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浅议(5篇)

高校音乐教育浅议(5篇)

第一篇: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音乐教育分析

【摘要】

近年来,教学现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为了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应着力于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特别对音乐艺术之类的专业,要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文章主要论述了高校音乐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有关解决对策,并从高校课程设计、培养目标、选拔与淘汰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希望为高校音乐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音乐

社会需求的人才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应用型人才是社会需要的大多数。[1]当前,应用型大学教育的发展是我国许多地方本科院共同的目标定位。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课程十分重视,制定了指导方案,满足了各地方院校开展的特色化课程改革的需求。但是,仍有许多地方高校的艺术教育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攀升,面临较大就业压力,此外,绝大多数毕业生并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产生这一现象主要在于目前教育的体制、教学脱离实际,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高校应将理论培养作为基础,看重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满足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高校音乐专业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为了贯彻因材施教倡导的教育思想,高中、初中都要求培养艺术生,为大多数音乐爱好者与其他艺术爱好者提供了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针对音乐艺术专业,无论是音乐专业院校,还是各种综合类院校的招生都较为普遍。然而,因为两者具有不同的培养目的,专业性院校主要是培养高精尖音乐专业人才,而综合性大学并未制定清晰的培养目标。又由于音乐教育具有特殊性,专业院校要开展一对一的教学,然而,当前大学中的教师担负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使得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实施一对一的音乐教学。此外,缺乏配套的教学设施与硬件设施,只有少量的教学音像设备与乐器等,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长期下去必然对教学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也使得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

(二)学校缺乏完善的学生选拔和淘汰机制。

因为音乐专业本身具有特殊性,大学的艺术招生在高考之前,通常都是音乐生们报考自己向往学校的音乐专业。近年,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所招收的音乐生们不仅包括希望从事音乐事业与真心热爱音乐专业的学生,同时还有一些由于自身学习成绩差迫不得已的选择音乐的学生,这些学生是为了混大学文凭,因此,没有上进心,当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时,他们就要承受较大的就业压力。

(三)毕业生无法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

社会进步与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对音乐人才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有句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然而,这些人只是少数,大学音乐专业许多学生由于缺乏实践技能而面临失业。此外,大学和师范类学生相比,缺少音乐教育才能,同时又匮乏专业艺术团体需求的音乐专业表演技能,毕业生无法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

二、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一)围绕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改进高校课程设计。

应用型音乐人才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进就业课程设计,所以,地方高校音乐课程设置与音乐教材建设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掌握音乐学科体系特色,有效结合实用性与前瞻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转变原有的培养方式,构建适合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教学形式,凸显地域优势,有效结合专业教学与地域文化,使构建的教学体系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理论联系实践。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分位两种类型: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要区别对待:师范类音乐教育设计的课程应突出师范性,坚持教书育人的基础地位,将音乐审美作为统领,以音乐表现作为载体,构建展现各自的重点又相互联系的课程体系。非师范类音乐专业如电子编乐、舞蹈、表演不能依照原有的音乐教育专业设置课程,要基于教学大纲的基本思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实践锻炼。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培养要转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形式,利用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运用第二课堂与实习基地的锻炼,不断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使所学知识形成自身的能力,以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明确声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明确,为教学过程的展开指明了方向。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上,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相吻合。[2]要区分声乐教学与音乐表演的教育目标,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分析和仔细加工艺术作品的能力,真正实现对歌唱的驾驭。另外,教学应重视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不同时期学生嗓音特征,制定合理的练习方式,提升学生耳朵灵敏度,形成问题解决能力,只有这样,才会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选择歌曲时,把传统和地方特色歌曲结合起来,通过教育教学实践,让他们唱民族歌曲,形成民族气节,培养个性音乐人才。

(三)声乐唱法讲授与教材选用的实用性、全面性。

传统的声乐教学只重视学生嗓音的特点,通常将其分成两种类型:“美声”与“民族”唱法。在高校学生学习中,每名学生选唱的歌曲种类一定,唱法也一定。然而,从新试点的教育方针发现,此种做法具有片面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是一种对声乐表演锻炼的延续。通过探索表明,第一年,教学根据学生嗓音特征,了解声部和唱法,利用教学优势,让学生思考,运用优势嗓音,科学歌唱。第二年,教学基于学生原有唱歌水平,指导学生了解不同声部,成立声部小组,使歌唱理论丰富化,把握声部教学要点。第三年,教学加强对学生演唱风格的强化,指引他们演唱美声,了解演唱规律,把握民族歌唱技巧,对流行唱法,让学生学习声乐审美、训练方法。第四年,从自身演唱出发,尝试性使用另外两种唱法,并划入平时成绩总分。学习并总结不同的声部、唱法,学生要从声乐表象走出,遵循声乐演唱规律,将规律的把握付诸于实践,更好地学习声乐,合理运用,兼具时代性与实用性。

(四)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目前,社会要求音乐人才能较好地将音乐知识运用到演唱、表演与教学等实际中,地方高校要转变传统的、只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形式,利用多元途径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要使培养的学生上得讲台、登得舞台,满足高素质应用人才的要求,通过校内实践平台与校外实践平台,逐渐摸索出一套集学演练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实践平台利用内部构建健全的实践教学制度,形成层次清晰的教育实践设计,多是一些实践教学形式,如学术讲座、试讲与教学观摩等。校外实践平台利用实习基地,开展目的清晰的实践教育。考虑到地方高校音乐人才培养实际情况,师范类要和当地中小学校合作构建实习基地,确保高校教育更好地衔接,同时为毕业生搭建教育教学的实训场所。非师范类则利用地方群众艺术馆与演出团体搭建校外教学实践平台,同时号召学生踊跃参加校外文艺演出。传统的声乐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教师为指导,正确演唱并处理歌曲,同时运用到舞台表演中。音乐教学为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强调声乐理论结合实践。具体如下,教师在声乐课堂中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对问题讲述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让他们更全面地掌握知识,延深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当单元学习后,教师让学生总结并复习,获得初步的心得体验,提出问题,为后续单元学习的开展做好准备,教师归纳、点评学生的学习心得,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确保声乐教学的理论化与科学化。学期结束前,教师对学生在课堂表演中的角色给予指导,同时对他们的实践能力做出点评,并计入平时成绩。

(五)发挥任课教师的指导作用。

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事业的重点,各地方高校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影响非常大。[3]高校核心职能表现在三个方面:为社会提供智力服务支持、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所以,大学教师一定要做好自身担任的学科教学工作,同时还要担负科学研究工作,为社会提供智力服务。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成为应用型人才。教师要结合地方经济实际,使培养的人才具有应用能力,更好地服务本地文化建设,指引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积极投入到各种教学、演出活动,特别是本科生一定要踊跃参加教师的科研,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了提升音乐课程的教育效率,也为了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基于原有的“一对一”授课,融入小组课授课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其中,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教学设立程度类似的小组课。在小组课教学初期,教师将具有类似程度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后进行授课。教学设立共同发声、单独歌唱的小组课。在音乐课堂上,学生一同做发声训练,教师在一旁指导,认真听学生的发声,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问题,期间,其它学生讨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将问题解决。教学使用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向成为合格声乐教师更近了一步。

三、结束语

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解决“是什么”和“怎么办”两个问题。[4]总之,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要大胆创新传统的教学形式,利用科学的课程设置,健全管理制度,使构建的人才培养机制满足教、学、研一体的要求,为地方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造就一大批应用型音乐人才。音乐教学要针对师范类与非师范类音乐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转化音乐知识,使之形成工作技能,转变传统学习中的注重应试教育,形成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应用能力,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思想基础。其次,教学要提出创新模式,将企业与学校以实践基地模式带进高校,确保学生具有较高的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作者:张刚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莅.西北民族聚居区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D].兰州大学,2013.

[2]赵亮.应用型人才培养处方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4.

[3]黑秀国,姚冰,李雁,袁睿杰.应用型人才培养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J].通俗歌曲,2015,(05):116,118.

[4]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66-70.

第二篇:情感教育融入高校音乐教育浅议

摘要:

高校音乐教育必须要重视情感教育的融入,这样才能够推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有序健康的开展,发挥音乐教育始终引领学生情感升华的积极教育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现状,然后阐述高校音乐教育融入情感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提出高校应当建立以学生情感体验为主的全新高校音乐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

高校;情感教育;融入;音乐教育

一、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把音乐教育当做学生情感培养、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途径。把情感教育引入高校音乐教育之中,已经成为当前国内教育界的共识。总体上看,我国音乐教育已经开始进行了积极的情感教育与音乐传统知识技能教育的结合,并取得一定积极成效。但是,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融入情感教育还并不是很乐观。部分高校还是侧重于对在校大学生传统音乐知识、演奏技巧的教育,忽视通过音乐教学贯穿积极的情感、价值观教育。加上当前大学音乐教育课堂中,还是大多采用传统的灌输为主的教育手段,学生很少进行体验式音乐学习活动。这造成很多大学生在音乐学习上普遍存在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足等问题。2015年,四川某音乐学院抽样问卷调查显示,46.3%的在校学生对本校音乐教学兴趣不高。这种现象不但影响了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高校在音乐教学中展积极的情感教育,不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高校音乐教育融入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一门情感艺术学科的教育形式。高校音乐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有助于树立他们积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积极正向的情感。尤其是一些健康积极的音乐类型能够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激发他们深刻的情感体验,进而塑造他们完善的人格。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高校音乐教育中重视音乐的情感教育作用,用音乐的力量感染鼓舞学生。因此,高校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具有非常积极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高校音乐教育融入情感教育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有助于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现代素质教育呼唤教育本质的回归。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要想实现这种教育回归,必须要借助音乐教学自身的魅力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高校音乐教育融入情感教育元素,可以有效地推进在校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通过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教育,能够让学生产生内心情感的升华,帮助他们以更加积极地心态开展在校学习生活等各项工作。高校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够为在校大学生一生发展奠定基础。总之,把情感融入高校音乐教育之中,能够推动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进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的音乐专业人才。

(二)有助于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开展。

我国高校在音乐教育中积极融入情感教育元素,可以改变以往传统音乐教育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兴趣不高的现状。积极的情感教育,可以帮助高校音乐教育工作更加有序健康的开展。2012年,山东济南某大学进行积极的音乐教育课堂改革,把大量社会正能量的主流音乐教育元素融入高校音乐教育课堂之中,并采用积极的学生情感体验式教育教学方式。这种积极的改革带来音乐教育教学的明显改观,极大提升了该校音乐教育效率。总之,高校在音乐教育中积极融入情感教学元素,把以往低端的音乐知识技能传授变为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可以推动高校音乐教学工作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三)有助于深入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音乐教育也应当积极畅行这一这会主流思想。而要想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积极的音乐情感教育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通过高校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融合,能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成为在校大学生内心深处的本能的追求。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也是一种对人的情感教育。因此,选择那些充分社会正能量的音乐元素进入高校音乐教育中,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教育的体现。

三、建立以学生情感体验为主的全新高校音乐教育新模式

要想把情感教育引入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之中,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教学人员应当对原有音乐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深刻的改革。要改变以往音乐教育教学侧重于音乐知识、演奏技巧等传输的方式,真正建立以学生情感体验为主的全新音乐教育新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感式音乐教学环境。

高校在音乐教育中应当创新建立情感式音乐教学环境。可以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通过音乐教学多媒体教学平台,建立立体式、多元化音乐教育教学环境。借助这一全新的教学环境,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接受相关音乐知识等灌输,而是通过亲身体验的等方式,真正领悟各种音乐教育环节中的积极的情感元素,升华他们对音乐知识的认知能力。

(二)积极引入社会主流正能量音乐元素。

高校音乐教学内容应当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要积极引入当下社会主流的充满正能量的音乐元素进入高校音乐教育之中。传统音乐教学内容在今天高校音乐教学中已经很难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把社会新出现的音乐元素引入高校音乐教育中,可以更好地借助社会主流音乐价值观思想开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教育。音乐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会深深打上时代的烙印,而高校音乐教学也应当与社会的发展亦步亦趋,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高校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统一。

(三)制定高校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融合的长效机制。

高校应当制定音乐教育融入情感教育的长效机制。简言之,通过创新高校音乐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途径等方式,创新全新的音乐教学平台,并制定严格的长效发展机制推动这一音乐教学平台的有序发展。只有高校建立情感教育融入音乐教育的长效机制,才能够真正实现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引起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进而促进学生全面人格的塑造。

作者:曾永欣 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汪一伦.音乐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J].兰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4.

[2]赵立丽.论音乐审美与情感教育的融合[J].情感读本,2014,08.

第三篇:高校音乐教育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

 

摘要: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民间,在民间流行或者衰退着,高校音乐教育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部分比较少,却融入了许多西方音乐理论,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不够重视。在最近的几十年里,我国许多音乐学家都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加大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研究,为高校展开我国传统教育打下了夯实的基础。怎么样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传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如今高校音乐教育中重要的问题,高校音乐教育应当承担起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的重要使命,从而实现以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作为重要内容的高校音乐教育。

关键词:

高校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如今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着,而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的音乐却逐渐在消失,这个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高度的重视。在如今这个多元音乐文化并存的环境中,怎样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下去,是音乐学界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高校音乐老师应当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音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现状

(一)高校音乐教学内容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相脱节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主要是针对音乐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以后很可能会是各演出团的演艺人员或者是学校的音乐老师等等。那么对这些学生的教育会深刻影响着我国音乐发展的方向。在国外,这些学生在某些时候也代表着我国音乐在国际上的地位。因此,高校音乐老师不但应当做好音乐教育工作,还背负着传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责任。高校音乐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是传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主力军,他们应当具备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知识。高校音乐教育应当从夯实学生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出发,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是,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引进西方音乐元素后,我国基本上所有高校的音乐系学生都受着西方音乐理论的教育,并且将其放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比如,许多高校把钢琴课作为了必修课,把能够演唱意大利语等语言的作品作为高能力,严重的忽略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并且学生们也盲目的崇拜者会唱外国歌曲的学生,对学习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丧失的积极性[1]。

(二)高校音乐教学无法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文化都是在民间兴旺与消失的。而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者与研究者也是分开的,只有在音乐研究者需要研究对传统音乐文化展开研究的时候才会去民间向传承者进行了解。即便许多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已经被国家保护,被纳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还是有许多缺乏了继承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继承者比较少,并且高校音乐教育又是以西方音乐作为主要内容,因此要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显得特别困难。又由于许多相关部分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并不是特别注重,没有对传统音乐文化展开保护,这十分不利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快速发展,相关部门并没有颁布有关的政策,导致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受到了限制。

二、高校音乐教育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一)重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观点

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改变以前错误的思想观念,改变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狭义的观点,从而实现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2]。高校音乐老师应当充分重视传统音乐文化的在教学中的地位,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如今,许多学生都只是对流行歌曲感兴趣,因此高校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展开思想观念上的重新树立,让学生明白其实许多传统音乐文化也是具有强烈的节奏感的。高校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好的教学方案,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积极性。例如,高校音乐老师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欣赏京剧《忐忑》,欣赏《地图》等,引导学生领悟湘西土家苗族音乐等。

(二)更新高校音乐教学理念

老师是音乐教育中的灵魂人物,作为高校音乐老师应当及时更新对传统音乐文化教学的理念,从而保证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精神方面的教育,比如,让学生领悟传统音乐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从而能够更好的学习我国传统音乐文化。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造适当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之美。另外,开展高校音乐教学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自然学科等课程,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全面的向学生介绍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形式,不应当只限于少数几种音乐课程[3]。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多个民族音乐,或者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爱的民族音乐,再进行逐个介绍,让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有大致的了解。另外,高校音乐老师应当创新教学策略。例如,老师可以采用老师与学生合唱等方式展开教学,还可以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等。此外,高校音乐课还可以在室外进行,或者采用其他渠道,比如网上教学等;老师还可以组织传统音乐文化歌唱比赛等,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领悟到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美。高校音乐老师在教学时要用正确的思想来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了解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这样才能够使其在以后的学习、教学与研究过程中更好的传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

三、总结

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宝贵的文化遗产。高校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激发出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让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成为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让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下去。

作者:游姣婧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景春.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4.

[2]尹娜.浅论高校音乐教育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7.

[3]娄雪玢.论高校音乐教育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02.

第四篇: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三维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基础音乐教学的相关人才,学生教学实践能力是该专业培养的关键。本文从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三个维度提出实践教学模式,并结合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艺术学院的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

音乐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是目前我国各大专业音乐学院、艺术院校、师范大学及综合类大学音乐学院开设的一个主要专业,其以培养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教学要求的音乐教育专门人为主要培养目标。笔者通过与一线教师以及音乐教研员的访谈了解到,现在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教学实践能力低下,不具备应有的教学能力。而笔者所在的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艺术学院近几年在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做了一些摸索与实践,初步建立了一个以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为基础的“三维”实践教学模式。

一、课程实践模式

课程实践模式是指以音乐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为基础,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以笔者所教授的音乐教学论课程为例,这门课程是研究基础音乐教育规律和科学的一门学科,主要讲授有关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理论知识以及进行中小学音乐教学技能的培养。课程在音乐教育专业五、六学期开设,开设的第一学期主要是基础音乐教学的理论知识的讲授,此外,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笔者还引导学生进行全国优质音乐课的赏析,赏析的范本基本是我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的一等奖课例,赏析的内容会结合每个时段所讲解的理论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教学评价能力。第二学期主要是学生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会在这一学期进行中小学音乐课的模拟教学,所使用的教材蓝本是中小学音乐课标教材,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格式,这学期主要是根据课标教材的教学内容编写具体的教案,同时根据教案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讲课。学生讲完课后,会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交流,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教学评价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教学反思能力。

二、专业实践模式

专业实践模式是指以音乐教育专业讲授的各项专业技能为基础,在舞台上进行以提高基础音乐教学能力为目的的艺术实践活动。以往音乐教育专业的艺术实践活动主要是各项专业技能的展示,这些艺术实践活动虽然也会对中小学音乐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针对性并不强,因此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还必须开设针对性更强的艺术实践活动。而对于学生音乐综合知识的实践,笔者建议可以进行音乐知识与鉴赏的比赛。目前我院的艺术实践活动主要包括钢琴、声乐、器乐的年级音乐会、个人专场音乐会、毕业音乐会等。关于合唱,更多的是参与演唱,对外进行合唱比赛,学生主要作为合唱的参与者,而非合唱的排练者或指挥者,学生的合唱指挥能力主要是在课程中进行训练与考核,至于自弹自唱、伴奏、音乐知识与鉴赏更是如此,都是在本门课程中进行实践或考核,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

三、社会实践模式

社会实践模式是指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中小学进行教学实训或实习。我院从2010年开始与合川区大庙村小学、合川育才中学建立了实训实习合作关系,由我院派遣支教团学员在两所学校进行见习与实习。我院的支教团成立于2010年,有最初的几十人已经发展到两百多人,参与学生主要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支教团平时进行写作教案、试讲的各种培训,定期举办赛课比赛,比赛成绩优秀的学员派遣到两所实习学校上课,由于两所学校的容量有限,因此我们派遣去的学生最多担任两个班级一学期的音乐课程,这样会让更多的优秀学员参与实践,而其他的学生更多地是在这两所学校见习,即现场学习其他音乐教师怎样上课,或担任其他老师的助教,以积攒更多的实践教学经验。

四、总结

通过近两年的摸索与实践,我院已经在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三个维度的实践教学模式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就。课程实践方面,已经由音乐教育类课程的实践扩大到了音乐欣赏、中外音乐史、基本乐理等专业理论课程的课堂实践;专业实践方面,已经形成了学生专业音乐会、年级音乐会、毕业音乐会三个不同层次的艺术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方面,两所实习学校对实习学生的评价越来越好,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和我院的专业教师的沟通也越来越顺畅。总之,今后我院将在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与深化,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需求。

作者:罗静 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旭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与思考[J].大舞台,2012(8).

[2]宗德琴.高师音教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3(3).

第五篇: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钢琴即兴伴奏与声乐艺术的表演效果有着密切关系,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尽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目前我国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现状来看,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改进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促进高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音乐教育;钢琴;即兴伴奏;问题及措施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即兴伴奏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集多科音乐知识和技能为一体,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音乐技能,也是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和学生必备的一门基础音乐技能。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提出,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钢琴即兴演奏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钢琴即兴演奏能力的提高。为了顺应时展要求和完成高校音乐教学目标,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改进钢琴即兴演奏教学的现状,以便为国家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钢琴即兴演奏人才。

一、钢琴即兴伴奏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所谓钢琴即兴演奏,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没有伴奏谱的伴奏形式,伴奏者在歌曲旋律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理解和感受而即兴弹奏的音乐。在音乐教学中,钢琴即兴伴奏作为钢琴即兴演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高要求的音乐技能。一方面,钢琴即兴伴奏的时间很短,但是包含的音乐元素却很多;另一方面,钢琴即兴伴奏需要伴奏者具备移调能力、反应能力、钢琴弹奏能力以及一些音乐素养等。由此可见,钢琴即兴伴奏作为整个音乐的一部分,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的音乐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融入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钢琴即兴伴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首乐曲如果配上合适的钢琴即兴伴奏,可以从听觉效果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理解和表达能力。其次,钢琴即兴伴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反映出较大的音响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敏感度、键盘和声以及钢琴技能等具有重要作用。简而言之,钢琴即兴伴奏作为高校音乐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和高校音乐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二、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现状

1980年钢琴即兴伴奏正式被纳入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至今已经拥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即兴伴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不断涌现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对高校即兴伴奏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第一,高校师生对钢琴即兴伴奏的认识。通过了解和调查,数据表明,90%的高校师生认为钢琴即兴伴奏是音乐学习中必备的一门技能,65%的学生认为钢琴即兴伴奏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以后的就业,40%的学生把钢琴即兴伴奏和声乐课、钢琴课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第二,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效果。虽然很多学生认识到钢琴即兴伴奏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效果并不是很好,学生的伴奏能力还有待提高。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学生即兴伴奏的实践机会比较少,虽然他们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由于缺乏实践锻炼,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所以在进行伴奏的时候学生会出现紧张、不知所措等状况,影响钢琴即兴伴奏水平的发挥。

(二)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高校钢琴即兴伴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提高。

1.钢琴即兴伴奏的态度问题。

尽管高校师生认识到钢琴即兴伴奏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对钢琴即兴伴奏的重视程度仍旧不够,有时甚至是有心无力。在教师方面,一般来说,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每个教师都更加注重自己的课程,让学生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一些主修课程上面,而188钢琴即兴伴奏作为一些选修课程常常被忽视。另外,即兴伴奏课程的学习时间大多为一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钢琴即兴伴奏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的时间精力有限,也很难达到很高的水平。就学生方面来说,一方面,学生要围绕着声乐课、钢琴课这些主修课程,在即兴伴奏这类选修课上的时间有限;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的学生认为钢琴即兴演奏的社会需求量不是很大,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并且认为钢琴即兴伴奏难登大雅之堂,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导致很多学生不重视高校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

2.钢琴即兴伴奏教材和课程设置问题。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资料,在钢琴即兴演奏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现实中,各个高校在钢琴即兴伴奏方面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权威教材,先前的一些教材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发展需要和要求。所以钢琴即兴伴奏教材也需要推陈出新,各个高校应该从学生的能力出发配备相应的教材,以便因材施教,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程设置上,钢琴即兴伴奏集合了作曲理论、声乐以及器乐等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在学习了相关的知识之后才能开展钢琴即兴伴奏这门课。但是,有些学校为了显示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在大一第一学年就开设了这门课,这时由于学生对一些相关的和弦等理论都还不了解,学习时难度较大。另外,在课时方面,处于选修课的位置,一般都是一学年,每周一个课时,学生学习的时间有限,这也是钢琴即兴伴奏存在的一个问题。3.钢琴即兴伴奏师资力量与教学方法问题。有关调查显示,很多高校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缺少专业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师,常常是由钢琴演奏教师来担任的,两者虽然相近,但在本质上又存在很大区别。因此,师资力量缺乏是阻碍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加强钢琴即兴伴奏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集体授课和个别辅导是目前两种主要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方法,集体授课主要针对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个别辅导针对的是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数码钢琴教师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兼顾理论学习和技能锻炼。但是由于人数众多,个别辅导很难实现,因此高校钢琴即兴伴奏需要系统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和保证教学质量。

三、改进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措施

(一)加强师生对钢琴即兴伴奏的重视

加强广大师生对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重视,使他们转变态度,这是做好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与音乐表演专业不同,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不能只传授表演技能,还有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习声乐、钢琴这两门专业课程的时候,还要注重即兴伴奏技能的学习,对于有些学生来说,钢琴即兴伴奏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声乐演唱或者钢琴演奏等。总之,高校领导对钢琴即兴伴奏加强宣传教育,通过讲座、辩论、演讲、校内报刊以及网站等多种形式,转变他们那种把声乐和钢琴作为唯一专业的传统观念,深化对钢琴即兴伴奏的认识,做好师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科学设置钢琴即兴伴奏课程

在对钢琴即兴伴奏课程进行设置的时候,要考虑其学科特点。首先,在内容上。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需要以声乐课和钢琴课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因此,设置该课程的时候,要设在学生学习声乐和钢琴基本知识和技能之后。另外,曲式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音乐的结构布局和掌握曲式规律,为和声与织体的合理编排提供条件,所以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最好与音乐文体理论课以及曲式课程等同时进行。其次,在时间上。鉴于声乐课和钢琴课是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基础,钢琴即兴课程最好不要设置在大一或者大二,最好从大三开始持续到毕业,对钢琴即兴伴奏进行两个学年的教学,课时上也由每周一个课时设定为两个课时,而上课的人数也不要太多,以七至十人为宜。

(三)创新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方法

创新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方法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在教材方面。高校要有涵盖该学科基本内容的规范教材。比如,教材要包括伴奏的音型、和声的应用、指法、高潮的处理方法、各种风格的把握以及一些变奏的运用等多方面内容,从而改变传统教材落后、内容单一的状况。其次,在教学模式方面。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步骤应该包括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具体操作示范以及学生作业的检查三个方面。比如,在织体配弹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在触键和强弱的规律以及呼吸气的节奏处理等进行重点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一些钢琴即兴伴奏技巧,这样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的时候,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一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建立完善系统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体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提高,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钢琴即兴伴奏人才。

作者:赵元 单位:安庆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罗华颖.高师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0,(6):28-29.

[2]余小信.钢琴即兴伴奏基础教学法实验报告——基于即兴伴奏能力培养的钢琴课教学的实证研究[J].中国音乐,2009,(2):112-113.

[3]侯克娜.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4]陈帆.试解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易出现的几个难点[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4):157-158.

[5]郝?,方行伊.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训练的几大要素[J].黄河之声,2010,(4):89-90.

[6]何凤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钢琴即兴伴奏常见问题及训练方法[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3):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