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建设实践探索

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建设实践探索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按照文件精神,各高职院校积极推动“课程思政”的改革目标与任务,推动“课程教学”向“课程思政”转化,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有着相通之处。思政元素的融入不仅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强大的理论支撑,而且极大丰富了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基于此,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课程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探讨和反思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以期为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一、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一)教学改革设计理念

1.在贯彻立德树人、全方位育人教育的理念,融合“四自”精神教育、“工匠”精神教育的基础上,确立了“四全、四入、四结合”的创新创业精神教育理念。2.根据女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创业成长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体现实践性、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着力于培养具有创造力、意志力、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教学改革典型案例

案例意义:作为“开学第一课”,创新、创新意识、特别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人格是本次课程的知识、能力及素质教学目标。采用真实的大学生创新案例启发学生,点燃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热情,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案例描述:上课前,教师通过智慧职教云平台布置任务,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调研内容,学生团队协作,讨论总结,回答问题并上传智慧职教云平台,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学情分析并及时微调授课内容。课堂中,首先,教师将往届毕业生李文峰(2011级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成功案例搜集整理,图文结合,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第二,教师采用案例法、小组讨论方法,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内涵、创新的意识以及创新人格的基本素质。第三,融入思政“基础”课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和第五章第三节职业道德思政内容,继续升华思政育人价值,不仅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信心,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启发学生对成功案例的思考,而且提升了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最后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在课后,强化测试和拓展训练。案例反思:本次课教学效果良好,课前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中,用往届经济管理系毕业生的真实案例来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课堂气氛较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激发,学习效果明显提升,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课后的测试与拓展阅读,巩固所学知识。所以“课程思政”需要教师及时挖掘思政素材,在教学中结合学情分析,提高和把握思政元素渗透的自觉性、可行性,潜移默化,达到“润物无声”的最佳效果,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改革实施成效

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

本学期,融入思政元素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依托智慧职教云平台,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堂参与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如在教授创业的相关法律方面的知识,知识内容丰富但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线上平台提前任务,学生准备情景模拟剧,课中通过情景剧、案例分析讲解、引导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创业所必须具备的法律素质和职业修养,课下通过拓展资源进行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参与度较高。

2.调研情况良好,学生认可度较高

学院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团队随机对学院500名学生,涵盖全部专业,以“课程思政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教改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有效回收调查问卷461份,有效率约为92%,并对调查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89.2%的学生认为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很必要,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70.8%的学生认为思政元素的融入丰富了创新创业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兴趣。78.7%的学生对于思政元素的融入有着比较理性的看法,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3.打造优质创业计划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学院教师挖掘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组织领导能力,其中6名学生脱颖而出,不仅树立了正确的创业观,而且他们的自身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符合、自身梦想与中国梦相契合。以他们为核心组建的团队,策划、打造了3个创业项目,参加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铜奖。

二、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感悟与反思

(一)有效融合,潜移默化

思想政治教育需有效融合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内容,才能更好的培养教育学生。教学团队依托课程思政改革,通过融入式、创新思政教育理念,明确“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将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课程教学践行思政途径,充分发挥该课程思政育人作用,有助于扩展思政工作内涵及外延,构建大思政局面。在教学内容方面,增加学生所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和实际困惑,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时代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素质,从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达到最佳效果。

(二)深入挖掘,正确引导

思政教育的主要工作就是树立学生的思想观念,因此,学院创新创业教师与思政老师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将思政理论知识作用进行强化,并对学生正确引导,不仅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且提升大学生的思政素质。如把疫情防控、劳动教育挖掘出来的思政因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防范举措、我国管理协调的创新措施、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等课堂活动。又如增加“三农”知识,发掘乡村中的新产业新业态,鼓励更多的学生返乡创业。

(三)创新教法,突出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因此思政教育的融入需以实践为主,引导为辅,推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和研究式等教学方法的深入开展。创新教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树立“合作+体验”开放式教学方法,推动“产品+系统”化教学思维,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思考和提升,潜移默化的培养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又能提升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四)产学结合,打造思政创业平台

思政元素融入创业教育,也必须关注创业实践,参与创业实施。为了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教学团队依托毓秀众创空间,通过开展创客活动、创业沙龙、创业大赛等方式,孵化创新创业团队,培育大学生创业项目,着力搭建持续发展的思政创业平台,学生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创业的热情持续高涨。与此同时,引导学生从思政元素着手,把大学生创业项目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如2019年获得河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的《“爱心”共享智能陪护床柜》创业项目,学生是以社会“痛点”问题、医院陪护需求作为切入点,在参与创业大赛实践活动中,提升了学生的思政素养,开拓了创新创业教育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丁伟.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4):242-246.

[2]黄淑敏,李秋红,宫亮.“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9):92-96.

[3]徐千惠.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化教学模式创新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J].大理大学学报,2019,4(9):85-90.

作者:刘晶晶 董祯 单位: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