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摘要:在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我国许多学校开始立足于自身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和教育体系来推动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加强各教学环节的联系和互动。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下,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老师的教学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老师需要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对此,本文以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为例,深入分析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相关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一、引言

作为教学实践之中的重要推动者、组织者,教师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要想真正的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促进教学模式的有效革新,教师必须要关注教学能力的综合提升,在终身学习理念的引导之下主动接受学校提供的深造和培训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实现有效教学。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院校教育主要以培养综合的应用型人才为基础,因此在落实公共基础课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也尤为关键,学校管理者需要立足于教师教学能力、师资力量提升的核心要求,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任务和教学大纲的引导之下,加强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二、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分析

在开展不同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学校以及老师需要将个体层面与集体层面的认知工作相联系,明确后期工作部署的相关要求,其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于个体层面以及集体层面的实质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真正的实现两大层面的共同发展并达成共识,才能够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依据。

(一)技能型教师培养被忽略

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对时代的发展趋势的深入分析,以以培养中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和教学目的,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许多院校的实际教学质量不容乐观,极少有学校能够站在宏观的角度关注技能型教师的培养。其中高素质技能型教师对实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落实人才培养策略有着关键的作用,这一部分老师不仅能够实现个人素质的综合发展,还能够积极的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果站在更加微观的角度对高素质的技能型教师进行分析,那么可以看出,这一部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水平较高,同时也能够结合不同的实践项目对后期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及优化升级,更好地掌握各种实践教学的要求。

(二)师资力量配备不充分

综合实力较强的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之中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远远高于普通本科院校。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工作内容比较复杂,同时各个环节的细节因素比较多,实际的师资力量配备十分不充分,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建设师资队伍时所采取的策略较为传统,只能流于形式,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管理者疲于应付上级的检查,直接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基本教学任务的开展工作上,没有重视师资力量提升工作的大力落实,同时也无法结合目前教师队伍在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来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三)师资水平普遍偏低

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基础,教师个体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高职院校在设计整体目标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关注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稳定提升,实现师资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综合提升。但是在高职院校中,很大一部分老师都是应届毕业生,同时对专业教育教学的技巧以及知识的认知能力较差,无法系统性的掌握教书育人的基本规律。另外,有一部分老师主要来源于不同行业企业,尽管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难以将个人的经验传授出来,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较差,还有一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实际的工作年限较长,但是无法结合个人已有的工作经验实现教学的与时俱进,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非常的机械、片面。根据上文之中所提出的相关不足不难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整体师资水平普遍偏低,实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与时代的发展之间还存在许多的差距。

三、提升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落实公共基础课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老师和学校管理者都面临着许多的教学压力,这一现象的存在所涉及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其中教师个人、学校需要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实质原因,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更好地促进相关教学任务的有效落实,学校管理者需要了解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新要求和新标准,主动与老师达成共识。深入解读教学能力意识是实践的重要指导,只有保障意识导向的正确性才能够为后期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有效的引导。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首先需要对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解读,了解教学能力的具体内涵和相关的要求。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教育教学能力进行分析和研究时主要以能力分解为依据,其中每一个复杂的工作任务都需要以简单的分解为立足点,划分为主任务和子任务,通过发挥团队力量及作用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高职院校也可以结合这一重要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思路,在达成共识之后明确不同的工作核心要求,真正实现关键目标的有效分解,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升级和优化,如果只简单关注问题本身的分析和研究,就无法体现不同课程的特点以及优势。在对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时需要了解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质情况,明确宏观教学过程的分类要求,结合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组成部分,将单元设计能力、整体设计能力相结合,了解学生数学过程设计能力、数学目标制定能力、教学背景分析能力的实质情况,不断加强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突破传统的提升方式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以传统机械的教学方式对教师进行引导,只关注教学能力的提升,忽略了老师的综合发展。不同的手段和策略发挥的作用有所区别,比如学校会安排教学督导来进行听课,同时还会在每一年度的结尾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相应的测评,结合教研室工作的现实条件组织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将专题讲座与授课展示相联系,以此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各大教学阶段中所发挥的作用有所区别,学校需要结合老师目前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采取针对性的突破策略,其中传统的提升方式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无法真正实现与时俱进,同时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要求有所区别,学校领导者需要综合考虑各类影响要素。尽管教学督导听课的效果较好,但是学校不能够直接将这一方法作为主体,而是需要结合其他的策略和要求,及时跟踪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情况。整合传统方式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对此,在落实该工作环节时必须要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协调,了解传统方式中所存在的不足,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及管理条例。从目前来看,传统方式无法更好地解决教学实践与时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在对教师的年末教学能力进行综合评定的过程之中,学校需要尽量避免强制性的要求,关注教师教学能力的实质情况,不断调动老师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关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明确交际能力的内涵要素,在整合传统方法之后确定后期的管理路径,促进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相关工作的大力落实,将方案制定、部门的协作配合与平台合作相结合,更好地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提升及培养。其中规范的制定主要以教学能力的测评为依据,系统性的安排好不同的主体对象和时间周期,结合计划完成的实质情况来对老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培训,保证老师能够更好地完成前期的教学实践工作,实现自身综合教学能力的综合提升。不同部门在协作配合时还需要以教学能力提升的最终目的为切入点,及时的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的具体情况,分析实际的评测结果,加强不同教学部门之间的联系和紧密互动。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学校还需要关注培训工作与测评工作平台的互动和联系,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与教师的发展工作相结合。

四、结语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学校需要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了解教师个体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相关性,与教师个人达成共识,促进相关管理工作的大力落实。

【参考文献】

[1]杨军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现状研究[J].教师,2017(21):96-97.

[2]何启明.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2-15.

[3]马韬.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研究性学习探索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54-55.

[4]郭健,张雪梅.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信息化教学研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66-69.

[5]王联合.公共基础课教师在高职高专学生专业培养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8(29):113-114.

作者:郭仲先 单位: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