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课程诊改实现分析

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课程诊改实现分析

摘要:课程诊改是当前职业院校诊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按照国家关于高职院校诊改制度的要求,结合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的特点以及存在不足,以《个人理财》课程为例研究分析高职金融类专业课程诊改的思路以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个人理财》;诊断与改进

0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职教育属于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弥补和完善高等教育的不足。为提高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改制度,内容涉及办学理念、专业设置与条件、课程体系与改革以及课堂教学与实践等方面,为职业院校查找自身不足和完善提高指明了方向。

1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情况介绍

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包含金融服务与管理、投资理财、保险、信托与租赁、证券与期货、国际金融、农村金融、信用管理、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应用等专业,各个专业具有各自特点,同时也具备金融类专业的共同特质。

(1)金融类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有:经济学基础、金融理论与实务、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个人理财、证券投资、保险理论与实务、互联网金融、期货投资实务、金融服务营销、金融职业技能、国际金融与结算、基础会计等专业课程。

(2)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金融改革和金融业变化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金融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经济管理和市场营销知识,具有诚信、合作、敬业的职业素质,具备熟练的金融业务操作技能和金融营销服务技能,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熟练地从事金融业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3)就业方向:主要从事证券销售、小贷公司、保险机构、信用卡中心、理财顾问等岗位。(4)职业技能证书:包含银行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保险人资格、基金从业资格、理财规划师等技能证书,学生还会参加银行综合业务技能大赛等全国性以及区域性的比赛。《个人理财》课程在高职金融类专业中的处于核心地位,属于专业必修课,帮助学生掌握家庭理财的理论基础,具备理财规划的思想意识和基本的规划能力,借助于已有的理财规划实训设备掌握理财规划的基本流程,为毕业生未来胜任金融理财相关工作提供基本保障。

2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知识过于陈旧,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也出现很大的变化,社会岗位需求也出现了很大的调整,金融专业的学生知识需求也亟待更新,否则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求。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以及近两年金融科技专业的建设对新知识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促使教师实现知识的自我更新,否则无法胜任未来的教学。

(2)信息化教学方式还不充分。当前青年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了解学生特点,把握规律,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不仅仅能够更好地改善教学效果,还能为学生提供未来智能化的体验。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课程内容和课程学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渠道,增强专业学习品质。同时借助信息化平台以趣味性的展示方式向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融入情境之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自主性。

(3)本校自主开发高质量教材数量不足。高职教育是满足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那么培养学生的方式和内容也会有所不同,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就业方向和学生特质,高职院校应该独立开发适合本专业培养方向的高质量的校本教材,并且能够将已有的实践经验融入课堂。加上新时期经济社会需求,专业变化,原有教材更新缓慢,并且不具有针对性。

(4)教学实施监控体系不健全。教学监控体系是保障教学质量的一道关键防线,体系的健全性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实施监控体系还不够完善,有很多无法准确掌握和了解学生和教师学习过的情况,一个完善是监控体系应该是全面性、多样性的监管方式,包括教学系统测评、学生评价以及同行的鉴定和未来毕业生对母校的客观评价以及学生发展情况。

(5)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学生考核评价合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习动力,传统我们就是期末一张试卷进行考核,忽略了过程性的表现和日常行为的教育,或者分几次测试都不能全面地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结合平时的课堂表现,实际动手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评价。

(6)思政元素还不能巧妙地融入课堂。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正式提出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传统金融课程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思政元素融合。

(7)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实训基地不足。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侧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训练,单纯的理论讲述成效并不高。然而教师很多是从高校到高校的过程,加上金融专业的特殊性和涉密性,极少企业愿意主动与学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3《个人理财》课程现状以及存在不足

个人理财课程是金融类各个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财商思维和理财规划能力,夯实学生在金融行业以及与金融相关行业的理财基础,拓宽学生的未来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要想学好《个人理财》课程,需要具备经济学基础、会计基础、财务基础以及金融理论基础等课程的学习,相对于基础课程来说,《个人理财》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涉及面广,对高职学生学习的要求更高。并且加上《个人理财》课程的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对于分类招生考试方式进入学校的学生来说,学习的困难性较大。课程内容,个人理财课程主要涉及包括理财规划流程、规划财务基础、现金规划、住房规划、教育规划、保险规划、投资规划、税收规划、财产分配与传承规划和养老规划等内容,内容涉及面较广,并且包含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务基础和计算能力。教材使用,目前国内没有特别权威完善的教材,整体表出现老化同质性的特点,并且相对来说涉及规划深度偏浅,缺少实际案例、更新缓慢,结合当前思政元素的校本教材还没有出现。实训设备情况,目前高职院校基本是采购典阅和智盛两家公司开发的“个人投资理财规划实训平台”软件,整体与个人理财课程形成内容对应关系,基本能够满足使用。与此同时,涉及模块内容、案例比较陈旧,不具有系统性。课程资源,按照学校要求,课程选择国家规划教材,选用比较实用性的、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材并未依托云课堂、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等网络平台建设线上学习资源,可以根据章节特点使用不用的资源、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

4针对《个人理财》课程特点提出诊改方向和措施———实现路径

针对金融类专业以及《个人理财》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指导意见的指导下进行相对应的诊断与改进。笔者认为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高职院校不论通过高考招录还是分类考试招进来,整体表现出基础比较薄弱,更需要侧重于技能训练和培养,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实训设施(理财软件)的采购投入,适时地增加学生训练的机会,通过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企业需求的操作流程。加强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企业中转化为生产效益是高职教育的成效。职业院校校长、书记带头,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师主动联系对口企业建设企业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在毕业离校前体验到金融机构的工作模式,增强未来就业的适应能力。鼓励各个学院、各个专业负责人申请“产学研”项目,积极实施产学研平台的实际落地,配合实训基地,让学生、教师都能感受到理论学习到社会需求的整个过程,既注重理论研究,又注重产业需求和供给。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知识快速更新,那么教师也要始终保持实施更新知识,保持教育的前言,因为目前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可以加大寒暑假期间教师省培、国培力度,鼓励教室寒暑假期间到企业中去,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变化,然后能够更好地胜任当前的教学。加强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到校讲课等方式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认真落实“1+X”证书制度,自2019年开始,国家根据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和学生能力发展角度启动了“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个人理财》课程也应该在这种指导下找到自己的定位,开设“1+X”证书之家庭理财规划职业资格证书认定,这个证能够很好地说明学生学完这门课程之后具备一定的技能。深化和调整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针对不用课程自身特点的不同,学校可以考虑《个人理财》课程的难度较大、操作性强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情况来说明教学质量的成效。也要将传统的一张试卷考试评价逐步完善为考试和过程性相结合的方式,既体现学生平时的考勤、行为表现等因素,也有期末测试,综合在一起设置恰当的比例评价学生。

作者:刘开饮 单位: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经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