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平台创新驱动能力提升对策

科技创新平台创新驱动能力提升对策

摘要: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宁夏科技创新平台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区域、产业布局不平衡,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聚集资源能力不强,创新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对此,应强化顶层设计,以需求为导向优化整合,根据创新链部署资源链,形成多元化资源配置机制,从而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创新驱动能力。

关键词:科技创新平台;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体系;需求导向

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平台具有聚集研发资源、促进关键技术研发、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等作用。宁夏地处祖国西北内陆,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发展相对落后,建设好科技创新平台对促进地方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从1996年开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宁夏陆续组建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技术服务等科技创新活动。截至目前,宁夏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日趋完善,积极探索平台建设发展思路,对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创新驱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宁夏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现状分析

(一)宁夏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

截至2018年底,宁夏先后组建了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7种类型科技创新平台,共计420家。其中重点实验室35家(包含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8家(包含3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174家,企业技术中心89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39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家,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5家。依托单位主要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事业单位,并在全区5市均有分布,涉及工业、农业等社会发展的不同产业领域。从区域分布来看,银川市274家,吴忠市44家,石嘴山市41家,固原市40家,中卫市21家,首府银川因其特定的政治、经济地位,聚集了较多创新资源,地域优势突出,一半以上的创新平台坐落于此;从领域分布来看,工业领域215家,农业领域125家,社发领域80家;从依托单位来看,高校38家,科研院所14家,企业323家,其他45家,企业创新平台比重达到了76.7%,体现了企业作为创新活力的主体地位。此外,工业领域中,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是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三大优势产业和四大潜力产业。农业领域中,优质粮食、草畜、瓜菜、枸杞、葡萄是自治区明确的“1+4”特色优势产业。自治区紧紧抓住这些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启动了一批创新平台建设,将产业发展与科技支撑结合在一起。其中围绕工业战略新兴产业,布局了193个创新平台;围绕农业“1+4”特色优势产业,布局了66个创新平台。这些平台的建设在宁夏重大科研成果产出、高水平人才集聚、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平台和载体,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宁夏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成效

本文研究抽样评价的对象为2017年底以前组建,已取得运行效果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主要技术创新中心,共计229家,占全区平台总数的54.5%。第一,科技创新平台R&D经费投入显著增加。2013—2017年样本平台的研发经费投入共计546296.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196544.3万元,占总投入的36%,依托单位资金投入349752万元,占总投入的64%。财政投入中,国家财政投入总额从2013年的11823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16228万元,年均增长8.4%,自治区财政投入总额从2013年的16138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44846万元,年均增长31%;依托单位投入中,经费投入总额从2013年的41553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119845万元,年均增速达到31.8%。R&D经费投入规模及力度稳定增加,推动了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第二,稳定、吸引和汇集了一批创新人才。截至2018年,样本平台共有固定人员8684人,固定人员数量逐年增加,已从2013年的4983人增加到2018年的8684人,年均增长率达14.9%;科研活动人员6574人,数量由2013年的3502人增加到2017年的6574人,年均增长17.1%。从人员结构来看,博士941人,硕士1503人,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固定人员总数的比重为28%,高级职称人员2397人,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固定人员总数的比重为28%。第三,以技术前沿为主攻目标,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科研产出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体现形式。五年间样本平台累计授权专利2393项,其中发明专利928项;累计参与或主持国家、地方、行业、企业标准制定1136项;获自治区科技成果502项;申请专利3785项;发表学术论文6945篇,创新能力有了质的提高。第四,破解了一批技术难题,推动了产业发展。创新平台聚焦产业发展,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攻克了一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有效支撑了区域产业创新和自主创新,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2013—2017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实现技术成果转化收入27.2亿元,其中技术成果对外转让收入1049万元,成果在企业内部转化收入26.4亿元;技术创新中心累计实现技术成果转化收入51.4亿元,其中技术对外转让收入3550.9万元,成果在企业内部转化收入达26.4亿元。部分平台研发的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如:宁夏智能铸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攻的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技术,攻克了工艺、材料、设备、软件及集成等技术难题,建成了万吨级铸造3D打印智能成形工厂,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宁夏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和产业布局不平衡

从区域布局来看,由于首府银川与银南、银北的经济发展差异程度较大,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多聚集在银川,使得现阶段一半以上的平台集中在首府。其中银川65.2%,吴忠10.5%,石嘴山9.8%,固原市9.5%,中卫市5%。平台在地域分布上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难以引领区域整体科技创新以及推动区域联合发展,政府引导建设与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从产业布局来看,围绕宁夏工业战略新兴产业和农业“1+4”特色优势产业,全区共布局了260家平台,占全部平台的61.8%,比重超过一半,但各产业领域之间差距较大,结构与布局不够合理,面向产业发展与企业创新需求的导向不够突出,功能重叠与功能缺失局面并存。此外,各产业领域的平台分布不平衡,有的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投入不足,缺乏支撑性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而某些产业领域的平台资源处于闲置过剩状态,这种一方不足、一方浪费的现象致使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直接限制了关键领域的产业发展。若干新兴、交叉和重点领域布局甚至一片空白,无法得到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支持。

(二)重复建设现象突出,聚集资源能力不强

宁夏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分属科学技术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归口管理,管理和投入比较分散,缺乏统筹协调的机构对创新平台进行统一规划部署,导致不同部门牵头建设的平台之间布局重叠,功能定位交叉模糊,同质化现象严重,致使有限的科技资源不能发挥出最大支撑效果,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经统计,目前全区有3家企业同时挂牌4类创新平台,15家企业同时挂牌3类创新平台,24家企业同时挂牌2类创新平台,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高校、科研院所及医院因自身开展多学科研究,不计入统计范围)。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较多关注数量建设,往往忽视了质量管理。以技术创新中心为例,宁夏共有技术创新中心174家,涵盖瓜菜、畜牧、食品加工、材料、中药材、生物发酵、装备制造、化工、人口与健康等若干领域,其中涉及枸杞制品的有6家、设施园艺的有5家、林木种苗繁育的有4家等。同一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研究方向重复,研究内容相似,突显出现有平台集成同领域或同类科技资源的能力较低,缺乏有效整合和提升。

(三)创新能力不足

第一,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受依托单位科研管理体制的影响,论文、专著和项目数量等指标是科研成果的主要体现和考核指标,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经济效益等产业化指标要求较少,科研成果进入市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果不佳,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偏低。第二,依托企业组建的平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较低,自身开展科研活动较少,知识产权储备不足,对合作单位的技术成果依赖程度过高等问题,极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出、关键技术的突破及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现。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例,抽样调查的74家平台中,7家没有有效发明专利,占9.5%,11家没有专利申请,占14.9%,16家没有发明专利申请,占21.6%,31家没有取得区级或部级科技成果,占41.9%,反映了部分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知识产权储备意识不强的现状。

(四)人才结构不合理,投入机制不完善

宁夏地处西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创新人才匮乏,创新动能不足。以技术创新中心为例,依托企业组建的148家技术创新中心中,高级职称人员占固定人员比重不足10%的达到了55家,比重在10%-20%的达到了31家。重点实验室虽然因为建设基础条件较好,人才水平较高,但仍有2家重点实验室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占固定人员比重不足20%。高层次人才仍然缺乏,人才队伍结构和规模不能很好地支撑创新平台发展。科技经费投入方面,目前自治区科技创新平台除了会在立项时获得30-100万不等的经费支持之外,没有其他稳定的年度建设经费支持,只能依靠争取竞争性项目经费维持生存和发展,部分平台科技创新活动往往难以持续进行。另一方面,由于经费缺乏,平台无法吸引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购置高水平的科研仪器设备,严重影响到高水平、实质性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开展。从我们对100个自治区级创新平台骨干人员的调查来看,95%的科研人员认为缺乏稳定经费支持是影响创新平台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因素。

三、提升宁夏科技创新平台引领作用的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整合优化资源

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应大力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平台在地域、领域、产业、类型上合理布局,结合宁夏工业、农业主导产业和重点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加强顶层设计,从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出发,集中优势开展重点攻关。通过行业、区域技术创新平台的布局建设,使优势产业、优势技术成为组建科技创新平台的基础,反之,平台亦为优势产业、优势技术提供持续、稳定的技术储备和发展后劲,实现互为促进,从而为地方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全面、深层次的科技支撑,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应盲目追求数量上的增长,能够真正推动平台聚焦技术开发、促进成果转化,才是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的初衷。建议系统梳理评估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存量,对于那些组建基础条件相同,功能相近,研究任务相同的平台,要逐步按照新的研究目标和功能定位,合理归并,优化整合,加强各类平台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有效集成,科学合理布局全区科技创新平台,避免低水平、交叉和重复建设,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新建平台更应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平台体系,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根据创新链部署资源链

社会经济发展各主要领域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问题需要产学研优势力量协同攻关,需要融合众多的相关交叉学科互为支撑,需要在一体化组织实施下才可以完成。科技创新平台集聚了人、财、物等大量科技创新要素,可以紧密联系产学研并能准确把握企业和市场需求。因此,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应注重跨单位、跨领域、跨地区的高校、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的联合建设,构建合作创新、协同创新和系统创新的合作模式。发挥不同创新主体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等创新过程中的优势,充分交流与合作,分享创新资源。依托创新平台凝练提出重大技术需求,牵头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贯通产业创新链条,加快研发速度和产业化进程,缩短成果转化周期,有效提高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粘合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真正为行业、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三)完善人才制度,拓宽资源配置渠道

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把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人才梯队的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抓好,为平台的持续发展做好科研队伍建设和人才储备规划。注重科研团队培育,发挥团队力量,将研发队伍建设成为一支能够把握行业科技发展前沿方向,具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充满活力的创新团队。此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和系统工程,充足的经费支持是科技创新平台正常运行和持续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建议继续稳定财政投入机制,逐步增加科技投入总规模,坚持以增量激活存量,尽最大努力调动平台资源,保障平台先进的科研条件和日常运行所需。同时,在科技创新平台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积极拓宽科技经费投入渠道,尤其是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类平台,应通过开展项目合作,横向课题研究,吸引社会资源投入到科技创新平台,共同参与平台建设与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葳,王宏起.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与运行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6):10-13.

[2]张玮,罗晖.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创新驱动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1):52-55.

[3]余唯,李海燕.科技创新平台共享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8(10):23-26.

[4]闫语葳,董大勇.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研究进展与综述[J].北方经贸,2019(9):24-27.

[5]董丽华,罗万有.宁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实践与评价[J].科技和产业,2019(9):78-82.

[6]李学斌,孔斌,等.民族地区地方重点实验室战略地位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12):73-75.

作者:董丽华 单位: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