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心理资本创业教育模式

高职生心理资本创业教育模式

摘要:

心理资本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投入和开发获得竞争性优势。阐述了心理资本与创业教育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心理资本干预,培养高职生创业意识、能力、行为,并跟踪服务,构建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

心理资本;高职生;创业教育;模式

一、国内外创业教育现状

1967年,美国百森商学院为适应经济变革,设置创业教育课程,这是创业教育第一次出现。目前创业教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深受重视,发展颇具规模。国内,2002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在普通高校的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会议上,指明了九所高校作为实施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在2006年1月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把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视作一项国家战略。而高校创业教育能让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创新、创业的活动,学会有效获得知识、创造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财富,是提升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我国,通常有三种创业教育在高校广泛展开。其一,开设相关创业课程,指导学生如何创业。开设与创业相关的选修课,以理论为指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创造性思维。再者,对目前学生广泛参与的施教模式进行改革。强调创业意识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产生这样一种意识,知道为什么创业,如何去创业。为他们构建相应的创业知识框架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创新思维的发展为导向,对教学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选修课程所占的比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完善相关的配套服务,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在经济上也给予一定的支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创业竞赛并进行创业实践,尽可能地把成果向应用端发展衍生。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不连贯、轻实践等。究其根本原因:传统的教育模式不适应大学生创业教育,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式。

二、对心理资本与创业教育关系的认识

心理资本定义为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个体的核心心理要素,优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可以通过投入和开发使其获得竞争优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矛盾被凸显,越来越多的人采用极端方式来处理问题,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心理教育被国家高度重视,绝大部分高校设有心理咨询中心,在一些高校还开设了心理学相关专业,使心理教育向着科学化和学科化的道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1]。但反思心理学科学化的发展,发现心理教育注重遇到问题的处理和调节等,处于被动防御,忽视了主动发挥积极作用。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创业意识淡、创业行为弱等问题,是影响创业教育效果的主要方面。心理学教育如果对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无动于衷,就是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脱离了创业教育工作的基础。个体心理资本与创业者素质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创业教育包含了心理资本的教育,提高创业者心理资本必须以创业教育为切入点。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创业心理资本作为创业教育的一个部分,有着基础的核心作用。对于创业教育,学校不能够单一地停留在创业心理资本层面,还要充分利用心理资本的相关理论,在创业能力培养、创业行为塑造上发挥作用,帮助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获得竞争性优势。将心理资本引入创业教育当中,既可以预防学生心理障碍的出现,增强自我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也能推进学生创业活动,提高创业成功率,创造工作岗位,推动经济发展。

三、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创业教育模式

(一)理论基础

美国管理学家路桑斯教授最先提出“心理资本”概念,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是心理资本理论的创始人。他将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有四种表现:①自信:面对再大的挑战与困难,也要拥有绝对的信心,投入必要的努力去克服、实践;②乐观:对现在或将来的成功与失败有积极的归因;③希望:对目标坚定不移,为达到成功能及时调整途径;④身处困境时,要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能够迅速恢复心态积极面对,从而获得成功[2]。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心理资本干预模型。国内现有三种创业教育模式,分别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这三所高校为代表模式,其中有的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有的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有的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3]。但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加强创业意识、能力、行为和服务,达到互相支持,促进个体全面成长,促成创业成功,这是一个动态、循序渐进的完整过程。

(二)创业教育模式

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高职生创业教育模式依次分为四个阶段,以培养创业意识为目标的逐步渗透阶段;以培养创业能力为核心的深入培养阶段;以形成创业行为为目标的模拟实践阶段;以提供支持为目标的跟踪服务阶段。

(1)逐步渗透阶段

第一,指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建立“导师制”,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学习、成长、心理等各个方面受到悉心指导,帮助学生确立一个目标,且这个目标具有较大的可行性,这对于高职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心理学量表与科学软件的测评,让学生对自己能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认识,了解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创业目标。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自身能够对人生发展做出一个理性科学的规划。第二,营造创业氛围。通过学校的统一部署,全面营造创业氛围。选择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把书本知识转化到实际生活中来。努力提高社会实践运作效率,完善相应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做出适当激励,坚持以项目化、基地化、专业化、社会化模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效率。在整个实践过程中,鼓励学生勤俭节约,自食其力,宽容友善地对待学生的个性张扬与不羁,允许实践中失败、错误的存在,对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给予尊重。在相关媒体,如校报与校园网站建立创业指导模块,鼓励、激发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学生认识上的欠缺与行为上的不足要给予正确的对待。积极宣传典型创业的成功案例,对坚持不懈的创业者进行表扬与鼓励。引导学生从小做起,从模仿做起,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创业的快乐。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各种创业大赛与模拟招聘大赛。第三,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并不能满足现代创业教育的要求,以教师为中心这一传统模式需要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他们的个性优势。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创造力。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营造一个友善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挖掘学生个性化的创业能力,以便实施针对性的引导。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以及别出心裁的念头,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让他们觉得思考是有价值的。在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时,要给予学生适当的事情去做,对结果不做评价,只作为相应的练习。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时候也需要给予他们空间,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拥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2)深入培养阶段

第一,推进课程设计。作为高等教育的直接载体,课程需要丰富其内涵,饱满其内容,只有这样教育才不会沦为一纸文字。从某种意义来说,课程设计引导教育发展方向。所以,对于心理资本的开发,高校需要从课程设计开始,不但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健康教育和职业规划的公共课程。在课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希望、自信与乐观心态,通过有效沟通来解决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挫折。通过这些心理课程,加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默契,并鼓励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其次,高职学生对市场不了解,对生产过程不熟悉,缺乏对人、财、物管理的认识,判断分析、沟通协调能力和对风险防范的能力不强。学校应该开展相关的课程,建立创业课程体系,依据本校学生的实际和相关专业特点,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植入高效有力的创业内容。第二,团体心理的辅导。相关研究表明:多种因素会对个体希望水平产生影响,对于这种影响可以通过综合的指导和训练增强个体的希望水平。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来增强,每次活动开展之前,可以对所有参加活动的学生用心理资本量测表进行测试,对其中心理资本量测值较高与较低的学生结成互助小组,为低希望水平的学生找到现实中的榜样[4]。在开展团队辅导时,教师可以找到一些高层次的故事或影片与学生分享,同时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结构化的练习,如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并让他们进行讨论,比如希望自身水平高的如何约束自己的生活,思考哪些途径对自己的目标实现最有效,以及在遇到障碍时自己是如何克服的。通过这些辅导活动,让每个学生希望得到一定提高,并具有意志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团队成员顺利完成学业,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三,社团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使学生在活动交流中增强感情,在互动中迸发出源源不断的热情。也可以通过相关的讲座与培训,使得学生可以自我激发与自我提高。通过积极暗示法等意识上的训练,激发学生创业热情,提升学生的心理资本。学校可以成立类似学生创业协会这样的社团,也可以成立类似“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协会”的专业社团,社团通过企业经营模拟仿真操作内容与企业实际无缝对接,使学生体悟到整个过程完全是在“企业现场”进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3)模拟实践阶段

第一,校园孵化。设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基地是模拟实践的关键,作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创业活动,具有其他事物代替不了的影响。学校应当以市场为导向,创立孵化基地,孵化具有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对进入孵化基地的创业项目要以合同管理为主要方式,同时成立基地委员会进行辅助管理。以创业社团为依托成立创业者联合会,定期组织交流合作。对于学生的相关创业活动要分享成功经验与有效途径,让创业的学生了解创业的酸甜苦辣与幸福喜悦。学校要给每个创业团队配备一名指导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第二,提高耐挫能力,建立支持系统。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往往需要时间沉淀与磨练,学校对学生承受挫折能力的培训有个别咨询、讲座、电话咨询等形式。有针对性地提供创业心理辅导,指导学生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创业挫折和失败,使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创业心态;教学生如何在逆境中冷静思考,正确地分析自己目前的处境,面对困难不放弃,沿着正确的方向坚持不懈,为将来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家庭、学校要在很多方面给创业学生以支持。创业受挫,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是最有效的安慰剂。轻松、安全的家庭氛围,帮助学生找到希望,在挫折中,找到自信。学校的创业教育对提高创业的韧性有最直接的帮助,而学生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来锻炼和成长。第三,成功体验。成功体验是体验教育中积极的一部分,学生参加的体验教育中存在失败与成功,而这些会留下深刻的印记,他们在成功体验下更容易增强信心,增加对各种活动的兴趣,更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建议。在成功体验中,需要设定特定的场景,确保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成功无所谓大小,虽然有的事情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却是极大的成功,需要做的就是在体验教育中如何正确挖掘出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在青春气息洋溢的大学校园里,有许多机会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到处都可以放飞自己的梦想与希望。可以举办成功企业家的讲座;博士或教授和学生一起分享学习和生活。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假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校地共建、兼职,等等,不断地锻炼自己,肯定自己,增加成功体验。

(4)跟踪服务阶段

国务院《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强调把毕业生就业创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要位置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未来四年,将在全国开展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一系列政策提高大学生创业比例,如提供完备的创业服务,积极推进创业扶持政策,帮助创业大学生提高创业能力,加大对高校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等。让每个有能力创业的学生都得到相关的创业指导、融资服务、税收优惠等相关服务与政策优惠。在高职院校应建立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并由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专员专岗,由分管校长负责。对于学生创业,学校提供力所能及的技术和理论支持,利用校友资源,建立创业者之家,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觉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5]。也可以设立创业基金,为大学生的创业开展提供相关的启动资金。大学生的创业基金可以通过积极自筹、个人支持、企业支持等途径筹集。学校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共同做好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和免费法律维权服务,营造良好的创业服务氛围,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在面向知识经济的时代,高职院校要加快创业教育的改革步伐。心理资本不仅拓宽了教育者的视野,同时也增加了研究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创业教育要重点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资本的培养,帮助高职学生提高自信心,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能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处理问题,引导学生开发自身的潜力、优势来增强创业能力。

作者:刘嵘 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飞,刘燕.心理资本视阈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2(30):101-102.

[2]张晓敏.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3,11(14):131-133.

[3]陈华平,董红燕.女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开发策略[J].河池学院学报,2012,32(2):110-113.

[4]岑桂芳,林瑞青.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物创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8(1):28-30.

[5]陈曦.关于建立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2(1):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