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

高校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业水平是评价其经济增长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质量的创业活动可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实现市场繁荣。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与此同时,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模式不断发生转变,社会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速呈现出下降趋势,由此使得高校毕业生供给与社会用人单位需求间产生结构性矛盾。而创业作为一种个体自我就业的形式,不仅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还可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并可提升社会整体的经济活力。因此,探索研究高校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向的联系

首先,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缺乏历史层面的优势,理论教育与实际操作也存在一定的脱节情况。通过对高校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从以个体为主要因素的视角中脱离出来,有助于实现理论创新,进一步切实实现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有效影响。其次,不管是课程设置还是学生管理,均应当明确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将具备良好创业意识的学生作为重点关注及培养对象,建立起该部分学生与教师的有效沟通交流关系,帮助他们制定创业目标,实施创业规划,进一步提升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二、高校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

(一)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失

现阶段,一些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整,缺乏明确的创业规划,使得大学生难以形成有效的创业意向。例如,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对不同专业学科知识、架构的有效考量,使得课程设置不合理,由此造成创业教育成效不尽人意。

(二)缺乏浓厚的创业教育环境氛围

一些高校缺乏对创业教育的有效重视,不能积极为大学生组织各式各样的创业实践活动。不管是基础设施,还是具体实践,均存在一定缺失问题。一些高校即便设立了创业咨询部门,然而涉及项目单一,缺乏实际实施价值。由于没有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使得大学生难以形成明确的创业意向。

(三)创业教育活动参与不足

大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到创业教育活动中,与其创业意向形成重要关联。然而现阶段在高校创业教育中,一些大学生不仅不具备必要的创业热情,甚至排斥参与此类活动。

三、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应当全面考虑学生需求、可利用的资源及学校整合资源的能力,并依照区域经济体征,建立具有区域特色、高校特色的多元创新创业模式。除此之外,还应当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征、需求,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例如,对于工程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可开设诸如技术创业、技术转移等相关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创业商业化能力;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可开设诸如创业管理、资源整合等相关课程,以此提高学生的识别和开发计划的能力。

(二)积极组织各式各样的创业实践活动

创业是一项极具实践性的经济活动,大学生创业要求具备良好的创业技能、创业经验。所以,高校应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训练的有效重视,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提供全方位指导,有效培养大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创业素质。同时,通过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创业教育活动中,以在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中孵化更多的学生创业公司。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当整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投入资金、场地、打造创业科技园等方式共同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生态环境。

(三)构建跨学科、跨部门的创业教育实施体系

高校应当积极推进对政府、社区、企业等资源的优化整合,构建起长期稳定的创业教育协同互补机制,以此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在高校内部,应当不断鼓励各教学单位、各教学部门积极参与到创业教育中,引导全校各学术单位相互间跨学科交流分享各式各样的创业辅导计划,构建起基于跨学科研究、学术成果转化的创业教育实施体系。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创业教育是高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可提高大学生对该方面的有效认知,促使其进一步积极参与到创业活动中,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高校相关人员必须明确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学生专业背景,建立健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积极组织各式各样的创业实践活动等,积极促进大学生创业素质的不断提升。

作者:孙杨 李鹏飞 倪鑫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