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需求调研方案范例6篇

社会工作需求调研方案

社会工作需求调研方案范文1

关键词:房地产;档案编研;有效方法

房地产档案编研工作是国土局档案部门应社会的需求,将档案信息资源最大化地发掘出来,以起到扩大社会化大生产的目的,是利用档案服务于社会需求的重要环节。档案编研工作开始都是用纸张进行记录和编研工作,这种编研方式存在很多的弊端。随着档案编研事业的发展,这种档案编研方法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新一轮的互联网时代的崛起,计算机技术让档案编研事业也开始变得科技化、网络化。通过这种改革,也让我们的编研事业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一、档案编研工作的主要内容

房地产档案编研工作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各种档案的信息进行选择、提取、规整和进行编辑,使得每个档案信息更加具有整体性。档案编研工作人员必须要保证档案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比如说,若档案编研人员对新入职的员工或者是单位人员的调动没有做到及时的记录或调整,那么新入职的员工不能在单位顺畅地工作,也可能在工作上遇到阻碍,而调动的人员也不能在下一个工作岗位上方便地工作。如果档案编研工作人员对员工提供的资料不能真实地记录在档案里面,那么对单位来说也是一种人员利用的风险。现如今档案编研工作在各大机关、事业单位越来越被重视,工作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所以人们会去探找出对编研工作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

二、档案编研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的档案编研里存在一些弊端。一些档案编研人员还保留着一些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使得档案编研的效率不高。有一些还存在不真实、不完整,甚至出现一些错误信息。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那些档案编研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所以提高档案编研的现代化水平也是很重要的,而且档案编研这个工作部门在过去是被隔离开来的一个部门,跟单位别的部门合作不够密切,这样大大减小了档案编研部门的价值。还有一些档案编研工作人员在编研工作中怕麻烦,没有去调查真实情况,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去记录,导致编研真实性降低。这些都是在档案编研工作中需要改进的。

三、档案编研工作提高效率的方法

(一)档案编研工作人员提高工作觉悟

想要让档案编研工作更进一步提升水平,首先要先改变档案编研工作人员陈旧的思想。然而并不是要摒弃所有旧时的观念,而是既要采用旧时优秀的观念与方法还要结合新的思想与科技,顺应时展要求,让档案编研工作也与时俱进。首先,编研工作人员要知道,档案编研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人们工作,而档案编研又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两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给社会创造价值。需要从档案编研只服务于上级领导的需要和一些学术界的研究这种狭小空间范围里面走出来,走向更大众化的服务。其次,档案编研工作人员更要懂得档案编研的原则,这是作为一个档案编研人员的基本素质。编研人员不仅要提升自身的素养,提高编研工作这一觉悟性,更要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不断充实文化知识。最后,编研人员也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在编研工作中结合自己的编研经验发现新的工作方式,探索、开辟出档案编研的新路径。

(二)取长补短,继承创新对档案编研的服务

对象要准确,不能胡编乱造,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选题。不仅如此,更要突出选题的重点,围绕这个重点来进行编研工作,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大的效益。当然,也不能忽视它的广泛性,广泛并不代表杂乱无章,而是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材,最有利用价值的部分,这样披沙拣金,才能保证编研的完整和减少差错。怎样才能体现出内容的“新”?单单依靠历史遗留下来的资料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进行实际的调查再结合内部资料才能更好地进行资料规整。在内部资料里面,它会有前人留下来有价值、有经验的资料,但是也会有陈旧和错误的思想理念在里面。编研人员应该去除掉那些错误以及无使用价值的文件资料,汲取那些优秀有利用价值的资料文件,再通过编研人员结合现代实际的情况,总结出更加符合现展的编研资料,把两者进行结合、创新,从而使编研题材更加真实,更加及时,更具新颖性,这样才能提供最新最有效的政策,为发展提供有力的需求。

(三)提高档案编研科学性,提升现代化水平

提升档案编研的现代化水平,要让编研人员懂得档案编研的重要性,单位领导人员要多与编研人员进行编研工作的交流,使编研人员知道自身工作对于领导,对于整个单位的价值,这样会大大增强编研人员的工作意识。不仅如此,单位领导要对档案编研部门进行科学性的规整,过去的档案编研过于分散、死板和封闭,不能再让这种弊端继续存在,而要让档案编研更加系统化,条理清晰化。现在的工作都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之前以纸张为载体的档案编研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信息量大、安全性能低、时效性低。而且依靠手工编研更加繁琐,也容易出错,完全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现如今,计算机的编研技术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它使档案编研储存信息量更大、安全性更高,使信息更加整体、更加规律。不仅如此,还能利用计算机技术把编研拓展到各个领域,这样服务于社会就更加全面化,从而整体提高了档案编研这一工作形式的现代化水平,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四)注重档案编研与各部门合作关系

档案编研部门是单位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如果说档案编研只是档案编研人员的职责就错了。我们都知道档案编研人员具有一定的知识局限性,然而档案编研这一块知识涉及广泛,它涉及到各个领域,编研人员无法全部了解熟悉,从而影响到编研工作的质量。如果有单位其他部门从旁协助,提供更加专业性的资料,更多的策略,相互配合,取长补短,这样不仅使档案编研工作完成更快,还能提升编研的质量,为单位后期发展具有更大的推动力。

任何档案编研都不一定是完全完整或是完全准确的,但是必须要尽量去弥补这些不足和缺陷,尽可能去完善它,才能方便后人去利用它创造更大的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档案编研对人类的意义、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是重大的。从事档案编研这一工作,不仅要有强大的责任心,同时还需要有坚韧的使命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作为一名编研人员,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还要充实文化知识,更要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陈桂英.论如何做好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编研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3,(11):59,67.

社会工作需求调研方案范文2

传统社会调查方法的内容按照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社会调查的准备与设计,包括社会调查概述、社会调查课题的选择与确定、调查方案的准备与设计;第二部分社会调查的实施,包括社会调查的四种不同类型和资料搜集的四种不同方法,即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以及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的操作步骤和应用范围;第三部分资料的整理分析,包括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第四部分调查工作总结,包括定性研究报告和定量研究报告的撰写特点与要求、调研工作的总结与评估等。以上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体现了社会调查工作的完整过程,体现了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的递进发展过程。《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内容的设计既要遵循社会调查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更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境的工作任务设置。如果只是掌握了每个阶段的工作技能,而不懂得面对不同工作任务选择不同的方法,这就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多层次的工作需求。因此,《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内容的解构需要在了解常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解构工作步骤,明确每一个工作任务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客观要求,由此来确定具体的理论知识章节和实践项目。

根据对社区的市场需求调研,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核心岗位确定为:社区工作站专干和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工作站专干主要面向社区居民提供计生、综治、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社区组织社工主要面向社区老人、青少年、妇女儿童等提供专业化服务。每一个岗位有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而需要运用到社会调查方法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以下三项:社区成员信息采集、社区各类人群的问题及需求调研、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评议。

第一项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社区成员信息采集。它是社区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居民信息、单位信息、门店信息、党员信息和民政对象等信息的采集,其中具体的任务包括调查摸底、编制不同成员对象的信息采集表、对社区成员开展普查及信息的录入等,主要涉及社会调查的概述、社会测量的内涵与特点、普查的特点与要求等相关知识。

第二项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社区各类人群的问题及需求调研。它是开展社区服务的重要依据,也是以居民为本的重要体现,其中具体任务包括调查方案设计、调查样本和调查方法的选择等。主要涉及调查课题的选择与确定、调查方案的准备与设计、操作化的程序与方法、抽样的类型与设计、个案研究与典型研究的特点、访谈的设计与操作以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第三项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评议。它是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的重要途径,其中具体任务包括调查问卷的准备、设计与实施等。主要涉及调查方案的准备与设计、操作化的程序与方法、抽样的类型与设计、问卷的设计与运用、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整理审核与统计分析以及实证研究报告的撰写等。从以上工作任务可以看出,《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设计的解构与内容的重构经历两个重要阶段:首先,将社区典型调查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模块化的子任务,可以依据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组织和工作环境等要素对其进行解构。其次,将子任务转化为具体的章节。每一个子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将子任务工作过程的步骤与课程的具体内容一一对应。

二、基于社区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1.建立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与社区合作的新型关系,搭建课程实践的平台。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应与街道、社区签订正式实习协议,安排该专业学生到社区开展专业实习和课程实践。就《社会调查方法》而言,学生作为方案设计者、调查员、数据录入员、资料分析员和报告撰写者,可以帮助社区完成各项调查工作任务。一方面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任务当中,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参与社区调查工作能有效减轻社区的工作负担,提升社区工作实效。

2.采取小组式学习法,提升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的完成质量。首先,根据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的数量和类别,将班级成员进行合理分组,每组3~5人,分组时考虑小组成员性别、个性、能力等特点进行多元化的搭配。其次,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公布的社区调查工作任务教学计划及相关资料,主动选择适合的调查任务,并制订调查任务实施方案。再次,为了避免在小组式学习的过程中组长包办所有工作任务或者有些队员坐收渔翁之利、置身事外,教师可以将小组内部成员的身份和职责轮流定为主访员、次访员、记录员、观察员等,并加强协调、监控,确保圆满实现教学目标。

3.采取联合督导,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协调、推动和评估。为保证课程实践的有效性和规范性,使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质量得到切实提升,需要大力加强实践督导工作。而传统的实践督导模式主要有两种,即学院督导和社区督导。笔者认为,由社区专业与社区行业共同为学生提供课程实践督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督导形式。它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将课程习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将专业价值与个人价值进行整合。学院督导实行“项目督导”,主要负责联合实践项目的规划、联络、协调、过程监督与总结评估;社区督导则负责“职责督导”,主要负责学生在实践期间的工作安排、社区环境适应、社区调查的程序指导与调查实效鉴定。

4.引入能力本位考核办法,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可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等多元的评价方法。首先,结合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过程表现给予全面、综合的评价;其次,评估调查小组的调查报告质量要高,调查报告格式要正确,内容要完整,符合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的特点;再次,组织小组展示和答辩,每个小组成员按工作任务进行总结陈述,把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心得体会和自我评价等与大家分享,再由教师与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给予互评。

三、总结

社会工作需求调研方案范文3

关键词:派;参政议政;工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2)05-0034-02

参政议政是派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职能,是参政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是党派发挥作用、服务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方式。在现阶段,发展是执政党的第一要务,同样也是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派作为执政党的挚友和诤友,自当举全党之力,不辱使命、肩负责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做好参政议政工作。派参政议政工作主要有协商议政、课题调研、政协提案、社情民意等四种方式。当前,派在履行参政党职能中,面临着一系列需要引起充分重视并逐步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协商议政工作与实践

协商议政通常是中共与各派直接或通过人民政协舞台,通过举行民主协商会、征求意见会、情况通报会、专题议政会、谈心会等形式,就党委和政府的重要文件、重要决定、重要法律法规、重要人事事项、涉及全局的重大改革、重要规划的起草、修改和实施等进行沟通,交换看法,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求同存异,谋求共识。

派要参与和做好协商议政工作,必须努力发现和把握规律。协商议政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根据既有经验,中共党委、政府一般会在党代会或全会、“两会”、经济社会五年规划编制实施前后,将会议《决定》、《工作报告》、《规划方案》等初稿发给派,征求修改意见。但是,每次协商议政的选题又有不确定性。为此,要做到协商议政有条不紊,胸有成竹,首先必须提前发现储备党内参政议政能力突出的人才,充分发挥党派机关的组织协调作用,努力提高各项工作的组织化水平。其次,要建立健全应急工作机制,在时间有限、任务紧迫的条件下,汇才集智,快速组织专家学者以及参政议政骨干,针对协商议政的议题,召开座谈讨论会,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深挖细查找问题,创新思维提建议,力争提出有价值、可行性较强的真知灼见。再次,要对各种意见观点进行梳理、归纳和提炼,形成本党派意见,保证参与协商议政有组织、有准备、高质量。

二、课题调研工作与实践

课题调研是参政议政的又一重要方式。其选题主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事关全局、宏观、长远的重点问题、突出问题和关键问题。调研课题的来源包括党派中央、地方政府、政协、统战部门等提出或安排的调研课题。其工作程序为:组织党内专家学者,按照应用型科研的要求,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经综合分析和系统论证,寻求思路,构建方案,提出对策,制定措施,并以调研报告的形式,提交党委、政府,为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参考,为国家和所在地区的改革发展、现代化建设献计出力。

课题调研所涉及的问题基本属于重大急难问题。一方面,各党派每年承担的课题数量十分有限。另一方面,研究的成果必须是优质精品,需要依托和组织一定数量的专家学者集体攻关,同时投入较多时间、精力和经费。因此,做好课题调研工作,关键在于整合人才资源,集中精兵强将,搭建好课题研究队伍;反复推敲、缜密思考,搞好课题设计;精细策划、通盘部署,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加强协调、确保进度;认真组织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为提升课题研究水平、获取正确结论、保障成果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努力集中各方智慧,尽力发挥专家学者的聪明才智,力求挖掘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提出更多独到可行的对策与措施。

三、提案工作、社情民意工作与实践

提案和社情民意均是派针对经济建设、社会生活、改革发展所遇到和存在的各类问题,利用政协平台提出建议、反映情况进行参政议政的最常见形式。提案和社情民意现已成为党委、政府掌握实情、舆情,了解民众看法、呼声、诉求,改进工作,维护稳定,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信息来源和重要依据。提案多在政协大会期间提交,社情民意则可随时报送。

社会工作需求调研方案范文4

论文关键词:7种档案编研意识,档案编研

一、树立服务意识

国家档案局长杨冬权强调,我们的档案工作“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重点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服务民生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围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顺应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的需要,才能促进档案编研工作的科学发展,最终服务民生;只有转变观念,转变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做好调查研究,使档案编研工作走出现行的圈子;只有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寻找密切联系的结合点,才能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只有紧密围绕本地区的中心工作、关注社会各界的热点问题,牢牢抓住利用者的需求焦点,立足实用,把握好为历史服务和现实服务的结合点,把握好为内部服务和社会服务的结合点,才能编研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编研成果;也只有这样,档案编研工作才会有活力,才会有发展;档案编研成果才会有实效性和实用性;档案编研工作为现实 “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作用才能凸显。

二、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任何工作都要创新。杨冬权强调,档案工作“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把促进档案事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一切为了发展,人人共谋发展”,要发展,就要有创新;有了创新,才会有发展;这是历史前进中永不变更的规律。作为档案编研工作者,只有不断挖掘新鲜感,勤于思考,坚持学习与创新、继承和发展相结合,才能确保档案编研成果与时代同“脉搏”。首先,要勇于创新。就是要结合新情况、新特点,大胆革除不合时宜的因素,以创新的思维对内容到形势实施新的整合;要对编研工作永不知足,不满足于现状;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从而创新我们的思维、创新我们的工作模式,使工作踏上一个新的台阶。其次,要善于创新。要深入研究和认真总结以往工作中的成功与不足,虚心学习同行的创新经验,尤其要重视广大利用者的意见与建议,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制定积极稳妥的创新方略。创新就是打破常规,就是突破。如何才能创新呢?从选题上看:1、善于抓热点、焦点、重点,2、对选题进行评估论证,3、要注重体现特色。创新是事物前进的原动力,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前进,事业就不会发展。因此,只有增强档案编研工作者的创新意识,我们的工作才会有起色,我们的工作才会得到社会上更多人的认可。

三、树立经济意识

科学发展观强调指出:发展是第一要义。档案编研事业要发展,就要树立经济意识,只有树立这一意识,才能积极推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长期以来,档案馆搞编研工作,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很少考虑如何利用档案编研去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由于缺少资金,在编研工作上投入较少,再加上一些档案工作者的经济意识较淡薄,编研内容缺乏新意,编研成果档次不高,不受大众欢迎等诸多因素,使编研工作走入了死胡同,电子商务论文要想使编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几乎是天方夜潭。如我馆在前几年辛辛苦苦搞的大量编研材料,至今仍堆放在仓库中,丢了觉得可惜,送人不受欢迎,其结果反而成了累赘。如今,我馆转变观念,在树立创新意识、精品意识的基础上,强化经济意识,使编研工作走出了一条生路。

四、树立精品意识

档案编研质量如何,是衡量编研工作成功与否的标准和尺度。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类似文件汇编、单位大事记一类的材料,不属于档案编研范畴。这类材料,往往只具备'编'的要素,却缺少'研'的成分。所谓编研,顾名思义,不仅要有'编',而且也要有'研',档案编研工作如果只'编'不'研',就难以提高其质量,更不可能使编研成果成为精品。编研工作不能再单纯的追求档案馆文献的数量,而是要更多的利用现代化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手段,根据用户和社会的需求选题。制作出高质量的精品,把最优秀的,最有价值的档案信息传递给用户,树立起良好的档案馆形象。因此,在编研工作中必须树立一种精品意识,使编研成果上档次、有品位。

五、树立求真意识

杨冬权局长指出,我们的工作“要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在档案资料编研过程中,不但要把反映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新成果、新成绩全部显现,以此来激发人们扬鞭奋进、再创辉煌;也要把我们在前进道路中的失误、探索中的挫折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来,以便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警示后人,指导今后的工作少受挫折、少走弯路,更好地前进。因此,客观问题的反映,宣传教育意识的强化是档案编研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六、树立超前意识

杨冬权强调,档案工作“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在超前意识编制出的具有权威性的编研成果,势必赢得更多的读者人群,同时还能大大提升档案编研的知名度,受到领导的重视、社会的关注。作为档案编研工作者只有肯于动脑筋,勇于开拓创新,较深层次地挖掘利用潜力,用“短、快”的手法,把编研成果不定期地向领导、向基层、向社会提供主动上门送“货”的服务,通过自我推销充分发挥档案编研的利用价值,才能做到超前开发,才能使档案编研工作得以可持续发展。

七、树立人才意识

社会工作需求调研方案范文5

关键词:企业生产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80―02

一、企业生产与高校人才培养

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有很多相似之处,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生产都视质量为生命,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则如产品生产中的质量检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是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改善、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方法改进的过程,产品质量提高是技术进步、产品研发能力提高、企业装备条件改善和劳动技术改进的过程,都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企业产品生产还是高校的人才培养,产品设计和过程监控都是极其重要的。

企业生产和高等教育都属于各自市场的供给方,企业的产品生产是按照市场调查、产品设计、产品生产、过程监控、市场信息反馈、产品的改进和完善这样一个过程进行的,高校人才培养也相应地要经历市场调查、培养方案设计、教学运行、教学监督、人才质量评价、方案改进这样一个过程。

二、目标市场选择――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企业目标市场是根据资源条件、技术优势、市场环境和产品研发能力选择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目标市场进行定位,因此,同样要考虑学校的教学资源条件、所处的地理环境、人才市场需求等因素。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不仅培养社会精英,同样也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一般职业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因此,人才培养应体现出层次性。作为“以本科教育为主”“服务基层”的高等院校,目标市场是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和生产一线的企业。大多数区域性、地方性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才培养都重视学生的技能,以应用型为目标。应用型是注重动手能力,注重工作技能,注重实用,注重基层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能否培养出各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是否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调查了解基层社会的人才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的调整,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良好道德风尚和适应当地需要的人才。

三、产品设计――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企业的产品是根据目标市场调查所掌握的消费者需求来设计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既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又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创造力的培养;既着眼于学生基本专业素质的培养,又着眼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既注重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生道德情操的塑造,全方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1. 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

为了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充分了解社会和人才市场的有用信息,由教务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各学院联合成立机构,调查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数量上人才供给对社会人才需求的满足程度,质量上用人单位对就业学生的满意程度 (包括工作能力、技术技能、意志力等),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和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毕业生对母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毕业生分布情况,有选择地在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用人单位建立毕业生质量信息监测库,建立信息档案,定期进行分析,为不 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据。调查工作通过学校校友联络机构、学院辅导员、学院毕业实习基地、合作企事业单位等多渠道进行,采用信函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个别采访、重点跟踪等方式,定期进行实地调研。

2.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的状况集中反映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安排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

(1)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涉及学生专业素养形成的核心课程,设置上以专业知识和学科素养为目标,自成体系,不能随意调整;涉及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课程,根据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情况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在原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视用人单位需求适时做出必要调整,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更有实用性和适应性,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整合选修课,将选修课按学科分类,引导学生选择选修课时,形成一定的体系,这样可以通过选修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在所学专业之外的某一学科领域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

(2)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由实验课、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社会调查、公益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环节构成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环节学时比重。配备科研、验证功能完备的实验室,在合作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根据专业特色,与当地行政事业部门、龙头企业建立社会实践合作单位,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在与企业开展科研项目合作的基础上,相应的实习环节由实习基地安排现场教学,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并在学习阶段提前熟悉和了解工作现场,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把教学、科研、生产劳动结合起来,确保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和质量。

四、产品生产过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要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就要实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要增强企业活力,就要激励创新。高校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就要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教学过程, 激励教学方法创新。

1. 加强教学管理

加强制度化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强化科学管理理念, 完善管理模式。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科学实用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及科室、教师工作考核标准,实现教学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建立约束和激励两套机制, 完善约束教师教学行为的规章制度,违反规章就惩罚;建立各种激励教师创新和提高业务水平的规章制度,取得成果就奖励。

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实行例会制度。坚持学院领导、教研室、视导组听课制度,完善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强化教学、科研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强教学档案建设,完善教学文件、资料归档、教学数据的统计分析,便于实施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召开教学管理工作例会,通报教学信息,研究相关问题。

2. 教学模式创新

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参与科研三结合的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强化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实践教学,形成独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四子模式”:即学生要受到“脑瓜子、笔杆子、嘴巴子、手头子”训练,从专业理论知识、创新思维方式、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加强培养。把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与培养学生的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将兴趣小组、课堂讨论和演讲、专业技能竞赛、参与科研、大学生创新、实验实习等多种实践活动有机地融合到教育教学中,并有意识地引导活动的开展,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通过上述办法,使学生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工作适应能力得到加强,真正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五、过程控制――教学监督与质量评价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实现企业产品开发设计意图,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使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质量要求,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高校教学监督和质量评价是按培养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水平的重要举措。

1. 完善教学监督机制

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局面的出现,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只由学校一级进行教学质量监控是力所不能及的,构建学校和院系分工合作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实 行校院两级管理后,学院职能强化,应整合教学质量监督机制。院系是直接从事教学活动的基层单位,教学质量监督必须发挥学院自身的作用,由教务处等学校职能部门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最终结果的监控,学院教学管理机构、学校视导组实施人才培养过程的监控。建立例会制,通过教学职能部门、校级教学督导组、院系教学督导组、教学信息员定期例会,共同研究讨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全方位监控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2. 进行教学质量评价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体系,将学生评教、同行教师评教与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相结合,进行综合评定;同时,实行平时教学检查一票否决制,即在教学检查中发现教学质量有较大问题的定性为教学质量差,与年终考核、职称晋升挂钩。通过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与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组织开展教学工作的情况和教学质量状况,为改进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提供有用的信息和依据。

六、信息反馈与产品完善――毕业生就业跟踪评价机制

通过市场信息反馈,改进产品设计,是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变化不可或缺的过程。

通过毕业生就业跟踪评价机制,收集学生在校学习和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及工作业绩方面的信息,可以分析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耦合程度,确定我们培养的人才被社会接受的程度,评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是否能够满足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学会创造三个方面的需要,评价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通过上述评价,发现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适应经济的发展,适应社会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林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全面质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1(22).

[2]夏镇波,陈利根.构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若干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5(12).

[3]柏伟,徐茂.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8).

社会工作需求调研方案范文6

一、档案联合编研主体的多元化

(一)多元化的编研主体

从主体构成来看,联合编研的主体包括档案部门、社会组织甚至是公众个体。由档案部门唱“独角戏”而把社会公众排除在外的编研是一种“闭门造车”,这种封闭式的档案编研造成编研成果与社会需求间的巨大鸿沟,不利于档案价值的充分发挥。由单一档案部门转变为多主体联合参与,将成为新时代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趋势,将从事不同职业、来自不同背景、具有不同思维的公众调动起来,赋予他们自由参与的权利,同时,不同组织机构(如档案中介、信息服务中心、社会团体等)在编研工作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从而发出更加多样的声音。

从主体素质来看,来自不同I域、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编研主体,除档案素养外还可能具有史学素养、传播学素养、信息素养、创新素养,历史学家、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等从各自专业的角度,为档案编研工作注入新活力。

(二)各主体间的协调互补

联合编研需要形成档案部门、机构组织及社会公众间协调互补的良性关系,使各参与主体都能够发挥所长。

1.档案部门的引导作用。档案部门不再是编研工作的唯一主体,其在编研工作中的绝对权力遭到分割,成为联合编研中的重要一环,起着凝聚各种力量、推动编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引导作用。

2.机构组织的纽带作用。机构组织参与编研是公众力量与档案部门交锋的结果,一方面,部分机构组织承担着档案部门所不能完成的编研任务,在编研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机构组织是个体利益诉求的“发言人”,力量薄弱的普通公众可以结成团体或协会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3.社会公众需求的释放。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档案意识的提高,人们要求多样化且独具特色的编研成果,这就需要档案部门把更多的权力交给社会去博弈。公众通过网络志愿服务、档案众包等形式参与到编研工作中,释放自身的利益诉求和档案利用需求。

二、档案联合编研客体的丰富性和共享性

档案联合编研的客体即档案编研对象,除档案部门的馆藏档案外,还包括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团体以及保存在个人手中的档案资源,换言之,除体制内的官方档案,涉及人们经济、文化、科研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档案都将成为重要的编研素材。

(一)编研素材的广泛多样

档案编研素材由单中心(馆藏档案资源)向多中心(社会信息资源)扩散:从形成领域来看,口述历史档案、民生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社群档案、家庭档案、家谱档案、社交媒体档案等扩大了编研素材的范围;从载体类型来看,照片档案、音频档案、视频档案等多媒体档案丰富了编研素材的形式。

一方面,联合编研可以立足于各区域、各民族的特色档案,与当地的人文特色结合起来,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如根据广西少数民族档案史料编纂而成的《壮族历代史料荟萃》《明实录广西史料摘录》《瑶族过山牒文汇编》,立足于贵州水书编纂而成的《水书・秘籍卷》《水书・婚嫁卷》《水书・阴阳五行卷》;另一方面,联合编研要密切关注社会各方的利用需求,追踪重大事件,把握社会热点,使编研工作以“开放”的姿态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中央档案馆电视专题片《共和国的脚步》和上海市档案馆百集系列专题片《追忆》的成功,离不开编研主体对社会热点的准确抓取。

(二)档案资源的共享整合

最新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58641.70(万件、万卷),仅综合档案馆就藏有数量如此庞大的档案资源,这还不包括大量散存在社会组织或个人手中的档案。如何开发和利用海量的档案资源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档案联合编研破除了档案部门间、档案部门与组织机构间、档案部门与社会群体间的资源壁垒,力图形成各层级馆藏资源的共享、地区间档案资源的共享、体制内外档案资源的共享、国内外珍贵档案资源的共享,在共享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为充分挖掘档案信息的价值创造条件,以便形成满足人们需求的编研成果。例如,上海市图书馆保存的盛宣怀日记和名人手稿,上海鲁迅纪念馆保存的鲁迅先生重要文献,在整合基础上采取联合出版或举办专题展览的方式,反映上海城市文化的发展轨迹,对传承社会记忆、重塑社会性格具有重要意义。

(三)涉及更加复杂的法律问题

早在1991年,我国《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就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应采取自编、与有关单位合编、委托有关单位或个人编辑等形式,积极开展档案史料的编纂出版工作,有计划地配合社会需要和各种纪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公布档案。”编纂出版档案成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一环,档案联合编研涉及编研主体的联合和编研客体的联合,多方的协调与合作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法律问题,例如著作权的归属问题。新的《著作权法》对编研成果的著作权规定,“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为汇编作品,其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上述条例对编研对象、编研主体权限和编研成果形式做了规定,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侵权现象的发生,维护了著作权人的利益。但是,对分散在组织机构、社会群体和个人手中的档案进行编研,需要更多地关注隐私权和知识产权,尤其是涉及组织形象、个人尊严的档案。

三、“大编研”的档案联合编研模式

打破档案部门“以我为主”的编研模式,实行横向和纵向多方位联合的“大编研”模式。

(一)横向联合模式

档案的横向联合编研以信息的公开和共享为前提,是一种以档案部门为主导,其他平行部门(包括档案领域和其他领域)共同参与、职能互补的编研模式,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与同级档案馆(室)联合。综合档案馆可以与各专门档案馆(室)、部门档案馆(室)联合编研,立足特色馆藏,共享档案资源,开发出独具特色的编研成果。中央档案馆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20余卷)。上海市档案馆与自治区档案馆联合举办了“走进――来自档案馆的精品”的展览。

2.与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事业机构联合。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都是留存人类历史、提供信息服务和延续人类记忆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档案馆与图书馆和博物^的馆藏在资源性质上具有相关性,在资源内容上具有交叉性。这些文化事业机构间的联合能够减少重复工作,提高编研的效率和质量。我国档案馆与国家图书馆和博物馆曾共同参与国际敦煌项目,制作了丝绸之路地名规范数据库、敦煌吐鲁番学者档案数据库,并成功举办了网上专题展览。

3.与出版社、影视栏目等传媒机构联合。档案编研是系统、主动地向社会进行信息传播的工作,档案部门与传媒机构强强联合,开发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档案成果,更贴近人们的心理和情感。2016年3月,天津市档案馆与天津出版传媒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利用市档案馆的丰富资源和出版传媒集团在文化推广方面的优势,联合推出了《近代以来天津城市化进程实录》《日本在津侵略罪行档案史料选编》《辛亥革命与天津史料汇编》《“北四行”档案史料系列选编》《船王董浩云在天津》《天津老商标》等一批档案史料典籍和大众文化精品,深受社会各界好评。此外,档案部门还与影视栏目合拍了集文字、声音、影像、图片、动画和音乐多种形式于一体的影片,《一号机密》《新四军》《青岛要塞》《共和国的脚步》就是其中的典范。

4.与各地高校等教育机构联合。面对社会影响力大或研究性较强的编研课题,可以充分借助高校优质的专家人才,形成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编纂与研究相结合的编研成果,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了深入挖掘西安市档案馆深藏金匮的珍贵历史档案,合理利用西安丰富的高校科研资源,优化档案文献编研内涵,西安市档案馆与西安文理学院开展有偿联合编研工作,联合编撰了《西安火柴工业》一书。

(二)纵向联合模式

档案的纵向联合编研包括国家档案馆和地方档案馆间的联合,省级、市级、区(县)级档案馆间的联合,突破馆藏档案资源的局限,使编研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实现各机构间档案资源的互通互补。由于市、县级档案馆的编研工作在人力、资源和经费上都稍显薄弱,纵向联合模式能起到互帮互助的作用。河北承德市档案馆和县级档案馆进行了联合,将市县档案馆所藏32万卷档案中的珍贵、重点档案案卷目录分类汇集,编辑完成《承德市县档案馆馆藏指南》,使利用者能够便捷地查询到全市11个档案馆的馆藏情况,实现档案信息的共建共享。

(三)国内外联合模式

前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王刚曾指出,“档案事业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共同的事业需要国际间和地区间的密切合作。”档案的联合编研在国家间同样适用,尤其在解决珍贵档案散失海外的问题时。对于一些暂时难以收回原件的档案,以联合的方式出版编研著作或举办专题展览,起到了填补历史空白、维护历史完整的作用,有利于凝聚民族力量,维护国家的和尊严。