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式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创新式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创新式教育

创新式教育范文1

要想提升学生体育综合能力,就要求教师在了解创新教育理念内涵的前提下,明确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采取有效解决措施,强化创新教学理念在体育理论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为提高学生体育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创新教育理念;体育教学;理论;研究

21世纪人才战略的基本点在于创新,只有不断进行创新式教学、培养创新式人才,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才能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社会希望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孩子快乐生活、快乐学习也成为创新式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1创新教育理念体育教学的基本内涵

创新式体育教学是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对教育思想与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式的优化与探索,使学生从体育教学中感受到创新理念,培养出创新思想,继而成为创新式人才的教学活动。同时,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仅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懂得快乐学习、快乐生活,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师生,每个学生在体育锻炼上均存在一定的发展潜力,并且都享有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的资格,因此,创新教育具有全面性的发展特征。创新教育理念还具有综合性,创新教育理念影响下的体育教学必须结合课内教学知识和课外体育训练,将学生的智力和体力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水平。创新教育理念影响下的体育教育不仅要在理论上寻求创新,其实践活动也必须具有创新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智力和体力上的进步,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实际目标。

2创新体育教学理念的落脚点

2.1创新体育教学理念应注重思想的创新

对于教师而言,要冲破原有的教学禁锢,从思想上进行革新。教学方式由教学思想决定,教学思想上止步不前,教学方式上就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人类历史数次的思想启蒙运动,都是首先从思想上进行自我解剖,进而创新出新的思想理论。体育教学的创新也要从教学思想上进行改变,突破原有的分数论思想,以新的思想面貌迎接教学方式的变革。

2.2创新体育教学理念应注重技能的创新

对于创新主体而言,创新技能是其最根本的体现。教师创新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创新性技能包括多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几个方面包括:信息加工能力、一般的工作能力及手动操作能力。创新技能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而言,能否学习到创新技能是进行创新性体育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习得创新技能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通过体育教学的学习在其他科目上举一反三,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习质量。

2.3创新体育教学理念应注重情感的创新

对于体育教学而言,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体育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娱乐的状态中学习,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成为其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生与教师互动的基础上,应进行情感上的创新培养,使学生不仅获得同学间的友谊,更能够从教师身上获得优秀的品德教育。情感上的创新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通过多种创新性教学方式,使学生消除对教师的戒备心理,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4创新体育教学理念应注重思维的创新

创新思维的形成对于创新性体育教学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一步,也是学生养成创新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具有多个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想象力、知识结构等。在以上的几个方面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想象力。在体育教学中,由于没有教室的局限性,使得学生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加强想象力的提升,从而形成创新思维。创新性思维的产生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创新性体育教学,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牢固,有利于多种信息的整合。

3创新体育教学理念的实施策略

3.1加强教师队伍的创新性建设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搭建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优秀的教师能够把“桥梁”打造得更加耐用、美观、科学,从而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有创新型的学生,教师对于整个创新性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都应该坚持打造创新型教师队伍。

3.2转变教育观念

在创新性体育教学中,首先应该进行教育理念的革新。随着时代的巨大变迁,信息资源日趋丰富,需要对原有的教育进行深入改革,使创新理念注入到原有的教育理念中。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体育教学的效果难以最大限度得到实现,只有对原有教学观念进行创新性改革,才能激发课堂活力。体育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提高学生体质的同时,又能保证教学质量或分数的提升,还要兼顾学生的感觉与体验。因此,创新性体育教学要从教育观念的革新出发,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体育教师应该从理论教学方面促进创新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体育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自身的综合能力,只有教师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力求寻找到最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教师还应该和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友爱及平等的关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朋友的身份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

3.3创新性教学场景设置

在教学过程中,应设置多种创新性游戏进行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开发,避免游戏的重复与单调,使学生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教师完全可以成为体育教学的服务人员,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创作、实验与执行,使学生真正投入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实现思维的开发。从实践方面促进创新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强化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理念的实际要求,从更新教学方法、课程安排、体育设备及教学内容上进行体育教学。在实际活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挖掘创新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

作者:杨浩鹏 单位: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

参考文献:

[1]刘洪.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探析[J].科技风,2014,(11):74-75.

创新式教育范文2

1高校足球课程教学简明阐述

高校足球学科教学的宗旨大体在于教授足球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能,使学生通过接受足球教育,全面理解足球,激发他们对足球的由衷热爱,全身心地投入到足球运动中去,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全面良好地发展和成长。高校足球学科教学包含很多内容和环节,如足球的技能培训、战术素养,与相关能力提升等很多方面。足球学科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拥有着一定的教学课时,但是因为高校体育学科教育通常只在大学前两年展开,所以相对来说,教学密度比较大。

2足球项目的主要特征

2.1较强的团队理念

在足球运动和比赛的进程中,比赛双方一定要注意团队的协作共同努力,因为比赛是每队11名运动员在场上比赛,个别球员的出色发挥很难保证球队最终取得好的成效。因此务必使球队保持整体性,注重团队球员彼此的协同作用,才能齐心协力,拥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获得比赛的主动,取得比较满意的比赛效果。

2.2较强的对抗性

在足球比赛中,比赛双方的对抗性比较强,身体接触很多,极易出现体力不支甚至受伤的情况,双方在比赛中难免会发生很多次碰撞,因此应注意技术动作的合理使用,避免受伤。

2.3要求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

在足球比赛中,对球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球员要在宽广的足球场地不停奔跑以及拼抢,而且比赛时间90分钟甚至120分钟。往往一场比赛之后,球员会过度劳累甚至虚脱。因而,足球比赛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要求很高,如果没有好的身体,很难坚持比赛。

3现今高校足球教育的现实状况

3.1理想的教学理念与现实教学实施中的差距

随着足球运动在我国的备受关注,现今日益火爆的中超联赛的展开,以及对足球这项运动在校园普及的呼吁,足球教学也在广大高校中风风火火地普及开来。足球饱含的激情深深地感染着校园师生。足球教学理念的宗旨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锻炼以及活到老、练到老的意识。但是,理想总是美好的,在理想实现的过程却往往不是那么顺利,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学的进程中,违背了新课改准则下的教学的宗旨,只是以实现教学任务作为教学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有效地结合现实的足球运动特点,闭门造车,因此慢慢地耗尽了学生对足球的学习激情。

3.2为时代所抛弃的足球教学设置

在现今的高校足球教学中,教师所应用的仍然是陈旧的足球教学方法,大体分为说教上课、举例教学、技能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环节。课堂上,教师依据教材规定对学生进行口头讲解;而举例教学,指的是教师对相关动作加以适度分解,然后对学生加以举例展示,进而指引学生对模范动作展开模仿;技能教学指的是学生依据教师举例的动作进行自我技能的操练;实践教学是足球教学的常用手段,通过实践触球的练习推进学生展开足球的学习。这些陈旧的教学手段虽然可以在一定成都上达到足球教学任务,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太死板,不懂得创新和变通,难以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很难让人产生对足球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4对足球教学理念及方法加以创新的意义

运用创新式教学的理念不但要求教育机构和教师们具有创新意识,还需要使其创新能力得以充分的锻炼和提升。创新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大了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深度,并使得教学产生了极其显著的成果。此外,对教学方式、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等环节的创新,能够提升教学构架的合理性,使得学生更喜欢学习新的知识,并促进其自身创新意识的加强。相比于足球教育而言,传统的足球教育比较重视对技能和战术的把握,只是单方面的给学生陈述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学习,欠缺学习的主动性,极大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全面进步。因此,将创新式教学理念应用到高校足球课堂中,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足球运动,主动对足球运动加以投入,完全摆脱传统足球教学中只关注技战术教学的约束。这绝不意味着要停止对于足球技战术的学习,而是在足球教学中更应关注学生对足球这项运动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他们对于这项运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5创新式教学在足球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5.1教学理念的合理转变

创新式教学的根本理念是学生在教学进程中的核心地位是否得以完全地体现。一方面,将学生作为足球教育中的主体。在传统足球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以教师为核心展开学习,被动地学习足球理论,教学也只是受外部因素的带动,而难以拥有自己的主观理念,因此学习缺乏完全的自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虽然可以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但却难以有效运用,缺少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带动者。在创新式学习中,最终目标是要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来开发和提升创新能力。因此,将创新式教学运用于足球教育中,教师应抛弃传统教学观念中以教为主的模式,改变观念,对教学中的领导者与实施者两者彼此的联系有充分的认识,从而改变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果。

5.2设置合理科学的教学内容

教师应依据教学目的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以学生为核心地位,不但要考量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也要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足球教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中,不但要对学生所拥有的有关足球技能加以考虑,即基础的足球知识技能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对从事足球运动的兴趣,杜绝将足球比赛与大学足球教学相等同,在足球的教学设置上应该选择学生喜欢并且对身体有好处的相关内容来教学,将学生当做教学的核心,着重关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愉悦中不断汲取足球的知识技能。

5.3构思崭新的足球教育手段

除了对教学观念加以创新之外,教师还要创新现今的足球教学方法。例如,在对踢球脚法进行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依靠多媒体向学生展现有关踢球脚法的标准动作,指引学生依据视频展示相应的对这一动作展开练习。对于一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应该相应地调整视频的播放速度,以提升学生对模范动作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另外,学生在学习多媒体所展示的标准动作时,教师还应该及时改正学生经常性发生的错误,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一标准动作的理解。

5.4合理地对教学模式加以创新

5.4.1与真实环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创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连的情境,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引入教学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出现怀疑和思考,指导他们亲身实践,自主探寻,开发潜在的能力。在足球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建优秀地教学条件,依据教学内容与目地来选取对关的情景,并将学生有效地引入该情景之中,使得学生在对足球学习的不解与探索中不断进步,切身体会对足球新技能的追寻与探究,以增强学生对足球学习的热情和认知。

5.4.2引导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对足球进行学习

探索式教学要求教师慢慢地对学生加以指导。在足球教学中,依靠教师的引导,学生学习了一定的足球技能,具备了一些学习经验,对于足球的认知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能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纠正之前的学习模式,从而取得对足球学习的成功。

5.4.3采用互动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领导者,应主动地创建互动的教学条件,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引领与激励学生展开互动式的学习,使得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展开合理有效的学习,提升其思维的活跃度,进而增强其主动学习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在某一重要部分的知识或技术的教学中,引领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分组探讨或临场比赛的手段来激励学生对足球的热爱。

5.5增大对足球教学的师资投入

无论是教学观念、教学手段还是教学方法,其主要应用者就是大学的体育教师。所以,在实际的足球教学中,不应忽略足球教学师资这一关键环节。对高校来说,要不断改进足球教学的师资模式,一是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并依据教学的现实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地改变;二是高校在对从事足球教学的教师的选聘方面,也务必严格把关,取其精华。

6结语

现今阶段,虽然我国高校在足球教学上已经获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整体而言,我们还不能忽略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很多不足,这些不足妨碍了高校学生对足球知识的学习和高校足球教学的发展和进步。本文阐明了高校足球教学的一些现状以及依据现状,给出了几点创新建议,希望这些分析和阐述可以给高校的足球教学些许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彬.在足球教学中的几种教学方法及其注意事项[J].现代企业教育,2009(12).

[2]严献亮.普通高校体育课:足球教学改革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7(42).

创新式教育范文3

针对地方高校教学现存问题,我校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将“传承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注入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多元化模式;通过对教师队伍的优化,达到加速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目的。实践表明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为衡阳地方经济输入行业企业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转型发展;地方高校;无机化学实验;改革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经济结构大幅调整,以及产业升级加大步伐,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2014年初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了“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教育部也紧接着提出要推动“1999年以后新建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实行转型”[1]。我国地方高校肩负着全面提升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历史重任,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越来越发挥着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是化学、应化、高分子、化工、药学、材料等专业学生的首门专业基础实践课,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长期以来,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问题始终是各高校备受关注的课题[2-5]。

1转型时期地方高校现存问题

1.1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多采用“传承型”人才培养模式,走的是“高、大、上”路子,培养的是从事理论研究和科研开发的专才,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1.2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受苏联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地方本科高校授课时主要采取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传递-接受型”教学模式,或称“灌输式”、“注入式”教学模式,不利于现代人才的培养。

1.3师资队伍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大部分教师来自于高校,企业实践经验较为缺乏,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上述不足,许多地方高校在不断加大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力度,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对策。

1.3.1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

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常常偏重于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传授,对应用能力、创新等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不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因此,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必须转变。应按照现代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我国生产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与其它地方高校一样,我校的人才培养理念进行了及时的调整。

1.3.2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决定着高等学校所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6]。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转型发展的重点。受前苏联的影响,我国地方高校多采用“传承型”人才培养模式,此模式相对应的是窄、专、深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的是专才,显然与转型时期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不利于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人才培养模式需改革。为此,许多高校在不断探索尝试,针对专业设计过窄的现象,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思想,拓宽专业领域,加大通识教育的比重,加强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实现人才的宽口径培养,提出诸如“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多元化”等人才培养模式[7-9]。转型时期,我校适时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此,提出重视合作培养、突出职业能力建设,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院(后称化材院)已在“常宁经济开发区”、“湖南海利”、“恒飞电缆”等24家企业建立了专业实习、见习基地,目前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生物学等专业学生在基地实习、见习、实训时间长达5个月,较为有效地使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相对接,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化材院拥有“铅锌冶化与新材料”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湖南省大学生高校创新训练中心、化学化工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等。利用这些平台,化材院较大力度地开展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等活动,还有许多同学参与了教师的科研项目。上述活动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1.3.3教学模式多元化

教学模式是基于某种教学理论的,为实现给定的教学目标、指导相应的教学实践,将教学诸要素进行有机组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结构、活动进行的程序和方法实施的范式[7]。长期以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虽历经数次改革,仍不尽人意,为此许多高校探索尝试“创新式”、“研究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3,7]。我校也在不断探索、实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合作式”、“创新式”、“基础型+设计型+创新研究型”等教学模式[3],如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一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围绕氧化剂的选择,我们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思考:欲氧化二氯化六氨合钴(Ⅱ),可以选取哪些氧化剂?选取氧化剂的条件?为何常选取过氧化氢?有何氧化剂替代过氧化氢?选取的氧化剂有何优缺点?等等,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模式;又如硫酸亚铁铵的制备、碱式碳酸铜的制备等综合设计性实验,我们让学生提前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然后由同学介绍方案,以及自己方案的特点,接着分组讨论各方案的优点和不足,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同学们根据优选方案进行实验。如此,双边活动成功,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体验了对问题的发现、分析、探讨、解决的过程,以及团队的合作,采用了“问题式”、“参与式”、“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式”、“启发式”、“创新式”等教学模式;此外,我校化材院开放了实验室,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等活动,或自选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工作,也可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如“湘江(衡阳段)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与风险动态评价”、“电镀污泥湿法综合回收有价金属工艺研究”、“回收铅锌冶炼废渣中铅、锌、镍等重金属的研究”、“合成磁性纳米材料及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研究”等,此过程较好地实施了“创新式”教学模式。通过上述多元教学模式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中心地位,教师的引导地位,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3.4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代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学术水平,良好的沟通能力。前已提到,地方本科院校许多教师较为缺乏实践经验,影响了指导专业实习、专业见习、实训教学的效果。针对此现象,我校出台了《衡阳师范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与管理暂行办法》,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从企业引进具有实战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过去我校各学院也陆续做过相关人才的引入,在当前形势下,这类人才的引入力度加大了;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任务的企业技术骨干或行业专家来校承担教学任务,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专业见习和实训。如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院从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衡阳恒飞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格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聘请多名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作为行业教师;派驻专业教师到行业进行挂职和培训,如近年来,我校化材院系每年都有教师到行业进行挂职锻炼。上述措施的采取,有益于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加速“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结语

在转型发展期间,我校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师队伍,加速“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成效良好。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均明显提升。近两年来,化材院学生获湖南省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获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化学化工创新作品竞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上举措为转型时期地方高校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输入行业企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永忠.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之困境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38-42.

[2]陈满生,陈志敏,杨颖群,等.基于开放型创新式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6):21-23.

[3]陈满生,邓奕芳,陈志敏,等.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2(6):143-145.

[4]王辉.转型背景下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广州化工,2015,43(2):151-152.

[5]李波,范会涛,赵强,等.高校转型发展时期的无机化学课改革研究[J].广州化工,2014,42(24):180-181.

[6]周远清.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在教学改革的主要方面取得突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2):1-16.

[7]许卓明.对“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认识与实践[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4):69-71,88.

[8]刘智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J].教学研究,2010,33(6):1-17.

创新式教育范文4

关键词:微课程理念;大学教育;音乐教学;教育方法

1引言

在当前的高校学生群体中,选择使用互联网进行线上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许多高校也在使用这种新式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也属于近年来比较常见的事物,例如智慧树、尔雅通识课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也是在当前高校教学中比较普遍使用的课程。微课程理念是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下产生的,最初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在2008年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增加学生的学习可选性,通过精细简短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微课程理念概述

微课程理念首先起源于美国,它是随着当前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教育事业观念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兴起的。微课程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是微课程的课业内容精细简短,即课程选择精细与课程时间简短的结合。其中一节课大约仅在10分钟左右,但是却能够通过精细的结构设计和新颖的展示模式,使课程精髓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得到体现,进而有利于学生收获学习和时间综合的性价比;第二是微课程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已经普及的互联网终端实现的。在今天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电脑及智能手机在学生中已经产生了普及,学生可以通过相关APP或登录网站获取学习资源,并且能够自主选择学习课程,直接解决了以往学习中时间、地点的制约因素;第三是微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定制化、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学生登录微课程相关网站进行学习时,可以自主进行学习,将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及课程视频下载至网络终端或直接进行在线学习,能够对课程进行多次观看学习,进而在一些重点难点课程上取得良好学习效果,达到定制化学习的目标。

3微课程理念对大学音乐教育的影响

3.1推动大学音乐教育水平提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事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生产方式和模式创新,微课程理念对大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同样很大。传统的大学音乐教育一般是在专业教室由教师面授进行的,虽然说音乐科目具有自身独特的灵活性和生动性,但传统的大学音乐教育始终无法摆脱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同时,为学生授课的大学音乐教师往往是固定的,当部分学生出现难以适应音乐教师教学方法时,其学习效果就不能保证,甚至会导致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下降。而微课程与大学音乐教育的结合可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探究性学习,通过学生经常使用的电脑和智能手机进行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到新潮和趣味性,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网课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教师,进而直接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们能够沉浸到音乐学习之中,很快可以取得专业学习的进步,进而推动大学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

3.2大学音乐教育应对新式教育理念的挑战

客观的来分析,传统的大学音乐教育有其不可否认的优势,就是师生聚集在一起进行统一学习和授课,班级教学也可以让同学们在集体学习的气氛中取得进步。但其仍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即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与学生日新月异的诉求存在着一定的出入。目前,网络课程对于传统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影响,应用微课程到当前的大学音乐教育中,必然能够帮助其更好的应对新式教育理念的挑战,使大学音乐教育在与互联网结合的新模式下继续发展。

3.3促进大学音乐教育的创新与改革

微课程与大学音乐教育的结合必定会推动学生学习的分散化、高效化和自主化。同时,微课程能够将全世界范围的优质教师、优质课程整合在一起,通过时效性极强的互联网进行传播,这种资源分享的便捷性和实时性不但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也能够促进大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对自身教育方式的思考和创新,更加尊重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大学音乐教育的创新与改革。

4构建微课程理念下的大学音乐教育方法

4.1加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大学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对微课程理念有正确的认识,要牢牢把握互联网技术下的当今时代需要微课程理念这一要义,在日常的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主动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与微课程相结合,给予学生更强的学习主体性。例如在一学期的课程设置中,设置三分之一的网络微课程自学,回到课堂时统一验收学生的学习成果,再对其中有疑惑或有问题的地方进行辅导和引导即可。微课程理念下的大学音乐教育必须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促使其自我学习,个性发展。

4.2整合大学音乐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空间

微课程应用到大学音乐教育体系中势必需要较为完善的互联网技术和相关硬件的支持,相关高校应在微课程应用领域加大相关经费投入,将建设微课程体系作为大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部分,作为互联网时代下大学音乐教育方法的新潮流。在学校微课程平台上制定教师、学生使用制度,确保使用的规范性。同时,要有专人负责整合先进的大学音乐教育资源,在音乐专业范围内进行好资源、好教师、好方式的征集,将最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方法融入微课程应用当中,保证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学习空间。

4.3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当前的微课程融入大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很多新型教学互动和技术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一支强有力的音乐教师队伍。大学音乐教师队伍要对微课程相关的互联网技术,对互联网终端例如电脑和智能手机有灵活熟练的掌握,将优质的教学信息到微课程平台中,令学生在主动挑选课程学习时也能够看到教师的引导和说明。随着微课程的深入推广,想要学生在其中取得一定的成果,就一定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微课程下的大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顺应发展方向,在微课程平台中针对课程开设讨论、留言板块,促进学生在学习之后进行交流和讨论,并评出学习成果突出的前几名。以这种团队性的学习讨论形势再促进学生的下一阶段学习,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微课程平台

4.4具体对象具体分析,定制个人学习方案

微课程作为互联网教学工具,也存在其缺陷,即不能像专业课教师一样根据每名学生的特色做出不同的辅导教学,因此就需要我们在使用微课程进行大学音乐教学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学生角度来说,每名学习接受新事物的程度与学习兴趣点具有差异,我们在其中要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网课学习方案,在微课程平台也要提供有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方案。同时,也要设计出例如“个人学习小帮手”、“个人学习指导”、“个人学习环节安排”等学习板块,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和引导,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5总结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情况下,互联网技术已经普及到了千行万业,高等教育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的紧密结合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我们要在互联网技术普及的大背景下,把握微课程发展的要点,将其与大学音乐教育科学结合,不断探究新式教学方法,促进大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莎莎.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10):75-76+69.

[2]王茜.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探讨[J].戏剧之家,2016,(07):208.

[3]李婧雅.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5):62-65.

创新式教育范文5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教育。音乐教育成为小学教育中重要的基础培养课程,音乐教师也结合新课改标准对音乐教学不断改革、创新,试图寻找创造性的课堂教学过程,使得学生提升自身音乐文化素养,陶冶学生情操等效用。

关键词:

情感体验;激发兴趣;创新方法

小学音乐课程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教师做得多,学生做得少,教师参与的多,学生参与性差。所以音乐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参与性的提高,引导学生切实感受音乐体验。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进行具体分析,试图找到有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对策和建议,进而提升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一、加强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音乐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音乐教师主要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多听、多思考、多动嘴,在实践演唱中感悟音乐的乐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所谓的体验式教育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儿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听几遍乐感,看歌词,体会歌词、乐感的大意,了解这首歌曲表达的是团结努力、向上拼搏的含义。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理解和音乐的表达,有的学生可能就一边说,一边用动作描绘,有的学生可能还借助外在事物进行意思表示等。这些课程内容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体会都具有明显优势。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教师要着重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一位著名音乐家曾表示,将音乐的魅力传达给学生,首要解决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问题。唯有如此,才能完成实现音乐教学的任务,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陶冶情操,更加积极面对生活中每一天的心态。在音乐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想尽各种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实施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小学生可能不太喜欢传统课堂的拘谨,音乐教师可以将问好方式变为音乐的体验,带领学生进行音乐式问好,一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二来使得学生更加有兴趣学习新的内容。这样创新式的教学理念,也是带给学生创新式的教学体验,不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创新方法,创设音乐的课堂环境

每一节音乐课程带给学生的就是一场音乐盛宴。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不断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除了以上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音乐体验感之外,教师还要认真对教学内容做好研究,结合新课改标准,制订合理的教学任务目标,具有创新式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结合小学生的爱好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不断培养学生音乐的质感、乐感等基本素养。另外,教师为了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也要用音乐的精神带动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用活泼、热情的语言形式教学,分分钟都要表达对爱的诠释,建立起学生与教师有效沟通交流的渠道,让学生喜欢音乐教师,喜欢音乐,从而主动学习音乐、创造音乐,不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妈妈的心》的时候,教师可以一边唱,一边解释歌词语义,将这段边唱边形象化地表达出来,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将学生带入了教学情境中。与此同时,学生对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也熟悉掌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演绎及体会音乐,使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学生既演得好,也唱得好,很轻松就将歌曲学会了,也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变得轻松起来。

作者:陈华 单位:乐山市沐川县实验小学

创新式教育范文6

【关键词】园艺产业;园艺;专业人才;创新教育

中职园艺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园艺方面基础知识与技能,确保学生具有良好的应用能力,使其符合一线岗位的需求。众所周知,我国要实现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就必须将工作重心从社会经济的建设转移至发展科技以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上来,积极发展公共教育事业,提升全民素质,将当下的人口负担转化成人力资源的发展优势。这也推动了园艺产业的发展,由于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使得园艺产业未来的发展出现了危机,如何培养出创新性的专业化园艺人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要积极开展创新教育,从根本上促进园艺产业的发展。

1中职学校园艺专业的基本概况

园艺专业旨在培育具有从事综合性园艺的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开发及推广等工作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同时培养园艺行业的工匠型专业化人才。这一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园艺学与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园艺植物生产、科研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训练,形成拥有园艺企业经营与管理、园艺植物的生产及技术开发与推广等方面的基本实力。一个合格的园艺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有扎实的物理、化学、数学等基本的理论性知识;掌握园艺学、生物学、心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园艺场所的规划与设计、园艺品种的选育、作物的栽培、种植资源的保护以及优良品种的繁育、园艺产品的商品化处理、病虫草害的防御等方面的技术;具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意识与相关知识,了解科学技术与园艺生产的发展趋势与前沿科学;掌握资料查询与科技文献自主检索的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与科学研究能力;同时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调查研究并决策、文字与口头表达的基本能力,具备创新与独立获取信息并进行处理的能力[1]。当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园艺专业课程结构基本上是采用“基础宽泛、模块灵活”的方式,基础主要分为专业、专业大类、普通文化三大类,比如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均为普通文化基础的范围中,均属于必修课;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等均属于专业大类基础;园艺设施、园艺植物保护等为专业基础。模块灵活指的是开设了许多和学生职业能力相符合的课程,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兴趣进行课程的选择。然而如果办学方针将就业作为指导,课程灵活性、应用性会大大降低,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不相符。为了与社会市场需求相符合,园艺专业应当培养具有良好理论基础与技能的人才,这就需要基于职业岗位需求建立专业化模式,调整课程解构,改革课程设置。

2对中职园艺课程结构进行调整

园艺专业基础课程在坚持够用的基础上,强化专业理论应用,进而利用更多的时间学习主干课程。此外,还应当和当地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积极引进新技术、新知识。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实际岗位构建课程体系,加强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当前园艺行业中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园艺专业可以适当减少理论课时间,比如在《植物保护技术》课程中,昆虫头部构造大多数属于理论内容,因此可以适当减少授课时间,以便有更多的时间讲解病虫害的调查与治理。再比如在讲解农药基础知识时,可重点讲述安全用药、用药禁忌等实用性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到真实的知识与技能,加强校本课程的研发,比如《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的应用性、实用性比较强。此外引导中职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双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并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把学习、技能鉴定进行有效的融合,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园艺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高的要求,鉴定学生的职业技能是检验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因而更加符合职业岗位。此外,园艺专业能够开设一些特色课程,以便学生自主创业,比如在花卉课程中,在教学生插花的同时,并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经营理念,鼓励学生去花卉市场进行调查,了解花卉市场的现状、流通方式、盆花处理等,进而让学生有更多的就业途径。

3园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首先应在观念上进行创新。要树立正确全面的发展观念,努力成就高素质高智商的全能型人才;要确立人人成才的思想观念,针对全体的领导及干部,促使领导干部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要建立多样化人才的价值理念,尊重每个人自己的选择,鼓励不同个性的共同发展,不拘一格的完成优秀人才的培养;要强化系统性培养的观念,推动小学、中学与中职学校之间的有机衔接,并将科研、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增加学校与科研机构及企业之间相互合作的多种类型的联合培养方式,最终形成机制灵活、选择多样、体系开放及渠道互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其次应从人才的视角上开始革新,同时对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加以培养。值得一提的是,要想使创新式思维习惯能够集中体现,就必须培养发散性与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及习惯。①不盲从、不迷信,任何事都应独立进行思考,敢于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用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②在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执拗于常规,要善于通过多种角度及变异来寻求所需的答案。要养成创新式的思维习惯,就应给学生自由的时间、空间以及自由的意志,这里所说的自由不仅仅是指让人们拥有独自选择的自由,最根本的还是给予人们随意表达以及思想方式的自由。另外,创新式思维习惯的形成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一定要从小抓起,并贯穿整个人生历程,逐步的培养大家的创新式思维习惯、创新勇气与创新意识。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最后还需要对考试评价的制度进行改革。我们要知道的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教育机制,其中,常见的考试评价制度在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我们要克服以往“一考定终身”的不足之处,逐渐形成综合评价、多元化录取的教育制度,体现目前教育招生的灵活性与多样性,给学生提供更多可以进行选择的机会,同时要重点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3]。总的来说,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需在一个多领域、全方位的大环境下有效的运行。最为关键的是这一创新教育模式的进行是面向社会全面化发展、面向全体大众的,因而各级教育部门都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同时应知晓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利用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改革教育的评价体系等有效途径,使园艺专业人才的素质得到提升、人才的知识结构得以优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够增强,最终形成园艺行业乃至其他各个行业在创新发展方面都人才辈出的局面。

4园艺专业人才的创新教育研究

4.1构建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

实现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课程的设置,与培养目标相互适应的课程设置,不仅给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让学生自身都具备了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构建与园林教育相关的专业化课程体系首先要调整好人才培养方向的专业化创新课程设置,以便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目前园艺产业的发展形势,为其顺利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4.2构建适应创新实践需要的教学体系

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的终极目标在于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园艺行业的发展需求[4]。要构建适应园艺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实践化教学体系,带领学生到相关领域进行实践研究,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将园艺教育的理论知识了解透彻,并可以熟练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高效的进行。

4.3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不断地发散自己的思维,结合实践情况,不断创新,不断积累。同时学校也应密切关注园艺行业的发展需求,将行业的发展与教学的方向相互结合,为社会与市场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5结语

综上可知,我国的园艺教育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甚至给园艺产业的发展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而,相关管理人员必须针对目前存在的各个问题,并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提出更为合理的有效建议,同时通过强化队伍建设、制度管理及理论体系管理等方面来提升园艺教育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推进园艺产业的健康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红,李成忠,姜宗庆,等.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8):128~130.

[2]徐记迪,龚小庆,李智.园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7(18):278~279.

[3]黄炜,逯明辉,李大伟,等.创新教育模式下园田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23):14439~14440,14474.

创新式教育范文7

案例教学在管理学类课程中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对于实践性强的物流类课程尤其必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物流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传统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头脑风暴法”和“情景模拟法”的新式案例教学法的实践应用研究,证明了新式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对教学有较大辅助作用。

关键词

头脑风暴法;情景模拟法;案例教学;实践性

1引言

新式案例教学是一种模拟或再现真实的工作情景,让学生自己投入该场景的情况下,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情况的事件,也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或者通过与他人交流得到的他人的思维,开拓视野,促进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物流知识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参与,对物流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高职院校,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应用于物流教学中。本篇论文就在物流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进行了浅析探讨。

2案例教学在物流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2.1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需要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的,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教学多注重实践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协作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各大课程的开设都应以课程实践性为指导目标,对于管理类学科,实践性的实施就应以案例教学为主。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知识,同时提高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增加学习动力,提升学生兴趣

传统的物流教学注重教师的讲授,理论知识在传授时显得空洞枯燥,由于没有一个实践性平台去应用知识,知识传授变得没有目的性,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案例式教学相当于任务驱动式教学,让案例去决定该讲授的知识点,让学生带着目的去接受知识,更能增加学生学习动力。而案例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模拟真实情境中,体会到所学知识在真实案例中的应用,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物流课程本身特点

物流课程是近些年随着国家物流行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学科,本身就来自于实践。物流很多课程本就是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比如“供应链管理”“物流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等课程都涉及了物流作业中的具体运作。学生对物流行业缺乏具体了解,若只是传授理论知识,学生难以理解和想象物流行业的具体作业流程。案例式教学可以让学生从中了解到真实的物流作业流程运作,从而起到帮助教学的作用。

2.4培养学生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式教学是一种任务驱动式教学,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除了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套用,还需要搜集其他资料,以解决案例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不断思考,不断查阅搜集资料。无形之中,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也打破了过去只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的局限,形成了一种多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在真实案例情境中的实践,也让学生增强了应对能力。

3传统案例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于案例式教学,传统案例式教学认为案例教学就是将案例文字和案例问题通过PPT展示,让学生做案例分析,然后让学生通过课堂作业提交或者直接抽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查看学生分析结果。此种教学方式存在如下的问题:

3.1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丧失学习兴趣

物流案例若通过纯文字的PPT介绍容易让人觉得枯燥。由于物流案例存在很多数字、术语,易给人造成烦杂感,也不便于让人理解。对于枯燥文字的分析和理解,本就是职业学院的学生的一个难题,再加上要进行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学生很容易丧失兴趣,达不到让学生参与分析案例的目的。

3.2提交作业和问答的考查方式使学生参与率低

传统案例教学一般对学生案例分析的考查方式采取让学生提交课堂作业或抽问的方式。提交课堂作业,导致一些学生不愿动脑,抄袭他人作业,对案例一无所知,作为一个作业任务来完成,达不到让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目的。而对学生提问,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因为是小概率抽样调查,会让大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而不去做案例分析。抽问的方式也给学生一种不正式感,无法让学生引起重视。

3.3知识实践应用力度低

传统案例教学法知识的应用力度低。文字性的案例往往显得抽象,由于学生并未进入社会企业中工作,对文字性的物流案例难以产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因此很难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案例结合起来。在回答案例问题时,所答内容无法抓住物流的理论知识点,通常答非所问,没有专业性的案例分析感。

4新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新式案例教学法摈弃了传统的PPT演示案例,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案例问题或纸上作业提交的方式,而是通过让每位同学参与到案例中,每位同学都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达到全员参与案例分析的目的。这里笔者以自己曾经用过的新式案例教学法举例。

4.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也被称为智力刺激法,是奠定现代创意研究的基础,由美国奥斯本提出是一种集体训练创造能力的方法。它把一组成员组织在一起,使每个成员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怕他人讽刺,不怕批评和指责,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吸取他人意见,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想法。这种方法集思广益,集中团队智慧,能开发每个人的思维,锻炼每个人的思考能力,而且也增加了参与者的主动责任感。运用头脑风暴法,主要是将课堂上的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案例问题,让组内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将小组的意见统一收集后,由组长归纳整理,作为小组的案例分析答案。然后由老师打分,每个小组的得分即每位同学的得分,并记入平时成绩,作为期末考试成绩参考。笔者曾经在课堂上举行过此类案例讨论方法,取得良好效果。学生在面对案例分析时,不再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而是饶有兴趣地参与到讨论中,将自己思维最大限度地拓展,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听取他人意见后,还能对自己的思维有所启迪。头脑风暴法既达到了让学生全员参与案例分析,巩固物流理论知识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

4.2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是教师根据现有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案例场景,让学生担任案例中的不同角色,模拟真实事务的进行,让学生在高度模拟场景中获得知识,提高教学能力。这种教学方法非常实用,注重兴趣与实效,实现了标准的理论和实践、优质教育和社会需求。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不受实验室的限制,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新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方法。笔者曾经在“物流采购”这门课程中用到过情景模拟法。在学习物流采购谈判时,设计几个采购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采购谈判,每个小组的得分即每位同学的得分,并记入平时成绩,作为期末考试成绩参考。全班分为8个小组,小组两两之间分为采购方和供货方,采购方和供货方进行采购谈判,以各自获取最大利益为目的。每组的成员都有职务担当,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任务,保证每个人都参与到采购谈判中。模拟采购谈判举行得很成功,学生们兴趣很浓,谈判非常激烈。每位同学都踊跃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求胜心很强,最后在大家欢快的讨乱中结束了采购谈判。事后同学们都表示对这种情景模拟教学有很大兴趣。而从每个小组写的采购谈判方案中,可以看出学生真正运用到了所学的知识去充分分析采购案例。

5结论

从本文笔者对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情况看,案例教学法对物流知识的传授有较大帮助,它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既能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也能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同时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案例分析技能,对学生将来从事物流行业工作也起到了一些指导作用。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获得了知识的积累和巩固,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培养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作者:钟琳 单位: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谭志敏,郭亮.头脑风暴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要点[J].继续教育研究,2007(5):142-144.

[2]周福盛,齐丽丽,乔爱军.基于“头脑风暴法”的通用技术教学设计及评价———以“常用的创造技法”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8):37-39.

[3]张剑芳.案例教学在物流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8,30(11):114-115.

创新式教育范文8

小学科学教育是丰富学生思维和生活的重要课程,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体系的不断增强,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了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本文笔者将会针对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具体的论述和分析。

【关键词】

小学科学;资源开发;课程学习;资源运用

从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可以发现,我国教学体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小学科学这一学科为例,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就是依靠书本来对学生进行授课,久而久之,学生对于书本有着一定的依赖性,进而形成了“唯书至上”的思想观念,这种观念实际上是错误的,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中,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社会促进着教育行业的发展,要想实现小学教学体系的长久发展,就必须要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能仅依靠书本上的内容,这样是不会进步的。要将所学过的知识综合的进行运用,这也是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化运用。

一、科学实验室资源开发利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中不仅涉及到了探究性问题,还涉及到了很多社会自然科学中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相比,科学学科具有很大的特点。在学习科学学科的时候学生可以自由的进行探讨和创新,在此期间,如果可以建立专门的实验室供学生进行实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动手和动脑能力是需要及时开发的,运用实验室可以对学生的头脑以及动手能力进行进一步的挖掘。所以实验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和小学科学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实验室与普通的教室相比专业性更强,在实验室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实践,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如此在实验室还具有大量的器材和药品,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力。在小学科学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一些科学制品,例如运用一些纸张或者是吸管来制作风向标,或者是运用废弃的易拉罐来制作笔筒等,这对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教育行业中,人力资源主要指的就是学校的师资力量,对于小学而言,师资力量的建设是推进小学教育体系进步的必要保证,然而现如今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科学课程较为简单,不必须要复杂的教学体系就可以实现教学目标。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虽然小学生在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上并不够完善,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小学生就不需要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师是引导小学生进步和成长的指路人。作为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师,一定要学会体察学生的心理情绪,小学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小学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和建设,这也是对师资力量进行建设。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仅是针对教师,也是针对学生的一种建设。因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方式,所以在学习科学学科的时候必然会对于教学体系有着不同的认识,对此教师应该采取恰当的措施对其进行讲解,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提升上来。

三、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十一世纪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的时代,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着我国教育行业的进步,在实际的教学体系中,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早已融入小学课堂,这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传统的教学体系相比,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实现互动式的教学,教师可以在室内实现零距离的与外界接触,让学生享受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此,教师应该充分的掌握好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应该学会接受互联网教育模式,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将网络信息与书本紧密的联合起来,这样对于提升学生的知识面有很大的帮助。网络资源综合了音频、视频等内容,这也是吸引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如果可以将网络资源与小学科学课程合理的结合起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和进步。只有不断的实现创新式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才会与世界接轨,小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开发合理的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小学科学能够对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加强小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认识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运用社会资源、网络资源和实验室资源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社区资源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这一学科。与前几种资源不同的是,社会资源来源于生活,但是却高于生活,小学生长时间在学校内生活,对于外界很多事物并不了解,为了丰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视野,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课余时间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活动的内容应该以科学课程为主题,例如在小学生学习用电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发电厂或者是一些工厂实际观察人们的供电情况,进而让小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用电的常识。社会资源的范围较广,所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多,工厂、森林、科技馆、果园、动物园、植物园等都属于社会资源,对于小学生来说,社会资源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所以学习起来也较为容易。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的论述了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分析当中可以发现实际上小学科学课程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其内容和资源也是较为丰富的,只有采用创新式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去进行教学,才会让小学生更好的认识到科学这一学科的趣味性和重要性。不仅如此,创新式的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策略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学会运用资源并开发资源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

作者:马建伟 单位:石家庄市桥西区孔寨小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