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实践探究

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实践探究

摘要:会计信息化将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有效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同时也为会计管理决策能力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会计信息化是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为了提高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水平,高职院校应当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来支持会计信息化教学。本文阐述了“互联网+”环境对会计行业的影响,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在“互联网+”背景下促进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探究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广泛应用,各行各业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会计行业亦是如此,这就导致会计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有了新的变化。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场所,也应当顺应时展,改革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方式,提高会计信息化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一、“互联网+”环境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互联网+”环境对会计行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首先,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满足了不同类型客户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部门以及与企业有财务关系的各个主体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各不相同,这就给会计部门造成了一定的工作困难,而会计信息化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财务管理人员利用智能信息化的方式,按照用户需求从企业财务信息库中筛选出符合用户要求的财务信息,大大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其次,互联网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当前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已经从以往的核算为主转变为现在的管理为主。会计管理工作主要面对企业内部进行,而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使得会计工作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会计工作人员可以随时为用户提供需要的会计信息。另外,“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会计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相应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后将分析结果与企业整体的运营情况相结合,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可以有效增强决策的正确性,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符

长期以来,会计的培养目标都是使会计人员具备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操作能力,会计学习的课程内容也大多是财务会计方面的。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以往的会计人员培养目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会计市场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当前,企业要求会计工作人员不仅应当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当使用先进的信息化工具来完成报表制作、财务数据分析等工作,同时还应当具备向领导者提供财务决策支持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不合理

当前,会计专业的科目主要包括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高职计算机基础、用友软件、涉外会计实务等。虽然课程种类比较丰富,但是由于社会对会计人才要求的提高,会计人员还需要具备财务决策支持能力,而当前会计专业的教材内容对这一方面涉及较少。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完善速度明显跟不上时展,课程内容有待改进。除此之外,大数据技术在会计行业的应用程度不断提高,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中与大数据相关的内容较少,完全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

(三)教学方式落后

当前,高职院校在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大多仍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比较少,而且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虽然当前很多高职教师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也应用了一些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但是其本质仍旧是向学生灌输一些书本内容,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少,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另外,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很低,也就难以激发其在学习时的积极主动性,而且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接受效果不好,长此以往下去,会打击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学习的信心,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使其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四)实践学习机会较少

优秀的会计人才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当具备高水平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高职院校在会计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许多会计专业学生虽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操作时却能力不足,频频出错。另外,会计专业的工作性质,导致大部分企业更愿意聘用具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学习机会较少,这也是导致其实践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互联网+”背景下促进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方法

(一)设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想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应当设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然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课程内容设计,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培养出满足会计市场需求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时,除了要加强对其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还应当加强对其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方面的培养,这样才能满足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要求。

(二)调整课程内容,适应当前需求

为了满足当前会计市场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要求,会计专业除了要学习会计基础、成本会计、涉外会计实务等基础的专业课程外,还应当增加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相关的一些课程内容,使得课程内容能够跟上时展。另外,对于一些知识信息更新比较快的行业,教师除了要讲授课本内容外,还应当及时收集相关资料,对教材内容进行人为拓展,保证其能够跟上会计行业发展速度。当然,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会计行业的发展状态,清楚会计行业对会计人才的技术能力要求。

(三)改善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改善会计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有效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改善以往的教学方式。高职院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建立会计信息化教学平台,平台与学校的教学资源库相连,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在教学资源库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还可以在平台上与其他学生以及授课教师进行信息互动,针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学习。另外,教学平台可以打破时间和地点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因此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增加学生的实践学习机会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增强其对会计信息化的理解,高职院校应当采取措施,增加学生的实践学习机会,这样使其在日后参加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快速的适应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可以以互联网为依托,建立会计信息化交流平台,然后低价甚至免费为一些缺乏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小企业提供会计信息服务。让这些公司提供相关的财务数据,然后让会计专业的学生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当然,整个过程需要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并且学生工作完成后,教师需要对其提供的财务报表以及财务分析报告等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审核不仅能够让教师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是对合作企业负责的一种表现。另外,学校还可以寻找相关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去进行会计信息化实践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学习机会,还能让学生提前对会计工作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并且让其在此过程中了解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各方面要求,学生还可以据此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为其以后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会计行业也是如此。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时,应当根据当前会计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来设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然后通过调整课程内容、改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实践学习机会等方式来促进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另外,高职院校应当积极运用互联网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来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以此来达到增强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姝.“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财会信息化教学探究[J].纳税,2018(23).

[2]杨梅,张广旭.“互联网+”引发的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改革研究[J].中国市场,2018(11).

[3]陆培中,朱静毅.“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课堂教学信息化实践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2).

[4]刘震威.“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3)

作者:叶林良 单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