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表演钢琴教学论文

高校音乐表演钢琴教学论文

一、现状分析

(一)教学对象与专业课程种类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从钢琴专业技能基础的角度讲相对较弱,专业素质良莠不齐,这种欠缺在非钢琴专业的学生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大多数高校在4年学制的基础上对非钢琴专业的副修生开设了2年的钢琴表演课,钢琴专业主修生开设3到4年的钢琴表演课。由于受教育经费及各科课程安排等因素的影响,非专业学生一周的钢琴课时一般为20———40分钟,钢琴专业学生则为80分钟。结合学生的情况与专业课程种类来看,这样的专业课程显得单一化,专业小课课时量也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

(二)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距离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依据学校层次的不同存在一定差异,但大都建立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基础之上,要求其毕业生能够在学校、艺术团体、文化馆等工作单位上担任表演、教学、组织管理等工作。具体到钢琴课的培养目标则细化为主修生应具备一定的独奏能力与较好的钢琴配弹伴奏能力,副修生要求除了具备一定的钢琴基本演奏技巧以外更着重培养钢琴伴奏与视奏能力,说到主修生的独奏能力,不同层次的学校对其界定也不同,有的更为专业化,有的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再者,同一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素质上存在的差异也会影响对课程的需求,例如专业水平相对较好、程度较深的的学生往往对专业课的课时量有更大的需求。在培养目标设立之初或多或少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教学对象、专业化要求上的诸多差异,其培养目标只能通过每周一次的钢琴专业小课来实现。这样的课程设置与其对应的基本的或者跟高层次的培养目标来看,存在着不合理性。

二、对改革现状的思考与建议

(一)课程设置的多元化

首先,从课程设置上讲,针对不同专业水准的主修生在原有专业小课的基础上可增设钢琴专业选修课,此课程可对程度较深,专业素质良好的学生开放,学生可结合自身的课程安排以及学习需求自由选择。这样做既能达到对于主修生有一定独奏技能的一般教学目标,又能为肯深钻的学生提供更高的平台,教师也有更大空间对不同专业水准的学生因材施教,是促成更多教学成果形成的重要条件。对于副修生可开设伴奏实践课,虽然有些学校也开设钢琴即兴配奏课,但大部分学生甚少有舞台伴奏的实践机会,学生通过钢琴小课学习的基本演奏技巧在伴奏实践课中得以体现和巩固,同时增加其舞台伴奏经验。

(二)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要演奏好一首作品除了要有能胜任作品难度的钢琴技巧以外,还需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时代的风格特征,作品内部的和声音响,曲式结构等等,因此,钢琴课绝对不能是纯粹的技能教授课,要求学生对其在音乐史、复调、曲式分析、和声等相关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对演奏曲目做力所能及的分析与理解。在钢琴课上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不仅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钢琴课这门实际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中,更能培养他们对音乐整体性的感悟力,从而使其能合理运用科学的办法独立把握和展现钢琴作品。

(三)优化师资队伍

钢琴教学是一项专业性与实践性极强的工作,除了注意调整课程设置与加强学科间的联系等客观因素,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与教学经验是影响教学成果及教学质量的主观因素。优化与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一方面学校可根据师资情况引进富有教学经验、有学术权威的高职称教学人员,另一方面可对现有师资进行整合,结合办学条件为在岗教师提供继续教育与钢琴专业技能进修的机会,以及完善合理的教师教学水平及专业技能测评的考核机制,帮助及监督在岗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提升办学质量。

三、结语

本文所分析的高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现状中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校,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关系、其他学科与专业技能学科的关系以及教师教育与学生教育的关系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引起充分的重视的问题,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做出合理的、科学的调整。学科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收获更多的教学成果,提升教与学的质量,促进学科建设。

作者:刘莺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表演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