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探索(4篇)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探索(4篇)

第一篇: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探索

摘要

根据过程性评价理念,将过程性评价手段运用于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通过对评价方式、标准及关键点的设计应用,学生的技能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协作精神等综合职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

过程性评价;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

1引言

过程性评价是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建构学习者学习活动价值的过程[1]。它强调学习者作为适当的主体参与,并且促进学习者不断发展。通过完整地评价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合理地肯定其阶段性成果,增进其对亲历的学习过程的认识,获得成就感和学习信心,更有效地促进其全面发展。这种评价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师认可,并积极运用于学生学业评价中。而过程性评价理念又与高职院校生源现状及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更加强调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但高职院校也普遍存在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表现为学习主动性差、自律性不强、缺乏自信、遇事逃避等问题。以往运用的“阶段性评价+结果性评价”模式,对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所起的积极作用不够。利用过程性评价的监督、导向和激励作用,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强化学习效果,促使其全面发展,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实践也不断证明,基于工作过程的、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运用过程性评价对教学效果的优化增强尤为明显。笔者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对运用过程性评价增强教学效果进行了有益尝试。

2基于过程性评价的教学设计

评价方式的设定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激励性和全面性。从课程性质考虑,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评价内容设定为出勤情况、课堂参与、课后作业、小组活动、实际操作等几部分。出勤情况间接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将出勤情况列入考查范围,是让学生遵守最基本的规矩,尊重课堂,加强自律意识。课堂参与是考查学生课程学习投入精力以及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情况,能够直接展示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自我表达、推介能力,从而提升个人自豪感和学习自信心。课后作业包括实验报告、探究性题目、资料查阅等,考查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情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习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颇有成效。小组活动是为了提升学生协作精神。通过6~7人的编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协作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在考评上实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组别计分,然后计入个人考评分中。实际操作是对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的检验。学期中可多次对分环节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测评,作为局部性的实操成绩;期末对整个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任务进行综合测评,全面考查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在评价主体的设定上,为了突显学生的主体参与身份,设定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形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合理确定过程性评价的标准和内容,评价标准要可测、可量化,能评价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会计电算化课程由于实践性强的特点,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测评赋分上实际操作所占比重较大。在百分制下,具体为出勤情况10%、课堂参与20%、课后作业12%、小组活动8%、实际操作50%。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评价关键点会计电算化教学注重平时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教学任务时,先化整为零,使各工作任务环环相扣,最后再进行整合。要发挥导学作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从教学设计、组织、管理和实施等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自我实现需要,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以及与教师、同学的交互学习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现实表现进行即时、动态监控。

1)对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评价。

会计电算化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知识点的循序渐进为原则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均进行评价。典型工作任务具有对前后知识点贯通性强的特点。这使学生在具体任务驱动下,既能较好地掌握本工作任务中的知识点,又能温习巩固前面所学知识。以典型工作任务“总账—基本科目期初数据录入”为例,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以“讲解—演示”模式重点对期初的三种数据类型(末级科目、非末级科目和辅助科目)的数据录入进行讲授,之后要求学生在自己前期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按要求逐一录入期初余额数据,随后多个问题出现。此时归纳问题,使用“代表性问题板”。“代表性问题板”重点记录典型工作任务中具有代表性并高频度出现的问题。问题由学生提出,教师归纳整理后组织学生讨论,在学生反馈讨论结果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正确解决办法给予学生或肯定或激励和建议的评价。每个“代表性问题板”整理完毕后上传至班级“学习交流平台”,供学生课后查阅学习。

2)注重对学生工作任务中难点、易错点课后体悟的观测。

根据教学实际,对工作任务中的难点、易错点等有针对性地布置实验报告、探究性题目、资料查阅等形式的课后作业,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多种途径在面对问题时能梳理思路——分析判断——论证解决,得出结论性成果并加以内化,使之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满足,并逐步将探究性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实验报告要求学生以纸质形式提交。通过批阅实验报告,能够直观感受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是否全面准确。实验报告全批全改,逐个书写评语,对发现学生存在的思想上和知识点上的问题,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平民化或网络化语言加以指正、激励和引导。探究性题目和资料查阅的完成情况检查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其问题的提出大部分基于学院会计实训平台中会计电算化多媒体课件、教学动画、授课录像以及近期制作的微课的提供,学生通过移动设备(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和校园免费Wi-Fi,可在线点击观看学习以及相关内容的检索查询,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通过班级QQ群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作业检查的内容包括班级学生对相关媒体文件的点击量和提交的电子或纸质文本。评价时要着重看学生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学产生的结论性成果,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分值奖励。

3)注重对沟通能力及协作精神的考查。

将班级学生按实际工作岗位设定人数划分为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单元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概念。在平时学习中,组长(按期轮换)作为标杆和纽带,带领组员共同进步,同时协助教师随时了解本组人员的学习推进情况。在完成综合实践任务环节,在单人单程综合模拟中,注重全组的整体推进程度,组员要相互沟通协助,共同推进本组工作任务进程;在小组分角色综合模拟中,注重完成任务的完整性和时限,组员根据岗位分工及权限,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整个账务处理过程。考查点放在小组组员的团结协作表现、全组完成任务的整体推进程度以及小组的进步情况等。

4)重视学生实操技能的测评。

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实操技能是其未来就业的基本能力,必须扎实掌握,实操技能测评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实操技能测评包括典型工作任务测评和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任务测评两部分。在的测评典型工作任务中,包括设错纠错、财会专业知识运用和逆返操作等内容。设错纠错实践能使学生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探索,找出错误发生的原因并加以纠错,增强解决操作故障的能力。财会专业知识运用实践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融入会计电算化操作中,强化专业知识水平。如在填制凭证时,只提供经济业务内容,不提供编制的会计分录,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填列。逆返操作的熟练程度是学生实操技能掌握程度的重要标志。正确进行逆返操作练习,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操作水平。如在结账后发现有差错,学生使用反结账、恢复记账前状态、取消审核、取消出纳签字等,使用逆返操作方法修改差错。典型工作任务测评赋分是通过其账套备份数据上传至教师机后验证正误赋分。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任务测评是对学生整个工作过程操作技能的检测,能充分了解其对各操作流程的掌握程度。该测评通过学院会计信息化教考平台进行,抽取两套试题分两次进行测试,最后将其平均分计入总成绩。

3过程性评价对教学的推升效果

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性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根据课程性质设计有针对性的评价内容,为每位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和参与机会,帮助其自主探索、协作交流、共同进步,深层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技能水平、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协作精神等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实现对课程的动态教学和管理基于过程性评价的教学过程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关注及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有利于调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积极因素。这样能及时有效地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对教学进度和深度进行动态调整[2],教学效果比之过去有明显增强。促进信息化手段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过程性评价手段的运用,一方面促使教师在授课中尽可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促进教学的延展性。如讲授中使用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根据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微课资源等。另一方面,学生要完成作业也会利用以上资源或更多。由于当代学生是伴随着信息技术普及成长起来的一代,对声、像、文等观感强烈,信息化手段和资源的使用能较好地发挥其优势,激发其兴趣潜能,增强学习效果。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过程性评价的实施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手段等。针对不同差异的学生,教师要能在教学设计、角色定位、进程把控、评价实施等方面不断反思和调整,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全面、准确、合理的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即时评价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过程性评价的实施能引领教师优化教学策略、促进同行间的交流合作、提升教学能力、生成教学智慧。

4结语

过程性评价体现了对学生的价值关怀,评价结果不是目的,实施评价过程中的多种能力培养才是目的之所在。所以,教师在实施过程性评价中,要切实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学习效果。同时,该评价方式也存在缺陷:一是由于是全面性评价,这使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一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会半途而废;二是评价主体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评价结果会有主观分数的存在,影响评价结果。

作者:欧丽敏 单位: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曙光.过程性评价的哲学诠释[J].齐鲁学刊,2012(4).

[2]高莉.基础会计课程螺旋式教学过程的设计探究:以会计要素为例[J].职业时空,2013(10).

第二篇: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建设改革探析

摘要: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很重要的一环,本文从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实训基地建设出现困局的原因,提出了改革方案。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建设;高职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门专业技巧与实践经验并重的专业,学生在进行会计理论学习之后,为提高职业能力应进入实训基地进行实训。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正在积极探索适合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而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革迫在眉睫。

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高速发展,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发展最为突出,但由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习内容的特殊性,实训基地面临着与其他经管类专业不同的困难和挑战,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有如下几个特点: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来源途径单一,建设成本高,利用率低。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和本校自筹资金,很少有与企业合作建设的实训基地。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中,企业起引领作用,这就存在很大的差距。高职院校主要依靠自身建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基地进行仿真模拟实训。由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需要会计知识和现代办公人员的培养,并且由于会计人才需求旺盛,生源也较多,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实训基地规模也要加大,电脑硬件和相关财务软件动辄几十万,累计建设资金基本上百万,再加上人员场地,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成本相对其他经管类专业居高不下。由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实践教学只能安排在会计理论学习之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只能安排在大二或者大三,造成校内实训基地只能一个年级使用。并且实训基地企业很少参加,造成寒暑假期间实训基地空置,资源浪费,利用率低。

2、校外实训基地过于分散,企业参与度低

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老师较少到校外进行实训,除了会计师事务所等特殊企业,一般工商业企业会计部门人员较少,能容纳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习学生很少,不能像其他经管类专业如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一样集中实训,造成校外实训基地过于分散。会计电算化专业由于其专业特殊性,企业不愿意将自己的财务信息与实习学生共享,造成实训基地建设中企业参与度不高,即便接纳学生实训,也会让实习学生少接触或者根本不接触账务,导致实习效果不理想。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参与会计实践较少,实践经验有限,有些高校教师从学校毕业到学校授课,没有企业实践经验,即使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也难以练习实际与企业对接实训项目,形成越实习企业的实习参与度越低,逐渐走进实训基地的困境。

二、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出现困境的原因

经过实地调研和缜密分析,上面列举的实训基地建设困境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政府及教育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政府及教育部门一般筹集资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而忽视校外实训基地。虽然有的地方政府就校外实训基地制定相关政策,但仍然有大多数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近年来各地政府热衷于兴建职教园区,整合职教资源,但是对于实训基地建设的整合尚不到位,一个地区可能有数家中高职院校或者本科院校,有的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是特色专业,或者重点建设专业,而有的院校的师资能力不足,这样一来造成实训基地建设的重复建设。

2、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校外实训基地一般是依靠本专业教研室老师依靠私人关系进行寻找和建设,一般是中小企业,而每个中小企业会计实训岗位需求只有一至三人,造成实训基地即散乱又不成规模,而这种依靠私人感情建立起来的实训基地关系不固定,管理上也有很多困难。

3、企业参与热情不高。

企业参与度低的原因一是因为对于财务信息泄露的顾虑,二是没有找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共赢点。由于实习学生的流动性较强,企业担忧财务信息泄露也不无道理。校企合作本身是企业得到免费人力资源,实习学生得到岗位实践经验,达到双赢,但是有的学校一味只把企业作为学生的试验场来免费锻炼学生,企业肯定热情不高,校企合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4、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专业教师一般教学水平与专业知识水平较高,但实践操作能力比较欠缺,企业实际财务工作经验缺失,对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也就力不从心,很难把握企业的真正需求,很容易让实训流于形式。

三、关于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议

通过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现状的了解,以及对出现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作为对实训基地建设改革方向的探索。

1、政府及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校内实训基地扶持力度

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整合同一地区的实训基地,不仅仅兴建职教园区,还应推动校际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减少重复建设,降低使用成本。对校外实训应制定配套政策,吸引企业愿意吸收实习生。

2、学校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议建设多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

例如一家校内实训酒店,不仅仅是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也可以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基地。会计电算化专业适合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使实训基地不过于分散,学校应出面与行业协会等相关机构联系,增加实训基地的选择面。

3、企业参与度不高,应该找准共赢点,达到校企合作,校企共赢的效果。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邀请企业参与,帮助企业进行员工职业能力提升,节约企业培训成本;提供企业财务工作空间,减少企业用地办公费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基本是在企业,会计电算化专业在校外实训基地不仅仅盯着实习学生实践,还应从企业角度考虑,适当降低账务处理实训,降低企业对财务信息泄露的疑虑,提高财务管理、内部管控和第三方监督等实训内容的比重,为企业排忧解难,提高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

4、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实训基地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明确方向,不仅仅教学水平要提高,岗位实践能力也要提高。

针对目前职业院校实训基地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不高的情况,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聘请一线会计人员作兼职教师,通过他们将最新的会计技术带到课堂,建立较稳定的聘用关系,充实师资队伍。

作者:董鑫鑫 单位: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

1、2013年安徽省级会计电算化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3zy106);

2、2014年安徽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14jyxm490)

3、2015年安徽省级财会示范实验实训中心(2015sxzx035)

参考文献:

[1]许笑平,陈代芬,高职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构建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5.2

[2]汪振纲.高职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传记文学选刊,2011.4

第三篇: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做模式

摘要:

针对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本文提出几点建议,主要是从思想上贯穿“教学做”的理念、从教材选取上符合教学做的内容、从教学过程上增加教学做的案例等五个方面,改善传统讲授教学方法。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教学做;思想

随着“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不断推广,大多数课程已经把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只是运用的方式各不相同,层次也不齐。“教学做”提倡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重在实践教学,这种教育模式与职业学院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要求相同,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那么在会计电算化课程如何实施呢?

一、在教学目的上,贯穿“教学做”的思想

“教学做”的思想要求老师和学生都有明确的认识,改变以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主角、学生单纯听讲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引导思想上,要充分结合具体的业务来教学,让学生思考,如果企业需要你去做会计,如何反映你是一个学过会计专业的学生?如果我们企业是刚开始经营的那么如何去建账,单位需要准备哪些器材?这些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很多同学都不能准确回答出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更加明白知识的必要性,也就是要想找出答案,就得自己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程内容,带着疑问去学习。

二、在教材选取上,体现“教学做”的内容

教材作为成功教学的载体,对教学质量的好坏有直接影响。虽然大部分会计电算化教材涉及到学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理论知识,阐述具体操作步骤,方便了学生课上练习和课后复习,但是没有准确体现“教学做”的本质,因此在教材上要选取体现某一具体岗位任务的案例。如在出纳岗位上明确出纳工作的具体内容,在会计电算化下操作的具体步骤,操作的结果又是如何反映的。为此,在选取教材时一定要多加案例,与实践充分结合。

三、在教学配备上,增加实践教学设施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解决实践中的简单问题。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强调实践教学。所以,在硬件配备上,要求为学生提供实训设备,如,实训资料、实训案例、实训的计算机、实训的财务软件,不能单一按讲课式配备一个老师,而是需要多个老师,对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讲解,为加强执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打基础。要达到这种强化实践的教学目的,需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将以往的课程章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内容组合成教学项目,用“任务驱动法”完成教学,教学环节和教学进度等均由实际操作训练项目的需要确定。其次,采用在实训场所讲授理论,边讲授理论边让学生动手操练的方法上课;将教学与工作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案例教学中学习知识。

四、在教学环节上,注重培养学生认知力

成功的教育不仅要有好的老师,还要有学生的配合,师生恰当的配合可以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此,要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要培养学生敢于思考的能力。这需要老师对学生的错误理解给予肯定,因为“错”反映学生知识的缺陷,特别是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操作下去,很难发现程序内部的逻辑关系,前后内容的应用关系,以及各个功能操作后的结果,更不代表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正确”正是在对诸多“错”的辨析中逐步形成的,每一个“错”都是学生进步的足迹。

五、在教学过程上,把“做”作为教与学的中心

“教”的目的更好地做,反过来“做”可以反映“教”的好坏和教的疏漏,为此课程里应该设置更多的“做”。在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中应设置具体的任务,这些任务都是与实际企业吻合的各个岗位,让学生去体验在具体的岗位下如何工作,如何做到自己既能判断经济业务的内容,又能运用会计电算化知识进行数据的处理,特别是在具体的任务下要充分体现教与学的结合。如果遇到无法判断的问题,就可以去听老师的讲解。虽然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但在重视实践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避免把会计电算化课程当作是财务软件培训来讲,理论与操作结合时,两者要平衡兼顾,在实践教学中最好是分几个步骤来完成:首先,讲解基础知识,特别是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关系;其次,进行软件的操作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充分体现软件和手工进行业务处理的差别与联系;然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操作可以进行跟踪讲解。

综上所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要求高职院校改变以往的单向传输式教学为服务学生掌握知识、训练技能的双向合作式学习,而且要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人格塑造,要建立配套体系,同时教学管理部门转换角色变管理为服务,要为教学的实施提供支持。

作者:冯便玲 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童文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15,(4).

[2]程翠萍,牛勇,李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

[3]王吉连.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难的原因与应对策略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4).

第四篇: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优化思考

摘要:

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是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环节,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职业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本文分析了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依托技能大赛优化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会计技能大赛;会计电算化;教学;优化

江西省大学生高职高专会计技能展示活动已经举办了多届,涌现了许多优秀人才,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作为所在院校的参赛指导教师,在对比赛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时发现,我院参赛选手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会计信息化业务处理能力差,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不熟练,特别是对供应链系统业务流程不熟悉,操作应用不到位。竞赛成绩折射出我院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如何将技能大赛与会计专业教学结合,发挥大赛对教学改革的引导作用,优化会计电算化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在课程设置方面,高职院校通常在第二学期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学生已学完基础会计课程,财务会计课程还刚刚开设。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会计电算化安排在一个学期完成教学任务,共90课时,每周6课时。由于课时制约,教师只能依据会计从业资格会计电算化考试的需要来安排教学内容,只是讲授和训练总账、固定资产、工资、应收应付等模块,考虑到学生财务会计课程还没有学完,对供应链模块中的业务流程和会计处理很难理解,所以这部分内容一般只作为一部分拔尖学生选修的内容。这就制约了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弱化了供应链模块的操作技能训练。

2.岗位角色认知欠缺。

高职会计专业的校内实训仍然局限于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内进行模拟操作,学生没有深入到企业电算化实际工作中,不清楚企业的实际业务处理流程到底是什么样的,对于会计电算化实际业务的处理缺乏直观感性认识,更不明白会计部门与采购、销售、仓储等部门的业务信息是如何传递的。直到课程结束,学生也没有弄明白为什么要更换不同的身份进入软件系统进行操作,不明白不同岗位相应的职责是什么,直接导致学生财务业务一体化流程操作混乱。

二、依托大赛优化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策略

1.引技能竞赛项目到日常教学,实施项目化教学模式。

我院会计专业教学团队仔细研究近几年的国赛会计技能大赛信息化样题,把大赛的部分业务分解成项目任务的形式进行课程设计,以企业实际电算化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真实的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构建教学体系,将全部教学内容设计成教学项目。共设计了5个教学项目:项目一为系统管理与基础设置、项目二为日常业务处理、项目三为期末处理、项目四为报表管理、项目五为财务业务一体化。在教学组织中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采用演示、角色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

2.会计技能大赛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会计技能大赛信息化处理环节竞赛题目以流通企业为背景,以用友U872为平台,涉及软件中的5个模块,体现了企业对会计人才的技能要求。我院教学团队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理念,将技能大赛资源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把大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研发了“北京锦绣服装有限公司”的实训案例,包括账套管理、系统初始化、总账初始化及业务处理、会计报表管理、薪资系统的初始化及运用、固定资产初始化及业务处理、应收款初始化及管理、应付款初始化及管理、采购系统初始化及管理业务、库存初始化及日常管理、销售系统初始化及运用、存货系统初始化及运行、财务业务一体化综合业务处理等实训操作内容。

3.分岗操作训练,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分组进行团队合作学习,每个团队由4~5位学生组成。按照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他们分别扮演总经理、财务经理、会计、出纳、销售员、采购员、库管员、人力资源部经理等不同的岗位角色。首先采用财务模块实训资料,学生以系统管理员、会计主管、制单、出纳等身份完成相应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财务会计的基础知识,分析软件操作的角色,帮助学生完成不同角色、不同模块的转换与操作,提升职业能力。笔者所在学院引进了用友U872教考系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教学赛一体化的会计教学平台,教师在平台上引入会计技能大赛信息化项目的知识点,将课堂内容与竞赛内容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竞赛题目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达到熟练运用软件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目的。

三、实践效果

通过近三年的改革,本学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我院组织学生参加江西省高职组会计技能大赛,从2012年开始比赛成绩逐年提高,2014年获得专科组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追踪调查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我院学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学生上岗后经过一个很短的适应期就能够独立开展工作。实践经验表明,会计技能大赛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能够促进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胡晓玲 单位: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孟银平.探究技能大赛引领高职会计教学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6).

[2]王平会.依托技能大赛平台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J].广西轻工业,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