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英语教师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英语教师论文

英语教师论文范文1

关键词:个性化声音;模糊限制语;论文写作

写作声音作为衡量作文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国内外研究者的热点课题。目前写作声音的实证研究既关注写作声音自身的语言要素又关注影响声音建构的外在因素,这些研究在帮助学习者进一步了解写作声音的同时,也为教学者提供了写作教学的新视角。在写作中,强化声音的语言要素多种多样,其中表达作者思想和意图的模糊限制语也是重要手段之一。模糊限制语的恰当运用体现了写作者对话语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追求,是写作个性化声音的重要反映。鉴于此,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对声音强度的影响不言而喻。国内目前关于写作声音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而作为学生写作学习的重要指导者——中学英语教师在学术论文所体现的个性化声音却很少有人关注。中学英语教师的学术写作多以教学研究为主,缺乏相关的学术指导,了解他们写作中个性化声音的构建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探究学生写作中个性化声音的体现。所以本文尝试从模糊限制语的语用角度来探究中学英语教师论文写作中个性化声音的构建方式。

一、个性化声音

个性化声音与文章质量密切相关,标志着作者与其他作者在立场、观点和身份方面的不同。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肯定声音对写作的影响,但有关声音的界定一直是一个争议性的话题。目前具有两大代表性流派:一是以英国语言学家Elbow和Stewart为代表的表达主义者(Expressivists),他们认为声音是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中的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的典型象征。在Elbow(1999)看来,作为个人观点的重要表现,作者在写作中要明确自身的个人声音。Stewart(1992)也视其为写好文章最根本的因素。另一学派则是以语言学家Ede,Prior,Mastuda,Atkinson为代表的社会建构主义者(SocialConstructivists)。与表达主义者不同,他们认为声音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和文化相互依存的。比如Matsuda(2001)对声音的界定:声音是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社会中存在的却又永远处于变化之中的语言或非语言因素达到的一种综合效果。这是声音第一次比较正式地被定义,但声音本身仍然难以琢磨,研究者依旧没有停止对其探究。其中引起广泛关注的是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Hyland(2008)提出的定义声音的新的理论模型,他认为学术写作一方面需要个人声音,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作者与读者间的互动,所以其模型又被称为互动性声音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这一模型平衡了两大流派关于声音的争论,验证了声音同时具有个性化和社会依存性,为研究者继续探究声音在写作中发挥的具体作用提供方向。

二、模糊限制语体现的个性化声音

模糊限制语在书面和言语交际中使用广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语言学家Lakoff(1972)提出并给出明确的定义:模糊限制语是指使语言变得更模糊或不那么模糊的词语,如kindof,really,relatively等。它可以用来直接呈现作者对话语的主观态度,或在作者对话语作出间接评价时提供合理依据。语言学家从多种角度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研究分类,这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美国语言学家Princeetal(1982),从语用角度对模糊限制语进行划分,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作为影响写作声音的基本语言要素之一,模糊限制语对声音强度的影响也备受关注。语言学家Gross&Chesley(2012)认为借由模糊限制语写作者在遵守科学行为规范的同时,可以更严谨地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然而在语言学家Helms-Park&Stapleton(2003)看来,写作中使用模糊限制语则是弱化个性化声音的一种体现。同样地,赵冠芳(2013)在探究如何可靠地测量声音强度的过程中发现,在文章评阅者看来,写作者可通过灵活运用模糊限制语展示自信,但该要素使用越少越能体现权威声音的强度[1]。由此看来,模糊限制语对个性化声音的影响仍存在争议。本文以Prince等对模糊限制语的划分为依托,以《基础外语教育》2019年全年近40篇中学教师论文英文摘要为分析对象,探究中学英语教师二语写作中使用的不同类型的模糊限制语所体现的个性化声音。

(一)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与个性化声音

从语义范畴看,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就是依据实际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对话语结构进行修正的词语,它能够使话语的真值条件发生变化,促使话语结构原意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对话题的认识。具体来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又能够细分为程度变动语和范围变动语。使话语与实际情况在程度上更加符合的修正语即为“程度变动语”,如somewhat,quite,really,almost,kindof,sortof,alittlebit,moreorless,tosomeextent。这些词语使说话者避免武断,表达变得更加得体。给话语限定某种范围的词语则为“范围变动语”,使用这类词语进行论述可以使句子表达更严谨,如roughly,approximately,nearly,about,over,morethan,orso,atleast,inmostrespects。在使用这类模糊限制语时,因为说话者一般都会涉及具体数字,听话者完全有能力在相应的范围内去理解文章想要探讨的话题。听话者仅需要考虑范围大小,而不必在意讨论的话题与具体情况的贴合度。无论是程度变动语还是范围变动语,两者都体现了作者对自己所陈述观点的谨慎态度,展示了写作声音个性化的一面。然而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学英语教师的论文写作中几乎没有任何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体现,他们在写作中将这些表达排除在外,以非常肯定地用词阐述文章观点。比如,Englishteachinginseniorhighschoolsplaysacrucialroleintheacquisition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competencefortheyoungergeneration(Xu,2019)[2]。从作者的用词可以看出,作者认为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对青年一代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在整句话中没有任何程度上或者范围上的修正语,作者想通过这种方式确保个人观点的权威性。但与此同时没有给读者留有任何质疑的空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所述观点的谨慎度。

(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与个性化声音

与改变话语结构真值条件的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不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不改变句子的本意,而是让话语中肯定的语气趋于和缓。说话者通过使用这类词语表明话语是来自说话人本人或者第三者。据此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又可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直接缓和语和间接缓和语。直接缓和语用于表明说话者本人的观点或态度,或者对所讲内容的直接猜测。在此情境下,一些第一人称代词(包括单复数)的使用往往被包含于直接缓和语中。这样一方面说话者明确了对自己观点负责的态度,另一方面也使听话者意识到这是说话者的主观看法,并非绝对正确或证据确凿的事实依据,仍需要听话者本人对其准确性做出合理判断。这类词语虽然以第一人称陈述观点,但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语气相对和缓。比如,inmyopinion,Ibelieve,asfarasI’mconcerned,Isuppose,Iamafraid。与此同时,说话者如果不直接表达个人立场,而是借用第三者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时使用的词语则被称为间接缓和语。间接缓和语和直接缓和语都使句子的表达趋于缓和,但间接缓和语将说话者排除在外,避免承担责任的同时又保全了说话者的面子。典型的间接缓和语有itissaidthat,accordingto等。相较变动型模糊限制语而言,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在中学英语教师的论文中略有体现,但这种体现也仅限于借用他人观点或态度表达自身看法的间接缓和语,在本文所分析的所有文章中均未出现以第一人称为视角的直接缓和语。比如,Asadvocatedbythecurriculum,teachersshoulddesigncomprehensive,relevantandpracticalEnglishlearningactivities(Fu,2019)[3]。在这句话中,作者借用大家都熟知的“新课标”(asadvocatedbythecurriculum)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支持自己的研究设计,在进一步巩固自身观点权威性的同时,也给读者留有自我判断的余地。当然类似这样的间接缓和语在中学英语教师的论文写作中屈指可数,绝大多数研究对象依旧选择直接肯定地用词表达自身观点或态度,而将各种类型的模糊限制语排除在外。

三、结语

学术写作离不开个性化声音,个性化声音的强弱也与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密切相关。通过对中学教师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研究发现,整体上中学教师在学术写作中为巩固个人论点的权威性,极少使用甚至不用模糊限制语,少数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也只是相对集中于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使用类型相对单一,模糊限制语变成了弱化个性化声音的一种体现。但本文认为,模糊限制语虽是使观点变得模模糊糊的表达,但它是作者谨慎写作态度的客观体现,是与读者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赵冠芳.国外写作声音研究:回顾、分析与启示[J].外语界,2013(3):67-76.

[2]徐恒栩.高中英语学科素养中的母语文化意识培养与实践路径探究[J].基础外语教育,2019,21(6):76-80+110-111.

英语教师论文范文2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身份研究,教师身份也成为研究热点(徐敏、陈新仁2015)。但纵观相关研究,教师身份建构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初高中教师身份领域,特别是二语教师身份研究(如李茂森2008;兰良平、韩刚2013),大学教师身份研究相对较少;更多局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身份建构层面(如耿菲2014;徐敏、陈新仁2015)。教师身份建构受到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及教授对象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的主观情感遭到忽视。与国内学者相似,国际学者主要基于个案研究探讨新手教师的职业身份建构(如Salinas,D.&Ayala,M.2018;Teng,M.F.2017)。教师个人情感虽然在身份建构过程中受到关注,但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初高中英语新手教师的职业身份建构与认同,大学英语教师及专家型教师的身份建构遭到忽视。尽管教师课堂身份受到学者关注,但是关于教师写作身份的研究遭到忽视。伊万尼(Ivanic1998)提出写作不仅仅是表达内容,还涉及自我表现,这体现了学术写作与身份建构关系密切。首先,学术写作的篇章结构和用词都体现了作者建构身份的不同方式和建构的不同身份。其次,作者身份会影响学术写作。因此,学术写作的过程就是身份建构的过程。教师特别是大学教师的工作除课堂教学之外,还包括学术写作。学术写作是主观和客观统一的过程。英语教师在学术写作过程中不仅展示了客观的研究成果,还有主观情感态度的投入,建构了除教师身份之外的学术身份。而学术论文摘要是论文精髓的浓缩,涵盖了客观研究成果和作者的主观情感,能够体现作者身份建构的差异。国内学者对学术写作、论文摘要和身份建构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写作中自我指称与作者身份建构,如吴格奇(2013)对比英汉学术论文作者自称的特点,指出作者自称是建构身份的语言策略,并从语言、语类和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了跨文化写作教学。唐建萍(2012)基于自建语料库对比分析了中英学术论文中的身份建构,强调指称和态度标记语是中英学者建构身份的重要语言资源,指出中国学者主要通过隐性语言资源(即态度标记语)建构身份。英国学者则主要通过显性语言资源(即指称)建构身份。由此可见,国内研究重点关注中英学术论文中的指称与身份建构的关系,其他的身份建构方式及中英身份建构差异的原因遭到忽视。国际学者的研究焦点则比较集中,都侧重学术写作中自称与身份建构的关系(如Ivanic1998;Fl?ttum,Kinn,etal.2006;Hyland2014),且主要探讨的是作者身份建构,教师身份研究较少,学者们普遍忽略了身份的多样性及自称建构身份之外的建构方式。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中英大学教师期刊论文摘要的身份建构及原因分析尚显不足。为此,本文通过对中英英语教师期刊论文摘要的样本进行分析,从期刊论文摘要的语篇结构和情感语气两个层面进行中英英语教师期刊论文摘要中的身份建构研究,以期对教师身份建构及学术写作有所助益。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次研究拟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中国英语教师如何在论文摘要中建构身份?(2)英国英语教师如何在论文摘要中建构身份?(3)中英英语教师论文摘要中出现身份建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二)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基于弗洛图姆(Fl?ttum)等对作者身份的分类(研究者、话语建构者、观点持有者和评价者),以2014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中国英语教师发表在CSSCI期刊上的25篇论文和英国英语教师发表在SSCI期刊上的25篇论文为样本,选取其中的摘要部分,从语篇结构和情感态度分析期刊论文摘要中教师的身份建构差异。为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选取的期刊论文主题均为英语教学,且作者均为拥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英语教师。

二、结果分析

(一)中英英语教师期刊论文摘要中的语篇结构差异反映的身份建构方式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中英英语教师期刊论文摘要具有不同的语篇结构。中国英语教师期刊论文摘要的结构模式主要为:现状陈述+文章简述+意义论述。其中,现状陈述部分主要陈述该课题的重要性和关注度。重要性方面,中国英语教师通常分析前人研究的不足以突出该课题的重要性。关注度方面,中国英语教师通常将重点放在国家政策及国际学术话题上,突出论文主题的必要性。文章简述部分,中国英语教师重点强调研究结果和意义,对研究过程和方法的表述通常比较简洁。意义论述部分则更为简洁,主要从宏观层面论述对该领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英国英语教师期刊论文摘要的结构则相对简单,模式主要为:文章简述+建议。文章简述部分,通常以研究目的开头,依次为研究方法和对象、研究过程和结果,以研究目的和结果为重点,但是研究对象和过程介绍会比较详细。建议部分,倾向于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从微观层面提出建议,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分析发现,期刊论文摘要的语篇结构差异反映了中英英语教师的身份建构方式差异。海兰德(Hyland2000)指出,写作与作者身份的紧密关系,认为学术论文是作者高度参与的社会性活动,作者在呈现研究结果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建构了自己的身份。根据弗洛图姆等人(Fl?ttum,Kinnetal.2006)的研究,作者身份可以划分为研究者(researcher)、话语建构者(discourseconstructor)、观点持有者(arguer)和评价者(evaluator)。一方面,中英英语教师期刊论文摘要体现了中英教师身份建构的相同点,即研究者身份的建构。无论是中国英语教师还是英国英语教师,都是在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之后撰写并的。吴格奇(2013)也指出,学术论文作者作为一名研究者,研究者形象是其专业身份的核心。中英英语教师在期刊论文摘要中都通过“分析”、“研究”、analyze、examine等建构研究者身份,这说明研究者身份是中英英语教师在期刊论文摘要中建构的首要身份。另一方面,中英英语教师期刊论文摘要语篇结构的差异也造成了其身份建构方式的差异。评价者身份方面,中国英语教师通常在起始部分分析、评价前人研究的不足(如示例1),并引入国家政策,以此突出自己所研究课题的意义,同时建构评价者这一身份。英国英语教师期刊论文摘要部分则很少涉及评价(在选取的样本中仅有一篇有提到前人研究的不足),这表明英国英语教师在期刊论文摘要部分较少建构评价者身份。话语构建者指作者的写作形象(吴格奇2013)。话语构建者身份方面,通过样本分析发现,中国英语教师期刊论文摘要更多的是陈述研究结果和意义,很少提出具体的建议。英国英语教师则更像是与读者面对面地介绍自己的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具体的建议,这表明中国英语教师在期刊论文摘要部分建构的话语构建者身份比英国英语教师的话语构建者身份要弱。观点持有者方面,中英英语教师都主要使用第三人称陈述研究结果和意义(如“本研究”、“本文”、thispaper、thisstudy等),以此确保研究的客观性,但是二者表述观点的语言策略存在明显不同。中国英语教师在期刊论文摘要中通过国际学术话题和国家政策的介绍建构自己的权威写作形象(如示例2),加强论文观点的权威性。英国英语教师则主要遵循研究目的、方法、过程和结果的话语顺序,通过详尽的研究过程和成果提高观点的可信度,不刻意强调权威性。

(二)中英英语教师期刊论文摘要中的情感态度差异反映的身份建构方式差异

中英英语教师在期刊论文摘要中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并以此凸显自己的不同身份。学术写作不仅是科研创作,还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情感变化和身份建构息息相关(Teng2017)。通过样本分析发现,中英英语教师在期刊论文摘要中都以表示情感态度的词汇(如“应该”、hope等)建构不同的作者身份,但其情感态度存在显著差异,这也反映了教师身份建构方式的差异。中国英语教师特别关注自己在读者面前的专业学者形象,期刊论文摘要中的话语建构体现了其强烈的学术性和专业性。他们在学术写作时将自己想象成谦逊的学习者,而非拥有较多话语权的专家(杨欣然2015),因此在期刊论文摘要部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陈述研究成果时,一方面借助外部客观因素(如国家政策、前人研究和国际话题)避免主观情感的流露,另一方面大量运用概数词(如“基本”“几乎”等)避免绝对性,体现不确定性,甚至含有自贬态度(如示例4),这种不确定性和自谦态度虽强化了研究者身份和评价者身份,但削弱了观点持有者身份。英国英语教师则不同,在期刊论文摘要部分,他们运用较多确定性色彩词汇(如examine,indicate,assure等)来强调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同时提出问题解决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以较高的作者显现度和权威性来建构专业研究者身份,这反映了英国英语教师对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充分自信和肯定,更愿意呈现自我(示例5、示例6)。他们在强调了研究者身份的同时,也强化了话语构建者身份和观点持有者身份,而评价者身份在此过程中的体现并不明显。

(三)中英英语教师身份建构方式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中英英语教师期刊论文摘要存在不同的身份建构方式,其差异可以用霍夫斯塔德(Hofstede2001)的文化价值观来解释。肖华芝(2018)分析了本籍教师与外籍教师受文化价值观影响下的课堂教学差异,发现文化价值观差异并非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它在很大程度上也导致了中英英语教师在写作方面的差异,即学术写作的身份建构差异。首先,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国家,强调团体及国家的发展。受此影响,中国英语教师在进行学术研究时会关注国家团体发展的需求,研究主题会涉及国家发展现状及政策(如“一带一路”倡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等),并在期刊论文摘要部分呈现。而英国倾向于个人主义,注重个人责任与自我表达。受此影响,英国英语教师在撰写期刊论文摘要时,主要关注自己的研究,强调个人在研究中的贡献,并依靠详尽的过程介绍和结果陈述(如各种数据)建立研究者身份。其次,中国是一个高权力距的国家,强调尊重权威,因此常常运用“含糊”的评价方式避免冒犯权威,建构评价者身份,同时借助国家政策强调研究意义,支撑研究成果,凸显研究者身份。与中国相比,英国属于低权力距的国家,强调自由、平等,通常鼓励对权威的质疑和思考,突出个人成就。在这一环境下,教师话语建构相对轻松,观点表达要求也相对宽松,因此英国英语教师在期刊论文摘要部分不会刻意使用“模糊”手法来弱化研究成果,反而在质疑和思考的过程中强调自己的成果,建构了突出的观点持有者身份。最后,中国的不确定性规避程度比英国高。作者进行学术写作时不可避免地要为研究结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具有潜在的风险。因此在期刊论文摘要部分,中国英语教师以较低的自我呈现来减少对其研究结果承担的风险。英国英语教师通常不会刻意运用书面语言规避不确定性因素,反而运用详尽的研究过程陈述和数据呈现来降低风险,因而自我参与度高,建构的话语建构者身份、观点持有者身份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