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科建设论文(4篇)

高校学科建设论文(4篇)

第一篇:高校图书馆学科建设发展

1地矿特色高校学科建设的总体思路

根据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各高校办学应该避免“同质化”,应各有所长、突出特色。西安科技大学是西北地区唯一的“地矿”类高校,学校始终坚持“地矿特色学科重点发展、相关学科依托地矿特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建设好重点学科,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在继承中得到发展,使优势学科特色更加凸现,其他学科特色更加明显。西安科技大学结合煤炭行业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跟踪学科前沿动态与发展方向,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强化安全工程、采矿工程、地质工程、矿山机电工程等学科的特色,继续保持工程技术学科优势,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各学科相对完整、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不断提升学科水平,积极调整学科结构,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使各个学科之间相互支撑、共同发展。

2文献资源建设与学科建设之间相互促进

文献资源建设与学科建设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学科建设是核心,文献资源建设是保障。

2.1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重要文献资源的集散地,文献资源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传播知识和信息,为师生提供各种研究成果,以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养。科研人员通过阅读分析文献资料,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之,文献资源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资源保障,为加快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供文献支撑。

2.2学科建设对图书文献资源建设的促进作用

学科建设对文献资源建设起着推动作用,学科建设发展越快,学科教师及科研人员对学科文献资源的需求量就越大,这种需求促使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的采集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确保学科的发展。同时,图书馆文献利用率越高,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和发展的步伐就越快。特色学科建设和发展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特色化之路指明了方向,这将对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于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及角色的扮演,同时促进了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西安科技大学最初发展是以采矿工程和地质工程两个学科为基础,有亚洲第一的矿山压力控制实验室、有采矿工程相似模拟实验台、岩石力学特性测试实验台、地质博物馆,这两个学科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最初也以采矿工程和地质工程学科的文献资源为主。2002—2012年是我国煤炭事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在这10年里,安全工程学科、矿山机电学科、煤化工技术学科快速发展,其中,安全工程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通信工程、控制工程和软件工程等随着国家对煤矿井下无线通信技术和安全生产监测监控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而成长起来;土木工程和测绘工程两个专业也已通过了专业认证,这两个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已取得成效。这些重点和特色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学校每年以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为中心采购纸质图书约8万册,同时购买了相关学科需求的学术期刊和中英文数据库,促进了其他普通学科依托特色学科的发展。学校的学科建设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改善办学环境,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学科建设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我们应以学科建设为依据,以学科的发展为导向,促进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开展。而高校要提高综合竞争力,必须建立服务学科的文献资源,为专业的发展和学科发展提供有力的知识保障。

3关于地矿特色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建议

高校图书馆是为高校教学、科研创新提供支持服务的一个重要的保障科研机构,其文献资源是确保高校教学、科研能顺利开展的基础。而馆藏文献资源质量的高低,不仅会影响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进行,也直接影响图书馆各项服务质量,同时对高校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地矿特色学科文献资源在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真正重视、保质保量。

学校对图书馆的重视往往体现在硬件建设方面,尤其是在学校专业评估时,突击投入使各项指标达到教育部的要求,这种突击行为往往造成文献冗余,与专业需要脱节,造成浪费。对此,学校对特色学科的重视也应该体现在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方面,要有满足特色学科建设需要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学校领导应重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不仅是在学校接受评估时或者专业认证时关注图书文献资源的生均占有量、专业文献数量,更应该在经费投入、文献资源建设质量和有效性等方面给予关注,真正关心和支持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首先是必须有文献经费的保障;其次是采取措施建立特色学科院系和图书馆联系、沟通的渠道;再次是加强图书馆的软件建设,保证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引进,尤其是图书馆专业和地矿特色专业的双学位专业人才。美国图书馆界有这样的说法,在图书馆的服务中,工作人员的作用占75%,所以首先要提高采购人员的专业素养。

(2)深入交流、广泛宣传。

地矿特色高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经常深入到能源学院、地环学院等特色专业学院,了解安全工程、矿业工程、煤田地质工程和矿山机电工程学科的发展规划和科研动态,特别是征求安全工程和矿业工程等重点学科师生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图书馆应选派一些对煤炭行业熟悉或具有相近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与学科教师和学科建设部门联系,定期了解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局的安全生产政策导向,以及学校的教学科研发展、学术活动开展情况,了解对新版《煤矿安全规程》解读、《煤矿设计规范》和《职工职业健康手册》等文献资源需求情况,建立学科发展需求文献资源档案,将调研结果汇总梳理后提供给图书馆采编部门。另外,图书馆应定期召开各种层次的读者交流会,听取各方面对文献资源建设的意见,让矿业工程及相近学科的教师和学生把自己的需求、建议及时反馈给图书馆;邀请具有一级博士点学科的安全工程、地质工程、矿山机电工程学科教师参与文献资源建设,多方征求意见,让读者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资源建设工作中。此外,为了更好地为安全工程特色学科建设服务,图书馆各部门要积极做好自我宣传,向读者展示自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人员应该经常为特色学科提供图书书目信息,请学校重点学科或一级学科的教师根据学科建设和发展情况选订合适的图书,多开展一些类似“你选书、我买单”的活动。总之,使文献资源体系整体结构更趋合理,更符合学校特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要求。

(3)全面分析、优化配置。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学科建设信息的分析工作,与能源学院和地环学院的学科带头人保持密切联系,了解科研热点及发展动态。例如:结合矿业工程和安全工程特色学科研究方向面临的“三软”煤层瓦斯抽放和巷道支护困难的问题、自然发火期短的煤层防灭火问题、冲击地压问题、采掘机械设备状态检修等问题,采购必要的数据库、国家标准及最新研究成果汇编,更新图书馆文献资料。同时,了解安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掌握学科建设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切实需求,再利用汇文系统,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文献利用情况,挖掘读者需求,对不适应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的文献资源进行剔除,优化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配置,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并及时调整馆藏结构,使馆藏资源更加全面合理。对于各学科的文献资源配置,应坚持优先考虑重点学科、同时兼顾一般学科的原则。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杜威有句名言:以最低的代价,为最多的用户提供最佳的读物。地矿特色高校应根据学校的发展历程、行业特点和区域条件,首先确定安全工程、地质工程、矿山机电工程为特色学科、优势学科、主干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这些学科相关的文献资源建设应该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应该加大投入,优先采购这些学科的文献资料,保障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同时对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和控制工程等其他社会发展急需学科也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促进学科的共同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工作开始于对读者需求的研究和探索,而结束于利用馆藏文献资源满足读者的要求,最终目的是提高读者的满意度。各高校加强学科建设,可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也应当做到重视学科发展,努力为师生提供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文献资源。而作为地矿特色高校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更应通过分析研究煤炭行业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结合学校的学科设置、学术动向、学科的专业文献等信息,建立具有学校特色、高质量的文献资源。

作者:段新婵 郭明环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

第二篇: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实践

一、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存在问题

(一)“重点”意识薄弱

重点学科建设应立足地方需求发展方向,着眼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需求,对有特色、有发展实力的学科进行重点支持和重点投入,使其带动和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在高校学科建设中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但一些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中,由于缺乏“重点”意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没有主次之分,对重点学科的重要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使得重点学科建设缓慢,效益不高。

(二)学科人才培养力度不够

重点学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是重点学科发展最重要的智力因素,没有好的学科带头人就带不出好的学科建设团队。学科带头人是整个重点学科的掌舵者,直接决定了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地方高校由于受当地经济发展、历史、地域等因素影响,学科基础较薄弱,拔尖的重点学科带头人较少,而由于经费、人才培养制度等原因在引进学科带头人、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方面力度还不够。

(三)学科研究方向分散

学科方向是学科定位和发展的关键,选择凝练、合适的研究方向对学科建设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点学科的学科方向既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又要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一般来说,每个重点学科都要求3-5个研究方向,而大部分地方高校由于建设层次较低,学科基础较差,在设置省级、校级重点学科的研究方向时往往缺乏科学凝练,涵盖范围过大或太小,没有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地方特色,不能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学科的特色和优势。

(四)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地方高校重点学科的建设起步较晚,大部分地方高校还没有专职的管理单位而是把重点学科挂在科研处或人事处、教务处等部门。虽然在学科建设管理中,大部分地方院校都有结合本校实际,根据上级文件制定重点学科管理文件,但是学科发展中涉及的学术带头人选拔、后备优秀学科人才的培育、学科经费的使用、学科建设考评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还不够全面、到位。

(五)重点学科对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不强

科技成果转化是重点学科建设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在申报遴选重点学科,还是最后评估验收重点学科建设是否达标过程中,科技成果转化都是一个重要指标。目前,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申报和验收中,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都是上级审批部门和专家着重审查的内容之一,但是地方高校由于自身基础设施条件较弱、师资水平较差等历史原因,在产学研合作等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起到的引导性不强。

二、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一)强化“重点”意识

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应该突出“重点”,这就要求高校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重点投入,坚持“发扬优势、突出重点、培植特色、保障基础、加强应用”的学科建设工作方针。突出重点学科的重点支持和优先发展地位,在资源配置中以重点学科建设作为出发点,在人才队伍建设、科研立项、设备投入等各项工作中把重点学科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各项政策和资源配置应最大限度的保证能为重点学科建设优先投入资金,优先引进人才、优先提供基地、优先购置仪器,为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地方高校在重点学科建设中还应“重点”考虑本校学科自身的基础和优势,“重点”结合地方特色,选准学科突破点,突出学科特色。例如,老区高校可以以红色资源彰显有特色的重点学科建设;处于旅游城市的高校,要发挥好、运用好旅游的特色。

(二)打造优秀学术队伍是关键

在重点学科建设中,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学科建设出成绩,首先,要打造优秀的人才队伍,建设合理的学科梯队。然而,大部分地方高校缺乏拔尖的学科带头人,优秀的青年学科骨干,这就要求高校首先在人才引进方面加大投入,在聘任中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其次,能制定有效的重点学科建设奖励制度,激励和引导个人与学科建设方向相结合;同时,地方高校应加大年青教师的培育力度,有针对性的选送一些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年青学术骨干等到高层次学科建设单位学习,创造年青学科骨干脱颖而出的小环境。

(三)整合资源,提高重点学科集群化程度

重点学科要做出大成绩,就必然要实现高校内学科联合,甚至走出高校建立本地高校校际联盟。首先,高校应优化整合资源,将散、小专业以地方特色为纽带学科交叉,进行人才、设备、基地等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学科,这样不仅能实现校内资源共享,而且提升了高校承担重大科研课题的能力。其次,还可以通过建立高校校际战略联盟解决地方高校教育资源稀缺,避免教育资源重复利用的浪费,发挥规模效应,借助兄弟院校学科建设的平台,实现共享优质资源服务本校的学科建设;通过加强高校间合作,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利用地方特色共建有地方特色的重点学科,最终达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

(四)完善各类管理机制

2006年教育部出台《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了国家重点学科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明确了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内容等,对重点学科规划、考核与认定工作的全过程管理提出要求,此管理办法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应在总方向上遵循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原则性要求,从本校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区域发展和本校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相关制度。首先,政策上给予倾斜。重点学科所在二级单位应以重点学科建设为中心,整合资源,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学科人力、物力和政策上的倾斜。其次,完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学术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师考评机制,对学术带头人应实行聘任制,优胜劣汰以促进其积极性;同时,对获得较高层次科研成果的学科人才应给予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再者,应建立目标责任制。单位与重点学科负责人签订任期责任书,实行重点学科带头人负责制,既要保证学科带头人应有的权利,也要强调学科带头人应尽的责任,保证其能够在学科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促使重点学科建设的顺利开展与验收。最后,要完善经费运行机制。地方高校要制定与完善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办法,规范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使用范围、经费开支比例、强调专款专用,做到建设目标、建设任务与建设经费分配相统一。一般来说,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使用必须有详细的预算,各重点学科负责人应按照经费使用范围和经费开支比例,编制年度经费支出预算计划并报送学校重点学科管理部门,经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同时,学校应成立专门监督机构,对各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使用进行全程审计和监督,定期检查建设经费的使用状况。

(五)强化学科建设管理

重点学科建设不仅要制定与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且学科建设管理部门应明确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责任,优化学科方向项目任务书质量,在学科建设期内加强对学科建设质量的检查、评估力度,做好年度检查、中期检查和验收检查工作,使其更好的在规定建设期内达到建设目标,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六)加强重点学科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性作用

首先,在重点学科规划建设时应该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本学科的需求情况,只有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紧密联系地方发展需求,才能有所创新的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创造前提。其次,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机制应向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向倾斜。例如,划拨适当比例的学科建设经费资助有产业化前景的中试生产,奖励成功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团队与个人。再者,重点学科建设要做好科技成果转化还应该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加强沟通与信息交流,引导科研人员深入企事业单位调研,整合科研力量,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以联合技术攻关,才能更好更快的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完成科技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效转化。

作者:杨洪 单位:龙岩学院科研处

第三篇:高校教师学科建设发展

1教师发展对学科建设的意义

1.1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的保障

学科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教师的能动作用。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和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科的研究方向、发展潜力和科研水平。一个学科的师资队伍至少要分为三个层次: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专业教师。不同层次的人才只有各尽其职、各安其位、齐心协力、团结一心,才能打造出一流的学科团队;才能形成稳定的科研方向,保障学科按照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稳定发展、稳步提升。学科建设与发展尽管离不开科研平台支撑和科研经费支持,但如果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学术团队是无法谈及建设与发展的;因此,教师在学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可替代和不容忽视的。

1.2一流教师能够形成一流人才梯队

学科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高校的各种功能活动都是在学科中展开的,离开学科,就不会有人才培养,也不会有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学科建设和发展依靠一流教师的领衔,依靠良好团队的支撑。判断一个学科是否有发展,关键要看该学科是否拥有一流的人才梯队。一流教师能够形成一流人才梯队,能够形成一支具有优良职业道德、扎实理论功底、超强创新能力、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学科发展有先知先觉的预见性和方向感的队伍。发展目标、科研方向和人才梯队是学科建设的三个主要因素。稳定的科研方向能够推动学科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一流的人才梯队是保障科研方向稳定、学科发展目标完成的关键因素。学科发展中如果能抓住人才建设这个关键问题,高校的学科建设就会如鱼得水。

1.3教师发展能够促进学科建设水平提升

学科建设依赖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教师发展是教师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和水平的过程,此过程虽然是教师成长的主观努力过程,但日益成熟的教师会对自己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娴熟,做出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由于教师都有自己的归属学科,众多教师快速地成长客观上推动了学科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师,在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那些业务精深、能力精湛、水平高超的学术领军人物带领的学科团队才能超越平凡,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教师发展的必要性

2.1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

高校管理行政化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需要,教授治校能够有效彰显现代大学精神。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决策能够培养其爱校情怀,充分地发挥主人翁地位,将学校作为自己的家,将课堂做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教师通过教学发展能够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使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可和赞誉,让自己充满价值感、愉悦感和幸福感。一个教师越是得到学生的欣赏,就越能够激发其内在潜能,越能鞭策自己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越容易形成个人品牌,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良性循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丰富,成果的积累,会成长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知名学者;因此,教师发展不仅能让教学能力得到提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科研能力得到增强,还能让学校的教学水平、学术环境、教育氛围得到改善。2.2满足学科建设的需要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教师是保障这一任务顺利完成的主体。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科学研究是教师的核心工作。如何协调好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的关系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教学与科研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教师只有发挥好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作用,实现好科研对教学的反哺功能,才能不断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稳步发展。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课讲得好,还要研究得出色。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师为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会情不自禁地触及学术前沿,在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科专业的建设发展。同时,这种发展也是为了满足学科建设对师资队伍素质的需要,教师发展在学科建设上的推动作用既是客观影响又是主观努力的结果。

2.3满足个人提升的需要

教师教学发展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和职业目标的需要,是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自身业务素养的需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要满足这种需要,就必须从事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工作和生活,发挥个人的最大能量,使自己越来越趋于完美,越来越感觉幸福。教师的幸福感和价值感是在培养学生与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教师发展能够引导教师实现自我培养、自我提高,发挥好中流砥柱的作用。

3基于学科建设水平提升的教师发展路径

3.1与学科发展方向自觉结合

高校领导在人才管理上要打破传统观念束缚,树立学术管理理念,营造学术权利为主的文化管理氛围。教师在这种管理氛围的熏陶下,要将教学发展方向与学科发展方向自觉结合起来,追求学术发展与进步,深化改革、勇于创新,积极地探索,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校的学术管理要求,按照学科建设规划制订个人发展计划,明确自己的学科归属,以及在学科的地位和作用,使个人在成为终身学习者的过程中不断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高校只有树立学术管理理念,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才能得到最大体现。教师在自觉追求学术发展的动力时,能够促进学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3.2构建促进教师发展的学科梯队建设平台

学科梯队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秉承促进教师发展、促进人才成长的原则,将教师成长与学科梯队建设结合起来,保持人才队伍乐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工作热情;加大用于教师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制订措施引导教师将个人成长与学科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稳步提升学科队伍水平,维护学科梯队的人员稳定,减少可以避免的人才流动;努力将队伍打造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团结协作的优秀学科梯队。另外,学科要为教师发展提供便利条件,通过政策支持、经费倾斜,鼓励教师进修学习,为教师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学科内部要经常召开研讨会,研究学科发展、目标规划、梯队建设等重要问题,让学科成员了解学科的发展状态和未来的努力方向,有计划、有目标地制订个人发展规划,保障教学发展方向与学科建设方向完美地结合。

3.3完善发展性评价的学科奖惩机制

学科奖惩机制是一种外部刺激,通过这种刺激能够有效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科研行为。目前,高校普遍采取的激励措施主要体现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和薪酬分配三大方面。对于教师在学科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不能以某个时间点来划分,也不能以取得某项成绩来定论,要从发展的角度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结果的优劣不是以实物或金钱作为奖励或惩罚的手段,而是将结果作为促进教师发展的一种手段和途径,旨在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形成教师发展与学科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为教师成长提供好的环境和氛围。学校在制订学科建设规划时要对教师进行角色定位和位置定位,确定每个教师的发展方向,制订不同的发展目标。同时,要为教师发展提供分类指导,按照学科的研究方向组成小组进行研讨,聘请学科领域知名专家来校指导,鼓励教师发展。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主要工作,是不断增强学校办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基础,它影响并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水平和特色。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学科建设已成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只有抓住学科建设这条主线,才能做到纲举目张。教师发展离不开学科支持,教师只有打破传统的惯性思维模式,依托归属的学科领域,将自己培养成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教学能力、科研水平,才能在学科建设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才能真正履行好立德树人、传承文化的光荣职责。

作者:徐玲 刘文丛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第四篇:高校漆艺学科建设研究

一、漆艺定位不明给高校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带来的误区

漆艺是以漆作为媒材千年来流传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因此一直以来我们都用“漆艺”这个词来统称所有与漆相关的艺术作品与行为。在过去这不成问题,因为漆艺就是指代的传统漆器或漆平面艺术品。但在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文化创意的快速发展,使漆艺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分支与形式,甚至大大地拓宽了漆艺术的外延与内涵,使之走向纯粹的绘画艺术和工业产业化的产品设计等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漆艺大大发展了,但对漆艺这个统称的新的理解没有形成,漆艺等同于传统漆器艺术的理解将我们思维绊住,给本来就“不太景气”的高校漆艺教育带来了更大的困难。“漆艺术”的学科定位决定高校的漆艺研究与发展方向,以及能否培养出好的漆艺术专业人才,学生们进入专业院校后学习漆艺术的培养目标的关键在于学科定位,而学科定位不明确带来教学上的困难,学生学习的误区,哪怕是最早开设有漆艺课程的四川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各大高校都面临同样的难题。造成这样的难题事出有因。漆艺课程最早始建于工艺美术学校,因而,漆艺课程和专业自然就被划分为装饰艺术或工艺美术的学科范畴中,随着其他学科譬如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陶瓷艺术设计等学科建设的逐步发展,漆艺也就连同装饰艺术、工艺美术等专业一并被划入了设计学科,这样的划分也成了近年来漆艺学科定位中最大的争议与分歧点。

二、国内高校现状

大多数高等艺术院校并没开设漆艺专业,漆艺还仅仅是一门课程,包含在设计专业之中,孤零零地存在。漆艺术是漆技法语言与器物、绘画、空间等结合而成的不同产物,而学科分类的不明确导致漆艺术在教学中的目的性也不够明确,漆艺学习的特点决定了高校漆艺教学要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培养学生技法语言、绘画、设计等多方面的素质,而且这几方面都要达到相应的高度。但目前在很多高校的漆艺课程中,工艺、绘画与设计常常都包含在被称为“漆艺”的同一课程中进行学习而显得很混乱,出现这种原因正是因为漆艺的学科定位不明确,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生认为漆艺专业毕业后无对口的行业就业,也无明确的发展前景。而师资、硬件设施不足更导致了漆艺教学模式陈旧单一且片面。

三、正视漆艺术的多元发展方向

现今,我们所说的漆艺术早已不仅仅是漆器艺术,在近几十年来,作为纯粹绘画艺术而发展起来的当代漆画,携各种新媒材而发展起来的漆空间,与新兴发展起来的陈设设计紧密结合的漆产品等漆艺术表现形式早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发展都日新月异,新媒材的介入也成为漆艺术生存、复兴、发展的必然道路。作为高等院校的漆艺术教育者,我们必须正视漆艺术本身具有多向度的特征。如同我们所说的动画学科早已细分成前期设计、原画、动画、后期合成、动漫周边设计、微型实景搭建、漫画、插画等各种专业,而设计也早已细分成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各种设计学科,仅仅在视觉传达设计这一专业内也细分出版式设计、VI设计、网页设计等完全不同的各种课程和学生未来可选择的发展方向,尽管它们都基于平面设计的理论,甚至使用一样的软件制作,学习的三大构成等基础课程也如出一辙,但到专业学习阶段都有基于自身特色的完整教学体系。漆艺术也是一样,漆艺在每个方向上都有着无穷的可能性,传承与创新并存的漆器,走向纯粹走向当代的漆画艺术,与壁画、环境艺术相结合的漆空间,与创意产业、新兴的陈设设计紧密结合的漆产品的各个不同课程的完整体系,让学生明确不同漆艺术的学习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是高校漆艺学科建设必须完成的事。

四、明确绘画、工艺与设计在漆艺课程教学中的关系

漆艺术是基于使用漆作为媒介和技法进行最初的学习的,因此无论漆画、漆器或是漆空间、漆产品在最初都会将各种漆材的基本工艺作为漆艺学习的基础课程。而正如前文中提到的问题现状,想要让教师明确绘画、工艺与设计在漆艺教学中的关系,在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时就必须将漆器、漆画、漆空间和漆产品的课程分开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未来发展规划,让学生在学习漆艺的范围内有更清楚的细分。鼓励学生将其他专业进行交叉学习,相互影响和开拓思路。譬如漆画作为纯粹的绘画艺术门类在学习的课程体系中安排更多的造型基础、画稿创作等课程;漆器的学习重视传统工艺的精妙;漆空间更多与壁画专业相互交叉,着重于对三维空间和新材料运用的艺术性研究;漆产品多与陈设设计专业互助,走产业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五、结语

漆艺从民间工艺进入系统学科的时间尚短,而漆艺本身对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的要求让它在高校尚未能得到完整及严谨的学科建设,作为古老而年轻的艺术,这一学科就像漆这种媒介一样具有包容性,漆艺最好从美术教育的学科分类开始就正视自身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与已有的师资力量、软硬件设备和自身学校的发展相结合,走适合自身的学科发展道路。

作者:雷雁沙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