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改革实践(10篇)

高职教学改革实践(10篇)

第一篇: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深化新形势下高职英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成了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英语在高职整个教学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高职的英语课程设计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学习英语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在短期内行程综合的职业能力,更加方便以后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进步,新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应该以实用为基本原则,并且根据学生个人学习英语的水平以及专业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计划,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提高学生英语的成绩,本文将浅析新形势下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

新形势;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高职教育

随着世界的进步和各个国家的进步,让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出现这些竞争的基本原因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的强弱就看人才的强弱。因此高职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教育,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高技能全能人才,英语教育正好可以满足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这些能力的培养,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高职英语教育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有待我们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高职英语教育的改革。

一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英语教学模式很落后

我国的教育还停留在传统教育(灌输式教育和应试教育)的阶段,而我国高职院校为了给学生未来的就业奠定好专业基础,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是比较实用并且具有针对性的,以便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成绩和实际工作的能力。正是因为高校这种专业化的角度,使得学校忽略了英语的重要性,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英语知识的讲解。正是因为学校对英语的不在乎和不重视,导致英语老师也没有了积极性,进而使得教学方式单一,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这种教学方式严重的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语言的能力,使得学习与实际情况严重的脱节。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正常的用英语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然而我国的关于教学使得学生语法进行正常的语言沟通,这就严重的妨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并且让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效率也不高。

(二)教学队伍薄弱,教学设施落后

我国的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很多院校的基础设备都很落后,教师队伍的力量也很薄弱。在高职教育的理念下,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教师队伍建设也很落后,很多教育任务完成的并不完美。很多老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并不好,在教学理念中没有因材施教,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还不能满足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需求。

(三)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积极性差

随着我国高职学校不断扩大生源力量,导致我国高职的学生来源成绩不均匀,有成绩不好的,也有成绩好的,成绩不好的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就不好,属于中等以下的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学生对英语学习掌握的知识内容和词汇量太少,语法知识掌握的不够熟练,本来知识基础就薄弱,掌握新知识就费劲,而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难度太大,让学生一时间没有办法接受,适应不了,学习起来难度太大。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丧失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显现不出来教学效果。

二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改革

随着新课改的普及和发展,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改革创新,这种挑战就是改革的铺垫,是我国高等院校崛起的新机遇。(1)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中所使用的老教材和社会所需求的人才目标不相符,需要对英语教材进行更改和创新,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就业。(2)英语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成绩不理想,学不会变通。(3)教师队伍知识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的能力需要提高。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一定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英语知识,尽量充实自己,才能让学生学的更好。(4)我国高职学校的教育中,并没有重视英语教育,英语教学得不到有力的支持,进而使得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衔接不上,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日后的发展。我国的高职院校在英语教育方法上面还有欠缺,不能让学生掌握基础的部分。这些基础的知识都是学生以后就业所要用到的知识体系,必须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好。因为英语教育的特殊性,使得很多学生觉得英语与就业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因而一部分学生放弃了学习英语,渐渐地对英语失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因为教材设计,课程设置以及老师等原因,让学生对英语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不够深刻,学不到真正的知识,不能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也培养不了学生综合能力。

三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新模式的探索

(一)让学生掌握住基础的英语知识

高职院校的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与以前的学习没有衔接和必然的联系,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掌握基础的英语知识是学生必备的。社会需求的是全方位高技能的人才,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的英语知识,对学生日后的就业有很大的好处和帮助,还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也能够满足日后就业岗位的需求。专业不一样,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也应该设立不同的侧重点,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应该与专业技能相吻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侧重点,采用经过多样的教学手段,将英语教材内容紧扣住学生的专业知识,充分的体现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能。对于英语课本的内容一定要改善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知识,能够起到培养各行业所需综合能力强的人才的运用。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新分层教学模式

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本文所说的分层教学模式就是指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进行划分,分出不同的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规划,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专业特点和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目标的实施教学内容。分层教学注重的有两点∶第一,学生本身的分层,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自己掌握英语知识的程度进行分层教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接受适应自己的英语教育,达到培养的最终目的。第二,对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每个专业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应该根据学生所选择的专业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真正的发挥出英语教育的意义和内涵,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的发展。

(三)寓情感于英语教学中,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师的情感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力很大,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丰富的知识,开朗的性格对学生有一种无形的感召力。“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对于现代教育来说,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教学中认知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也是构成教学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三个源点。因此,教学中教师除了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重视情感教育,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爱护和尊重,会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好感、信赖和尊敬,其自尊感、自信心和学习热情也油然而生。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是个内化的过程,在教学中,学生发言是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师生间进行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能够大胆发言的非常必要的先决条件就是对教师的信任。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平等地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不要高高在上斥责学生,尤其不要打击挖苦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只有这样才会逐渐赢得学生的信任。学生虽然达到成年人的年龄,但思想尚未成熟,可塑性依然很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情感角度出发,挖掘教材内在的情感要素,并善于运用自身丰富的情感使之表现出来,以促进情知交融的教学气氛,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

四结束语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实践过程,英语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为了更好的适应国际形式和经济发展的趋势。在新形势下,应该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出综合性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蒋文玲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课部

参考文献

[1]冯金江.英语教育改革对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08(10):44-45.

[2]乔羽.卢海英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0(2):77-78.

[3]金盛爱.《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1(8):95-96.

第二篇:高职食品营养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

通过对高职院校食品营养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目前存在问题主要为实践教学基础薄弱、专业定位及发展思路不清晰、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高职;食品营养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现在的社会是经济发展的社会,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对人才的培养必须加紧步伐,除了培养理论型的高素质人才之外,更要培养技能型的人才。高职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满足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为这类人才是社会急需的。那么什么叫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呢?这类人才指的是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具备相应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食品营养专业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把从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现在很多高职学校都开设了专业实践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走出校门就能马上就业。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对食品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要求,营养是人们考虑的首要因素,因此食品营养这一专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1高职食品营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实践教学基础薄弱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提高了对生活质量的认识,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强了对食品营养的关注,同时也提高了健康意识。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高职学校才开设了食品营养专业课程。尽管食品营养专业是学校的重点专业,但是它在整个教学系统中还不是很完善,一方面是教学体系不成熟,另一方面更缺少实践教学的设备以及场地等,导致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学生也无法锻炼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最终导致实践性教学无法得到实现。

1.2专业定位与发展思路不清晰

在食品营养专业的教学中,整个教学应该围绕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展开,除了教会学生最基本的营养学基础外,更多的是教会他们把各方面的知识相结合起来,如医学相关的知识、食品加工知识等,然后进行综合应用。然而在实际的高职教学过程中,各版块的教师没有进行有机结合,只注重自己板块的知识点,导致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凌乱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知道怎样组合学过的知识,更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这种对专业定位不清晰的教学会导致学生对以后的就业产生迷茫,不清楚自己到底应该干哪个行业。

1.3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在职高的专业教学中,专业的教师是保证教学正常开展的必要因素。但是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主要就是缺乏能够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高职的教师主要都是来自高校的毕业生,他们只拥有基本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性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两者相互联系起来,导致食品营养专业的实践教学很难开展下去。

2高职食品营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2.1加强专业建设,建立实训基地

所谓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了理论知识课程、实验课、实训课等。在我国,食品营养专业出现在高职院校中是近几年的事情,所以整个专业的发展并不完善,学校在专业的配套上面也存在一定的漏洞,最主要的就是资金的缺乏。要想实现专业的实践教学,首先要建立一定的实训基地,完善专业的配套。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结合专业的特点,并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实训基地的建立应该是结合校内和校外的,如学校可以与医疗机构结合建立实训基地,学生可以通过医疗机构了解更多营养方面的知识,并且能够直接应用,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专业水平,又为他们提供了动手实践的基地和空间。

2.2明确专业定位,建立全程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中的食品营养专业与其他本科院校和社会上的培训学校不一样,它主要是培养具备综合知识的技术型人才,必须把营养、食品、医学共同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专业的定位,建立全程的管理机制。在明确专业定位的同时,还应该根据学校的专业特点来培养人才,如果是培养餐饮方面的营养管理者,主要是加强他们对餐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提供他们在餐饮企业中锻炼的机会;如果是培养医院的临床营养师,则主要加强他们医学方面的知识,并且以临床实践为主;如果是培养公共营养师,主要是加强他们对心理学方面知识的培养,并且把社会上的公共场所,比如社区、学校、养老院等当成是实践教学的重点场所。这种专业性的实践培训会更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特别是这种专业性学校,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在高职食品营养专业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让实践性教学更好地开展。首先,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发展和完善自我的机会,鼓励他们到实践基地去学习,并且从实践基地的学习中获取一定的教学灵感和信息,以此来实现教学知识更新;其次,学校可以开展专家讲座等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

3结语

在高职学校的专业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情况改变教学的理念,把学生以后的就业放在首位,围绕这个目标去开展教学。在高职食品营养专业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们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学生以后的就业更容易。另外,在食品营养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反应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笔者相信,高职食品营养专业实践教学在经过了这个艰难的起步阶段后,整个教学将会更加完善和不断发展。

作者:王欢 单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首民,陈晓霞.民办高校发展型就业指导模式浅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7):15-16.

[2]张体芳.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大学文化基础课程改革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3(7):8281-8282.

[3]童山东.《学会做事》———职业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与必然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15-17.

第三篇:多层次招生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

当前,高职招生模式已呈现多样化,学生个体差异越来越凸显。教师应该依据高职生源特点和英语教学的规律,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实行分类分层教学,进行多样化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需求,满足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对英语的实际需求,探析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英语课程;招生模式;个体差异;分类分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但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高职英语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的,要通过英语教育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基础知识及技能,使学生能够流利地说英语,并能够有效地运用英语,逐渐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能力。学生还要通过不断地加强对英语相关材料的学习,能够进行涉外交际,为以后的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日益增大,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职院校在校学生数量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高职院校面临着种种机遇与挑战。以我校的招生模式为例,开始由单一的招生模式———高中毕业生按高考成绩录取,转变到普通高考招生、自主招生、初中毕业的五年一贯制招生、中职招生、职业高中招生等多种招生模式。招生模式呈现多样性,学生个体差异愈发凸显,因此,探讨当前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1.90后的大学生总体上个性张扬,有自己的观点,好奇心强,乐于表现。他们平均智商超过了以前的同龄人,他们都接受了九年或十二年的基础教育,经历过多次教育改革;同时,他们对网络十分依赖,信息和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学习动力趋现多样化,语言的创新性强等。

2.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往往是以“应试教育”为中心,教师讲授,学生做笔记,课后练习为主的填鸭式教学。课程结束后,出现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降低等现象。因此,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在课堂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校在新生入学调查中发现,4%的学生对“您对英语是否感兴趣”的回答是对英语学习比较感兴趣,理由是:55%的学生说是未来发展的需求,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关注英语学习都是为未来做打算,27%的学生说自己本身就感兴趣,13%的学生说老师的授课方式吸引学生,部分学生认为对教材内容感兴趣。选择教材方面,40%的学生认为教材应与自己所学习的知识相结合,47%的学生认为应选择与现行科普知识和时事相结合的教材。

4.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英语知识传授向实践教育转变,变讲解知识为指导学生实践,由讲解句子变为语篇理解,变重视英语运用的精确性为既重视精确又重视流利程度等,逐渐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摒弃以往只是让学生枯燥地读与背,将学会运用英语看作教学的重点,以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围绕目标要求,改革课程体系

在2014年2月初的第八届全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高级论坛上,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刘黛琳教授提出了推进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改革的思路与举措:一是要以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为中心任务,依托学校的职业背景,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外语交际职场环境;二是要逐渐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是要严格按照高职院校对外语教育能力的教学标准来实施教学,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职业素养。

1.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教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市场服务,满足社会对不同英语人才的需求,在学好英语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在处理日常生活与涉外交际中能够进行很好的沟通。因此,要重点培养职场环境下英语交际能力,提高交流与沟通能力。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和对英语的不同要求,充分体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加强对学生的分层次教学与指导,形成有个性的英语教学体系,根据不同学期的教学特点制订出明确的教学任务。

2.根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标,制订我们的课程标准;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我们按照考查标准统一部署,选择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话题,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实用性,从而增强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运用能力,提高涉外交际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职业英语的教学特点,结合学生的专业提供相应的职场环境,不断培养学生读、说、用英语的能力,不仅体现在口头上,在书面上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

3.我校生源来自全国14个省,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是交通行业,但职业差别大,应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加强英语职业性训练。如我校五年一贯制招生模式入学的学生,大部分英语程度不高,在两三年内又要学好本专业知识,因此英语学习的压力和职业性学习困难尤为突出。如航海专业学生,他们除了必须掌握基础英语知识外,还要对航海英语知识自觉地进行操练,使教学面向就业需求,保障了学生在未来就业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4.英语教学首先要遵循学科语言本身的规律,同时也要体现教学特点,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要从社会的需求及高职高专的要求出发,真正体现出英语的实用性。另外,也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如我校在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针对我校不同专业,学生不同水平,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材,从目前较完善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校出版社和上海外语出版社等众多出版社中,选取了《英语教程》《新技能英语》《新视野英语课程》等教材。

5.改革考核考评评价体系。我们的考核考评方法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在学习态度、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学习项目的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出勤情况、课外其他活动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终结性评价重点考核学生的语言基础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课程总评成绩按照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计算。

三、实施分级分类教学

教育部高教司提出了进行分级教学的要求:“各校应按照学生的交际英语水平组织教学,实行分级教学。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各校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他们在毕业时达到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翻译和听、说、写的技能,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分级教学实际上就是因材施教。大部分的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都是遵循分级教学的原则,认为很有必要进行分级教学,并不断创设分级教学环境。

1.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体现出很多的差异性,尤其是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因此实施教学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注重学生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我校招生情况来看,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是有差异的,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在一个班级进行教学显然是做不到因材施教的,为此,我们从2015年9月起,开始进行英语教学改革。

2.依据我院英语教学改革实施办法,高本衔接和普高类学生从2015学年开始实行分级教学。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及其接受英语知识的潜能,本着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的原则,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教学班,主要依据新生的高考英语成绩,结合学生入学考试成绩,进行分级分类教学。

3.根据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制订课程标准。按照课程标准确定统一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讲授、辅导、练习、检测和评估等方面充分体现层次性和差异性,使我校英语课程的教学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性教学大纲。

四、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往在英语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在台上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在台下枯燥地听讲,整个课堂都是教师在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没有说的机会,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能力显然是低下的。因此,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优势,将网络资源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并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课堂向课外延伸,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这样,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就得到了不断的提升。随着互联网的高度普及,许多形式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如慕课,翻转课堂,第二课堂等。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英语学习水平,我们应该实施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在招生模式多样化的情况下,我们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性,在教学模式、思路和方法上做了初步的尝试和探讨,制订了统一的课程标准和学生考核机制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按照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总目标,在整体人才培养质量、教学体制和教学环节等方面还有待深入探究,在语言环境和英语教学整体优化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者:朱东华 周电红 孔磊 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蒋玉琴.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高职英语课程分类教学体系研究[J].职教通讯,2013(9).

[2]于连江.英语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4)

第四篇:高职院校布线课程教学改革协同创新

摘要: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综合布线课程是通信工程设计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机制以及创新理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本文在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探讨学生、课程教师、教学管理者以及企业等方面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实现综合布线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高职教育;协同发展;综合布线;培养目标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30多年以来,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历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具体执行者,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课程目标、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综合布线课程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信工程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2014年被确定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建设,目前该课程已完成全部各项建设目标和任务。本文将以综合布线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在协同创新视角下进行高职院校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期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

一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协同创新理论认为组织内容个体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能推动各个体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它将各创新主体的“沟通——协调——合作——协同”过程进行系统优化,使之获得单个个体不能获得的功效,实现整体效果高于单个个体效果的简单相加。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以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应用型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创新实践教育平台和实施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形成创新实践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

二综合布线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方法与综合实践方面

综合布线课程包括了综合布线系统结构、标志、产品选型、方案设计、安装施工技术、测试验收和行业发展趋势等多项相关知识,这主要通过学时的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完成。教学内容首先分知识模块教学,然后将各知识内容通过综合布线工程案例进行综合,以便学生融会贯通。现行的教学方法将理论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较好的地将综合布线所需各种实践能力穿插到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将目前出现的新知识、新要求、新标准等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之中。然而,目前综合布线课程普遍采取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与实验相结合。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黑板粉笔为辅的教学模式,讲解易陷入枯燥的理论当中,学生掌握稍显困难。在实验方面,由于没有具体的综合性实践项目,故往往是对教材中的实验加以实现,实验较为简单,还远未到达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要求。

(二)校企合作方面

校企合作,以学校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服务于企业,企业在产品升级、创新等条件下反过来促使学校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最终达到双方的共同进步。然而,在目前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的关系往往比较单向。通常都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企业对学校是单方面的索求关系。学校更多像是一个职业培训机构,更不是培养高质量、高技能的技术人才。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途径,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手段[1]。“双师型”教师队伍在高职教育中的建设成效,关键在于校企之间合作的水平和层次[2]。然而,目前存在的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还处在一个低水平、低层次的阶段,广度和深度都比较欠缺,且形式单一,未能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起到显著影响。一方面,学校在注意到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提倡教师到企业中增加自己的实践机会。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学校的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担任教师职务,没有在企业任职的经历。同时,学校和企业提供给教师的培训机会还略显不足,这就使得“双师型”教师还比较欠缺。另一方面,学校在指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的时候,对教师的激励机制还比较欠缺或力度不够,没有体现出培训合格教师比一般教师所具有的优势,这就使得教师在参加培训时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缓慢的主要原因。

三协同创新视角下综合布线课程的改革途径

(一)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实践训练

课程改革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手段。高职课程进行深入改革,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就不能仅以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据,更要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根本性变革。在综合布线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将课程任务进行了优化,新的教学任务包括使学生了解网络综合布线的基础知识,综合布线的各项标准,综合布线的六大子系统,常见的网络传输介质,掌握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还有技术文档的写作等能力。同时,还将课程分成两个阶段来加以实现,如图1所示。通过新的两阶段教学,即在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的同时,还重视了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二)加强综合布线课程项目合作,提高校企合作水平

综合布线课程其开设的目标既是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历练,把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形成了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网络建设、网络管理和维护三项专业核心能力,是培养学生布线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掌握综合布线中各种子系统设计、安装、调试、管理和维护等职业技能,并具备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显然,综合布线课程具有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为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途径。一方面,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将综合布线工程以项目的形式提供给学校,学校再将其安排到综合布线课程中。学生以亲身经历的方式参与到企业的实践项目中,必能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提高了自身的实践经验。企业也能在此过程中节约人力,也能为未来吸收到高质量的毕业生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这些都实现了双赢的局面。另一方面,政府在鼓励此种方式的过程中,可以逐渐探索出为企业和学校进行校企合作提供支持的最佳政策,逐步引导校企合作走向更高水平。

(三)完善管理制度,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首先,高职院校可以鼓励教师停薪留职去企业任职,甚至可以带薪留职去企业任职。这种固定一段时间去企业任职往往比短期教师去企业培训更能产生显著效果。这种任职方式,可以让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中,时间足、项目多、视野开阔、获取经验丰富、成长快。经过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教师足以成长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将给学生带来更高的境界、更加实际的指导。此外,对这样的教师可以建立长效机制,比如每3到5年鼓励去企业任职半年或一年的时间,保证教师能了解最新的实际需求,并获得最新的实践经验。其次,高职院校在制度上应加大“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措施,促进教师积极参加企业培训项目,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一方面,该制度可以从职称评聘上加以倾斜,具有“双师型”认证的教师可以在职称晋级时享有一定的优先权。另一方面,该制度也可以从课时费、津贴以及绩效上进行量的区别,激励“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快速增长。如此,教师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中看到成为“双师型”教师带来的实惠,必然会从各方面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双师型”人才。最后,高职院校也可制定相应的制度,从企业引进人才。首先,这样的人才不一定要成为专职教师,可以采用合同制的形式,甚至是项目制的形式,将一门课程的讲授变成一个项目,企业人员只需一定时期内来学校讲授某一门实践课即可。这给予了企业人员极大的灵活性,不用一直待在学校,同时也可利用授课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这种聘请企业人员到高校授课的方式在管理、经济领域有较多的案例,综合布线课程可以将其借鉴到本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作者:蒋海娜 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伟?.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4):56-59.

[2]靖晓英.高职院校“双向循环流动”职业技能培养机制构建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8(4):54-56

第五篇:高职数学教学改革职业能力探索

【内容摘要】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进行职业道德建设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最终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基于以上的指导,本文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

高职院校;职业能力;数学教学;目标达成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一线高素质技能型综合人才的重要任务,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建设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着力培养人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过程中提供全面的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以及其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的数学课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学生技能的培养上有着核心作用,数学素养的形成需要从方方面面进行,系统的实践能力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

一、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思想

一是明确数学课程在高职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与作用。数学课程自始至终在高职课程体系中占有基础性地位,这在基础教育改革后,被彻底明确,数学课程的基础性作用在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上都具有基础性作用。二是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应用性都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设立的,要从课程的社会需求出发,去构建数学的教学内容体系。三是应该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运用数学培养学生们的数学素养、思维和能力,同时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切实将数学教学作为一种实用型的工具。

二、培养高职数学教学能力的策略

(一)优化数学课程体系,甄选数学教学内容。要想将高职的能力培养放于首位,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但这也正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难点。课程体系的设置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向性,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范围与程度。目前高职院校中的数学课程内容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等,这些内容和时代的发展相比较,显然已经非常落后,其中艰深的理论直接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教学改革的初衷。另外,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几乎是一片空白,注重基本原理而忽视实际应用。目前使用的数学教材难度偏高、范围较小、理论过强、实践太弱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根据高职数学课程的特点,必须对数学内容进行重组,增加基础性代数的内容,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运用,注意学科之间的交叉,进行数学课程的模块建立。大致分为基础型模块、应用型模块、扩展型模块,根据模块主题填充进去相应的内容。

(二)改进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目前我国的数学教学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老师天花乱坠地讲,学生呆板茫然地听,灌输式教学,教学中过多注重对理论的推导,从而忽略了对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没有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现在我国的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好的情况,比如压缩学时、学生基础较差等,传统的、单向的教学方式肯定不能有效完成规定的任务,想要完成高职数学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努力将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充分融为一体。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介绍数学概念的时候多是采用“案例教学法”,把不同的实例引入到课堂中来,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这个过程中,要采用设置悬念法,将问题环环相扣,启发学生在教学内容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进行习题练习时,就要用到讨论驱动法,让学生们就习题中所出现的问题去进行讨论,在对问题进行解答的同时还能够使得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并且激励的讨论还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将教学带入到比较分析法中去进行,这样能够让学生们更加容易接受所学知识,让教学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

(三)完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能力。不同的教学内容一定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也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实现。随着科技发展与进步,互联网科技已经达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故而进行互联网教学也就变得更加便捷,在课堂上合理运用多媒体,还能够增强课堂的气氛,帮助学生们去理解和学习,大大节省了老师们的教学时间。在利用多媒体动画来进行教学时,能够让学生们在更加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还能够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较为传统的教学之中,老师们大都是通过板书来传达所教学的知识,老师们的板书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心、眼、口做到统一一致。故而,在现代的数学教学中,现代化的数学教学手段就很难去与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整合与优化,这样一来就很难去达到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改革考核方法,综合评估手段。在进行考核方法的改革时,最为重要的就是考试方式的改革。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需要在考试中被测试出来,这就需要一个相当全面的考核体系。当考核体系得到更好的完善时,学生们就能够将平时努力的结果在考试中完整体现出来,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为了得到更好的成绩而去在日常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故而,应当逐步取消那种能够一考定终身的大型考试,在日常的学习中加入更多的考核方式,去综合评定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这样将学生们的学习与考核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在日常学习中对学生们的学习状况进行深入的了解,还能在考查中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全面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大胆放手去将一些问题留给学生们去思考,也可以让学生们去自拟题目来进行思考,只要能够将题目的要求、格式以及回答时间和对题目评分的方式搞清楚,就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主动进行思考,并为了解答问题而去更加努力学习。这种解决综合应用问题及其答辩方法对于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等都有着诸多的好处。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目标应当以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后胜任某种工作岗位时教学知识“必需”和“够用”为教学原则,要突出各个行业及职业的特色,让学生们能够掌握生产经营及管理中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及技能,将数学作为一种便捷工具去处理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让教学能够满足学生们日后的工作需求。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们的能力为主线,根据“学以致用”的根本要求来进行数学课堂设计课程内容以及确定教学课时,而不是以数学的知识体系为中心。要对高职数学当前的状态坚决进行改革,避免由于偏离高职教育的特点及其要求,而造成学校的教育方向的偏离以及教育投资的浪费,始终要遵从能够服从并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实践和有利于应用能力的培养来进行数学教学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作者:韩亚欧 单位:辽宁水利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超任.高职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2]王荣琴.高职教育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调查及教改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

[3]陈丽仪.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5]门亚玲.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第六篇:互联网+高职电子商务教学改革

摘要: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具有内容更新快、技术性强、突出实践性等特点,而传统教学已难以跟上知识经济时代对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着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无法充分满足对学习性和创新性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要求。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力求在“师生分离”的情况下,充分利用IT技术和互联网优势,创建基于云平台的网络教育体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变革和颠覆重塑,为“教”与“学”创建更为有效、新颖的模式,让高等职业教育变得更为简捷、高效。通过构建“互联网+教育”平台,形成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变革和重塑。

关键词:

电子商务;互联网+教育;实践教学

1、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经营方式,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许多传统的商业活动,影响了贸易以及流通的形式,对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发展甚至人们的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电子商务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包括网络基础设施服务、移动电商、跨境电商、物流管理、支付渠道、网络营销、网络广告等各领域的蓬勃发展。我国电子商务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调查表明,每年以平均约40%年增长率迅速增长,其中高达90%的IT企业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高达85%的企业表示急需电子商务人才。根据权威预测,未来10年内,我国的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将高达200万以上,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然而,在第五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联席会议上,教育部高教司财经政法管理处处长吴燕却表示,尽管面对市场需求的旺盛,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近年来的就业率却相对较低,甚至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平均就业水平。究其原因,不得不让人深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针对市场的旺盛需求,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出优质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日趋重要,高职院校如何制定出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方案也势在必行。当前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大多仍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教师占绝对主导地位,老师站在讲台细致地讲解,学生在台下被动地接受;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迷迷糊糊;教学形式单调,课堂枯燥无味,学习效率自然低下。即使一些高校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最新的实验软件和硬件,但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实质性的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改革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综上所述,目前电子商务的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其内容新、更新快、技术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教学模式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根本无法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展、适应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电子商务企业需求的创新性、实践性人才。“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商务迅速的腾飞,日新月异,改变着我们的传统经济,改变着传统金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电子商务产业已经成功实现了从新兴产业跻身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角色转变;一批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公司,如阿里巴巴、淘宝、京东商城等,成为世界关注的企业;更有O2O等新电子商务模式不断诞生及爆发式增长;各类企业纷纷“触网”,从线下纷纷触向线上,开展基于电子商务的广告营销、销售、采购、售后等;为电子商务发展而服务的产业,如物流快递、金融支付P2P产业等也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和壮大;电子商务消费模式已由原先的偶尔尝鲜转变成人们的自然之选,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由工信部牵头联合发改委等9部委制定的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表明,电子商务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新方向。“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作为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分支,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朝阳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是“十二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心所在。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首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正在逐渐被应用到电子商务各领域中。其次,在后台支撑和服务体系部分,信用体系、数字认证、电子支付、现代物流管理、标准化体系等都将被正式纳入到建设体系中。中国互联网教育的热度可追溯到2012年,目前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电商巨头阿里巴巴联手北京大学,共同打造了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华文慕课,依托此平台开放北大自录课程,用户通过网页就可以享受“免费学习”、“颁发证书”和“互动课程”等服务,充分彰显了教育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迅猛发展,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2016年将达1800亿,预计到2018年将达到2046亿元。任何产业技术创新都是以企业为主体,互联网教育也不例外,依然应以学校作为主体。但是,社会化教育也越来越重要,如何把更多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更好地融合,如何做到用最适合的方式来传播知识,如何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让教育普惠各类人群。毋容置疑,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各类移动终端等技术优势,加上花样翻新的各类互联网创新理念,将会引发教育领域的一场互联网+教育的革命。互联网+教育的影响不只是创业者们,还为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在线教育平台能提供的职业培训就能够让一批人实现教育的培训,而自身创业就能够解决就业。互联网+教育开拓了教育领域,带来了就业机会,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所以基于互联网+教育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值得深思。只有搞好互联网+教育,才能真正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搭建平台,开辟道路。

2、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职业教育与电子商务行业的脱节

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快速,导致了与职业教育发展之间的差距,使得职业教育与电子商务行业的对接出现了鸿沟,阻断了人才培养方与人才需求方之间的信息交流通道。很多高职院校在实践环节依托学校设立的实训室,试图采用模拟仿真软件来完成实践教学,然而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充其量只能模拟一下商务过程,很难帮助学生真切地理解商务规则,相对死板,创新性缺乏。与此同时,软件更新远远跟不上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这样就导致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能力需求相脱节,无法培养出满足电商企业满意的电子商务人才。另外,实验室模拟实践教学,情景中缺乏真实职业氛围,很难让学生体验到灵活的职业情景,制约了学生在实践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通过实践教学创新改革,可以实现专业与人才的无缝对接,人才输出与输入的平衡过渡。

2.2教学资源库内容多而且分散,创新创业教育不足

教学资源库管理不当,在校学生无法系统学习,毕业学生往往和理论知识脱节,无法继续学习提升自己;创业也是解决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以及带动其他同学就业的绝佳方式。然而现实情况是不容乐观的,尽管政府一再出台各类鼓励自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大力扶持广大毕业生自主创业,也为电子商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宽容有利社会大环境,但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却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2.3课程设置不当

鉴于电子商务实践性强的特点,该专业实践教学较之其他专业尤为重要,它是引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培养单位培养方向模糊,课程设置欠佳,缺乏综合实践技能训练。笔者认为通过“互联网+教育”这个创新平台,可以更好地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师资团队建设以及专业发展趋势进行具体的规划。并且能更深一步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使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团队更加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实习实训条件更加完善,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区域经济,推动电子商务的普及,加快本地区电子商务产业乃至地区经济的发展。

2.4无法实现电子商务教学资源社会化和持续化

分发挥“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开放性,吸引已毕业的学生和企业人员,利用电子商务专业“互联网+教育”平台获取其所需求技术知识,学校教育相对封闭,借此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社会化、持续化,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3、基于互联网+教育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3.1构建电子商务专业“互联网+教育”平台

创建基于云平台的网络教育系统,利用最先进的教学模式和互联网手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变革和重塑,让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变得更加容易、高效。电子商务专业“互联网+教育”平台,集教学互动、教学资源、电子作业、学习互动、在线实践于一体,实现电子商务专业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将传统的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转变为基于课程的教学任务,由专业教师借助各类即时通讯工具课外无间断指导,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新模式。

3.2基于“互联网+教育”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可持续型学习环境

资源库基础内容模块:教材、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电子教案、CAI课件、视频、试题库等,并以网络学习为平台,学生可以实现商业计划书的撰写。高质量的网站建设、网站运营以及合理的网站管理,从而实现“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在校生可以进行资源共享,丰富和增强专业知识,毕业生可以借助资源库进行可持续性的学习,解决了“步入社会学习难”的问题,可以不断提升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好服务于企业和社会。

3.3基于“互联网+教育”平台,进行实验和实训

利用该平台实现实验、实训资源的系统集成,将分散的实验、实训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邀请企业高管与专业老师共同指导电子商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企业要求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环境、运营模式、管理模式等,通过资源的整合运作,培养专业的师资与学生团队,争取独立完成实战项目入校后的正式运作。

3.4基于“互联网+教育”平台,引入实战项目

高职院校从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改革、师资与行业对接后,就已经基本具备了老师带领学生运营商业项目的能力。企业选择较为合适的电子商务项目进入学校,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直接服务于企业商业运营,形成真正的无缝对接。

3.5基于“互联网+教育”平台,进行互联网+创业

通过该平台让学生积极体会创新的过程,参与创业。随着大学生就业方式的转变,通过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增加学生社会阅历,提高学生抗压能力,让毕业生们在社会上能尽快找准自己的位置,施展个人才华,帮助其早日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身价值。

4、总结

构建互联网+教育平台,形成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变革和重塑,符合从全方位视角发展教育的理念,也能实现教育教学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资源整合,优化分散资源,形成可持续型学习环境。高职院校立足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它的使命就是为各产业、行业输送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以推进区域经济产业化发展。产业集群的崛起,特别是生产服务型产业的发展,促使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地紧跟产业与行业发展的需求,不断变革教学模式。

作者:吴荣梅 单位:淮南联合大学

第七篇:高职电子商务教学改革方略

【内容摘要】

电子商务对于国家的经济贸易发展有重要作用,电子商务也渗透到各个行业当中。高职电子商务教学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实现学生在校学习内容和毕业工作内容的完美衔接。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高职电子商务教学改革的要点,然后细致阐述了当下电子商务教学的改革方略。

【关键词】

高职教育;电子商务;教学改革

现阶段社会的生产生活当中处处都离不开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一段历史了,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也逐渐提高。这就要求高职电子商务教学进行深化改革,从而培养出能够胜任现阶段电子商务工作能力的学生。

一、现阶段高职电子商务教学改革要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明确教学目标是改革的前提。教学目标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学生毕业后所具有的职业技能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现阶段学生在毕业后,一是需要掌握系统性的专业理论知识,电子商务系统在信息时代下升级变化快,扎实的理论知识有利于日后的自我学习;二是要具备设计专业网页的基础性能力;三是要具备相应的网络营销和推广能力;四是要掌握相应的网络服务方法和基础性管理能力;五是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和不屈的创业精神等综合素质;六是能具体胜任各类电子商务部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是改革的主体。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型的交叉性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社会科学等等。另外,要最大限度开发计算机和互联网工具,利用这些来开展市场调查研究。

(三)教学师资结构优化。优化师资是教学改革的关键。高职教师在本职工作上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现阶段社会对电子商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有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结构都要有所提高。教学师资结构优化可以从三个角度着手。第一,在职教师要进行培训,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课高度。第二,高职院校要注意师资年龄的结构搭配,既要有资深的老教师把握专业课的方向,又要有年轻的教师来带领新的教研方向。第三,高职教学活动中,要落实校企联合教学,企业电子商务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到高职学校进行授课,这样能够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社会需要完美对接。

(四)教学设备升级更新。更新教学设备是改革成功的保障。电子商务教学实训中的设备要及时更新,否则会导致实训内容和实际工作脱节。电子计算机和相关的模拟工作训练,都要升级换代。由于电子商务在实际运用中,不同行业会有不同侧重点。这就需要学校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好电子商务专业课的共性和自己学校的专业特色。

二、现阶段高职电子商务教学改革方略

(一)根据市场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的旗帜,也是学生进行课下自学的向导。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之后,要让本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认识。第一,学校要对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进行严格审查,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除了查阅文献外,还必须深入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通过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问和沟通,来深刻理解教学目标。这样能够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第二,为了强化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在企业中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让学生总结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经历了工学结合的阶段,学生就能够很好地配合教学,并且在业余学习中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

(二)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现阶段商务交流的项目非常多,涉及到电子平台的内容也比较多。这就造成了电子商务工作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成分比较多。根据不完全统计,电子商务的教学内容有极大的倾向性。第一,在外贸企业担任相关的电子商务岗位电子商务专业可以从事具体职业和适合岗位,包括网络贸易活动和电子签单以及电子跟单岗位等等;第二,中小企业中的一些网络营销的职位;第三,物流管理的相应职业工作;第四,关于商务平台系统设计和维护的基础性工作。为了让电子商务的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从而让学生在投入工作之前就有较强的实战能力,学校改革活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学校与所在地的某个或者某些企业进行沟通,定向培养这些企业所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同比其他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本学校的学生由于所学内容与企业有更大的相似度,所以会在就业市场上脱颖而出。第二,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上,要开设与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六项内容对应的选修课。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来进行课程学习,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增强其职业技能。第三,高职学校要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质量。通常情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课内容比较宽泛,学生在该课程中的受益不大。高职学校要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入学半年里,为学生树立好较为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喜欢的职业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和相关知识。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打造自己的职业梦想时,将有限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刀刃上”。

(三)在职教师与外聘教师合作授课。优化师资结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职教师与外聘教师合作授课。由于电子商务课程教师具有优秀的授课能力,企业电子商务人员具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两者共同授课能够让现阶段的电子商务学生学得更充实。在职教师与外聘教师合作授课的方式有很多种,本文选择三种合作模式进行探讨。第一,在职教师与外聘教师进行课前沟通,课堂上在职教师授课,课后外聘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第二,授课方式以外聘教师讲座为主,在职教师根据外聘教师的讲座内容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根据学生听讲座后的学习情况,在职教师利用其它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第三,工学结合模式下,企业工作人员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汇总,及时反馈到在职教师那里。在职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整理,当学生返回校园进行理论课学习时,老师根据企业反馈回来的信息对学生查缺补漏,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质量,最终有利于助力其企业工作。

(四)更新教学设备,开展工学结合模式教学。更新教学设备是电子商务实训的需要,学校需要对旧的设备进行更新升级,从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此外,学校和企业要进行深入的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和设备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做的优势有四个,一是学校可以解决教学设备更新的资金;二是企业中电子商务的常用工具都是比较先进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充分训练,毕业后可以顺利进入工作状态;三是不同企业在电子商务上的侧重点不同,所用的设备也有差异,学校很难承担各类电子商务实训设备的高额经费,工学结合模式下,解决了这一尖锐的矛盾;四是工学结合模式下,企业可以从实习生中物色自己称心的工作人员,这样提升了企业和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匹配度。

三、结语

高职教育旨在为国家培养一线工作人员,电子商务是当下各个行业都需要的工作。一带一路经济战略下,我国的对外经贸业务量会大幅度增加。电子商务平台是进行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这就对电子商务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阶段高职电子商务教学改革要分析国家对电子商务人才职业能力的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和专业特征来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教研人员需加强对高职教学改革的研究力度,推进高职电子商务改革发展。

作者:葛云仙 朱劲钢 单位: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江西省肿瘤医院

【参考文献】

[1]李平.市场发展趋势下电子商务教学的发展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34

[2]刘慧.当前电子商务毕业生就业现状下的电子商务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9

[3]李思思.浅析高校电子商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祖国,2016,14

第八篇: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

分析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小班教学和分层分类教学模式,整合和优化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卓越技能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对于专业建设和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都起着重要作用,美国圣托马斯大学陈思齐校长就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实现了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1]。尤其在建设一流高职院校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是高职院校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我校的医疗器械管理与维护专业已经获得批准为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而模拟电子技术是该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具有概念抽象、理论性强、原理复杂等特点,学生普遍感到这门课入门很难,考试通过率低。因此,以这门课为对象探讨课程教学改革很有必要[2-5]。

1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

1.1大班教学,无法因材施教

大部分学校考虑到经济等因素,往往上百人组成一个教学班,大班教学导致教师无法因材施教。考上高职院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动手能力很强,理论基础也比较扎实,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也有些学生基础差,动手能力也差,连最基本的实验操作都不会。如果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基础差的学生身上,那么就挖掘不出优秀学生的潜力,失去了培养卓越技术技能人才的机会。一些本科院校提出卓越人才强校计划,高职院校要想争创一流院校,有必要借鉴一些研究型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实施卓越技术技能人才计划,把优秀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卓越技能人才。

1.2学生感觉入门难,学习积极性不高

模拟电子技术是专业基础课,一般在第一学期或者第二学期开设,学生普遍感觉此课程概念抽象、理论性强、原理复杂,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考试通过率自然就比较低。

1.3教师的“双师”素质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需要专业能力强、有实际企业经验的教师。职业教育的特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双师”素质。高职院校不乏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但是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却不多。因此,教师的“双师”素质有待提高。

1.4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实践教学内容仍然以基础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设计性实验为辅,实验项目关联性弱。实践教学模式过于单调,一般是教师给出实验步骤、电路图,学生按部就班验证结果,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改革的尝试与实践

2.1探索小班教学和分层分类教学模式

小班教学优越性明显,这样教师能够在学生身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更容易开展分层分类教学。学生入学后通过组织理论加实操的考试,对学生的基础进行摸底,基于摸底考试的结果锁定优秀学生,把他们编成创新实验班。为了便于进行分层分类培养,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内容可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验证性实验,第二层次是综合设计性实验,第三层次是科研创新性实验[6]。普通班的学生只需完成验证性和设计性实验即可,创新实验班的学生增加了科研创新性实验,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1)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将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作为卓越技能人才的实践内容,提升卓越技能人才对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兴趣,提高卓越技能人才的科研能力。学校给创新实验班的学生提供一个创新的空间,给他们配备指导教师,指导创新实验班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及技能大赛。导师如果有科研项目最好,可以尽量吸收优秀学生参与他们的科研项目中。近年来有不少例子表明,教师吸收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是双赢的事情,例如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我校获奖作品“智能无线图像抄表系统”“基于超声波测距的汽车防追尾安全系统”“自动微生物染色仪”均是教师科研项目的部分成果,教师让学生参与其中,既顺利完成了教师的项目,学生也有了参加“挑战杯”大赛的作品。(2)合理设置不同层次的实验类型的比重。卓越技能人才的实践教学分为3个学期,根据每个学期的教学目的,合理设置不同层次的实验类型的比重。如第一个学期,主要是基础验证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基本实验方法和一些常规仪器、工具的操作技能,但是第三学期的实践过程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应该加大科研创新性实验的比重,具体的设置比例应根据试点班的反馈结果不断调整。

2.2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入门不难,教师应该对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策划,对于概念抽象、理论性强、原理复杂的内容,可以借助实验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教师也可以考虑与专业课程的对接,多列举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例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确定教学重点时,要从学生面对职场的岗位群出发,根据岗位群确定专业能力,然后将专业能力分解成能力要素,确定能力要素对应的知识点。最后,将相关的能力要素对应的知识点组合成教学模块。高职院校要重视教材建设,编写一本适合本专业的教材。另外,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多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同行的评价,不断对教材进行修改,从而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满足各层次学生对课程深度和广度的要求。

2.3发挥教师的主动性

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待教学的态度影响着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教师除了上好课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实验技能竞赛及专题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高职院校应该强调科学研究,把科研作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建合作科研平台,共同完成科研项目,并尽量吸收学生参与,既是产学研合作的最好形式,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最好途径。例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把科研作为对教师的基本需求,每名教师每个学期都要带着学生做创新项目。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林靖东院长说:“如果学生在世界技能竞赛中偶尔得冠,表示学生聪明。但如果每一年都是冠军,就说明教师的实力很强[1]。”学校应该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并且把指导学生参赛项目的数量和学生获奖多少作为评价教师能力的一个指标。

2.4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引进新的实践教学方法,结合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学期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在第一学期的实践教学中,以传统实践教学方法为主,通过课程实验和一些基础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同时结合PBL教学方法,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的实践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采用PBL教学法,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

3结语

本文针对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小班教学和分层分类教学模式,提出了整合优化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本文提出的改革思路已经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涌萍 金浩宇 肖波 单位: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黄达人.高职的前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吴国祥,沈晓燕,章国安.“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31):58-59.

[3]郭华,申忠如.关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5):147-148.

[4]陆璐.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5):136-137.

[5]张涌萍,肖波.项目教学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3):195-196.

[6]蒋力立,彭端,杜宇上,等.电工电子分级分类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5):201-204

第九篇:高职药学小班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

从药学高职学生入学前教育现状,部分优秀药学高职学生能力较高、素质较强以及“后示范”时期是高职药学重点专业建设的突破口3个方面,阐述高职药学专业实施分层分类小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制定医药连锁精英小班学生选拔制度,创建医药连锁精英小班特色课程,并进行“互联网+”背景下医药连锁精英小班特色课程教学实践。

关键词:

药学专业;分层分类;小班教学;“互联网+”

实施药学专业分层分类小班教学,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需求,培养了顺德及珠三角医药企业发展需要的发展型、创新型人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联合顺德医药保健商会,积极联系医药骨干企业,召开药学分层分类小班教学改革研讨暨教指委会议,专门研讨了围绕顺德八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实施分层分类小班教学探索,重点培养3类发展型、创新型药学精英人才:医药连锁店长、制药设备精英和中药技能精英。本文拟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医药连锁精英小班教学探索与实践。

1高职药学专业实施分层分类小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药学高职学生入学前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广东省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尤其是顺德地区,已基本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年适龄青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60%以上。但是,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中有大部分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基本素质欠佳,并且对学习失去兴趣。笔者调查发现,这些学生整体素质较差,具体体现在基础知识欠缺,厌学情绪严重,思想道德素质较低,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多学生的家庭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家长没有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成长环境[1]。高职生源素质普遍不高,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目标、兴趣和心智等针对性施教,即开展分层分类教学,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2]。

1.2部分优秀药学高职学生能力较高、素质较强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自2012年开始,连续多年参加广东省中药传统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每次均能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在2012—2015年连续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的好成绩,位居广东省前列,体现了我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较高质量,也说明部分学生能力较高、素质较强,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适合实施分层分类小班教学。

1.3“后示范”时期高职药学重点专业建设的突破口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创办于2000年,是广东省内较早开设药学专业的高职院校,2016年入选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是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群,也是第一批校级品牌专业。经过16年的不断发展,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已建成省内一流的高学历(博士、博士后)、高职称(教授、副教授)、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国内领先功能齐全的药学专业实训基地(总资产超过1500万元,现有实训设备总值1293.7万元,总面积为4136m2)。药学专业完成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后,基于医药行业人才需求,构建符合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探索分层分类教学改革,有效提升药学人才培养质量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2“互联网+”背景下医药连锁精英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现在互联网药店刚刚起步,国家管理严格,民众网购药品还有一些疑虑,线上药品销量还不大。但5年或者10年之后,医药商品的网购将会被大众普遍接受,药店将面临实体药店的柜台销售和线上网购“二分天下”的局面。现在线上运行的互联网药店普遍缺乏既懂医药,又熟悉电商运营管理的专业人才,早一步着手培养跨医药、电商两界的复合型人才,将会得到医药零售行业的普遍欢迎,也会给学生更多的医药职业发展机会。“互联网+”背景下医药连锁精英人才培养,就是基于医药营销行业现状,以互联网为突破口。

2.1医药连锁精英小班学生选拔

在药学专业学生大一学完医药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公开选拔愿意从事医药零售行业,尤其是有志于从事互联网药店运营管理的优秀学生,但一定是自愿、有能力且勤奋的学生,“互联网+”背景下医药连锁精英小班人数一般为8~12人,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包括专家讲座、实操、企业寒暑假实践等多种方式的特色教学。

2.2创建医药连锁精英小班特色课程

医药连锁精英小班特色课程是根据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对医药连锁经营高级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应医药连锁市场需要,具有医药经营眼光、市场竞争意识、营销创新精神,具备专业知识、决策和实践能力,能在医药连锁企业负责门店经营管理的储备店长。在达到普通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互联网+”背景下开设特色课程:连锁药店经营与管理,共116学时,分两个学期进行,其中包括寒假在大参林连锁药店进行3周企业实践,特聘请大参林的廖嘉燕主任等专家指导实践;互联网药店运行与管理,共32学时,采取讲座和互联网药店企业实操两种授课方式,邀请2~3家互联网药店企业主管和业务骨干举办讲座,并指导实践;药店布局与药品陈列,共32学时,全部在顺鸿连锁药店等企业,由企业业务骨干“一对一”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2.3医药连锁精英小班特色课程教学实践

医药连锁精英小班特色教学,由校内教师负责特色课程的整体安排,企业专家授课为主。药学专业组成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徐刚教授为首、中国中药集团副总裁熊少希等三十多位医药专家参与的药学医药连锁精英小班教学团队,在学生入学第三至五学期,利用晚上或周末时间开展校内创新创业特色课程教学,寒暑假到企业安排专家“手把手”进行生产实践教学。每个学期开展综合考核,逐步淘汰不合格者。精英班教学中,积极探索“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等思路改革课程教学,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导师制指导方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精英班特色理论课教学采用行业企业资深专家主讲,校内专任教师参与管理的方式。精英班特色课程实践教学采取两种模式:一是请能工巧匠到校内实训基地示范操作,“手把手”教学;二是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到多家医药企业进行4~5周的企业实践训练。学生既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讨论理解课程知识点;又可以通过企业实践实现理论知识向实际运用转化,还可以在企业观摩感受生产、检验与销售任务的实现手段和过程,做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我院药学专业自2014年开始,已经连续两届积极探索实施小班教学和分层分类教学,培养创新创业精英。公开选拔积极上进、学有余力的学生,依据“小班专家教学,理论定向拓展,校内日常实践,企业假期实操”的思路,开展了药学医药连锁精英小班教学改革与探索,精英小班毕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深受企业好评,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杨文豪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文豪,陆建林,温玲,等.药学高职教育通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1):15-17.

[2]王霞晖,田其英.基于高职生源多样化分层分类人才培养的探索———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5(6):81-83.

第十篇:高职高专药品经营药理学教学改革

[摘要]

以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社会定位和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药理学的学科特色和知识构架,提出了在药理学教学过程应着眼于现实应用,并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致力于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适合医药商品流通行业的人才。

[关键词]

药品经营与管理;药理学;教学

根据社会的需求,我校新增设了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着重培养一批面向医药商品流通行业,实用性较强的人才。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药管专业)的人才培养是复合型的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掌握医药相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了解和知道市场运作、营销技术等销售、商品流通相关知识。药理学是药管专业学习医药知识中最为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其本身是综合复杂的应用型学科,连接着临床医药和药学。药理学所涉及到的知识多而且驳杂,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以及相互作用等等容易混淆,其药物应用机制涉及到生理学、微生物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晦涩难懂。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兴趣。

1药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其市场定位

现如今我国医药行业蓬勃发展,一大批国营、民营医药企业蓬勃发展,如哈药六厂、恒瑞、豪森等。医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朝阳产业和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在我国从事医药流通及销售的人员参差不齐,普遍存在懂药不懂营销,懂营销不懂药的情况。许多其他行业的人在从事医药商品的流通和销售,其知识储备、学术推广能力、营销素质、甚至职业道德水平都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面对现在注重学术推广、宣传的营销方式更为显得力不从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并且这种情况在药品零售行业尤为突出,当前我国公众自我诊断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小病去药店”的观念逐渐形成,在药店自主选购对症、有效、安全的药物。据统计,全国有14万多家零售药店,但是零售行业的药品销售人员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医药知识的学习,对药品的应用,尤其是联合用药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知之甚少。因此在指导购药的过程中会加大不恰当用药和药源性疾病的风险。据统计,2014年全国共收到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32.8万份,其中很大一部分与不合理用药、用药不当相关[1]。随着医药行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将需要更多的有着药物知识背景,能够指导消费者合理、科学用药的药管专业人才。药理学的学习是培养药管专业人才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的编排及教学模式的设置都会影响将来药品流通和销售人员的素质。

2传统药理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各系统的经典代表药物是咱们授课的重点,包括药品的体内过程、药理、毒理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全方位的内容。这种方式虽然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有着一定的作用,但与药管专业学生以后从事的工作存在着一定程度脱轨。另外,由于教材的出版和使用存在着时间间隔,其内容相对滞后,加之内容上的拣选,使得课堂上所讲的药物很多在临床已经淘汰或者是应用的比较少,对于现在较为常用的药物又往往是一带而过。同时,药管专业所用的教材与其相关专业通用,无法体现药管专业的专业特色,也无法很好的提高学生指导用药的能力和准确阐述药品信息的能力。

3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药理学教学改革

3.1基于教材,并补充新知识

由于教材上的内容难免滞后,对于医药方面的新知识,需要教师平时注意收集。教学中结合书本上的知识讲解穿插新知识,甚至淘汰一些陈旧的内容。课堂中能很好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以多潘立酮(吗丁啉)为例,吗丁啉是在咱们国家广泛使用的治疗肠胃疾病的药物,主要治疗胃动力不足、消化不良。欧洲药品管理局2014年确定其有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16年底对多潘立酮的说明书进行了较大范围的修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将疗程由最多14天调整为最多一星期。上述内容是书本上暂时没有的,也与人们的生活紧紧相关,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够随着学科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从而缩小与岗位之间的差异[2]。

3.2教学手段多样化,提升教学效果

在药理学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如启发式、归纳式和比较式等,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传出神经系统受体分布和受体激动所产生的效应时可以用归纳式和比较式,能够增加印象,辅助学生记忆;又如讲解肾上腺素的临床应用时,可由受体激动所产生的效应启发[3];而毛果芸香碱和阿托品对眼睛的影响的讲解采用比较式简单易懂;课前和课堂中适当的提问,对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旧知识的复习和新知识的掌握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在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比如讲授硝酸甘油缓解心绞痛、正常心肌细胞和心率失常的电生理现象等等,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将其形象化、生动化,学生更为直观的接触,便于理解和记忆。多媒体能使教学的表现形式多样化,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但是不能过分倚重。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板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过多依赖多媒体容易造成学生有走马观花的感觉。在课堂中学了后面忘记前面,不利于前后联系记忆以及形成知识框架。又或者是学生在不停的记录笔记,抄录PPT等多媒体上呈现出的信息,从而减少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3.3将情境教学加入实验课,增强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各方面知识点的记忆以及训练清晰明了的介绍药物信息和与患者沟通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知识、分析问题。教师可选择性和针对性的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学生扮演销售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提供真实、准确的药品信息,并帮助患者分析病症,以及对特殊人群(老人、小孩、肝肾功能不全)的用药特点和剂量的掌握。从而学生指导患者用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安抚患者情绪的能力等各方面得到锻炼和提升;又如学生扮演销售人员与医生沟通,锻炼学生与医生沟通的能力,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把某药品的最新动态和传统的用药进行整合阐述,例如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方面的应用。情境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由于这些情境教学来自于生活,贴近现实,又与书本密切联系。可使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加以运用,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更为重要的是可缩短学生就业后岗位的磨合期,快速地进入工作状态当中。

总之,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药理学教学一定要适应社会的需要、满足医药行业的发展需求。药理学教师在立足学科根本的同时进行改革,运用合理、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培养出药理学基础好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人才。这样在新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踏出校门后能迅速的融入专业岗位,发挥自身优势,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提升安全用药意识、帮助医药更为安全有效的流通和销售,进而带动专业的建设发展、促进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

作者:周彬 曾立 单位:邵阳学院药学系

参考文献

[1]张伶俐.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5(5):210-211.

[2]赵静.浅谈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1):15-16.

[3]段丽萍.启发式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8):62.

(本文文献格式:周彬,曾立.浅谈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药理学的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17,44(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