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武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武术论文

高校武术论文范文1

绵阳市三所高校(绵阳师范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和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和访问法,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法。

2结果与分析

2.1阻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阻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多发方面的,但是主要因素是运动场管不足且质量较差,这已成为目前突出的问题,大学生对武术的了解主要来自电影,武术侠小说和书籍杂志,说明大部分同学没有武术基础,因此在进行武术教学时,特别是在教材的选择,教材的要求和进度的安排上必须考虑这一因素,做到因材施教。

2.2高校武术教学的安排武术是中华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历史悠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论是徒手还是拳脚动作,还是使用器械的技巧,都包含有跑,跳,闪,躲,滚,翻,拳打,脚踢等基本技能,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统一,武术运动中的套路演练能够全面提高人体各项素质,但是目前绵阳市高校武术教学内容依然以初级拳(械)和简化太级拳为主。

2.3高校武术选修课学生对武术教师的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名好的教师不但能授业解惑,而且能教会学生如何自我学习,目前高校武术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水平,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表示不满意,这是一个敏感但是又不能回避的问题,同时,还发现许多高校虽然开设武术选修课,但是,却严重缺乏专业的武术教师,出现一名教师身兼数个项目的情况,虽然目前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还比较满意但高校武术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2.4武术的“技击”本质体现不充分教师在教授武术的过程中武术运动的本质特点踢,打,摔拿等技击动作,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现行教材中武术的基本功和基本技术的教学占据绝对比重,教师教授内容以套路居多使颇具技击实效的武术动作向肢体练习的“舞武”演化,最终使学生失去对武术的学习兴趣。

3分析与讨论

3.1学生武术基础较为薄弱,水平不均衡学生的武术基础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前提,是安排教学进度以及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从调查可知,3%的学生学过武术基本功和武术套路,武术基础较好外,大部分学生武术基础薄弱水平不均衡,这就为武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分组学习。

3.2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的愿望,突破原有的武术教学模式框架,与时俱进,敢与思考,勇于摸索积极实践,大胆放弃学生不想学的内容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如教学设备,学生男女比例构成及教师的教学专长等,谨慎挑选教学教材努力钻研教材,熟悉掌握教材,思考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为教学改革做好业务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

3.3采用多种形式,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尽情表现并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在切磋中根据个人的“实用”需要突破教材的框架,对所学的内容作适当的改变,同时,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启发学生思维,比如,让某一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他们的创新动作,鼓励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动作进行评判,思考,改进,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学习是一种民主的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主动,气氛更和谐,身心更愉悦,教师在课堂上要主要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调整努力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要把武德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始终,重视学生人身安全,防止伤害事故发生,使学生在相互尊重的友好氛围中进行学习和提高。

4结论与建议

高校武术论文范文2

输入层节点传递输入信号到隐层,隐层节点的基函数是中心径向对称衰减的非负非线性函数,其作用是对输入信号在局部产生响应,当输入信号靠近基函数的中央范围时,隐层节点将产生较大输出。该网络的性能主要取决于隐层基函数的中心和宽度。输出层的激活函数形式为线性函数,为基函数输出的线性组合。本文RBFNN训练主要分为3步进行:首先,采用统计和机器学习过程中非常普遍的分治法,以无监督方式把输入空间划分成区域,使得组内成员之间存在某种相似性的过程,由局部最优达到整体优化。其次,采用生长及剪修模型来确定RBFNN隐层节点数,(根据网络训练算法中修剪法确定,实验已验证,隐层节点数为训练样本数减1时,误差面没有局部极小)。对噪声或破损数据点进行方差估计,以构造出一个最佳逼近效果的RBFNN网络结构;最后,利用最大似然法来校正输出层,以进一步提高网络输出的精确度。

二、评价指标的确定

进行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首先必须确定一套科学的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要从整体特征角度系统地把握主要方面;

(2)重客观典型性,不能交叉重复且易于操作、推广和实施;

(3)指标数量适中,利于评价者正确理解指标涵义;

(4)指标的设定要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并参照图书馆服务工作方面的相关国际标准及法规文件,比如《最新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标准与管理规范指导手册目录》、ISO11620、ISO/TR20983等,分析高校数字图书馆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各种调查方式,从网络可用性、存储系统、资源供给、检索与文献传递、咨询服务等5个方面构建了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资源的完备性需大于90%、资源的重复率需小于30%、检索的全准率需大于90%。高校数字图书馆服质量评价是一种典型的模式识别问题。高校数字图书馆服质量评价指标多,这些指标间相互关联,且呈高度非线性、复杂性和模糊性,因此采用传统数学模型无法建立准确的评价模型。RBFNN是一种人工智能学习方法,对于非线性和模糊的数据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因此非常适合于高校图书馆馆藏质量评价。因此本文将RBFNN引入到高校图书馆馆藏质量评价问题的求解中。

三、仿真结果

结合哈尔滨金融学院的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做问卷调查,请师生对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打分,为了使评价客观合理。在选择评价人时选择具有不同职称和学历的80名数字图书馆使用者作为评价人,将图1中的25个选项作为打分对象。这些评价人中有教授、副教授、本科生和专科生。评价的等级与打分的对应关系。训练样本所反映的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结果与实际馆藏质量结果较为接近,其输出的误差为0.15以内。对哈尔滨金融学院数字图书馆服务的评价结果比较客观实际。说明本文提出的基于RBF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是有效可行的。可以使得服务质量评价的准确率更高。

四、结束语

高校武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文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高校图书馆面临网络环境下激烈的生存竞争。传统的馆藏方法、服务方式已不再适用。开辟一条建设特色馆藏,提供特色服务的新路子,积极探索如何发挥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充分利用自己馆藏,建设具有本馆特色的可供共享的文献信息资源库,更好的为本校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以便在新的信息环境中创造新的价值。

一、加强图书馆服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激增,信息爆炸,书刊数量急剧增长,图书馆经费应不断增多。目前大量文献资源已使高校图书馆无力将每年出版的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文种、不同载体的文献订购齐全,从而导致图书馆收藏文献的采购量日见萎缩,不用说“大而全”,就是“小而全”也难以做到。因此,高校图书馆首先应该彻底打破“味求全”、“重藏轻用”的传统观念,坚持“藏以致用”、“以用为主”的藏书建设方针,把有限的资金建设在“专而精”具有自己的馆藏特色、信息资源特色、信息检索特色、提供服务方式特色、人员素质、群体结构特色,做到各馆之间有区别,各馆之间有特色。建立特色数据库,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服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二、构建图书馆特色服务文化是图书馆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图书馆特色服务文化是创造读者满意的文化

在如今的图书馆服务中,广大图书馆人已把“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转变为“读者满意”。也就是说,我们在实际的服务中,要让读者乘兴而来,满意而去。这无疑给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战,更重的责任。如何才能使图书馆的服务令每一位读者都满意,这是广大图书馆人都面临的重大课题。构建图书馆特色服务文化,无疑为解决这一重大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如何构建图书馆的服务文化,在图书馆服务文化还处于萌芽阶段的今天,我认为首先对图书馆服务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增加构建图书馆服务文化的紧迫感,显得尤为重要。

(二)图书馆馆员需要服务文化加以激励

图书馆的服务过程实际也是传播文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有一些馆规条约来约束,使员工照章完成自己对读者的服务。但行业文化是一种决定其组织成员态度和行为所共有的价值体系,是群体理想、道德和意志的集中体现。可以说,服务文化是图书馆组织的灵魂,是图书馆的一种精神,是图书馆人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每位员工有了这种自觉为读者服务的精神世界,他们便会不计较个人得失,把图书馆的利益放在首位,主动、热情地为读者服务,这是馆规条约管理不出来的服务境界。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有一些馆规条约来约束,使员工照章完成自己对读者的服务。但行业文化是一种决定其组织成员态度和行为所共有的价值体系,是群体理想、道德和意志的集中体现。可以说,服务文化是图书馆组织的灵魂,是图书馆的一种精神,是图书馆人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

(三)读者期待图书馆先进的特色文化

每一位读者进图书馆,都期待能享受优质的服务,而作为图书馆,更希望能以自己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读者。别是在网络环境下,人们通过互联网,在家也基本可以查自己所需的资料,所以广大读者对图书馆的期望值就更高大。面对读者这种高标准的期望值,图书馆必须通过对共价值体系的倡导,服务行为规范的确立和文化氛围的形成,来影响和约束员工群体达成观念和行为系统中员工之间系的最佳组合,通过促进员工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充释放和发挥员工个人与技术设备中蕴含的巨大潜能,从而大地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三、加强特色服务文化建设,优化馆藏资源的意义

解决现实的困难。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资源共享已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可大大缓解因图书馆经费短缺,书刊价格不断上涨给图书馆带来的种种困难和矛盾,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大力发展协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的条件下,充分开发和利用民族地区图书馆的特色和优势,建设成“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特色馆藏,向社会各界提供具有特色的服务,图书馆的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第三,再就是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经过多年努力和建设,馆藏文献信息都互有所长,各有特色,这对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建立其特色馆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其建立特色馆藏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建立具有馆藏特色的数据库,使各馆之间的特色数据库联机并网使用,把馆藏视为社会整体财富,获取所需信息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四、特色馆藏建设的途径

服务是方向,藏书是基础。这一点对特色图书馆尤为重要,特色图书馆的特征之一是突出馆藏局部优势,不面面俱到,不求齐全,但求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因此,如何搞好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搞好调研、合理利用经费、构建特色馆藏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普遍购书经费短缺,大量购买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各馆找准切入点,以什么样的方向为指导,形成什么样的特色是建设图书馆首先解决的问题。各馆应根据本地区特殊的地域、民族特色的重点学科建设入手,搞好调研工作,合理利用经费,确定收藏图书的方向。如专业特色、地域特色、语种特色、人物文献资源特色等不同途经进行文献的采集,统筹规划本馆藏收藏文献的学科范围、规模、组织方式:

(二)建立图书馆特色资源库

要提高文献服务质量,除了日常的一般服务外,更重要的是开展特色服务,只有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才能显示特色服务的水平,而特色服务是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开展有深度的定向服务,具有一定的专指性、区域性,才能有别于一般服务。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的内容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馆藏文献信息服务,另一方面是特色服务的方式和手段,二者在图书馆的整个服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色文献的收藏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的工具,没有高质量的馆藏专业文献,要开展特色服务是一句空话。因此,馆藏文献必须要有特色,为特色服务奠定文献资源保障基础。立足本校,对学校的学科设置、重大科研项目等的读者要求进行充分调研,根据本馆的方针宗旨,制定出本馆馆藏文献整体规划。除日常的文献外还应注重古籍文献、各种电子出版物、数据库网络版等,各种学术论文、专题会议文集、科技报告等非正式出版物的收藏,特别是新型的、动态的信息资源更应该收集。图书馆的特色文献信息是经过较长时间收藏、积累而成。有了丰富的文献资源基础,为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奠定了物质条件。而真正地要深化特色服务,还必须做好特色文献的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和确定自己特有的特色服务形式。

(三)对重点专家进行定题跟踪服务

定题跟踪服务,即馆员在一段很长时间内,定期不定期的向读者提供有关研究课题的参考信息,这方面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应该具有较大的优势。

综上所述,人们说服务就是文化,其实怎样更好地服务,才体现特色服务文化,闪耀着特色服务文化的影子和光芒。在文化越来越显示出强劲生命活力的今天,作为服务行业的图书馆,更应把准时代的脉搏,顺应历史的潮流,及时构建自己的特色服务文化,用特色服务文化来规范、约束、感染和激励广大员工,使图书馆在经济大潮、文化大潮中更好地为腾飞的经济服务,为繁荣的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1]胡舒莉.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环境及模式探究[J].情报杂志,2008,(3).

[2]陈金萍.图书馆特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探讨[J].图书馆学刊,2007,(2).

高校武术论文范文4

河南民间舞蹈艺术影响力巨大,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其艺术特征向人们展示了独特的艺术品质和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可以纳入高校艺术教育体系中。同时,河南民间舞蹈需要借助艺术教育平台提高自身影响力,获得长足发展。

(一)河南民间舞蹈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河南自古以来便处于华夏中心区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河南民间舞蹈不仅是华夏文明的标志之一,而且深刻影响着中华舞蹈艺术的发展。“民间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切舞蹈意识得以发展的源泉,它用人类的形体动作表现社会生活,不仅表现民俗民风,还展示人们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河南民间舞蹈在历代正史、野史中均有大量记载,见证了河南民间舞蹈艺术跨越历史长河,流传千载的传承。通过汇总这些材料发现:河南民间舞蹈所蕴含的厚重文化底蕴。此外,古代河南曾长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许多源于古代国家礼仪的音乐舞蹈流入民间后,被历代民间艺人继承下来,保留了中国古代音乐舞蹈文化,造就了河南民间舞蹈讲传统、重传承的风貌。河南民间舞蹈表演具有规范性程式,其中被严格规定的流程、动作模式、曲牌以及表象性动作,都证明其源于古代祭祀、礼仪等社会活动。河南民间艺人,最为普遍的艺术追求就是“地道”。一方面,这里“地道”的通俗理解为“够不够味”“正不正宗”,也就是技术、表演等是否达到标准;另一方面,河南民间艺人心目中的“地道”,除了技术、表演标准外,还包含着“合不合规矩”“合不合套路”“符不符老样儿”的含义。在许多地方,遵循老辈流传下来的“规矩套路”是第一位的,甚至高于当下某些审美需求,这是河南民间舞蹈能够成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原因之一。总之,通过深入研究可知,河南民间舞蹈艺术包含着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

(二)河南民间舞蹈艺术融合了多方特色

河南是中国舞蹈的发源地之一,在中国舞蹈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河南民间舞蹈不仅融合了南北方舞蹈文化,还融合了中原地区与其他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国内与国外的舞蹈文化。1.中原地区与其他地区舞蹈文化的融合历史上中原地区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便有“逐鹿中原”“问鼎中原”之说,因战乱造成中原政权南迁的魏晋南北朝、两宋和明末,是南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大交流融合的高密度时期,“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征战造成的后果不同,中华民族具有极强文化溶解力。其他民族在进入中原后,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会被同化并且这种同化程度极为深刻,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文化样式等多样化的有机融合”。这种有机融合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河南的民间舞蹈中保留着大量外来因素,成为了舞蹈发展史的活化石。如“客家”是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族居民大举南迁而形成的民系,像这样大规模的中原居民南迁,还有北宋到南宋、明代到南明以及之后的台湾郑明政权,这些都是河南舞蹈传播的重要途径。可以说,历史上中原居民数次大规模南迁,促进了河南舞蹈文化的全国传播,及其与各地舞蹈文化的高度融合。2.汉族与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融合历史上中原地区多次发生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政权更替,客观上促进了河南民间舞蹈文化所属的汉文化体系与少数民族文化体系的交流、融合。据史籍记载,河南舞蹈文化同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融合的范例不胜枚举。如南北朝时期鲜卑入主洛阳,带来了舞蹈文化的交流融合;云南纳西古乐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音乐的传播和发展,与之相对应的舞蹈也出现了融合;清代河南项城流传至今的“回民秧歌”,深刻体现出了汉族传统舞蹈对少数民族舞蹈的影响。3.国内与国外舞蹈文化的融合河南所处的中原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汉文化的核心区域,它对整个世界,尤其是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随着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开展,河南舞蹈文化流传到了世界多个国家、地区,实现了国内与国外舞蹈文化的融合。

二、河南民间舞蹈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特色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办学品位、打造鲜明的办学特色,无疑是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的当务之急和生存之要。所谓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符合办学规律且被社会公认的独特办学风貌”,它既是一所高校个性特征的体现和面向社会的名片,又是其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保障。高校有四大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其中“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指的就是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高校与区域社会文化相结合,并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是一所高校打造办学特色、增强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一)河南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需要借助艺术教育平台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年底,被收录到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的河南民间舞蹈有四十余个,其中既有周口沈丘县《槐店文狮子》、开封兰考县《麒麟舞》、焦作博爱县《苏家作龙凤灯》、焦作沁阳《高台火轿》、安阳汤阴县《跑帷子》、郑州巩义《小相狮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有鹤壁市《金龟舞》、周口沈丘县《扑蝶舞》、信阳潢川县《火淋子》、新乡县《小宋佛高跷》《小冀背装》、周口项城《项城肘阁》、安阳县《吕村战鼓》、三门峡灵宝市《王家热锣鼓》、许昌长葛《莲花灯舞》、焦作温县《虎舞》、南阳南召县《云彩灯》、开封兰考县《卧拐秧歌》、洛阳新安县《九连灯》、商丘市《庆丰花鼓》等,极具地方特色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借助非遗保护平台,在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虽然河南民间舞蹈艺术有其自身的生存能力,但面对飞速发展的新信息时代,其传承难免会受到影响,为了保障这些民间舞蹈艺术得以良好传承,需要借助地方高校的艺术教育平台。因此,民间舞蹈艺术在教育系统中的拓展,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文化的源远流长离不开教育的传承,将民间艺术纳入学科教育保护体系,是民间艺术资源保护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将河南民间舞蹈艺术纳入到教育体系中,不仅可以提高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提升艺术教育的品质,而且可以扩大河南民间舞蹈艺术的社会影响力,有利于营造双赢的局面。同时,品种多样的河南民间舞蹈也为艺术教育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有利于高校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教育教学活动。

(二)河南民间舞蹈与艺术教育的结合具有先天优势

河南民间舞蹈是中原文化的一个缩影和高度概括,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艺术形式,如前文所述,它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绚丽的艺术本体性特征,这些都使河南民间舞蹈成为极具区域特色的文化载体,借助艺术教育平台,高校完全可以将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纳入到提高自身办学品质的规划中。一定程度上说,河南民间舞蹈与高校的艺术教育具有天然联系。一方面,文化传承是高校的一个重要职能,将河南舞蹈艺术文化遗产作为提高自身办学品质的基础,可以赋予高校教育独特的文化气息,使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职能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借助对河南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研究,可以使河南民间舞蹈获得极大活力,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三)河南民间舞蹈的区域特色有利于保证高校办学品质

高校武术论文范文5

1.1传统信息服务模式

传统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比较简单,其路径一般是:图书馆圮读者→图书馆馆员。此时,高校图书馆馆员信息服务路径是:提供图书馆藏信息→办理图书出借手续→监督读者还书→归置归还的图书。从上述流程我们可以看出:当教师和学生查找所需文献资料时,他们会到图书馆寻求馆员的帮助。这个时候馆员的职能就是帮助他们找到相关资料,为他们办理好借阅手续,借出图书,记录出借情况,并在借期到前提醒归还图书。当读者归还图书后,馆员将图书放归原位,并且记录归还情况,从而完成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服务流程。传统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说服务时间问题,读者在借阅过程中,他们所有的诉求都要通过馆员来进行解决,馆员从接收读者的需求信息到完成服务,其间每个环节都靠人工来完成,这就造成读者从提出自己的借阅需求到真正拿到所需图书文献资料必须等待很长时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这种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必须改变其信息服务的模式就成为大势所趋,而这种改变是以互联网平台的全方位构建开始的。

1.2网络信息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模式

此时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馆员的服务范围也发生改变。信息服务路径中多出了一个中介———图书馆网络平台。此时,高校图书馆馆员的信息服务流程主要是:创建网络平台→接受读者请求→满足读者需求→接受读者反馈→维护网络平台。网络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最直观的改变是在馆员与读者之间多出一个网络平台,这个平台集多媒体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为一体,从目前来看,其主要包括图书馆官方网络资源平台(图书馆网站)、微博平台、微信平台、手机APP、电子书借阅平台、自助终端机等。由于有了这么一个平台,教师和学生查找文献资料可以通过平台直接登录图书馆系统了解纸质和电子图书文献的储藏情况。其中,电子图书可以直接借阅,纸质图书可以查询到具体的储藏位置,读者只需到达图书馆直接办理借阅手续即可,同时读者还可以通过登录图书馆主页查询自己的借阅情况和还书日期。更重要的是,平台不仅省去了原先借阅过程中耗费的许多人工和时间,它还在读者和馆员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在遇到问题时可以直接在自己的移动终端登录自己的账号与馆员进行实时交流和互动,及时得到馆员的服务和帮助。

2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构建

高校图书馆构建新的信息服务体系既要考虑网络信息环境下读者的特点,又要发挥设备先进、人才聚集的优势,创新服务方式,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对于图书馆创新服务体系,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2.1明确馆员职能核心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核心职能就是为师生的教学提供信息服务。建构新的服务体系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进行重构,即要建立一种全方位服务的观念和主动服务的精神。传统图书馆工作是被动地为读者提供服务,且服务范围有限。而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则要求能够主动地为读者提服务,在提供服务之前应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并且要打破时空限制,为读者提供实时服务,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读者提供最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2.2树立创新思维意识

创新思维意识的建立是创新性行动的基础。馆员要了解自己所面对的读者群的特点,分析读者群需求,有针对性的主动开展服务。在这里我们要树立的创新意识,其实就是要求馆员必须主动和读者之间建立联系,不再被动地接受服务指令,而是主动进行思考,预测读者期待,在行为上快人一步,灵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一颗爱岗敬业之心完成工作,创新工作。

2.3收集读者信息

网络信息环境下,信息收集工作已经摆脱了人工收集的繁琐,而变为了电子问卷调查或是对读者搜索信息和登录信息的直接收集。只要读者登录系统,系统就会主动将读者的搜索痕迹记录下来,收藏在数据库中。在高校图书馆,馆员所面对的读者群体主要是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这两个群体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馆员的工作主要是基于数字媒体平台建立读者档案,形成他们的图书馆备忘录,当对读者的数据收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能够准确地对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偏好做出判断,便可以进一步建立针对读者的数据库,尽量精准地对读者的需求做出预判,从而更好地对读者开展服务。

2.4统计读者数据

大数据时代一切皆可被量化,这也包括本文所关注的图书馆在网络信息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对读者在图书馆的活动、借阅等情况进行数据化管理,对于高校图书馆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图书馆了解读者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图书馆如何预知并改进这些服务。比如通过读者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什么类型图书的借阅量最大,从而分析出读者的阅读喜好,以便在下个年度采购图书时扩大这一类图书的采购比例。通过读者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还能够得出读者对图书馆设施、馆员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指标,对新媒体技术应用情况等的看法。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读者的动机、需求、兴趣、情感和意志,从而为图书馆创新服务更具针对性。

2.5提供全新服务

这里我所说的“全新服务”,是指针对读者个性化需求而提供的定制服务。比如当我们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系统在期末时候为他们推送适合他们复习的文献资料;通过前文所说的数据采集与统计,基于选课系统的数据定时为学生提供上课时间和考试时间的提醒服务。如果这种服务能够实现,那么图书馆在学生中的地位就会上升许多。

2.6形成良性循环

任何一种新服务体系建立都期望整个体系的运行能达到良性状态,因为只有运行在良性的状态下,系统才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转型与升级,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师和学生读者,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具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在这期间,我们不能忽视人的作用,即馆员发挥亲和力服务的作用,因为图书馆网络平台毕竟只是一种物化的“机器”,如何使这种机器发挥出高效率,还需人的结合,需要有效的人机互动。为此高校图书馆若想使创新后的服务体系一直处于良性的循环状态,就一定要把馆员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好,把“人”的因素发挥好,使馆员能在系统中着力增进与读者的情感,为读者提供一个温馨的阅读、学习环境。

3结语

高校武术论文范文6

教师应该转换自己的角色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转变观念,实现从一个指挥者到引导者的转变,而不是一个人在课堂上自导自演,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甚至可以充当老师的角色参与到课堂中来,具体方法如下:

1.1引导学生自我探究

国内各高校都是从2011年开始陆续开始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大多数学校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了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IEEE802.15.4/Zigbee)等课程,并保留了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等课程作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通信技术的主干课程。因此,物联网技术所涉及的通信技术散布在多门课程中,这就不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物联网通信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我校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门开设了物联网通信技术这门课,而这们课程中所涉及到一些通信技术如蓝牙、无线局域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都与学生所处信息社会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么教师可以去引导学生课外对跟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进行研究与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

传统的理论课程都采取三七评分方法,也就是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而平时出勤完成作业等综合情况占30%,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终极目标是期末考试而忽略平时对课堂的参与。我们可以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一半的评分方法,那么学生就会用对待期末考试的热情来参与到平时的课堂。

2改变“满堂灌”模式

在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薄弱一些,因而在理论上普遍存在一个现象是:即使人在课堂上,思维可能已经天马行空不愿意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过多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不管老师讲得如何有激情并且口干舌燥的时候学生却已经昏昏欲睡了。理论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且是技能课的基础,如果学生不接受理论课,那么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在学生身上体现不出来了,再好的理论也无用武之地。针对这种情况,就必须改变传统理论课教师只负责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模式,可以采取学生不仅要听而且还要讲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改变到主动学习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同时也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目标。以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中的蓝牙技术为例,蓝牙在我们的日常电子产品中随处可见,我们现在用的智能手机都有蓝牙功能,学生上课都会随身携带手机,在对蓝牙技术讲解时如果只采用传统的模式讲解的话学生可能都会认为这个内容很简单无须再听老师讲解,这时候在讲到蓝牙网络拓扑结构、蓝牙组网、蓝牙状态、蓝牙地址、蓝牙协议及蓝牙工作原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起手机并开启蓝牙模式,学生使用蓝牙功能相互之间发送语音和图片等文件,在学生具体体验了蓝牙功能后启发他们思考课堂所讲知识点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大家分享。

3教与学相结合

在传统的理论课堂中,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授知识点,在此过程中,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老师传授的知识也只有量的积累而没有质的变化,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无法将老师讲授的内容转化为自己所有,更不可能把老师课堂讲的知识点灵活运用到技能课和实践中去,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变原来的泛讲为精讲,重点讲方法讲重要知识点,达到由量变达到质变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缩短讲授时间,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听到主动讲角色的转变,让学生充当一个讲授者,让学生把提前探索好的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在课堂上与同学和老师分享,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去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鼓励其他学生也参与讨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此,每次理论课可以安排学生主动走上讲台,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心里素质也能让能够主动去学习,还能使课堂充满活力而不至于让学生们进入昏昏入睡的状态。这虽然缩短了讲授的时间但并不意味着老师无事可干,在学生充当讲授者角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把自己当做普通的一员加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建立伙伴关系,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相关知识点,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