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教学表演能力培养策略

高校钢琴教学表演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在钢琴音乐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相关演奏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音乐演奏能力,最终使钢琴演奏表现出更好的艺术性,加大对观众的影响,与观众产生音乐共鸣。

【关键词】钢琴教学;表演能力;策略

一、高校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表演能力的意义

随着当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学校各学科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改革,对课程目标及结构不断调整,各高校的音乐教学课程也在不断创新,比如钢琴教学课程。钢琴教学课程已逐渐摆脱传统模式束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只注重基础功的练习,而是加入了对学生进行演奏时的表演能力进行了培养,因为钢琴演奏是一种表达音乐内涵情感的方式,不仅有艺术创造更包含着创造者的情感。通过钢琴演奏者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诠释,以作品为基础,展现钢琴演奏者对音乐的二次创作,通过再次重现作品,使音乐作品和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得以重现。通过钢琴演奏者的表演,实现音乐情感的探索和升华。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语言,只有当表演者表演时,观众才能产生共鸣。因此,钢琴表演者的音乐素养越高,对音乐作品的想象力越强,就越能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对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和思想理解也越深刻。钢琴表演是一个较为短暂的过程,相同的音乐作品由不同的演奏者进行表演或是在不同场合演奏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演奏效果,给观众带来不一样地体验,在这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演奏者对作品情感的理解和表演能力的高低,因此,在钢琴教学课程中,教师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和理论知识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只有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从技巧到表演的能力,让学生与观众间的交流更加紧密,才能更好地把钢琴音乐的魅力向观众传递。

二、钢琴教学中技术教学与表演能力的关系

在目前的高校钢琴课程教学中,技术教学和表演能力其实是一种“内在”与“外在”的不同表现关系,教师在注重教授专业的科学知识同时,还需注意表演艺术能力的培养,不断完善钢琴教学的系统性知识。钢琴技术实质上是学生在钢琴教学中所学习的内在知识和技能,艺术表演则是学生在教学中所掌握的外在素质和自我约束。两者之间的教学方式及内容各不相同。因此,钢琴技术与艺术表演教学应分层次进行,使学生从内到外学习。对于高校钢琴教学来说,技术类的教学犹如武术中的基础功,表演类的教学就是武术高阶阶段,必须从低到高实现钢琴教学的完善,才能真正提高钢琴教学的发展。高校钢琴教学并不只是单纯地理论知识,而是通过系统性的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拥有独立演奏能力。在当前高校钢琴教学课程中,存在着拥有不同层次学习基础的学生,即使经过系统性的教学培训,对于实践过程的钢琴表演能力依然不能得到很好地提升。这对专业的钢琴学习者来说是极大地伤害。因此,这就对高校钢琴教师提出了更为专业的要求,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技巧训练和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将表演艺术与钢琴演奏相结合,提高学生全面的艺术修养。

三、高校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表演能力的策略

(一)强化学生的钢琴演奏基本功

基本技巧是钢琴演奏的基础。如果不能拥有扎实的演奏基础,那么连接下来的钢琴表演都无法继续,所以训练强化学生的基础技巧非常重要,比如对理论知识方面的和声、音乐结构、音乐史等,还有比如演奏过程中对指法、力度、音色、步杆等的技巧训练。只有教师不断抓紧对学生这方面知识技巧的训练,通过对学生音乐理论知识的教授和演奏技巧训练,才能帮助学生加强对钢琴演奏的理解,加强技巧理论的同时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只有通过扎实的基础功力搭配表演能力对作品进行演奏,才能实现作品、演奏者与观众间的共鸣。

(二)强化学生面对表演时的心理素质

在钢琴音乐表演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力能帮助学生在演奏表演过程中更好地发挥综合实力,完善钢琴演奏表演的完美程度。因此想要提高学生钢琴演奏表演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注重鼓励教学法,以增强学生面对演奏时的自信心。比如在钢琴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接受信息缓慢,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的情况。在集体学习中,学生间学习进度的差距一目了然,无意间加重了学生的自卑心理。此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积极引导,耐心为学生讲解作品内涵和知识难点。让学生在具有轻松关怀的情景中建立自信,通过鼓励逐步形成较好的心理素质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竞赛方式来进行钢琴技巧练习。或是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在组内进行评级演奏,同学互相交流技巧,互为观众,互相交流。提高学生演奏时的心理素质。在音乐演奏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加强学生的歌唱和音乐辨识能力。在学生进行演奏时,经常会出现不由自主的紧张和焦虑情况,此时就需要教师及时介入,引导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注意自身演奏的音乐作品的难点和技巧,摒弃外界影响。在学生演奏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表演中的不足之处,并给予正确指导。让学生从每一次作品演奏中学习,进行经验积累,通过不断地进行实践性演奏,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通过全面了解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首先,教师要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方法。具体来说,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去理解音乐作品,比如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作者生平和创作经历,让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全方位理解,去理解音乐作品中所蕴含涵的情感意义。还可以通过需要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实体形象进行联想。在学生体验到钢琴作品的基本形象后,教师还可以根据作品的音乐结构,对作品进行分段欣赏,使学生在上述两个步骤的基础上,进行第三节的意境、情感、内容和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到理性欣赏的层面,使学生对整个作品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如通过介绍钢琴发展历史,通过选取具有重要代表性时期的教材,介绍不同时期内的整体音乐作品风格,时代背景等。让教师运用钢琴音乐对不同类型的不同时期的钢琴作品进行整理,通过教授不同类型风格特点的音乐,让学生对钢琴音乐的发展史和变换有整体了解。通过对音乐史全面的认知,有效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演奏表演能力的目的。

(四)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钢琴教学中最为基础的就是演奏技巧,只有练习好基础的技巧,才能完善钢琴演奏中的表演能力。技巧练习是钢琴教学中最为枯燥的阶段,按部就班的练习,在一定程度下会压抑学生个性,不利于学生发挥创造力,但技巧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如果想要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就首先需要解放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物品带入课堂之中,通过实体物品的辅助,让学生沉浸在教学内容的相关情景中,感受音乐作品所带来的魅力。从而深刻理解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作品内容和情感准确地表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堂情景中进行演奏,激发学生的即兴创造能力,提升学生钢琴演奏的表演能力。

(五)渗透音乐情感

音乐作品中除了由基本的旋律组成外,还有最重要的音乐情感,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能力,以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利用语言引导,以视频、图片进行课堂辅助,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情感理解,通过提高学生对情感的感知能力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比如学习钢琴曲《北风吹》时,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北风呼啸的感受、如何让学生感同身受喜儿喜悦期盼的心情与强烈的反抗精神、以及结尾处喜儿对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首先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去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故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电影《白毛女》的相关片段,帮助学生从视觉效果上更为直接地去理解作品,让学生从声画等情节多方面影响下对《北风吹》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理解更为深刻。通过教学过程中设置交流环节,让学生对歌曲不同的情感理解在交流中得到更加全面的认知,以加深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音乐本来就是一门用乐器进行发声的艺术表达方式。因此,学习钢琴的过程应当是一种艺术享受,教师通过多种辅助方式进行教学,提高钢琴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以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提高,为完善表演能力打好基础准备。

(六)提升学生的临场应对能力

学生在进行演奏时的临场应变能力对钢琴表演也非常重要,在教学时,教师应当注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发挥出更好的表演效果,不会被临场突发情况所干扰,从而影响作品的演奏。因此,教师除了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外,还需要设置实践场合,培养学生对表演现场和表演流程的适应性,在演奏过程中,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排解演奏时的紧张情绪,以这种方法帮助学生在表演中发挥平时练习时的演奏水平。只有通过这样不断地模拟现场演奏场合,才能让学生熟悉现场演奏环境,从而对演奏有信心。除了教师为学生设置演奏场合外,还需要学生自身在平时多进行多场合的演奏,以积累相关演奏经验,增强自身信心。

四、结束语

钢琴演奏在观众心中的可欣赏程度,一部分取决于对作品风格的喜好,另一部分则取决于钢琴演奏者的演奏能力,比如钢琴演奏中的难度技巧和表演能力。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加强学生对钢琴表演演奏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通过不断重复的技巧训练提高演奏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引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内心与音乐作品的情感共鸣与技巧配合,再根据日常课程实践加强心理素质,提升表演能力,使整个钢琴演奏过程都充满美感,为观众呈现极具美感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王盈莉,杨闰涵.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J].黄河之声,2019(12):113.

[2]李羡.钢琴教学中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24):163-164.

[3]刘屹昕.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J].戏剧之家,2018(11):192.

作者:余嘉安 单位:嘉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