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区教育提升社区教师专业素养

创新社区教育提升社区教师专业素养

我国社区教育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其标志是上海市“真如中学社会教育委员会”的建立。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各地社区教育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欧美、新加坡等社区教育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社区教育还有巨大差距,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严重的问题。由于我国社区教育起步晚,社区教育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理念模糊、管理体制缺失、师资队伍薄弱、经费匮乏、教育内容不具有针对性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社区教育的快速发展。基于这样的现实需求,本课题组提出创新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提升社区教师专业素养,旨在促进社区教育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一、社区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社区教育是针对全体社区成员开展的,以提高社区成员综合素养和生活质量为目的,依靠开发、利用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促进社区和社区成员发展的教育活动。”即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居民为对象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

1、个性化特点

个性化特点指社区要依据自身实际量身制定个性化发展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区教育模式来满足自身社区的发展需求。虽然社区教育属于社区建设中的共同需求,但每个社区都有自身特点和有别于其他社区的具体情况,所采取的社区教育模式也应该是自身独有的。以廊坊市为例,在花城、康城这几个小区所属的社区与北昌新区所属的社区所选择的社区教育模式就应该是不同的模式,最明显的特征是社区居民需求不一样。与此同时,社区居民中存在着一定的文化素质差异,也就要求社区教育必须进行个性化教育模式,尊重差异、突出个性化选择。只有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社区教育模式,才能凸显社区教育的功能。而社区教育模式的多样性更能激发社区的创造性,使社区在发展中去探寻和创造,构建起具有个性化发展特征的社区教育,实现各社区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2、平民化特点

平民化特点凸显了社区教育主体外延的广泛性,社区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全体社区成员,包含了不同职业背景和素养层次的人群,正是基于社区教育主体的广泛性和全员性需求,各社区才要构建属于自己的社区教育,共享社区中的教学环境和资源,体现平民化特点。

3、社会化特点

社区教育的社会化特点从形式和功能两方面呈现出来。社区是社区教育的组织形式,社区教育由社区组织和实施,反过来社区教育又促进和提升社区发展。社区教育的社会化诠释了社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融合与促进,两者的结合爆发了强大的生命力,更是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我国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分析依照历史发展办学层次划分,我国社区教育有以下模式:

(1)以学校作为社区教育主体模式

20世纪80年代在建立中小学生大德育体系背景下,中小学积极开展校外活动,把自身资源向社区辐射,开展社区教育,由学校主导,社区配合。

(2)街道作为社区教育主体模式

20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社区教育理念进入我国,我国社区教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街道开始作为社区教育的主体,组织、实施社区教育活动,呈现出以“三全”即全员、全程、全方位为特点的新型社区教育。

(3)以大型企业为依托的社区教育模式

这种社区教育模式要求学校必须有丰富和谐的外部关系,凝聚力强且自身实力雄厚。我们可以从河北省石油管道技术学院现在的发展模式中得到启发。他们只要有国外项目上马,对员工的专业技术培训自不必说,中层干部培训、中外法律知识培训、思想政治工作培训、风土礼仪培训等等,围绕项目开展辐射培训,他们不仅是对自己的内部员工有系统的培训计划,而是不断向外辐射,对各种从业人员展开培训,高规格竞赛,起点都是部级、国际型的。当然,能承办高级别的赛事,也是对单位能量和实力的考量,中石油集团的强大依托是关键。2018年9月初,廊坊职业技术学院与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嘉克新兴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承办的“2018‘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150支中外队伍参赛,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拿了一个物联网技术与技能赛项的一等奖,代表中国参加南非赛区的决赛;在闭幕式国际研讨论坛上,王建强校长做了“职业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提出“两融入、双提升、三互动”发展战略。“两融入”是指深度融入企业;深度融入社会。“双提升”是指办学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三互动”是指企业的人力资源与学校的师资队伍互动;企业的物质资源与学校的办学条件互动;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互动。职业技术学院的这种探索应该对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有很好的启发。

(4)以社区学院为龙头的社区教育模式

笔者认为,这是当前最高层次的、最规范的社区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由社区学院牵头,统筹规划利用社区相关机构的各类教育资源,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开展各级各类社区教育活动。

二、社区教育创新模式构建

1、构建社区、学校、政府三位一体社区教育模式

针对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立专门的社区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由社区人力资源管理中心负责统计、收集社区居民的求职、转岗、家政需求信息;社区教育学院承担动态培训、工作指导、追踪考核等工作;相应政府机构配合社区教育学院给与资金、政策支持。以当前亟待培训的月嫂、育儿师、保安员职业为例、经过职业教育考核后持证上岗,三五年后根据职业需求,跟上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步伐进行继续学习,在这个期间社区教育学院保持住课程建设的更新、补充,不断给课程注入新鲜血液。让经过社区教育学院培养的从业人员永远拥有国家一流从业资格。把它做精、做强、再做大。有效发挥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

2、构建社区幼儿园师资动态培训管理基地

社区教育学院要依托教育主管部门针对民办幼儿园建立特派员制度。以廊坊市为例,目前廊坊市规模较大的小区都设有民营幼儿园,廊坊社区教育学院有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基础,有能力对幼儿园开展师资动态培训。完全能够针对社区幼儿园管理中出现的漏洞,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培训整改。具体的做法是:廊坊社区教育学院与廊坊市教育局开展合作,共同管理社区民办幼儿园,廊坊市教育局负责向财政申请经费聘用廊坊社区教育学院老师做特派员,针对社区幼儿园管理中出现的漏洞,随时发现问题,经过论证评估,及时开展培训整改,指导社区幼儿园高水平发展。

3、构建社区教育双结合模式创新课程模式

社区教育双结合模式是指课程开发与社区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课题研究与社区课程建设结合,创新课程模式。具体做法是:课程开发与实践相结合,社区学院的老师们开发建设一门课程付出了巨大的劳动,老师们的课程建设也得有反馈、验收环节,实践活动就是反馈验收。每一门课程完成之后,都要组织一场大型活动,可以是学员技能比赛,也可以是汇报演出,以此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更为我们后续课程的丰富与革新积累一手的资料,保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与课程建设结合,需要强调的是,社区教师的课题研究应该尽量围绕课程建设来进行。社区教育最难的就是课程开发建设,这不说完全是社区教师的原创,也得是社区教师的深加工,工作量之大可以想见。所以笔者呼吁,社区教师的课题研究尽量围绕课程建设来进行,这个领域的专家、高手太少,社区教师还是这个领域知识水平最高的群体,以目前的发展水平,只能靠社区教师自己。但只要静下心来,仔细琢磨,一定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另外,社区教师要创新课程模式,不局限于现在的授课模式,可以开发图画、文字模式。例如社区教师可以自己编辑、出版针对社区生活,当地文化、爱国情怀的图画故事、儿歌集锦、作为教材分派社区幼儿园;编写社区教育系列丛书,例如《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科普读物》《和睦家庭读本》《学法新途径——法在身边》等等。社区教育在我国还是个太新的东西,我们必须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敢于创新尝试。

4、构建社区文化工程多元化模式,丰富教育内容

这种模式的着眼点应该放在两头教育。结合当地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构建社区文化工程多元化模式,成立社区艺术团(组建社区合唱团、社区舞蹈团、曲艺社等)、社区书法协会等等。定位应该是高大上引领,平民化落地。要保证住师资的专业性,聘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担任专业教师,要跟人家签聘任合同,依托社区居委会招生,每年都要组织比赛,在各个社区层层淘汰,最后选出精华作品录制大型社区节目,扩大社会影响力。

三、培养社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社区教师专业能力

2016年6月,九部门联合印发的《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提高社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必须要重视课程和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目前我国社区教育远没有达到专业化水平,虽然有一部分专业化的骨干教师,但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主体依然是兼职人员和社区志愿者。现状虽然如此,但社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是必然趋势。社区教师的工作性质和角色定位决定了社区教师要实现从单一“授课者”向社区教育管理者、社区教育课程教学者、教学活动研究者等多角色转变。[1]社区教育管理者:社区教师的工作都是实操层面的,是需要具有执行力的管理。社区教师组织的各种社区教育活动,都要深入到社区居民当中去,在各个教学点完成最基层性的组织管理,所以社区教师应该是社区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者。社区教育课程教学者:我国的社区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国家层面对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社区教师的课程教学没有可参考、借鉴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落实在课程上的内容需要社区教师自建,这就给社区教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我国社区教育的课程内容不需要学术理论的艰深性,却要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深入浅出教学方式。从这一角度上讲社区教师应该是课程教学者。社区教育教学活动研究者:社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有到课率问题,有技术课程学不会的问题,这都需要我们边上课,边整改。来保证我们的授课效果。通过对自身教学经验的提炼式研究和对自身授课过程的反思性研究,不断改进和提升,完成由单一授课者向社区教育教学活动研究者身份的转变。社区教师还是一个新兴的教师群体,整体实力还很薄弱,要实现社区教师队伍专业化,社区教师必须着重培养三种素养、两种能力。

1、品质素养——具备专业的价值观念和专业理想

社区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社区最基层的社区居民,学员中有退休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也有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出生的文盲、半文盲老头、老太;有对人工智能一触即通的00后,也有至今不知道支付宝、花呗为何物的大爷、大妈,学员之间的差异性和社区工作的复杂性迫切要求社区教师必须尽快建立社区归属感,牢固树立社区意识。[2]目前虽然各省市依托职业技术学院或成人教育学院挂起了社区教育学院的牌子,由于社区教育相关政策机制不健全,相关政策扶持缺失,导致当前办学条件很差,社会认可度很低,现在是社区教育发展最艰难的时期。在这一特定的发展阶段,要求社区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品质素养,将自己融入到社区教育中,热爱这个事业、有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2、知识素养——构筑三层知识结构

结合当前社区教育的实际需求,社区教师需要构建三层专业知识结构,即内核层——完整的社区教育学、社区教育管理学等专业知识;中间层——即社会心理学、社区工作实务等专业理论知识;层——即社区的人文等本土知识以及为适应社会需求还需及时更新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人工智能前沿理论和新技术,来满足智能时代对社区教育提出的挑战。

3、能力素养——培养课程开发能力,提高科研能力

由于社区教育的特殊性,课程自建成为社区教师必备的能力。如何快速提升社区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以满足当前社区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尽快补充内核层与中间层。由于社区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而且很多时候社区组织的科普类讲座或者生活健康类课程并不是我们教师所学的专业,前面我们探讨了社区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素养,目前社区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有重大缺陷的,客观地讲,目前大多数社区教师对自己开发的课程都没有完整的知识结构,要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让来听课的社区居民有获得感,这对我们每一个社区教师来讲都是挑战。所以社区教师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弥补自身的知识缺陷,尤其是要把内核层、中间层补上,充实、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二是要找准所受课程、授课方式与教学对象三者的最佳契合点。社区课程是社区教师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灵活制定的,有突出的开放创新性。社区学员具有复杂多样性和差异性特征,学习目的也是多样性的,所以社区教师在授课方式上也应是多样化的,只有找准所授课程、授课方式与教学对象三者的最佳契合点,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也是社区教师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三是能够编制适合社区教育实践应用的课程。社区教师若想开发出符合社区教育本质和社区教育发展规律的精品课程,除了熟练掌握社区教育专业理论和所编课程相关技能外,还必须了解不同社区居民的特点和具体需求,选择科学的课程开发流程从而开发出高质量的社区教育课程。社区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身教育科研能力,这是社区教师专业化发展必备的环节。社区教育的地域性、平民化特征要求社区教师不断去创造适合社区发展需要、满足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多样化的社区教育模式,社区教师要沉下心来,努力发现、提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专项课题在社区教育实践中进行深入研究,再把课题研究成果应用到社区教育实践。这种在产生于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又在实践中完成研究成果转化的课题是极具价值的。社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更新的过程,社区教师提升科研能力的过程也是丰富、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在发展社区教育推动社区发展的征途中,社区教师任重道远。最后,谨以第七届国际社区教育大会的《社区教育宣言》作为本文的结语:社区建设是社区发展的前提;社区是医治各种社会疾病的基础;良好的社区教育能够加强社区建设;只有通过社区教育才能使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振杰.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6).

[2]谭洛明.广州市老龄社区教育需求调研报告[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3(03).

作者:魏锁焕 吕璠 单位:廊坊市广播电视大学 廊坊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