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建立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建立

摘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具有普遍性,目前校企合作机制还不够完善。从政府和院校两方面探讨合作机制建立,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政策体系;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全方位校企合作机制。

关键词:政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

0引言

校企合作的开展在高职院校中较为普遍。校企合作的本质是机制,而不只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合作办学模式。机制存在的必需条件由科学、规范的顶层设计来对其发展提供必要的引导和约束。通过构建有利于改善校企合作水平的机制框架,为完善校企合作的制度研究以及丰富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支持。

1政府层面校企合作机制构建

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水平有待提升,部分院校的成就是有的,但是整体而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依然需要政府提供保障和支持。为此,需要建立以“组织、引导、扶持、保障”为重心的一系列针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体系,使之构成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为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提供强大支持和保障。

1.1制定组织和引导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政策体系

政府每年组织地区内的高等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进行定期交流和沟通,搭建学校企业合作的平台。对参与到其中的单位和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政策鼓励;伴随平台的建立,出台规范高职院校和企业在进行校企合作过程中的相关政策。其次,政府凭借其良好的组织优势、资源调控优势和管理优势,统筹规划利用各个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为学校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提供更多的场地、资金、师资等方面的支持;与区域经济支柱产业、新兴行业、骨干企业联合成立研发中心,在科技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主力作用,这些做法都可以成为参与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的坚强后盾,更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1.2制定扶持和保障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政策体系

政府部门制定和实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相关配套扶持和保障政策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基本保障。具体如建立规范校企合作的参与者行为指导;建立对校企合作中不予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的参与方的明确的处罚范围、方式和程度;建立在校企合作中具有促进行为的明确的奖励办法;建立在校企合作中违反有关规定,影响和阻碍校企合作进行的相应法规和条例;往往因出现不可预期的情况,导致校企合作既定的在校生实习、培训和毕业生就业等无法如期完成和实现需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等。

1.3建立校企合作的专项基金管理机制

政府对校企合作的开展除了提供各种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之外,还需要为其提供不可缺少的“血液”支持,即资金支持。当前,由于部分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在高职院校积极寻求与之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时,多数企业会以“增加企业负担”“企业不需要相关服务”等借口而表现出消极态度,甚至直接回绝。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认为从中无法得到足够的利益回报;另一方面,在已经开展的校企合作中,部分院校并没有收到预期成效,部分原因归结为资金不足、教学设备和实训器材不足等,而与之合作的企业并非都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很多企业则为刚刚成立,同样迫切需要院校为其培训职工和提供技术、管理、组织等方面的创新思维和理论指导,没有能力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为了使类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政府应当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有力组织作用和推动作用,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为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这一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尽政府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为此,政府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的专项基金。首先,基金的来源可以是多方面的,政府通过吸引多元投资,可以鼓励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进行赞助,并以一定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对该类企业进行反哺。其次,必须建立专门的机构和部门对基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管理,为急需资金支持的校企合作项目提供帮助。

1.4形成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有效监督机制

1.4.1建立校企合作参与方的资格审查制度

政府利用自身的资源配置优势,建立针对参与校企合作的有关主体,即企业和院校的资格审查制度。对企业而言,政府必须通过资格审查确定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具备的开展校企合作、进行合作办学的资格和能力;对院校而言,政府通过审查以确定其开展校企合作的专业领域和合作方式的科学规范。完善的资格审查制度不仅可以为校企合作提供前期指导和保证,还可以通过资格审查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为今后组织和开展校企合作提供数据支撑。此外,建立的数据库还有利于对已经完成的校企合作进行追踪回访及行为监督等。

1.4.2建立校企合作的过程监督制度

过程监督制度对校企合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具有很好的保障作用。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校企合作还没有过程监督和保障机制,一旦在合作中出现了一方违约,另一方很难及时解决和制止,而在此过程中造成的经济和其他损失,因此建立校企合作的过程监督制度十分必要。

1.4.3建立校企合作成果定期审核制度

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并没有政府有关部门出面进行定期的成果审核,而往往是由双方建立简单的临时审查机构对校企合作的成果进行审核,而且审核的程度和效力并不理想,由于企业和院校各自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校企合作期间的学生管理、组织管理和资源管理等,管理水平有限,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也不利于及时对合作成果进行识别和鉴定。为此,有必要建立校企合作的定期成果审核制度,提高成果审核的正规化、专业化,能够强化政府、院校和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动态掌握和管理。

1.4.4建立校企合作信息反馈制度

“毕业生找到了工作”“企业有员工来我们学院听了课”“有学生到企业参加了岗位培训”以及“企业当年为学院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等,这些常可以在实地调研访谈中听到。说明当前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对校企合作的真正目的和效益的认识尚不明确。导致出现的结果是参与校企合作的双方送走毕业生即认为完成了校企合作任务。为此政府必须引导和要求校企合作的参与主体建立规范的信息反馈制度,对当年完成的校企合作必须在之后至少半年时间内对就业上岗的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回访和调查,对学生上岗后的工作表现及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等进行具体记录,并由此建立反馈信息数据库,供今后调整和改进校企合作具体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1.4.5建立校企合作的后评估制度

当前多数的高职院校会通过书面总结和归纳对之前的校企合作经验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充分认识,为开展后续校企合作提供指导。但还没有系统建立对校企合作的成效评估机制,至少当前部分评估程序在评估手段、评估水平等方面仍需改进,不利于增加参与者对校企合作为院校带来哪些实质性收益得出清晰认识。为此,政府需要及时建立对校企合作的后评估制度,同时还要通过政策引导等形式鼓励成立专门为校企合作提供绩效后评估的机构,鼓励校企合作的参与方建立类似的专业评估机构或者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专项评估。

2院校层面校企合作机制建立

机制的建立还需要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最活跃的参与者———高职院校进行全方位、全面的机制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建立全方位学生管理机制、建立“市场需求引导型”院校发展机制。

2.1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结合“双师型”教师的综合典型素质,对院校而言,人才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因此,选择通过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为院校提供“高端”人才供给,对提高院校自身教学实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对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具有提升和改善作用。具体表现在“双师型”教师能够在校企合作中完成专业技能培训和理论知识教授,而不再过分依赖企业为院校提供大量的技能培训,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在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中,除了对教师进行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培训之外,还需积极将教师送到企业基层进行锻炼,送到生产一线进行实习和顶岗锻炼,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此外,还需要在完成对新进教师的多项培训之后,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程序。认定过程不是一次完成,院校需要在专任教师中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经历、能力及资格等多项参考指标,同时进行多项教师资格认证,包括“双师经历”、“双师资格”、“双师等级”等,完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

2.2建立全方位学生管理机制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创新和应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多种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发展尤为明显和突出,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的管理内容更加丰富,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影响也更加深刻。设立该机制的重点是促使相关院校不仅对学生的管理限制在毕业期,而是在学生入校之后,就通过建立“素质档案”等不同形式的个人“成才”记录,对学生实现全方位管理以及为其今后的就业规划等提供有效支持。学生是高等职业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中的“资源”,院校不仅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提升自身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希望借此提升“资源”价值,实现以人为本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2.3建立“市场需求引导型”院校发展机制

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引导的院校发展机制,具体包括专业设置、院校宣传策略以及校企合作专业大类调整等。高职院校还应切实针对各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转变院校发展的专业领域。当前,高职院校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各个院校需要面对新的复杂形势,一方面积极寻求高等职业教育与市场的衔接点,另一方面需要认真考察市场当前的需求专业是什么,未来2~3年的专业需求是什么,通过市场调研,调整课程及专业设置,将市场需求与院校发展之间建立匹配关系。但是每个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独特的专业领域和行业特征,在进行市场调研以调整院校专业设置及专业建设策略时,切不可盲目为了迎合市场而忽视了自身的传统优势,还应注意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始终是多元化的。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有关政府部门也要进行适当干预和监督,避免出现多年以后的专业雷同、相似或相近专业发展停滞等不利局面。

3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机制建立研究,是基于政府及院校层面创立起来的,是立足中国国情,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促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的有效方法,也是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重要举措。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各种开展形式及约束机制建立,将有助于高职院校办学发展及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参考文献:

[1]邓志新,万守付.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27):68-72.

[2]高菁.关于校企合作中企业主体地位的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15(8):54-55.

[3]欧敏.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创新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10-12.

[4]罗士喜,孙文琦,郭志立,等.当前高职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1):88-89.

[5]翟崑,曲韵笙,于蕾.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J].文教资料,2018(4):131-132.

作者:齐明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