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教学范例6篇

英语翻译教学

英语翻译教学范文1

关键词:CET新题型;翻译;大学英语教学

中国分类号:H159

自2013年12月起,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中正式出现了翻译的新题型。翻译部分由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题材。与旧题型相比较,新题型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更高,更具有挑战性。

新题型的段落汉译英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翻译部分在全部试题中的分值比例由原来的5%增加到15%。这种段落翻译要求考生以词、句的翻译为基础,扩大到对整体段落的翻译的把握,段落内容相对完整、结构相对独立。翻译时要把整个段落当作一个有机的语篇,注意各句子之间的衔接和段落间的过渡。

现在翻译新题型已考过两次,学生的反应普遍是题目难度增加,要求提高了。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应根据变化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和综合语言能力。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

翻译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翻译过程不是单一孤立的转化过程,而是一个复杂,全面的动态过程。涉及到英语学习的诸多方面。学生在进行翻译练习时,首先要全方面的分析原语的语句从段句,逻辑,文化背景知识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语法分析。而语法学习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扎实的翻译练习无疑会提高学生对英语语法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有效加强和巩固他们的语言基本功。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翻译是一个重新组织,加工和整理的再创作过程,是一种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表达的前提是要理解原文的含义,理解准确了才能够表达到位,而在选择用何种形式进行表达时,势必会依据自己的判断,充分调动相关背景只知识,尽最大可能去搜集最精准的词汇,最恰当的表达,最符合逻辑的句式结构去进行语言的转化。这自然也会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修辞能力和遣词造句的能力。

另外,翻译练习会涉及大量的文学作品,历史典籍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翻译教学和实践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翻译一直是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究其根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指导思想上不够重视。大学英语教学一贯注重阅读,其次是听说和写作,在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中“译”处于一种几乎被完全忽视的地位。

二是大学英语教材中缺乏翻译的独立单元。当前国内流行的几套大学英语课本都是以英语文章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课本内很难见到全面而系统的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间或穿插一点,也只不过是围绕课本开展的零星翻译练习。所以学生的翻译都是自己摸索着进行,缺乏本土性,翻译的生硬,很不地道。

三是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方法单一。大学英语教师在授课时往往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讲解课文时片面强调翻译出的内容,没有传授翻译方法,也没有专门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课堂上的翻译实践更是相当有限,教师很少当场提问学生来翻译课文,更不用说及时纠正学生的翻译问题了,这自然就导致了学生缺乏翻译技巧,翻译能力不足。

三、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策略

1、讲解基本的翻译技巧,奠定学生扎实的翻译技能

在长期的翻译实践过程中,人们已经总结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翻译技巧与方法。如增减法,重复法,分和法,溶入法,语序调整法等。通过全面的学习和掌握这些翻译学上的成果,并结合实际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可使学生的翻译思想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使学生在实际翻译时能够做到形神兼备,贴切到位。并逐步使学生们的翻译能力更加完善,译文变得愈加规范,最终实现翻译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2、培养文化对比意识,重视汉语文化

翻译理论家谭载喜曾说过:“对于译者来说,没有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从谈起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与表达。”由此可见,翻译过程一定会受到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制约。所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要强调对学生的文化导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让学生意识到文化背景知识的获取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注意研习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语言表达上的反映,熟悉英语语言形成及变化所依赖的地理环境,并了解中西方在价值理念,和风俗习惯上的种种差异。

从CET的翻译新题型来看,考察内容有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比如中国茶文化,丝绸之路,剪纸艺术,传统节日文化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熟悉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不能忽略汉语文化的重要性。只有充分的理解了汉语原文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才能用英语进行文字信息的转换,才有可能翻译出高质量的作品。

3、在翻译训练方法和过程上追求创新

教师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活动中进行创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的促进教学效果。例如,找到合适的翻译材料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就翻译任务进行讨论。由于翻译作业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这样的分组讨论活动能够让学生有机会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见解,互相比较翻译成果。比较的过程也是鉴别的过程。在比较之中教师指点迷津,何处欠佳,何处过火,何处拘泥,何处酣畅。有比较,有鉴别,也就有了欣赏,也会使翻译教学呈现生机盎然。

总之,教师应该抓住CET考试中翻译题型改革这一契机,利用合理的方法与手段,改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从而加强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富强.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黄权.翻译艺术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英语翻译教学范文2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教学翻译

2000年3月,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提出了要求。因此,英语翻译教学也要提高翻译能力,具体的教学方法有以下途径。

1 通过在翻译课程中加入语言文化的对比来提高教学效果

在现有翻译教材中,虽然对翻译教学的必要性研究得不多,仅有陈宏薇的《汉英翻译基础》(2001)中的第一章系统介绍了汉英心理文化对比和汉英语言文化对比;张培基的《英汉翻译教程》(2002)的第三章介绍了英汉词汇现象对比和英汉句法现象的对比。但是宏观语言对比在翻译教学中的必要性,已经有不少专家取得共识,如“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在各方面的差异,比如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属于主语显著,汉语属于主题显著语言等,对于提高他们的翻译水平十分有益。学生由于没有意识到这些语言上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常常忽视汉语的行文习惯和规律,结果译出一些带有‘翻译症’的句子。”(牛新生,2005:73)又如“(翻译)教材不但要有字、词短语句子篇章结构的介绍与练习,更要有将两种语言的对比、两种思维方式和两种表达习惯的转换始终贯彻于教材并进行大量语言现象对比,分析这些不同语言现象导致的理解表达和接受方面的反应,以及思维的特点,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语言转换意识方面得到加强,从而增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王占斌,2005:32)因此,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要注重宏观语言对比的重要性。正如蒋坚松的《英汉对比与汉译英研究》与陈定安的《英汉比较与翻译》中所研究的。前者对英汉语言的整体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对比,而后者则重点针对英汉语言在微观层面,如句法、语态、词语、词序、词汇等所呈现的差异进行了比对和阐述。这两本书,一个注重阐述宏观科学理论,另一个突出微观案例分析,各有所长,而在翻译教学实践中,“从理论出发,必须多举实例以为补充,才能落实,否则便成空论。反之,由经验入手,也必须融合贯通,举一反三,因小见大,才能把个案提炼为通则,否则失之琐碎”。(余光中,2004:194)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从二者中取长补短,用于改革传统的翻译教学,拓展本科翻译教学纬度,将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创新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2 将宏观语言对比意识渗透到各种微观技能训练中

前文强调了翻译教学中从微观技能训练到宏观语言对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在翻译教学实践中,应该杜绝将两者截然分开。事实上,微观技能知识的传授为引导学生进行宏观语言对比积累语料实例,作了铺垫工作;而宏观语言对比思想则应该贯穿整个翻译教学课程的始终,并将这种对比意识渗透到各种微观技能培训中去。由于英汉互译过程中,许多规律和技巧是可以相互印证和转化的,典型的如英语译成汉语时,冠词的删减涉及到的是减词法;而汉语译为英语时,可数名词一般都需要和冠词搭配,是为增词法的一个方面。因而教学当中不必将汉译和英译截然分开,虽然第一学期的教学重点是汉译(按照从易到难的教学原则,汉译对绝大多数中国学生较为容易,因而在学习翻译的初级阶段将汉译定为重心),第二学期的重点是英译。另外,同样为了符合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第一学期的重点放到词法和句法翻译上,第二学期的重点则是篇章翻译。这样的总体规划,实际上也是贯彻前文所提到的宏观语言对比的思想:教学过程中,英译和汉译规律可以相互佐证,而学生在这种对比教学中,对翻译规律的认识会更深刻。由于绝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翻译课程,我们在第一学期的授课之初,除了介绍翻译史、翻译学科的基础知识之余,还设置了专题系统地介绍中英语言和文化对比,这之中选取的教学案例应尽量典型有趣,同时要避免过于复杂,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词法和句法层的微观技能传授阶段,如何不断强化学生的宏观语言对比意识?如在教授主语翻译时,可跟学生一起对比探讨汉语作为主题突出和英语作为主语突出的语言规律。在谓语的翻译这部分,可以研究英语作为形合的语言,是如何在主动词(主谓轴心)的基础之上构造出结构严谨的英文句子的;而相应地,汉语作为意合的语言,谓语语法成分的多样化,乃至多个动词连用或叠用形成谓语部分,这些是如何实现的,等等。另外在增词、减词和转词的教学中,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些技巧背后的宏观规律,如汉译时增词,多是因为英语是曲折语,有着丰富的词形变化,而这些语法形式标志在汉语里必须借助词语来表达意义。总而言之,翻译课程不能够降格为简单机械的技能训练,融入宏观语言对比思想,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以深化学生对翻译技巧的理解、强化记忆,更重要地是,要启发学生拓展思维,在翻译过程中主动发挥其创造性,唯有这样,也才真正符合了创造性很强的翻译教学的规律。

翻译课程的教学是贯彻《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思想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只有加强宏观语言对比思想的指导作用,才能从本质上改善翻译课程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单一和教学效果滞后的弊端,才能真正有益于培养具有自主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英语翻译教学范文3

[关键词]: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 对策 评析

一、翻译与翻译教学

翻译是运用另一种语言表达一种语言的意义。翻译过程中仅仅知道某些单词,看懂某段文章并不意味着就具备了把源语转换成合格的目的语的翻译能力。翻译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其中包括理解与表达这两个基本环节。学生翻译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翻译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其中包括理解与表达这两个基本环节。

英语翻译教学不同于英语教学。然而,在我国翻译教学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一种观点是:“教学翻译指语言教学中的中外互译,它对译文的要求较低,比较适合与翻译专业课之外的其他形式的外语教学;而作为教学目的的翻译教学则是专业的,它对译文的要求较高”。众所周知,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教学翻译主要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而很少应用于英语专业教学。笔者以为,译界学者之重翻译教学而轻教学翻译的态度有将教学翻译边缘化之嫌。事实上,教学翻译的确被边缘化,甚至有研究者有失偏颇地将翻译教学之不良影响归咎于教学翻译。正如罗选民所指出的:谁也不能保证现在所教的非外语专业学生将来改行从事口笔译或从事业余翻译;非语言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需要翻译技能; 非语言专业工作者翻译了大量的非文学作品; 翻译具有优化教育的功能。因此,改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是当前需要共同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实践与重视程度脱节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中,对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有三个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从《要求》中可见对翻译能力的培养标准明确而具体。但纵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地方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翻译课程开设量明显不足,有些学校的英语专业每周仅仅开设2课时的翻译教学课程,甚至英语翻译在读写课程上附带练习。而公共英语课中几乎没有设置翻译课,导致学生的翻译能力停滞不前。不够重视翻译教学,直接导致学生在翻译课程中逐渐产生消极对待情绪。此外,大学英语教材中很少涉及翻译理论与技巧。没有对翻译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的介绍,很少涉及培养翻译能力的具体标准,课后翻译练习多是以课文中出现的词汇或语法现象为主,局限于检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难以体现针对翻译教学需要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训练。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在现实中,由于翻译教学长期处于英语教学的边缘地带,很多人对于翻译教学存在模糊认识,把翻译教学等同于外语教学,常常以语言教学的模式来讲授翻译课,重技法讲解,轻实践解读,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讲解词和单句练习。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专业培养目标,有效运用翻译理论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翻译思路和翻译能力的培养上,而只是单纯为教会学生具体怎么翻译词汇,翻译句子。教学方法大多仍然是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方法,以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主。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大多仍然停留教师为主体的方式课堂传授翻译知识理论,而忽视了学生的翻译实践和翻译能力培养。目前国内的翻译教学设置不够系统,连基本的翻译课程都是一些公共选修课,更不必说在课程之外主动设立一些让学生交流翻译的活动平台。换言之,这种传统的翻译教学缺乏师生互动,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情况不够了解,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英语翻译基础,进一步造成学生不重视,教师也不重视的恶心循环。

三、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对策

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和肯定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更要侧重学生的翻译能力的提高,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完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加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

当前的大纲尽管提及翻译能力的培养,但总体上其注意力还集中在培养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上,忽视了翻译能力。修改教学大纲需明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了对非英语专业学生中不同层次的翻译水平要求,明确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要重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强调翻译理论和翻译技能的重要性,在相应的英语等级考试中也要加大翻译的比重,以引起广大师生对翻译课程的“教”与“学”的足够重视。同时,高校应编写适合当前经济文化发展形势和翻译教学新理念的翻译教材,教材中应加入翻译教学的内容和大学英语教学方式以指导实践中的翻译教学,更好地完善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体系。

2.转变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组织合理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 “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自然而然向以学生为中心靠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则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开设不同的翻译选修课,包括基础性质的选修课和综合性的选修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需要进行授课,并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学方法应提倡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问题式学习,并且运用现代多媒体等手段,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应时刻查询最新的实践翻译材料,结合一些影视资料,让翻译课堂不再枯燥,并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与教学方法,再以设疑为中心鼓励学生探索总结,重视教学互动。具体来说,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应该让学生主动思考一些比较常见而又深刻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主动的进一步探究英语翻译的深层内涵。

综上所述,翻译教学促进了学习者翻译能力的发展,因为正是翻译教学赋予学习者运用翻译技能与技巧的能力,构建了学习者翻译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的基石。翻译教学已经成为提升大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学好外语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高等院校可以通过翻译教学检验学生英语技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大胆的探索研究并付诸实践,最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化转变。

参考文献:

[1]刘和平 . 论本科翻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J]. 中国翻译 . 2009(6):34-41.

英语翻译教学范文4

【关键词】高中英语;翻译;实践

引言

在高中英语教学和学习实践中,翻译的运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无论教学和学习的对象或目的是否为翻译,教师和学生都会因为各种原因或目的有意或无意地运用英汉或汉英翻译,并因此对教学和学习产生特定的影响。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和学习实践中,翻译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的运用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和学习实践中对翻译的运用情况注意不够,某些英语教师和学生对于翻译的认识模糊不清。

1、英语教学中运用翻译的必要性研究

如引言所述,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翻译有种种弊端,这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但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能真的做到完全不用翻译,全部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吗?从理论上来说,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尽管高中生的英语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一些高中甚至已经开始尝试在英语课上完全用英语讲授,但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翻译具有其必然性。这主要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1.1 高中生的成长教育环境和教师自身的经历

广大高中生从小是在其母语汉语的环境中成长的,深受汉语的影响,已经形成了汉语思维和表达方式。不仅学生如此,就连英语教师们也都形成了在其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汉语思维模式,所以中国人在学习英语中总是会用汉语的语法来指导英语学习。让学生抛弃汉语思维以及汉语语法来学习英语,这完全是不可能的,就连从事英语教育和研究的专家学者,要完全使用英语思维也是一件难事。

1.2 母语汉语在英语教学中所产生正迁移的作用

母语在外语学习中会产生负迁移作用。那么母语同样在外语教学中也会产生正迁移的作用。在外语学习中,母语的正迁移作用指的是由于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对外语学习而产生的促进作用。母语的正迁移作用会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词汇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减少学习者记忆外语词汇的时间;书写方面的相似性可以让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书写出所要习得的外语;句法方面的相似性可以使学习者在目标语的冠词、词序、关系从句等语法方面的学习难度降低。正迁移在语言学习的不同层面上都会出现。

1.3 翻译的运用对英语课堂教学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英语课上如果英语进行讲解,这对于一些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固然没有问题,但是对于一些基础差的同学则会产生很多问题,有时他们会因为听不懂英语而影响听课效果,甚至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这种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违背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

2、翻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的建议

有助于解决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和学习实践中存在的对翻译的运用情况注意不够、认识模糊的问题,以便为改善教学和学习提供参照,因而对高中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同时,本研究的方法有助于弥补相关研究中在对象和方法上存在较大的片面性的问题,从而对高中英语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在中国当前的教学背景下,翻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仍处在边缘的地位,翻译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也并没有作为一项英语技能进行培养。教师普遍意识到了翻译对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自己在教学中并不能真正把翻译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学生对翻译的认识则普遍存在着偏颇之处,对翻译的积极作用评价不高。针对以上问题和我国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本文作者对翻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一下建议:

2.1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和各种资源,让学生尝试翻译。

教师可以在讲课的时候不时地让学生进行翻译,也可以利用现有的习题等,这样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翻译水平教师还可以适时地讲解一些翻译方面的概论和技巧,让学生对翻译有所了解,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主动进行翻译,这样学生通过翻译既达到了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还会英语汉语之间的差异,通过翻译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2教师应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教学反馈,让翻译在英语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教师认为运用翻译的效果良好,而学生却反映平平。所以作为教师应充分重视教学反馈的作用,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自己的教学效果有更清楚的了解,这样才能改进教学。

2.3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来运用翻译。

除了课本、试卷外,高中英语教师完全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对翻译的兴趣。例如,学生可以分组把一些汉语小品的台词先翻译成英语,然后再进行表演。教师也可以选取一些难度适当的电影片段,让学生进行字母英汉或是汉英翻译……这些活动不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英语技能的提高大有裨益。

3、结语

掌握英语这门国际通用语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由此可见,高中英语学习对于提高学生个人素养,促进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这就使得高中英语教学中翻译手段的运用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英语翻译教学范文5

1.教学模式及教材单一

许多翻译课都是单向传播知识,而忽视了学生是否接受,是否能将其运用于实践这个结果,成绩大多取决于最后的翻译效果,造成了教师教与学生用的断层。课后练习通常是文段翻译,而老师课堂上讲解校正练习的时间较少,课堂上通常是教授知识或短小的练习,较支离破碎,难以形成一个体系。在教材方面,使用的各种教材相似度较大,新意缺乏。就单本教材来说,涉及的广度不够,且多是理论和一些文学翻译,而与实际关系密切的商贸类、外交类、医疗保健等较少,导致学生难以学以致用。

2.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许多高校的翻译老师参与翻译实践的活动少,实战能力比较弱,这样教师教授的知识也会偏理论化,而不能在了解市场状况的基础上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这样一来,翻译课成了理论课程,学生的积极性也会随之受挫。而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通常高校的翻译教师也会兼职做各类的活动翻译,然后把自己做的材料带给学生练习讲解,增强了学生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也更利于学生确定今后的目标。

3.学生缺乏实践

由于学生在校,与今后的实际就业相比,接触社会的机会相对较少。而翻译课后的作业量相对也较少。就技能教学而言,除了教授技能外,练习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常笔译训练应达到平均每周约1000到1500字的翻译量。口译训练平均为每周约2个学时的训练量。学生严重缺乏实践。

二、改进翻译教学的对策

1.优化教学内容

翻译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故不能只重视或者关注教师向学生输出知识这一单向过程,更关键的是,学生学会应用到实际情况中去。就单单的学习知识来说,这一过程是极其枯燥乏味的,而教师若能合理设计课程,改变教学模式,例如增加学生们课堂交流合作这个环节,引进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进入课堂,在分析语段翻译的时候拓展其背景知识,教师努力拓展与其他大学翻译教师的经验交流,关注到业界最新动态以取得共同进步。教学内容方面,力求各类专题都有涉及,并且对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旅游、经济、文化话题可以分配较多的课时,而一些法律、医药等的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可以相对少涉及。在课后翻译练习的布置上,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网络技术,建立一个学习平台。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柴明颎在谈到双导师制时,建议了两种模式,一是在导师的语对组合中母语为教学语言,即一位是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为工作语言的教师,另一位是英语为母语,汉语为工作语言的教师。二是学术与职业相结合,即以为是学术型教师,另一位是职业翻译型教师。除此之外,高校可聘请业界职业翻译为兼职教师。高校可为职业翻译型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技巧方面的培训,为学术型教师提供高水平深造的机会,也可将学术型和职业翻译型的教师两两结对,增强教师团队合作的精神,优势互补。另外,利用当地的一些国际活动的资源来提高翻译教师的实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高校的组织层面和教师的个人资源来广开市场,与当地市政府、涉外企业取得广泛联系并结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翻译教师既能获得实战经验,把实战经验运用到教学中去,还可以把握市场方向,了解翻译市场需求。这样形式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高校在当地的知名度、影响力,还可以形成高校促进当地经济、蓬勃的经济反哺高校的双赢模式。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大力争取将学生带入市场,从事一些翻译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大型赛事的翻译志愿者,涉外企业兼职,使他们从实践中学习,积累实践经验,这对于他们今后的深造及就业是尤为重要的。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模拟各类活动,如经贸洽谈,这样增加了活动的真实性,调动了学生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的练习。教师在选材方面尽量选取贴近生活、涉及到社会各方面的真实的材料,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三、结语

英语翻译教学范文6

关键词:翻译教学 翻译特点 语言能力

一、翻译教学的目的

近年来教学法在不断改进,大多数人都在以听说为主,而一改以往的传统教学法——翻译教学法。实践证明,在外语的基础学习阶段,翻译法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但在学生已经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情况下,教学中应适当加强翻译练习。只有通过英汉对比分析和翻译,学生对语言才能从整体上作深刻理解。

翻译也是一种具有交际能力的语言行为,是利用一种语言将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翻译过程是将原语义进行语义和语法分析,然后找出目的语的对应结构并按目的语的语义和语法规则重新组织语句,最后整理出语篇,如果不了解其中规律,即使掌握了外语,翻译时也会有困难。可见,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认知现象,是一种细致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利用另一种语言予以再现,因此它涉及到语言的研究及文化背景的研究。翻译教学则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上述几方面的探讨,以有目的的实践训练来培养学生各种综合能力。这是翻译教学的目的。

二、利用翻译特点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第一,翻译时确切地再现他人的笔意和笔法。所以译者翻译时既要对原文忠实,又必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不可止予形同,更要追求神似。翻译是再创造,而不是照相式地机械重复,所以翻译必然能够提高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第二,我国传统的教学长期以来偏重于知识的授受,而忽视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翻译课虽然也讲一些必要的翻译理论知识以及方法和技能技巧等,但它们大多数只需理解而无须硬记。在翻译中没有解决一切翻译问题的“万能钥匙”,只有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才能逐步认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面的异同,从而有效地提高翻译能力。

第三,翻译除了要研究语言形式以外,还要研究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而思想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往往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种知识。可见,翻译教学以语言学,翻译学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主,旁及其它许多学科知识,因而较有利于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翻译教学中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注意启发学生和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就可以提高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根据学生思维特点进行翻译教学

根据成人学习语言的特点,尤其是在非外语环境中学习外语,无论我们采用直接法、听说法、情景法还是交际法,学生总是本能地进行外语和母语的对比。实践证明,除了一些较简单的会话,学生可不借助母语思维,直接用外语反应外,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进行两种语言对译。即使是高年级学生,甚至研究生笔下的英语句子或简单的文章中仍然错误不断,并在很大程度上是“汉化英语”。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提高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另一方面却不可忽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

这两种语言在语言形式和文化方面距离都较大,两种语言转换时,形式的变化就很大。学生在翻译时常犯的毛病如:

1、The young man standing on the stage is our teacher.

(误):那位年轻人正站在台上的是我们的老师。

(正):那位站在台上的年轻人是我们的老师。

2、我有几篇文章要写。

(误):I have some articles want writes.

(正):I have some articles to write

学生错误的原因就是不了解语言的区别。汉语的定语习惯上都放在被修饰词名词前,而英语的定语,如果用形容词、代词、数词,现在分词、名词所有格等单个词或用“量词+of”短语来充当,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前,即前置定语;如果用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及限制性短语从句来充当,一般则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即后置定语。另外,学生没有很好掌握谓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的形式和用法,结果把英语的动词和汉语动词等同起来,所以译出来的句子不合语法规律。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结合语法和词汇进行教学,系统的讲解一些翻译技巧并多做一些英汉对译是十分必要的。 就翻译实践而言,包括理解和表达两方面。汉译英和英译汉练习是一种强迫性造句或作文,培养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法知识、句型及更多的词汇,学生只有达到对英语的真正理解才能写出合乎英语习惯的句子。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汉语基础不够扎实,知识面不够广泛,翻译时往往受英语原义形式的束缚。另外对原文意思的理解也包括对其文化的了解,在不同的文化中,相同的语言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学习一种语言也要学习和了解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原文。

四、围绕教学环节坚持启发教学

1、讲课:讲课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共同进行科学思维,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继而解决问题来精心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适时发问,启迪思维。提出带有关键性和引发性问题,以问开始、利用学生求知欲急切的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当然问题不在多,贵在适时。二要注意例句的典型性和新颖性。典型和新颖的例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而一例多用或一味重复书上的例句则极易使学生感到乏味。三要讲课不偏执一说,适当介绍不同的学术观点,让学生有机会博采百家之长,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增长见识。对学生有创建的翻译,要特别注意褒奖。对于敢于“标新立异”的学生应当倍加爱护。

2、辅导:辅导的主要任务是释疑。就是说要在学生要解决问题或表达思想而又难于解决或难于表达心里状态下尽可能避免直接答疑,给学生指出思考方向,由学生自己探索。二是向学生提供查考线索,让学生自己获得结果。三是提出几种可能,要学生自己选择判断。四是否定一些可能性,缩小学生的思索范围。五是组织讨论,集思广益,使学生领略到思考活动是乐趣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