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宿舍楼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宿舍楼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宿舍楼设计

高校宿舍楼设计范文1

一美国高校住宿教育的特征与经验

1具备深刻的“发展”功能认识,拥有成熟的学科理论体系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者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住宿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住宿生活对学生审美观、文化和智力观、社会政治、自由主义取向、世俗主义取向、自尊、自治、独立、内在控制、完成学业和获得学位以及道德判断中采取原则性推理等方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在哈佛和耶鲁“住宿学院制”的影响下,美国高校开始更为重视住宿生活服务,认为“住宿生活服务项目是学校教育性计划和对学术提供支持服务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住宿不但是生活问题,更是教育问题。美国高校把宿舍看作不仅是为学生提供休息的场所,也是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和人际沟通的场所,还是帮助学生纠正不良行为的场所。美国高校认为宿舍集餐饮、娱乐、住宿、健身、交际、学习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因此每幢宿舍楼都拥有食堂、公共休息室、图书馆、学术和文化娱乐活动设施,充分认识到了住宿教育的学术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等发展,树立了让学生成为全面的人的发展意识。

美国大学对学生发展理论的研究有着近百年的历史。美国学生发展理论有四个基本类型,即个体与环境、社会心理、认知和价值观、整合型理论。这些理论着眼于学生的总体发展,从社会学、心理学、生态学等角度解释了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学生发展理论作为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基础,深刻影响了美国的学生管理实践,为学生宿舍管理、学务咨询、心理咨询等重要的学生事务管理领域提供了理论指导。美国高校的住宿教育高度重视学科理论支撑,如Astin的“学生参与”(student involvement)理论,Sanford的“挑战与支持”(Challenge and Support)理论等都为学生住宿教育实践提供了正规的理论指导和支撑。

2采取多样的住宿管理模式,促进学生与教授的学术互动

人们认为,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寄宿制是它们既能培养出杰出学者又能造就优秀公民的原因,是大学教育传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住宿学院,这些世界著名大学就不符其名,就不能完成其神圣的教育使命。如今,除了住宿学院制,美国很多高校都陆续建立了以服务和指导为核心的各具特色的住宿教育模式。如斯坦福大学学生住宿区域包括了学术主题与单一特色主题公寓楼、种族主题公寓楼、自我管理与互相合作居住区、课题楼等类型。[2]密歇根大学住宿教育项目则将课堂延伸到学生住宿区,与学校的学术使命和培养目标相结合,有效地补充了课堂教学。[3]美国高校通过校内宿舍、校内外公寓、校外寄宿公寓、当地居民房等多元化渠道为学生解决住宿问题,其中“宿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专供单身学生用,分为“男女兼收的宿舍楼”和“单个性别居住的宿舍楼”;“公寓”则有限的供给高年级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已婚学生,含有“已婚学生住房”。同时美国高校学生宿舍建立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如申请入住制度、安静时间制度、会客及留宿制度、安全制度等,并对违反者规定严格的惩罚措施。

美国高校住宿社区是学校专业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学生学术学习在宿舍的延伸,负责在课程之外给学生提供学术帮助与指导。其目标是丰富学术发展,支撑学校的学术使命。各高校尽力在宿舍内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通过安排教授入住宿舍,开展诸如“手拉手助学活动”等活动,促进学生与教师在宿舍内的学术互动和交流,教师在学术、精神、生活等方面对学生的成长成才给予帮助。如哈佛大学聘请了教授入住宿舍,担任学生的宿舍导师,并在各宿舍开设了由宿舍导师主持的“宿舍研习课”。宾夕法尼亚大学则规定每幢楼邀请2-3名教授和学生住在一起,使他们能和学生在课余时间讨论和交流学生问题。[4]

3拥有人员充足的专业化队伍,发挥民主的学生自治功能

美国高校的住宿教育队伍人员配备充足,规模较大,专兼结合,岗位细化,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高。如耶鲁大学各住宿学院的管理人员由院长、教务长、院长助理、教务长助理、管理秘书、学院导师、写作导师、研究生助教、学生管理员、学生代表组成。哈佛大学每个学舍的专业管理人员有学舍长、训导长、导师。斯坦福大学配备了1名住宿教育主任、6名宿舍楼主任、36名宿舍研究员、53名学院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人员。芝加哥大学每幢宿舍楼都有舍监、舍长、舍监助理来共同管理。美国高校对学生宿舍教育的工作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其工作职能是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通常参与学生宿舍教育的工作人员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且经过专业训练和培训,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学生事务、学生发展等专业知识。宿舍导师则都多为知名教授,是专业领域内的行家。

美国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尊重学生的自,注重平等、双向,在学生管理上很大程度也是依靠学生本身。除了专业人员之外,学校还聘请了许多学生来参与宿舍管理,发挥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如USWP大学,宿舍教育专职人员有50多人,而SS(Student Staff,学生职员)多达200名。其中AD(Assistant Director,主任助理)1名,每楼RA(Resident Assistant,居民助理)2名,ARC(Academic Resource Coodinator,学习协调员)1~3名。对这些学生管理员采用公开招聘选拔的方法,自愿报名后经过面试,被录用的学生要先经过正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尔班纳-香槟分校(UIUC),其住宿部专业人员68人,行政人员527人,而学生雇员则高达1532人之多。

4重视隐性的文化育人作用,具有严格的宿舍规章制度

美国高校认为学生与住宿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环境可以改变学生的个人行为。因此,美国高校住宿教育十分重视校园文化育人的隐性作用,注重宿舍楼的环境布置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学校一方面优化学生住宿条件和环境,在宿舍楼的过道、走廊上悬挂国旗、历任校长、杰出校友的照片和简介。哈佛大学的本科生住宿楼拥有食堂、图书馆、学术交流室、娱乐活动室等,13幢宿舍楼的楼名均来自于对哈佛大学有突出贡献的校长、重要捐助者、杰出校友等。另一方面高校鼓励学生参与构造环境,改造宿舍的物理环境。学生们可以在走廊里粘贴墙壁饰品,可以美化装点活动室,可以在宿舍里添置家具和其他设备,同时也可以在宿舍里绘制墙画、装饰墙面、制作家具。美国高校的宿舍是学生居住的场所,更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学生组织在宿舍内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音乐演奏、诗歌朗诵、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电影欣赏、学术研讨会等,哈佛大学每幢宿舍楼都有自己的传统风格和特色项目,邓斯特楼的传统为音乐表演与欣赏,特色活动有一年一度的弥赛亚演唱会和邓斯特楼歌剧协会歌剧会。

美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既有民主的一面,也有法制的一面。各宿舍楼都建立了严格健全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申请与签订制度、安静时间制度、会客及客人留宿制度、清洁制度、家具及电器使用规定、吸烟制度、四禁制度(严禁赌博和吸毒,严禁将动物和枪支弹药带进集体宿舍)、安全撤离制度、饮酒制度、安全制度等。[5]学校在学生在入学前就明确告知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违反规定有哪些严格的惩罚措施。同时学生在入住宿舍时与宿舍楼签订住房协议,一旦学生违约,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轻者给予警告或罚款,重者将被勒令搬离宿舍。

二我国高校学生住宿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为学生住宿服务方面迈出较大步伐,如开展公寓文化创建活动,实施辅导员进公寓制度,改善住宿条件和环境等。但我国高校的住宿教育仍存在功能定位认知不足、深入的理论研究缺乏、学生管理模式特色不足、学生自治程度不高、宿舍育人体系不完善、公寓规章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对宿舍的发展功能认识不够,理论体系尚未健全

我国对宿舍功能的理解主要限于提供住宿,对学生宿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缺乏认识,“住宿教育”的提法也较为少见。这些年随着学分制的实行,宿舍的“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功能得到重视,但目前我国高校对住宿生活的“发展学生”的内涵和功能仍认识不足,重物轻人,重管理、轻教育服务,忽视住宿教育的学术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忽视了住宿期间也是学生人格定向、心理发展、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未能真正理解宿舍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不低于第一课堂的育人作用。

2住宿管理模式较单一,宿舍学术氛围不浓厚

我国高校未能完全建立以服务和指导为核心的多样且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仅复旦大学、西安交大等个别高校在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了探索实践,实施了“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大多数高校仍未能把学生宿舍看作是学生课堂的延续,宿舍作为第二课堂的功能发挥不足。学生宿舍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全通道式的沟通网络,住宿教育项目中将课堂延伸到学生住宿区的较少,与学校的学术使命和培养目标结合不够,未能有效补充课堂教学。大学生住宿教育中存在着与学生学术事务联结不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研究与合作不多等问题。

3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学生参与管理的自治程度不高

各高校学生公寓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常由公寓辅导员来负责,而进驻公寓的辅导员基本上都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同志,没有经过职业化培训,缺乏丰富经验、技巧和方法,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较低。同时,高校宿舍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没有依靠学生本身,当前我国大学生直接参与宿舍管理的自治程度仍不高。公寓学生管理员发挥的主要作用还是当参谋,起监督作用,任务也比较单一,如楼层长的任务主要是协助检查卫生等。一些学生管理员也没有经过公开招聘选拔和正规培训,在公寓的基础文明和文化建设中模范表率作用不明显,在同学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还不够。

4宿舍文化活动较单调,公寓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很多高校开展了诸如“公寓文化节”、“社区文化节”等校园品牌文化活动,但学生宿舍文化活动某些方面仍存在水平较低,层次不高等问题,特别是部分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的低层次、重复式、受益浅的活动较多。另外,社会后勤化后出现的高教园区、大学城的宿舍管理多采用的是学生工作部门、公寓管理部门、保卫处、物业公司等多个部门联合的管理机制,各方主体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教育合力,未能用严格的、健全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保障宿舍内的良好秩序,如对违反者的惩罚措施不够严厉,一些规定模棱两可、明知“禁”而不能“止”等。

三美国高校学生住宿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通过上述美国高校与我国高校住宿教育在功能认识、队伍建设、环境建设、运行机制、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分析与比较,可以发现我国高校住宿教育由于起步晚,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借鉴美国高校丰富的住宿教育管理经验,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高校学生住宿教育、公寓管理的新途径与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科学认知住宿教育的发展功能,加强学生发展理论的研究

我国高校应科学认知住宿教育在校园实践、社会参与、学术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功能,在宿舍教育上做好顶层设计和目标明确,要正确认识宿舍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设计学生宿舍系统时,应注意其在功能上的三个目标,即为学生提供舒适的休息地方,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场所,纠正不当的行为并提高个人修养。同时,高校应加强学生发展理论研究,进行积极深入的理论探索,建立健全适合中国高校的住宿教育理论体系,强化理论对学生事务实践的指导作用。

2创建本土化的住宿管理模式,创立学生与教授沟通交流制度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学生住宿教育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如西安交大在大学生生活指导与生活教育上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书院制”模式,建立了全面的学业辅导体系,帮助学生接触学术大师,拓宽学生学术视野,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我国高校应学习借鉴美国高校住宿教育的先进经验,创建适合自身、各具特色的多样化住宿管理模式,要重视宿舍第二课堂的作用,把宿舍看作是第一课堂的延续和延伸。高校可以在宿舍楼中配备阅览室,开设有关课程,组织专题讨论,提供学术和非学术咨询服务,营造融住宿和学习为一体的氛围。

3组建住宿教育专业化队伍,发挥学生组织“三自”作用

高校一方面要从数量上保证足够的公寓管理人员,另一方面要从质量上尽快提高住宿教育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高素质住宿教育队伍。同时要鼓励学生参与宿舍管理,提高学生自治能力,发挥学生自律委员会、楼长、层长、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作用。学生管理员除了检查卫生等职责外,应仿效美国高校的做法,增加其在组织楼层学生学术、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资源的咨询,前台值班及宿舍楼内外的安全巡逻等方面的职责,真正做到学生直接参与管理,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效果。

4建立宿舍文化育人体系,完善公寓管理制度建设

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宿舍文化建设,因为宿舍是学生除教室之外学习、生活、交流最多的场所。高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育人的隐性作用,重视公寓环境布置,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宿舍中开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活动,让宿舍真正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此外,高校还应制定严格健全的宿舍管理规章制度,如入住协议签订制度、安静时间制度、会客及留宿制度、安全制度、惩罚制度等,让学生清楚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以此来规范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约束学生宿舍行为,强化学生自律意识。

参考文献

[1]Winston, R. B. ,Jr. , Roger B .and Anchors ,Scott. Student Housing and Residential Life. San Francisco: The JosseyBass higher andeducation series,1994:535.

[2][3]张晓京.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基于八所大学的个案分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高校宿舍楼设计范文2

具体包含:宿舍环境清洁、整齐、优雅、舒适;根据现有条件,按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置相关的功能室;开展受学生欢迎的各种有益活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各宿舍成员人际关系良好、和谐友爱;宿舍有序、安全、文明,宿舍成员精神面貌好;各宿舍成员养成文明、有礼、通达的品质。此外,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还在于逐步深化思想教育、党建、心理咨询、专业学习等进公寓工作,充分发挥宿舍的育人功能。

二、年级集中住宿模式下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难点

1.按照院、系集中住宿,有利于院、系老师深入宿舍开展工作,有利于院、系统一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从而营造具有本院、系特色的宿舍文化,此外,还有利于发挥院、系高低年级学生间“传、帮、带”的作用。然而,实施年级集中住宿后,同一片区或同一栋楼有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学生的学院意识逐渐淡化,而宿舍意识逐渐增强,彼此间有不同的导向及约束标准,因而会影响院、系所开展工作的效果,也给年级集中住宿模式下的宿舍文化建设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

2.实施年级集中住宿,由于同一片区或同一栋宿舍楼中学生千差万别,这对后勤服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宿舍管理人员大多是外聘人员,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素质一下子还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会产生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激化矛盾。

3.实施年级集中住宿,同一片区或同一栋宿舍楼中学生众口难调,难以营造统一的宿舍氛围。要做到凝聚人心,达成共识,这对工作的内容和工作的方式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实施年级集中住宿,同一院系的学生分布在多栋宿舍楼,给学院学生工作队伍开展工作增加了时间、精力等方面的成本。

三、年级集中住宿模式下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对策

从按院、系集中住宿转变为按年级集中住宿,学校要充分认识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急迫性,加强这方面工作的理论研究,并付诸于实践。同时,理顺关系,加大投入,实现学生宿舍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过渡。

1.提高认识,加强理论研究,多管齐下

目前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高校应重视抓好课题立项等契机,组织相关人员对这块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逐步从具体实践中总结与归纳一些有规律的特点,从中找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措施或机制,并用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学生住宿管理委员会、学生宿舍物业管理公司、后勤产业集团、各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及学生宿舍自我管理组织要紧密配合,精诚合作,形成全校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2.按新的思路建设学生宿舍文化,努力提高教育服务质量

年级集中住宿模式下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思路必须统筹规划,科学有序。与此同时,要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及时处理学生的各类报修及出现的问题,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要建立正常的信息渠道,加强沟通,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并形成制度,听取意见,改进工作,对于学生合理的要求必须及时加以解决,对于学生不合理要求,要做耐心细致的疏导和解释工作,从而实现优质高效的服务。

3.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服务育人

从目前的管理人员的构成和知识结构来看,突出的问题是年龄普遍偏大,学历普遍偏低,虽然工作态度及工作责任心尚可,但工作的效果有待增强。这些人员常常忙于应付检查卫生、传呼电话、登记会客、维修设备等简单事务性管理,对新知识、新形势的吸收和与学生在知识和思想上深层次沟通存在困难和障碍。因此,必须优化宿舍管理和服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采取公开招聘、引进等多种手段尽快调整队伍结构。通过请进来培训、走出去的学习和在岗学习的途径,普遍提高管理和服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适应学生素质教育和按年级集中住宿宿舍管理工作的要求。

4.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三自功能”

创建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确立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才能和潜力的发挥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平台,要大力抓好学生宿舍楼管组和学生宿舍党员工作站等学生组织的建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三自功能”,创设鼓励创造、追求创新的和谐氛围。

5.因地制宜,创建各具特色的宿舍文化

高校宿舍楼设计范文3

关键词: 高校火灾 隐患成因 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普通高校的年年扩招,高校更加成为人群最密集的场所之一,这便给消防安全带来了不少隐忧。同时,各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千头万绪,消防安全往往成为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据统计,2005年以来,全国高校共发生火灾2000余起,直接财产损失达5200余万元,给高校工作的正常运行造成了许多障碍。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地,如何消除火灾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是高校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1.近期高校典型火灾事件回顾

1.1中央美术学院――1人伤。

2009年3月16日上午10时30分许,中央美院位于南湖公园内的学生宿舍发生大火,着火建筑是彩钢板搭建的二层简易板房,为学校部分学生、后勤员工、保安人员的宿舍。彩钢板内保温材料燃烧速度快,烟雾大,加之宿舍内易燃物较多,给火灾扑救带来一定难度。火灾过火面积约1000平方米,火灾造成1人受伤。据校方统计显示,截至16日下午17点左右,此次受灾人数共计440人(其中进修生、联合办学学生297人,其他服务人员等143人),其中1人受伤。

1.2上海商学院――4人死。

2008年11月14日早晨6时10分左右,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一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导致烟火过大,4名女生在消防队员赶到之前从6楼宿舍阳台跳楼逃生,不幸全部遇难。火灾事故原因判断为:寝室里使用“热得快”引发电器故障并将周围可燃物引燃所致。

1.3中央民族大学――上千女生疏散。

2008年5月5日中央民族大学一女生宿舍发生火灾,着火后楼内到处弥漫着浓烟,能见度不足10米。火灾发生时大部分学生都在楼内,所幸消防员及时赶到将千名学生紧急疏散,事故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宿舍最初起火部位为物品摆放架上的接线板部位,该接线板部位因用电器插头连接不规范,且长时间充电造成电器线路发生短路,火花引燃该接线板附近的布帘等可燃物蔓延向上造成火灾。

1.4马尼拉大学――8人死3人伤。

2006年1月8日菲律宾马尼拉市北部大学区的一个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至少8人被烧死,3人烧伤。大火是从宿舍楼底层的一间厨房开始蔓延的,宿舍里的一些学生在7日晚聚在一起喝酒,由于酒后不慎在厨房引着了火。由于楼里住了许多人,过道和紧急出口又堆放了许多杂物,加之不少人当时已经喝醉,火灾造成的伤亡人数较多。

仅以北京市为例,2008年该市高校火灾频发:1月7日,邮电大学13号公寓女生宿舍发生火灾;2月27日,地质大学南翼楼1层101室发生火灾;3月4日,交通大学东校区科教楼电梯间着火;3月10日,西三旗新都环岛金融学院食堂着火;5月5日,中央民族大学28号楼6层起火。9月1日,北京理工大学13号楼宿舍楼5层女生宿舍起火;11月16日,中国农业大学东区食品学院实验楼5层着火;11月17日通州现代音乐学院在建教学楼起火;2009年伊始,继央视新址北配楼发生火灾之后,3月16日上午,中央美院位于南湖公园内的学生宿舍发生大火。

2.高校火灾隐患成因分析

2.1消防意识淡薄。

首先,领导消防意识淡薄,对消防安全工作重视不够。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重教学、轻消防”的观念,高校领导片面地认为消防工作与教学质量无关,与学校稳定无关,可有可无,一味重视教学、科研,忽视了消防安全工作,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基本上是束之高阁,流于形式。领导对消防工作不重视,自然而然的,消防安全教育就不到位,而且造成高校在消防投入上普遍不足,能砍则砍,能省便省。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或是一些民办院校,本身教学科研资金尚且不足,对消防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

其次,师生消防安全意识不强。从近年来高校发生的火灾情况看,许多火灾是由于多数师生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造成的,广大师生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潜心研究学问上,对消防安全关心较少,消防法制观念不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个别师生甚至认为只有工矿企业、娱乐场所等才会发生火灾,而学校与火灾无缘,普遍缺乏基本的初期火灾扑救常识和火场自救逃生技能,发生火灾时惊慌失措,盲目逃生,忘记报警,更不用说使用灭火器材了,从而失去了灭火的最佳时机。

2.2消防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消防组织机构不健全,消防管理机制不完善。

虽然不少高校都建立了消防安全责任制,但形同虚设,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对消防职责履行情况的检查走过场,考评不严格,导致消防管理人员素质低,工作敷衍了事。另外,一些高校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没有健全的消防组织机构,没有明确专兼职消防工作人员,没有明确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没有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一些高校甚至没有制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或者虽然制订但内容不全、组织松散,根本不可能按照61号令的要求每半年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预案成了空头文件,没有实用价值。

2.3消防设施短斤少两,陈旧老化。

高校建筑规模大,种类多,各种消防设施必须一应俱全,而且这些消防系统都需要定期维护保养。但在一些高校,很多场所消防设施欠账仍然比较突出,维护保养较差。有些灭火器材配备与场所不相匹配,有些设有室内消火栓,却无水或水带水枪缺少;有些特殊重要场所,如大型图书馆、重要实验室等,未按要求设置自动报警或自动灭火系统。再者就是被盗被破坏现象严重,以致许多消防设施损坏或不能正常使用,一旦发生火灾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4高校建筑物火灾隐患严重。

2.4.1高校本身历史年代较为久远,建筑物多砖木结构。为了扩大生源,很多高校纷纷扩建校区,为了赶工期、赶进度,很多新建的学校建筑未经消防部门审核、验收就投入使用,在消防方面留下许多先天性的火灾隐患。再加上有些国内知名的院校大多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校园内的一些原有建筑难以达到消防安全要求,其中不乏受保护的文物古建筑。这些古建筑有的采用木质结构,耐火等级较低,建筑内的消防设施不到位,且电气线路老化,很难达到现有的消防安全标准。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了一批闷顶式建筑,闷顶大多采用木质结构,例如发生火灾的东南大学动力楼就建于1957年,属于典型的闷顶式建筑。

2.4.2违反规定用火用电是学生公寓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寓里往往私拉乱接电线多,造成线路超负荷运行,有些学生习惯将电源插座放在床上给手机等充电,从而埋下火灾隐患,还有的学生违规使用电饭锅等大功率的电器。二是在公寓内使用明火。如用酒精炉做饭烧水,熄灯后点蜡烛看书,由于公寓蚊帐、衣物、书籍等可燃物较多,火势容易蔓延。而且学生公寓是一个集体场所,人口密度大,人员集中,火灾发生后难于疏散人群。

2.4.3图书馆的书籍多,容易引发火灾。图书馆的建筑一般耐火等级低,尤其是一些旧图书馆,安全通道设计不合理,内部设施及电气线路陈旧老化,线路铺设不符合防火要求,由于采光度低,为了照明的需要,使用大功率的照明灯具,灯具相距书架太近,一旦电器线路故障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则不仅会使很多珍贵资料化为灰烬,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而且会危及人身安全。

2.4.4实验室易发生火灾事故。一是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对消防安全重视不够,责任心不强,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常识,近些年来高校实验室由于工作人员自身原因造成的火灾事故不在少数;二是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存放管理不合理,有的实验室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没有严格按规范分类存放、管理;三是实验室出现电气线路老化,连接处接触不良等现象;四是实验室消防器材配置不合理,数量不足,有的实验室消防器材已过期而得不到及时更换,有的配置的消防器材与实验室可能发生的火灾种类不一致;五是在做实验时违反了相关操作规定,引起火灾。

2.4.5大礼堂也是容易发生火灾的场所之一。大礼堂照明设备多,功率大,舞台布幕、道具箱等均是可燃物,尤其是接纳校外大型活动,电气设备多功率大,临时线路布满了整个舞台,负荷远远超出设计容量。人员集中,上下节目之间,舞台工作人员与演员手忙脚乱,经常在电线上穿梭,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就不堪设想。

3.高校消除火灾隐患的对策

3.1提高高校领导的消防意识。

公安消防部门应当经常召开高校系统消防例会,定期和高校各级领导座谈消防工作,及时传达消防工作的最新精神,让高校的各级领导清醒地认识到高校消防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清楚地认识到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让高校领导真正认识到抓消防工作就是保学校稳定,抓消防工作就是促教学科研,在重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同时,始终不忘消防安全工作,推动消防工作与学校建设同步进行,最大限度减少火灾危害。

3.2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防火意识。

消防宣传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高校必须贯彻执行“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方针,把学生消防知识技能教育作为学生素质、能力教育的组成部分,与文化知识教育相结合,把消防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理解接受程度研究编写出专业的消防教育课本,培养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增长防火、灭火和火场逃生自救知识。同时也可以发挥学生社团的力量,号召学生成立消防协会,组织开展活动,置身于宣传教育之中,切实从思想、行动上提高自己。还可以通过消防知识竞赛、播放宣传片、组织参观消防站、进行逃生自救演练等形式,不断将消防宣传工作引向深入,把消防法规知识和技能送到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手中,从而把消防宣传落到实处。

3.3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健全消防组织机构,完善消防管理机制。

高校作为师生高度聚集场所,要将消防制度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方针落实责任制。在提高高校领导消防意识的基础上,公安消防部门要督促各高校建立消防组织机构,建立定期检查评议制度,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健全消防组织机构,完善消防管理机制。明确每个院系、每栋建筑直到每间宿舍、每个实验室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及工作职责,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每个人的消防工作积极性,使防灾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从而营造校园防灾文化氛围,建设和谐校园。

3.4保证消防经费投入,改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各高校应把消防经费的投入列入学校经费开支的总计划中,设立消防专项基金,保证消防经费投入,加强各种消防设施的维护和保养,明确管理责任,确保消防设施完好。保证日常消防经费、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费用,对超过使用年限的要及时更换,楼道应设置醒目的安全疏散线路指示标志。还需要不断提升消防专职人员业务理论的“职业化”水准,只有不断开展在职学习及培训,才能有助于提升消防监督员的“职业化”水准。

3.5加强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为了从根本上杜绝火灾和减小火灾危害,彻底消除各种致灾因素,公安消防部门应当对高校开展高频次的消防监督检查,经常检查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使其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充分发挥建筑消防设施的作用。重点检查学生宿舍、食堂、礼堂、网络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或者耐火等级低的建筑,并且对这些场所和建筑建立工作档案。同时,对未经消防审核验收擅自施工使用、破坏建筑物原有分隔、锁闭安全出口、堵塞消防通道等消防违法行为要严格执法,对有关当事人给予行政处罚。

在宿舍,学生应自觉遵守宿舍安全管理规定,做到不乱拉乱接电线;不使用电炉、“热得快”、电饭煲等大功率电器;不在宿舍使用明火;爱护消防设施,不将灭火器材随意移动或挪作他用,等等。学校要对在宿舍里乱拉电线、使用大功率电器等极易酿成火灾的行为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对行为严重的应给予相应的处分。

在实验室工作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制度。使用仪器设备前,应认真检查电源、管线、火源、辅助仪器设备等情况。使用完毕应认真进行清理,关闭电源、火源、气源、水源等,还应清除杂物和垃圾。尤其在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时,一定要注意防火安全规定,按照规定一丝不苟地进行操作,用剩的化学试剂,应送规定的安全地点存放。

参考文献:

[1]田艳天,兰俊丽,刘利民.高校校园防灾文化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0.

[2]郭晓梅,孙悦,付庚.谈高校的火灾特点及消防安全工作[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8(1).

[3]沈建华.浅析凉山州布拖县寄宿制学校火灾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08.8.

[4]谭俊,刘丽艳.高校火灾浅析及防范对策探究[J].管理观察,2009,(11).

[5]李显军.高校火灾成因和预防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9,(12).

[6]史志强,李如森.高校火灾事故的特点及预防[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1).

[7]胡时金,刘献成.高校火灾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

[8]薛雯.高校火灾隐患成因及消防安全管理应对措施[J].中国商界,2008,(2).

[9]陈亮.高校火灾应急管理现状及相关建议[J].经营管理者,2009,(9).

[10]李显军.高校火灾原因及预防[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6).

[11]谢荣全.高校建筑火灾隐患的防治与对策[J].时代消防.

[12]刘健.高校实验室火灾成因及预防[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8,(11).

[13]钱伟超.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0,(1).

[14]刘寒.高校消防安全问题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2).

[15]赵培仁.高校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J].山西政报,2005.

[16]吴壮,丁营.高校校园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才智,2010,(32).

[17]丘志虎.浅谈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

[18]许进刚.浅谈高校学生宿舍的火灾成因与预防[J].咸宁学院学报,2008,28(4).

[19]吴勇.浅谈如何做好高校消防工作[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20]李克建,毛鹏举.浅析高校火灾发生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8(35).

[21]冯锐.浅析高校火灾特点及消防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7,(6).

[22]齐恒,陈蔚勤.浅析高校消防安全管理[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6,(7).

高校宿舍楼设计范文4

1教学区

教学区主要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办公楼等,是教学、讨论、学习之地,要求环境安静。辽宁科技大学主教学楼为1号楼与2号楼,楼内又细分成各区,底楼的各区之间种植有常绿的灌木,并设有木椅,在缓解师生视觉疲劳的同时,也是适合师生小憩的场所。主教学楼附近的植物是低矮的常绿灌木丛,常绿的色彩彰显着学校的勃勃生机,高低相间的搭配更营造出幽静舒适之感。当然也设有一定数量的木椅,供师生休息。

2生活区

生活区主要指学生宿舍、食堂、商店等后勤服务设施,要求安全、舒适。景观格局要求实用,道路要求密而短,常设常绿乔木、观赏灌木、芳香树种、观花树种等植物,给人以自然轻松的心理感受。辽宁科技大学有三所食堂,分布于各宿舍区附近,在各宿舍区均设有超市,为学生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捷;宿舍区独立于校园建设,与校园有天桥相连,采用公寓式格局,宿舍楼底植有绿草坪和木椅,充分保障了学生住宿环境的清幽舒适。

3运动区

运动区要求场地平坦、噪音小,运动区和生活区之间的距离,不能过近相互干扰,也不能过远。辽宁科技大学的运动区主要集中在校园东南区,设有篮球馆、排球场地、足球场地,室内健身馆等,充分满足学生的多种活动需求,运动区周围植有乔木、灌木等净化空气并减少噪音。运动区紧挨着学校后山,能引导学生闲暇时到后山散步,达到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的目的。

4绿化区

环境优美的绿化区不仅空气清新,还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师生的情操。大面积的草坪、树木在彰显周边建筑更加宏伟的同时,也是学生日常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辽宁科技大学总占地面积147.53hm2。其中绿化面积达到53.33hm2,除去校园内绿化外,学校还在努力开发后山,打造绿化休闲区,为师生乃至社会提供休闲场地。

二、结语

高校宿舍楼设计范文5

关键词:WinForm;宿舍管理;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0-0082-02

Implementation of Student Dormitor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Net

DOU Li-jun1, ZHANG Jing-feng2, ZHANG Shi-qi2

(1.Nanj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Transport Technology, Nanjing 211188, China; 2.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how to use .Net WinForm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SQL Server database to realize the building managment, dormitory management bas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tudent management, health examination, leaving campus dormi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WinForm; Dormitory management; management system

1 概述

高校W生数量越来越多,学生宿舍楼栋也越建越多,为了实现提高学校宿舍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充分利用资源,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出,方便宿舍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全面地掌握学生住宿情况,提高学生对宿舍管理的互动性等目的,设计和使用宿舍管理系统有相当有必要的。结合我校宿舍管理实际情况,分析目前学生工作部在进行宿舍管理工作时存在的各种问题,提供一个较为方便的解决方案,使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并使资源得以更有效配置,从而提高我校的高校日常管理水平,也让学校、宿舍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提供的便利。

2 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设计工作应该自顶向下地进行。首先设计总体结构,然后逐层深入,直至进行每一个模块的设计。基于总体设计,进行第二步详细设计,主要分为以下步骤,首先确定每个模块详细执行过程,尤其是内部执行过程,涵盖了控制流、局部数据组织等,通常情况下,其设计难度不算太大,关键在于能否合适恰当的来逐个描述模块的各自执行过程,我们常常使用层次图来简洁明了的表示系统中各模块之间的关系。

经过与宿舍管理科室工作人员的需求调研之后,结合系统设计的原则分析宿舍管理系统共分为十二个模块,分别为系统管理模块、楼栋管理模块、宿舍管理模块、学生管理模块、卫生检查模块、晚/夜归管理模块、离校信息管理模块、外来人员管理模块、系统查询模块、班主任进出宿舍管理模块、日常业务模块、统计报表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员信息的管理,例如增加/删除用户,用户信息修改,密码修改等。

楼栋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楼栋信息,例如楼栋编号、宿舍数、管理员、联系电话等信息,包含添加、删除和查询功能。

宿舍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宿舍信息,例如宿舍的编号、居住人数、联系电话、专业等,管理员对宿舍信息的添加、删除和查询。由于宿舍号相当多,对于宿舍号可以事先设置一个生成规则自动生成。

学生管理模块用于管理住宿在宿舍中的学生信息,包含学生的学号、姓名、宿舍号、床铺号、专业、联系电话等。管理员添加、删除和查询学生信息。

卫生检查模块用于登记学生宿舍管理科进行宿舍卫生检查结果,为之后评选优秀宿舍及其他评优中提供参考数据。

晚归、夜归模块即登记夜不归宿或晚归学生信息,包含学生学号、宿舍号、晚归时间、晚归原因等。通过这个模块可以清楚地登记每个学生的晚归、夜归情况,以便及时通报相关学院,督促学生准时回到宿舍。

离校信息管理部分登记了学生的学号、宿舍号、离校时间、返校时间等,留作档案以查询。

外来人员登记部分用于管理外来人员,由管理员登记外来人员的姓名、到访宿舍、访问学生、访问时间等,留作档案。

日常业务部分,即管理物品损坏或收费项目等。

3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的设计,是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和运行中的核心技术,也是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技术。具体地说,数据库设计(Database Design)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逻辑模式和物理结构,并据此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和管理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包括信息管理要求和数据操作要求。这是我们在软件开发初期的主要研究方向,目标是为用户和各种应用系统提供一个信息基础设施和高效率的运行环境。

通过以上系统功能的分析,得出系统数据关系模型,如图2所示。根据数据关系模型在Microsoft SQL Server2008中建立系统的数据库。

高校宿舍楼设计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防火安全教育

1引言

在高等院校建设过程中,火灾的出现会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对学校正常教学带来很大程度的不利影响,甚至毁灭一个家庭的未来。学校宿舍作为高等院校最容易出现火灾的位置,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其加强重视,科学开展防火安全教育工作,为了进一步明确如何针对大学生宿舍进行更为有效的防火安全教育,特此展开本次研究。

2高校宿舍火灾原因

首先,高等院校人口密集,人员结构大多趋向于幼稚化、活泼化、年轻化和平行化,学生性格不够成熟,尤其是刚刚从高中生活进入高校环境,学生普遍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火灾危害的认识不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忽视防火安全,进而导致发生火灾。其次,学校管理对象和管理环境较为复杂,部分高校没有对其防火安全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体制和机制,导致出现防火管理不善的现象,高等院校大多人员密度较大,具有较多隐藏火源,但是在没有发生火灾之前,很难全面收集火灾隐患信息,如果不能严格基于防火安全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科学构建安全管理制度,很容易导致产生火灾。与此同时,高校存在较多致火因素,导致高等院校在执行防火安全管理机制过程中存在较高难度,在高等院校建设过程中,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其相关工作开展的核心任务,因此具有较为密集的教学实验,需要长期使用和储备部分高能、高毒、高爆、易燃的危害物质,同时,在学生日常用品中,也存在部分物品会导致火灾,为高等院校防火安全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扰。因此,即使部分高校已经完成安全管理机制的科学构建,但是却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执行,无法全面杜绝火灾隐患。最后,在高等院校建设过程中,防火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程度的边缘化,培养高层次人才是高等院校相关活动的最终目的,同时,由于火灾具有一定程度的偶发性,因此,教育人员在思想方面对其缺乏重视,导致高校在开展日常防火工作过程中疏忽大意,没有确保全面落实防火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工作,无法保障及时排查火灾隐患。

3防火安全教育策略

3.1完善消防管理机构

在高等院校建设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强化宿舍管理工作,学校需要进行管理组织机构的科学构建,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学校需要和公寓管理中心共同签署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书,针对宿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完善组织机构,明确在公寓中心内房管员、主任以及寝室长的具体工作职责,由学生寝室长、房管员和中心主任共同构建安全管理网络。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教学计划内合理融入消防法制教育,利用特殊案例分析、订阅消防杂志、设置消防宣传日等多种方式对住宿学生和公寓管理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消防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具有更高的消防安全意识。

3.2强化宿舍消防管理

在我国目前高等院校建设过程中,宿舍楼普遍基础设施陈旧,具有较为突出的火灾隐患,基于此,对其加强管理能够有效避免发生火灾责任事故,对高校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宿舍楼设置为防火工作重点部位,对其相关工作人员全面开展防火安全培训,进行防火档案的科学构建,明确禁火标志。其次,需要确保梯阶消防通道和走廊的畅通,在学校宿舍设置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与此同时,还需要确保在安全出口门下方不要设置下栏,对于外推式门不能进行拉网铁门的设置,禁止设立拉网隔断。最后,需要强化值班值宿,在学生就寝之后,必须严格控制闲杂人员或身份不明的人员进入宿舍,在此过程中,还需要确保宿舍通讯畅通,如果发现火灾或火情,必须立即报警。除此之外,在进行宿舍楼施工作业时,还需要对其施工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防火安全教育,严格基于防火安全规程展开具体施工作业。

3.3优化输电设备设计

在现阶段学生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过程中,宿舍用电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以往的输电设备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用电需求,高等院校必须重新设计和改造原有输电设备。首先必须严格控制导线负荷量,确保不能超出设计负荷量,在设置导线过程中,对于棚内线路需要使其穿过金属管,导线设置方式,接头以及保险装置都必须确保高度满足安全防火需求。其次,在每个宿舍内必须确保由专业电工进行插座和灯具的安装,禁止学生乱接插座,私拉电线,擅自增加负载。最后还需要在收发室内进行用电控制柜的合理安装,对寝室用电量进行严格限制,如果超出容量,则保险丝自动断开。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宿舍科学构建用电情况检查和维修制度,如果发现隐患,必须及时解决。

3.4加大消防资金投入

在高等院校进行消防安全工作过程中,学校宿舍是其相关工作开展的重点环节,如果出现损失,则会造成不可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基于此,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宿舍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安全设施的完善性,保障消火栓设置的充分性,同时还需要确保具有充足的消防器材和应急疏散设备,有效落实消防准备工作,避免宿舍发生火灾。

3.5有效落实安全检查

对学生宿舍加强防火安全检查,能够确保其明确宿舍存在的火灾隐患,并对其进行及时处理,该项工作具有一定程度的经常性和长期性,在学生宿舍强化火灾安全排查检查,还需要确保为学生提供具有更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用电设施,进行安全用电规范的合理构建,避免由于学生不安全用电导致产生火灾。

3.6引进现代信息技术

在高等院校进行防火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科学构建全辐射,网络化和多中心的管理体制,突破学校防火安全管理工作的局限性,确保其具有更为广泛的覆盖范围。与此同时,高等院校在宿舍、餐饮、办公、科研、教学等场所需要科学应用耐火材料和自动灭火系统,确保高等院校具有更高的灭火能力和防火系统。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对火灾进行联动控制,系统预警监测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的科学构建,确保高等院校相关设施和建筑物具有更高的防火水平和耐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