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育探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育探究

摘要:新形势下,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项长期工程。当前世界竞争激烈,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坚定的政治立场是成才的重要保障,这更凸显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输送人才主阵地的重要性。高校要着力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从而推进党和国家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当前,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笔者认为,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是围绕人的教育的主旨;不断夯实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基础,更新其知识储备,提高其政治觉悟,引导其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最终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创新教学载体,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一、着力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将高校师生紧紧团结在党和国家周围,使其始终与党和国家保持统一。

(一)突出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是一个人对未来的期望,可为自己的行动指明方向。信念是对一个事物或者一件事所持有的态度。从本质上讲,理想和信念二者是一个整体,共同构成支撑人的精神力量。部分大学生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理想信念,认为理想信念也应该是多元的。针对这一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始终秉承党的宗旨,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教育教学的突出位置,渗透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此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教师还要引导大学生将自身的理想信念与党和国家的目标始终保持一致,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将个人的理想信念与国家的命运相结合,自觉地把个人的发展融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

(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部分中国大学生渐渐遗忘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别青睐西方的文化及西方人的生活习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独特标志,中国立足于世界的有力支撑,中国人民的精神纽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必须融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以文育人的作用,使马克思主义教育与中国优秀文化融合在一起,让当代大学生找到历史根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并使其传承传统文化。

(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体系

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体系,是掌握高校主流意识阵地的关键,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题中应有之意。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体系,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话语体系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我国发展的动力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形成坚定政治观的重要载体,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授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向学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不可替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其实就是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语言,用属于中国自己的方式方法来讲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入中国的历史典故、成语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中国文化为基础,将艰涩难懂、官方的授课语言,改为学生易理解、喜欢接受的语言,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体系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学校应全力打造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觉成为党执政坚定的信仰者,成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传达者,成为知识与能力的传授者,成为大学生的行为楷模。

(一)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学习

当前,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上进心和自信心,这主要是因为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教师地位偏低。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对大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还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校应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中的特殊地位,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打造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高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学习,促使其自身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始终与党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扮演好党和国家的宣传者、知识的传授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等角色。

(二)高度重视师风师德建设

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是思想政治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是改进教风学风的有力手段。因此,首先,高校要明确师风师德的规范标准,将师风师德规范标准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核的各个环节,从人才的引进到职称评审,师风师德都应成为其主要的考核标准之一。其次,各高校应将学习师德规范纳入教师培训计划,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和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最后,加强对教师师风师德的监督。各高校可采取学生监督、同行监督、家长监督及社会监督等方式,及时掌握思想政治课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情况,促进教师逐步形成师风师德的自觉行为。针对那些师风师德建设良好的教师,学校要给予奖励;而针对那些师德水平低、不负责的教师,学校要对其进行严厉惩罚。良好的师风师德不仅可以全方面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还可以感染身边其他的教师,使教师队伍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无形中为大学生树立榜样,发挥模范作用。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照本宣科、授课方式老旧,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断降低,大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可有可无。针对这种现象,高校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性和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断丰富授课内容,并融入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民族认同感。

(一)以知行合一作为教学导向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综合知识较强的学科,不应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学习,还应加强实践教学,做到知行合一。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开展情景剧教学,根据课本内容、学生特点及环境等因素引导学生选择剧本,并为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使学生在情景剧表演中学习知识、领悟思想。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思维创新的激发者、知识拓展的引路者,要引导学生在整个选题、排练过程中进行知识重组。其次,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实地学习和参观红色基地的活动,将教学地点从课堂转移到具体的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使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宣传教育,实现教学环境多元化。

(二)以教学载体促进课程创新

网络的普及对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高校要抓住、抓好这个机遇,让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手。网络最大的优势是资源共享,其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高校可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载体,以互联网为中介对大学生展开教学,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拓宽教育渠道。高校可以开设网络在线课程,建设网络交流平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在网上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探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使其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此外,智能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高校应将手机作为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介质,基于学生的喜好,将手机应用于教学,利用微信等媒介,随时随地进行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拉近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距离。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永远坚持两个方向:第一,政治上,永远紧跟党的步伐,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第二,不断为党和国家输送有理想、有抱负、政治立场坚定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进永远在路上,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力争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政治的一面旗帜。

参考文献

[1]杨晓慧,任志锋.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时、度、效”[J].思想理论教育,2015,(7):8-12.

[2]张玉瑜.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4,(8):48-52.

[3]邰丽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8):36-40.

[4]马超,娄淑华.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创新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5):100-104.

[5]范方红.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0):37-39.

[6]徐春艳.党的十八大报告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3):27-30.

作者:赵冰梅 刘先知 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