安排教学时间,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成果。

二、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比较滞后

目前,教学观念落后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创新改革遇到的最大难题,尽管新的课程改革已经明确提出了创新性改革的方向,而且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思想,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校仍然没有改变“只注重于教学知识,不注重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的教学观念。因为学校追求的是高升学率,而这也是学校评价教学质量最直接的依据。这种片面追求高升学率的畸形教育观念,只是为了考试得高分而学习,压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完全变成了考试机器。

2.教学模式比较陈旧

目前,我国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步伐,而这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降低了学生独立进行思考的能力,也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性发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程中,教师只是在规定的时间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根本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使得学生失去了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课堂气氛非常沉闷无聊。

3.教学目标不够到位

现如今,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只重视“读写”过程,不注重“听说”过程的问题。很多小学教师都觉得“读”和“写”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虽然教学大纲上也明确规定有相应的“听”和“说”的教学内容,但是学校只根据学生的成绩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所以很多教师都把精力放在“读写”过程上,而对于“听说”过程,则只是一点带过。这种形式的教学目标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大大降低了很多小学生的听说水平,导致小学生不敢说话,不愿意说话,阻碍了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4.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在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并不是新课改所要求的新内容,而是与时代产生脱节的内容,根本没有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缺乏了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落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目前,学校以及教师都错误地认为可以通过布置大量的作业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得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变成了解决作业问题的课堂,导致语文教学改革的畸形化。因为学生缺少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靠作业量提高的。

三、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优化措施

1.引进先进的教学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就是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准确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理念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为辅。既然要改变观念,那么就要把“素质教育”的比重加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告别传统的老师主导学生学习的教育理念。除此之外,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自我思考和自我发展,最终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2.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观念改变是创新的根本,那么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变就是前进的动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闷闷无趣的填鸭式教育,已经不受学生的喜爱,更何况这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很是制约“素质教育”施行和发展。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迎接现代的教学模式的基础是让学生产生兴趣,例如创造温馨的教学氛围、采用思考、合作和探究于一体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等等,目的就是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图文并茂的教学模式,降低理解的难度,同时增加了趣味性,最终启发学生的思维,彻底实现“素质教育”。

3.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创新改革的关键所在,也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的专业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更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够适应改革的发展,才能够及时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满足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四、总结

总之,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要进行改革创新,必须要以当地的教育现状为基础,通过加强师资力量和优化生源改变目前的教育现状。只有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立足于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作者:赵海林 单位:井陉县威州镇中心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探究

一、设计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都对新鲜好玩的东西充满好奇而且彼此都不甘示弱。教师可以在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引导,运用学生对新事物的新奇,让他们在上课开始的时候就被深深地吸引,集中注意力,主动地参与课堂研究,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种子的力量》这篇课文时,我用多媒体让学生看到石头下一颗种子成长的过程。之后,我们一起探讨:为什么种子能够在岩石下发芽成长?通过精彩、有趣的视屏课程,学生都对学习有了浓烈的探索兴趣。学生主动学习,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部分。在这新奇有趣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烈,对未知的课文充满了好奇,促进了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究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中的乐趣,进而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利用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学习最初的能源。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弄懂他们的想法,用丰富多变的教育模式来激起孩子们对学习的喜爱。例如,可以通过讲演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策划疑团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学生充满热情,主动学习。像《日月潭》这篇优秀的文章,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先和学生讲一讲和日月潭有关的传说,之后启迪大家:“同学们想看一看美丽动人的日月潭吗?”在此之前,大家想了解日月潭的什么呢?这样的话,大家就会抢着提问了:“我想知道它为什么有这个名字?”“我想知道它哪里最动人?”“我想知道它都有哪些地方最美丽?”在这样的交流中,许多困惑都可以得到解答。这也正好证明了,激起学生的兴趣,找到交流的入口,就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找到困难点、提出困惑、解决难点。在这之外还有许多的教育模式,那些可以引起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都可以用到日常教学中。教师在以后上课时,要探索、创造、发明更多的教育方式,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三、利用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新课改的潮流中,小组合作是被大家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教育方法,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增加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引发大家学习的主动性,可以获得很好的成果。所以,我们上语文课时,可以使用小组合作,学生自己相互交流、探究、探讨、协作,让学生在互助中获得快乐,学到知识,增进同学感情,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春天的手》这篇文章后,教师让大家分组探讨:春天的手到底去过哪些地方呢?谈谈你脑海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在讨论完后可以用手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春天,并交换欣赏相互打分,选出最好看的一个。还可以各个组之间进行比较,选出画得最好的小组。小组合作不仅可以组员之间进行评比,各个组之间也可以进行比赛,这样对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有所帮助,给予学生展现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进步。

四、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当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模式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使用科学技术,使课本中的文字变化成图像、声音、影片,这些好玩好看的东西引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比如,在学习陌生字时,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将陌生字变为多彩的形式,并加上注释图片。像“山”字,教师可以用一些形似“山”字的图形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还有就是在学习一些寓言故事的时候,教师事先在互联网上搜集一些相关的影像资料放给学生欣赏,让大家在看视屏的同时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

五、总结

总而言之,对学习产生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就好比催化剂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也是学习语文的必要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必须让他们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参加课堂活动,调动课堂气氛,这样才是一节合格的课。教师可以依据上课的目标使用不一样的上课模式,用具有启迪效果的话语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以此获得满意的成果。

作者:刘志先 单位:黑龙江省五常市沙河子镇中心学校

第七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高

一、教学有效性概述

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学投入、教学体验和教学结果三方面的内在制约性与关联性。其中教学投入是指教学的时间,这包括课堂教学时间以及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时间。教学体验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以及课堂氛围的感受,这是一种深层的心理活动变化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效果检测当中,这个因素容易被忽略。教学结果在表层来看是对教学成绩的评定,然而在学生思维方法的提高方面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二、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在传统教学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但是对师生关系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西方国家,这在当下的语文教学环境里依旧是一大弊病,这也成为影响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因素;其次是在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方面,由于一味追求成绩的提升,老师、家长只关注卷面成绩,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也为语文教学有效性工作的进行造成阻碍;最后是教师本身的能力不足,不管是在教学技能方面还是在自身素质方面,不能起到很好的言传身教的作用。

三、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方面,首先应该提高学生的教学体验,从学习氛围入手,打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在教学方法上应该重视因材施教的潜在影响力,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缺点,依据实际情况给予学习培养策略。最后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语文作为人文类学科,除了在知识传授上的意义,它更多的是在塑造学生人格素质与各种意识观念方面的作用,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目的的设计上应该注重“快乐学习”,积极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优良习惯。

四、总结

小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上处于两极化的状态,一方面是极大的可塑性,另一方面是其学习方式与对知识的消化能力不及高年级学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方面的研究上应注重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兴趣与个体特征方面入手,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有效性。

作者:张福新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黑里河总校万向小学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

一、开展主题活动

课外活动需要开展一项主题活动内容,对提高课外活动效果更加有用。教师需要在开展课外活动之前结合大纲要求,设置相关的主题活动,使得学生可以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另外,通过课外活动,也使得学生增加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例如,每年到母亲节、父亲节,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感恩活动,感恩母亲、父亲,邀请学生的家长也参与教学活动当中,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与母亲、父亲之间的交流,使得学生和家长之间和谐相处。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内在修养,同时也会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开展竞赛活动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不断的推行,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逐渐被摒弃。但是,并不是说完全删除掉,因为考试还是可以检验一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有些学生可能会对考试没有免疫力,严重的话就会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反感。通过教师开展很多的竞赛活动,不断促使学生认清自身的地位。然后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逐渐开展良性的、友好的竞赛活动。由于小学生年龄的限制,与其他人员之间很容易产生矛盾,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处理与解决。所以,教师开展竞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增加课外写实

小学生普遍都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从而影响小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了迎合小学生特殊的性格特点,教师需要更多地探究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学生自主探索语文教学内容,积极参与其中。在课外活动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引入课外写生内容,带学生走入大自然当中,感受环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通过课外写生,不但锻炼了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内在素养。

四、加强课外阅读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可以从很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尤其是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及求知欲,通过定期对课外阅读量的掌握,使得学生习惯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加强了对课外阅读的能力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保障课外阅读的效果,使得教学内容与阅读内容相符合。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避免小学语文教学与小学生的性格产生冲突的可能性。但是,开展课外活动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需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任务的顺利完成,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寻找小学语文教学最佳的教学手段。

作者:曾德才 单位:湖北房县大木厂镇八里小学

第九篇: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一、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结晶,并且是由中华文明汇聚和演化而成的,一种反映中国民族风貌和特质的文化;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是对中华民族历史上观念的形成和各种思想文化的总体的表征;它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儿女以及其祖先所创造出的,并且是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的文化,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具有历史悠久、鲜明的民族特色、优良传统以及内涵博大精深等特点。启蒙教育是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教育非常重视的,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就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在小学阶段教育中渗透进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并学会继承传统文化,对我国现阶段的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等的养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会让语文教育被小学生更容易接受,也会使语文教育变得更加的活泼和生动,从而促使“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产生,让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熏陶。同时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还能够将科学文化素质进行提高,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被正确的引导和养成。

二、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方式

1.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的载体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的民族,素来都有着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的美称,而且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这些中华儿女去继承和发展。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影响,西方文化越来越多的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中,在无形之中就产生一定的影响,致使学生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失去兴趣。所以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在小学启蒙教育中,可以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的载体。例如,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阅读《甲骨文的发现》,让学生们知道汉字是从甲骨文开始的,让学生多对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的变化进行了解,使学生感受到汉字学习的趣味,从而使学生在学会汉字的同时,又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汉字的起源知识学到了,一举两得。

2.将小学语文的阅读教育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教育学习的方式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课本上都有许多的古诗词,在这些古诗词中不仅语言精练、意境优美、思想深远、内容丰富,而且还将中国当时的文化、政治以及军事等各方面真实的反映了出来。在小学中的古诗词大多都短小精湛,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还很容易记忆和背诵。另外,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课本上,也有古诗词的学习和背诵,虽然这些古诗词的篇幅很长,但是都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形式。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要只对教学课本上的知识重视,也要多注意小学语文的阅读教育,不但要使学生对诗词的内容进行了解,还要让学生有自己丰富的想象,使学生能够对诗词有深刻的领悟,这也是使学生通过古诗词了解古代的社会风气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表达最好的方式。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加一些中国历史、寓言及传说故事等传统文化教育

历史、寓言以及传说故事等往往是家喻户晓的,而且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以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效率,总是高于枯燥的教学方式。而且历史故事一般具有很深的历史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节日、习俗、礼节、政治背景以及经济背景等都能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还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做人的道理;而寓言和传说故事一般能够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并且内容简洁,寓意幽默诙谐,能够使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得到激发。通过这些内容的增加,还能使学生对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分析和探究,我们知道,虽然现代社会的课程改革教育提倡的是素质教学,但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为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还是有很多的思维理念和方式是我们现在值得学习的,并且只有对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进行加强,才能够保证传统文化传承得到进一步推进。

作者:张海霞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教育教学培训研究中心

第十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性激发研究

1小陀螺不转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现状

由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双重压力,小学生不仅要在课内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等文化学科,还要在课外参加美术、舞蹈、器乐等艺术培训活动,身心俱疲,尤其是心理压力也比较大,反而会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尤其是小学生年龄尚小,有着爱玩的天性,所以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要教师不断催促,才能像小陀螺一样转几圈,等到教师停了下来,“小陀螺”也会慢慢停下来。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耳提面命,要求学生学习、读书、写作,才能使学生被迫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2陀螺怎么转———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激发

小学语文教学中,仅靠教师的要求与强制学习,是难以提高教学效率的,只有激发学生自身的主体性,使其自觉、自愿、自主地参与学习,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

2.1找出“陀螺”旋转的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陀螺旋转是有一定规律的。据相关研究,旋转的陀螺不倒是离心力抗衡重力矩运动,不论陀螺是左旋还是右旋,只要进动与自转的角速度差的平方,大于陀螺的重力就能维持力平衡运动不倒。由此可见,要使学生主体性得以激发,主动学习,就需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制定一些教学对策。比如小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强,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留下悬念,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探究,获得认识。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文时,教师利用学生爱听故事、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讲述完草船借箭的故事之后,又讲了“空城计”“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七擒孟获”等几个故事,大大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学生强烈要求教师再讲一个故事的时候,教师说道,“同学们,这样有趣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比比皆是,课下有时间大家可以找来这本书读一读,相信会有很多收获。”那节课之后,班里刮起了“三国风”,很多学生会在课外津津有味地阅读这本书。

2.2给学生一个“转起来”的动力:

陀螺转起来需要一定的外力,如果缺乏这个外力,陀螺无法旋转太久。同样的道理,激发学生主体性,也需要给学生一个“转起来”的动力,让学生长久保持“旋转”的状态。

2.2.1给予学生鼓励与肯定。

人人都渴望被鼓励与被肯定,小学生也不例外,甚至会比成年人更需要鼓励与肯定。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鼓励的话语和肯定的眼神,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认可和关注,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背诵过程中,一名学困生最先背熟,教师点名要他背诵。在其背诵完毕之后,教师带领全班同学鼓掌,并鼓励他道,“非常棒,全班第一名!你的记忆力让老师叹为观止,老师送你‘背诗小王子’的称号吧!”该名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后来,他不仅背诗很努力,在其他内容的学习中也非常认真,赢得了更多的赞赏。

2.2.2创新教学形式与内容。

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因此一个新颖的、吸引人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十分重要,可以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激情。为此,教师应该创新教学形式与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感觉到新奇、有趣、好玩,就会主动去参与、去探究。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将课文用自己的笔“画”出来。听到要画“课文”,学生非常感兴趣,一边认真地看课文,一边拿着笔画了起来。他们画了瓜架、瓜藤、芍药、凤仙、母鸡与小鸡、小河里的鸭子、吃晚饭的村民、归巢的鸟儿……很快,课文的内容便被学生记在了心里,画在了纸上。

2.2.3让学生形成“转起来”的习惯。

陀螺在刚开始旋转时会比较困难,而一旦转了起来,只需要根据其惯性进行外力辅助便可以。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也需要形成一定的习惯,才能习惯成自然,顺畅地自主学习。为此,教师应该悉心培养学生各种语文学习的好习惯,比如认真记听课笔记的习惯、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写字规范整洁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及时检查作业的习惯、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勇于质疑问难的习惯……只有不断地培养学生这些习惯,才能真正地使学生变学习为一种顺其自然的事情,自然会更为主动。

3结语

陀螺转起来需要各种层面的因素,不仅包括陀螺,也包括转陀螺的人,还包括外力因素。激发学生主体性也是一样,不仅需要学生的参与,也需要教师正确方法的运用,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家长的督促、学习环境等很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希望我们不懈探索,真正地改变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主体性的完善,真正使其通过学习形成良好的习惯与能力,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

作者:刘桂玲 单位: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杨集乡唐梁丁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