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数学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创新数学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创新数学教育

创新数学教育范文1

一、从教学目标上进行创新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归宿,就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确立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跳出数学教材这个框框,着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传统的教学目标,重点放在了对教材知识的传授上,只要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书本上的问题和难题就算完成教学目标。这种教学目标的设定及完成过程,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在新课标改革的推动下,教学目标要以教材知识为基础,以教材基本理论为指导,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等,并且能够举一反三,能够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进一步挖掘题目更深层次的知识,进而建立起严密的逻辑思维框架,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创新,不仅要从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学习特点出发,同时教师更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总结和改进,以此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着眼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进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进而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教学“函数”的相关知识时,可运用提问的方式,由浅入深、逐步引导,让学生了解函数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让学生主动提问,教师回答;或者采取教师学生互换角色的方式,让学生上台进行讲解。学生为了完成讲解任务,就会认真思考,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探索,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可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从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

要想实现中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增强数学教学效果,真正将“创新”与中学数学教育完美融合,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创设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进入学校,实现了对课堂教学形式的有效补充和完善,使得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浅显易懂,更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因此,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通过事先制作的视频、音频等,将一些重点、难点部分有针对性地播放,让学生在看听、模仿、参与、讨论等过程中进行学习,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要强调的是:教学形式很多,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选用最恰当的教学形式。

四、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创新数学教育范文2

数学教育通过信息技术工具,数学推理和有效提问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我们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收获.

【关键词】

数学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数学课程;数学

实践活动课程此文系2016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B/2016/13/079)、(B/2016/13/060)、2016年宿迁社科课题(SK/2016/09/72)、2016年宿迁社科课题(SK/2016/09/69)、2016年宿迁教育规划课题(2015GH197)、江苏“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高职构建“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2014年江苏高校哲学与社会科学资助课题(2014SJB333)的阶段性成果;并受到江苏省“333”工程基金资助.

我们根据教学实际逐渐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借助新手段,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思考中活动.

一、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对象来学习研究创新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创新需要借鉴与学习,因而获取资源特别重要,当今的互联网信息时代,掌握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就显得重要,这是任何工作所必需的信息载体.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在计算上,提倡用科学型计算器.在指数运算、对数运算、三角运算、排列组合数计算、方差与标准差运算等教学中,教会学生使用计算器求值.以新的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计算方式,使学生从繁杂的计算中解放出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在图形图像、数据处理、线性规划求解等问题上,充分发挥Excel、几何画板等计算机软件功能,配合使用电子白板、实物展台等现代化设备,化难为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在学习媒介上,积极开发、建设、使用微课、网络课程等资源,把课堂延伸到45分钟以外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和网络学习空间.

二、在数学推理中培养创新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形成数学智慧,并非单纯地通过接受数学事实来实现,它更多地需要通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条理化以及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来实现知识、技能、经验、思想、素养、智慧的数学素质教育目标.推理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其一,它应贯穿于整个数学课程的各个学习内容,其二,它应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过程,其三,它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环节.在“猜想—证明”的问题探索过程中,学生能亲身经历用合情推理发现结论、用演绎推理证明结论的完整推理过程,在过程中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极为有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后,就会把这种习惯带到课后,那里是一片更大的时间和空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个人钻研和借鉴学习,学生就会模仿,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形成良性循环后,创新思维就会水到渠成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从基础、核心、方法三个方面指明了创新意识的要素.这为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出了几个基本的切入点和路径,使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在了比较实在的载体上,即围绕这三个要素,教师应紧紧抓住“数学问题”“学会思考”“猜想、验证”这几个点,做足教学中的“文章”,创新意识培养的目标就有可能得到落实.教师要善于对素材进行分类加工,引导学生多经历这样的活动.

三、通过有效提问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促进职业素养升级

创新数学教育范文3

【摘要】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其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密切关系,同时,在经济时代背景下,数学知识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我国相关教育同仁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新课标的全面实行,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锻炼和培养。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将核心素养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向,进而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作用

1.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后,获得了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相匹配的品格和能力,是价值观、人生观、知识技能的综合体现。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对核心素养的定义相对模糊,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拥有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并且结合自身实际需求,有意识以及有目的的开展学习行为;第二,学生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扎实的基础知识;第三,学生拥有适应社会、改变环境以及交流互动的能力[1]。

2.核心素养作用

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核心,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其可以促进小学生未来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帮助学生奠定成功基础;第二,其可以提升我国国民综合素质,实现教育体制的创新与改革。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对策

1.树立宏观教育理念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遵循人本理念开展教学,不能将教育目标简单的停留在学生成绩方面,要树立科学的宏观教育理念,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将数学教学与核心素养充分结合。同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课程的基础和教育的根本,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有效的策略和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情,在课堂中创设轻松而愉悦的环境,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加强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以构建生活情境的方式,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锻炼,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见的各种问题。

2.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促进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核心素质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将实际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提供给学生接触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以及应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利用数学思维,对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2]。例如在学习“认识立体图形”这一知识点的时候,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立体图形进行观察,并且掌握不同立体图形的特点;其次,在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特点后,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维对图形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情感体验和深刻认识,帮助学生在知识应用中完成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质疑意识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材和教师不再是课堂权威的存在,学生要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同时,问题意识也是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且为学生制造提问的空间和机会。例如在学习“垂直与平行”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一些学生提出质疑:如何证明两条平行线无限延伸却不会相交?针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给予鼓励,证明这是学生用心思考而得出的问题,并且运用平行线的定义,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想象,进而解决学生的质疑。

4.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善于思考、主动思考是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通过科学的方式和有效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主动思考,帮助学生透过问题的本质,掌握数学的核心,在主动思考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思考,在具体教学中,要通过设定疑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足球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当同学们带球向球门奔跑的过程中,如何选择合理的路线,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足球带到球门中呢?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们就快速被问题所吸引,进而开展自主思考,思考过程也是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过程,形成问题意识的过程。在经过思考后,同学们得出通过直线带球,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球带进球门的答案。

5.锻炼学生探究能力

在新时期下,社会要求人才具备较强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而探究能力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在具体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进行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究,并且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探究[3]。例如在学习“四边形”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探究的内容为:四边形的特点,当教师布置完探究内容后,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小组探究,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进而提升自身核心素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全面实行的大背景下,我国教育也在不断的进行深化改革,教师的角色和职能也正在不断的转变,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固化教学模式,充当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合作者以及引导者,通过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态度、认知以及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雷长征.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OL].学周刊,2017,(29):38-39(2017-09-26).

[2]赖允珏.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05):42-45.

[3]何凤秋.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思考[J].中华少年,2017,(06):162-163.

作者:程立新 单位:太湖县牛镇镇板桥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育创新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我国教育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目前也在不断进行教育改革,而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起始与源头,小学教育的改革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数学是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在小学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数学可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做到举一反三,从而实现小学教育创新改革的根本目的。

一、小学数学教育创新措施

(一)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育

目前我国人数占全球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导致我国儿童数量也占有全球首位。小学教育中,每个班级学生数量众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采用统一教学的方式进行课堂教育,忽略了学生本身具有差异性,最终导致学生对于教师的课程学习效果大相径庭。这样会导致学生两极化,学习优秀的同学接受程度更多,成绩更好,而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成绩会更差,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因为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基础,互相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自身都拥有独立的个性和特点,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重点关注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实现差异化教学,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利用最佳学习方法,获取最高的学习效果。

(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在原始课堂授课时,教师一般会按照教学提纲,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在讲解过程中,往往只关注授课进度、知识点讲解程度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接收意愿,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老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需要正确引领学生融入课堂,提出问题并与学生进行同时思考,提供正确的学习思路来解决问题。在具体问题思考中,可以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鼓励学生进行不同思考方式,提出更多解决方法,这样不仅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融入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建立平等关系,营造轻松课堂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这首先要求授课教师与同学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师生之间没有隔阂和代沟,培养师生之间一份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如果学生过于畏惧教师的威严,在课堂上只做到被动接受,不敢畅谈出自己的思维方法,久而久之将会阻碍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自己的朋友,鼓励学生在遵守课堂纪律的前提下,充分活跃起来,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对于学生提出的错误结果,不能一味的进行批评,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并耐心的引导到正确的思路中。

(四)创建新形势课堂教育

目前的教学相对比较单一,课堂气氛单调枯燥,很容易引起学生懈怠,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目前电子信息技术成熟发达,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助多媒体、电子课件以及其他形式进行课堂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注意力,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更加愉悦的融入课堂中来,从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创新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设置不同难度对应不同学生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基础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性,统一形式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难度提高会使成绩较差的学生无法跟上课堂进度,导致学习链断开,难度较低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不能达到提高作用。需要利用不同难度的设置来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例如在普通数学计算中,可以针对大部分同学进行难度设置,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进行计算的基本解答,保证学生能够学到最基础的解答方式,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相应提高解答标准,要求利用不同方式进行多种解答,以及可以对相同题型进行难度增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传授具体的问题解答方法而是为了教育学生拥有自我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解具体知识点时,不要单纯的告诉学生知识概念和解答步骤,而是要逐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考,让学生们自己在思考讨论中解答疑惑,并总结出具体知识点,教师在整个教学中作为引导者,对于正确思维要积极鼓励,错误思维要及时纠正。做一个合格的引导者,可以让学生发现学习的真正乐趣,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求者,领会学习的乐趣,享受学习。

(三)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形式

数学作为严谨的学科,自身却拥有发散式特点,很多数学题目拥有众多不同的解决方法。在活跃的课堂中,学生往往会反响强烈,积极的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思路。此时教师的鼓励会让学生感到自信和骄傲,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电子化教学,适当的为学生提供创新式题目,例如24点、数独以及九宫格等趣味性游戏来增加学生的活跃性,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需要不断创新探索新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自身业务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实现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促使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和发展。

作者:李卫兵 单位:阳城县凤城镇岳庄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培养

摘要: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传播方式,对一个人的行为和习惯影响十分大,而小学数学学习效果的好坏,对学生未来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根据以往工作经验,从数学方法和思维的渗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深度学习四方面,论述了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学生核心素养;深度学习

在信息化时代中,数学的重要性逐渐提升。人们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通过思维模式和技能的有效掌握,实现自身素养的有效提升,并构建出一种特殊的数学语言。在很多农村小学中,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很多现代化教学模式无法开展,导致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受到影响。因此,各地政府应注重对农村教育增加投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

一、数学方法和思维的渗透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数学思维、数学手段等因素的合理应用,利用这些因素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主要依托于数学方法,只有将数学方法全面掌握,才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去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学会对解题方式的灵活应用。例如,在对图表知识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好图表当中的各种图案,在不做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图表的外形和生活经验对其进行命名。在小学生眼中,农村生活要比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得多,所以农村小学生想象更加丰富,在想象与现实相结合下,学生便会对扇形、曲线等概念有了深入认识。又如,在一些数字规律题目中,学生会在潜意识下考虑等差、等比数列等概念,为学生顺利得出答案提供基础。在有效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之后,学生数学知识面将会变得更广,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掌握好的数学方法和思维,便能帮助学生在学习道路上不断前行。

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类智慧的具体表现,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创新思维的主人。在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中,由于教学技术设备及使用不够先进,教师需要用好的教学策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将问题解决,才能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兴趣,避免“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再次出现。例如,在事物对称性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进行思考,看看哪些事物具有对称性。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蝴蝶、胳膊、汽车、建筑物,等等。如果教师可以坚持使用这种方式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学生便可以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并赋予他们独特的思维能力,实现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教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生活和数学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媒体公布的股票变化情况、电视中的福彩节目等,其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但在很多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容易将生活中的数学因素忽略,导致数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当学生意识到数学与他们的生活存在联系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得到很大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将数学教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例如,在三角形定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居住地到学校的所有线路画出来,看这些线路能构成多少个三角形,再让他们利用三角形定理找出其中的最短距离,帮助学生减少路上时间。通过这种类似例子的应用,可有效避免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与生活脱节,在无形之中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探究欲望,同时也能在生活中注意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巩固。

四、让学生学会深度学习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如果教师让学生利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的逻辑性思维便会出现弱化,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训练,在数学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在正方形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当正方形四个顶点都处于网格顶点时,学生便可以很快地将正方形画出,并计算出其边长和面积。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一个顶点不在方格上的正方形,此时学生便会改变原有思维方式,并经过研究之后,得出利用小方格对角线画出新的正方形,以此来实现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尤其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中,由于教学技术设备及使用不够先进,教师应通过提高学生核心素养,降低与城市学生的素质差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并利用与生活现象相结合的方式得出最终答案,以此来进行核心素养教育,并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翠锋.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素养培养初探[J].中华少年,2017(35):107.

[2]许敏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7(15):165-166.

作者:桂旭东 单位:安徽省潜山县岭头中心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育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

摘要:教育事业的进步,使得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法的不断提高。重视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应用,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核心去提出问题,启发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思考者,有助于其学习质量的提高。文章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

明确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课堂地位与角色,结合教学技巧使其发挥教育作用,是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为数学导入提供了新思路

课堂导入,是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热情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积极利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创新课堂导入,能够让学生通过思考接触最新的学习内容,以解决问题的方式走出数学迷宫。假如数学课堂是一场音乐会,导入就是这场音乐会的开场。开场秀好不好,影响着听众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明确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地位,在课堂导入环节积极利用提问的方式去刺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紧扣心弦,在好奇心的引导下与教师一起探究新的数学知识。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烈的成长阶段,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通过思考问题不断“陷入”到数学学习中。比如在讲解“线段”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不同的线条,比如“s”型曲线、长线段、短线段、自由曲线。利用这些线条,提出“同学们,这些线条有什么不同?”小学生会说“有弯的,有直的”。接着,提出“还有呢?”的引申型问题,促进学生关注除了弯曲与否之外的其它不同。有的小学生快速反应,“有两条线两端有个小竖线”,也就是线段的端点。利用问题导向法,促进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通过思考问题融入到探究情境中来,能够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课堂导入环节的提问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主动提问者。像在讲解“不退位减和退位减”时,教师给学生展示12-2,16-7两个算式,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有关于这两个算式的知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观察之下,小学生会发现第一个算式上的个位数够减,而第二个算式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提出“16-7怎么减?”的问题。教师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关注“退位”概念,会让课堂导入更加自然,使学生成为新知识的引出者[1]。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形成提供了途径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能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落实。传统的数学教育工作中,教师也会提出问题,但局限于标准答案,教师有内心期待的回答,不会理睬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或者给出的新方向。在利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教育地位,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整个过程中[2]。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先担当问题的提出者,鼓励学生自主分析与解决。当学生具有质疑意识后,鼓励学生成为问题的提出者,一点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在讲解“位置与方向”时,教师会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做“小明座位的西南方向是张强的座位,那么小明在张强的()方向。A.东南B.西北C.东北”这样的练习,这一问题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且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用实践活动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画图分析与解决问题。当学生熟悉了新知识,并了解了新知识的应用方向,教师便可以将问题的提出权利交给学生。小学生会利用自己熟悉的人物与地方去代替题目中的对应物,从而创造出个性化的题目,像“三(1)班教室的黑板在教室的西面,那么老师讲课时面向()面。A.东B.南C.西D.北”。在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收获自主学习体验,感受到自主发现问题的乐趣,有助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观念的改变。

三、问题导向式教学,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供了新方法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给教师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考虑学生个性化特点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供了新的手段。问题导向式教学法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着契合之处,是尊重小学生逻辑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大量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渴望自主表达,渴望自主体验。教师利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组织教学,不再将数学知识死板地传授给小学生,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提出必要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打破这种模式,促进学生参与到数学实践中,从数学现象中找到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让学生动手去绘制、裁剪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小学生很兴奋,一动起手来,无从下手。这时,学生就遇到了问题,即“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它有什么性质?怎么画最标准?梯形上下两个边都不一样长吗?”等问题。这时,教师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去阅读课本内容,与同桌积极交流,无疑给学生提出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平台。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实践,努力创新与吸收,其学习质量大大提升[3]。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积极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日常教学手段,还需要教师积极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明确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地位,并突破教学中的瓶颈,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目标。科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师生交流,会让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黄建明.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习热情[J].学园(教育科研),2012,(03):116-117.

[2]李秀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2,(Z1):22-23.

[3]许贻亮.数学问题设计的维度思考[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1,(10):1-3.

作者:朱敏 单位:浙江绍兴越城区斗门镇辨志小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育审题能力培养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活动的开展上,我们应该重视对于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且改变以往错误的思维理念。在对具体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当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可以让他们改变以往陈旧的思维理念,同时也能够对于一些问题进行适当的转化,更好的完成问题的分析处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审题能力

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们往往会出现解题错误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如让他们重新进行解题的话,学生往往就能够答对。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在解题的过程当中,他们的解题能力存在一定的缺失和不足,并且他们的思维也存在一定的桎梏。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自身解题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我们应该关注对他们解题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通过解题能力的提升,更好的改变以往陈旧的思维方式,进一步的对自身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应用,从而提升他们的整体数学素质。

一、当前学生审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相对简单,并且往往集中在形象化的状态。在对题目进行解答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会利用直觉来进行题目的解答,并且很容易依靠印象和感觉进行思考,质量和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并且整个解题的过程也过于定型。与此同时,在实际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当中,例题是教师讲解中的重点,在不断的强调的过程当中,学生可能会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走入一定的思维误区,并且这也会对于他们正常解题过程产生一定的干扰。学生们在遇到一些好像以前看过的题目时,他们往往不会更加细致的对题目的问题和条件进行分析,急于下笔,这就导致了一些题目中隐含条件难以得到挖掘的同时,整个解题思路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扩展。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往往利用以往知识的记忆来进行分析,而没有对于数学题目中一些数量关系等进行细致的思考,思维上存在很大的局限。学生来说,解题过程当中的审题能力不强,是他们解题效果受到影响的一个关键的因素,我们应该科学的进行分析,并且帮助他们对于这种能力进行逐步的培养,促进他们能力和素质得到更好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思路

第一,让学生正确掌握基本概念。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问题解决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确保学生能够具备较强审题能力的关键。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自身对一些具体的公式和数量关系的理解,缺乏足够的深度,掌握上也不够牢固,这就导致了具体解决的过程当中,整体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在实际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重视概念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对于其中的基本数量关系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在这样一个解题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更好的举一反三地进行利用,并且在熟练应用的情况下,他们也能形成更加强大的问题解决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自身的数学思维可以得到更好的激发,并且也能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学生们会更加主动的形成利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同时也能够对于以前一些不理解的问题,也可以从数学概念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无疑也是提升学生自身审题能力的必要举措,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来说是尤为关键的。第二,让学生具备更强的理解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审题能力的培养也应该重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对问题的本质进行发现,同时也能够结合学生的情况入手,让他们可以对题目的本质进行发现,提升学生的身体深度。在小学阶段阶段,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相对有限,他们本身受限于自身的解题经验和解题能力方面的欠缺,虽然有的时候已经十分认真地进行审题,但是依然不能又快又好地对题目的意思进行有效把握,对题目中问题本质的理解深度也相对有限。针对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应该展开科学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审题的过程当中具备更强的理解能力,可以通过对于现有问题的转换,掌握特定的数学方法,并且发现题目中的信息和所存在的隐形联系,更好地对问题的本质进行探究,从而更加轻松地完成对问题解决办法的发现。例如,对一个题目:一个刷墙的工人,刷了30平方米,用了3天,那么请问再刷40平方米,一共需要多少天?问题中存在两个陷阱,如果学生没有发现“再”和“一共”,那么学生就很难正确理解题目,从而也就难以发现其中的问题。第三,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审题过程不再局限。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十分活跃,我们在实际审题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也应该适当的对他们的思维进行拓展,给予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思考空间,让他们本身的想法可以得到更好的落实。教师可以引入更加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题目,让学生们进行更加充分的参与,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的想法展现。例如,在对于比的意义相关知识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引入一个“我们现实生活中,三斤苹果六元和六斤橘子三元”的问题,启发学生用已有知识写出6÷3和3÷6两个算式,然后,说明计算单价的关系可以用比表示,并写出比的式子。这样,也能让以前的除法和新知识联系在一起,并在此之上,形成更加开放的思维,能够主动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题目问题,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审题能力的培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们应该在具体的教学上引入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思路,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具备更强的审题能力,促进其数学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林丽.在审题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探讨如何提高小学低段学生数学的审题能力[J].学周刊.2018(12).

[2]卢永生.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8(02).

[3]雷悦强.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的途径探索[J].新课程(中).2017(12).

[4]张敏.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7(12).

[5]乌林其其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应用题题意的几点体会[J].教育革新.2015(09).

作者:李菊梅 单位:重庆市酉阳县民族小学校

第六篇: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对策

摘要:小学是教育初级阶段,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起到奠基作用。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传统数学教育思想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教学需要,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遵循应试教育思想按部就班开展教学活动,被动式的参与到学习中,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迎合教育改革要求,应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本文就此展开分析,明确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寻求合理的养成对策进行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对策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形式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是,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缺乏足够重视,受到传统感应式教育理念影响,更多的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辅助教学活动开展,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忽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升。故此,应该进一步扩大素质教育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意义较为深远。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重要性

小学是教育初级阶段,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十分关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后续知识学习成效。就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来看,主要是指在不接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通过自身的思考,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素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加强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给予了高度肯定,相关部门制定了相配套的政策予以支持。要求学生需要深层次开发智力和潜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可以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可以积极投入到学习中。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书面知识的学习中,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独立思考能力正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正是对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的积极响应。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现状

(一)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性缺失

纵观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更多的侧重于知识强制性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式听从教师传授,学习主观能动性缺失,对于独立思考缺乏正确的认知。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长期为学生灌输一种学习成绩才是最主要的,只有好成绩才能考上好的大学,获得好的发展。部分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的念头,但是这部分学生的问题较多,却常常被家长和教师认为是不听话,严重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二)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由于教师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导致很多教师难以迎合素质教育改革要求,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高。在日常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仍然将升学率作为主要内容,致使日常教学过分重视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会加剧学生的学业负担,还会抑制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教师直接将结果呈现在学生面前,导致学生即便知道答案,却不知道具体的解题过程,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数学是一门基础性部门,趣味性较强,很多题目并不只有一个答案,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过分局限在分数上,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有效途径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育活动开展中,为了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其中,提升教学有效性。与此同时,为了可以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育水平,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创设和谐、活跃的氛围,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自身看法,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信心,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丰富教学内容,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和丰富,选择更具趣味性的内容,借助现代化教育手段辅助教学活动开展,相较于以往陈旧的教育模式而言,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配合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小学数学中很多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可以将其灵活应用其中,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特定情境,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更为深刻,可以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数学知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和保障。

(三)创新课下学习模式

除了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还要注重课下知识的讨论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有序开展学习活动。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在课上学习知识,还可以在课下复习所学知识,加深知识理解和记忆,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育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这就需要教师可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除了学习数学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提升学习成效的同时,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传玲.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分析[J].中华少年,2017,11(21):186-187.

[2]姜晓娜.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J].考试周刊,2016,21(64):70.

作者:姜海波 单位:长春市双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第七篇: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探

摘要: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当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要求学生理解以及掌握数学思想以及本质,其中,对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和数学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目标存在密切关系,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数学本质,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知识以及能力多方面内容,数学素养是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将素养运用在实际生活之中的能力。其中,数学属于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教师应当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激发学生数学兴趣以及转变教学方式。

一、小学的数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素

(一)学生数学兴趣

只要教师留心进行观察必然发现生活当中其实到处充满了数学,这主要是由于数学是来源于生活以及为生活而服务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需要促使数学和生活相互联系起来,只有将生活元素融入数学,才可以促使抽象数学知识转变为具体化以及简单化。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年龄普遍较小,智力水平有限,因此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存在困难,这必然需要数学老师进行循循善诱,促使学生将数学和生活相互联系起来,通过贴近生活的元素促使学生感到数学的亲切,进而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二)数学的教学方式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注意关注学生在实际数学学习当中感受。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不能单纯就书讲,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学生们积极性得以调动,应当促使学生动手实践以及自主探究,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可以感受数学魅力。

二、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本人认为,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以及促使学生更深入理解知识。

(一)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生活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是否全面掌握了数学知识,也需要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例如,教师讲课时,促使所讲解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互联系,比如说,在讲解《找规律》这一课中,一部分的学生似乎已经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学生依旧不懂得如何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所以,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讲解一些身边的例子,比如贴瓷砖,通常而言,教室墙壁都贴有瓷砖,四个格子瓷砖就是正方形,

(二)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传统教学方式过于简单、单一,存在严重的照本宣科以及就书讲书的问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将严重限制学生思维发展,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构建良好以及愉快的学习氛围,以及注重对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比如,进行运算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对学生提问:“同学们,棒棒糖单价是0.5元,水的价格是3.8元,请问,如果想要买一颗棒棒糖以及一瓶水需要付出多少钱?”学生想要解决此问题比较容易,这主要是这样的问题学生平时也经常遇到。为了便于理解0.5+3.8,把0.5+3.8改为0.5+3.5+0.3,其中,0.5加3.5很容易心算出为4,在4基础上再加0.3为4.3。

(三)促使学生更深入理解知识

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之中,对于数学定律以及概念等切忌死记硬背,数学学习不是依靠死记硬背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的,并且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方法难以进行持久。如果数学学习只是依靠死记硬背,必然导致学生们独立思考能力弱化以及思考问题难以全面,甚至难以理解问题的内涵。因此,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高度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思考问题,进而可以帮助学生将分散以及琐碎的数学知识串联,构建知识链。例如,学习《画长方形》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稿纸上画出长为9厘米以及宽为5厘米的长方形,学生画出长方形之后,要求学生算出面积。之后,教师可以加大难度,要求画出各种面积的长方形,比如要求画出面积为10的长方形或者面积为15的长方形等,促使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面积和长、宽之间的关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应当促使学生更深入理解知识、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以及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以及促使学生可以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玉梅.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61.

[2]张炳意.彰显学生主体:核心素养取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意蕴与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2):52-54.

[3]张俊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学能力结构要素及其培育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2):48-51.

[4]杨盼.基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学周刊,2017(31):121-122.

创新数学教育范文4

1.1教学目的与学习目标不匹配,难以实现教学模式创新。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不断掌握全新的知识与技能,将错误的不适应现代教学环境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发展多元化评价方案,将教学目标与多元化评价相结合,使教学过程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知识和技能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实际教学情况不容乐观,许多课程设置重叠,教学模式陈旧,教师通常将学生的能力与成绩和挂钩,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和老师能够突破以后的教学模式,将新思维新理念融合到全新的教学过程中去,摒弃不合时宜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使日常的教学模式顺应良好的发展模式进行下去。由于现阶段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现代教学过程中都是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海量习题策略,数学学习中的学科中心地位没有得到体现,造成了许多学生对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不感兴趣,许多阶段性课程的普及型没有得到落实,过于统一的教材和教学素材有使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2数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不全面。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教学过程的创新性不强,教学局限性日益凸显,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学生及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学素养,创新教学理念,发展全新教学模式,创造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以及数据处理和探索创造的能力。这些现代数学素养在课程目标中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将创新与实践能力有效融合,将数学素养内涵给予提升,知识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强驱动力,拥有先进技术与知识技能对于每个民族的不竭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如何将创新发展作为提升教学的重要手段,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人才是我们国家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教学创新能力与实践发展能力至关重要,要求我们不断发展、创新教学模式、巩固学科发展的中心地位。

1.3数学教学与社会实际情况相脱离。我国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都是从已有的书本中得到启发,没有重视学习发散思维的技能和能力,许多教学思维都是与是实际的生活是相脱离的,学生对数学教学的热爱程度不仅仅体现在对实际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很多学生缺乏应有的数学生活经验,不清楚什么是收入利润等现实问题。她们一味的认为数学就是通过一个解题过程得到一个结果,是比较纯粹的较容易的数学活动,与社会关联度不大。事实上,数学教育发展至今,应有的数学价值越来越凸显,与社会和日常生活的关联度越来越大,充分了解数学学科作为核心课程的教学价值才能将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将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引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数学教学与学术模式。尽管教学内容的改革几乎都在同时进行,但是仍然没有突破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与世界生活相脱离的情况还较为严重。

2革新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式

2.1创新教学模式的方法,发挥数学教育创造能力。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创造适合学生素质发展的教学模式,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当前的数学教学改革具有可借鉴的能力,小学数学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数学教学的内容,让学生热爱数学,去学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东西,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了解数学用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明白数学为我们提供的不仅是强有力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是理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根本,使学生将来拥有更加理性的选择社会的权利,从而具备应有的表达与自信。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简单调查可以看出,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至关重要,不仅要重视并且要做到实处。

2.2改革教学课程内容,更加时代的需求。数学教学重视对数字及各种符号和公式的表达,教师要认识到不断推陈出新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原因,适时审视自己,完善和健全学生独立的思维方式,为下一阶段数学学习打下一个基础,具体需要我们学生对日常的教学有一个基本了解,将阶段性掌握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并且将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集中解决,这样不仅可以做到日日更新,又可以预防错误的再次发生,这种使问题防患于未然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挖掘自身潜力,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在学习中得到应有的进步,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并且能够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锻炼,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提升,自信心得到增长。创新是陈旧的土壤,发现和解决问题需要学生不断创新已有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充分理解的能力。

创新数学教育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

1贴近生活,激发学生想创新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这样他们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也会更感兴趣。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种用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圆形等做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让学生感受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学习动机激发得越强烈,就越能对学过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越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产生创新的火花。教学中还应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习动机。因此,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空间,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休体积的应用》时,我拿出一个钢球,一个长方体塑料盒和一些水,要学生思考怎样求出这个钢球的体积。学生兴趣很高,但一时又说不出答案,有学生试探说:“能不能告诉我们球的体积公式?知道了公式,只要找到公式中未知的量,不就可以求出钢球的体积了吗?”听到这句话,我马上补充说:“如果不告诉你们球的体积公式,能求出这个钢球的体积吗?”学生一时被问住了,不知道球的体积公式,怎么求钢球的体积呢?过了一会儿,有学生提出: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求出球的体积,但是我们可以先求出水的体积。只要把玻璃容器里水面上升的体积求出来,球的体积不就求出了。这时,我问学生:“那水面上升的体积怎么求呢?”经过思考,有学生认为,可以先测出水面上升的高度,再从玻璃容器内部量出长和宽后计算体积。正当学生为此感到高兴时,我又问:“那水面上升的高度怎么测呢?”有学生马上回答道:“先记录好原先玻璃容器里水面的高度,再测一下钢球放入后水面的高度,然后把这两个高度减一减即可。”通过上述教学,巧妙地把数学学习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的欲望,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此类推,不单圆这个物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其他一切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都可以计算。

2注重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总结和反省的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数学知识才能形成系统,要帮助学生把新知识不断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它成为后续学习的助推器。现在许多小学生在学习上负担过重,压力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太低,因此让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总结成败得失,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办法。每节课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如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想告诉大家?每周可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写自己数学学习中的经验教训、写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写自己对今后数学学习的目标措施、写自己对某一数学题的思考过程,通过让学生写数学周记,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数学学习,从而达到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提供帮助的目的。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对本单元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反思学习中学得好的方面和学得不好的地方,让学生学会画知识网络图等。

3创设现实生活问题的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为主,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例如在教学了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后,我出示了一个不规则的物体,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出它的体积。学生通过认真的讨论交流,设计出了一个计算这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案:先将一个容器里放一些水,然后测量并计算出现在容器中水的体积,再将不规则的物体放入容器中,再测量并计算出放入不规则物体后现在容器中水的体积,容器内水的前后体积的差即为这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样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既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力。

4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创新数学教育范文6

一、求“实”

数学不单纯是符号的运算,它来源于生活,是理解把握事物的一种思想、一种方法,而创造力是对于数学问题、生活问题应变与再创的综合能力,它与生活实践紧密相关.教师要依据新课标,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开采数学中的生活,从“实”出发,落在“实”处,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从各学段目标看,第一阶段要求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现象,第二阶段则着重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现象.我们的教学就应围绕生活实际、实践活动展开.一要学习内容实际生活化.我们可以把学生亲身经历、感受的生活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例题,呈现数学知识;有的数学概念、结论可以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述,等等.这样更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化抽象为具体,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要学习方式社会实践化.现在学生学习以自主思索、合作探索为主,常以小组学习活动为组织形式,其中反映为分工合作、反馈交流、总结表述等,这也是社会实践生活必需的个人品质、能力.一堂课,学生不仅掌握理解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发展社会实践必需的能力.三是数学知识应用实践化.“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如只单纯停留在书本习题上,学生是无法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的,只有多创设生活情境,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可以应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求“趣”

如何让学生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自由宽松、趣味盎然的环境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妙趣横生的课堂一定会是充满生命的创造的课堂.从外在环境上说,教师要把爱心与微笑带进课堂,献给学生,善用亲切的眼神、慈爱的动作、热情的赞语来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能无所顾忌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组织形式上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材、因时、因地”而异,采取灵活多样、生动合理的方式.就内在方面,要充分发掘数学内在美感因素、趣味因素以及和生活的联系,创设愉快积极的情景,展示数学的精与巧,设法把枯燥的数学符号、抽象的数学术语转化成具有实用性、愉悦性的材料;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是有积极意义的,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造能力.

三、求“异”

“殊途同归”告诉我们生活是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个性化的,发散思维、求异能力对于生活、学习极为有用,求异也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展学生的求异能力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学生“敢说”.他们能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讨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听讲答题的局面,这要求一个师生民主平等、教学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其次要学生“想说”.现在愈来愈多的开放题走进数学教学,如一题多解,提供素材再创造,故设纰漏等等,为学生提供了能激发发散思维的情境.最后还要学生“能说”.求异思维不是任由学生思维无方向活动,它要有教师有效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与经验的禁锢,各自沿着问题的指向进行有序有效的思维活动,得到各自有效合理的思维结果.总之,教师尽可能以发散、求异为目标组织教学,让学生充分想,大胆说,不限制,不规定,尊重学生的个体思维活动,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得到各自不同的发展.

四、求“通”

创新数学教育范文7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就要为他们创设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大胆质疑,才能把自己新奇的想法表达出来,并与同学、教师进行讨论。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第一,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因为小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即便是他们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也需要教师在一旁指导。所以教师具备了创新精神,就能够影响和感染学生,激起他们创新的热情。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学习、多研究、多探索,进而掌握更多的具有创新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二,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动学生,让教师的关爱充溢整个课堂。在这种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并会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这时学生身上隐藏的创新潜能也就被挖掘出来了。

第三,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想象,也无法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具象的感知,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这时如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它的交互作用,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就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成绩能否得到提高,关键在于他们是否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他们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学有所得,体会到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由此也可以得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目的是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发现更多的未知知识,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将探究的结果告诉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这样只会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负担,使他们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和比较,构建知识体系,提高他们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其次,在学习新内容或遇到新问题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查找资料,使他们具备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样学生就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并对新知识和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进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在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学生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记忆和模仿来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以及合作交流等方式来获得知识,并能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此外,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水平、接受能力等多个方面都不相同,因此他们的学习活动应当是富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过程。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多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活动,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运用能力,还能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应当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创设富有情趣和意义的实践活动,这样就能够使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而提高他们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实践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重要方式,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并组织好数学实践活动。

四、总结

创新数学教育范文8

关键词:双创教育;高等教育;创新;教育策略

双创教育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简称,是我国高校现阶段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创新创业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高校以创新创业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出发点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数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部分理工科专业的学习都必须建立在高等数学的基础之上。因此,创新创业背景下的高等数学教育创新是推动双创教育与高等数学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双创教育现状分析

在上个世纪末期,国际教育认为创新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了“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理念在传入到我国之后,逐渐发展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现阶段双创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最近今年当中我国逐渐意识到双创教育的重要性,2012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意见》中我国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为高校学生提供国家级的创新创业训练,具体内容包括创新实训项目、创业训练项目以及创业实践项目[3]。在“十三五”中这一战略决策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同时各种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大赛也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了一定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针对于国家对双创教育给予的大力支持以及双创教育所取得的成果,现阶段高校对于双创教育也已经给予了高度的关注。2016年全国超过1256家高校率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同时大赛的成果也得到了有效的转化。此外,高校内部也逐渐加大了对双创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力度,许多高校都已经着手建立双创教育体系。但是从现阶段高校双创教育的具体内容来看,依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首先,部分高校的双创教育是自成体系,与现阶段已有的高校教育体系之间并不存在紧密的联系,参与双创教育的高校学生数量相对较少,双创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中的精英教育,普及程度不高[4]。其次,大部分创新创业教育都立足于专业课,对于公共基础课的涉及相对较少。例如,几乎没有高校将高等数学纳入到双创教育体系当中。这种教育体系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较为薄弱,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创新创业的开展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双创教育背景下高等数学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一)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随着双创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双创教育已经突破了其原有的狭隘范畴,并不是以学生成功的建立一家企业或者申请发明专利为标准,双创教育同时还鼓励学生要以岗位为基础,实现岗位双创。同时在企业建立与发明创造中专业技术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从现阶段高校的教育体系来看,许多专业的学生在大一阶段就必须接受高等数学教学,才能在后续的学习中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如果高等数学学习不扎实必然会导致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难度大幅度提升,从而导致学生在专业技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51]。但是传统的高等数学教育单纯的以理论教学为主要目的,教学内容繁多、复杂,对于学生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因此,在双创教育背景下实现高等教育创新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双创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也需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只有具有创新创业思维才能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的进一步发展。数学本身是一种极具逻辑性的学科,学生在进行高等数学学习时思维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这对于双创教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一直以来大部分高校在进行高等数学教育时,往往仅仅关注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时代性与时效性,如果不实现高等数学教育的改革,其必然会导致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当中思维依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三、双创教育背景下高等数学教育创新策略研究

(一)实现高等数学教育目标的转变

在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数学是教育的基础,一直以来其教学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从高等数学的教育内容来看,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许多高等数学教师认为只有具备系统的数学理论知识才能满足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但是在实际中不同专业对于数学知识的实际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经济学专业侧重于概率统计的学习,部分理工科专业则侧重于微积分、微分方程的学习。但是由于教育目标的影响,大部分高校都会为所有学生提供系统的数学理论知识。所有对数学具有一定要求的专业所学习的高等数学知识完全相同,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6]。因此,高等数学教育目标转变成为双创教育下高等数学教育创新的首要任务。在双创教育中数学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知识的根本目标在于必要知识的获取。因此,高等数学教育的目标应该转向实用性,即高等数学教育应该是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而并不在于辅助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实现教学内容的改革

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发现,现阶段高校为所有专业的学生所提供的高等数学教育是完全同质化的,根据双创教育背景下高等数学的教育目标,现阶段必须要实现高等数学教育内容的转变。由于高等数学的体系相对较为完整,同时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也相对较强,后续的学习必须要建立在之前的学习基础之上。例如,只有完成不定积分的学习才能进一步学习定积分的内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必要的。例如,对于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来说曲线、曲面积分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完全不会涉及到,学习这部分内容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此,简化教学内容是现阶段高等数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高等数学体系的完整性也使得这一简化过程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现阶段高等数学教师必须要与专业课教师结合起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深化改革,即高等数学教师需要遵循专业课教师的意见,在不影响数学学习逻辑的前提之下,尽量减少非必要的高等数学知识的学习[7]。其次,针对于高等数学教师还必须要认识到双创教育对实用性的需求,尽量降低高等数学的理论性,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教材中对微分中值定理进行了大量的详细证明,证明的过程不仅复杂,而且较为繁琐,但是在实际中,学生只需要掌握微分中值定理的使用方法与使用条件就行了,并不需要对其证明过程进行深入的探索。因此,教师应该删减微分中值定理证明过程教学,而强化学生微分中值定理使用技能教学。

(三)将双创教育融合到高等数学教育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

双创教育需要立足于客观实际,高等数学也是一种从客观社会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实现双创教育与高等数学教育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实现双创教育与高等数学教育的融合需要通过研究型高等数学教育才能实现。所谓研究型高等数学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根据具体的任务目标,实现高等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首先,高校需要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压缩,在课堂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教育,而通过任务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特定的工作任务研究完成任务所需要的高等数学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研究型高等数学教育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思维的拓展,而并不是直接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必然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四、结语

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当中,双创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高等数学必须要立足于双创教育的实际需求,实现深化改革,满足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的需求。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创新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与研究,旨在促进高校双创教育与高等数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朝晖,黎勇.高校师范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7(5).

[2]黄玉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探究———以“函数的间断点”为例[J].价值工程,2016(9).

[3]张庚,段渊.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数学建模为切入点[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3).

[4]沈陆娟.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研究———“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15(6).

[5]牛西武.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状况调查———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20).

[6]邬国根,陈火弟,徐定华.实施院内分级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高等数学》课程实施分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