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3篇)

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3篇)

第一篇:高校创业教育对策

1我国创业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探析

1.1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亟待进一步发展

我国的创业教育教学教材、课程较少,基本上就是那屈指可数的几个专家写的教材,创业研究的内容大多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创新不够,研究的问题深度不够,创业理论的独特性欠缺,学术价值有限。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研究的专家、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够,相关理论研究不足,理论指导也欠缺。

1.2创业教育过于注重实务层面

虽然开设了很多的创业教育课程,但多是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对创业必备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以及品质和素质的培养却不重视。创业教育还没有真正上升到以理念指导的层面,缺乏鲜明的宗旨和目的。

1.3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

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分家,还没有融合于学校整体育人的体系之中,与学科专业教育也没能形成有机联系,常常游离于专业学科教育之外。这使得创业教育失去了学科专业的有力依靠,从而使其内功不足。

1.4创业教育范围局限

我国的创业教育在范围上多局限于少数学生,仍然带有很强的精英化色彩,缺乏对“人人能创业”的倡导和宣传。很多学生认为创业是那些具有特殊品质的人的专利,因而大部分学生不敢尝试和参与,而只是袖手旁观,从而成为创业教育的旁观者和看客,也使得创业教育不能普及。借鉴国内外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经验和模式,今后我国的创业教育应注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2我国创业教育困境解决路径

2.1进一步加强创业领域相关的理论学术研究

据市场调研和权威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对创业教育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对于我国高校学子的创业教育的促进作用是很大的。比如搞以创业教育闻名世界的中欧商学院、沃顿商学院等,他们在创业教育与实践方面的研究和表现影响力非常大。建议政府应该加大对各种办学层次、各种性质的高等院校包括普通全日制大学、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民办学校及一些科研机构研在创业教育学术研究方面给予财政专项扶持,并专门研究出台高效、有针对性的促进创业教育的政策,多措并举来促进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2科学设置创业学科

学科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只要对创业教育建立学科,它才会成为独立、能发展、有生命力、有潜力的一门学科,一旦学科建立成功,属于创业教育学科的研究核心内容,内涵与外延、研究方法与技术工具、教育实践等都会成体系和完善。尽管我国许多学者已经开始在关注创业领域并作了一些研究,我国的创业教育要成为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还任重道远。创业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正在发展、新兴研究的学科与模式,要想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能够深入发展,我们的高等院校领导班子尤其是教务处务必在课程研发与设置、还是最终的教学效果等等方面必须加以重视并出台文件以制度形式确定下来,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地区的部分高校来试点建设,看看效果,多方面考虑、采取有力措施努力使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取得进一步发展。

2.3增加创业教育的相关实践活动频率和形式

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当代大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的获得与提升,我们高等院校,尤其是校团委、院系负责人一定要高度重视,好好规划设计多种创业实践教育活动与节目、比赛,请专家来讲解指导,提升活动的专业性与针对性,同时院校还要与社会企业加强合作交流,建立创业实践基地,鼓励同学们利用寒暑假去企业实习、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也可以让院校的老师去企业学习和培训,加强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我们的创业教育才会取得相关实在的效果。

2.4创业内容的范围要更加拓宽

高等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创业教育应该作为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部分,而不仅仅止于此,应该扩展到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以培养一种创业精神为主旨,提升中国整体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国家政府相关机构应科学设计出创业教育的整体体系,分地域、一步一步地有针对性地加以开展。

3结语

总之,创业教育要实现大众化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要建立创业教育的专门理念,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构建创业的整合体系等一系列强有力的实践等才能实现,只有这样才能让创业教育在中国大地蔚然成风,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贡献。

作者:简超宗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第二篇:高校创业教育系统对策研究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业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和思想,通过开展创业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是现代高职院校教育面临的重要工作挑战。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校十分重视创业教育,并在这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我国的创业教育在最近几年逐步受到重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效果不明显。存在着创业教育形式单一、创业教育的内容比较片面、创业教育多为间接教育等很多问题。

二、美国创业教育现状及作用

美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876年。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创业教育步入高速发展时期,全国共有三百多所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和计划,截止到九十年代共有1050所院校加入了这项教育活动中,在短短二十年里翻了三倍。截止到目前,美国共有1600多所高校、228个教育组织和基金会、44个学术杂志在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目前,美国有100多个基金提供创业教育资助计划,累积投资达到4.4亿美元。2007年,美国高校和社会教育部门提供的2年制和4年制创业教育课程数量已突破五千门。

三、美国创业教育系统分析

(一)办学理念培养创业思想。

以美国的斯坦福大学为例,其一直坚持“所教的东西都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能够不断提高他们的的社会就业能力。因此,该校教学目标是围绕社会文明进步来展开的,通过不断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强化学生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习快乐;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和技能,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因为这些崇高的目标就是建立在健康、幸福和快乐生活基础之上的”的教学宗旨。这一教学宗旨不仅要求理论联系实践,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二)社会环境支持创业实践。

政府通过开展社会职业教育、教育税收优惠、提供创业信贷支持和优惠培训等办法,不断促进社会创业水平提高,推动小企业发展。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美国教育部门先后制定和了《人力开发与培训法》、《职业教育法》、《青年就业与示范教育计划法》、《就业培训合作法》等多个创业教育培训管理法律和政策,通过这些法律政策优化配置社会教育资源,大大提高和增强了社会创业意识和精神,促进职业和创业培训快速健康发展。这些政策和法律的实施,在社会上营造了浓厚的创业氛围,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奠定了良好社会环境基础。

(三)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目前,美国共推出了八种创业教育计划,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该教育体系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青年成长计划、社区人才培养计划、大学生辅导计划、创业中心计划、MBA计划、博士站计划、商业计划竞争和促进创业的公益性计划。

(四)打造一支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推动者和实践者,为保证达到创业教育预期目标,美国高校建立了一支专业性教师队伍。目前,百森学院共有35名专职创业教师,为学生提供33种创业教育课程。仁斯里尔理工大学共有22名专职创业教师,一共开设了20门教学课程。

四、我校创业教育系统分析

(一)我校创业教育基本概况。

我院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工作,把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提出了“导创业与教学,成论文于大地”的创业教育理念,创立了“项目式教育、双轮式驱动、课题化管理”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打造了校内、校外两个创业实践平台,其中校内大学生创业园,以其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鲜明已成为我院大学生创业的主要载体。据麦可思调查数据分析,我院2009届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3.6%)比全国高职院校(1.6%)高2.0个百分点,2010届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3.2%),比2010届全国高职院校(2.2%)高1.0个百分点。2011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首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验收。

(二)我校创业教育系统整合。

1.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师生创业意识和观念,打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

通过分析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成功经验可以发现,在高职院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和发展,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校应在办学理念上注重强调创新实践,培养创业思想,激发创业主体。在学校内营造一种敢于尝试,敢于挑战、敢于创新,渴望创业,崇拜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业热情,大批师生投入到创业的行列,实现创业家与教师或者学生的双重身份。

2.健全和完善创业教育制度,为大学生提供多种支持和保障。

目前,国内高校尚未健全和完善创业教育制度,这是制约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是最具创新热情和活力的人群,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创业梦想和灵感指导,他们往往会与创业擦肩而过。因此,当前高校必要健全和完善创业教育制度,例如为参加创业的学生提供学籍保留服务,即时创业失败也可以重新回到学校完成学业,这样就可以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干预大胆创新和创业。学校可以投入必要的经费,成立“创业支援中心”或其他类似创业扶持机构,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综合引导和规范管理。

3.做好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要保证高校达到预期创业教育目标,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系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必须要打造一支高素质、高专业性的创业教师队伍。教师是学生创业教育的指导者和推动者,他们的创业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创业教育效果。因此,当前高校要加强创业教育队伍建设。

作者:赵陈萍 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第三篇: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机制建设

1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指导思路。创新创业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却刚刚起步,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研究也几近空白。坚持改革和不断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是增强大学办学活力和完善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加快全面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重要作用的内在要求,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以人力资源强国为基础的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是指为推进创新创业而建立的机构、制度、理念以及各因素、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相关性、系统性、渐进性和制度化的综合系统。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因起步较晚,还未形成科学的教育体系,广泛性还不够,指导性还不强。因而,在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和错位现象。首先,我国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绝大多数高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机构,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的理念转变还需要切实增强。其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还不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还较为陈旧,创新创业课程改革进程缓慢,教学结构及内容不合理,各学科教学中创业教育积极渗透的还不够。第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较为缺乏,创业课程教师大多是兼职干部和教师,创业经验不足,使得学生在学习掌握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过程等方面的信息不充分,严重制约着创业热情和信心。第四,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体系尚未构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处于初始阶段,目前学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还未形成。尤其是工商、税务、人事等政府部门对大学毕业生创办企业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创业政策不完整,氛围营造不够,在融资渠道、个性化跟踪指导和税收优惠等大学生创业的关键问题上支持较少,还没有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支持系统。

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建设之途径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实施,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立足学科、分类教学、强化实践、学创融合、协同创新”的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

3.1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是实施人才培养的路线图,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建设的重要指针。高校应统一认识,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本着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观,首先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和整体设计,作为机制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牵引,明确“立足学科、分类教学、强化实践、学创融合、协同创新”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针,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专业学分体系,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的全覆盖。

3.2构建立体多维的课程设置机制

(1)构建“通识平台+特色创业课”模式。

要改革完善通识课程体系,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实行“通识平台+特色创业课”模式,融合以创建、创造、创新、创业为基本内容的通识创新创业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等,以实现通识教育宽平台、创业教育全涵盖的目的。同时,推行弹性学分认定制度,给予一定的实践创新创业学分,为学生学创结合提供良好的客观环境。

(2)创建“专业课程平台+特色课/创业课”模式。

创业需先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创业能力,高校应构建“课程平台+特色课/创业课”的教育模式,完善专业课程建设,形成多元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首先,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导向,将课程设置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经济管理类选修课)、实践实训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四大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创新创业实践基础。其次,要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包括历史学、文学、政治学等课程,嵌入具体的创业教育内容,给力学生成功实现专业领域创业,如开设管理学等有助于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必选课。第三,构建产学研联动一体的课程体系。高校要创建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双方创新创业联动新模式,形成产学研一体的课程体系,在具体实践中可采取“7+1”的联合培养模式,即学生用7个学期在校学习专业课程、进行毕业设计等,用1个学期在行业进行教学实习和创业实践,由合作方给予创业指导。第四,构建校际合作共享的课程体系。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遵循差异合作原则,积极构建校际教育共享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学分互选、互认,不断拓展和完善创业教育与课堂教学融合共享的新领域。

(3)创建交叉整合模块式的创新创业课程模式。

首先,完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体系。按照创新创业的“知识教育”、“素养教育”、“技能教育”模块进行课程设计。在“创新创业知识教育”中,重点开设创新创业学、逻辑学、创业心理学、礼仪学、职业规划等必修和选修课程,满足创新创业基本素质要求。在“创新创业素养教育”中,重点开设企业发展史、企业家精神、财会统计、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业素养。在“创新创业技能教育”中,主要是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模块课程,推广跨学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例如大连民族大学推出了“创新创业模块系列课程”,各高校可以充分借鉴其经验,构建“经济管理模块”、“自然科学模块”、“人文社科模块”等,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化、规模化和集成化。

(4)构建“融合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

首先,开设创新综合实验室,将创新性科学研究渗入实验教学,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争取社会资源,实行校、政、企联建实验室,共同打造互惠双赢的创新实践平台,培养符合政、企、行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其次,抓好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如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并使各环节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拓宽实践平台、灵活技能模块”为原则,创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依照专业大类将实训内容划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创新能力训练”四大模块,并根据这些模块的要求明确实训课程,同时可以专设学分用于单独设置的实训教学活动,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第四,建立基地,促进孵化。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每校至少要建成2个以上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创业项目孵化等基地,培育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同时,以打造创新实验区为试点,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如上海财经大学的财经人才创业教育创新实验区、大连理工大学的立体化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突出课堂理论教学和创业实践紧密结合。第五,实施ERP沙盘实训课程。ERP沙盘实训课程这种体验式教学方式不仅将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模式融合进来,而且能够很好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3.3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培育机制

高校在创业教育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挖掘大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创新创业激情,提升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打破班级、学院和专业壁垒,加强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和培育,有效整合创新创业资源,进行阶段式、梯进式团队建设,根据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和创业要素,分为“专题实践—创业竞赛—创业实践”三种培育阶段,实现创新创业团队的孕育和孵化。

3.4探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方法改革完善的新机制

先进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丰富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高校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推动专业课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引入翻转课堂、情景仿真、角色扮演、情境模拟训练等探究式、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并力争使不同方法能够得到科学整合,确保方式方法、学习内容、教学活动融为一体,以不断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3.5完善“双师型”师资配备机制

高校应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训,使教师既是平台的专业教师,也是平台上创业园区的骨干。同时,聘请有经验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加入师资队伍,使他们既是企业优秀技术人才,也是平台的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3.6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首先,建立健全全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体制。国家层面,以全国高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为统领;省级层面,建立由教育、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高校层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处,学院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团委、学生会建立相应的指导服务部,班级设创新创业教育委员,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上下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其次,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扶持体系。一是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基金、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建立健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网”,邀请创新专家和成功创业者讲授创新创业经验等,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指导服务。第三,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按照“突出创新性、讲究科学性、强调参与性、注重实效性”的要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制度办法,如制定创新创业学分替代制度、学生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管理办法、创新创业经费管理办法和弹性学习制度等,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第四,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包括开设课程、研究成果、社会影响、校友成就、创新创业项目水平、校友创建新企业、外部学术联系等七大指标体系,通过采取主管部门考评、学校自评、学生评价的纵向评估和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兄弟院校、社会中介组织的横向评估相结合的评估办法,形成多方参与、多元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通过以上做法,形成政府主导、高校主抓、社会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4结语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需要高校、政府、社会、学生和家庭相互协作,塑造“一个理念”,构建“五大机制”,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强基础、搭平台、重引导,形成全覆盖、分层次、有体系、规范化、科学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格局。

作者:孙罡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