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师德强化

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师德强化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党建工作的关键之一

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与高校党建工作出现了“脱节”现象。一方面是部分高校党组织忙于具体事务,开展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党组织涣散软弱,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有的高校党组织成为中央和所在地方上级党组织的“传声筒”,无法对学校发展作出科学的定位,对教师队伍的发展缺乏合理的规划。另一方面是部分党员教师在多重思潮影响下,偏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如部分党员教师忙于教学科研等任务,弱化了自身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提升;部分党员教师仅从个人利益出发思考问题,教书育人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部分党员教师学风浮躁、治学不够严谨,或不思进取、甘于平庸,没有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有党员教师甚至师德失范,严重损害高校人民教师的职业声誉。因此,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已成为党建工作的关键之一,高校党建需要通过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师德建设指明方向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校师德水平,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袁贵仁在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认真落实高校党建工作新任务其中一项就是要落实新颁布的高校师德规范。《规范》指出高校教师应该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规范》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师德建设指明了方向。“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要求党员教师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自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也要求党员教师忠诚高校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以爱生、敬业、肯于奉献作为教师职业的根本,树立刻苦钻研的理念,关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书育人、严谨治学”要求党员教师在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同事,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在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做到模范到头作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也要求党员教师努力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发扬民主,团结合作,协同创新;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服务社会、为人师表”要求党员教师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服务;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热心公益事业,服务社会大众;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主动提供专业服务;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在为人师表方面模范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

3、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强化师德建设的路径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理念。笔者认为,对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这个中心工作,高校党建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实现党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师德素养的提高相结合

高校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并实现与师德素养提高相结合,一是对党员教师的教育管理结合师德素养的提高进行系统的规划、统一的指导、有效的监督。比如在创先争优活动的“一讲二评三公示”中,高校党组织可以要求党员个人结合《规范》在职业道德方面进行承诺,党组织和其他党员同志再对党员个人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判断。二是加强党员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创设党员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效的交流平台,使遇到的难点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高校党员教师是当代大学生思潮的引领者,在当前形势下,容易受到各种思想文化和市场经济环境的冲击,通过有计划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能使广大高校教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辨真善美、假恶丑,不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知识,提高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正确处理工薪待遇与工作态度的关系,努力发扬为教育献身的精神和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三是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时事热点进行相关文件解读,避免进行对文件进行原原本本的学习。比如《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党组织可通过一些党员践行模范和反面例子与党员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党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最终实现党员教师政治理论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同步提升。

3.2实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师德考核相结合

基层党组织作为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升教师党员道德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实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师德考核相结合,一是积极有效开展教师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在教师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中,增加党员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党员教师之间广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明确教师党支部支部书记的职责范围,定期对支部书记进行业务培训和业务素质考核。二是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师进行定期考察的基础上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师德考核测评标准和测评方法,建立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和组织评价的师德考评机制,对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并挖掘师德践行的典型素材,对先进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进行大力宣传,进而在基层党组织中形成尊重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三是基层党组织要把师德建设融入到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的全过程,鼓励党员教师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带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以渊博的学识征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使自己成为同行的楷模。基层党组织可以将是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否把教书育人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一项事业,踏实工作、开拓创新、甘于奉献;是否认真倾听群众的正当诉求,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是否遵纪守法,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继承和弘扬优良校风,敢于同不良风气、违法乱纪行为做斗争作为衡量是否为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之一。

3.3实现创先争优活动的常态化与完善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相结合

创先争优活动是高校党建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党建要在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中创先争优,并使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创先争优活动的常态化与加强师德建设都需要健全的制度体系作为保障。实现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发展和加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相结合,一是探索建立党员教师教学科研示范岗、党员教师后勤服务示范岗、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岗、党员教师志愿者服务等长效机制,实现建立“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基层党组织和充分提升党员教师职业道德的双赢局面。二是探索建立宣传和监督方面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广大党员教师师德建设举措和成果的宣传,组织广大师生了解和学习党员教师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动员全体师生和社会舆论对党员教师的道德言行进行监督,畅通意见反馈渠道。最终促使师德建设工作深入人心,并成为党员教师自觉的行为选择,进而营造出创先争优和师德建设双赢的良好氛围。

作者:唐静 单位:重庆西南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