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堂边缘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高职课堂边缘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摘要】“边缘人”是高校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类群体,而在高职课教学中这个群体尤其庞大。本文作者依据多年教学经验,归纳了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进而提出了促进课堂教学中边缘人回归课堂,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课堂;课堂“边缘人”;影响策略

1边缘人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

1.1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双主体,课堂教学中边缘人作为教学主体中的重要成员,他们在教学中的不参与、不活跃行为,不仅使自己不能完成学习目标,还会影响周围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使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达不成或被降低。另外,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边缘人与教师、同学的互动无法顺利进行,导致课堂教学活动无法全面开展,课堂教学只能在小部分区域、少数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不利于教师的教学改进的持续有效进行。这种状态下的教学效果必定大打折扣,教学质量不容乐观。

1.2“教”与“学”的撕裂,课堂教学不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的任务驱动、问题引导、情境交流等需要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方法,由于边缘人的经常性保持沉默,会导致有疑问的学生不会发声问,有想法学生不会表达见解,教师只能在讲台上唱独角戏。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失败,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1.3脱离于集体之外,不利于班级建设,不利于个人成长

班级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满足学生归属需要的重要场所。课堂边缘人主动或被动的脱离集体,他们更不容易找到归属感,更不容易得到教师与班级同学的接受和认可,他们在班级学习和生活中更不容易体验到满足感,不利于班级建设;这一过程同样因边缘人脱离群体之外,造成个人成长过程的缺失,不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

2高职课堂教学中,化解边缘人的应对之策

2.1课堂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因此应根据学生的个性需要及接受能力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体系,即把关注点集中在学生的需求和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上来,以培养出一个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确的“人”为第一任务。因此,教师应更多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更致力于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激发学生个体内在动力寻求更高层次的满足,帮助学生渐融入主流群体中。所以,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生产制造学习知识的产品,还在于塑造一个具有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独立个体。

2.2构建“沟通型”师生关系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课堂,高效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主体的表演,而是两个主体的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的结果。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一直扮演的是知识专家的角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有教师权威不可挑战的现象存在,抑制了学生的表达欲望,造成课堂沟通的不畅,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虽然是学习的跟随者,但是他们也是一个个有自主思想的人,他们有着与自己认知相符的观点和想法。高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交流沟通,鼓励学生发表观点、聆听学生的心声,构建出“沟通型”师生关系,才能激励边缘人敢于开口表达自己的看法,逐渐融入课堂教学。

2.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对边缘人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要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协作者。具体而言就是教学内容上要转变传统僵化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趋于开放性。教师要打破教材的局限,利用优质多样的网络资源,以最新的科技成果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特性,调动学生猎奇的心理特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教学手段上注重学生的感官体验,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采用虚拟仿真、音频技术、在线学习学习平台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使课堂边缘人容易理解学会,激发课堂边缘人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边缘人的学习信心。教学形式上加入翻转课堂、直播课堂、微课程、创客教育等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促使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边缘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组织上在线教育、直播等新形式的使用促使教学组织形式由传统班级授课制逐渐趋于多元化。这些新技术、新方法、新形式的应用有利于调动边缘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其深入参与课堂教学。

3小班化教学

目前,虽然高校班级定员较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师资不足也会采取合班上课,教师一般情况下难以兼顾所有的学生,而课堂中的“边缘人”就更难以监管。而小班化教学,学生人数少,教师可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状态,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去指导学生;另外,学生在课堂内名义上单独占有时间获得提升,学生提问和表达观点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成本下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的、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与交流,进行互动,更容易增加边缘人满足感的获得,促进边缘人深入参与课堂教学。

4强化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弱化知识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指标更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无视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毫无疑问,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学生个体的需求,同样也是产生课堂边缘人的一种重要因素。因此将以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转变为多元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会对课堂边缘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应当关注并挖掘学生关于创新、热爱活动、遵守纪律、乐于助人、才艺等方面的个人优势,将其纳入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尤其是边缘人认识到通过自己的表现,同样可以在课堂中拿到良好,甚至优秀的成绩,才能更好的促进边缘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亓玉慧,李森.论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的形成过程及应对策略[J].教育科学,2014(2):32-37.

[2]亓玉慧,王飞,张莉.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价值审视及应对[J].中国教育学刊,2015(9):83-87.

[3]赵红霞,王媛媛.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课堂教学”边缘人”的转化[J].教学与管理,2019,760(03):68-70.

[4]靖国平,刘雪梅.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现象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6(23):1-3.

[5]沈冬香.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边缘人”形成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J].科教导刊,2015(11):90-92.

作者:冯娟 王家华 单位:吉林化工学院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