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植物识别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分析

高职植物识别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的逐渐融合,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下。高职植物识别课程教学也必须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环境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因此,针对高职植物识别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对于提升植物识别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高职植物识别课程

《植物识别》课程是高职园艺、园林类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对应园艺植物的生产、园林规划、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养护等岗位的专业课程设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地区常见园艺植物的识别、应用基本知识与技能,常见园艺植物的识别要点、分布及习性、观赏特征及园林应用方式等。这些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探究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对园林景观事业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高职《植物识别》课程教学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掌握园艺植物的主要形态类型、植物分类和命名方法、检索表的使用方法;掌握常见园林植物识别要点、形态习性、观赏特征及景观用途;掌握行道树、庭荫树、绿篱、花镜、花坛等形式对植物选择的原则、方法。(2)能力目标:对常见园艺植物进行分类,准确识别常见园林树木、花卉、果树、蔬菜等园艺植物,根据植物形态特征和习性,正确分析、判断园艺植物的应用方式,应用手机识别不常见的植物。(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对于新知识的自我探究和自学能力,具有细心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

2高职植物识别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植物识别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有2种方式:一是在课堂上借助于图画、照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的分类、特性、应用、形态特征等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仅限于学生植物识别知识的理论讲解与掌握,当学生走进自然野外面对植物时仍无法准确识别。因此,这种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由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有限、知识抽象,使得学生难以快速、准确地掌握植物识别的知识要点,显然无法满足植物识别课程及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需求。二是让学生走出教室和校园,到野外大自然中去实地观察植物的各方面的特征,提升植物识别能力。但这种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由于实习的组织管理制度和准备工作不健全、野外实习场地所包含的植物种类有限,且无法体现四季变化,野外实习教学方法和观念落后守旧、野外教学设备落后且缺乏、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考核方式不完善等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制约着植物识别课程的有效开展。

3高职植物识别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探析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野外教学,都无法生动形象地将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长变化多端的各类植物完美展示,也大大增加了植物识别课程的教学和学习难度。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植物识别课程教学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优势,探索和创新高职植物识别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学模式的选用和创新需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环境、教学对象以及课程内容,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数字化植物资源库、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在当前信息化技术支撑下的高职植物识别课程教学环境主要有多媒体教室环境、室外教学环境、网络自主学习环境3种。针对这3种教学环境进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析:

3.1多媒体教室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室环境下信息化教学,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室的投影仪、电脑、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学软件等,采用投影、录播、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平台等信息化手段,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形式,将植物以更为形象的形式展现,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细致地识别植物。多媒体教室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多媒体教室环境下信息化教学模式主要有基于主题的教学模式和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3.1.1基于主题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教学手段上主要利用多媒体、投影仪、交互式屏幕、电子白板及Ipad等信息化技术设备,围绕着植物识别课程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组织开发室外园林植物、园林花卉、室内环境设计植物、插花艺术、园林艺术、盆景制作等多媒体教学软件并推广应用。构建一个教学主题和园林景观植物的教学情境,并且根据课程特点、学生认知规律设计主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进而达到教学目的。3.1.2基于问题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营造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充分了解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回答和点评问题,多样化的问题设置和回答方式,鼓励、激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构植物识别知识。

3.2室外教学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室外教学环境主要是由于高职园林专业植物识别的课程特殊性所造成,学生必须通过在室外环境中对于各类植物进行实地观察,才能准确地观察植物特性、分布和叶花的形态等。高职植物识别课程室外教学环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项目和实例的教学模式,将企业项目实践引入课程教学,利用信息化技术精心设计课程任务,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实现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室外教学环境下的项目和实例的教学模式,信息教学的体现主要是通过组织开发室外园林植物、园林花卉、室内环境设计植物、插花艺术、园林艺术、盆景制作等信息教学软件并推广应用,进而实现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之目的。通过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发设计虚拟仿真程序,以提高课程教学的真实性,增加教学信息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目的。比如,在学习植物树冠形、干枝形、叶形、花果及植物的演变等知识要点时,通过对于校园植物信息的采集整理,植物信息资源库建设,校园植物二维码的制作,开发虚拟平台,让学生通过手机扫描树上标牌的二维码查看、观察和识别各类植物。或让学生利用“花伴侣”APP,通过拍摄植物的花、果、叶等特征部位,即可快速识别我国野生及栽培植物3000属,几乎涵盖身边所有常见花草树木。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升植物识别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QQ、QQ空间、微博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3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借助于电脑、手机、Ipad等网络终端,充分利用网络丰富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实时传输性,为学生创造一个网络学习环境,积极拓展学习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网络的协作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的协作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资源共享性,将中国慕课、网易公开课、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园联盟、花木交易市场平台等丰富的网络资源及国内外教学名师引入课堂教学,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另外,借助于“QQ群”“微信群”“飞信”“钉钉课堂”“腾讯极速课堂”等,实现课堂直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特别是老师可以借助“职教云”网络教学平台的“课件设置”“课堂教学”“题库”“作业”等功能,上传和分享关于植物识别的相关教学资料、课件、微视频、作业要求、考试和测试题目等,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下载、学习、交流和上传作业,从而进行自主学习。针对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谈论交流、协作互助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

4结语

高职植物识别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技术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势,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信息化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为形象、丰富、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可以更为快速高效地掌握植物的分类、特性、形态特征和园林景观中的植物应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冲.高职专业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以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9(6):56-59.

[2]王?,时宝凌.基于二维码技术的校园植物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及应用[J].价值工程,2018,37(13):193-195.

[3]冀海玲.高职景观植物配置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J].广西教育,2017(15):154-155.

[4]钟茜,任玉锋,周立彪.基于植物认知的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设计与教学探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8,39(12):103-106.

[5]谢春平.《森林植物识别与鉴定》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3(2):80-82.

[6]钟茜,任玉锋,周立彪.基于植物认知的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设计与教学探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8,39(12):103-106.

作者:董晓波 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