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数学教育范例

创新数学教育

创新数学教育范文1

一、从教学目标上进行创新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归宿,就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确立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跳出数学教材这个框框,着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传统的教学目标,重点放在了对教材知识的传授上,只要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书本上的问题和难题就算完成教学目标。这种教学目标的设定及完成过程,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在新课标改革的推动下,教学目标要以教材知识为基础,以教材基本理论为指导,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等,并且能够举一反三,能够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进一步挖掘题目更深层次的知识,进而建立起严密的逻辑思维框架,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创新,不仅要从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学习特点出发,同时教师更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总结和改进,以此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着眼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进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进而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教学“函数”的相关知识时,可运用提问的方式,由浅入深、逐步引导,让学生了解函数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让学生主动提问,教师回答;或者采取教师学生互换角色的方式,让学生上台进行讲解。学生为了完成讲解任务,就会认真思考,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探索,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可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从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

要想实现中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增强数学教学效果,真正将“创新”与中学数学教育完美融合,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创设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进入学校,实现了对课堂教学形式的有效补充和完善,使得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浅显易懂,更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因此,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通过事先制作的视频、音频等,将一些重点、难点部分有针对性地播放,让学生在看听、模仿、参与、讨论等过程中进行学习,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要强调的是:教学形式很多,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选用最恰当的教学形式。

四、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创新数学教育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

1贴近生活,激发学生想创新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这样他们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也会更感兴趣。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种用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圆形等做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让学生感受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学习动机激发得越强烈,就越能对学过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越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产生创新的火花。教学中还应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习动机。因此,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空间,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休体积的应用》时,我拿出一个钢球,一个长方体塑料盒和一些水,要学生思考怎样求出这个钢球的体积。学生兴趣很高,但一时又说不出答案,有学生试探说:“能不能告诉我们球的体积公式?知道了公式,只要找到公式中未知的量,不就可以求出钢球的体积了吗?”听到这句话,我马上补充说:“如果不告诉你们球的体积公式,能求出这个钢球的体积吗?”学生一时被问住了,不知道球的体积公式,怎么求钢球的体积呢?过了一会儿,有学生提出: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求出球的体积,但是我们可以先求出水的体积。只要把玻璃容器里水面上升的体积求出来,球的体积不就求出了。这时,我问学生:“那水面上升的体积怎么求呢?”经过思考,有学生认为,可以先测出水面上升的高度,再从玻璃容器内部量出长和宽后计算体积。正当学生为此感到高兴时,我又问:“那水面上升的高度怎么测呢?”有学生马上回答道:“先记录好原先玻璃容器里水面的高度,再测一下钢球放入后水面的高度,然后把这两个高度减一减即可。”通过上述教学,巧妙地把数学学习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的欲望,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此类推,不单圆这个物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其他一切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都可以计算。

2注重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总结和反省的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数学知识才能形成系统,要帮助学生把新知识不断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它成为后续学习的助推器。现在许多小学生在学习上负担过重,压力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太低,因此让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总结成败得失,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办法。每节课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如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想告诉大家?每周可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写自己数学学习中的经验教训、写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写自己对今后数学学习的目标措施、写自己对某一数学题的思考过程,通过让学生写数学周记,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数学学习,从而达到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提供帮助的目的。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对本单元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反思学习中学得好的方面和学得不好的地方,让学生学会画知识网络图等。

3创设现实生活问题的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为主,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例如在教学了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后,我出示了一个不规则的物体,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出它的体积。学生通过认真的讨论交流,设计出了一个计算这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案:先将一个容器里放一些水,然后测量并计算出现在容器中水的体积,再将不规则的物体放入容器中,再测量并计算出放入不规则物体后现在容器中水的体积,容器内水的前后体积的差即为这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样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既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力。

4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创新数学教育范文3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就要为他们创设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大胆质疑,才能把自己新奇的想法表达出来,并与同学、教师进行讨论。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第一,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因为小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即便是他们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也需要教师在一旁指导。所以教师具备了创新精神,就能够影响和感染学生,激起他们创新的热情。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学习、多研究、多探索,进而掌握更多的具有创新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二,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动学生,让教师的关爱充溢整个课堂。在这种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并会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这时学生身上隐藏的创新潜能也就被挖掘出来了。

第三,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想象,也无法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具象的感知,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这时如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它的交互作用,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就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成绩能否得到提高,关键在于他们是否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他们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学有所得,体会到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由此也可以得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目的是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发现更多的未知知识,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将探究的结果告诉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这样只会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负担,使他们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和比较,构建知识体系,提高他们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其次,在学习新内容或遇到新问题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查找资料,使他们具备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样学生就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并对新知识和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进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在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学生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记忆和模仿来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以及合作交流等方式来获得知识,并能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此外,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水平、接受能力等多个方面都不相同,因此他们的学习活动应当是富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过程。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多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活动,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运用能力,还能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应当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创设富有情趣和意义的实践活动,这样就能够使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而提高他们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实践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重要方式,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并组织好数学实践活动。

四、总结

创新数学教育范文4

关键词:双创教育;高等教育;创新;教育策略

双创教育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简称,是我国高校现阶段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创新创业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高校以创新创业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出发点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数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部分理工科专业的学习都必须建立在高等数学的基础之上。因此,创新创业背景下的高等数学教育创新是推动双创教育与高等数学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双创教育现状分析

在上个世纪末期,国际教育认为创新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了“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理念在传入到我国之后,逐渐发展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现阶段双创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最近今年当中我国逐渐意识到双创教育的重要性,2012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意见》中我国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为高校学生提供部级的创新创业训练,具体内容包括创新实训项目、创业训练项目以及创业实践项目[3]。在“十三五”中这一战略决策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同时各种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大赛也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了一定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针对于国家对双创教育给予的大力支持以及双创教育所取得的成果,现阶段高校对于双创教育也已经给予了高度的关注。2016年全国超过1256家高校率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同时大赛的成果也得到了有效的转化。此外,高校内部也逐渐加大了对双创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力度,许多高校都已经着手建立双创教育体系。但是从现阶段高校双创教育的具体内容来看,依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首先,部分高校的双创教育是自成体系,与现阶段已有的高校教育体系之间并不存在紧密的联系,参与双创教育的高校学生数量相对较少,双创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中的精英教育,普及程度不高[4]。其次,大部分创新创业教育都立足于专业课,对于公共基础课的涉及相对较少。例如,几乎没有高校将高等数学纳入到双创教育体系当中。这种教育体系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较为薄弱,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创新创业的开展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双创教育背景下高等数学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一)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随着双创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双创教育已经突破了其原有的狭隘范畴,并不是以学生成功的建立一家企业或者申请发明专利为标准,双创教育同时还鼓励学生要以岗位为基础,实现岗位双创。同时在企业建立与发明创造中专业技术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从现阶段高校的教育体系来看,许多专业的学生在大一阶段就必须接受高等数学教学,才能在后续的学习中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如果高等数学学习不扎实必然会导致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难度大幅度提升,从而导致学生在专业技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51]。但是传统的高等数学教育单纯的以理论教学为主要目的,教学内容繁多、复杂,对于学生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因此,在双创教育背景下实现高等教育创新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双创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也需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只有具有创新创业思维才能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的进一步发展。数学本身是一种极具逻辑性的学科,学生在进行高等数学学习时思维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这对于双创教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一直以来大部分高校在进行高等数学教育时,往往仅仅关注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时代性与时效性,如果不实现高等数学教育的改革,其必然会导致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当中思维依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三、双创教育背景下高等数学教育创新策略研究

(一)实现高等数学教育目标的转变

在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数学是教育的基础,一直以来其教学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从高等数学的教育内容来看,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许多高等数学教师认为只有具备系统的数学理论知识才能满足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但是在实际中不同专业对于数学知识的实际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经济学专业侧重于概率统计的学习,部分理工科专业则侧重于微积分、微分方程的学习。但是由于教育目标的影响,大部分高校都会为所有学生提供系统的数学理论知识。所有对数学具有一定要求的专业所学习的高等数学知识完全相同,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6]。因此,高等数学教育目标转变成为双创教育下高等数学教育创新的首要任务。在双创教育中数学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知识的根本目标在于必要知识的获取。因此,高等数学教育的目标应该转向实用性,即高等数学教育应该是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而并不在于辅助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实现教学内容的改革

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发现,现阶段高校为所有专业的学生所提供的高等数学教育是完全同质化的,根据双创教育背景下高等数学的教育目标,现阶段必须要实现高等数学教育内容的转变。由于高等数学的体系相对较为完整,同时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也相对较强,后续的学习必须要建立在之前的学习基础之上。例如,只有完成不定积分的学习才能进一步学习定积分的内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必要的。例如,对于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来说曲线、曲面积分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完全不会涉及到,学习这部分内容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此,简化教学内容是现阶段高等数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高等数学体系的完整性也使得这一简化过程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现阶段高等数学教师必须要与专业课教师结合起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深化改革,即高等数学教师需要遵循专业课教师的意见,在不影响数学学习逻辑的前提之下,尽量减少非必要的高等数学知识的学习[7]。其次,针对于高等数学教师还必须要认识到双创教育对实用性的需求,尽量降低高等数学的理论性,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教材中对微分中值定理进行了大量的详细证明,证明的过程不仅复杂,而且较为繁琐,但是在实际中,学生只需要掌握微分中值定理的使用方法与使用条件就行了,并不需要对其证明过程进行深入的探索。因此,教师应该删减微分中值定理证明过程教学,而强化学生微分中值定理使用技能教学。

(三)将双创教育融合到高等数学教育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

双创教育需要立足于客观实际,高等数学也是一种从客观社会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实现双创教育与高等数学教育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实现双创教育与高等数学教育的融合需要通过研究型高等数学教育才能实现。所谓研究型高等数学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根据具体的任务目标,实现高等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首先,高校需要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压缩,在课堂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教育,而通过任务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特定的工作任务研究完成任务所需要的高等数学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研究型高等数学教育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思维的拓展,而并不是直接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必然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四、结语

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当中,双创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高等数学必须要立足于双创教育的实际需求,实现深化改革,满足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的需求。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创新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与研究,旨在促进高校双创教育与高等数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朝晖,黎勇.高校师范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7(5).

[2]黄玉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探究———以“函数的间断点”为例[J].价值工程,2016(9).

[3]张庚,段渊.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数学建模为切入点[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3).

[4]沈陆娟.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研究———“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15(6).

[5]牛西武.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状况调查———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20).

[6]邬国根,陈火弟,徐定华.实施院内分级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高等数学》课程实施分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6(4).

创新数学教育范文5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校的教学工作在以体育专业课程和体育训练为主的基础上,逐渐重视对文化课程的教育教学。特别是在数学课程的学习方面,因数学自身所具有的逻辑知识的复杂性,以及很强的思维知识抽象性等特点,给体校专业的学习和教学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体校数学教育中,应深入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使用创新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实现体校数学教学的效果,全面提高体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创新教育;体校;数学教学

体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有不断地创新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教学引擎,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体校的数学教学与其他普通院校的数学教学无论在教育方法上还是在教育手段上都有着不尽相同之处,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以体校学生的特点为教学的基础,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达到体校数学教学的目的。

一、体校学生特点

当前,新课程标准在我国教育领域不断深入地开展,体育学校既有着与普通学校所不具有的自身特性,也有着与普通学校所存在的共性。由于体校学生的学习环境较为特殊,艰辛的体育训练占据着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因此,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文化课程数学,就必须根据体校学生的特点进行必要的创新教育,以此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一)日常接触环境

体校学生的日常学习以体育训练为主,相比于文化课,体校学生更重视体育课程,也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在体育课程上。由于数学课程枯燥乏味且逻辑性要求较强,使得体校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在体校学生的观念中,只有在体育训练中刻苦努力,才能不断提高体育的成绩和训练的质量,这也是在体校学习的根本,因此学生在训练中消耗过多的体力和精力,而将枯燥的数学课堂学习时间作为休息的时间,致使数学课堂失去生机,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数学基础知识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如果其中某一知识点没有理解,可能导致数学知识整体系统发生断裂的情况,由于体校学生本身受到精力和时间的限制,投入在数学课堂上的精力较少,加之缺乏数学知识理念,无法进行系统化的学习,所学知识系统不完全。除此之外,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校学生没有预习和巩固的概念,对数学中涉及到的公式、概念、定理等内容完全依靠死记硬背,对所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毫无概念,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

二、体校数学教学的现状

由于体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的情况,对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在体校的课程教学中,数学教师的教与体校学生的学两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体校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相对来说较低,且在专业课程和训练中投入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在体校教学之中忽略了对文化课程学习的现象较为普遍。

(一)教学内容缺少趣味性

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固定化的特点,加之体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且相对较差,造成数学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体校学生本身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较低,部分教师也认为体校学生的体育训练比较重要,所以数学课堂的教学呈现出照本宣读的状态,数学知识点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甚至出现学生不学、教师不教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形成恶性循环,使得体校数学教学的效率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在体校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的数学课堂不能发挥出学生是教学主体的作用,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未得到建立,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不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在单一的教学方式影响下,表现为较为沉闷的课堂氛围,教师并未激发出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好奇心,只是让学生一味地接受,严重阻碍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

体校的学生每天都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专业训练和专业课程上,而对于文化课程中的数学课程,学生并未给予太多的重视。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并未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互动,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自身的不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教师对本就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重视程度不足。另外,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较少,教师也未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和帮助,不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创新教育在体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教学平台,是创新教育在体校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主战场,以下着重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教学氛围和创新教学方式等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人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数学知识,因此在体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的教学和体校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让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存在,让数学教学更加亲切和自然。个性特点是创新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差异化的个性特点决定着不同的创新成效,而发挥个性创新不仅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与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因此培养体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应以教师作为主导者,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还需要细致分析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并为学生创造出创新教育的成就感和神秘感,使学生在主观思想上意识到创新的意义。例如:教师在教授立体几何的过程中,因为教师知道只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思想,才能提升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始培养。首先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立体几何图形,学生可以找到:房屋、书本、篮球等,其次让学生了解学好立体几何所带来的益处,教师通过电影特效、三维动画的介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从实践操作的方式着手,通过布置立体几何模型的作业,让学生深入体会学习立体几何的乐趣,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利用橡皮泥、积木或生活中可以用到的一切材料来制作立体几何模型。在学生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学生便可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神奇,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模型进行对比和观察,从中归纳和总结,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在体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基础是民主、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用平等、尊重的情感来影响学生,使教学课堂氛围变得和谐。只有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而挖掘出学生内在潜能。因为在数学知识中,有很多内容是复杂和抽象的,如果只是单纯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这时就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为学生创设出更加简单、形象的教学情景,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同时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逐步实现创新。例如:教师在教授集合和函数的过程中,由于该知识点涉及的内容比较广,不仅包括集合的概念,还包括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而这些知识点对于数学基础本就薄弱的体校学生来说,更是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授该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方式,让固化的知识“动起来”,让学生直观了解到集合和集合的相等关系、包含关系。通过利用多媒体,使复杂的知识点变得简单,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式

在体校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产生质疑,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行为。教师应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同时也应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出现错误,再由教师指导并改正。教师只有对学生看似异常和奇怪的举止、言论进行正确深入的分析,才能实现学生创新行为的培养。一方面,培养体校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提问的良好时机和氛围,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和猜想,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意识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疑问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见解,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行为。例如:在教师教授正数和负数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就正数和负数的关系进行提问,学生只能依据教材内容回答,那么得到的答案只能与教材一致,即便学生回答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不能清晰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将提问的问题改为:正数和负数等同于两个极端,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怎样判断其正和负?这样一来,把学生作为问题的探索生者和解答者,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索中,不断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加深对其意义和性质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结语

对于体校学生来说,除具备较强的体育专业素质和强健的体魄以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阶段的体校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内容缺少趣味性、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等问题,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体校数学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教学氛围、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着手,同时结合体校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毕业以后进入社会职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立足社会。

作者:张野芳 单位: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

[参考文献]

[1]毕木锦.分析如何提高体校的数学教学质量[J].文理导航(上旬),2012(10).

[2]张兵.如何有效开展体校数学教学[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01).

[3]刘恒付.浅谈数学教学的创新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学数学,2012(03).

创新数学教育范文6

一、双创教育现状分析

双创教育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二者的简称,双创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创新创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向,高校要将创新创业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基石,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社会发展诉求。需要注意的是,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之中,高等数学教育意义非凡,很多高校理工专业学习只有将高等数学作为根基,夯实基础知识,后续才能顺利进行其他项目学习。所以说,创新创业背景下的高等数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双创教育和高等数学教育二者双向发展。近年来,双创教育的重要性和发展意义受到各类高等院校的重视。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教育部会在“十二五”期间为高校学生群体提供高级别的创新训练和创业培训,内含创新实训项目内容和创业训练项目内容以及创业实践项目内容等。需要注意的是,后续“十三五”规划中,此类战略决策得到了深度落实,与此同时,不同形式的创新创业大赛如火如荼地举办,且效果极佳。国家对双创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均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成果显著。当前高校对双创教育的关注度可谓愈来愈高。2016年间,上千所高校陆续参加了全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践活动,大赛成果较之前相比更上一层楼。而且高校内部双创教育研究和探索力度也日渐强化。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高校双创教育开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一是很多高校双创教育自成一派,和高校教育已有结构体系之间的联系甚少,参与双创教育的高校学生数量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双创教育便成了摆设。二是双创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精英教育模式,很多学生望尘莫及。最为常见的例子为,几乎没有学校将高等数学归入到双创教育范畴,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足,基本功不扎实,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和完善自我,对于诸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消极影响。

二、双创教育背景下创新高等数学教育的意义

(一)推动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优质学习

随着双创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日渐深入,双创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传统教育束缚,不再是狭隘意义上的教学,不以学生成功创业与否作为最终衡量标准。传统高等数学教育环节只是一味地说教,教师主导课堂,没有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教学内容繁多且复杂。而双创教育主要是积极鼓励学生将岗位作为基准点,达成岗位双创目标。与此同时,在企业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专业技术的应用显得至关重要。从当前高校教育体系角度加以分析,只有在学生入学时就接受高等数学教育,才有利于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假设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功底较弱,那么诸多专业课程学习难度就会不断增加,最终造成学生本体专业技术欠缺,学习成效不佳。所以说,在双创教育背景下创新高等数学教育,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言至关重要。

(二)稳步强化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双创教育的本质目标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也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涵养,只有具备了创新创业思维和理念,方可持续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发展进程。从实际角度出发,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深具逻辑性的学科,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阶段,思维得到深度强化和拓展,对双创教育的推动意义不可忽视。目前很多高校在高等数学教育阶段,一般情况下只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缺少融入时代性和时效性要素,没有完成高等数学教育改革创新目标,学生在创业创新中的思维局限仍旧存在,影响其未来发展。

三、双创教育背景下的高等数学教育创新方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创新

在高等教育过程中,高等数学以教育基础学科形式出现,长期以来教学目的均为推动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进步。从高等数学教育内容角度进行分析,很多数学教师认为只有系统化的数学理论知识教学才能满足学生需求,只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但实际并非如此,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数学知识需求迥异。经济学专业学生侧重学习概率统计类数学知识,理工科专业学生注重学习微积分和微分方程类数学知识。很多高校会对学生开展系统化数学理论知识教育,学生所学知识基本等同,学生能力发展深受影响,学习负担骤然提升。所以,高等数学教育目标的转变势在必行,这是双创教育下高等数学教育创新的重中之重。较为正确的做法是,高校高等数学教育过程中需要及时地进行教育目标转化和正规设定,并基于双创教育进行数学理论知识教育,也就是说,高等数学教育需要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教育阶段要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辅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次之。

(二)教学内容创新

当前高校为所有专业学生提供的高等数学教育具有同质化的特点,按照双创教育背景下教育目标进行教育教学,务必要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整改。高等数学体系中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缜密,各个学习阶段之间也紧密关联,但是并不是所有知识对学生而言都十分必要,比如说交通运输专业学生,曲线和曲面积分内容在学习中不会涉及到,学习此类内容的用处不大。所以需要适当地进行教学内容简化。高等数学教学结构体系中,完整性的特点使得简化教学流程举步维艰,当前数学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加以深化改革和调整,同时也要听取其他专业教师的意见和看法,在保障数学学习逻辑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非必要的教学内容。高等数学教师务必深刻认识到双创教育对实用性的基础性要求,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创新

双创教育务必立足于客观实际,高等数学教育亦是如此。高等数学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以达成双创教育和高等数学的有机整合,可凭借研究型教学实现。我们通常所说的研究型高等数学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特定环境中,按照任务目标,达成自主学习高等数学知识的目标。一是将教学内容适当压缩,实践教学中务必提供基础教育,以任务教学法为主做好顺势诱导工作,将学生所需数学知识讲解全面,让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二是由浅入深地提升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型高等数学教育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一定引导,并非直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使学生带着探究疑问去学习,这样也会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拓展和进步。

四、结语

创新数学教育范文7

在长期的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们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有着相同的思维方式,不知变通,不知创新。要打破这种定向思维方式,我们教师就要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创新思维的环境,放飞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游弋。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为他们创设一种不受约束的环境,畅所欲言,形成“百家争鸣”的氛围,激励学生从新的角度甚至是奇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打破学生心中的囹圄。在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后,思维定式被打破,然后再分组讨论,通过讨论,使其见解或观点更完善、更具说服力。学生在这种讨论中既培养了学习的兴趣,又增长了能力,一举多得。教师在指导学生思考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从学生的“边际思维区”(定向思维的最外沿)着手,通过逐步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从而打破定向思维;2、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来开展教学,不断设置问题,通过追根溯源来引起学生的思考;3、回顾、总结必不可少。通过回顾、总结,使学生对问题有了深刻的、规律性的、理性的认识,在回顾与总结过程中学生也提升了分析、归纳、总结、对比概括等能力;4、在探讨中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领悟,并达到启思悟理,融会贯通,这样能更快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否则会欲速则不达。

二、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素质教育中的创新并不是阳春白雪,不是曲高和寡,贴近生活的数学教学才能实现创新,才能实现学生的素质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我们在科学性的前提下,把教材进行生活式加工,使教学建立在贴近学生的生活中,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参与进来。如讲“函数的概念”时,可以先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如手机超流量上网的时间与费用的关系,油耗与路程的关系等,大部分学生能快速理解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可以让学生们多多发表意见,让他们举例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并不是抽象的,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还可以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教学内容,使生活数学化。如我们可以举例子,有的学生在做选择题时,把A、B、C、D做成四个阄,任意取其中的一个,这样做对的机率是多少呢?很多学生在做题时的确用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当然感兴趣了。

三、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面向的是所有的学生,而不只是优等生。素质教育要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以展示各自的特长与个性,培养各个学生的能力。当然,由于先天的和后天的原因,每个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兴趣等方面是不相同的。我们在教学中不是抹杀或掩盖这种不同,而是在承认这种差别前提下的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我们可以通过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讨论、分层解决问题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以适合自己能力、知识、技能的方式与方法进行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素质教育,也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平等。素质教育还要求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均衡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或生活中的德育素材、美育素材等数学知识外的东西,让学生有全面发展的机会,数学也可以进行爱国情感教育。如我们可以在教学中以先进人物的事迹,如雷锋每天做多少好事培养学生的德育;我们可以引入古代辉煌的建筑成就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和爱国教育等等,不一而足。

四、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

在数学知识中,有许多数学思想渗透其中,我们要让学生注重并运用这些数学思想,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与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分支,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集合的思想也很重要。把一组对象放在一起讨论,这是早就有的一种思想方法,如我们可以把点、数、式放在一起讨论。另外还有对应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极限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等。这样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有益于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最后我想说一点的是,不要让创新式素质教育陷入误区。现在每个教师、每所学校都在提素质教育,都在力求标新立异,许多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形式而形式,为了与传统教学切割而不顾一切,这都是错误的。如在总分教师的教学课堂上,问题流于形式,没有思维深度与思维质量,学生能轻而易举地答出来,教师只是为了让学生答题而答题,这样好象学生都参与进来了,实际上没有什么意义。再如,许多教师都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声、光、电异彩纷呈,给人以感觉、视觉、听觉上的冲击,但把握不住重点,使学生上课就象看电影,最后没有什么收获。

五、结语

创新数学教育范文8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创新精神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单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实践证明,科学家的很多发明创造都是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趋势下产生的,比如牛顿就是看到苹果落到产生了好奇心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从水沸腾时掀动壶盖的现象发明了蒸汽机。好奇心是求知欲的前提,有了好奇心,才有探究结论的欲望。比如,在“多边形内角和”内容的时候,课前教师让每一个学生动手制作凸多边形,在课上让学生把每一个内角的度数都量出来,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只要你告诉我你画的多边形是几条边以及这个多边形(n-1)个内角是多少度,老师就能马上能猜出剩下的一个内角是多少度,你们想考考老师吗?”因为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新颖,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探究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提的难度要适宜,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开拓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主动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结论,进而发现问题,积极地去解决问题。

二、利用学生善于表现的心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中学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和好胜心,如果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不断遭遇失败,那么其自信心就会受到严重打击。所以,要让学生有成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有成就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实施分层次教学,比如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题,选择两位成绩一般的学生到黑板演示,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课下可以鼓励他们找一些有难度的题去练习,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三、多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究,肯定他们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主动追求新知识的做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目标,要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追求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新技巧,主动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善于表扬和鼓励学生,比如“真好”“你真棒”“你的想法独特、到位”等,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和获取知识,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最好途径,因为只有学生经过亲身体验而获取的知识印象才会更加深刻。有效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单靠记忆和被动接受来完成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认真观察、大胆实验和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步骤,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以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和亲身感受。

五、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进入到了课堂教学中,并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多媒体以其生动的动画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把文字、图片、数据等多种信息经过集成处理传递给学生,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同时,多媒体还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

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基础知识对于数学和学习很重要,学生一定要在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升华。创新的前提是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质疑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成功的数学课堂是能够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而不只是让学生解决问题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只要让学生验证真理,还要引导学生探究真理。而在实际教学中,问题基本上都是教师设计的,学生只有回答的权利,没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气。实际上,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重要。李政道教授说得好:“‘学问’就是学习提问,切莫将‘学问’变成‘学答’。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放置在学习主人的位置上,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要给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树立质疑精神,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好奇心理,要让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勇于向权威挑战。

七、总结

总而言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的需要。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敢于创新,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让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创新潜能当作一个金矿去勘探、发现和开采吧。

作者:韩文清 单位:江西省鄱阳二中

第二篇: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探析

一、创新质疑方式

在创新教育中,教会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质疑,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主要策略。那么,应该如何做呢?首先,教师示范质疑。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给学生做好示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迁移,形成独立质疑的能力。其次,在重难点处质疑。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每部分的知识都有重点和难点,这些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比较抽象,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多在此处设疑,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帮助学生各个击破。再次,在解题过程中质疑。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有时虽然懂得其中的道理,却时常会感到疑惑,教师应适时抓住学生的这些疑惑,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权威,怀疑书本,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而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二、创新启发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从讲授一个概念、一个公式、一个法则到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都要从启发开始。运用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对象的某些特质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比如,一年级刚认识“1”时,我这样引导学生:“一般情况下,1小于2和3,但有些时候,1却大于2和3,你们知道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吗?”学生一下子静了下来,开始思考。很快,一名学生站起来说:“比赛中,第一名最大!”另一名学生说:“考试时得了第一名就高于第二名和第三名了。”接着,很多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的答案。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大胆发表了不同见解,提出了质疑,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又如,在刚接触应用题时,学生并不了解应用题的具体含义,我便用数学活动课去解决。让学生自备一些玩具和水果,并以此为条件编写应用题,学生兴趣盎然,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创新教学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其常常将学生看成一个整体,毫无针对性。久而久之,学生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或者无限放大自己的劣势,最终便会对学习产生懈怠,学不会也不愿意学。在创新教育中,要求教师的评价必须从学生个体出发,尊重学生的实际差异,对不同基础、不同性格的区别对待,以不同的学习目标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是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对待同一事物的理解各不相同,如果强行混为一谈,不仅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更会加深学生的厌学情绪。我认为,教师应在学习和生活中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心态对待学生,与学生做朋友,通过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他们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另外,对于学习成绩较差,基础稍显薄弱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积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同时细致、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做错的原因,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做到了这几点,学生才能更加喜欢教师,进而由喜欢教师转变为喜欢其所教的学科,最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高效教学。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整体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创新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教师,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积极实践更多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出一条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路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创新教育,深入贯彻数学思想,为学生展示数学的美,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作者:李书棉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北环路小学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教育实施

一、实施创新教育重要性

创新是时展和人类进步的要求,是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的好奇心,促使人们发现问题,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动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但是,客观地说,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当孩子一次次向我们问“为什么”的时候,多少次,我们总是嫌孩子多事而置之不理,我们毫不留情地将孩子探求事物本质的天性扼杀在摇篮中,只是让他们在框框中学习做事,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别到了高中,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的兴趣和勇气更加缺乏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而是诸多方面的,这说明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就是一言堂,只要把知识教给学生就行,要解决问题照着例子来就可以了,这极大地遏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遏制了新生事物的诞生。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实在很有必要。

二、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

笔者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可采用如下四个方面的策略:

(一)注重创新的气氛和环境的创设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气氛,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易于知识的新创,再者在教新课时,先放手让他们根据已学的知识,加上自己的推想,把要学的知识先解答出来,然后各自发表自己的思维推理过程,在具体实施方面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极力避免引起学生害怕的心理压力。制造和谐宽松的气氛,自由的环境,害怕会阻碍学生通向新的思维,不利于发现和创新。其次,教学中要创造一种平行、民主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相长,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若教师的创设意识淡薄,制造出不平等、不民主的师生关系,则无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跨世纪的学生,应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二)在新的学习方式构建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自主学习与创新。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合作探究与创新。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三)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在探索中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质疑提问。学生能够质疑问难,对知识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与思考,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所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供问题的学生,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热烈气氛,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进行生动活泼的探索,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然后在“问题解决”中,顺利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会学生思考,会提问题,于无疑处见有疑。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思想上,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忠诚于教育事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并把这种精神贯穿到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管理方面,教师要具备优秀的班级管理素质,班风与学风的好坏和教师有着很大的关系,取决于教师的管理水平。所以,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发展特点,切合实际安排对学生的教育,明确目标,了解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就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要起到表率作用,既有敏锐的观察力与较高的创新能力,还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高,学生就会尊重、喜欢教师,教师的人格魅力也会影响到学生,使学生乐学、爱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总结

总之,实施创新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十分必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启发、多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做。因此,在课堂教学题材中,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本,要把知识延伸到课外,引入自己的新观点、新方法、新理念与实际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这不仅对学生的思维、探究、创新能力进行了培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观察问题有自己独到的眼光,想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见解,共同努力提升学习的兴趣熟练灵活运用方显教学高效。

作者:杨宏伟 单位:山西省运城市临猗中学

第四篇:初中数学创新教育浅析

一、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教育是要让学生掌握生活和学习中所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在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方面发挥作用。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使学生对数学领域有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具备应用意识,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充分利用生活情境,营造数学创新教育的课堂氛围

1.从生活实例中抽象数学概念,营造数学创新教育的课堂氛围。如《5.2.1平行线》,引入概念前,先让学生熟悉实例:铁路的两条铁轨、道路上的斑马线等,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再讨论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从而得出平行线的概念。2.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活跃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适宜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师教学生用大拇指和食指构造三线八角(大拇指代表截线,食指及其余三个代表另外两条直线)。根据八角的特征,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位置关系,同位角呈“F”型,内错角呈“Z”型,同旁内角呈“U”型。

三、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进行创新教育

1.利用空间观念,培养创新思维。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等。发展空间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13.1.1轴对称》学生探索风筝、剪纸等图片中蕴涵的轴对称关系及性质,学习小组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引入问题:为什么飞机的设计要采用轴对称?有何意义?经过学习,学生不仅获得知识,也提高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另外,空间观念是发明创造必需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以实物呈现。如水杯?热水瓶等装液体的容器,为什么液体容器是圆柱体?从圆和正多边形的面积和周长比较,面积为1m²的正三角形的周长约为4.56m,正方形的周长为4m,正六边形的周长约为3.72m,圆的周长约为3.54m。可见面积相同的正多边形边数越多周长越小,圆的周长是最小,所以相同体积和高度的容器,表面最省材料的是圆柱体。从数学方面考虑,还有更省材料的球体,但是球体放不稳,实际生活中不用球体做液体容器。

2.在演变或拓展中形成创新意识。

数学课本的例题或习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教学中针对性地讲好这些题,并把题目适当演变或拓展,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学完《18.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引入此题: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变形1条件改变,结论让学生探讨;如变形2结论不变,让学生探讨条件。也可让学生自己演变或拓展。变形1顺次连接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变形2顺次连接哪些图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在猜想与探索中培养创新能力。

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潜能,要把潜能转化为创新能力,教师组织探索型问题,激发学生求奇之心,直觉观察,大胆猜想,实现认知与思维品质发展的和谐统一,从而形成创新能力。4.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技能。数学广泛的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现实生活中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教师挖掘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学生主动尝试,抽象成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培养创新技能。如学完《11.3.1多边形》引入此题:十人参加一次会议,每个人都与其他九人握一次手,问总共握手几次?分析:利用数形结合,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十边形的十个顶点分别代表十个人,握手总次数就是十边形的边数加上对角线的条数,即:10+10×(10-3)/2=45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不断引入生动的实例,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贴近生活的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