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分析

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分析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在校企合作订单式的培养和孵化基地的建设、就业服务平台的构建中,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教育新模式,共同构建科研平台,创建实习实训基地,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校企一体化;社会需求;社会服务;科研创新团队

要想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培养和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以及技术水平。使大学生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立足于当前新的形势,根据瞬息万变的行业要求,找准人才服务定位,积极探索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办法。

1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教育新模式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中不可获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普通高等院校一起承担着对社会人才的培养工作。高职院校更着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培养的目标是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在进行人才培养定位的时候,更注重市场的需求,积极有效地与对应的行业和企业对接。明确当前企业的用人需求,按照企业的实际要求,精准定位,设计与之相匹配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加大与企业间的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教育新模式。

1.1教学管理一体化

教学单位要与企业积极合作,形成一种长效的人才管理机制。这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管理新模式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浅尝辄止,而应该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课程设置时,就要将企业的技术人员、行业专家吸纳进来,把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专业标准写入教学大纲。双方编写校企合作教材,真正做到为企业输送相匹配的专业型人才。另外,专家进学校,有助于弥补专业课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专业课教师进企业,也可以提升专业课教师对实践操作环节深入的理解与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提升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合作,更好地实现校企间的深度融合以及协同育人的合作新机制。

1.2育人一体化

要在教学中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战略新思想,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教育教学改革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以OBE成果教学为导向,将企业的用工标准引入实践教学当中,按照企业的供需要求,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应该把企业提出的意见考虑进去,制定企业考评评价体系。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大赛,职业技能鉴定,学习过程化测评等阶段性测试,促进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在毕业设计中也要把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学生实践技能训练项目等内容作为考核学生的标准之一。重视实践环节,合理分配在校教学与在企业实习实践的时间,把高职大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实践型的社会精英人才。

1.3资源一体化

真正的产教融合应该是建立一支校内校外协同育人的“双师型”团队。教学团队既包括具有丰富理论经验的任课教师,又包括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通过资源的优势互补,提升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可以通过新理论知识的内化与学习,改变企业技术人员的新观念,达到教学双赢的局面。积极探索与实践,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齐抓共管,共同进行专项管理,不断提升实习实训基地的教学质量。积极创新合作条件与工作环境,建立产学研一条龙的实验系统,加强校企间的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合作发展的新篇章。

1.4文化一体化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中,不仅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用人单位的岗位标准写入教学大纲,更要加大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将企业的文化建设,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等编入教学内容,塑造与培养大学生的品格。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曾屡次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要树立一种工匠精神,在工作中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注与创新。要热爱自己的岗位,要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负责任。要务实求真,注重细节。工作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工作要追求极致。工作中不等不靠,不能墨守成规,要勇于创新,主动思变,求变,促进发展。要培养大学生拥有一种社会责任感,要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我们要把对学生品德的塑造做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品德良好,拥有正确的三观意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促进社会服务的不断深入与发展。

2校企共同构建科研平台和实训基地

2.1通力合作,校企共建科研平台

第一,在积极进行校企合作的同时,加大与企业间的科研合作力度。组建科研创新团队,最大限度地提升科研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加大专业间的资源整合,培养高、精、尖的学科带头人,优化团队成员的业务水平,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第二,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建立科研服务人才激励机制,激发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学院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鼓励教职员工积极投身到科研服务当中,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竞争力。

2.2合作共赢,创建实习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蓬勃发展的“生命线”,只有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建实践课堂的新模式,才能促进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只有与时俱进,不断看到新时代的发展形势,创新教学实践模式,践行“协同育人”的发展新理念,才能最大限度地推进行业间的联动,促进社会经济的优化与发展。高职院校应该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优化学院的资源配置,注重企业的发展需求。通过多元化的合作,建立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最大限度的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3结论

积极探索社会服务中的协同育人职能,加大高职教育与科研创新之间的密切联系,将社会服务工作做细做强,优化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教育工作者应该立足于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优化教育服务质量,拓宽服务形式与方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求生存、促发展。积极拓宽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优化产业发展模式,为促进龙江社会服务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世青.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现状及思考[J].高教论坛,2009,(12):112-114.

[2]戴勇.校企合作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3):36-38.

[3]吴学敏.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理念与策略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3):92-95.

[4]梁慧社.产、学、研、政合作,促进双赢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4):98-102.

[5]赵曼丽,孙凯,卢郁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03):12-14.

[6]方美君.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01):27-28.

[7]焦明,张雪荣,赵璨,等.河北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现状及成因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7):17-19.

[8]刘恩允.区域发展视角下的高校社会服务伦理探讨—基于威斯康星大学社会服务理念的解读及其启示[J].江苏高教,2017,(19):105-106.

作者:王珈 韩东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