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问题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问题

摘要:随着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责任越来越重。但是高校教师还存在忽视学术道德和自身道德修养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由理论结合实践的角度,总结过往师德建设的经验,探讨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情况,从高校制度建设、教育以及社会发展几个方面分析高校师德建设产生问题的原因。

关键词: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尊师重道是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教师属于高素质、高标准的一种职业,在中国,只要谈到教师,他们所具有的良好职业道德便会受到人们关注。在党的报告中,代表党中央再次明确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现状

高校是培养新时代接班人的摇篮,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不仅关乎学校的发展走向,也与教师个人职业水平的高低紧密相关。就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而言,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主流风气健康乐观,大部分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师都能够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献身教育,热爱学生。德国师范教育之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绝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一个人对自身的言谈举止、行为的规范和约束,由他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所决定,知识层次和文化素养还决定了一个人对社会规范的融入度和接受度。教师的个人修养也属于教育资源,他们的人格水平对人才质量的培养有着根本的影响。1.高校青年教师崇尚教师职业,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高校青年教师比较活跃,充满生机与活力,对新鲜事物接受较快,创新思维,富有激情,很多教师经历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明显进步时期,多数教师的执业生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走上讲台,处于国家对知识、人才和教育重视的阶段。也是整个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积极向上的阶段。同时,这一时期新技术革命和各文化思潮猛烈冲击。在此背景下,广大高校思治教师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高度认同,他们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党的执政立场。2.高校青年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高校青年教师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大多数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广泛运用人类文明成果,促进民主、公正、廉洁、守信。为了拓展政治教育,使青年教师中具有追求真理的风气,党中央展开了数次思想解放运动,规模较大,极大地解放了思想。高校青年教师主张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他们对封建迷信和个人崇拜主义极力抵制,他们胸襟豁达,学历较高,坚持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爱岗敬业源于对社会的奉献和对职业的尊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的思想境界比其他职业要高,对事业有很强的进取心,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还应该有信心和决心把自己的青春、知识、才能奉献给教育事业。总之,内心的信念是教师敬业守则的动力源泉,也是教师切实履行教师职业规范的支撑。3.高校青年教师注重言传身教。高校青年教师学历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并且能够做到将个人魅力和理论知识相统一。大多数青年教师个性开朗、精力充沛,才思敏捷,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尽管高校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教师依然能够安守清贫,忠于本职工作,潜心科研,展现出了较高的个人职业素养。他们能够承担不同领域的科研工作,具有探索事物本质的能力,积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丰富理论研究价值,促进课堂教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可能。高校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具体体现在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青年教师积极的道德主流面貌值得我们肯定,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不仅促进了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大学校园作为一片净土,所面临的考验极为严峻。

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

1.社会方面

(1)市场经济的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了道德建设,多种原因造成了社会道德的退步。过去道德生活方式存在的社会条件从根本上被市场经济所改变,原有的社会道德运作模式无法维持,新道德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人们处在道德空窗期,无法适应这种变化。社会变革的深刻性表现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替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树立起平等交换等新观念,滋生对事物利益性和有效性的消极道德观,追求利益最大化,这就造成价值取向的偏差。高校部分青年教师将金钱作为衡量道德标准的一个方面,形成以利益为导向的人生价值取向。教师这一群体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存在的竞争意识相当激烈,丧失了用践行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道德修养,使道德修养在生存的压力和物质欲望的驱使下消磨殆尽。(2)政治教化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的教化作用,从建党之初,对贪腐问题严惩不贷。现代社会的网络发达为各类消息的飞速传播,起到了催化作用。对于腐败问题,老百姓也是极为关注的。现阶段,各级腐败官员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些干部忘记了党的宗旨,失去了党的精神原则,徇私舞弊,唯利是图;有些干部目无王法,顺之者昌;还有些人败坏党风党纪,生活腐败,作风散漫、堕落,好逸恶劳,对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严重损害,影响恶劣。高校青年教师经历过道德建设的教化,富有正义感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知识分子的核心力量。一些高校青年教师看到很多负面消息,没注意到国家在反腐斗争中的决心和力度,消除了信心,看不到希望,政治修养也就被逐渐忽略。(3)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因素主要是指对外改革开放之后,西方各种思想大量进入中国,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给原本思想僵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新动力,其中包括积极的想法,但也含有消极落后的文化,其中极端个人主义资产阶级思想最具影响力。一旦个人主义成为主流思想,就会激化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导致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扩散。大学教师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拥有各种先进思想,而个人主义思想对他们的影响极为迅速,他们有多种学习方法,可以运用多种手段获取信息,一些教师因为某些原因造成对社会不满,他们极易接受个人主义的核心内容,推翻爱岗敬业传统,忽视精神方面的追求,注重物质利益,甚至盗取他人学术成果,违反职业道德。

2.高校方面

(1)高校浮躁的发展心态忽视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经济全球化使社会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冲击,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坚持,是高校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在高校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在现实中,高校管理层忽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非常重视科研成果所带来的学术排名,虽然国家大力提倡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但很少实行传统文化传播。为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活力,高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注意发掘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高校道德教育在各个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2)道德建设缺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效性。高校是传播理论知识的有效平台,在如何践行实践教育方面,却始终有所欠缺。现有的道德理论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与现实脱离,而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不易接受。如果从实践角度出发,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参观大型建设工程等各种实践活动,加强道德教育,增强社会成就感;听取有关报告、去监狱参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比在教室里听讲座更有意义。(3)体制的不完善无法对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实行有效约束。高校部分教师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有所显现,使得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自身修养的欠缺和高校学术氛围的淡薄。若对这种现象没有进行有效的惩戒,将会对教师的整体形象造成不良的影响。目前,高校对于教师的道德规范缺乏有力的监管,在学术领域没有建立得到普遍认可的技术性标准,就有可能造成一些行为有活动空间,造成道德失范显现。面对这一现象,高校管理层需要制定统一完善的学术道德规范,以解决或预防问题的出现。

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

1.建立监督机制,以制度规范人。为确保青年教师道德建设的顺利推进,高校要完善师德标准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做到有法可依,这是师德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约束教师的道德行为,将自律、他律结合在一起,从内而外规范并约束教师的道德规范,塑造高校教师的个人形象,促使高校教师进行自我改造。教师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其思想道德水平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修养,对于学生有着模范带头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确立师德建设保障机制,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师德建设需要建立合理的保障机制,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建设的工程。为提高教育质量,保持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要提高办学效率,提升办学效果,积极改善教学条件,改善职工福利待遇。运用激励机制,推进发展的同时,促使师生凝聚力量,确保政治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到实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确保物质保障,优化专业结构,把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充分调动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培养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3.注重师德激励,引导教师树立正确价值观。高校教育者在师德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有制度的约束,严格要求日常行为和教学行为,以及思想规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重点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便是社会实践,其标准取决于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道德修养水平。因此,开展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指导教师和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阻止社会上的不良之风,将广泛性和先进性要求相结合,建立符合时展的社会主义师德规范。

四、总结

高校青年教师应该尽快在工作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提高自身的教学研究水平和专业水平,提高职业道德觉悟,全方位发展,竭力将自己塑造成复合型人才,以便适应社会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大学的发展。学校和社会也要把青年教师培养成为骨干人才,以承担历史重任,推动高校进步,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

作者:甘艳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