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面临的挑战

高职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面临的挑战

摘要: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需要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进而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将就目前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模式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继而探讨高职院校应该要如何开展校企合作,旨在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学;校企合作模式;挑战与分析

工业4.0战略提出在国际上掀起科技革命的浪潮,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推动沿线各地经济多样性发展,中国制造2025宏大计划旨在提升中国国际制造业地位。各地区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明确发展路径,在产业竞争中凸显优势,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使得制造业现代化水平提升。推动产业优化需要大批科研能力的研究型人才,需要大量具有丰富经验的高技能型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促进高职院校办出特色,提升其服务社会发展能力。高职校企合作模式成为连接市场需求人才与院校培养教育对接的桥梁。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需要促进校企合作体制化建设,完善各项制度。但是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师资条件等各种变化,不利于高职院校顺利开展校企合作。

一当前高职教学中的校企合作模式开展面临的挑战

党的报告中,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是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密切与产业行业联系,为用人单位提供人才支持。对高职校企合作模式深入分析发现存在很多普遍性问题,对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提。

(一)企业配合力度不够,校企合作尚属职业院校的“一厢情愿”

首先,在校企合作开展的过程中,企业参与热情不高,大多数企业对校企合作兴趣不浓,合作的深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不少企业认为校企合作便利就是招来高职实习生当廉价劳动力,简单地让学生进行顶岗工作,企业认为“教育和培养人才是职业院校单方面的责任,没有将眼光投入到职业院校这个人才来源地,对人才培养成本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很少想“参与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没有认识到企业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对于校企合作效益没有切身感受[1]。

(二)师资队伍薄弱,难以顺利完成实践教学改革

其次,2019年高职院校承担着一百万的扩招任务,明年还要保持这个招生量。如果我们按照生师比18:1,就需要多5.5万个名高职教师,才能基本上把课程教学都能完成。任务量增大使当前高职院校面临很大的挑战,将校企合作模式灌输到高职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职业教育人才并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主要是因为很多的高职院校的师资缺乏,现有教师们承担着比较繁重的任务量,自身没有时间精力学习一些新的知识理论和亲自到企业实践,在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下无法顺利地完成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缺乏对校企合作的重视,导致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的过程中受到诸多阻碍。

(三)校企双方没有共建的合作组织,缺乏长效合作的安全保障

再者,校企双方没有共建的合作组织或管理部门,没有固定的交流场所与合作平台,缺乏共同的合作愿景、必要的校企合作资金等。由于缺乏互动交流的合作平台,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非常困难,校企文化融合也难以实现。校企合作参与双方的人员接触不多,不可能深入持续地开展互动合作,很难对一些可扩大合作的领域及关键问题进行探讨。近年来,企业的安全意识增强,在各种企业活动中都有规避风险的策略考虑。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如果发生安全事故,企业要承担巨额费用,而且要承担社会责任,甚至法律责任。所以,企业为了规避学生实习期的安全风险责任,也会在校企合作接收学生到企业实践方面缺少积极性和参与动力[2]。

(四)校企合作开展过程中反思总结较少,难以反映成果

最后,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开展的过程中总结反思较少,对于当前开展的情况了解不多,预见不到实际开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改善。加上学校和企业之间由于各自时间、工作难以统一,使得开展的过程中会议无法定期召开。并且校企合作制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亟需改善,制度不合理不利于学生们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提升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不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定期召开总结会议,无法为下一个阶段教学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严重者会直接阻碍后续阶段的顺利进行。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教学的意义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教系统的重要部分,我国高职院校类型包括独立设置高职,普通高校承办二级职业技术学院等办学机构。高职院校办学定位面向市场需求,兼具教育性与职业性特点,使其培养人才具有专业技术与实践能力。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特殊关系,模式是将问题解决方案归纳总结提升至理论层面,使人们从事某项活动时有可参照标准。广义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学校企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狭义的校企合作模式是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校企利用各自资源信息,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工厂实践技能结合,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技能型人才。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带来先进生产方式同时,促进提供人才技术支持的高职教育变革,高职教育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理念,高职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许多高职院校为贫困地区适龄青年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新时期下,校企合作模式为帮助高职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做出了贡献。高职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推进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措施,是我国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教育部与人社部联合印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应大力支持职校与企业深化合作,高职校企合作模式成为连接社会市场需要人才与高职教育培养对接的有效途径。一些校企合作中存在人才供求错位现象,企业合作中处于被动地位。由于对人才培养投入获得回报需较长实践期,导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积极性不高。有的高职对市场需求认识不清,校企合作中出现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校企合作有效运行产生影响。校企合作模式应借鉴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诸多症结,探讨如何缩小培养人才与用人单位需求差距,如何优化高职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中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三建立高效的高职教学中的校企合作模式策略研究

(一)加大政府统筹,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

首先,健全校企双方合作保障,离不开政府的统筹协调。提高企业参与的意识,不仅要有校企双方共同的愿景,还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经费保障。依托职教园区、产教融合性企业等,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常态运行机制。发挥央企、大型民企的示范带头作用,在企业设置访问工程师、技能大师工作室。鼓励校企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师和企业员工培训、实践教学、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服务企业技术升级。联合行业组织,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和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企事业单位高技能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等到学校兼职任教,提高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培养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参与度[3]。

(二)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其次,是提升教师双师素质,探索建立新教师为期1年的教育见习与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制度,以便新教师能顺利地实现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进而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就教师双师素质而言,学历化与实践化相结合,除“双师型”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外,不再从未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对于新入职的教授、副教授和博士研究生等应该有明确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入职。同时,对在职教师人员进行有效的长期“双师型”建设与培养,5年一周期的的全员教师轮流进行专业课程培训,学习1+X证书制度和相关标准,邀请国内外行业企业技术方面的专家教授前来指导,鼓励在校的老师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交流与讨论,每年累计1个月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实践,增长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跟岗访学、顶岗实践等方式,推动高职院校联合行业企业培养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就高职院校领导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而言,既要重视校企合作,同时也要起到推动校企合作开展的引领作用。通过对高职院校专业团队中设置负责校企合作的岗位,减轻负责校企合作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量要求,使得专业团队老师能充分发挥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4]。

(三)促进校企合作体制化建设,完善各项制度

再者,进行体系化的校企建设有助于让高职教育能够和职业教育进行挂钩,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们能够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外实践型教育中,需要企业进行一定的配合。但是在很多校外实践教学环节过程中,企业都由于担心学生们损坏自己的仪器设备,造成生产或施工中产生重大损失而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为学生们安排文员、资料员等文职类的职位。对此,学校应该要与企业之间建立好问责制度,使得企业能够放心让学生们去到一线学习。同时,学校落实好学生签署实习期安全责任制,安全责任制包括提醒学生们了解各种安全注意事项。同时,学校在现有制度中需要合理化配置进行相关工作,其中的典型就是在学校当中需要对不合理制度进行改革,制定校企合作章程,明确双方在合作中的权利,校企合作运行中的作为与不作为,以及相应的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拓宽合作领域,探索深层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

最后,产教深度融合的基本内涵是校企互动、产教一体。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就是双方利益都能够得到满足。从企业方面看,除了提供实习基地外,还可以借助学校的信息的技术支持,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选择优秀的学校教师对企业职工进行继续教育,创建学习型企业。企业通过对教育事业的支持,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在学生到企业实习过程中考察未来员工,通过企业与校园文化的融通渗透,提高员工队伍的忠诚度等。从学校方面来看,通过聘请企业专家、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来为学校开展讲座、兼职授课等。总结起来,探索深层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有: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通过加强交流合作,重点增进校企领导人之间,技术骨干之间的联系交往。校企双方能够就专业建设、订单培养、共建基地、顶岗实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事项进行探讨。经过多次磋商建立实现双赢的合作机制,增强企业的参与感,有助于保障校企合作开展的质量[5]。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职院校教学必须要顺应时代的要求积极进行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在21世纪应该要重点地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求、教学的需要以及学生们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现有的问题进行反思继而通过一定的手段加以改进。当今的社会各行各业都在步入改革的潮流之中,高职教育作为教育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革创新,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让自己的教学能够发挥实际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刘钊.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2]李万年.江西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评价与改进分析[D].南昌大学,2016.

[3]叶舒.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

[4]张振中.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利益机制构建问题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5):97-100.

[5]杨晓菊.校企“二元制”对接途径下高职院校“分流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

[6]莫通智.高职学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4.

作者:杨智慧 莫荣锋 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