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范例6篇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范文1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存贷款业务

一、引言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自2013年以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不断加速。2013年7月20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同年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机制正式启动,意味着我国已经完成贷款利率市场化。进入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分别于5月和8月两次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最后定于10月24日起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1]。从此,贷款和存款的利率管制都取消,金融机构有了自主利率定价权,标志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尤其在最后一个阶段即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而言,不论是传统业务还是复杂业务都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进而影响银行的盈利状况。

目前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平均占比不足30%,净利润依旧主要靠利息收入[2]。今年,在严格的监管环境和MPA考核的双重压力下,银行规模扩张受到限制,业务结构上将仍旧以发展传统业务为主。因此,研究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变化,分析存贷利差的变动情况,探究商业银行发展存贷款业务的策略,对于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25家上市银行作为样本银行,将这25家上市银行分为三类,其中第一类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即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第二类为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第三类为城市商业银行,包括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常熟银行、贵阳银行、杭州银行、江阴银行、江苏银行、吴江银行、张家港行、无锡银行和上海银行。选取2013—2016年的数据作为基础,探讨现阶段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差异的原因以及发展存贷款业务的策略。

二、2013—2015年上市银行盈利情况和利差水平分析

(一)净利润增长率

总体上,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普遍高于大型商业银行。2014年城市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出现拐点,在此之后呈现逐年上升。然而,对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2015年开始,二者的净利润增长率均出现大幅度下滑,尤其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2015和2016两年的净利润几乎没有太大变化。从各家上市银行的数据来看,五家大型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降幅最严重,2016年甚至是负增长,为-3.67%;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从2013年至2016年大多有不同程度下降,但2016年,兴业银行和招商银行的表现不同于其他股份制银行,净利润增长率则有一定程度提高;而各家城市商业银行每年各有不同。除了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上市时间较其他城商行早,业绩表现略好之外,大多数城商行经历了2014和2015两年净利润增长率的下滑,其中张家港行2014年的数据为-27.09%,吴江银行2015年的数据为-21.27%。但从2016年开始,各家城商行的业绩开始有了不同程度的好转。

(二)净利润

总体上,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净利润远远高于其他两类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因其上市时间较晚、规模和分支机构较少等因素,净利润最少。具体到各家银行的数据上,大型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的净利润最多,交通银行最少;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的业绩最为亮眼;城市商业银行中北京银行的净利润最多,且逐年增加,相反吴江银行、张家港行相对表现较弱。

(三)存贷利差

2013—2016年上市银行存贷利差对比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到,上市银行的存贷利差总体不高,都低于2.7%。伴随着2014年以来的降息周期,加上利率市场化的演进与完成,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导致存贷利差大幅度收窄,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利差收窄最为显著。到2016年存贷利差水平已降至低位,收窄幅度较之前放缓。从各家上市银行具体数据上看,虽然城市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总体水平不高,如2016年江苏银行的存贷利差在所有上市银行中最低,但个别几家比如吴江银行相对较高。

三、上市银行发展存贷款业务策略分析

由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净利润以及存贷利差情况来看,2013—2016年,银行业净利润增速急剧放缓,盈利下滑,存贷利差收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经济增速下降,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货币政策缩紧。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压力下,实体经济不景气,资产质量恶化,直接影响银行的盈利情况[3];第二,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到初步完成,央行几次下调存贷基准利率,导致存贷利差收窄,银行之间收入增长差距拉大;第三,近年来,金融脱媒、融资渠道多元化和跨业跨界竞争加剧都对传统银行业务产生巨大的冲击。再加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传统业务的客户流失严重。而在这样的宏观和行业背景下,各银行因其发展规模、业务结构和客户情况的差异采取不同的存贷款业务策略,最终造成不同银行之间的分化。

(一)发展存款业务策略分析

首先,总体上,上市银行的平均存款利率水平差别不大,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意味着平均付息成本随之降低。其中,大型商业银行的平均存款利率最低,然后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最高的则是城市商业银行,这主要是因为大型商业银行具有负债规模大、网点多、客户基础扎实等优势,形成了规模效益,存款利率定价不高也能大量吸储。从各家上市银行的具体数据来看,不得不提到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比较特殊的招商银行,其平均存款利率除了2014年略高于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之外,其他年份均处于所有上市银行中的最低水平。这应该是与招商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加快战略转型,发展“轻型银行”和“一体两翼”[4],从而优化存款定价和差异化授权机制密不可分。其次,从存款结构上看,结合图1中2013—2016年上市银行存款结构占比情况和各家上市银行的具体数据,不难看出,自2013年以来,大型商业银行的公司存款和个人存款占比相对稳定,变化不大,其他存款则逐渐有所上升。大型商业银行个人存款的占比要高于其他两类银行,尤其是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吸收居民存款能力相对较强。同时,大型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占比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是其吸收的居民个人的活期存款远远高于股份制银行。这些情况和大型商业银行规模大、网点分布广、数量多、业务辐射范围大等特点相符合[5];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存款占比明显高于其他银行,平均都在70%以上,而个人存款占比则不足30%,2016年更是低于20%。以平安银行最为典型,在25家上市银行中,其公司存款占比最高。而招商银行的情况比较特殊,其个人存款占比在股份制银行中最高,但仍低于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存款占比较高,这一点和大型商业银行的情况类似,但其他存款占比明显高于其他两类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中,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因上市时间早、发展较快、金融服务水平较高,三家银行的公司存款占比较高,且存款结构占比情况接近股份制商业银行。而一些上市较晚的银行如常熟银行仍以吸收个人存款为主,个人存款占比明显高于公司存款十几个百分点。

(二)发展贷款业务策略分析

伴随着经济下行,信贷资金需求减少,加之高企的违约率加大贷款投放难度。表2显示2013—2016年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逐年增大,到2016年底,不良贷款率达到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大峰值。贷款不良率的上升,不仅严重影响银行的盈利,也使得贷款到期回收面临困难,从而破坏资产负债的平衡。三类银行中,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于其他两类银行,主要是由于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过高,拉高了整体水平所致。城市商业银行中有一些银行的资产质量相对较好,如北京银行,这是由于该银行严格加强风险控制和管理信贷投向,以不良资产双控和操作风险管控为主要任务,实现规模、资产质量和效益的稳健发展[6]。2013年以来,为了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央行先后六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6%降至4.35%。虽然目前已经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但从各家银行的贷款定价来看,如图2显示2013—2016年上市银行平均贷款利率比较情况,同样的,商业银行的平均贷款利率水平与基准利率一致表现为逐年下降。这与前文所述的存贷利差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演进而收窄相符。在降息周期的压力下,以解决社会融资问题和降低融资成本的政策为指引,银行下调贷款利率。近年来,大型商业银行平均贷款利率水平下降得最快,导致三类银行的贷款利率差别越来越大,到2016年,大型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扩大到1.12个百分点。但是从贷款总额等数据观察,各家银行的客户贷款总额逐年增加,仅有个别银行在2015年贷款额增长缓慢。

实体经济信贷规模扩大,除了监管力度加强导致资产从表外向表内转移的因素之外,说明目前通过直接融资获取资金的方式仍不能满足企业和个人的需求,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仍是主要渠道。因此,贷款利率下降空间有限。然后,从贷款结构来看,图3中2013—2016年上市银行贷款结构占比情况显示,各类银行的公司贷款比重逐渐缓慢下降,个人贷款和票据贴现的比重则逐渐上升。公司贷款方面,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贷款占比较其他银行大,如吴江银行的公司贷款在所有上市银行里占比最高,体现城市商业银行对本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个人贷款方面,大型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占比略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且远高于城市商业银行,反映出大型商业银行客户多、网点覆盖广的优势;票据贴现方面,城市商业银行的票据贴现占比远远高于其他两类银行,体现城市商业银行为满足资产负债组合管理需要而适度增加票据贴现资产配置。在信贷结构重心上,大多数银行侧重公司贷款或个人贷款一方,仅有个别银行的公司贷款和个人贷款比例趋同,例如招商银行和常熟银行,这和部分银行为应对利差收窄而率先实施银行业务重心下沉、客户结构重心下移的策略相关。再看各类贷款的利率定价,大型商业银行的公司贷款利率稍高于个人贷款利率,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相反,其个人贷款利率较公司贷款利率高。因为股份制银行的个人贷款审批手续相对便捷,放款速度快,利率自然就高一些。尽管如此,近年来大多数银行的个人贷款总体仍增长较快。个人贷款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信用卡透支。其中,随着居民自主及改善性购房需求增大,个人住房贷款增长幅度较大;消费升级刺激信用卡发卡量增加,信用卡透支额度和分期付款业务稳中有增。

四、对策与建议

在经济放缓、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银行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但是伴随着经济新周期的到来,存贷利差可能企稳回升,则盈利会好转。根据前述利率市场化以来不同类型银行的盈利情况和利差水平分析以及目前发展存贷款业务的策略,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推动其存贷款业务的发展。

1.扩大负债来源,降低负债成本当前,商业银行的存款增长乏力,获客和留客成本加大,必然增加负债成本。银行应进一步扩大负债来源,降低负债成本。首先,树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理念,不断开发创新性负债产品,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其次,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将特定的附加服务内置于产品之中,如结构性存款、定制理财等,稳定资金,稳定客户。再次,降低资金运营成本,大力发展交易银行和非银同业存款,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实现低成本负债。再者,完善内部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存款营销能力。

2.加强风险控制,优化信贷结构首先,由于存款成本上升的压力对利差形成挤压,商业银行应逐渐调整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合理定价,以覆盖成本。其次,加强风险控制,降低不良贷款率,重点提高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再次,调整信贷结构,将贷款投向更具有议价优势的领域。最后,针对个人消费融资需求和个人经营性贷款下降的现状,优化信贷产品,简化准入标准和业务流程,增强个人信贷业务的竞争力。

3.细分市场和客户,提高利率定价能力利率市场化后,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对利率的定价能力将直接关系到传统业务的发展情况,影响银行的利润。商业银行应判断宏观经济的形势,熟悉政府政策对利率的传导,提高市场敏感度,做到能够及时调整利率。同时,细分市场和客户,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客户的情况,综合费用分摊、风险补偿、让利幅度等因素来确定存贷款利率水平。

4.结合本行情况,实施差异化经营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同质化严重,最终导致价格战。商业银行应根据当前市场运行环境,结合本行自身的情况,找准市场定位,分析不同层次的客户,实施差异化的资产负债经营管理策略。第一,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而言,利用规模大、网点多的优势发展可持续负债,增加其他存款。不能一味地下降贷款利率,应针对伴随消费升级,个人贷款增加较多的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机制。吸引优质客户提高资产质量,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逐渐向国际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以提高盈利能力;第二,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加快战略转型,发挥互联网特色与优势,如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发展“轻型银行”和“零售银行”。传统业务方面,积极开拓客户,拓展各类负债和资产,尤其是个人存款和个人贷款,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利率,提高吸储能力;第三,城市商业银行的客户以中小微企业为主,银行在利率定价中有议价优势,可以保持合理较高的存贷款利差优势。同时,调整资产结构,提高零售贷款占比,立足所在区位,拓展本地客户,走品牌化和特色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学祥,赵一迈.利率市场化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J].菏泽学院学报,2016,(2):83.

[2]谭中明,时红.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J].西南金融,2016,(3):17.

[3]张晓慧.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J].中国金融,2015,(1):22-25.

[4]姜晨.招商银行零售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财经大学,2016:3-7.

[5]咬亮.金融新常态下零售银行储蓄存款发展情况研究[J].甘肃金融,2017,(1):29-41.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范文2

[关键词]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对比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1. 021

[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1- 0031- 01

市场对利率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需结合资金供求关系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市场因素,利用自主机制来进行利率定价工作。经济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而利率的市场化有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使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能围绕资金做好调整,构成一个完整有效的经济发展系统,有效巩固与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1 中外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具体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掌管实际生活中的贷款处理工作,是以实现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为宗旨。我国商业银行重视贷款后的监管工作,而对于贷款利率的重视程度不高,只是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对利率进行简单的变动,没有结合实际分析不同客户贷款的风险程度。因此,我国急需学习国外先进的利率管理理念和政策,具体明确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手段,这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形势下重要的历史任务。

1.1 商业银行收入来源的单一性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的主体是存贷利差收入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处于落后状态,大部分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贷款,而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依赖于国家政策,银行在贷款信息搜集和风险预测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漏洞,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资金条件的制约,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自主定价能力较弱,主要根据央行具体业务规定,现实情况下,贷款利率多数维持在24%左右,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区间比较集中,自主定价的能力弹性较小,所获利润较低。我国近几年经济高速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因此在银行贷款利率定价方面已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1.2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发展现状

经济全球化发展使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在银行业,西方发达国家引领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发展方向,并制定出相对合理的贷款定价政策。例如美国金融机构主要依靠联邦基准利率信息优化贷款利率,使其贷款定价政策与市场经济运行同步进行,保证各方面信息的准确性,为具体的放贷工作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保持在28%以上,利率上升幅度在50%以上。我国无论在经济来源还是信息搜集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发展水平。

2 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利率方面具体的应对措施

中国商业银行正处于微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水平,主要从事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在信托业务、基金业务方面的创新和认识不足,并且很少经营;关于贷款领域的界定很不清晰,由于国家较高的可信度和经济实力,担保的大型项目在银行的贷款中占比过大,而中小企业收入的不确定性大,加上商业银行自身的保守,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资金投入较少,不利于国民经济综合发展。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由于行政命令的限制,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无法实现贷款利率的自我定价,导致无法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发展目标。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符合社会经济要求的发展模式,充分预测未来的发展格局,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学习外国先进的经营理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我国经济新形势的银行发展战略,确保贷款利率的自主制定和有效规划,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总 结

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在银行贷款利率上实行自主定价政策和自由化经营模式,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对未来前景加以科学预测,牢牢掌握具体业务的自主经营,扩大经营范围,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以全面实现商业银行的市场化发展,进而有效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主要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范文3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零售贷款,发展策略

2014年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已步入深水区,特别是针对金融领域的监管变化非常活跃,其中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制度的稳步推进,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变革。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1996年至2014年,我国曾颁布多次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终于在2014年末迎来了实质性突破。2014年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由2012年规定的基准利率的1.1倍提升至1.2倍,同时简化了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2015年2月28日,央行再次将浮动区间扩大至1.3倍;2015年5月11日,又将1.3倍调整为1.5倍。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的进一步扩大,扩宽了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有利于进一步锻炼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促进其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为最终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资金价格能更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推动形成符合均衡水平和客户意愿的储蓄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

此外,2015年6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即日起实施《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根据《办法》规定,30万元以上的个人存款,将摆脱目前的存款基准利率和上浮区间的限制,实行市场化定价。该《办法》一方面有利于有序扩大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锻炼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培育企业、个人等零售市场参与者的市场化定价理念,为继续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进行有益探索并积累宝贵经验。

综上所述,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已接近尾声,预计2015年下半年或2016年初存款利率上限将被彻底取消。

二、利率市场化下零售贷款业务的挑战与机遇

1.利率市场化下零售贷款业务的挑战

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利差收窄、盈利能力承压。从已公布年报的11家上市银行来看,各家银行业绩均面临着盈利增速放缓的局面。除平安银行及浦发银行外,其余9家A股上市银行2014年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跌至“个位数”时代。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快速推进要求零售银行改变主要依靠存贷利差的传统经营模式,进一步提升产品创新和风险定价能力。

2.利率市场化下零售贷款业务的机遇

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也为零售银行强化内部能力,促进差异化竞争,提升服务和创新水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利率市场化改革,银行贷款业务转型

在经济转型形势下,贷款企业风险增加;在以利率市场化为代表的金融改革的背景下,大中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越来越完善,银行利润空间也大幅压缩。

银行应以“新一代的资产负债经营策略”为方法,提高贷款收益,降低资金成本,实现贷款业务转型。需要建立对各个客群风险调整后的贷款收益和资本消耗,以及不同类型的存款融资成本的洞析,并主动选择最符合自身情况的零售银行资产业务结构,发展高收益零售贷款业务,主要包括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消费贷款业务、信用卡业务。

(2)个人存款增速放缓,制约银行个人贷款放贷规模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导致存款流失、资金成本上升成为银行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绝大部分银行面临稳定、低成本资金来源的吸储难题。

2014年以来,银行资金紧张局面愈演愈烈,多家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存贷比逼近75%,其中四大行零售存款占比基本高于45%,但股份制银行平均仅20%。个人存款增速放缓越来越限制个人贷款的放贷规模。

(3)“去银行化”趋势加剧,零售信贷业务挑战升级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资金成本提升,且财富管理类产品的普及程度和可选范围不断扩宽,个人金融资产结构的“去存款化”过程将延续至未来10年。尽管中国大多数银行只有不到30%的资金来自于零售存款,但毋庸置疑,未来对零售存款的争夺将更加白热化。市场“实际”存款利率已明显上升,这些代价高昂的资金来源带来的实际收益极其有限,零售银行的利润率将会受到持续的冲击。

(4)新增信贷规模现结构化差异,粗放循环模式难以持久

传统零售银行业务拓展一直以存款至上为重心,业务结构单一。在零售业务发展新形势下,银行零售业务应走差异化的发展路径,调整零售业务结构及相应资源投入,从而匹配客户结构及整体大环境的改变。零售银行应以发展潜力高、收益大的零售贷款新业务为切入点,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推动商业银行利润结构优化。

三、利率市场化下零售贷款业务的发展策略

1.产品策略:发展高收益资产业务,做“高收益信贷银行”

零售及小微企业贷款,将成为未来5年中国零售银行业收入的增长引擎之一,零售银行业务转型的产品策略即是做卓越的“高收益信贷银行”,以优秀的零售信贷产品拉动和绑定客户,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不断优化贷款结构,提升贷款收益,弥补资金成本高涨带来的盈利压力。

(1)以信用卡和互联网金融拓展消费金融版图及创新

当前信贷市场上,个人客户已成为主要客户群体,从信用卡消费信贷业务来看,消费金融更是进入“黄金发展期”,而信用卡分期业务丰富的消费信贷选择及便捷的多渠道办理和流程优化,使得客户群体不断扩大,传统消费贷款业务正逐步被信用卡分期业务替代,未来信用卡分期业务将日渐成为占领消费金融的高地。消费金融业务应在有形优惠下寻找差异化路线,拓宽收入渠道,进而提升其业务的综合盈利能力。

(2)以专业技术创新微贷金融,由放贷向综合金融转变

2014年,各家银行小微信贷业务增幅约为10%-20%,增速与前两年的50%以上相比明显放缓。首先,2014年我国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小微企业订单普遍减少20%-30%,导致有效信贷需求萎缩;其次,小微企业风险不断暴露,不良贷款持续上升;最后,越来越多的机构进入小微市场,竞争愈演愈烈,银行分得“蛋糕”的份额相应变小。

近几年来,各家银行都以小微企业业务为发展重点,小微企业受到空前关注的同时,市场份额被不断摊薄。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以往靠小微信贷业务以价格、规模覆盖风险的效益模式难以为继。

同时,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小微企业的传统经营方式、业务拓展模式、员工管理和生产流程等也出现显著变化。商业银行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加强金融与科技的融合。

因此,银行在发展小微信贷业务过程中,不仅需注重小微业务的“量”,更需挖掘小微业务的附加值,从单纯的“微信贷”向“微金融”发展,通过对小微客户的需求挖掘进行交叉销售,以专业信贷技术创新微贷金融,有效覆盖小微业务风险,达到小微客户价值最大化。

2.体制策略:体制创新,助力零售贷款业务多元发展

(1)构建特色专营体系,提升专业能力

构建零售贷款业务专业化运营机构模式,如设立小微金融中心、个人贷款中心、个贷审批中心、信用卡中心、消费信贷中心、汽车金融中心等。通过设立业务专营体系,专业化地为零售信贷业务提供审查、审批、放款及贷后管理操作,提高审贷效率和风险控制;专职开展营销推动和业务运营。

(2)开辟绿色通道,搭建平台批量获客

积极探索外部合作模式,开展零售贷款业务。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开辟绿色通道,达到批量获客的效果。第一,与银行集团内部子公司,特别是非金融子公司在居民消费和非金融投资相关领域合作;第二,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的营销体系,其一为房地产开发商、汽车经销商和大额商品商场等消费商户,其二为房地产、留学机构等中介机构,其三为政府、协会等各类信贷平台。

(3)增强业务定价能力,提升审批效率和风控水平

零售银行贷款业务向小微、消费金融、信用卡等领域倾斜,应提升贷款定价能力、改善盈利能力,还应提高风控水平、客户综合贡献度等。

小微业务应建立独立的、差别化的风险定价体系。个人信贷业务在贷款利率定价上也应注重根据不同客户采取灵活的定价策略,健全内部风险评估系统,构建有效的商业性贷款利率定价机制。

(4)建立授信模型,强化垂直管理及信用风险管理

建立零售贷款授信模型,改善小微企业信贷、个人贷款管理系统,增强公司客户信用评级和个人客户信用评分功能,缩短审批流程。

(5)精简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充分借鉴成熟技术,设计符合个人和小微客户特点的业务流程。在小微业务方面,精简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培育微贷品牌。在消费贷业务方面,业务流程再造要以客户价值为导向,构造增值型业务流程。

参考文献:

[1]赵志宏.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J].银行家,2005,( 1)

[2]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经济研究,2001,(1)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范文4

关键词: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提前偿还;Vasic;蒙特卡洛模拟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5月7日

一、住房抵押贷款提前偿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提前偿还是指借款人的实际偿还额超过计划偿还额,它包括一次性付清全部本金余额和提前付清部分余额。住房抵押贷款的提前偿还意味着商业银行将会面临着三种经济风险:第一,作为商业银行盈利方式之一的投资会因为住房抵押贷款借款人的提前还款而不能及时为一笔突然增加的资金寻找最佳的投资机会而遭受到经济损失;第二,在市场利率降低的情况下,对于提前偿还的住房抵押贷款商业银行只能以现在较低的利率再贷出去,这会降低银行预期的贷款收益率;第三,商业银行在对每笔住房抵押贷款发放过程中所花费的各种服务成本是要靠利息收入得到补偿的,并且这些补偿是分摊在整个贷款时期内的,提前还款对于银行来说只收回了在贷款期的部分成本,其余未收回的服务成本就成了商业银行的经济损失。

二、住房抵押贷款类型和借款人提前偿还行为分析

(一)浮动式利率住房抵押贷款和提前偿还分析。浮动式住房抵押贷款是指每年1月1日商业银行规定一个基准利率加一个浮动范围的住房抵押贷款定价制度。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动时,采用浮动式住房抵押贷款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借款人的提前还贷行为。但是,在当今世界对于利率市场化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来说,那里的不同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同市场利率的关联程度非常高,当住房抵押贷款的基准利率上升在增加借款者月供压力时,其他的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率也会增加,此时选择提前还贷所用的高效益资产置换高成本负债不一定是最优的决策。香港学者K.W chun研究表明,香港的浮动式住房抵押贷款提前还贷行为受利率影响较小,此时提前还贷行为主要是取决于未来的预期。但是,在我国内陆,同样的浮动式住房抵押贷款,由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利率受央行的管制比较大,因此在央行提高利率的同时其他金融资产的增长收益并不一定会同时增加。从理性人的角度出发,在采用浮动式利率住房抵押贷款情况下同样会有借款人提前还贷的情况发生。

(二)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是指在整个贷款期间贷款利率保持不变的住房抵押贷款定价制度。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使用固定利率的方式起步比较晚,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第一个宣布使用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而在国外,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却有着多年的发展历程,并且在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中占有大量的市场份额,是一种标准化的成熟住房抵押贷款产品。利娜、殷剑锋通过调研发现,在美国10年和15年的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率要远低于同等时间的浮动利率住房抵押贷款。他们总结认为:一方面利率市场化高的美国在利率发生变化时会使浮动式住房抵押贷款的借款人在住房资产和金融资产两方面发生损失;另一方面宏观上浮动式利率住房抵押贷款对抑制房价方面并不如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方式有效,而且采用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方式不会对商业银行贷款产生影响,只会对新增贷款产生“边际效应”,可以满足货币政策对住房市场的微调。

(三)对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借款人提前偿还行为分析。调查发现,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作为住房抵押贷款主要的一种产品同样存在着提前偿还的风险。王重润、曹振良在其论文中把对于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提前偿还行为分为非理性提前偿还与理性提前偿还。

1、非理性提前偿还。非理性提前偿还是指借款人由于宏观经济萧条,公司倒闭,或个人因事业、破产和离婚等经济原因不得不采取提前偿还住房抵押贷款的行为。Dens Qaigley&Van Oeder用期权模型证明了离婚、失业等因素对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有显著性影响。他们认为,银行可以在基于弗里德曼的收入理论的基础上调查贷款人的家庭状况,借款人永久性收入水平和暂时性收入水平,然后再去发放相应的贷款来规避非理性提前偿还行为。

2、理性的提前还贷分析。住房抵押贷款属于长期贷款,在贷款期间中央银行下调市场基准利率时,对于理性借款人而言可以选择提前偿还剩余贷款,然后以较低的市场利率再融资获得利差收益。在假设没有融资成本的情况下,借款人贷前贷后的利率差再减去商业银行对借款人提前偿还的罚款就得到借款人提前偿还所得到的经济收益。如前文所述,该提前偿还行为的发生等同于借款人对商业银行发放的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拥有提前偿还隐含期权。参考美式期权公式我们可以分析,假设经济变量有:r0=初期贷款利率;r1=t时期的市场利率;p0=贷款初始价格;pt=t时期贷款余额;pt(t)=t时刻rt利率下贷款余额所具有的市场价值;pt(0)=t时刻rt利率下新贷款所具有的市场价值;β=银行对提前还款者的罚息率;R=借款人的经济收益;N=原借款年限;A=月供。依据美式期权性质,有:

R=max[pt(t)-pt(0)-ptβ,0] (1)

因为在t时刻,新贷款所具有的市场价值等于原贷款额,所以(1)式变为:

R=max[pt(t)-pt(β+1),0] (2)

由完全均付抵押贷款公式及变形有年金:

A= (3)

和贷款余额:pt=p0 (4)

而对于新的市场利率下贷款余额的市场价格为:

pt(t)= (5)

现在把公式(3)、(4)、(5)都带入公式(2)得:

R=max

×

-p×

(1+β),0(6)

由此,我们知道借款者提前偿还期权的价格函数F(R)和p0,r,r,N,t,β有关。当×-p×(1+β)>0时,借款者由提前还贷行为得到经济收益,在等于0或小于0的情况下借款者不履行提前还贷期权。从公式(6)中不难发现,只有rt是未知的,所以使借款人的经济收益对现在市场利率求偏导数后发现

三、商业银行应对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提前偿还的建议

(一)对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提前还款行为收取相应的罚款。如前文所述,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上采用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的方式起步较晚,对借款人提前还贷隐含期权认识不够。所以,应对提前还款行为,大部分商业银行制定一个罚息率β,用罚息率乘以贷款余额作为借款人提前还贷行为的经济风险补偿。而对于利率管制的中国内陆来说,市场利率大部分是由中央银行出自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而制定的,各个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过去利率走势再加上市场经济预测来做一个估值r,并以此做出罚息率β。同时,由上文分析公式(6)可知,借款人提前还贷经济收益R对罚息率β求偏导后可发现

(二)在Vasic利率期限结构下,进行蒙特卡洛模拟。众所周知,Monte Carlo模拟作为一种通过设定随机过程,反复生成时间序列,计算参数估计量和统计量的一种数学统计方法越来越被数量金融领域所接受。借款人对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的提前偿还权利还可以看成是一种具有固定收益率债券的美式期权。期权作为利率产品的衍生物可以选择合适的利率期限结构下经过多次模拟,得出在假设利率期限结构下的期权价值,这样可以给商业银行在固定利率下提前偿还住房抵押贷款定价一个合适的参考。其步骤为:

1、建立利率模型。根据我国内陆利率走势影响可选择简单但具有特征的Vasick利率模型作为利率变化依据。rt-rt-1=(b-rt-1)t+σεt。其中,是利率反转速度,b是长期均衡利率,σ是利率波动率,εt符合标准维纳过程。

2、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模拟利率走势,模拟m条路径,模拟的路径越多,得到的利率期望越精确。根据各条路径下模拟的利率来确定该路径下的贴现率。

3、建立Monte Carlo模拟的利率数学模型:

f= (eR) (7)

该模型的思想是借款人提前偿还行为得到的收益可视为隐含期权的价格。在vasick利率模型下通过Monte Carlo模拟出的各条路径利率作为贴现率e(j=1,2,…m),然后对借款人提前偿还经济收益进行贴现后得出该路径下的期权。其中各条路径下的贴现率可写成:

(8)

4、最后,在各个路径下求出的期权取平均值得到初始的隐含期权价格。即把公式(8)带入(7)中有:

f=

R

5、得出最初期权后,把期权带入住房抵押贷款的初始价格里便构成了包含借款者提前还贷期权的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价格了。该价格便是商业银行包含了因提前还贷而带来经济损失补偿的贷款价格。

四、借款人提前偿还行为实际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当住房贷款利率下降到临界值时,贷款者并不一定会立即进行提前还贷。一方面是时滞效应。从经济人角度出发,贷款人会对利率下降的过程有一个观望期,希望利率下降到最低值时再进行融资,这样会得到更大的提前偿还经济效益。并且,借款人进行再融资需要在评估、手续、提交相应证明材料上花费时间;另一方面是融资条件。在我国商业银行都会要求住房信贷的再贷款人必须满足再贷款银行提出的贷款房价比,即LTV要求。例如,商业银行处于资产安全性考虑会按住房者权益的一个百分比带给再贷款者。假设这个比例为80%,H(t)为t时刻房产的市价,L(t)为t时刻贷款余额,则住房者权益为[H(t)-L(t)]。借款者获得再贷款必须满足[H(t)-L(t)]×80%=L(t)。变形下有[H(t)-L(t)]=1.25L(t),也就是说只有当t时刻再贷款者在其住房权益上累计达到贷款余额的1.25倍时才具有再融资的资格。

主要参考文献:

[1]龙海明,唐小兰,谭咏梅.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违约行为及定价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11.

[2]周天芸.提前还贷的成因,影响与预测模型[J].现代管理科学,2006.11.

[3]付小玲.住房抵押贷款提前偿付的风险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10.

[4]王重润等.住房抵押贷款中的提前偿还风险分析[J].中国房地产,2002.7.

[5]Oldrich Vasicek.An Equilibrium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erm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1977.5.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范文5

关键词:最优控制;利率市场化;贷款定价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8-0013-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8.03

一、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推进,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日益市场化。而许多商业银行长期以来贷款定价的主要依据仍然是企业的信用等级和还款能力,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的贷款定价机制[1]。商业银行对贷款利率是否进行浮动或浮动多少一般都缺乏规范、精细的标准,其利率浮动的幅度通常也不能反映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及贷款项目风险程度[2]。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定量化的定价机制以灵活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势在必行。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不是通过中央优化集中来决定的,而是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分散决定的[3]。在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机制主要有成本相加定价机制、客户盈利分析模式等。但是,这些方法只考虑了贷款价格的短期优化决策或银行发放贷款的短视行为,即认为在信贷市场中,贷款定价在每个决策时期都是独立的,优化的目标为单个时期的利润最大化。实际上,贷款需求会随着经济的波动而变化,这种变化又会造成信贷市场的波动。因此,可用动态系统模型来描述商业银行贷款的定价机制。给定系统的这种动态性,商业银行的信贷定价机制实际上就是一个最优控制问题。

在竞争的信贷市场中,商业银行首先向市场发出各自的贷款价格。企业根据市场上的贷款报价和利润最大化原则决定接受某家银行的贷款,并通过信贷市场将这一信息反馈给银行,直至信贷市场供需平衡,市场出清。市场出清后,每家商业银行知道了信贷市场的市场出清价格,在下一轮定价中,商业银行会基于这些市场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贷款价格以获取更多利润。因此,把信贷市场的竞价过程视为一个动态反馈系统能够更好的描述这一机制。此动态反馈过程,可以通过图1来反映。

本文通过对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贷款定价的动态反馈性进行描述,并假设企业贷款的目标是为了获得贷款投资收益最大化,然后在这一假设基础上求出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需求的动态方程。将动态方程中的市场信贷需求作为状态变量,信贷价格作为控制变量,得到一个标准的非线性动态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并采用Matlab11.0对上述最优控制问题进行求解和数值模拟。

二、系统方程描述

在这一部分,我们应用最优控制理论构建一个企业贷款投资收益最大化模型。为方便分析,在此假设信贷市场不存在不确定性。特别的,在我们的描述中,信贷市场的动态性将被考虑在内。然后我们在企业贷款投资收益最大化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描述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动态机制的最优控制理论模型。

(一)企业贷款投资收益最大化模型

假设信贷市场存在n家商业银行,在竞争性信贷市场中,商业银行发放贷款供需平衡,市场正好出清。而商业银行产品差异仅为信贷价格间的差异,即商业银行之间仅仅能够通过贷款价格的调整来参与市场竞争。我们假定商业银行i面临的信贷市场的需求函数,也即对应的企业i对贷款的需求函数为:

其中,qi是商业银行i面临的信贷需求,即企业i的贷款需求;ri是商业银行i的贷款价格,即贷款利率;ai,bi 为商业银行i发放贷款的需求参数;dij为不同商业银行信贷产品的替代系数;rj为商业银行i以外的其他银行的贷款利率。

假定银行和企业用有相同的生产成本函数,假定都是线性的,即

其中,C(qi)为企业的生产成本,该函数包含了企业贷款的利息支出等费用。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假设ci对企业来讲是相同的值,对各商业银行来讲各不相同。

假定企业贷款的投资收益率为r,则企业向银行借款的利润最大化函数为:

其中,qi是r的函数。对式(3)中的企业投资收益率一阶求导,得到满足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最优条件,即:

解得:

企业向银行贷款时,只有满足式(5)时才能达到利润最大化,即企业满足该条件时企业才会向银行借款,也只有满足该条件时银行发放的贷款才会有需求。在这里,我们可以把1/(r-ci)称为银行i的贷款调整因子或贷款调整强度。式(5)意味着银行只有按照该条件调整贷款时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二)商业银行贷款的最优控制模型

在目前使用的定价方法中,商业银行主要关注的是个体单个时期内的最优,目标函数是单期利润最大化,即:max?仔■(t)。而长期最优意味着经营期内的利润之和最大化,即max■?仔■(t)dt。如果系统总是静态的或者只考虑单个时期内的利润最大化,则各期的利润是独立的,此时单期利润的最大值之和等于利润最大值的和,即max■?仔■(t)dt = ■max?仔■(t)dt。然而,各期利润可能不是独立不相关的,所以各期利润之和的最大值应该大于各期最大利润的和,即max■?仔■(t)dt >■max?仔■(t)dt。在动态系统中,长期最优被用来研究最优控制问题。接下来,我们将阐述最优控制在贷款定价中的应用。

据上所述,使用长期最优控制考虑了系统动态性是更加合理的。在这一部分,最优控制问题将被描述成单个银行i进行长期最优决策的目标是使各期利润之和最大化,即:

目标函数式(6)受约束于式(5)。因此,式(5)和式(6)构成了商业银行长期贷款最优决策的最优控制系统。式(5)为状态方程,式(6)为目标函数。ri为控制变量,qi为状态变量。即:

式(7)即为反映商业银行贷款长期动态定价机制的最优控制模型。通过求解该模型,我们可以得到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均衡解和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与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三、模型求解与数值模拟

(一)模型求解

为了求解上述最优控制问题,我们构造如下汉密尔顿函数:

其中, λi(t)为协态变量。

式(8)两边对ri(t)求一阶导数并令其为零,得到汉密尔顿函数的最优性条件:

式(9)两边对qi(t)求一阶导数得到汉密尔顿函数的共态方程:

汉密尔顿函数式(8)的横截性条件为:

通过对式(9)、式(10)求解,可以得到式(12)和式(13):

式(15)即为商业银行i贷款利率调整所需要遵循的动态方程。对其他n-1家银行进行类似分析,可得到一个n维动态系统。显然可以表示为n个微分方程,即为n家银行进行信贷价格调整的动态系统。若将有关参数代入,则可得到每家银行信贷定价的调整过程,通过其特征值还可以判断商业银行利率是否存在均衡。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假设只有两家银行,银行1和其以外的其他银行,即银行2。于是可将(16)式化为微分方程组:

化简上式得:

式(17)中,当r1'=0,r2'=0时,对应的方程组的解即为商业银行1和其他商业银行2进行信贷竞争的均衡利率 (r1*,r2*)。该均衡解满足:

通过对式(18)进行数值模拟可以得到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与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二)数值模拟

在这一部分,我们对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贷款定价进行数值模拟。首先,我们给定银行1和其他银行2的各项参数(如表1)。

将参数代入式(17),我们可以求动力系统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通过使用Matlab11.0我们求出动力系统的特征值为为0.0270和0.0030。有动态系统的奇点理论可知,当两个特征根同为正值时,是不稳定的。因而我们可以判断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不存在纳什均衡。

将参数代入式(18),可以得到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与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见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不超过某个临界值时,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高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利率随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的增加而上升,而且商业银行1和2的利率基本相同。当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超过一定临界值时,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开始下降,且银行利率随着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的下降而增加,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将超过贷款投资收益率。

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当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在一定临界值之内时,表明社会经济处于正常的稳定运行状态,产品市场供需稳定,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稳步提高,商业银行贷款供需平衡,因此,银行利率随着企业投资收益率的上升而上升。银行利率随着企业投资收益率的下降而上升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运行逐渐出现失衡,此时企业产品销售不畅,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增加,因此,银行会提高利率对冲风险。预期还款可能性较高的优质企业虽然经营风险小,但是由于利润率偏低,不能获得正常的贷款;相反,预期还款可能性较低的高风险企业,反而能够获得银行贷款,所以此时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下降而银行贷款利率上升,出现了“逆向选择”行为。同时,高利率会诱使企业从事高风险的项目,放弃从事低风险的项目,从而使得信贷市场出现 “道德风险”行为。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在较高的利率水平上拒绝了一部分优质贷款,使得贷款利率的上升提高了银行的平均信贷风险,降低了预期收益率。这说明,即使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也会存在斯蒂格利茨所说的“道德风险”和 “逆向选择”。

四、结论

本文将信贷市场描绘成动态反馈市场,将贷款定价机制描述成一个动态的、非线性的系统。根据企业利润最大化原则建立了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动态的、非线性的最优控制模型。并使用Matlab11.0进行了求解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并不存在纳什均衡点。而且,在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商业银行贷款供需平衡,贷款利率一般低于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并随着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的上升而增加。而当市场经济运行失衡时,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降低,贷款利率随着投资收益率的下降而上升,使得正常企业无法获得贷款,而高风险企业却因为不惧利息高而能够获得贷款,信贷市场便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李丽滢,刘钟钦.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定价研究[J].商业研究,2006(23):162-165.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范文6

摘 要 自2004年10月29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不再设定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上限,商业银行已拥有了较大的贷款定价权。由此,我国商业银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竞争时代。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如何对贷款进行定价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加强贷款定价管理和提升贷款收益率成为商业银行奋斗的主要目标。本文首先,从不同角度对贷款定价的模型做出综述,然后集合了大量文章针对目前我国贷款定价存在的问题加以综述。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贷款利率 信用评级

The summary of commercial bank loan pricing

Abstract Since October 29th,2004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never set the upper limit of interest rate of commercial bank loan ,commercial banks acquire more opportunity to price loan. Consequently, our commercial banks enter a new competitive period. In terms of our commercial banks , it is significant to how to price the commercial bank loan. The leading goal of commercial banks aims at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loan pricing and obtaining high yield of loan. Initially, it summarizes different kinds of loan pricing model. And, then, this paper give a brief summary concern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loan pricing.

Keywords commercial banks interest rate of loan credit rating

一、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主要模型

李可(2004)从成本加成贷款定价角度指出:任何一笔贷款的利率都应该包括以下四部分:资金成本、贷款费用、风险补偿费、目标收益,其定价的基本模型为:贷款利率=资金成本率+贷款费用率+风险补偿费率+预定利率差水平[1]。

连玮(2005)从价格领导贷款定价方向认为:一些主要银行确立了统一的优惠利率,有时又称基准或参照利率――即对银行最值得信赖的借款客户发放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所收取的最低利率。贷款利率由以下几部分成:;

优惠利率(包括银行在所有经营和管理成本之上加收的预期利润),Rb;

由非优惠利率借款人支付的违约风险溢价,Rt;

长期贷款借款人支付的期限风险溢价,Rd;

向客户收取的实际贷款利率由以下公式确定:贷款利率=Rb+Rt+Rd。

向长期贷款收取期限风险溢价,是因为银行发放长期贷款所面临的风险比发放相对短期的贷款的风险要大。贷款的风险溢价通常称为加价。银行可以通过降低或提高贷款的加价幅度,来扩充或收缩其贷款总量。运用现行多种不同的风险调整方法来确定风险溢价,是银行贷款定价中最困难的工作。科普兰建议根据下表确定贷款质量等级和风险溢价的关系[2]。科普兰贷款质量等级和风险溢价关系的建议

朱新蓉(2009)从成本―收益贷款定价角度认为:此方法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三个:

(1)贷款产生的总收入。

(2)借款人实际使用的资金额。

(3)贷款总收入与借款人实际使用的资金额之间的比率为银行贷款的税前收益率[3] 。

(2007)通过分析以上三个方面,最终得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模型: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应以成本加成法为基础,结合客户综合贡献和市场竞争因素的调整。基本公式为:贷款价格=基本贷款利率+调整值=(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风险成本+预期收益)/[BED×(1-营业税率)]+(客户综合贡献调整值+市场竞争调整值)[4] 。

二、 目前我国贷款定价存在的问题

何勇(2008)经过研究发现:银行没有综合考虑到贷款定价的成本与收益。商业银行面临资产方和负债方变革的双重挑战,最为典型和直接表现是在激烈的信贷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在贷款尤其是优质贷款利率的定价上处于一种被动且弱势地位。

表中反映: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下浮利率贷款和上浮利率贷款分别呈逐年上升和下降趋势,2006年,股份制商业银行下浮利率贷款竟然超过上浮利率贷款11.72个百分点,高达40.75%,国有商业银行下浮利率贷款也达到了31.52%,占比近1/3。区域性商业银行由于主要服务于在信贷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的中小企业,同期上浮利率贷款的比重和利率上浮幅度和区间,都要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下浮利率贷款则只占近1/4。

道理很简单,下浮利率贷款数额上升快,占比多,净利差就会收窄,信贷业务经营成本就会增加,即使信贷业务扩张得再快,经营利润也不会同步增加,盈利水平也不会相应上升[5]。

麦均洪(2006)通过分析推定:各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没有建立定量化的定价系统。定价系统,以灵活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从当今国际银行界普遍采用的贷款定价模型来看,完善的贷款定价系统不仅需要对贷款业务管理的资金成本和非资金成本进行量化分摊,而且还必须能够对贷款项目的损失概率以及贷款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量化处理。但是由于银行是复合型产品企业,往往很难准确地将其经营成本分摊到日常经营的各项业务上,而我国商业银行由于长期的粗放管理,在这方面尤其显得薄弱。在风险量化上,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对客户信用评级以及对贷款项目的风险分类起步较晚,分类标准也不完全统一,因而可用于量化和分析贷款风险的基础数据严重不足,对风险进行精确量化也就无从谈起[6]。

郭庆平(2006)根据多年来的经验推敲出:贷款价格单一,贷款定价方式单一。“综合收益定价”虽然是商业银行贷款合理定价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只是雏形,受约束的因素较多。在调查中了解到,“综合收益定价”是目前各家商业银行追求的最佳贷款定价方法,也是那些理念较新、管理较好的商业银行正在试图逐步实现的定价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商业银行分支行全面地、精打细算地衡量内部整体成本与收益状况。部分商业银行提出,使用这种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客户与银行经营中各个环节给银行带来的成本和收益,通过综合考虑后,依据法定贷款利率,给出贷款客户适当的浮动点数,对收益大于成本的客户给予优惠,而对综合收益较差的客户执行上浮利率。但是,目前这种成本与收益的核算也仅仅是粗略的计算,没有一个好的信息系统支撑,很难做到精细打算[7]。

从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来看,只有利率市场化,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商业银行才拥有决定贷款价格的权利。商业银行如何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加强贷款定价管理,保持并稳步扩大利差水平,创造更大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可.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分析.西南财经大学.2004.

[2]连玮.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3]朱新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85.

[4].商业贷款定价理论与实践.金融观察.2007.11:28-31.

[5]何勇.中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经营中的贷款定价问题研究.经济与管理.2008.3: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