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业管理范例

高校物业管理

高校物业管理范文1

截至现在,我国政府已经颁布了《物业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高校必须严格按照这些法律规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管理。要加强宣传,制定和实施好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争取让每一位后勤管理人员明确工作的性质、内容、流程、要求和规定,具备基本的服务礼貌用语,了解相关的服务禁语,并且能够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要求持续改进服务方式。参照国家规定的物业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高校的物业管理规定、物业管理服务规范及相关流程、业主条例、住户手册等规章制度,形成一定的合理化、市场化、智能化体系。为了合理有效的保证上述各项制度得到实施,高校需要建立严格的检查、监督体系,建议引入国际上通用的质量管理检查监督体系,例如IS09001、IS02000等。高校物业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这个原则,在制定工作规定和流程时,在绿化校园环境、清扫卫生、维修服务的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师生的作息时间,以尽量不影响师生教学科研工作为原则。

二、加强高校物业管理的专业化

高校物业管理的专业化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校物业管理的专项服务,例如保安工作,应由专业服务公司来承担。高校物业管理部门只是一个“终结者”“管理者”,应努力尝试把一些体力劳动密集型的服务项目以承包的方式分给社会上的专业化服务公司进行管理和执行,充分合理利用社会上的廉价资源,节省高校成本,推动物业管理的专业化。物业公司自身应成立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专业化公司,使之成为物业公司利润的增长点,带动社会相关产业的进步。二是高校物业管理与一般物业管理,例如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相比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有其特殊性,它不仅要对学校校区和高校附属的住宅小区等进行一般的物业管理,而且还要对图书馆、学生宿舍、科研试验中心,体育场馆等特殊物业进行管理。因此,在某些方面,例如清洁卫生,要确立专业化的操作、保持整洁、服务教学的目标。在具体操作实施中,一方面要全面引入物业管理行业合理的操作模式及质量标准规定,并严格参照标准进行规范化、程序化实施;另一方面,要针对学校物业的特殊性及教学活动的要求,进行点对点操作,利用岗位的合理安排、提高操作的标准、特别突击特殊方面等方式,应对高校物业使用频率较高、临时性要求较大等问题。

三、提高高校物业管理人员的素质

当今高度发达的社会,实现物业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条件是拥有高素质人才。卫生、绿化校园、修理修缮、保安等工作项目都有很强的技术性,这些管理人员素质的好坏、业务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高校物业管理的质量、老师学生的满意程度和高校的办学水平。因此,一方面要吸收专门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人才培养和教育的力度,鼓励管理人员学习创新技能和现代科学化的管理方法,要将员工培训作为高校物业管理的核心工作来抓,逐步实现人人持证上岗。

四、做好高校附属住宅区的物业管理服务

高校附属住宅区的物业管理不同于社会上的商业住宅物业管理,不能完全照搬社会上的物业管理形式,应按照物业管理的相关规范规定,考虑到高校自身的特殊性和实际情况,合理健康的运营。另外,要积极合理地营造条件,尽最大努力让教学科研区与高校附属住宅区分开,各自成一定管理系统,分别按各自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加上学校的鼎力支持,住户业主的配合,实施规范化智能化的管理与服务。

五、加强资金投入,实现科技化

俗话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任何单位与企业,如果科技化水平高了,其单位不仅能降低投入成本,节省人力资源,还能最大程度的创造新的利润值。提高高校物业管理的科技化水平,加快自动化、智能化建设,逐步完善自动消防系统和集中管理监控系统、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等,安装监控系统和公寓出入刷卡系统(或指模识别系统)等,使高校师生能在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内更好地学习、生活,幸福成长。同时要科学合理化的管理、精打细算、严格控制成本。

六、其他方面

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要确保安全第一、规范合理化操作、责权统一的目标。由于高校人员流动性非常大、教学楼设计和使用功能杂乱等原因,高校物业的安全方面的管理难度较大,如内部盗窃现象突出、业主或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因此,安全及消防工作应该是高校物业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就特别要求高校物业管理部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随时反馈和总结相关的管理信息,随时调整施行办法,以确保高校校园公共秩序的安全、有序、健康的运行。在高校教学科研服务及教学保障方面,应根据高校教学的需要,不断优化改革教学服务模式,不断扩充服务教学活动的项目和内容,以达到教学有序、师生方便安全的目的。

七、总结

高校物业管理范文2

高校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物业管理与社会物业管理不同。首先,高校物业管理的机制与社会物业管理的机制不同。高校物业管理通常归属于后勤集团,是其下属机构,同时还要受高校管理部门的领导,因此能够提供的服务与社会物业管理相比范围小得多。其次,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物业管理权限归属于后勤总公司,其管理具有行政性、福利性;而社会物业管理属于市场行为,具体由物业公司负责。最后,高校物业管理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学校的经费划拨,有很大的浮动性;而社会物业管理的资金主要是根据物业管理规定和行业标准对业主征收所得。

二、高校物业管理的现状

(一)高校物业管理的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制订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物业管理制度,实际管理仍遵循原有的行政管理制度——低效福利型,管理模式、服务理念、人员配备等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没有真正做到社会化。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影响高校物业管理的发展,对高校其他事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不良影响。由于高校的物业管理在学校的行政指令下进行,采取的是象征性的服务方式,因此服务费用不能按照市场规定收取,服务内容也无法按照市场标准提供,造成物业管理费用紧张,效率和水平低下。但总体来说,高校的物业管理还是有一定发展的。已由原来单一的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发展为初成体系的物业管理,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和相对专业化的管理模式,服务质量和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国高校的物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事业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高校比较常见,主要是通过成立物业公司或物业管理中心来对学校日常物业事物进行管理,但这种模式往往只涵盖了物业管理的部分职能。由于物业公司或物业管理中心是由学校委托成立的,因此没有正式的物业管理合同,这种模式往往是学校管理层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2.半企业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同时具有企事业单位的双重属性。物业公司或物业管理中心虽然已经取得独立的法人资格,但由于受学校的行政领导,只能与原来的后勤处一样,没有权限对所提供的物业管理进行收费,只能勉强运转,不能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也不具备走向市场的条件。3.完全企业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指由专业化的物业公司对高校的物业事务进行管理或者使高校后勤社会化。由于有专业的物业公司提供服务,进行市场化操作,学校制约因素较少,因此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管理。大部分高校物业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取决于学校划拨的管理费用,因此各高校的物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高校的自我保护意识,这类管理模式采用得比较少。

(二)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高校物业管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学校的认可和社会的关注。要做好高校物业管理工作,就必须认清物业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1.教育属性高校是教学和育人的场所,高校物业管理应围绕教学和育人工作进行。物业公司或物业管理中心在做好校园物业管理工作的同时,应注意营造良好的教学、育人环境,从创造校园文化环境等角度出发,体现物业管理的教育属性;而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会促进学校发展,也会对物业管理产生积极影响。2.知识的多学科性高校物业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广泛的知识作为基础,这些知识不但涉及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学科,而且很多工作需要利用交叉学科知识。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有广泛和专业的知识,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实现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物业管理的水平。3.服务对象的特定性高校物业管理的对象比较固定,主要是教职工和学生。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校就是第二个家,是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因此对物业管理水平及其人员素质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在保持卫生和保证学生安全等方面。4.独特的效益目标高校的特殊性使得其物业管理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应兼顾高校的公益性,以育人为最终目标。因此,与社会物业管理相比,高校物业管理在资金方面显得不足,往往需要学校拨款。5.管理模式的特殊性虽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行了很多年,但有些学校受其自身发展状况影响,改革无法深入进行。只有极少数高校实现了后勤部门与行政机构的脱离,大多数高校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实行校内乙方管理。

三、高校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物业管理沿用的是传统的模式,这就严重制约了高校物业管理的社会化改革和高校的正常发展,并在日常管理中造成了很多实际问题。

(一)无法进行市场化管理

高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物业管理的行政性。虽然大多数高校都通过组建后勤集团、后勤物业管理部门等方式将后勤部门从行政机构中剥离出来,但后勤部门人员的福利待遇、晋升、任免等还是由学校行政决定。这就产生了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等问题,进而引起资产占用、利益分配及行政决策上的诸多问题。由于高校物业不能完全按照独立的企业模式来运作,因而无法实现真正的市场化和自负盈亏,也就无法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

(二)管理人员观念落后

高校物业的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原来后勤部门的人员,很多人的管理观念还是停留在原有的行政管理上,缺乏"服务第一、用户至上$的理念,且市场知识和管理经验不足,容易导致管理机构重效益、轻服务。同时,由于高校物业的市场化、社会化改革,很多从业者缺乏竞争意识,对有偿服务理念不了解。由于无法得到无偿的后勤保障,很多教职工和学生都感到不适应,使管理人员的工作难以展开。

(三)从业者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

我国高校物业管理还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和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主要表现为在编人员结构老化、缺乏系统的培训等,致使服务和管理都跟不上需要。一些学校由于资金问题,降低了人员雇佣标准,往往雇佣文化水平不高的人。这些人的观念和意识相对落后,接受和消化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了高校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资金投入不足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物业管理中更深层次的问题逐步显现,如物业管理服务价格问题。由于高校物业管理的收费标准是由学校与物业公司商讨后确定的,往往不够科学,且物业管理在实际上并没有与学校管理真正剥离,使得服务价格无法真正与市场接轨。另外,教职工认为物业管理具有福利性质,这又不利于合理调整物业管理服务价格,使得管理费用收缴难度增大,物业管理资金缺乏。目前高校的物业管理资金主要来自于学校的行政拨款,而学校由于自身发展需要,对物业管理经费支持不足,造成高校物业只能通过压低管理成本、降低服务水平来维持正常运行。而长期低效率、亏损的状态,成为高校物业向企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的严重阻碍。

四、提高高校物业管理水平的对策

推进高校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根本目的在于减轻高校后勤的经济负担,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而降低高校办学成本,改善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针对目前高校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高校物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一)采用独立的市场化运营模式

高校进行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旨在通过为高校内部特定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有偿服务,形成专业的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针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首先要将属于物业管理范畴的资产和人员等从行政管理系统中完全剥离出来,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市场化运营模式。物业管理不再隶属于高校行政部门,一切运营都需自负盈亏,以增强物业管理公司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剥离出来的物业管理公司应严格按照企业化管理模式,完善运营机制,主动接受校方和师生员工的监督,并将此作为规范化经营管理的重要条件之一,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同时坚持以服务为本,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有偿服务,弥补物业管理经费的不足,体现高校物业管理的商品属性和教育属性。学校的主要任务则由指导转变为监督。

(二)提高从业者的管理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物业管理工作对从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在社会分工中承担高层次的育人责任,因此其物业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应较高。所有从业人员都需要进行专门的素质教育岗位培训,并通过技术考核。不仅要通过多种形式培养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人才,还要通过从校外引进物业管理专业人才来增强从业者的竞争意识,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素养,进而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物业管理队伍。高校物业应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录用机制,实施科学化的人事管理制度,按照企业的要求和岗位的标准严格选拔人才,使物业管理队伍朝着年轻化、知识化的方向发展。在对物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可以通过理论、业务学习来提高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挖掘从业者的最大潜能,提高管理服务的水平。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高校物业管理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和目标。物业管理进入高校以后,改变了高校原有的后勤管理模式。以往学校提供的是无偿的后勤服务,实行物业管理后,有些服务将转变为有偿服务。对于学生和教职工来说,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在改变管理理念的同时,应做好师生的服务工作。另外,资金不足一直是高校物业管理的软肋,由于高校的特殊性,物业管理的发展更离不开学校和政府的政策扶持。政府可以通过降低教育土地使用费用和减免教育贷款利息等方式对高校办学给予支持;学校也应当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为物业管理提供一定的支持。这样高校物业才能"以管理为手段,以服务为中心、,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积极探索高效的物业管理之路。

五、结论

高校物业管理范文3

文章主要对高校物业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存在的原因,对其推行的意义以及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的措施,认为高校应该选择高质量外包模式,做好日常监管,提高学校的物业管理水平。

关键词:

高校;物业管理;问题;对策

一、高校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物业管理的具体定位不够精准

相较于现在的社会物业管理而言,学校的物业管理与其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它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它的性质更加趋向于公益和服务,功能更加重视实用。现在,国内的大部分高校的后勤部门在进行物业管理的时候,都有着过于重视经济效益的倾向,忽视了社会效益。这实际上就是学校的物业管理定位不够精准的表现———高校的物业在进行管理的时候,确实需要控制自己的管理成本,但是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学校有着明显的教育属性,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物业管理部门应该在这二者之间寻找一个良性的中间点,使这两方面实现平衡与稳定[1]。

2、高校物业管理的定义并不清楚

高校的物业管理实际上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须受到来自各个层级的监管和控制,这种管理模式中,物业管理是由学校的相应部门进行管理的,它隶属于高校的行政单位。但是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物业管理部门的真正针对对象是学校里的普通学生和老师。因为这种管理与服务上的区别,对于“物业管理究竟是什么”“究竟应该怎样进行物业管理”这样的基础性问题,达成一致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这就会使物业管理出现职责与权限上的混乱。

3、物业管理部门的职责界限不够清晰

国内高校采取的物业管理模式大多为这样的———高校设置专门的物业管理部门,它自己管理或代表学校进行物业公司的选择,并和物业公司签订专门的合同。站在学校中各个单位、学院以及学生的方面来想,物业公司的本质是一个服务机构,它的职责就是为校园提供便利,使教师能够正常开展工作,学生能够顺利的进行学习,管理部门能够做好日常工作。但是,现在国内高校的各单位、学院间有着不小的管理区别,而这些看似无关的区别将对物业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2]。各单位、学院对物业部门有着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教师对物业部门也有不同的期望,这就使物业管理工作的难度被极大的提高了。但是在学校和相关企业签订合同的时候,这些细微的区别却并没有得到细致的表现,这就使物业管理公司在日后的工作中缺少赖以生存的凭证。这个问题存在的原因就是高校并没有对学校的物业管理以及各单位、学院的相关工作进行区分,没有及时将各单位、学院的想法传递给物业部门,双方没有实现有效沟通,这就使物业管理公司难以真正适应学校的需要,满足高校内部的实际发展要求。

4、高校的物业资金预算不足

对于物业管理而言,资金就好像是它的血液,缺之不可。高校物业管理的经费从哪里来呢?对于大部分高校而言,物业管理的经费实际上是需要来自学校财政的支持的,学校拨款是其主要来源。也正因如此,学校的物业费用以及具体服务内容而言,高校内的师生还是非常关注的,这也就成了物业管理部门的一个巨大的工作困难。高校的经费并不是很充足,这就会使高校后勤部门自己管理或在进行物业管理公司选择的时候有着比较大的局限———经费和质量之间怎样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就需要高校打开竞争的大门,为物业管理企业提供更为公开透明的竞争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物业管理公司实现良性竞争,进而帮助学校进一步压缩成本,获得更为理想的物业服务[3]。

5、学校物业管理部门本身存在缺陷

因为历史原因的限制,大多数高校的物业管理并没有较高的服务意识,它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服务价值以及社会职责,这也就使学校的物业管理部门没有能够给校内的师生留下较好的印象。而且有些高校的物业管理部门未按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于服务内容进行私自减少或完全不作为,未按要求为师生提供相应的服务。由于近几年经济变化,学校物业管理部门的成本一直在逐渐变大,这也就使物业管理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大部分高校第一线的物业服务人员属于集体编制,还存在吃“大锅饭”的理念,干好干坏一个样,也限制了高校物业服务发展的水平

二、高校物业管理的方法

1、对物业管理的具体职责进行定位

对物业管理的具体职责进行精准的定位一方面可以使学校更好的进行监管,这种监管既包括对物业服务部门本身质检标准的监管,也包括对物业服务部门日常工作的检查;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学校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根据最近的调研以及我校物业管理企业的相关经验,笔者对高校物业管理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具体如下:首先,专业的高校物业管理给学校的日常工作与运转,学生生活营造出方便,轻松的生活氛围。其次,高校物业管理能够利用自己的职责对学校的日常工作,特别是师生的行为进行必要的规范和管理。这种管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接受服务的时候学会做人,在校园氛围中茁壮成长。这对于帮助学校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最后,优秀的高校物业管理可以帮助高校实现一定意义上的保值和增值。在实际过程中,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否则物业管理很难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效果和作用。

2、提高宣传水平,明确物业管理的权限与职责

高校物业服务部门应该提高对自己的宣传水平,其中最重要的宣传途径就是搭建真正有效的沟通渠道,帮助物业服务部门和学生,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弄明白师生对于物业管理的期待和理解。此外,物业服务部门应该加强管理,使员工的整体水平维持在专业水准之上。高校自己管理或在进行外包招标的时候,应该明确自己的要求,对服务内容进行必要的细化,避免在日后的管理工作中出现职责和权限不清的情况,这将为物业管理部门或企业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以及服务质量奠定扎实的基础。而当面对超过职责范围的工作时,需要及时沟通,留下准确的沟通协议,为接下来的合作以及费用问题提供必要的依据。

3、对学校各部门间的物业管理的权限进行明晰

对于高校的物业管理而言,监督考核委员会的存在和意义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个委员会并不是随意组成的,它是由相关单位和学院的代表组成。这种安排一方面可以帮助物业管理公司更好的进行日常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各单位、学院以及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沟通。

4、物业管理部门应该提高自己的实际水平

物业管理部门需要对自己的服务理念进行调整,提高相关服务者的服务思想,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应该严格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不断提高自己员工的专业素养,使企业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成长态势,主动向业界先进者学学习,吸取他们的先进经验,使自己的管理和社会一流企业接轨。高校物业部门应该对员工的实际工作效果进行主动总结,制定一系列的奖惩制度和多劳多得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将帮助物业管理部门提高自己的物业管理水平。

三、结语

由于国内经济情况不断发生变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高等院校的物业管理迎来了改革的必然浪潮,这种情况下各个高校必须主动对自己的物业管理进行挑战。高校可以引进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在享受高质量的物业服务同时,可以学习先进的物业服务理念和经验,使物业管理跨入新的台阶。

作者:刘宪 刘松青 单位:福州大学后勤管理处 福州大学基建资产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张国锋,李红•高校后勤社会化模式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2).

高校物业管理范文4

高校保卫工作肩负着维护校园稳定,保障教学、科研等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任务。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楼宇数量也呈上升趋势。然而,学校保卫部门受保卫人员少、设施未完善等因素限制,无法对全校进行实时、全覆盖的管理。因此,认真探索和研究如何充分结合物业管理做好高校保卫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管理区域;物业管理;安全保卫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扩招,办学规模扩大,学生数量逐年增长,办学方式也由单一制办学模式发展为多层次办学。以笔者所在的中国药科大学为例,在扩招后,全日制在校生已发展到近1.5万人,有本专科生、研究生,还有成人教育等多种层次。伴随学生数量增多,原有的校舍面积已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因而很多高校开展了大规模的校区建设,建筑物数量急剧增多。为了便于管理,大多高校对各楼宇配备了物业管理人员直接管理辖区内的各方面工作,因此,物业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管理区域内的安全,做好物业管理中的安全工作也是当前形势下安全保卫工作的需要。

1校园物业管理在高校保卫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原因

从校园物业管理的内容来看,安全保卫是其中主要职能,从管理层级上说,物业管理公司也需接受学校保卫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但物业管理公司只负责其管辖区域内的安全,校保卫部门负责全校安全保卫工作。然而,在安全工作机制运行方面,大多高校物业管理部门都过于依赖学校安保部门,缺乏安全责任意识,对安全问题基本都是通知保卫处,却不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例如,2010年国庆节假期间,江苏某所大学发生一起涉案金额较大的盗窃案件,案犯采用翻趴宿舍围墙、撬锁等手段,在该校男、女学生宿舍楼共窃取8台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主板和硬盘等配件以及若干现金,共计约8万元。放假期间,案犯前后三次来该校作案,作案时间长达4天,期间未被宿管部门、保卫处发觉。事后,公安部门经与学校共同剖析,得出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学校的安保工作机制运行不流畅。案发当时学生宿舍楼只有2名物业值班人员,并且值班人员未巡查区域内各楼宇建筑,工作出现严重疏忽。正是物管人员的麻痹松懈情绪才使得案犯得手。类似这样的管理薄弱环节,在其他高校也很多。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正是接下来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

2物业管理在安全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

现如今,各大高校为了减轻负担,将物业管理工作由传统的校后勤部门统管转变为学校后勤部门分管下的物业管理公司专业化承包管理。由于高校物业管理起步较晚,加上本身是由后勤转型过来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存在很多不足,也造成了诸多安全问题。

2.1安全制度不够健全

规范的物业管理制度按性质分为物业管理单位的管理制度和物业管理辖区的管理制度。各高校的物业管理部门虽然也建立了诸如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工作程序、行为规划等相关制度,但还不够完善,不成体系,执行也不够严格,且与安全相关的制度未明确、未上墙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制度不完善,物业管理人员在面对管理区域内的安全隐患及安全事件时往往以置之不理,以任其发展的态度对待,致使事件未得到及时处理,隐患未得到及时排除,造成严重损失。

2.2人员构成复杂,专业化水平不高

物业管理公司承包管理模式下的物业管理人员多为劳务派遣,由于工资待遇低、工作性质等因素,从事物业工作的人员构成往往参差不齐、成分复杂,同时人员年纪较大、学历层次较低,大多为退休人员再就业,虽然组成了物业管理的各个岗位,看似形成了专业化的队伍,其实各个岗位的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2.3部门分工不明确,交叉环节存在盲区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安全工作是后勤部门与保卫部门管理工作上的交叉环节,同时也是工作漏洞之一。在高校,物业合同签订的双方多为后勤部门与物业公司,原则上物业管理工作受后勤部门统管,同时在某些工作内容方面学校有关部门也具备监督管理权。例如:安全保卫工作方面,保卫处就应该享有监督权;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学工处应享有监督权等等。然而,事实上,在大多数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所有工作仅仅受后勤部门监管,其他部门无权过问。这就形成了物业管理责任区域内的安全工作由其本部门负责,即使在保卫部门发现物业人员有脱岗、迟到早退现象的情况下,保卫部门对物业管理人员的管理和考核无权过问的局面,致使盗窃等案件频发。

2.4员工技术有待提高

为满足新形势下安全保卫工作要求,近几年,高校技防水平不断提高,技防设施不断增加。为发挥各项技防设施的实时报警、实时监控等作用,在建设技防工程时,有少数安全平台系统安装在各物管站点。然而,大多物业管理人员都无消防、安防特殊职业上岗证,对这些技防设施不熟悉,对平台操作不熟练,甚至连平台系统的“复位”、“输入密码”等较为简单的步骤也无法完成。设备一旦出现报警信息,往往不是第一时间去现场确认,而是通知校保卫部门,从而错失了处理事件的最佳时间。因此,物业管理人员在掌握保洁、绿化、维修等技术的同时也需提高计算机应用、安全技能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

3解决目前物业管理中保卫工作面临问题的对策

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保障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急需解决目前物业管理中保卫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3.1建立并完善物业管理中的保卫工作制度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是保证高校教学秩序正常进行的首要前提,建立并完善物业管理中的保卫工作新制度是进一步做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在健全安保制度之前,应该在物业管理服务合同中对物业服务的责任和义务作出明确的规定,使物业管理公司和学校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有详尽的了解。之后,物业管理公司应根据管辖区域的实际情况,对安全保卫工作制定完善详尽的规章制度,以此促进管理过程中保卫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同时通过制度,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做到及时修订、完善,最后制定出最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其次还要明确各区域安全责任人,实行责、权结合,层层落实,形成有效的部门管理体制。

3.2明确管理部门,层层落实责任

学校必须明确物业管理公司的直接管理部门,并依照“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层层落实责任。一直以来,后勤部门大多为物业管理公司的直接分管部门,但有的高校签订物业合同的为招标办或基建等部门,在未明确物业直接管理部门的情况下,一旦发生事故后易产生推诿、踢皮球等现象,从而无法追究责任。所以,明确物业管理公司的直接管理部门显得尤其重要。在明确分管物业具体部门的同时,保卫部门应与该直接分管物业的部门签订安全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分管物业具体部门再与物业管理公司签订安全责任书,物业管理公司再与各分站点签订,以此类推,层层落实,将安全工作细化到每个员工的岗位上。这样若发生安全事故,是谁的管理区域,谁的工作内容,谁的责任,一目了然,更便于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追究,同时也间接提高了学校有关部门、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物业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减少了保卫部门的压力,大大提升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安全。

3.3加强人员培训,建立专业化物业管理队伍

首先,要把好合同关,学校在与物业管理公司签订合同时,应将人员具备一定消防、安防专业技能纳入在内,甚至在某些特殊岗位必须要求具备专业证书,持证上岗。其次,要求物业管理公司定期开展员工安全知识培训与实战演练,同时也需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再者,组织物业管理人员认真学习计算机等新技术,做到会使用安保器材,会操作安全平台。最后,作为物业管理人员也应维护好管辖区内的各种安保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水带、监控设备等,定期进行检查、试验、维修、更新,确保它们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3.4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奖惩制度

安全保卫工作做得好与否,很大层面上取决于监督以及奖惩的力度。首先,学校保卫和分管物业工作等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物业公司的监督力度,采取定期巡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物业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主要包括:对各类值班台账的检查,进行现场专业技术技能的操作考查,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考查等等,确保各类人员各司其职,担起责任。其次,建立奖惩制度,分管物业工作部门要求物业公司可按月、按季度、按年度组织“安全员工”评比,以现金、奖品等方式奖励荣誉称号获得者,当然,对于造成安全事故的人员,也可通过扣工资、通报批评等方式处罚。通过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提高物业管理人员参与安全工作的积极性。针对物业管理公司,学校可以每年组织一次对物业管理公司的专项评比,评委由学校有关部门、学生、教师等组成,评比内容为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员工服务意识、安全保障能力等各项相关内容,并根据评比结果,决定是否在与该物业公司续签合同。

4结语

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不仅仅是保卫部门的工作,也是学校各部门、单位以及为学校提供服务的外界单位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需广大师生员工极力配合的,只有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做到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关心安全,才能人人都安全。

作者:金鹤龄 夏锦鉴 单位:中国药科大学保卫处

参考文献

[1]朱争鸣,汪新.高校保卫工作融入校园物业管理的探讨[J].安防科技,2010.

高校物业管理范文5

一、高校物业管理系统

1.高校物业管理系统是由多个子部门和具体工作组成的有机整体

(1)高校物业管理的内容。高校物业管理是一个包含多个子部门的复杂系统,涵盖多项具体工作。高校物业管理主要由保安消防管理、工程维修管理、保洁绿化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等几个要素组成,且每一个要素又包含多项具体工作。(2)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与社会上的物业管理相比,高校物业管理具有显著的特点。首先,高校物业管理涉及许多社会物业管理所没有的专项工作,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与维护、实验室设备管理等;其次,高校物业管理的公共服务管理要素较为发达,食堂、水房、浴室、体育场馆等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场所,且商业化特征明显,是高校物业管理系统创收的主要渠道;再次,高校物业管理还承担着后勤育人、无烟校园创建等特殊职能,这也是社会物业管理所不具备的。(3)高校物业管理的功能。高校物业管理的核心功能,是为广大师生创造优良的工作与学习环境,为高校的教学、科研、行政工作保驾护航。这是高校物业管理系统独特的整体功能,是任何单个内部要素所不具备的。当然,各要素具体功能的实现,保证了整个高校校园的安全、整洁、有序,各要素的有效运作,是高校物业管理系统整体功能实现的基础。

2.面对外界环境和师生需求的变化,高校物业管理系统也在动态发展

(1)高校物业管理系统一直是在动态地发展。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一直在探索变革的途径,如今各地高校探索出多种改革模式,现代化的物业管理理念与方法被引入,新的高校物业管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并完善。(2)高校物业管理系统的主要服务对象———学生是不断动态变化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师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为了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高校物业管理增加了自助洗衣、无线上网、代收发包裹等新的服务项目。与传统的后勤管理相比,现代的高校物业管理提供的服务更多、更专业,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师生的生活与学习。

3.科学高效的结构是高校物业管理系统功能发挥的基础

高校物业管理系统承担着高校运行后勤保障的重要任务,其目的是通过创建安全、整洁、秩序良好的校园,打造高校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顺利开展的外部环境基础。高校物业管理系统不但具体工作多样,而且具有明显的层次性。高校物业管理系统内部各要素在分工的基础上紧密合作,才能保证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虽然在部门设置上各要素分属保卫处、后勤处、保洁队、资产处等多个部门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各要素之间关联紧密,如食堂对保洁工作有较高要求,安保工作涉及的监控、门挡等多种设备需工程维修部门维护管理等等。各要素间只有密切配合、协作运行,才能在整体上保证高校物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系统的观点看事物有助于建立全局视角,并关注内部要素的紧密联系,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高校物业管理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也具有系统的特点,动态地看待物业管理系统的发展,是系统科学在高校物业管理领域的进一步深化。

二、高校物业管理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越来越难以满足需求,社会化改革势在必行。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过程,就是现代物业管理手段与理念逐步引入的过程,在系统视角下,高校物业管理改革是一项明确系统目标、变革系统结构、协调内部要素关系的系统工程。在改革实践方面,围绕着“社会化”,各地高校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校内模拟甲乙方、校内独立甲乙方、完全市场化管理、园区合作管理等多种改革模式。这些不同的模式各有利弊,在各高校推进物业管理改革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系统地加以分析、运用。

1.整体优化

受视角和认识能力的限制,人类习惯用还原论的方法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这种自下而上、注重个体的方法,适用于解决具体的一般性问题。我们对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认识,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在高校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高校面临后勤资源不足等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在原有的后勤管理框架下追加各种资源,简单地扩大后勤管理的规模。但在实践中这种做法暴露出许多问题,如管理的不到位导致服务质量下降;简单地扩大规模也无法满足广大师生新的服务需求等。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的还原论,无法完全解决“按下葫芦浮起瓢”问题,这就需要以整体优化的原则,看待高校后勤管理的改革与发展。整体优化的核心,是从全局出发,对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思考,从整体上把握其本质,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与还原论不同,整体优化是一种面向全局的方法,在整体视角下,自上而下地分解复杂问题,再对部分进行协调,最后实现整体的优化。面对传统高校后勤管理的困境,小范围的修补无益问题的解决,因此,整体的改革就势在必行。“社会化”就是在整体优化的视角下提出的改革路径,它将现代化物业管理的资源、方法、理念引入高校管理,从整体上改变传统的管理体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深,多种现代化的高校物业管理模式纷纷出现。实践证明,整体优化的高校物业管理效果明显,是高校后勤改革的可行之路,而且在未来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中,依然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全面、整体地推进高校物业管理改革。

2.协调有序

协调有序,是指系统内部的各要素、对象、手段,乃至管理主体之间的结合关系和方式都处于最佳状态,元素之间不仅互补匹配,而且相互融合,系统有序度达到最大。有序的结构是系统存在的基础,且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越有序,系统的整体功能就越强。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打破传统的部门分割。现代的高校物业管理强调系统结构的科学性和内部各要素的紧密联系,保安、保洁、工程维修、公共服务等各部门信息互通,相互配合开展工作十分必要。师生感受到的高校物业管理效果,是多个部门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不同工种间互相支撑、配合工作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例如,保洁人员在工作中遇到可疑的人或事件及时向安保人员通报;安保人员在巡逻过程中发现路灯不亮等设施设备问题通知工程人员维修。在高校这种人员聚集场所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时,更需要物业管理各部门高效有序的协作,如安保部门负责秩序维护、工程部门负责水电供应和设施设备修复、公共服务部门负责餐饮安置等后勤保障、保洁部门负责公共场所的卫生防疫等。

3.动态平衡

有序的系统结构有利于系统功能的发挥,但结构的有序性不等于一成不变,系统的结构是动态变化的,其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地调整。发展中的高校物业管理系统的动态性更为明显。改革使高校物业管理更加开放、灵活,实践证明这种动态变化带来了活力,进一步促进了高校物业管理的发展。高校物业管理系统的发展,也伴随着其内部要素关系的持续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系统控制方案的创新。与传统的后勤管理相比,现代高校物业管理模式的管控更加精细,绩效评价更受重视,带来的是服务效果的提升。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是衡量高校物业管理系统动态变化效果的重要标准。高校物业管理系统在运作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外界环境要素的变化,并及时调整相关管理参量,以保证系统的运行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鉴于高校物业管理服务对象的多变性和服务内容的多样性,保持积极运动的稳定与新的动态平衡是十分必要的。

4.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重视创造性。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创新就意味着落后与淘汰,传统高校后勤管理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改革创新成为必由之路。从“形式上分家,本质是一家”的校内模拟“甲乙方模式”,到资产完全分离的“校内独立甲乙方模式”,再到引入社会力量的完全市场化管理模式,以及规模化运作的园区合作管理模式,各地高校围绕时展的要求,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与创新,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建立了现代化的高校物业管理体系。在具体的管理与服务中,高校物业管理系统也需要创新的思维和发展的态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发服务项目,在满足广大师生新的服务要求同时,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三、总结

总之,以系统观看待高校物业管理、以系统工程的方法探索其发展,给高校物业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系统科学强调的全局意识、协作配合等观点,恰恰是当今高校物业管理发展过程中急需建立的。通过系统科学的应用,让高校物业管理科学发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董磊 单位:山西大学工程学院

第二篇: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与物业管理

一、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体系分析

1.学生公寓的性质和特点

学生公寓是国家和学校为了方便在校学生就学而优惠提供的必要住宿场所。它不仅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休息的公共场所,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养成的重要课堂。因此,学生公寓除了具有社会公寓的一般功能之外,还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1.1住宿费用与社会上的出租房屋比,相对较低,属于补偿性质。但受到国家财力的制约,住宿条件尚有一定的欠缺。

1.2学生公寓面对的群体是本校计划内招生全日制的在册学生。

1.3学生公寓的管理为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服务,在日常管理与服务时,除了要遵守国家的相关法令法规外,还必须遵守和执行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教育计划。

2.学生公寓管理面临的问题

2.1学生群体的特点变化较大。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长在一个发展迅猛的经济、信息时代,兴趣爱好广泛,有超前的意识,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思想成熟相对较早。但是他们又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所欠缺,处理问题有很大的依赖性。

2.2学生公寓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尽管这些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公寓的住宿条件有所提高,但是受居住群体的特殊性以及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公寓的硬件设施还是属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2.3高校学生公寓管理,需要通过高素质管理者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来影响和感召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目前情况看,从事大学生公寓管理的一线工作人员一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比较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和意识。作为高校公寓的管理者,我们必须要认真严肃的面对上述的问题,通过改变工作状态以及工作方法,尽快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公寓的管理服务质量,使学生公寓管理体系更加先进化、科学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鉴于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现状,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物业管理的模式和服务理念并结合高校的特点与实际情况来改善和提高我们的整体管理质量与服务水准。

二、高校公寓管理与物业管理的互通

高校公寓管理部门是隶属于学校后勤集团的一个重要部门。因此,公寓管理部门在制定管理体系及服务理念的时候,都要以学校宏观的政策方针、办学宗旨以及各项规章制度为主体,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稳定校园建设的和谐发展。以此为基础,我认为可以改进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管理服务质量。

1.深抓内部管理。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确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已经贯彻落实到高校的教育管理中,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自身稳定可持续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高校公寓管理人员需要改变自己的传统管理意识和思维方式,做到以服务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同时需要对高校公寓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服务理念,将已被现时代所抛弃的传统管理模式彻底清除。通过培训,让员工清晰的了解自身的岗位职责,熟记自己的职责目标。重新树立服务理念,在思想上将服务摆在首位。确立明确的管理条例并建立奖惩制度,使员工在工作中有据可依。

2.创新对外服务。公寓管理人员需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多一些了解和关心。把学生当做是自己的朋友或者是家人来沟通,接受并采纳学生对公寓管理服务工作的合理建议,根据学生们的学校生活实际需求,尽量完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目的是给他们创建一个安全、整洁、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感受到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公寓的管理服务工作中,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其自我管理教育的能力。高校公寓中的学生作为公寓生活中的主体,要树立自我管理和积极参与管理的意识。学生公寓作为集体的学习、生活空间,需要全体同学的共同维护。公寓管理人员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这也是发扬和实现公寓生活中的民主活动。作为公寓管理人员,要牢记三心、二意、三高、四低、五记原则,将服务工作做进人心。

3.构建新型寝室文化,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高校公寓的寝室文化建设时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新型寝室文化,有利于学生和管理服务人员之间的和谐相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有利于打造团队合作的公寓集体。组织公寓活动,不仅丰富了高校公寓课余生活,同时也会给每一位同学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4.做好安全、保障工作,让同学住的放心。公寓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公寓的管理人员,我们有责任做好安全保障工作。要做到定期检查逃生门是否畅通,灭火器等消防设施是否能正常工作,长期向公寓内住宿的学生宣传安全常识,提醒同学不要使用违章电器等;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将检查落到实处,每次检查都要详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安全隐患;建立外来人员进入公寓登记制度,为保证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未经同意不得让外来人员进入公寓内;在生活保障方面,公寓管理人员要急同学之所急,想同学之所想,对于学生报修等问题,公寓管理人员要合理安排时间,尽快维修,从而保障学生的正常日常学习、生活。

5.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创造、保持一个崭新、令人舒适的环境,这个任务就落在了保洁员的肩上。环境卫生是否干净、整洁可以表现出一个公寓的“容貌”形象。为了保持公寓楼内环境卫生的整洁,公寓管理人员要通过“定人、定地点、定时间、定任务、定质量”的方式为公寓楼内住宿的学生提供一个清洁、舒适的生活学习氛围。

三、总结

高校物业管理范文6

关键词:民办高校;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模式;发展

近20年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随着这一时期的高速发展,各个高校都在尽力扩张。根据国家统计局在2016年3月的统计信息可以看出,这一年,全国普通类高校招生人数为795.2万人,期间在校学生人数为2843.6万人,毕业生人数为813万人。参照上述统计数据2016年全国大学生共有4615.4万人,对比2015年,总人数增加6%。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初步形成教育普及化和教育大众化。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如何做好后勤物业管理是民办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下文就此展开具体研究。

一、国外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发展情况

(一)美式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模式

在美国,高校的后勤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并不是只有一种形式。事实上,美式高校管理是具有多种管理模式的。美国的大学都是开放型大学,并且校园文化与当地城市早已融为一体。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学生只需要进行学业活动或者研究活动,至于住宿和饮食多半都会选择在寄宿家庭或者自己家中。部分规模较大、历史久远的大学均采用自行管理的后勤模式,也就是说,主要由副校长与负责人进行学校内部物流组织的管理任务。另外,一些高校的后勤服务工作会寻找专业的承包商进行承包管理,让专业的公司进行管理服务,而与之相关的招商方案是非常严格的。此外,很多高校也存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直接让学生参与到后勤工作中,一些学校的后勤管理甚至会让学生主要负责。

(二)欧洲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模式

很多西欧国家的高校后勤工作,都是直接交给第三方公司负责管理的。由第三方公司全权负责高校后勤的所有工作,相关国家也会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针对后勤公司进行严格的管控与约束。譬如,德国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是通过大学生服务中心的模式进行物业管理,而法国则是通过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形式进行服务管理。这两种类型的后勤物业管理其本质意义是一样的,均反映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开放性与公益性,也是非常明显的西欧国家高校后勤管理的模式。

二、我国民办高校后勤物业管理面临的现状与问题

(一)甲方乙方模式的发展与问题

甲方乙方模式一般是指,高校中设置有专门负责后勤管理的部门,这是甲方;在高校和社会后勤公司签订完相关的合同后,后勤公司便是乙方。目前,大部分的民办高校都会采用此类后勤服务模式。在此类后勤服务的管理模式的运行下,可以把高校从繁杂的后勤工作中拯救出来。而后勤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并非甲方。高校日常的后勤服务工作则均由身为乙方的后勤公司负责实施执行,在进行完相关的劳动工作后便能收取一定的经济报酬。至于甲方只需要做好监督、检查与协调的工作即可,保障校园后勤工作的正常运行,充分满足校园中师生的服务需求。甲乙双方共同合作,互利互惠,实现二者间的双赢。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对于后勤的物业服务工作来说,许多工作内容是相互穿插的。因此,在合作合同中,无法明确的制定甲乙双方各自具体详细的工作内容,另外,在实际实施中,很多时候甲方都不能确切有效的监管乙方的工作内容。因而,甲方与乙方之间的界限时常较为模糊,对于某些任务区分不够清晰的部分,甲方的学校工作人员会惯性的将任务安排给乙方,但是乙方在进行相关工作时,时常忽略与甲方工作人员的及时沟通。所以,甲乙双方之间常常会出现因为工作内容与工资薪酬之间的矛盾。后期的调和往往十分困难,二者间的问题便不断升级。

(二)社会统筹模式的发展与问题

在民办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模式中,还存在一种社会统筹模式。事实上,这种模式是甲方乙方模式的优化升级版。相关高校在后勤服务工作中,加入了社会竞争机制。对于学校方面来说,依然会保存一些后勤服务机构,不过,这些工作人员与学校中的全职教师并不一样,他们并不属于高校的编制内。这种后勤机构更加类似于一种企业的发展模式,和其他企业公平竞争,从而增加了高校能够选择负责的后勤工作对象,同时也能保障后勤服务工作的质量。社会统筹模式的出现,预示着高校后勤物业社会化改革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过,在社会统筹模式的具体实施中,依然存有很多新出现的问题。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因为缺少来自政府的资金补助,并且每年的招生人数都有限制。所以相比于很多公立院校,民办院校的规模更小,校园中的服务对象也更少。由于总投资的需求差距不大,因而后勤服务的费用便会增加,从而致使高校出现较大的损失。另外,社会统筹模式的前期流程十分繁杂,多半民办高校都无法适应此类管理模式。毕竟这种模式不同于甲方乙方,将全部工作一股脑交给乙方即可。这种模式必须创建公正平等的社会竞争模式,进行这些早期的准备工作非常耗损时间与精力。

三、加强民办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物业管理是民办高校后勤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除了相关管理人员以及监督人员之外,很少有师生留意后勤物业管理工作,而一旦出现服务上的问题便会受到投诉。实际上,后勤物业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后勤物业管理工作会体现在民办高校学生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教室、公寓环境,校园建筑、花草树木等,这些都能够体现出后勤物业管理的成果。

(一)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民办高校建筑的结构部位、上下水管道、装修等都会出现一定的损坏,而这时就需要相关人员及时对其进行检修,从电梯运行、校园建筑墙体的维护,到灯具的更换等工作,都关乎着师生是否能够正常教学和生活。通过后勤物业部门的专业管理服务,能够使民办院校的建筑使用寿命得以延长,有利于学校师生生活水平的提升。

(二)可为师生创建良好学习和生活环境

民办高校的后勤物业公司会参与到校园绿化设计、室内外环境、卫生维护当中,而这些工作的开展是维护民办高校优美校园环境的基础所在。作为民办高校来讲,必须要创建一个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绿色、整洁、方的校园环境不但能够使师生心情放松,还是民办学校的外在形象所在。如果一个民办高校都不能维持好自身的校园环境,又何谈吸引更多的生源,而通过后勤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可为师生学习和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有利于民办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层次的提升

民办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对其后勤管理的专业化程度进行提升,后勤物业管理采取的是企业化管理模式,因此可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而通过统一化管理可使后勤管理专业程度得以提升,管理人员的思想更加灵活,并逐渐提升自身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意识,全面提升学校后勤管理服务的层次。

四、民办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模式发展的应对策略

针对民办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发展,首先必须明确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同时也要严格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有相关从业人员认为,只有一边抓住教育教研和科研,另一边抓住后勤企业发展与创新服务,建立一体两制的相关制度,才能确保未来的长久发展。

(一)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介入,打破旧有的管理模式

精细化管理模式是指引入一种科学先进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对后勤物业管理进行改革,顺应发展的趋势,达成服务质量精细化、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现代管理精细化的实际需求。在平时的工作管理中,精细化管理主要涉及分工管理、细节管理以及深度管理等方面,针对这些工作项目制定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此类管理模式的可行性较高,真实可靠的进行管理,从而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

(二)确立服务育人的管理理念,加强核心意识

目前,很多民办高校的后勤工作中,大多数后勤工作人员都会把后勤工作看成是一种任务。这些工作人员既缺乏明确的服务育人意识,也并未看出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事实上,后勤工作也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部分,而且这一部分是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因为后勤工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还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重要的行为习惯。所以,如若后勤人员依然不够重视这份工作的育人价值,只将此作为给学生提供服务的一般工作,每天都机械重复着与前一天一样的工作行为,那么就无法完全实现服务育人的核心价值了。因而,注重对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培养,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使工作人员能够发自内心的热爱这项服务育人的工作,才是高校后勤部门的职责所在。

(三)建立一支专业的后勤物业管理队伍

想要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物业管理工作的水平,就必须要有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保障,但就现阶段而言,很多民办高校缺乏专业的后勤物理管理人员,现有管理人员多是从原后勤部门选取的,因此综合素质普遍有待提高,也无法很好地完成管理工作和自身的服务职能。一方面高校要进行相应人才的选拔,将一些具有专业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引入到后勤物业部门当中;另一方面,要通过培训的方式促使物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提升。要定期对这些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可根据员工的具体职位进行礼仪礼貌、专业技术等培训工作,在培训的过程中要事先进行培训计划的制定,并要进行培训教材的编写;在完成培训工作之后,还要对这部分人员进行实践考核,为民办高校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后勤物业管理队伍。

(四)坚定高校后勤物业社会化改革的信念

对于高校的后勤物业社会化改革工作,我们应该坚定最初的信念,明确改革的目的,然后坚持不懈的进行下去。始终践行“让高校更好发挥育人的功能,让高校后勤更好的发挥服务于人的功能”这一改革理念。在学校的诸多部门中,后勤部门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应当以实际行动践行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为校园中的老师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工作,确保校园后勤工作的良好运行。另外,通过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也可以增强学校自身的发展,进一步达成后勤服务育人的目标。毕竟,高校想要加强教育和科研方面的工作,就需要更加高效与容易管理的后勤服务工作。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应该明确社会化改革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走社会化改革的信念之路,从而加强后勤管理的工作质量。

(五)引入专业物业公司,激发后勤物业竞争意识

民办高校可将专业物业公司引入到后勤物业管理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意识。现阶段民办高校的后勤物业管理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意识,所以民办高校可在校内物业管理中适度引入社会专业物业公司。通过此种模式,可使学校原有的物业管理理念得以转变,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校内物业管理的水平,使其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服务和管理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危机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后勤物业管理当中。高校管理部门要帮助后勤物业管理企业逐渐对市场要求进行适应,教职工也要逐渐树立有偿服务理念,物业后勤人员一定要能感觉到危机感,积极投入到物业管理工作,促使民办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与民办高校迅速发展相对的却是落后的民办高校后勤物业管理。诸多民办高校的后勤服务都出现了力所不能及的现象。无论是设备设施,还是管理模式都远远不及高校的综合发展速度,无法为学校提供现代化、优质的管理与服务。这一问题是我国民办高校当下面临的挑战,需要寻找合适的方法尽快处理。

参考文献:

[1]周标棠,包俊亚.浅谈民办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20(16):16-17.

[2]于向荣.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创新途径分析[J].长江丛刊,2020(8):101-102.

[3]张莉.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2):59-60,63.

高校物业管理范文7

关键词:民办高校;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模式;发展

近20年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随着这一时期的高速发展,各个高校都在尽力扩张。根据国家统计局在2016年3月的统计信息可以看出,这一年,全国普通类高校招生人数为795.2万人,期间在校学生人数为2843.6万人,毕业生人数为813万人。参照上述统计数据2016年全国大学生共有4615.4万人,对比2015年,总人数增加6%。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初步形成教育普及化和教育大众化。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如何做好后勤物业管理是民办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下文就此展开具体研究。

一、国外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发展情况

(一)美式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模式

在美国,高校的后勤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并不是只有一种形式。事实上,美式高校管理是具有多种管理模式的。美国的大学都是开放型大学,并且校园文化与当地城市早已融为一体。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学生只需要进行学业活动或者研究活动,至于住宿和饮食多半都会选择在寄宿家庭或者自己家中。部分规模较大、历史久远的大学均采用自行管理的后勤模式,也就是说,主要由副校长与负责人进行学校内部物流组织的管理任务。另外,一些高校的后勤服务工作会寻找专业的承包商进行承包管理,让专业的公司进行管理服务,而与之相关的招商方案是非常严格的。此外,很多高校也存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直接让学生参与到后勤工作中,一些学校的后勤管理甚至会让学生主要负责。

(二)欧洲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模式

很多西欧国家的高校后勤工作,都是直接交给第三方公司负责管理的。由第三方公司全权负责高校后勤的所有工作,相关国家也会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针对后勤公司进行严格的管控与约束。譬如,德国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是通过大学生服务中心的模式进行物业管理,而法国则是通过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形式进行服务管理。这两种类型的后勤物业管理其本质意义是一样的,均反映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开放性与公益性,也是非常明显的西欧国家高校后勤管理的模式。

二、我国民办高校后勤物业管理面临的现状与问题

(一)甲方乙方模式的发展与问题

甲方乙方模式一般是指,高校中设置有专门负责后勤管理的部门,这是甲方;在高校和社会后勤公司签订完相关的合同后,后勤公司便是乙方。目前,大部分的民办高校都会采用此类后勤服务模式。在此类后勤服务的管理模式的运行下,可以把高校从繁杂的后勤工作中拯救出来。而后勤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并非甲方。高校日常的后勤服务工作则均由身为乙方的后勤公司负责实施执行,在进行完相关的劳动工作后便能收取一定的经济报酬。至于甲方只需要做好监督、检查与协调的工作即可,保障校园后勤工作的正常运行,充分满足校园中师生的服务需求。甲乙双方共同合作,互利互惠,实现二者间的双赢。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对于后勤的物业服务工作来说,许多工作内容是相互穿插的。因此,在合作合同中,无法明确的制定甲乙双方各自具体详细的工作内容,另外,在实际实施中,很多时候甲方都不能确切有效的监管乙方的工作内容。因而,甲方与乙方之间的界限时常较为模糊,对于某些任务区分不够清晰的部分,甲方的学校工作人员会惯性的将任务安排给乙方,但是乙方在进行相关工作时,时常忽略与甲方工作人员的及时沟通。所以,甲乙双方之间常常会出现因为工作内容与工资薪酬之间的矛盾。后期的调和往往十分困难,二者间的问题便不断升级。

(二)社会统筹模式的发展与问题

在民办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模式中,还存在一种社会统筹模式。事实上,这种模式是甲方乙方模式的优化升级版。相关高校在后勤服务工作中,加入了社会竞争机制。对于学校方面来说,依然会保存一些后勤服务机构,不过,这些工作人员与学校中的全职教师并不一样,他们并不属于高校的编制内。这种后勤机构更加类似于一种企业的发展模式,和其他企业公平竞争,从而增加了高校能够选择负责的后勤工作对象,同时也能保障后勤服务工作的质量。社会统筹模式的出现,预示着高校后勤物业社会化改革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过,在社会统筹模式的具体实施中,依然存有很多新出现的问题。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因为缺少来自政府的资金补助,并且每年的招生人数都有限制。所以相比于很多公立院校,民办院校的规模更小,校园中的服务对象也更少。由于总投资的需求差距不大,因而后勤服务的费用便会增加,从而致使高校出现较大的损失。另外,社会统筹模式的前期流程十分繁杂,多半民办高校都无法适应此类管理模式。毕竟这种模式不同于甲方乙方,将全部工作一股脑交给乙方即可。这种模式必须创建公正平等的社会竞争模式,进行这些早期的准备工作非常耗损时间与精力。

三、加强民办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物业管理是民办高校后勤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除了相关管理人员以及监督人员之外,很少有师生留意后勤物业管理工作,而一旦出现服务上的问题便会受到投诉。实际上,后勤物业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后勤物业管理工作会体现在民办高校学生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教室、公寓环境,校园建筑、花草树木等,这些都能够体现出后勤物业管理的成果。

(一)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民办高校建筑的结构部位、上下水管道、装修等都会出现一定的损坏,而这时就需要相关人员及时对其进行检修,从电梯运行、校园建筑墙体的维护,到灯具的更换等工作,都关乎着师生是否能够正常教学和生活。通过后勤物业部门的专业管理服务,能够使民办院校的建筑使用寿命得以延长,有利于学校师生生活水平的提升。

(二)可为师生创建良好学习和生活环境

民办高校的后勤物业公司会参与到校园绿化设计、室内外环境、卫生维护当中,而这些工作的开展是维护民办高校优美校园环境的基础所在。作为民办高校来讲,必须要创建一个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绿色、整洁、方的校园环境不但能够使师生心情放松,还是民办学校的外在形象所在。如果一个民办高校都不能维持好自身的校园环境,又何谈吸引更多的生源,而通过后勤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可为师生学习和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有利于民办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层次的提升

民办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对其后勤管理的专业化程度进行提升,后勤物业管理采取的是企业化管理模式,因此可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而通过统一化管理可使后勤管理专业程度得以提升,管理人员的思想更加灵活,并逐渐提升自身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意识,全面提升学校后勤管理服务的层次。

四、民办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模式发展的应对策略

针对民办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发展,首先必须明确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同时也要严格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有相关从业人员认为,只有一边抓住教育教研和科研,另一边抓住后勤企业发展与创新服务,建立一体两制的相关制度,才能确保未来的长久发展。

(一)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介入,打破旧有的管理模式

精细化管理模式是指引入一种科学先进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对后勤物业管理进行改革,顺应发展的趋势,达成服务质量精细化、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现代管理精细化的实际需求。在平时的工作管理中,精细化管理主要涉及分工管理、细节管理以及深度管理等方面,针对这些工作项目制定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此类管理模式的可行性较高,真实可靠的进行管理,从而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

(二)确立服务育人的管理理念,加强核心意识

目前,很多民办高校的后勤工作中,大多数后勤工作人员都会把后勤工作看成是一种任务。这些工作人员既缺乏明确的服务育人意识,也并未看出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事实上,后勤工作也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部分,而且这一部分是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因为后勤工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还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重要的行为习惯。所以,如若后勤人员依然不够重视这份工作的育人价值,只将此作为给学生提供服务的一般工作,每天都机械重复着与前一天一样的工作行为,那么就无法完全实现服务育人的核心价值了。因而,注重对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培养,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使工作人员能够发自内心的热爱这项服务育人的工作,才是高校后勤部门的职责所在。

(三)建立一支专业的后勤物业管理队伍

想要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物业管理工作的水平,就必须要有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保障,但就现阶段而言,很多民办高校缺乏专业的后勤物理管理人员,现有管理人员多是从原后勤部门选取的,因此综合素质普遍有待提高,也无法很好地完成管理工作和自身的服务职能。一方面高校要进行相应人才的选拔,将一些具有专业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引入到后勤物业部门当中;另一方面,要通过培训的方式促使物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提升。要定期对这些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可根据员工的具体职位进行礼仪礼貌、专业技术等培训工作,在培训的过程中要事先进行培训计划的制定,并要进行培训教材的编写;在完成培训工作之后,还要对这部分人员进行实践考核,为民办高校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后勤物业管理队伍。

(四)坚定高校后勤物业社会化改革的信念

对于高校的后勤物业社会化改革工作,我们应该坚定最初的信念,明确改革的目的,然后坚持不懈的进行下去。始终践行“让高校更好发挥育人的功能,让高校后勤更好的发挥服务于人的功能”这一改革理念。在学校的诸多部门中,后勤部门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应当以实际行动践行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为校园中的老师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工作,确保校园后勤工作的良好运行。另外,通过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也可以增强学校自身的发展,进一步达成后勤服务育人的目标。毕竟,高校想要加强教育和科研方面的工作,就需要更加高效与容易管理的后勤服务工作。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应该明确社会化改革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走社会化改革的信念之路,从而加强后勤管理的工作质量。

(五)引入专业物业公司,激发后勤物业竞争意识

民办高校可将专业物业公司引入到后勤物业管理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意识。现阶段民办高校的后勤物业管理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意识,所以民办高校可在校内物业管理中适度引入社会专业物业公司。通过此种模式,可使学校原有的物业管理理念得以转变,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校内物业管理的水平,使其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服务和管理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危机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后勤物业管理当中。高校管理部门要帮助后勤物业管理企业逐渐对市场要求进行适应,教职工也要逐渐树立有偿服务理念,物业后勤人员一定要能感觉到危机感,积极投入到物业管理工作,促使民办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与民办高校迅速发展相对的却是落后的民办高校后勤物业管理。诸多民办高校的后勤服务都出现了力所不能及的现象。无论是设备设施,还是管理模式都远远不及高校的综合发展速度,无法为学校提供现代化、优质的管理与服务。这一问题是我国民办高校当下面临的挑战,需要寻找合适的方法尽快处理。

参考文献:

[1]周标棠,包俊亚.浅谈民办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20(16):16-17.

[2]于向荣.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创新途径分析[J].长江丛刊,2020(8):101-102.

[3]张莉.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2):59-60,63.

高校物业管理范文8

关键词:智能移动终端;高校;物业管理课程;设计;应用

1智能移动终端的特征及优势

智能移动终端是以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为媒介,基于一定的操作系统,既可以实现网络目标快速浏览,又可以根据自主需要安装应用程序的媒体设备。智能移动终端最大的优势在于移动性和实时性,同时具有便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8.9%,而且很多学生同时拥有多个电子设备。可以说,智能移动终端是时展的必然产物,它为移动学习创造了全新的机遇和条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或交流学习。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成为了人人必备的使用工具。而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驱动下,只有充分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及丰富网络学习资源的优势,才会开辟教学革新的新篇章[1]。

2基于智能移动终端下高校物业管理课程改革的意义

2.1理论意义

目前,我国高校物业管理课程设置仍不完善,尤其在物业管理行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校并没有作出针对性的调整,致使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物业智能化、优质化和网络化的新要求。与此同时,物业行业在进行自我颠覆的过程中,必然会增加对高素质人才的选聘,这就对高校物业管理教育提出了新挑战[2]。对此,提升物业管理教育层次,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培养成为了改革的重点内容。智能移动终端中,手机的应用最为普及,借助智能手机的力量,不仅可以提升学习的灵活性,同时可以打破以往时空学习的约束,进而有效弥补以往教学存在的不足和漏洞。智能移动终端视角下,物业管理课程的改进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好学生的闲暇时间,使学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物业管理工作的魅力与价值[3]。

2.2实践意义

目前,国内高校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研究物业管理课程设计的学说尚且不多,因此,本研究不仅是一种全新探索,对于今后物业管理课程也是一种重要的补充。通过智能移动终端介入高校物业管理教学中的尝试,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进而充分发挥物业管理实践性强的特征及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为促进整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4]。此外,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认识逐渐提升,因此不断加大了人才选拔的力度和质量。传统教学过于重视理论,而移动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教学案例,进而增强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的能力。只有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形成了,才会有利于自身竞争力的强化,当然更会对学校就业率的稳固提升产生深远影响。

3对高校物业管理课程设计与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3.1理论可行性分析

高校物业管理课程的理论基础,包括掌握学习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非正式学习理论四个部分组成。首先,由于大学生学习时间相对灵活和自由,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因此掌握学习理论即可满足对各种不同难易知识点的覆盖。而且学生的基础也各不相同,差异化在所难免,微课程等新型教学模式恰好可以为掌握学习理论提供稳定的服务支撑。其次,高校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机构,虽然物业管理课程主要培养方向相对单一,但是教育过程和途径却要秉承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全能型人才。将物业管理课程发展推向新的高度,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目标的实现[5]。再其次,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可以实现对网络资源的快速浏览,而且学习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满足不同学习群体的要求,尤其是与物业管理息息相关的案例教学,能够为学生展现图文并茂的视频,学生十分感兴趣,增大了对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由此达成对知识的重新认知或升华。最后,高校课堂教学属于正式学习的范畴,随着大学生追求多元化学习方式的驱动,学习地点、时间和形式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物业管理课程教学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非正式学习需求,通过制定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可以使学生自发地进行自学,不仅可以提高学校教学效果,而且可以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意识能力。

3.2技术可行性分析

首先,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早已不再新鲜,尤其是智能手机基本可以做到人手一部,甚至达到多部。其次,Android系统以及苹果的IOS系统是市面上最为流行的操作系统,运行十分稳定,更新速度也极快。笔记本电脑多以Windows系统为主,技术环节更不必说。以上设备都能支持各种学习软件的下载和利用,而且可以支持微视频或微课件的应用[6]。最后,三大运营商在无线网络的覆盖方面也已十分成熟,尤其在高校的区域内,4G无线网络的覆盖率和传播速度都为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奠定很好的基础。此外,微课和慕课等微课程的开发在高校教学中也广泛实施,微课的制作也相对简单,并不需要复杂的专业计算机技巧就可以实现,因此高校教师很容易上手,可以独立完成,而且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实际学情进行调整,进而凸显个性化教学机制[7]。

3.3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课程优势

高校物业管理课程应用于智能移动终端的优势非常明显。一方面,可以凸显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和应变性,尤其是可以改变学生对原有固守化教学模式的抵制情绪,进而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与此同时,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可以很好地贴近学生的感受,使学生学会利用课余闲暇时间,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智能移动终端可以为学生呈现出更为直观和生动的教学资源和素材[8]。一直以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早已厌倦,大学生朝气蓬勃且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对于感知式和体验式教学十分期待。善于借助智能移动终端的优势,将会极大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互融性,因此教学效果势必会稳步提升。此外,随着微信、QQ和微博等微媒体应用的普及,智能移动终端学习方式可以实现网络的共享性与交互性,通过微信群或QQ群进行实时的互动交流,教师还可以在交互平台中进行答疑解惑,这将会潜移默化地增进师生的情感,极大保障了学习效果的稳固和跃进。

3.4师生的共同需要

对于教师而言,加大对智能移动终端的物业管理课程的重视和投入,可以有效扭转现有教学滞后的局面,可以确保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当然,思维和理念的转变还会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实践能力以及探索欲望,只有将学生引导到自主学习的路径中,才会真正激发学生自身的潜力,提升教学的时效性,最终有利于教学资源得到最为科学合理的利用。而对于大学生而言,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课程设计应用,可以使学生打破以往陈旧的学习机制,不仅提升了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推动教育的公平化,可以消除师生间的壁垒。尤其是智能移动交流平台的高效使用,学生可以快捷方便地实现即时交互,在平时的交流中就可以不知不觉地提升学习效果[9]。

4高校物业管理课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4.1精炼紧凑原则

一般来讲,学生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进行学习,多以微课或慕课教学模式为主。因此,物业管理课程的优化设计要确保短小精悍,课时长度不要超过10分钟,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才会达到最佳效果。此外,课程设计要有连贯性和流畅度,同时凸显重点、难点,不可过于复杂。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会全效发挥智能移动终端的优势,为学生在短时期内理解和吸收知识点提供助力。

4.2以人为本原则

智能移动终端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的冲击极为强烈,用“颠覆”来概括一点都不为过。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明确教学理念以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坚守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不论教学设计作出何种创新和完善,都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基础,制定最为贴切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时刻关注学生反馈并主动关心和询问相关事宜,这样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才会被彻底激发,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实践效果。

4.3开放互动原则

智能移动终端视角下,课程的设计要确保开放,同时增加互助、互动环节。众所周知,网络教学资源极为丰富,这就需要在众多的素材中选择学情需要的教学内容。此外,课程的互动性应该在智能移动终端中合理体现,这样学生可以自主对课程进行控制,而且能够从课程的传播和分享中不断优化与提升。

4.4辅助教学原则

传统课堂教学活动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其地位仍无可替代,同理,虽然智能移动终端教学的优势有很多,然而其只能起辅助作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只有坚持辅助教学的原则,才会发挥其查漏补缺的功效,进而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逐步为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提供灵活的处理办法。基于此,高校物业管理教学设计的优化首先要力求精短,作为课前和课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构建合理的学习情境,以确保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最终不断提升学习效果和效率。

5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高校物业管理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5.1明确教学目标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此,社会对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非常紧迫。物业管理是现代服务行业的一个缩影,是关乎民生的重要范畴。因此,高校物业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是提高就业率的途径,而且可以促进行业的竞争实力,提升服务标准的个性化和品质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物业管理教学的使命任重而道远,高校物业管理教学理念需要及时更新,将培养高素质和业务能力强的物业人才作为己任。

5.2教学内容设计

高校物业管理课程体系不仅囊括了基础课程、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还包括了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升相关的课程,例如校内外实验课程、实习课程等。可以说,物业管理课程体系设置相对比较合理,但是在实际的实施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一些学校对实践、实验或实习教学较为忽视,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下降。因此,提升教学内容质量的实效性势在必行。尤其在智能移动终端应用的趋势下,学校更应该加大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同时构建智能建筑操作实验环境。

5.3教学对象的分析

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因此对其日后就业的理解参差不齐,学生由于自身基础的原因,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会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此外,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的习惯和频率,这样才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确定合适的学习基调。和其他学科相比,物业管理课程形成的时间并不久远,要想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的魅力就需要创设适宜的课堂氛围,并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5.4设计教学方法

为了顺利、整体地完成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学方法适应学情。首先,确保讲授法的主体地位,改进的途径要尽量选用微课或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作为辅助,这样学生既能得到专业教师简明和生动的指导,又可以在课下自主学习中巩固学习成果,进行升华。其次,强化讨论法的使用,教师在构建合理的教学场景之后,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畅快淋漓的讨论,这样学生可以从中激发创新意识,取长补短。此外,演示法的运用可以很好地为学生呈现视觉的感官效应。例如为学生呈现出成熟物业管理的案例,这样学生可以直观了解第一手资料,增强感性认识与理性知识的互融。

5.5设计练习

高校物业管理课程的设计还应加大对课上及课下练习的设计。一方面,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感受和收获,提升学生社会考察和调研的能力。另一方面,练习设计要遵循查漏补缺的理念,练习形式也要力求新颖,不必要求过高的难度,重点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此外,适当增加小组合作练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热情和思维。

5.6课程应用与评价

首先,物业管理课程的应用分三个环节,即课前预习、课中辅导和课后总结。这三个阶段需要相互协调搭配,使新旧知识能够有效衔接,不断提升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知度。其次,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为课程应用提供了契机,学生在课堂上理解不深刻的知识点,可以通过课下时间进行修正。最后,通过简短的回顾总结,学生可以快速地发现自身的弱点,根据教学提示,把疏忽的知识点“捡”起来。此外,课程优化还应加大对教学评价的创新。有针对性的微测验或微练习等考核评价可以及时反映出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在高校大力推广“移动学习”的背景下,有效利用智能移动终端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其辅助教学的价值和作用。在物业管理行业升级转变的要求下,社会对于物业人才呈现出实用性和创造力的新需求,这些都是促使物业管理课程优化改进的直接原因。设计是课程改革的先行者,只有不断探索适用原则和积累应用经验,才会在实践中确保领先。

参考文献:

[1]屈昌辉.物业管理专业真实性工作场景实训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8):53-56.

[2]潘蓉,屈昌辉.物业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引公司进校园”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7):12-15.

[3]张?.浅谈高校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21):86-88.

[4]靳能泉,王道坤.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的校内实践教学探索:基于“五种技能”模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120-122.

[5]李文雷.经管类综合仿真虚拟平台与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08-210.

[6]方圆媛.翻转课堂在线支持环境研究:以可汗学院在线平台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4(6):41-48.

[7]发挥协会联动机制推动物业管理转型发展:沈建忠会长在2016年度物业管理协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物业管理,2016(5):8-12.

[8]林雨,翟先营,蔡颖.互联网思维下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