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教学学生参与度浅析

高校信息化教学学生参与度浅析

摘要:学生的参与度低是影响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主要原因是学生存在惰性思维、主动学习积极性差、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监督与管理、教学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等。通过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配置与应用水平,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主动参与意识,建立科学的监督、考核体系,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等方式,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学生参与;策略分析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

(一)信息化教学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多个层面的不断重视与推进,特别是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教学信息化作为教育战略重点之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院校都越来越重视教学的信息化。高校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等,促使一线教师们不断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改进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多种激励措施的推动下,普通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的热情普遍高涨,积极使用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手段改进教学,即使是年长的教师也努力学习信息化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逐步丰富。各级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投入越来越大,各个专业、学科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如:慕课、微课、3D动画、VR资源等日益丰富,满足了专业课程教学可视化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丰富多样的信息化资源也拉近了课堂与企业之间的距离,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导入企业真实案例,实时连线校企合作导师与优秀学长,学生能够更直观、全面地了解对接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工作环境。能够有效适应现代教学要求,也为校企合作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三)信息化教学环境参差不齐。随着高校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改善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江浙沪和广东地区的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非常的发达,但是欠发达地区的信息化基础建设较落后,缺少覆盖校园的网络、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和相应的教学软件等。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水平不同,制约了信息化教学的正常开展与效果,影响学生参与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二、信息化教学中学生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惰性思维,学习主动性差。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文化课基础薄弱,在学习上惰性较大,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上了大学后还是习惯于从课堂和课本中获取知识,很少主动从网络等渠道获取知识。现在的学生已经是00后群体,对信息化技术非常熟悉,但是对其在教学上的应用并不感兴趣,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属于被动接受的一方。教师在学习平台上布置的课前与课后任务,仅有80%左右的同学能按时完成,在按时完成的同学中,依然有部分同学没有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或者是敷衍地完成任务。即使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也有不少学生,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参与讨论非常随意,还有很多同学的答案直接来源于网络或者是提前完成作业与讨论的同学,整体完成质量不高。

(二)学习过程缺乏监督与管理,学习效果差。高职学生的自律性较差,又没有升学和考研的压力,且大部分高职院校学习氛围不强,而信息化教学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师将课程资源、课程任务等在学习平台上,需要学生主动去学习完成。但是从目前学生的学习反馈来看,大部分同学在线教学资源完成情况不够理想,课堂讨论无人参与,作业敷衍了事,甚至还存在刷课情况,还有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较为积极,但是在信息化学习时表现较为沉默。这些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缺少必要监督与管理。

(三)教学资源利用率低。各大高校对信息化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学资源的建设投入也越来越大,但是各地区高校的信息化教学的水平依然是参差不齐的,部分高校的信息化资源局限于视频资源、线上动画等,学生兴趣不大,不愿意学习。也有很多高校具备VR、机器人等比较先进的设备,但是对师资培训不够,教师本身都不太会使用,使得这些教学资源束之高阁,未能充分利用。

三、提升信息化教学学生参与度的策略

(一)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配置与应用水平。职业院校要努力改善校园信息化基本配置,建设全覆盖的校园网络,加强校园信息化网站的建设,加大数字化校园建设力度,为信息化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与软件条件。可将学院机房、电子阅览室建成开放式网络学习室,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和网络虚拟环境,改善学生信息化学习的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依然是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院校教师年龄层级差别较大,青年教师能较快适应信息化教学手段,但是年长的教师需要培训才能缓慢适应信息化教学模式。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师资培训,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组织信息化教学竞赛,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与应用的水平。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真正提升了,才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与手段,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环节。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主动参与意识。信息化教学的顺利开展除了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意识与水平,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了解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而言的优势与好处,培养学生参与的主体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利用个性特征。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00后,有着非常强的自我意识,教师要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参与感与成就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四)建立科学的监督、考核体系。信息化教育模式无论是在方式方法上,还是在吸引力上,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优势,但由于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生源多样化、学习主动性差等特点,依然不能放松对他们学习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教师根据信息化学习数据分析,发现在学习一门课程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生主动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并不多,都是等到了中后期因为考试临近,加上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督促,完成学习任务与进度的人数才逐渐增多,所以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学习跟踪是必不可少的。此外,针对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考试前突击完成学习任务或敷衍完成任务等行为,要采取一定的信息化监督技术手段,建立科学的监督管理与考核体系,注重过程性与学习行为考核,防止学生敷衍或刷课行为,保证信息化教学效果。

(五)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由于学校部分院系专业资源存在重合的部分,随着对信息化资源建设投入的增加,会出现资源的重复建设或利用率较低的情况。学校要鼓励各个院系加强系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互惠互换,不断整合优化信息化教学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势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文勇.深度融合下学生参与策略的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7(5):59-60.

[2]吴风波.职院校信息化教学中学生参与度提升策略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131-132.

[3]王刚权.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问题与优化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6):52-53.

作者:马海珍 单位: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