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研究

高校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研究

【摘要】在高校本科英语口译教学中,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理论不仅提供了崭新的理论依据和教学指导,更成为英语教学构建生态化模式带来了启示。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依据,探讨本科英语专业口译课程任务型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口译教学;模式;本科院校

一、研究背景

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崭新的翻译理论,胡庚申在提出的时候,就注定将为高校英语教学所青睐。在生物学中有一个分支就是生态学,主要对生物与环境以及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生态翻译学“生态取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翻译生态环境,其二是翻译者的适应性选择。的主要理论依据就是大自然中的“物竞天择”规律。原文,源语和译语构成翻译生态环境,也就是说文化、社交、和语种的交流以及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效果。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基础,以英语专业学生为主体,以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试图探索一种新的英语专业生态化口译教学模式。

二、生态翻译理论对口译的诠释作

模式在对翻译进行研究中,可以依据生态翻译理论进行口译的原则、内容、理论和,模式的构建。这种理论依据可以引发口译员的反思,建立起来的口译培训模式更科学、更完善。显而易见,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就包括口译研究,同时,形成独特的翻译生态环境的因素有口译活动承接源语、译入语双方,源语环境与译人语环境等。其中口译生态的形成,必须以mediator作为口译活动的必备关联,主要要素就是语言、文化、语境等。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看,翻译者负责口译环境的生态平衡。在适应过程中,阐释者遵循“弱汰强留”和“适者生存”的生态原则。同时,译员也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解释、调整甚至改变翻译环境的重要作用。译员通过识别源语言、文化、语境等多种信息,接收源语言的信息,将其转换成目标语言,完成口译过程。译员在对信息的熟悉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因素,如口译活动的内容、水平、目的、级别、现场环境和突发事件等。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为任务型教学法,在外语教学和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简言之,任务型教学法就是利用任务进行教学。任务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标准:任务的重点是信息。即任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的意义,不仅要注意语言本身,还要反映信息的差距,影响了学生对英语的应用。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学生必须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可见,在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必须是真实且有实际意义的,而且交际结果更要明确。

1.研究目标

本文将对广东理工学院的三十人进行研究,实施的内容是2016年的英语专业。把学生分成两个组,每个组十五人组成授课班级,切实保障学生课堂练习时间。

2.口译课堂中的实践探索内容

在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在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英国女王在法国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讲话、卡梅伦首相在2014年在伦敦对华人新年贺词等典型的演讲作为素材,促使学生切实理解口译课程的重要性和时效性。

3.课时及课程安排

本专业在大学三年级开设《英语口译》课程,在大学三年级英语专业里开设,具体的教材为《中级口译教程》,每学期三十二节课。

4.教学思路、设计与实践

本课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质,是一个新型的英语技能,学生对具体内容了解的不多,比如对口译教学的性质、过程和概念、策略等,所以,教师为主导作用,其概念介绍最好用两个课时,其他的三十节课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骤,利用演绎归纳教学模式进行基础技能训练,也就是说教师的分析、演讲、反馈作为主导,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培训为辅助形式。第二步骤,对学生进行课堂上的实战训练,也就是说在没有翻译前之前没有任何准备的状态下,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进行实际训练教学,具体的形式包括教师播放口译教材,引导组员对口译笔记进行核对、检查漏洞、互相补充错误信息、对错误信息进行更正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尽管是主导的评估者,但为了实现口译多样性,必须实现反馈者学生和教师额度两大生态主体。第三步骤,在课前对学生分组,把需要的相关资料准备充分,确保更好地找好翻译工作。在课堂进行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做即兴发言,实际互动、口译接龙,采用现代互联网技术给学生播放新多体课程,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通过教师最后的点评,教师要进行系统的规划,遵照“过程反思、课后追惩、译后开拓”等原则,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什么叫生态化课堂,培养学生的生态认知能力、选择方向、切实矫正学习措施。

5.研究步骤

1)比较考试的成绩。测试分为三个阶段,具体的安排是教学计划的第一周到第十六周的前、中、后三次,三次阶段测试安排在1~16教学周的前、中、后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题型基本相似,例如段落20分、汉译英单句30分、英译汉30分、段落20分。预期平均分:为了达到这种研究的精准性,题目必须要题型一致并且要根据学生的表达能力、口译能力、设计的复杂程度而定,得出的数值体现的是三次考试对学生成绩的预期平均值。平均分的研究:英语学习中某一阶段的实际翻译能力的参考数据可以参考实际得分的平均值。三次考试的规则都是百分的机制,打分的项目包括几个方面:优雅程度、流畅程度、准确程度。参加考试学生每分的平均率就是所说的得分率。发音语调的研究:对译员的发音的规范性、语调的优美性进行测试,是检测的最有效目标。对口语表达顺畅和准确度的研究:对此项的考核标准必须考虑综合因素,例如在公共场合进行口译活动,需要译员具备高超的演讲能力、双语表达能力、措辞语法的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语言习惯等。对语言优雅程度的比较:对汉语进行翻译的时候,基于汉语的包含古语、谚语、成语、歇后语等,对汉语中的韵律、排比、四字格等习惯必须符合汉语的要求。2)调查问卷研究情况。笔者为了印证新的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采取了完全的匿名方式,时间是学期末,被调查者是某年某级的英语专业,调查对象共30人,所有问卷全部有效。

四、结语

总而言之,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达到专业翻译精准水准,只有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改革,才能提高教学成果,采用生态翻译体系是教学改革的最有效尝试,希望能得到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剑娜.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研究[J].教学研究,2015(6):60-63.

[2]张丽云.口译研究的新视角——生态口译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11(02):78-82.

[3]华雅南.“生态化”任务型教学浅析[J].文教资料,2018(10):198-199.

[4]李龙兴,雷云.任务型教学法对口译课堂教学的启示[J].商,2013(20).

[5]孙爱娜,曹佩升.口译训练模式之生态翻译学诠释路径[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3):39-46.

[6]张丽云.15译研究新视角——生态口译模式[J].外语电化教,2011,(2):76-78.

作者:梁慧仪 单位:广东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